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锁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同意住院。

4.除外以下情况

(1)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者。

(2)开放性骨折者。

(3)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

(8)胸部X线片

(9)锁骨正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无机元素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2.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它不全骨折。

(2)“8”字绷带固定或锁骨带固定。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2)瘀血凝滞证: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3)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4.功能锻炼。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骨折处肿痛明显缓解;

2.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满意;

3.肘腕关节活动良好;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闭合复位后骨折对位对线差,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缺损;闭合复位后不稳定或复位失败等无法通过手法闭合复位进行治疗者需行手术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合并心血管疾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锁骨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8 风湿病科 骨痹(骨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骨痹(骨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骨关节炎的住院患者。 一、骨痹(骨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关节炎(ICD-10编码:M19.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痹(骨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亏虚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阻络证 痰瘀互结证 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痹(骨关节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痹(骨关节炎)的患者。 2.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Ⅰ、Ⅱ、Ⅲ级,骨关节炎功能分级Ⅰ、Ⅱ、Ⅲ级。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受累关节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胸部X线片或肺部CT平扫;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心肌酶、免疫功能、ASO、RF、AKA、CCP、抗核抗体谱、自免肝谱、B超(肝、胆、脾、胰、肾等)、CT、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3)湿热阻络证:清热除湿,活络止痛。 (4)痰瘀互结证: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5)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舒筋和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封包治疗 (2)中药熏洗治疗 (3)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4)蜡疗治疗 (5)针法治疗 (6)灸法治疗 (7)药罐治疗 (8)穴位贴敷治疗 (9)针刀治疗 (10)推拿治疗 (11)膏方治疗 (12)穴位注射治疗 4.饮食疗法

(完整版)骨伤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门诊患者 一、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筋结(TCD编码为:BGS000伤筋病)。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ICD-10编码为:M65·391扳机状指;M65·992腱鞘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依据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虚寒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 2.合并有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空腹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手正斜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乙肝、HIV、HCV、梅毒检测、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刀疗法 2.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2)中药熏洗 3.针灸疗法 4.物理疗法 5.推拿疗法 6.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7.功能练习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指无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2.弹响或绞锁消失。 3.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过敏、晕针等,治疗难以继续,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 (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 T 或M 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 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血瘀气滞 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骨伤科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CD-10编码:M65.9)。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脾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患者。 2.合并有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撕脱骨折、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膝关节X线片; (2)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膝关节核磁共振、超声、关节液检查、心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脾肾不足证:补益脾肾,通利关节。 2.手法治疗 3.其他疗法 (1)物理治疗 (2)关节穿刺抽液配合中药外敷 (3)制动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膝部疼痛、肿胀消失。 2.膝关节活动正常。 3.浮髌试验阴性。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膝部疼痛肿胀无改善,经膝关节核磁共振等证实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撕脱骨折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足跟痛的门诊患者。 一、跟痛症(足跟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痛症(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足跟痛。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王和鸣、黄桂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足外科学》(毛宾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跟痛症(足跟痛)协作组制定的“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跟痛症(足跟痛)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湿热内蕴证 寒湿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跟痛症(足跟痛)协作组制定的“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痛症(足跟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痛症(足跟痛)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

3.合并足踝部肌肉、肌腱撕裂、骨折脱位,跟骨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或局部感染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跟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跟骨CT、跟骨MRI、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等。 (八)治疗方法 1.外治疗法 (1)中药熏洗 (2)涂擦 (3)敷贴 2.冲击波疗法 3.物理疗法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2)湿热内蕴证: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3)寒湿痹阻证: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5.封闭疗法 6.针刀或针灸疗法 7.对症治疗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疼痛明显好转。 2.行走基本正常。

中医院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市银河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I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骨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行,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合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住院患者。 一、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合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 BNV264)。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 编码 : M17.961 )。 (二)诊断依照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使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 西医联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断专家共 识》( 2015 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 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分期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断方案(2017 年版)”。 (1)发生期 (2)缓解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断方案(2017 年版)”。 (1)气滞血瘀证 (2)寒湿痹阻证 (3)湿热痹阻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血衰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断方案(2017 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好者。 3.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在住院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4.各样守旧了无效半年以上, X 线片显示为后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察看 四诊合参,采集该病种不一样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 动向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膝关节 X 线片;血惯例、尿惯例、便惯例 +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血沉、凝血功能; C-反响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依据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 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 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 (2)寒湿痹阻证:散寒除湿。 (3)湿热痹阻证:清热除湿。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 (5)气血衰弱证:补气养血。 2.特点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灸治疗 (3)牵引疗法 3. 其余疗法 (1)其余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功能锻炼 (4)手术疗法 4.护理调摄重点 (九)出院标准 1.肿胀、痛苦、关节活动阻碍等症状好转或消逝。

2023)19个退休人员病种

2023)19个退休人员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 概述 本文档是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的介绍和指南。该临床路径旨在为骨伤科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指导和规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临床路径列表 以下是试行版_2023中包含的19个退休人员病种的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1. 骨折 2. 脱位 3. 腰椎间盘突出症 4. 骨质疏松症 5. 关节炎 6. 肩周炎

7. 高血压 8. 糖尿病 9. 心脏疾病 10. 脑卒中 11. 肺部疾病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 13. 退行性痴呆 14. 骨肿瘤 15. 骨髓炎 16. 骨干神经炎 17. 踝关节扭伤 18. 脊柱侧弯 19. 骨关节结核 临床路径内容 每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内容: 1. 病因及病情评估 2. 中医诊断方法 3. 中医治疗方案

4. 中药处方建议 5. 推荐的针灸疗法 6. 康复护理建议 7. 随访和复诊建议 使用指南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医生、中医师和相关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以便在退休人员的骨伤科病种中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根据实际情况,可结合临床经验和个体化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试行版_2023的重要说明事项 本文档为试行版,仅供参考和实践,具体遵循国家现行的相关 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和建议,不可作为权威依据。建议在使用时,遵循医学伦理和国家相关 规定。 参考资料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3).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_2023) 19个退休人员病种.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 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 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 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 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目录 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