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图形的变换课件

五下图形的变换课件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五.教具:直尺、三角板、铅笔。 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与目标:提前预习,能够通过观察几幅插图找到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特点,并且能够找到图形的对称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让学生一起欣掌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 2.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轴)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 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4.教学画对称图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 小学数学 说课

1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习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位置和图形的变换

一.方向与位置 1. 方向 2. 确定位置 (1) 用方向与距离表示位置 (2) 用数对表示位置 3. 简单的路线图 二.图形的变换 1. 平移 2. 旋转 3. 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4. 图形的缩放 一.方向 1. 基本方向 基本方向是:东、南、西、北;、 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 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如图: 知识要点 知识框架 方向、位置和图形的变换 东北 东 西南 东南 西北 南 西 北

二.确定位置的方法 1.用上、下、左、右、前、后来确定,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2.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主要用来确定平面图形上物体的位置; 3.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来确定位置,或用方向和距离结合来确定位置, 既可以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用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三.简单的路线图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经过的道路叫做路线,把经过的路线上的一系列地点按实际形状绘制成图,就是路线图; 在看简单的路线图时,按照图上所给的方向标志,先辨认出其他7个方向,然后确定出要到达的地方所处的方向,看每段路通向哪里,再用“先向……再向……最后向……”把行走路线描绘出来。 四.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平移方向,二是平移距离。 五.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旋转的方向,二是旋转的角度。 六.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七.图形的缩放 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得到该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放大图或缩小图统称为原图的相似图); 一个图形的相似图与原图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画一个图形的相似图的步骤:先按一定的比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计算出相似图形中相应的各边长度,再按新边长画出原图形的相似图。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

第20讲 图形的变换—小升初复习讲义(通用版 含详解)18页

2021-2022学年小升初数学精讲精练专题汇编讲义 第20讲图形的变换 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画对称轴的方法:用对折的方法寻找对称轴,对称轴要画成虚线,两端要画出图形外面 2.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对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 知识点二: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三:放大与缩小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 2.在方格纸上画出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方法: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按给定的比计算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的边各占 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1.(1分)(2021六上·澄江期末)下列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条数最少。 A.圆B.正方形C.长方形 2.(1分)下面这些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

A.B.C.D. 3.(1分)下图中,图形A通过()得到图形B。 A.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5格B.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 C.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D.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格 4.(1分)(2021六上·南郑期末)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人离路灯越近他的影子就越长。 B.圆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C.观察一个正方体魔方,一次最多能看到5个面。 D.圆越大圆周率越大。 5.(1分)(2021·建邺)再画一个小正方形,使下图成为轴对称图形,共有()种不同的画法。 A.2 B.3 C.4 D.5 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1分,共5分) 6.(1分)在中,对称轴最多的是长方形。 7.(1分)(2021·临西)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8.(1分)(2021六上·惠城期中)由大、小两个圆组成的图形,最多有2条对称轴。() 9.(1分)(2020六上·椒江期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圆、等腰梯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1分)如图由图形A得到图形B,可以通过旋转变换,也可以通过平移变换。()三、仔细想,认真填(共8题;每空1分,共19分) 11.(4分)小鱼先向右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又向左平移格,最后向下平移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内容安排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下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现联系具体情景,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材中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知识知识作为基础。 (2)图形的变换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的变换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的思维水平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探究新的知识。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或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图形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观察、想象、推理和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 教学时间: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

《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宁安市马河乡跃进小学李媛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每桌一张硬纸板(正反面分别印有规格不同的大小方格纸)、4个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每桌一个七巧板实物。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情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老师出示的图形是通过什么运动方式得到的?大家看,这是一种什么运动现象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今天我们来学习

平移和旋转在拼图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在拼图中的应用 1.认识七巧板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拼图吗?那好,这节课我们要用七巧板来拼图,大家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七巧板,你们对它了解吗? 2.了解七巧板的特点 教师:七巧板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七巧板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它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七巧板有七块板组成,如果把七块板拼在一起,完整图形为一个正方形。作为传统的玩具七巧板,不同的拼法将会出现不同的图形。我们可以拼成建筑物、交通工具、人物、动物等等。(课件演示) 教师:大家看,利用七巧板,我们现在又巧妙的拼成了一幅小鱼的图形,(课件出示例4)这幅图是怎样拼成的,这其中又蕴藏着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请同学们看例四,(课件出示例四)教师:大家轻声读要求,想一想,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贴图板。 (二)动手操作,合作提高 教师:现在通过阅读理解,我们明确了题意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能在鱼图中画出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呢?请大家先自己想

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图形的变换

人教版五下教材分析:图形的变换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

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标题 例题安排 轴对称 例1 轴对称的特征 例2 画轴对称图形 旋转 例3 旋转的特征 例4 把一个图形旋转90度 主题图: (1)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图形的变换。 (2)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轴对称 例1:轴对称的性质 (1)复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 (2)分别观察松树和小草,再整体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3)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对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图形的变换)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图形的变换) 1.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3.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5.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P2-4的例1、2 指导方法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4的做一做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数学游戏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三、编排特点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四、具体编排编排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图形的变换。>从古至今,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图案本身观察其数学特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例1编排意图:>复习轴对称图形有关知识。>分别观察松树和小草,再整体认识轴对称。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使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建议:>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教学。>注意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抓住“相等、垂直”特征,在知识、语言等方面勿拔高要求。例2编排意图>在已经掌握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提示学生思考画的步骤和方法。教学建议:>让学生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

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是,这串数字实际是()。从 水中看到一副车牌是,该车牌实际是()。 2.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后,得到三角形A’B’C, 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B的对应角是(),∠BCB’是()度。 3.图②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图③中的三角形() 旋转了()度。 二、选择 1.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 A.都是沿一定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B.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2.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地是() A.正在工作的电扇叶片。 B.直线行驶中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针 旋转90度后的图形。 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11-图形的变换

D.放飞的风筝。 3.从3点15分到3点45分这段时间里,分针旋转了() A.120° B.180° C.30° 三、分别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四、根据前三幅图找规律,完成第四幅图。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对称轴。 3钟表上的分针绕其轴心旋转,分针经过15分后,分针转过的角度是____;分针从12出发,转过150°,则它指的数字是____. 4(1)指针从A开始,绕圆心()旋转()°会 转到B;指针从C开始,()旋转()°,会转到D。 指针从B开始,逆时针旋转90°会转到()。指针从D开始, 顺时针旋转90°,会转到()。 (2)从10:00到10:15,分针旋转了()°;从1:30到1:50,分针旋转了()°。 5.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图形的变换旋转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图形的变换旋转 1.学科名称: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下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32人,独生子女较多,平时动手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整个活动呈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方格纸上图形的变换过程的观察与交流,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教材安排了四个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用语言描述每一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4.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5.教学难点分析:(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方法。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先学生操作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出示书中的图),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大家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1 、思考操作: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 a 、 b 、 c 、 d 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2 、同桌间交流,再全班反馈: 师: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如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或以什么为中心点、向哪个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自由说一说。) ……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从第二幅图到第三幅图是如何变换的?,然后自己在方格纸上操作,并与同学交流操作的过程。(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谁能说一说,从第二幅图到第三幅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 师: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你们能上来一边操作一边说明怎样变换吗?(学生说一说。) 师:听明白他们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3 、同桌合作: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从第三幅图到第四幅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第四幅图到第一幅图呢?(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变换的过程?(学生自由交流)。 三、欣赏与设计 师:请同学们观察(见试一试图),从 a 图到 b 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大家拿出七巧板摆一摆,用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请同学们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备课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备课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4.欣赏对称美,欣赏图形对称创造出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对称轴的性质。 【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带有方格纸的作业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观察探索,认识轴对称的性质。 1、出示例1。问题引导: (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哪个点重合。(适时标出A'点) (3)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叫对应点。谁能找出B点的对应点呢?C 点呢?

2、仔细观察图。 (1)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2)小结:轴对称图形,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整体观察这个轴对称图形。 (1)说说与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小结: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很有趣,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三、实践探究,教学画对称图形。 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1)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课内练习,巩固拓展。 1、判断下面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他的对称轴。 2、数学游戏 (1)第4页“做一做”。 (2)在一半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们的对称轴是什么?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轴对称图形,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