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4.1

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一)领导小组1.组成:

组长:张磊

成员:刘劲松、孙晋、马佳、李智尧、张晟、刘晓华2.领导小组职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实施、资料上报和总结等工作,并对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指导和督察。(二)专家组1.组成

组长:张磊

组员:刘劲松、孙晋2.专家组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和总结报告的审核。

(三)试点工作单位及负责人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承担本单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任务,参加试点工作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完成所分配的病例数,并按要求上报试点进度数据和总结。二.实施计划(一)试点启动阶段(202*年3月23日202*年4月31日)1.202*年3月23日前完成本实施方案,并发送。

2.202*年4月31日前各试点单位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各自单位的试点实施细则,并报送本协作组组长单位,以备审核。(二)、组织实施阶段(202*年4月202*年11月)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细则制定(202*年4月)

(1)202*年3月由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本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的培训。

(2)本病种协作组对所有试点单位的实施细则进行审核。2.临床实施(202*年5月202*年11月)

(1)202*年5月202*年11月各试点单位开始将临床路径试点的病例纳入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问题及时向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牵头单位报告。

(3)各单位要在202*年5月底、7月底、9月底前分别向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分析评估结果(包括5份表格)。3.分析评估(202*年6月202*年11月)

(1)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2*年6月底、8月底、10月底前对各试单位试点工作情况和分析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本病种协作组将于202*年10月组织召开本组各单位工作会议和专家组4.4.1

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点工作报告。

(3)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不定期对各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三)评估总结阶段(202*年11月202*年2月)

1.各个试点单位于11月中旬对本单位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2.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12月中旬对各试点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经专家组评议后于202*年12月底前将本病种总结报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三.评估内容与方法

(一)确定试点病种病例数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专科专病建设膝痹病(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验证工作情况,确定该临床路径试点的总例数不低于600例,每个试点单位承担并完成不低于30例。(二)相关指标评估表

各试点单位要在202*年5月底、7月底、9月底前分三次对相应时段完成的试点病例进行汇总和填报临床路径实施评估表,报送至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

(三)评估分析

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2*年6月底、8月底、10月底前对各试单位报送的汇总表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将阶段性汇总表和分析报告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02*年3月1日

扩展阅读:202*年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202*年资阳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厅及医院相关精神,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现制订3013年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

二、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目标:

通过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三、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组织体系:1、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小组:组长:吴岗

成员:陈世永、秦永念、陈明权、周国华、朱先华、张勇、郑粱、秦晓军、王水莲、唐慧、张丽、张琴超、汪敏、赖玲、范芳、王静、曾晓梅、陶丽萍。2、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工作职责

(1)、临床医生职责:①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②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③临床路径表内治疗

项目的确定、计划和执行;④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⑤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2)护士的职责:①依据护理操作规程,讨论与确定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②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③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④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⑤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⑥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⑦制定并执行出院计划;⑧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⑨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参与小组讨论并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四、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

(一)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一般按以下流程实施: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由主任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人员。相关护理人员在为患者作入院

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经治医师会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二)进入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我科现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有桡骨远端骨折。

(三)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在实施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

2、在实施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

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

(四)出现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变异的处理步骤:

1、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科室其它人员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2、报告:经治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

3、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

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五)评价与总结:

实施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因此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实施后,都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五、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工作要求:

(一)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川路径管理,以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务求实效。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科室质控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质量检查,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并通报。

(三)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科室绩效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四)积极探索、总结提高。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科室所有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用于创新。不断提高治疗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计划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平安,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那么〔试行〕?等文件精神和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效劳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效劳。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4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2个病种做为西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历和实践依据,对已公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展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效劳。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推科: 组长: 成员: 〔2〕科: 组长: 成员: 〔3〕外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骨伤科: 组长:

成员: 〔6〕肛肠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展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展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展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展修订,有方案地组织科室医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根据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程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护士职责:协助医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 四、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对试行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路径管理意识。 二)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 四)完善信息化系统,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五)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辅助科室等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流程,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协作能力。 四)实施 在实施临床路径时,各科室的临床路径小组要负责解释临床路径的内容和目标,指导医、护、药、辅助科室等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执行临床路径,确保病人得到规范化、系统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同时,要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变异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五)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各科室应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临床路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临床路径的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决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首先,我们明确各科室人员的职责,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和进展情况。

中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中医院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院内,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治疗过程中的规律,制定一套符合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目的的管理工具。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确保其顺利推行和有效实施。 二、实施步骤: 1. 组建中医院临床路径制定小组,由院内相关科室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更新工作。 2. 定期收集和整理患者病例资料、临床经验和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与制定小组成员共享和讨论,为制定中医院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中医院临床路径时,需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明确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中药方剂、针灸疗法、康复治疗等内容,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中医院临床路径制定完成后,需组织相关科室的医生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以确保其正确理解和适应路径的内容和流程。 5. 制定中医院临床路径的科室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对路径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及时调整和优化路径内容。 6. 制定和实施中医院临床路径时,需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路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争取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 三、评估和效果:

1. 中医院临床路径实施后,需定期对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路径的执行率、路径依从性和路径效果等方面,以判断路径制定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效果。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内容和流程,以提高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需要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等指标进行关联对比,以评估路径实施对医疗服务的影响和改进效果。 四、风险和挑战: 1. 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特色和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避免过度标准化和机械执行。 2. 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培训和宣传,提升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理解。 3. 路径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和选择,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不适。 五、总结和展望: 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是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未来,中医院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适应中医医疗模式改革的需要,并与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衔接,推动中医介入医疗的发展和优化。

国家中医药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 出现张力性水疱、压迫性溃疡、皮肤过敏、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轻者会导致延期治疗,重者退出本路径。 5.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 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 高临床工作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 实施,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服务水平,推动中医临床质量管理,促进 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和 优势。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整体观念、个性化治疗等特点,因此 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辨证论治,避免“一刀切”式的治疗方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个性化、精准的治疗。 其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依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确 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才能使临床路径更加符合中医临床实际情况,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 此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重视多学科的协作与交流。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需要中医医师、西医医师、护士、药

师等多学科的协作。因此,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加强多学科的 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提高诊疗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最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随着信 息技术的发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医 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总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服 务水平,推动中医临床质量管理,促进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具有 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才能更 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 (ICD-10 编码: M47.221+G55.2*) 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 T 或M 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 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血瘀气滞 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4.4.1 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一)领导小组1.组成: 组长:张磊 成员:刘劲松、孙晋、马佳、李智尧、张晟、刘晓华2.领导小组职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实施、资料上报和总结等工作,并对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指导和督察。(二)专家组1.组成 组长:张磊 组员:刘劲松、孙晋2.专家组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和总结报告的审核。 (三)试点工作单位及负责人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承担本单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任务,参加试点工作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完成所分配的病例数,并按要求上报试点进度数据和总结。二.实施计划(一)试点启动阶段(202*年3月23日202*年4月31日)1.202*年3月23日前完成本实施方案,并发送。

2.202*年4月31日前各试点单位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各自单位的试点实施细则,并报送本协作组组长单位,以备审核。(二)、组织实施阶段(202*年4月202*年11月)1.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细则制定(202*年4月) (1)202*年3月由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本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的培训。 (2)本病种协作组对所有试点单位的实施细则进行审核。2.临床实施(202*年5月202*年11月) (1)202*年5月202*年11月各试点单位开始将临床路径试点的病例纳入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问题及时向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牵头单位报告。 (3)各单位要在202*年5月底、7月底、9月底前分别向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分析评估结果(包括5份表格)。3.分析评估(202*年6月202*年11月) (1)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2*年6月底、8月底、10月底前对各试单位试点工作情况和分析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本病种协作组将于202*年10月组织召开本组各单位工作会议和专家组4.4.1 会议,总结试点工作情况,交流研讨试点工作经验,评估试点工作报告。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科室病种临床路径标准进行修订,有计划地组织科室医护培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医生职责: (1)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 (2)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填写在临床路径记录本中注明。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引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中医的临床效果和质量,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中医临床路径的定义、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1. 中医临床路径定义 中医临床路径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结构化地规范中医临床治疗过程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依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个体化的需要,通过确定治疗目标、制定治疗方案、确定治疗过程和评估指标,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疗风险、提升病人满意度的目的。 2. 中医临床路径的意义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2.1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临床路径通过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规范中医临床治疗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临床路径强调全程质控,包括治疗方法、用药选择、随访频率等方面,使得治疗更加科学、系统和一致,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2 减少医疗风险 中医临床路径在确定治疗方案和制定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病人的特点和需要,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了医疗风险。此外,通过规范用药和随访等环节,中医临床路径也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2.3 提高医疗质量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明确治疗过程和评估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中医临床路径可以标准化治疗过程,统一疗效评估标准,降低了医疗误差和主观性评估的影响,使中医临床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准确。 3.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确定治疗目标 在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中,首先要明确治疗目标。治疗目标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需求来确定,既要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又要符合现代医学的治疗原则。治疗目标可以包括症状改善、体征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3.2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治疗目标,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是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关键。治疗方案应该综合考虑病人的病情、体质和治疗需求,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案要科学、系统和个体化,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指导医疗机构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与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对《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根据《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49号)精神及相关要求,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重新完善制订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中医诊断标准和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在我院每个专业,展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系统。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

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专题方案

!~~~~中医医院 临床途径管理实行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运用效率,控制和减少临床常用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承当,根据《卫生部有关开展临床途径管理试点工作旳告知》(卫医政发[]116号)和《卫生部有关“十二五”期间推动临床途径管理工作旳指引意见》(卫医政发[]65号)等文献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行方案。 一、指引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主线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断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以便、价廉旳中医药服务。 二、目旳任务 通过临床途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断护理常规旳原则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明确诊断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原则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保障

1、医院成立临床途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途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院工作目旳和实行方案并组织实行,研究制定工作有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院有关病种临床途径,指引并监督各实行小组开展工作,定期向市卫生局临床途径管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开展状况及有关信息。 2、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途径指引评价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途径指引评价小组负责对临床途径旳开展、实行进行技术指引,制定临床途径旳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督查工作开展状况,对临床途径旳实行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成果提出临床途径管理旳改善措施。 4、各科成立临床实行小组: 内科:组长副组长 外Ⅰ科:组长副组长 骨科:组长副组长 外Ⅱ科:组长副组长

中医院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市银河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I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骨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行,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半月板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半月板损伤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西医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有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标准。 2.分期诊断 ①急性期:损伤7天以内。膝关节肿胀疼痛剧烈,膝关节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膝关节疼痛肿胀加重,疼痛肿胀剧烈时难以行动,经常有弹响及交锁。 ②缓解期:损伤7天~14天。膝关节肿胀疼痛缓解,膝关节活动稍受限,偶有弹响及交锁。 ③康复期:损伤3周~5周。膝关节症状消失,但膝关节乏力,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辨证分型 3.1气滞血瘀证 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关节交锁不易解脱,局部压痛明显,动则痛甚,舌暗红,脉弦或细涩。 3.2寒湿阻滞证 损伤或手术后膝关节肿胀明显,酸痛乏力,遇寒则痛,屈伸受限,舌淡胖,苔腻,脉滑。 3.3肝肾亏损证 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扭伤,肿痛较轻,静时反痛或损伤日久,肌肉萎缩,膝软无力,弹响交锁频作,舌红或淡,少苔,脉细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且年龄≤70岁的患者。 2.有手术指征的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但坚持选择中医方案治疗可进入本路径。 3.合并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以及MRI片显示半月板损伤已达Ⅲ度,有膝关节镜手术指征者可在手术后进入本路径。 4.罹患抑郁症、冠心病、严重高血压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不能入本路径。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 (一)适用对象 (1) (二)诊断依据 (1) (三)进入路径标准 (2) (四)中医证候学 (3) (五)入院检查项目 (3) (六)治疗方法 (3) (七)住院时间 (5) (八)出院标准 (5)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方案”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痰湿 阻络证肝肾不足 证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 诊 断 必须符 合 项 痹 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 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 C T 或 M RI 、血脂、抗 “O ”、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