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

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

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

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授课日期__ 年__ 月__ 日__ 星期__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mdash;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二下《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

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 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案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 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初感知对称图形。结合教材我添加了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辨一辨,等教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美丽的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 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和动手操作能力。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图形,回忆一下,都有 哪些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 师:有些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你都知道,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的 孩子,老师给你点赞!你的收获可真多。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你们期待吗?板书:四、图形的变化 二、认识对称图形(动手制作初步尝试) 师:淘气、笑笑、米小圈、和马小跳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 的图案。我们一块儿去看看。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呢? 生1:以衣领子中间为界,中线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相同。 生2:以王字中的竖线为界,中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生3:以五角星的上顶点和下顶点为界,中线左右两边的形状 和大小相同。 生4:以树叶叶柄为界,中线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而且找到了特点。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评课稿 总觉得复习课难上,要上出彩就更难了。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课顿时觉得原来复习课也可以上得如此“如鱼得水”。“图形与变换”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内容,包括了小学数学中所牵涉到的所有平面图形的变换。其变换方式有平移、旋转、轴对称、放缩这四种。面对内容综合、大班教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朱老师设计了三大板块“回忆再现——合作梳理——运用创新”,朱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堂一开始通过观赏美丽的图案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回忆整理,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于是就形成了本堂课的几大亮点: (1)重视合作梳理 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则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知识点应用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强化练习。到头来把学生强化成只会套用公式的解题工具。本节复习课则让学生亲自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2)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自己合作梳理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知识结构网络。充分利用课件的载体,根据图形变换的特点,让学生动脑思考,变换的图形展示后,让学生分别归纳出其变换的特征。轴对称、平移、旋转有共同的特点:大小、形状不变;放大与缩小:按比例放大与缩小,大小变换,形状不变。学生通过几种变换方式组建的交流,更深层次地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3)重视有趣、注重创新 朱老师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有趣的闯关游戏,游戏题目很具有层次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关小小设计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在玩中学习,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很好地把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4)以错误为着力点,加深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学数学二年级《图形与变换》教案2

《图形与变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3、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也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 老师: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 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老师: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教师边说边演示,学生跟着做: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二、讲授新课

(老师板书课题:图形与变换) 三、例题讲解 例1、下面用火柴棒摆成的算式都有问题,请你只移动每个算式中的一根火柴棒使等式成立。 点拨:左边14+7=21,而右边只有1,所以想移火柴棒,左边减小右边增大,才能使等式成立。 【解答】 或练一练:请你只移动3根火柴把3个三角形变成5个三角形。 四、巩固与拓展 1、先观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0)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的位置; O 4 3 2 1

小学二年级图形的变换教案

小学二年级图形的变换教案 一、引言: 图形的变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属性和特征。通过学习图形的变换,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二年级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变换活动,掌握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等基本变换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的变换概念; 2. 掌握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图形的基本属性,如形状、边数和角数等。 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改变一个图形的方向或位置吗?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图形变换的方法。 2. 学习图形的旋转: a. 呈现给学生一个正方形图形,并标注好各个顶点。

b.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和观察,利用铅笔和一个转盘,进行正方形的旋转 变换。 c.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变换后图形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3. 学习图形的翻转: a. 呈现给学生一个三角形图形,并标注好各个顶点。 b.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和观察,利用镜子(或对称轴线),进行三角形的 翻转变换。 c. 引导学生观察翻转变换后图形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4. 学习图形的平移: a. 呈现给学生一个长方形图形,并标注好各个顶点。 b.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操作和观察,将长方形图形沿着横向或纵向按照一定规 律进行平移变换。 c.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变换后图形的特点,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5. 综合练习: a. 准备一些纸板和图形卡片,每个图形上标有字母编号。 b. 指定学生按照指令完成图形变换的操作,并用手中的卡片进行相应的变换。 c.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变换前后图形的特点,并交流变换的过程。 d. 提高难度,让学生自行设定变换规则,并进行操作与交流。 6. 拓展活动: 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元素,如积木、拼图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现图形的 变换,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形状的变换与分类

二年级数学教案形状的变换与分类教案:二年级数学——形状的变换与分类 引言: 形状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学习形状的变换与分类,学生 能够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本教案将以教师引导和学生 参与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形状的变换与分类。 一、知识准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形状知识,确保学生对 不同形状的外形、边数和角度有正确的认知基础。 二、形状的变换: 1. 平移: 在平面内,平移是指将图形在保持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沿着一定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请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体验和理解平移 的概念和方法。 2. 翻转: 翻转是指将图形绕着某条线旋转180度,形成一个对称的图形。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掌握翻转的操作方法和特点。 3. 对称轴:

对称轴是指一个图形中可以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完全相同的一条线。请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找出图形的对称轴,并感受对称轴带来的特殊 性质。 三、形状的分类: 1. 按边数分类: 介绍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常见的多边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 边的数量正确分类不同的图形,并准确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按角度分类: 了解直角、钝角、锐角等各种角度,并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度量 和比较角度大小。 3. 按属性分类: 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其他属性,如是否有对称轴、是否包含圆等, 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四、形状的综合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形状相关的问题和游戏,鼓励学生在实 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形状的变换和分类有无掌握,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 平移和旋转》_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准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用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二、内容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相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1、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归纳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的现象。2、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手段:本节课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会动的图片,引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再通过“说一说、动一动、找一找、移一移“填一填”等几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能够看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孩子们可真乖,老师想送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孩子跟着唱。孩子们的歌声真美,让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吱吱转地大风车,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体都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折一折做一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合作探究: 1、剪背心 同学们,你们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剪出这样漂亮的图案吗? 先看看要想剪出一件小背心,该怎么做呢?说给大家听。

2、想办法得到上面的几个图案。 你有办法剪出上面其他几个图案吗?说说你的剪法。 小组内尝试讨论,全班交流。 小组内试着剪出这些图案。 王* 3、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对称现象,你知道哪些呢? 拓展延伸: 2 as —IS u i保正方刑的炕照强于做——做 ■• ■ • • •• •• • 拓展延伸: 7你舵苛出 "马”

** 一阖盖W从弟二斤住勺如亠务■下g 2 T d 乞---- ^4- 5.1'宥也 4 底夯汙==眾"円7 爭一石,你一 傩口

收获展示: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完全放手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学生很开心,很兴奋,就是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得不完整,及时帮学生纠正。同时感觉到学生的求知欲挺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设计挺有个性的。以后的课,多点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更深。 玩一玩做一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 重点: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一、认识平移 1、你们听说过游戏“华容道”吗?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 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上个周末我和聪聪、明明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在游乐园里,像(点击出现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定格画面)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点击出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现定

格画面)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齐读课题) 二、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明明想问问你们:(课件出现明明及声音。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聪聪:小朋友,快来移移看!) 2、移移看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生说)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5格)(2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教案——《图形与变换》单元教材分 析 教学价值思考: 图形与变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图形与变换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图形与变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图形与变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总之,在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方面,图形与变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构建直观、形象化的数学模型方面,图形与变换也有其独特作用。图形的直观,不仅为学生感受、理解抽象的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基于以上价值,直面教材分析如下: 一、单元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在第三单元第37-47页编排了图形与变换,主要有二个知识点:

1.锐角和钝角 2.平移和旋转 另外,本单元教材还安排了2个练习,并有一块生活中的数学和一个实践活动剪一剪。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呈现学习内容,提供大量操作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历感知和想象并进行动手实践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下面具体分析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特点: (一)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游乐园的主题图中展示了本单元要学习的所有内容的实际应用;接着分别用斜拉桥缆车升降机推拉窗生活中的数学等实例,展示实际生活中角、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1 / 1 高效课堂导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 ) 年级 课题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课时 第 4课时 主备人 审查人 使用人 1、让学生剪出连续对称图案。 学习目标 2、培育学生形象思想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看法。 3、培育学生边思虑边操作优异学习质量。 4、让学生剪出美丽图案 ,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学习流程 第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赏识对称剪纸作品 ,观察教材上剪纸图 ,谈谈它们有什么特色二、亮点研究 (合作研究 ) 1、自己观察图样 , 学习折纸方法。而后与同桌进行操作交流。依据你想创作作品需要选择对折方法。 2、学习剪纸方法。用自己观察到放入剪纸方法而后进行操作交流。请同学们也可以依据自己设计思路 ,去折、去剪 ,作出你成就来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图案剪一剪。 3、实践操作、着手完成剪纸。 三、经过这节课学习 ,你知道了些什么 ? 你还想认识哪些知识 ? 四、当堂检测 1、重新选择方法 ,用最快速度再剪一次。 2、悟规律。想想 ,假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 ,能剪出几个儿童?说出原由。 五、作业设计 A 类 1、 练习册第三课时 1、 2 题。 B 类 2、 练习册第三课时 1—— 3 题。 内容总结 (1)高效课堂导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 ) 学习流程 第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赏识对称剪纸作品 ,观察教材上剪纸图 ,谈谈它们有什么特色二、亮点研究 (合作研究 ) 1、自己观察图样 , 学习折纸方法 (2)请同学们也可以依据自己设计思路 ,去折、去剪 ,作出你成就来吧 (3)四、当堂检测 1、重新选择方法 ,用最快速度再剪一次 (4)想想 ,假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 ,能剪出几个儿童 (5)说出原由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学习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另外,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平移和旋转(《课标》要求增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以及结合实例辨别平移、旋转现象。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学习内容: 教科书P38-39 预设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剪角、画角、变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及装有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图片的信封 预设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瞧,(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直角) 二、学习锐角和钝角 1、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3个、4个、5 个、……)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1、图2、图3。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课件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 3、这样看来,一个长方形剪掉了一个角以后,真的会出现还剩3个角、4个角和5个角。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些角还都是直角吗?如果不是,它与直角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拿出刚才剪的图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好吗? 汇报:发现这些图形中有的角还是直角,有的角不是直角了。 4、你们能把这些不是直角的角分分类吗? 学生汇报,特别指出: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 谁知道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那比直角大的角又叫什么角吗?请小朋友在书上找一找。(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锐角钝角)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钝角和锐角。(揭题) 6、练习: A、画角。 (1)像这样的锐角和钝角你会画吗?请拿出本子画一画。 (2)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 (3)评角。他们画得好吗?好在哪里?同学们都画对了吗?有问题请修改。 B、判断。 下面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要求:用手势1表示锐角,2表示直角,3表示钝角。)(6号角)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判断6号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 小结:像用眼睛无法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量一量。 C、找角。 我们已经会辨认锐角和钝角了,下面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学生说出自己身边各种物品的角) 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直角。却没有找到钝角和锐角。不过我们可别小看了钝角和锐角,生活中少了它可还真不行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4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4篇 Teaching plan of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figure movement"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4篇 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 2、篇章2: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 3、篇章3: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 4、篇章4: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 篇章1: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运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