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河谷岩层下可能有石油④河谷是由岩石断裂所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B

2.C

3.B

【解析】1.据材料及图形中的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纬度为30°附近,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故为地中海气候,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到南北纬40°,S在30°以南,故为南半球地中海式气候,故B项正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项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C项错误;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故D项错误。

2.从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该河流地质岩层向上拱起,受张力侵蚀成谷地,所以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谷西岸为侵蚀岸,河谷东岸为堆积岸,由图可知A地为河谷东岸,结合选项C项正确。

3.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此时陆地上气温较低,凸向低纬度,所以为七月份等温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湖泊水位较高,结合图可知此时湖泊水位为b,故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5.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6.图中河流在A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B.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D.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

【答案】

4.C

5.A

6.A

【解析】4.根据图中的数值可知,甲地降水量大于400mm,乙地降水量小于25mm,C正确。

5.根据图中经纬度位于和降水量可知,甲处降水多,应是山地的迎风坡,是祁连山脉;乙地降水少为内陆盆地,是柴达木盆地;丙地是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河西走廊,A正确。

6.图中河流是黄河,在A附近河段由于落差大,水流急,但因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A正确。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南京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8.如在6月中旬,雨带则已经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

7.B

8.A

【解析】7.图中雨带在I地区的时间是7~8月、在III地区的时间约是4~5月,可知雨带移至上海地区时间大致是6~7月,B正确。

8.如果在6月中旬,雨带推移至I地区,则雨带长时期停留在北方,南方降水时间短而北方降水时间长,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南旱北涝,A正确。

大澳大利亚湾的冬季在强风控制下风浪甚大,素以风大浪高闻名,以致船舶难以停泊。希利尔湖位于该湾西部的中岛上,它是一个咸水湖,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9.冬季控制大澳大利亚湾强劲大风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 D.东南风

10.如果希利尔湖的颜色可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列哪个月份该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红色( )

A.3月B.6月C.1月 D.9月

【答案】

9.A

10.C

【解析】9.读图可知,大澳大利亚湾位于南纬30°附近,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西风带控制,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故选A。

10.由材料“湖水的颜色会随着盐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淡绿到深红的色调变化”可知,湖水呈深红色时应当为该湖泊盐度最高季节,该地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所以该湖泊颜色为深红色时为南半球夏季,故选C。

下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完成下列问题。

11.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

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B.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含量达饱和

C.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饱和

D.丁,经升高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饱和

12.在自然界中,下列哪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A.富含水汽的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B.暖空气沿锋面上升

C.越过山脉于背风坡的含水汽气流D.空气强烈对流上升

【答案】

11.C

12.C

【解析】11.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一般出现在夜晚晴朗无风的早上。读图可知,常压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随温度不同而不同,如果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露”的形成是因为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夜晚气温低,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露。与丙相符。故选C。

12.发生水汽凝结现象必须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读图可知,自然界中主要有两种途径,空气中增加水汽或暖湿空气降温,而暖湿空气降温主要通过空气上升来实现,越过山脉于背风坡的含水汽气流因下降过程中升温,空气变成非饱和状态,蒸发旺盛,不可能降水。故选C。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 000公里。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 )

A.河东沙地B.乌兰布和沙漠C.库布齐沙漠D.河套平原

14.与中游相比,该段黄河( )

A.有凌汛现象B.落差大C.水土流失严重D.含沙量大

【答案】

13.B

14.A

【解析】

13.读图,图示区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强烈,夏季风在该地的风力弱,影响小。结合图中沙漠分布的位置,流沙可能被吹进黄河河道的沙源地是乌兰布和沙漠,B对。河东沙地、库布齐沙漠位于河道的冬季风的下风向,可能性小,A、C 错。河套平原裸露的沙地少,没有流沙分布,D错。

14.与中游相比,该段黄河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A对。该段主要流经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等平原地形区,落差小,B错。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水土流失不如中游地区严重,C错。含沙量比中游小,D错。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9~2019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16.据图可判断(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答案】

15.A

16.B

【解析】15.结合植被与径流的关系分析,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撂荒地缺乏植被,径流量变化最大,因此图中①为撂荒地。林草地涵养水源作用最强,径流量变化最小,因此③为林草地。则②为耕地。A对,B、C、D错。

16.图中显示山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说明降水不稳定,季节变化大,A错。植被覆盖度越高,涵养水源能力越强,下渗越多,因此二者呈正相关,B对。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断该地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C、D错。

下图示意河套灌区区域。灌区引黄灌溉全年分夏灌(4~6月)、秋灌(7~9月)和秋浇(9~10月)三个阶段。农田退水通过排干渠排入乌梁素海。近年来随灌区土地面积的增加,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越来越小。为解决乌梁素海面积缩小的问题,灌区采取了生态补水的措施,即引黄入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河套灌区夏秋季节大量灌溉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B.蒸发旺盛

C.盐碱化严重D.地下水不足

18.据图示信息判断,10月水质最差的河段是()

A.磴口以上河段B.磴口至临河

C.临河至乌拉特前旗D.乌拉特前旗以下河段

【答案】

17.B

18.D

【解析】17.夏秋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且是农作物生长季节,所以夏秋季节大量灌溉,故B项正确。

18.水质最差的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段,支流减少,陆地排污量大,结合选项,故D项正确。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材料二: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下图)

(1)试描述L湖湖底坡度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试分析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的原因。

(3)简要说明L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过程。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试评价该造纸企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

(1)(L湖湖底)西、北侧坡度较小;东、南侧坡度较大。理由:(湖泊水位就是等高线),(湖泊)西、北侧水位线(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小;东、南侧水位线(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

(2)(湖泊)西侧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甲)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丰富;(湖泊)西侧河流注入较多,湖泊盐度较小。

(3)(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甲河)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

(4)有利条件:(芦苇)(造纸)原料丰富;水资源丰富。不利条件:交通不便;易产生水污染及生态问题。

【解析】(1)读图,根据L湖湖底最高和最低水位线的分布判断,湖泊西、北侧水位线(湖泊水位就是等高线)稀疏,说明湖的西、北侧坡度较小。坡度较大。东、南侧水位线密集,说明东、南侧坡度较大。

(2)读图,结合前面分析,湖泊西侧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西侧有甲

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丰富,西侧湖泊盐度较小。该地位于干旱区,湖水蒸发旺盛,东侧缺少河流淡水注入,盐分较高,不能生长芦苇。

(3)从自然因素分析,L湖位于干旱地区,蒸发旺盛,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泊盐度逐渐升高。从人类活动角度分析,该地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水量减少,出湖水量减少,乙河水量减少,与河流淡水水体交换量少,导致东部盐度升高。

(4)结合材料分析,湖西部芦苇分布广,发展造纸工业的原料丰富。从图中河流分布看,该地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判断有利于造纸业的发展。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造纸业是水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发展造纸工业,容易产生水污染和生态问题。这是发展造纸业的不利条件。

20.据下图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1:分洪区是利用湖泊、洼地修建堤圩或利用原有圩垸在河湖洪水超过某一标准时,用以有计划的分泄超额洪水的工程。荆江分洪区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分洪区,区内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1954年后一直没有分洪,区内人口剧增,经济发展快。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与莱茵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差异及形成原因。(12分)

(2)据图1,写出A省的简称为,图中省会城市是。(4分)

(3)三峡水利枢纽控制着荆江上游的来水和来沙,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

到百年一遇。读材料1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在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防灾减灾中的具体表现。

【答案】

(1)长江比莱茵河水量大,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于莱茵河流域;长江河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莱茵河季节变化小,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莱茵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长江含沙量大于莱茵河,莱茵河流域森林覆盖第高,长江流域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2)鄂武汉

(3)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大,可拦蓄开游暴雨形成的洪水,使荆江段的防洪标准提高;缓解洪水时武汉等城市的压力;减轻洞庭湖淤积,使其调蓄洪峰功能增强;减少荆江分蓄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

【解析】(1)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来回答;降水量影响河流流量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河流的汛期、最冷月气温影响结冰期、植被覆盖率影响河流含沙量。

(2)图中A省是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

(3)三峡水利枢纽防洪功能最主要原因是三峡工程库容大,可拦蓄荆江河段、洞庭湖、武汉等地区上游的来水和来沙,提高防洪标准、减少淤积。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高密市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一般年份,春季冷暖多变,冷空气活动频繁,空气干燥。夏季盛行暖湿的东南季风,气温高,湿度大,炎热多雨。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少雨雪,盛行西北风。

(1)据图判断高密地区地形特征,并说出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威胁高密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的时间。

(3)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莱州湾与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胶莱人工运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由等高线稀疏判断,地形平坦(起伏小),以平原为主;由河流自南向北流判断,地势南高北低。

(2)春季低温冻害(倒春寒、寒潮)、干旱(春旱);夏季干旱、洪涝。

(3)同意。理由:缩短渤海和黄海之间的通航里程(答出陆上距离较短且有现成的河道可以利用亦可);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沿岸经济的开发。不同意。理由:山东陆路交通发达,无需花巨资修建一条运河;开挖人工运河,可能加剧土地盐碱化,同时对地下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解析】(1)根据等高线稀疏判断,高密地区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起伏小,以平原为主。由河流自南向北流判断,地势南高北低。

(2)该地属于华北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春季低温冻害,如倒春寒、寒潮等。干旱,如春旱或夏季干旱,还有夏季的洪涝。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开挖一条“胶莱人工运河”,可以缩短渤海和黄海之间的通航里程。两地间陆上距离较短,且有现成的河道可以利用,工程较小。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

促进沿岸经济的开发。所以同意。从目前状况分析,山东陆路交通发达,无需花巨资修建一条运河。开挖人工运河,可能加剧土地盐碱化,同时对地下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不同意。

22.该图中甲图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乙图是该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乙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乙图中大陆西侧南北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别分析其成因。

(3)读甲图,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

(1)热带草原气候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降水多或湿季,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或干季。

(2) 北部离岸风上升流。南部寒暖流交汇。

(3) 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东岸受暖流影响,故降水多;西侧信风从内陆吹响海洋越来越干燥,西岸受寒流影响。故降水少。

【解析】图示M位于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从信风带来的湿润气候分析。

乙图中的大陆西侧渔场应类似于秘鲁渔场的成因,主要从上升补偿流角度分析。

(3)结合图例,判断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特征,大致从东向西递减,主要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南亚局部图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分层设色地形图。

材料二2019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六国领导人首次在海南三亚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开展会议,共商合作方向。

(1)澜沧江—湄公河流向为,判断依据是。(2分)

(2)图中城市主要沿布局。(1分)

(3)当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时,A地气候特征为,易发生灾害。(2分)

(4)A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对其发展最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是。(2分) (5)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方向。(3分)

【答案】

(1)自北向南流地势走向(等高线分布)(2分)

(2)河流(1分)

(3)高温多雨洪涝(2分)

(4)亚洲水稻种植业劳动力丰富(2分)

(5)开发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引水灌溉、发电、发展航运;充分利用流域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发展特色农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解析】(1)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出地势的高低。水向低处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向为自北向南流。

(2)图中城市主要沿河流。

(3)当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时,北半球是夏季,A地正值雨季,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4)A地区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对其发展最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是劳动力丰富。

(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以合作开发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引水灌溉、发电、发展航运。充分利用流域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发展特色农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专题九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专题九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1.[2016·课标卷Ⅱ,36(1)、(4),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实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 (2)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2~4题。

2.(2016·课标卷Ⅱ,9,4分)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3.(2016·课标卷Ⅱ,10,4分)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4.(2016·课标卷Ⅱ,11,4分)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升潮流冲淤水平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5.[2016·课标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逐步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一、陆地水和水资源的概念(陆地水的作用) (一)陆地水: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 (二)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指水圈的全体, 狭义的水资源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意水资源、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区别 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可以利用的淡水 水力资源是指陆地上因为落差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是指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水灾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的效用。 二、陆地水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来自大气降水:包括各种固体降水:降雪、冰雹和液体降水:雨、露、霜、霾等 还包括进入地下凝结成地下水的水汽。 (二)分类: 1.根据分布空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1)地表水进一步分为:河流水、湖沼水、冰川。 (2)地下水根据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根据埋藏位置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根据循环周期长短可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比较两者所包括的类型,分析他们在储量大小、更新快慢、循环周期长短方面的区别,并说明利用方面的不同。 3根据盐分含量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各种陆地水体与水源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也可参照课件各种水体的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三)主要陆地水体分析 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分析;埋藏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和学生一起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形成、分布区别,并进一步说明三区不同位置打井的水井类型,潜水井、枯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⑴概念:含水层:岩石和土层中的空隙有大、有小,空隙大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好,空隙小或致密的岩石和土层透水性能差。透水性能好的岩层和土层,地下水容易进入空隙,使空隙充满水并容易从空隙中渗出。这样的岩层和土层叫含水层。 隔水层: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空隙小,地下水不容易从这一层渗透过去,形成隔水层。 潜水:埋藏于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叫潜水。 承压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叫承压水。 潜水面(自由水面):由于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水面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所以潜水区形成自由水面;水面压力为零 承压水面:承压水接受潜水补给,且位于两个水层之间,水面压力不为零,所以形成承压水面,其水面为补给区(高处)高水面于排泄区低水面的连线。 ⑵潜水的补给是大气降水,承压水的补给是潜水。 ⑶两种地下水比较 分析地下水构造图需要说明的几方面问题: A.潜水和承压水的概念:潜水是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是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B.地下水构造的分区:潜水和地下承压水往往连续存在,且两端为潜水,中间为承压水。其中地势较高的潜水区为补给区,地势较低的潜水区为排泄区,中间的承压水所在地区为承压区 C.潜水位和承压水位的确定:补给区和排泄区各有一个潜水水面,它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其水位高地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承压水位是补给区平均潜水位线和排泄区平均潜水位线的连线,承压水位线一般变化很小。 D.四种水井性质的确定:一般潜水区打出的水井为潜水井,承压区的水井有三种类型:若未打穿隔水层,则形成枯水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且井口高度低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自流井,若打穿第一隔水层,但井口高度高于承压水位,则其井为承压井。 农村的机井和饮用水井在其后的丰水年和干旱年水位变化突出,即是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的结果。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4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双流月考)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 .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 芦苇是淡水植物。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 主导风向 B . 湖水含盐量高低 C . 沿岸坡度陡缓

D . 土壤肥沃程度 2. (2分)(2019·攀枝花模拟)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 A . 大气降水增加 B . 地表径流减少 C . 地下径流减少 D . 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人工降雨 B . 植树造林 C . 围湖造田 D . 引水灌溉 3. (2分) (2017高三上·吴忠月考)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蒙特利尔失控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 2个月 B . 3个月 C . 4个月 D . 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019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9讲-陆地水体与水循环(Word版,含答案)

限时规范训练9陆地水体与水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结合世界海陆面积及其性质差异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 答案:B 2.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箭头①为水汽输送。 答案:C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3.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径流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没有使降水进入径流环节流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D对。对蒸发、下渗环节有影响,但没有改造这些环节,不影响降水环节,A、B、C错。 答案:D 4.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解析:根据材料,该系统是缺水地区回收雨水的一种良性系统,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B对。对调节城市局地气候、缩短径流汇聚时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作用不大,A、C、D错。 答案:B 5.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解析:根据材料,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半湿润区,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A错。东南地区水源充足,B错。华北地区降水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C对。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区,生产、生活用水少,不适宜,D错。 答案:C (2018·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下列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知识点: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一.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掌握河流流量特征与河流补给的关系 二.课前背景引入 让学生思考:1.观察河流,说出其补给来源 2.箭头代表什么含义 三.授课内容 (一)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

(枯水期),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 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特例:探讨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二)河流水补给类型

(三)注意点: (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河流正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气候区的河流。

(四)思考:下列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泰晤士河(英国)、刚果河、亚马逊河、尼罗河、长江、塔里木河(五)例题: 1.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冰川 B.地下水 C.江河水 D.湖沼水 答案:A (六)测试题 1.(一般)对地下水补给的有利因素是 A.降水强度较小,历时较长 B.地下有永久冻土 C.地面植被稀少 D.地形坡度较陡 答案:A 本题考查水循环。降水强度小,历时长,则地面下渗的时间长,故利于地下水补给。 2.(一般)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8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卷

微专题(八) 陆地水与水循环 (2017·安徽芜湖模拟)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11月份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 A.水面结冰B.风速增大 C.水质变差D.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 A.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B.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3.该地最可能是( ) A.北半球亚热带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热带D.南半球暖温带 答案 1.A 2.B 3.B 解析第1题,根据蒸发量的影响因素,水库主要用来蓄水,水库没水的可能性较小,题中提到水库常年有水,D项错误。常年有水的水库,风速增大,蒸发量也大,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差别很大,B项错误;水质差和蒸发量无关,排除C项;当水面结冰,温度低,蒸发量小,故选A项。第2题,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蒸发量偏小,降低库区大气湿度,B项正确;降低了库区的大气湿度,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降水会减少,会加重库区的盐渍化,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故A、C、D三项错误。第3题,7、8月份蒸发量较大,说明是夏季,所以应是北半球;图示11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蒸发量较低,几乎相同,说明气温非常低,可能有结冰现象,故应位于温带。 (2017·山东名校联考模拟)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系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设计 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整个说课分四个部分: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重点,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1)读图分析。(2)讲练结合。(3)学生绘图训练。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 说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讲课开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图文资料,利用古诗,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能复回”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1.陆地水体类型 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 类型循环周期 动态水河水16天 淡水湖泊水10年 浅层地下水不一定(与水深有关)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河谷岩层下可能有石油④河谷是由岩石断裂所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B 2.C 3.B 【解析】1.据材料及图形中的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纬度为30°附近,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故为地中海气候,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到南北纬40°,S在30°以南,故为南半球地中海式气候,故B项正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项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C项错误;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故D项错误。 2.从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该河流地质岩层向上拱起,受张力侵蚀成谷地,所以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谷西岸为侵蚀岸,河谷东岸为堆积岸,由图可知A地为河谷东岸,结合选项C项正确。 3.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此时陆地上气温较低,凸向低纬度,所以为七月份等温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湖泊水位较高,结合图可知此时湖泊水位为b,故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5.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6.图中河流在A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B.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D.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 【答案】 4.C 5.A 6.A 【解析】4.根据图中的数值可知,甲地降水量大于400mm,乙地降水量小于25mm,C正确。 5.根据图中经纬度位于和降水量可知,甲处降水多,应是山地的迎风坡,是祁连山脉;乙地降水少为内陆盆地,是柴达木盆地;丙地是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河西走廊,A正确。 6.图中河流是黄河,在A附近河段由于落差大,水流急,但因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A正确。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南京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8.如在6月中旬,雨带则已经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 7.B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知识讲解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一、补给关系 1、大气降水是陆地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消融的影响,形成明显的春汛。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可以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弱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二、典例解析 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高度,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次数之和称为历时。读下面“水位过程线与历时曲线”图。回答⑴~⑶题。 ⑴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⑵该观测站的位置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若在该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后,则历时曲线上的M、N点将() A.M、N同时右移 B.M左移,N右移 C.M、N同时左移 D.M右移,N左移 【解析】(1)根据水位变化可知该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且流量 较大,可推测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2)由该河7、8月份水位偏低,可知该观测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因出现伏旱现象所导致的。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

陆地水与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3、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图解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水资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美德。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自然界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河流径流变化与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阅读】资料1“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的一百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之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料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2“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入海,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入】地球上有了水才开始有生命,水孕育了无限生机和勃勃生命,从以上两则有关“水”的资料中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关注,为此,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水资源有较系统的了解。

2019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语文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读下面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2.关于P地河谷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河谷岩层下可能有石油④河谷是由岩石断裂所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七月份等温线②为一月份等温线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1.B 2.C 3.B 【解析】1.据材料及图形中的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纬度为30°附近,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故为地中海气候,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到南北纬40°,S在30°以南,故为南半球地中海式气候,故B项正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项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C项错误;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故D项错误。 2.从P地河谷剖面图可知,该河流地质岩层向上拱起,受张力侵蚀成谷地,所以地质构造属于背斜;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谷西岸为侵蚀岸,河谷东岸为堆积岸,由图可知A地为河谷东岸,结合选项C项正确。 3.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可以判断此时陆地上气温较低,凸向低纬度,所以为七月份等温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湖泊水位较高,结合图可知此时湖泊水位为b,故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5.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6.图中河流在A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 B.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 D.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 【答案】 4.C 5.A 6.A 【解析】4.根据图中的数值可知,甲地降水量大于400mm,乙地降水量小于25mm,C 正确。 5.根据图中经纬度位于和降水量可知,甲处降水多,应是山地的迎风坡,是祁连山脉;乙地降水少为内陆盆地,是柴达木盆地;丙地是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是河西走廊,A正确。 6.图中河流是黄河,在A附近河段由于落差大,水流急,但因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A正确。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南京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8.如在6月中旬,雨带则已经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7.B 8.A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练】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含解析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关于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区地下水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多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2.在F处建有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地下水补给湖水 [2020·江阴联考]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方法模拟了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2020·西安质检]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7~8题。 7.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盛行西北风 D.潜水补给河水 8.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冬季 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夏季 二、综合题 9.[2020·合肥调研]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 第14讲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4讲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017版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学业层级 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 议 核心素养要求 结合示意图,解释 各类陆地水体之间 的相互关系 等级考 1.1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 的主要水体类型 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 1.2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 图,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 关系 人地协调观、综合 思维、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转化 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转化 湖泊(水库)在洪水期能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的作用。 (2)河湖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均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易误辨析]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不对。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河流补给 1.含义: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永久性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沼泽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类型。河水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2.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示意图规律总结我国分布 雨水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变 化而变化,一般有夏汛 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 化而变化,夏汛明显,冬 季断流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 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径流量随融雪量的 变化而变化,多有春汛 东北地区 湖泊水调节径流水位 普遍地下水全年补给,水量较稳定 [易误辨析] 2.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有什么区别? 提示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积雪,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 雪融化成水。冰雪融水主要是指高海拔地区的冰川雪原,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 冰川冰原等地储备的冰雪融化成水。 三、河流的特征 考点一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真题研析 【例1】(2019·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8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卷

微专题 (八) 陆地水与水循环 (2017 ·安徽芜湖模拟 )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 源, 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 12 月至次年 3 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据此完成 1~3 题。 A .水面结冰 B . 风速增大 C .水质变差 D . 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是 ( ) A .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 B . 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 促进浮游植物的生 长 3.该地最可能是 ( ) A .北半球亚热带 B . 北半球温带 C .南半球热带 D . 南半球暖温带 答案 1.A 2.B 3.B 解析 第 1 题,根据蒸发量的影响因素,水库主要用来蓄水,水库没水的可能性较小,题中提到 水库常年有水, D 项错误。常年有水的水库,风速增大,蒸发量也大,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差别 很大, B 项错误;水质差和蒸发量无关,排除 C 项;当水面结冰,温度低,蒸发量小,故选 A 项。 第 2 题,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蒸发量偏小,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B 项正确;降低了库区的 大气湿度,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降水会减少,会加重库区的盐渍化,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故 A 、 C 、D 三项错误。第 3题,7、8 月份蒸发量较大,说明是夏季,所以应是北半球;图示 11 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蒸发量较低,几乎相同,说明气温非常低,可能有结冰现象,故应位于温 带。 (2017 ·山东名校联考模拟 )2016 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 12月 25 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 一 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系 统示意图,据此完成 4~6 题。 1. 3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 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 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7.该流域的气候与淄博对比 A.多雨期一致 B.高温期一致 C.都是雨热同期 D.都是雨热不同期 读“世界主要河流径流季节分配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的关系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丁代表的河流依次是 A.刚果河乌拉尔河长江尼罗河 B.长江刚果河乌拉尔河尼罗河 C.尼罗河乌拉尔河长江刚果河 D.长江尼罗河乌拉尔河刚果河 9.下列关于四条河流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率最小 C.丙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D.丁河夏李径流量最大 下图为台湾地区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 C. 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 11.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二、综合题 12.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示范教案一(35陆地水与水循环

示范教案一(3.5陆地水与水循环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目前人类利用淡水资源的主要水体类型;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上的区别。 2.理解雨水补给、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冰川补给的河流与气温的关系;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循环过程,水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德育目标 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 1.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2.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比较、读图分析与教师的引导、归纳、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挂图或板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陆地上不仅有种类繁多的矿物、岩石,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而且还有在自然界中处于不断运动、转化状态的各种水体,它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陆地水的数量很少(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但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陆地水体包括哪些类型呢? [讲授新课] 3.5 陆地水与水循环(板书) 一、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板书) 1.陆地水的组成(板书) 陆地水——分布在陆地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它包括: (分析)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通过下渗,渗入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的空隙中,成为地下水。 (打出投影片图3.33或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思考) 1.比较潜水和承压水在埋藏条件和水源补给方面的不同。 2.通过比较图中三口井的水情,说明自流井的成因。 (学生)略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潜水埋藏的比较浅,它埋藏在地表层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并且有一个自由水面。承压水埋藏的比较深,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并承受一定的压力,但没有自由水面。从水源补给情况来看,因潜水距地表层较近,所以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面的各种水体下渗来补给;而承压水埋藏的较深,只能靠上面的潜水和距此很远的地表层上的降水或其他水体下渗来补给。

2021高考地理精品复习专题之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1年高考地理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十四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转化 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转化(书生) 湖泊(水库)在洪水期能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的作用。 2.河湖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均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辨析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不对。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与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河流补给 1.含义: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永久性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沼泽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类型。河水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辨析 2.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有什么区别? 提示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积雪,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成水。冰雪融水主要是指高海拔地区的冰川雪原,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冰原等地储备的冰雪融化成水。 三、河流的特征

高考技巧 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 2.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针对练习 【例1】(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

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第一步,获取信息:图像信息“材料图纵轴为时间,材料图横轴为降水量、径流深度、气温”。 第二步,思维路径:该地最大月降水量不足20 mm,年降水量不足100 mm,最高月均温27 ℃左右,最低月均温-6 ℃左右,由此判断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最大径流量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最大月和气温最高月吻合,因此该地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第三步,筛选答案:C 【例2】(2018·广州模拟)如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第一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补给

第一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补给 [合格考内容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 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名师注解]

【注】(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记】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联】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点】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①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②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考点一水循环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全国适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8 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卷

(全国适用)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8 陆地水与水循环专题 卷 (2017·安徽芜湖模拟)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11月份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 A.水面结冰B.风速增大 C.水质变差D.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 A.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B.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3.该地最可能是( ) A.北半球亚热带B.北半球温带 C.南半球热带D.南半球暖温带 答案 1.A 2.B 3.B 解析第1题,根据蒸发量的影响因素,水库主要用来蓄水,水库没水的可能性较小,题中提到水库常年有水,D项错误。常年有水的水库,风速增大,蒸发量也大,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差别很大,B项错误;水质差和蒸发量无关,排除C项;当水面结冰,温度低,蒸发量小,故选A项。第2题,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蒸发量偏小,降低库区大气湿度,B项正确;降低了库区的大气湿度,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降水会减少,会加重库区的盐渍化,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故A、C、D三项错误。第3题,7、8月份蒸发量较大,说明是夏季,所以应是北半球;图示11月份有无覆盖条件下,蒸发量较低,几乎相同,说明气温非常低,可能有结冰现象,故应位于温带。 (2017·山东名校联考模拟)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