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病症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假设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响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比照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冷淡、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病症,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劳累。锻炼身体,提

高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尽量减少或防止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这对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2〕营养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中。总分≥3,有营养不良的风险,需在24h内通知营养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采取的营养风险防治措施;总分<3,每周重新评估其营养状况,病情加重应及时重新评估。

〔3〕疼痛管理:由护士对患者的发热伴头痛等疼痛情况进行初始评估,记录在?住院患者评估记录?和?疼痛评估及处理记录单?中。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医生,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的,应在1h内报告医生,医生查看病人后,联系麻醉医生会诊。未进行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病人,如疼痛评分为0分,每72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1-3分,每24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4-6分,至少每8小时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6分,至少每1小时再评估并记录。对有疼痛主诉的患者随时评估。

〔4〕心理治疗:甚为重要,鼓励患儿参加正常活动和上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药物治疗:

(1)安定是首选药物。剂量每次0.25mg - 0.5mg/kg,注射速度<1mg/min。根据病情20min后可重复应用1次,24h可重复应用2-4次。

(2)苯巴比妥其钠盐每次5-10m/kg,肌注,为使苯巴比妥迅速到达有效浓度,应采取负荷量治疗,负荷量按15-20mg/(kg.d)计算,分2次肌注,2次间隔2-4h,24h后给维持量。

(3)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灌肠。

如首次用药无效,可依据患儿抽搐发作情况,上述3种抗惊厥药物循环使用,构成镇静环,但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3.病因治疗

(1)治疗感染。

(2)控制原发病。

4.对症支持治疗

退热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纠正缺氧、低血糖等,抽搐时间长时需防治脑水肿:以20%甘露醇5mL/kg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推〔我院临床较少使用,斟酌!〕。

5.预防

(1)积极控制体温,体温达38℃,服用退热药,可两种退热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2)再发热时可口服安定每次0.3-0.5mg/kg,假设仍发热再用同样剂量;或口服苯巴比妥,初次6mg/kg,以后3mg/kg,1次/6-8h维持至热退。

(3)复杂型热性惊厥需考虑长期服药的问题,选用药物有丙戊酸类或苯巴比妥等。疗程1-3年或服至4-6岁。其服药指征: ①高热惊厥反复发作,2年达5次以上者;②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以后;③热性惊厥转变为无热惊厥,如果证实为癫痈,那么要按癫痫病进行正规治疗;④热性惊厥发作后2周,脑电图有特异性癫痫波形;⑤预防治疗要掌握用药时机,每次热程中或热程前及早投药,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并发症及处理】

1.并发惊厥持续状态处理同癫痫持续状态。

【分级及诊治指引】表1

分级责任医生

惊厥

生命体征〔血压、呼

吸、心率、体温〕

意识水平

Ⅰ级专科三线医生+ICU 频繁,不能

控制

不稳定,需生命支持昏迷

Ⅱ级

专科三线医生

〔副主任或主任医

师〕

惊厥频繁但

可控制

不稳定,潜在呼吸衰

昏迷

Ⅲ级

二线医生

〔主治或副主任医

师〕

反复惊厥可

控制

稳定下降

Ⅳ级

一线医生

〔住院或主治医生〕

惊厥少可控

稳定无下降

【入院标准】

1.惊厥发作超过2次以上、惊厥缓解后仍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状况异常者。

2.出现惊厥持续状态,需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特殊危重指征】

1.发热不退,反复惊厥持续30分钟,已使用常规镇静止惊药不能控制惊厥发作。

2.出现呼吸衰竭,意识水平下降。

【会诊标准】

1.出现持续惊厥,呼吸衰竭,需要生命支持请PICU会诊。

2.原发疾病较重请相应专科会诊。

【谈话要点】

1.热性惊厥又称为高热惊厥。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以单纯型最多见,预后良好。局部热性惊厥可能开展为癫痫或因反复严重发作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2.入院检查主要有血、大小便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细菌或病毒学检查、均是必须要进行的检查,脑脊液检查主要是与脑膜炎、脑炎或其他颅内疾病鉴别,以免误诊。脑电图是与癫痫进行鉴别的重要检查方法。假设疑为颅内病变常需做的是做颅脑影像检查,如:头颅CT或者头颅核磁共振。如疑心遗传代谢病,还需结合具体表现选择相应遗传代谢病检查。

3.热性惊厥通过大局部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发作停止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表现。

4.治疗主要是控制惊厥,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对于复杂型的热性惊厥可酌情采取预防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等。

5.假设并发持续状态导致起生命体征不稳定,那么需高级生命支持,将会请PICU会诊,转入PICU继续治疗。

6.本病临床以单纯型最多见,预后良好。40%的患儿在以后的发热性疾病时可有再次发作,但大多于3岁后发作减少,6岁后不再发作。复杂型6岁后仍可能继续发作,伴发热或无热发作,易开展为癫痫或因反复严重发作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7. 此次入院的预计费用。

【出院标准】

1.已确诊热性惊厥,惊厥己停止。

2.体温低于37.5℃,引起发热的原发病好转。

【出院指导】

1. 复查时机与内容

〔1〕出院1-2周回神经科门诊复诊。

〔2〕热退10天后〔与2辅助检查〔4〕脑电图相照应〕行脑电图检查。

〔3〕服抗癫痫药物预防惊厥者,需定期回神经科门诊复查血清药物浓度、肝功能、血常规等,或根据癫痫药物种类及要求复查。

2. 复查时间和地点神经专科门诊,周一~周日均可复查。

3. 出现以下紧急情况需及时返院或到当地医院治疗:

〔1〕再次发热抽搐;

〔2〕频繁抽搐或出现惊厥持续状态;

〔3〕出现药物不良反响。

紧急医疗咨询:81330671 可提供紧急医疗咨询和指导。

4.健康宣教

〔1〕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扶至床上,来不及就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

〔2〕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6〕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尽量减少或防止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这对降低高热惊厥的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门急诊标准流程】

【住院标准流程】

〔林海生杨思达麦坚凝〕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欢迎阅读 第五节 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超过过5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 反应蛋白(CRP )、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 或MRI 、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 ( 分≥3 ( 记录》和《疼痛评估及处理记录单》中。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医生,疼痛评分在4分以上的,应在1h内报告医生,医生查看病人后,联系麻醉医生会诊。未进行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病人,如疼痛评分为0分,每72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1-3分,每24h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4-6分,至少每8小时评估一次并记录;疼痛评分≥6分,至少每1小时再评估并记录。对有疼痛主诉的患者随时评估。 (4)心理治疗:甚为重要,鼓励患儿参加正常活动和上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药物治疗: (1)安定是首选药物。剂量每次0.25mg - 0.5mg/kg,注射速度<1mg/min。根据病情20min后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得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得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得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得各种刺激得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与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与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与其

她导致惊厥得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得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与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得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就是引起婴儿惊厥得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就是小儿惊厥得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得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得伤害。将缠有纱布得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概述】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病因,儿童期患病率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占30%。热性惊厥的发作与颅外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 70%以上的热性惊厥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目前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3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高峰年龄为生后18个月,),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者,可诊断为FS。 大多数FS的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大约30%~40%的患儿可出现FS复发,严重的FS(如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组织水肿、海马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与日后情感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及颞叶癫痫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每例FS患儿复发情况变化很大,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反复感染高热)的相互作用。大多研究认为F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①有FS或癫痫家族史;②首次FS的年龄<18个月; ③低热出现惊厥;④发热早期出现惊厥。发生FS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首次FS年龄小;②首次FS为部分复

FS持续时间长,FS性发作;③有癫痫家族史。如果首次.发往往持续时问也长。部分FS患儿可能继发癫痫,尤其是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①复杂性热性惊厥;②有癫痫家族史; ③惊厥发作前已经有运动智能发育落后。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FS复发或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病史要点】 1、发热初期(常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的急性惊厥发作。 2、初发年龄、惊厥前后体温、惊厥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一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及惊厥发作后表现。 3、复发者应询问复发次数、每次复发时的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 4、是否伴有头痛、呕吐、持续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脑病症状。 5、伴随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及全身情况。 6、有无围生期脑损伤、有无颅内感染及外伤史,有无智力、运动发育的障碍。 7、有无热性惊厥、癫痫、智力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体检要点】 1、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注意有无循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ICD-10 编码】R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 3 个月至6 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 个因素有关: 1. 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 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 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 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 ℃以上、在高热24 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 次。 (2) 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 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 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 于5 次。 (3) 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高热惊厥 病情说明指导书

高热惊厥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高热惊厥概述 高热惊厥(febrile seizure,FS)又称热性惊厥,是指发生在生后3个月~5岁,发热初起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的惊厥,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引发惊厥的其他急性病,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患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可能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患者发作时可有意识完全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后仰、抽搐、呼吸暂停甚至青紫等临床表现。高热惊厥是年龄依赖性自限性疾病,总体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febrile seizure,FS 其它名称:热性惊厥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高热惊厥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后仰、面肌及四肢抽搐、呼吸暂停 主要病因:遗传因素、病原体感染、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部 CT、脑血管造影、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重要提醒:高热惊厥绝大多数是良性病程,家属避免过度担忧,如有异常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但应避免治疗过度。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高热惊厥的发病特点

三、高热惊厥的病因 病因总述:高热惊厥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可能在该病发生中起关键因素,临床上可见该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如病毒和细菌感染是高热惊厥的重要促发因素,其中以病毒感染更为多见。此外,发热是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某些疫苗可能会引发高热惊厥。 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临床上可见该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患儿常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常为多基因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同卵双胎临床表现一致性高于双卵双胎。 2、病原体感染以病毒感染最多见,细菌感染率低约2%,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3、疫苗接种发热是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某些疫苗可能容易引发高热惊厥,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例如麻风腮疫苗)以及全细胞制备疫苗(例如全细胞百日咳疫苗)。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疫苗接种后的高热惊厥与远期癫痫的发生相关。根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指南,高热惊厥并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所以日常生活中建议遵医嘱正常按时接种疫苗。 危险因素: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幼儿,发生该病的风险增高。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高热惊厥的症状 症状总述:高热惊厥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可能在该病发生中起关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ICD-10编码】R 【定义】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病因】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

性惊厥。(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

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 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 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热性惊厥诊疗规范指南(最新).doc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 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

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改变。脑脊液检查及颅压测定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2)急性传染病初期急性传染病初期,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在疾病初期发生惊厥,但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常有循环衰竭和意识障碍等全身中毒症状,惊厥也较严重,可反复发作。及时取粪便化验可鉴别。 (3)全身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代谢紊乱,如: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等也是引起婴儿惊厥的常见原因,相应检查可鉴别。先天性代谢异常也常在婴儿期开始有惊厥发作。某些药物及重金属等中毒也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 【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有发作预兆的病人,将病人移至床上,如来不及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使病人平卧,松开衣领,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及窒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锻炼身体,提

热性惊厥用药指南

热性惊厥用药指南 【定义】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又称为高热惊厥。为小儿时期是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6个月至3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肠胃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本症不包括由颅内疾病引起的发热惊厥。 40%以上的本病患儿近亲中有惊厥史。绝大多数热性惊厥的发生呈多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等多种遗传方式。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多数认为基因位点包括:19p13.1;5q14-15;2q23-24和8q13-21。 【诊断依据】 1.好发年龄 6个月~6岁。 2.发热24小时内、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惊厥,发作后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少数为消化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所引起。 4.除外其他惊厥性疾病。 5.若有热性惊厥既往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治疗】 1.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做

气管切开。②防止意外损伤。③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2)控制惊厥①针刺法: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②止惊药物:安定常为首选药物,每次0.1~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稀释一倍,静推速度要慢。必要时30分钟后可再用一次。极个别患儿可因特异体质反应在用药初发生呼吸骤停,故推注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节律,做好人工呼吸的抢救准备。但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苯巴比妥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2.一般处理 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3.控制感染: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1)立即止惊:同一般惊厥处理。 (2)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双氯芬酸钾栓)。 (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资料)

-!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 编码】 【定义】 为小儿期间最常有的惊厥原由,主要见于婴少儿期间( 3 个月至 6 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早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量伴发 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早期。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忽然上涨时发生。 【病因】 高热惹起惊厥的体制可能与下边 3 个要素有关 :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喜悦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样刺激 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朝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 杂乱,致使异样放电,惹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偏向,为单调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 合子,可遗传。 【诊断重点】 1.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纯真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纯真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 80%。①首次发生在 6 个月至 3 岁之间,末次发生多半不超出 4 岁;②大多半惊厥发生在 38.5 ℃以上、在高热 24 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生1 次;④惊厥发生形式主要为浑身性发生;⑤发生每次连续数十秒至数分钟,极少超出 10 分钟;⑥发生后意识较快恢复,发生后无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生10 天后脑电图无异样。⑧总发生次数不超出 5 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纪;②38℃以下也可发生;③同一热程中可发生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生较长,可达 15 分钟以上;⑤发生形式可为浑身性,也可为限制性;⑥发生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一样程度异样体征;⑦总发生次数大于 5 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清除颅内感染和其余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 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 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

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 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意识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第五节热性惊厥 【ICD-10编码】R56.0 【定义】 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3个月至6岁)。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惊厥多于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 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3个因素有关: 1.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①初次发作在6个月至3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4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小时内; 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1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

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天后脑电图无异常。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5次。 (2)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2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5次。 (3)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 (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3)疑似颅内感染者应作脑脊液、病原学、脑电图、头颅CT或MRI、经颅多普勒等方面检查。 (4)脑电图抽搐后及发热与抽搐停止10天后分别作脑电图检查,以对比协判预后。 【鉴别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早期,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多于疾病极期出现惊厥,此外,在单次发热期间惊厥一般仅发作一次;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惊厥者,惊厥常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淡漠、嗜睡等

高热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3%~5%。关于热性惊厥的定义、临床诊断及评估、治疗和预防等问题,近年来有一些新的认识。为促进临床儿科医生全面、正确地诊断和处理热性惊厥及相关癫痫综合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成立专家组,讨论并制定儿童热性惊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旨在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规范化诊治,避免过度的检查和治疗。 一、概念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年龄依赖性的疾病,首次发作多见于6月龄至5岁。根据2011年美国儿科学会(AAP)标准,热性惊厥为发热状态下(肛温≥38.5 ℃,腋温≥38 ℃)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部分热性惊厥患儿以惊厥起病,发作前可能未察觉到发热,但发作时或发作后立即发现发热,临床上应注意避免误诊为癫痫首次发作。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后24 h内,如发热≥3 d才出现惊厥发作,注意应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 热性惊厥的确切发病机制未明,主要系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易感性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引起发热的常见病因包括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以及个别非感染性的疾病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本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常为多基因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同卵双胎同病率高于异卵双胎(62%比16%)。热性惊厥发病的遗传相关机制涉及个人与家族易感性、炎症与免疫调节反应、神经元兴奋与抑制以及机体与病毒等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已报道多个基因和(或)染色体异常与热性惊厥相关,有些变异和癫痫重叠(表1)。对首发年龄小或发作频繁者可行基因检测,为进一步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