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

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

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集体交流,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让学生思考: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点方向旋转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旋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实在是技术不行,“基本图形”与“旋转”之间有个箭头,“旋转”后面有个大括号,“方向”后面有个大括号,两种方向后还有箭头表示,可是打不上去,抱歉了!

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中,在探究主题图的设计过程时,让学生先观察课件中的旋转过程,讨论是怎样旋转的,然后再独立尝试旋转,我觉得是否应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旋转,并说说旋转时要注意什么,再看课件的旋转过程,加深印象。

以下引用高老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旋转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在听了高老师课后,我觉得,高老师在每一次的设计和实际授课相碰撞有摩擦时,都能“痛定思痛”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点滴都在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在靠拢,非常的努力,更体现出她对教学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深刻领悟。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能否将旋转的三要素在板书时,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

(2)、并且,在指导学生步步探究这三要素时,多给学生自主一些质疑问难的过程和机会;

(3)、老师在步步跟进每一个要素教学时时,能否让同桌之间就每一步的操作选择性的点几组边演示边叙述,是否更能对学生的叙述与实际认知的效果进行一个检验和评比,这样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请高老师参考。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比第三稿设计在活动处理过程中更细化了,更丰富了,给予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时间多,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高老师的

初稿到第四稿,感觉每一次改动都是你进步的表现,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认为四稿有以下亮点: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风车、摩天飞轮、钟表上的指针、美丽的图案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数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梯度。从实物图形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练习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点方向旋转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相比第三稿设计,四稿中的这一环节设计较好,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图形a的旋转过程,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为学生叙述旋转过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生出错的就会很少。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感觉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运用学生熟悉的风车、摩天飞轮、钟表、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按照“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亲自体验旋转的三要素―辨析旋转的三要素”的思路展开教学,运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美的平台。

教学中,教师抓住美丽图案的特点,精心设计“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转一转、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多媒体演示,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两张方格纸,四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2008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要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老师做了一面五环旗(出示),现在教师要把制作它的过程演示给你们看,请同学们仔细看,教师在做这个图案时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利用平移)我还有一幅图(风车图案)看老师是怎样做它的呢?(旋转的知识)。

2、用数学书按老师的指令做平移或旋转运动。看来学习数学知识对图案的设计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探究学习

1、教师呈现图(教材35页图1,图2)

师:请观察这两幅图,图1怎样才能转换到图2?先想一想,然后在方格纸上摆一摆。要边摆边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摆完之后告诉你周围的人你是怎样摆的。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然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1)平移。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

师: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如果是平移的变化,要说清楚是向什么样方向平移了几个格。

(2)旋转和平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

师:在叙述旋转时,要说明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4、出示图3,摆摆看,图2是如何变换到图3 的?不要忘记边摆边说。

学生先动手操作,再汇报交流并上机演示。

5、出示图4,比比看,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图3是变换到图4 。并组织交流

6、再比一次,图4是如何变回到图1?交流时让学生演示。

7、小结

三、拓展巩固

1、教材36页第3题、1题、2题

2、变换七巧板。

四、课堂小结:

一节课的时间马上要结束了,真不愿意和你们说再见,和老师学习快乐吗?告诉老师你快乐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教师很想知道你们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请你结合今天的学习,在课后用笔或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个图案抒发一下你对2008的期待和向往。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所以本节课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他们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探究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兴趣浓厚的,他们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风车。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运动?(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许色后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风车”,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风车的旋转。(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认识

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集体交流、订正。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6、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教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会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除此之外,学生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体现。

2、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更想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还应适当写出教学设计的意图。

3、最近几年很少看到用复习做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了,我一直以为对此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来我们的想法有相通之处,新课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复习,怎样复习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安排复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个作用是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必要。如果不复习可不可以?就这节课来说直接让学生观察欣赏图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试讲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把握,经过思考,我认为还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等等。于是,我试讲了本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过程和环节都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高, 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2、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和样子这一活动,在这个操作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操作得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评价语言单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引导每个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3、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后面操作环节时间显得很紧张,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是能落实得更充分些,学生掌握得会更好。

一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从开帖到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专家、老师、朋友们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拜读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斟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充分;

3、教学目标形式化,缺少非预定的目标;

4、对师生的课堂行为缺少充分的预设;

5、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进行第二稿教学设计,希望各位朋友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三、图形的变换 单元内容: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己经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的设计、数学与欣赏。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与发现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对称美,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点: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单元关键: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 小学数学 说课

1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习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说课稿范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说课稿范文 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说课稿1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 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 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 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最后我具体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三、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

常见图形的变换及用途:教案详解图像变换方法与应用

常见图形的变换及用途:教案详解图像变换方法与应用 图形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进行身形、大小、位置和姿态的改变,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图形的过程,是图像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图形变换不仅可以使得图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游戏、电影、多媒体、医疗等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学习一下常见图形的变换及用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 1、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刚性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投影变换等。 2、图形变换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变换矩阵、变换前后的坐标系、变换前后的图像大小等。 3、图形变换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平移、缩放、旋转、翻转、拉伸、扭曲等几个关键技术。 二、常见图形变换及用途 1、平移变换 平移变换是将图像在正交平面内沿着x、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一种基本变换,用于调整图像的位置。通常使用平移矩阵来进行平移变换,矩阵内容为:[[1, 0, dx], [0, 1, dy], [0, 0, 1]],其中dx、dy分别表示在x、y轴方向上的平移距离。 应用场景:在许多图像处理算法中,都需要将图像进行平移变换,比如说模板匹配、人脸检测等。 2、缩放变换 缩放变换是将图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均匀拉伸或收缩的一种基本变换。通常使用缩放矩阵来进行缩放变换,矩阵内容为:[[a, 0, 0], [0, b, 0], [0, 0, 1]],其中a、b表示在x、y轴各自方向上的缩放比例。 应用场景:在许多图像处理算法中,都需要将图像进行缩放变换,比如图像放大、縮小、模式识别、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等。 3、旋转变换

旋转变换是将图像沿着某一点进行旋转的一种基本变换。通常使用旋转矩阵来进行旋转变换,矩阵内容为:[[cosθ, -sinθ, 0], [sinθ, cosθ, 0], [0, 0, 1]],其中θ表示旋转的角度。 应用场景:旋转变换在图像矫正、图像特征提取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翻转变换 翻转变换是将图像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翻转的一种基本变换。通常使用翻转矩阵来进行翻转变换,矩阵内容为:[[1, 0, 0], [0, -1, 0], [0, 0, 1]],其中-1表示进行翻转。 应用场景:翻转变换在许多图像处理算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说翻转原图生成新的图像、翻转比较等。 5、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是将图像从一个坐标系映射到另一个坐标系的一种基本变换。通常使用仿射变换矩阵来进行仿射变换,矩阵内容为:[[a11, a12, b1], [a21, a22, b2], [0, 0, 1]],其中a11、a12、a21、a22、b1、b2分别为变换矩阵内的参数。 应用场景:仿射变换在数字摄影、原图建模、图像配准、位移补偿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几何校正等。 6、投影变换 投影变换是将一个平面上的图像映射到另外一个平面上的一种基本变换。投影变换是一种更为一般的变换,其他的变换都可以看作是投影变换的特殊形式。通常使用投影变换矩阵来进行投影变换,矩阵内容为:[[h11, h12, h13], [h21, h22, h23], [h31, h32, h33]],该矩阵共计9个参数。 应用场景:投影变换在人脸识别、数字摄影、三维重建、遥感图像领域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图形变换的优化技巧 1、图像变换的优化主要在变换前和变换后两方面进行。变换前,我们可以通过重采样的方法,丢弃一些像素点,压缩图像的空间大小,从而达到限制图像大小的目的;变换后,我们可以在进行像素点缩放和旋转时,采用插值算法,保证基础像素点丢失后,我们仍可以继续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息。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我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习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二、独学检测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例1。根据自学内容,我发现: (1)A点与()点重合,B点与()点重合,C点与()点重合。A点与()点,B点与()点,C点与()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2)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交流后,代表汇报交流。

3、师生小结归纳。 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________点;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________,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________。 (二)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自主学习课本第4页例2,并与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画法。 2、小组合作,讨论: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 (1)找出所给图形的________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________。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________点。 (4)按所给图形的________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5、试试身手:第4页“做一做”。 四、自我评价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2 一、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一块小黑板),这块板前后有东西吗?(没有)现在,老

【教学设计】《23.6图形与坐标—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3章最后一节的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作用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工具箱内容。因此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课件、多媒体、三角板 1.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变换? 2.这些变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点的坐标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发现1 (1)将点A(-3,3),B(4,5)分别做以下平移变换,并写出平移后点的坐标。右移5个单位、左移5个单位、上移5个单位、下移5个单位。 (2)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2.沿坐标轴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3.做一做 1)已知点A的坐标为(-2,-3),分别求点经下列平移变换后所得的点的坐标。 ①向上平移3个单位、②向左平移3个单位、③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2)△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各点坐标A1(),B1( ),C1( ). (3)教材65页例题 4.探索发现2。教材65页思考,△ABC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是△A'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5、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6.△ABC各点坐标为A(-1,-1),B(1,-2),C(2,1),关于X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1(),B1( ),C1( ).关于Y轴对称后各点坐标A2(),B2( ),C2( ). 7.探索发现3。下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任意位置的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吗? 8.位似中心是原点的位似变换中,,坐标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9.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1)左右移,横坐标变,纵坐标不变.(2)上下移, 纵坐标边,横坐标不变. 2).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内容安排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下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现联系具体情景,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材中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知识知识作为基础。 (2)图形的变换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的变换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的思维水平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探究新的知识。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或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图形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观察、想象、推理和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 教学时间: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

初中数学外研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案

初中数学外研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 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外研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图形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方法。 2. 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几何概念。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1. 数学教材《外研版八年级下册》 2. 钢琴板、印有不同图形的磁片 3. 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默写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图形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哪些关于图形的变化?” 二、概念讲解(10分钟) 1.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 2. 介绍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特点,并给出示例。 三、图形的平移(20分钟) 1. 利用钢琴板和磁片进行平移操作演示。 2. 展示几组图形,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平移向量进行图形的平移。 四、图形的旋转(20分钟) 1. 利用钢琴板和磁片进行旋转操作演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旋转规律,总结旋转的关键点及方法。 3. 设计旋转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图形的翻转(20分钟) 1. 利用钢琴板和磁片进行翻转操作演示。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翻转规律,总结翻转的关键点及方法。

3. 设计翻转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六、综合应用(15分钟) 1. 分组讨论,提出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平移、旋转或翻转将一张纸 上的图形复制到另一张纸上。 2. 让学生思考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展示。 七、归纳总结(5分钟) 1. 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2. 强调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巩固图形的变换知识。 2.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变化,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我利用钢 琴板和磁片进行了直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设 计练习题和综合应用环节,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提供了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展示,整堂课的效果较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 合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

小学数学图形的变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 .经历复习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有关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有关知识知识,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典型引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案吧。 (课件出示雪花、风筝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图形是通过什么方法变出漂亮图案的? 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 谈话:前面我们学了许多有关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课前我们已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回顾,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师引导学生补充、充实。 三、综合应用,全面提高 谈话:同学们,我们头脑中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光说不练非好汉,老师想考考你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敢接受挑战吗? 1、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找找对称轴。

3、图形A是怎样变换得到图形C的? 四、达标检测: 1、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梯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五、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谈谈自己、老师或同学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学情分析 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但我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枯燥的练习,而是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交流中获取新知。 1、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把抽象的数学与丰富的现实结合起来,可以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课堂上,我创造条件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适当适时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充分了解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教给学生同伴互助式的学习方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对称、平移、旋转运动基础上进型整理练习的。学生掌握了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层层深入的练习,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评测练习 一、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2、长方形有4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两边一样,改变方向。() 4、平移和旋转一样,图形都改变方向。() 5、半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36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难点: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前置小研究、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副七巧板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旋转,并会描述,对于表达平移的变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表达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点放在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对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在前置小研究中,应用学过的这些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通过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的,说的时候要说清楚是怎么平移或旋转的,还要说说平移和旋转分别要注意些什么; 1.小组活动一: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一 2.展示交流,并板书平移:方向、距离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 3.师: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小组探究,汇报交流;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出示教科书35页,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小研究二,在小组内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方法不同的互相补充; 每个组用一份方格纸共同完成 小组活动二:组内交流小研究二 巡视时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小组学习,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 小组展示: 这两幅图,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的 补充质疑 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它的变换方式吗可以先旋转,再平移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么变换吗学生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 小组派代表汇报、补充;要求:发言的同学应该是代表全组同学的意见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i•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知识结构】1课时 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旋转变换 力権纸1「图形时旋转变换

第1课时《旋转》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加深对 旋转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画好简单图形的方格纸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先播放一段视频)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一看。 (课件播放风车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再通过学生的举例,拉近了学生与本课知识的距离,直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 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盘面上指针的旋转情况(介绍顺时针和逆时针并板演) 2、进一步探究 (1)多媒体演示,拨动指针的转盘。 将指针从12拨到1,让学生说说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同桌之间先说说,再请个别同学回答,让每个同学都参与)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并适时板演•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变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图形变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时1、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平移和图形旋转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能按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要求作出简单的图形,并作一些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举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温习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复习,让学生走进中考,增加挑战中考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届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再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三、中考热点与特点 1.热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 2.特点:轴对称、中心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简单的平移和旋转作图多在解答题中考查,难度中等。 四、复习过程 1、知识点梳理 我们复习的目的是考好学业水平考试,那么我们首先就得搞清图形变换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热点和特点。热点: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性质。特点:轴对称、中心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简单的平移和旋转作图多在解答题中考查,难度中等。当然还会掺杂些综合性的问题,详见后面的题目。下面我们先回忆下初中阶段的图形变换有哪些知识点。图形的变换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轴对称),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大小不变,也就是说这三种变换都是全等变换。 下面我们分开来说:(1)图形的平移,哪个同学来回答图形平移的定义呢? 学生回答:①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运动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 再追问:你能发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相比较,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发生了改变呢? 回忆出平移的性质: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十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 级第十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培训提纲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因数与倍数统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图形的变换1.粉刷围墙 2.长方体和正方体2.打电话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数学游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

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