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为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后部分皮瓣坏死原因,分析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的9例临床资料。运用此类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5例,皮瓣面积最小为2cm×3cm,最大为12cm×16cm,术毕12~24h后9例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对于部分坏死皮瓣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主要是皮瓣设计、手术操作、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三方面因素所致。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缺损;皮瓣坏死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现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方法,但术后皮瓣经常发生部分坏死(或边缘坏死)的并发症。自2004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此类皮瓣修复手、小腿下段,足跟及足部软组织缺损65例,出现部分坏死9例,现就此9例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岁。造成软

组织缺损的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绞伤4例,伤口感染裂开1例,软组织肿瘤切除术1例。损伤部位:拇指2例,手背1例,小腿下段1例,足跟3例,前足1例,趾1例。皮瓣类型:食指背岛状皮瓣1例,拇指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1例,前臂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跖背逆行岛状皮瓣1例,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1例。转移方式:顺行1例,逆行8例。急诊修复3例,择期手术6例。

1.2 手术方法

彻底清创后量取创面大小,根据皮神经行走方向,按照“点、线、面”原则,设计切取皮瓣,皮瓣面积最小2cm×3cm,最大为12cm×16cm,均为筋膜皮瓣,皮瓣分离完毕后,观察远端皮缘血运情况,明道或暗道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植皮打包缝合。

2 结果

术毕12~24h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尽管给予部分拆线,在皮瓣上用注射器针头反复刺眼,肝素盐水纱布湿敷,尽量使血液流出,以图改善皮瓣边缘的血运,仍不能挽救。失败原因:皮瓣设计不合理2例,皮瓣张力过大2例,静脉回流障碍3例,血管蒂受压部位切取1例,再损伤皮瓣1例。对于部分坏死皮瓣给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

3 讨论

临床上,组织瓣选用恰当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如果组织瓣移植失败,不仅给伤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1]。尽管造成皮瓣坏死的原因较多,但我们分析该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

3.1 皮瓣设计因素

3.1.1 皮瓣设计不合理

一般来讲,切取皮瓣要比受区面积大15%~20%,尤其是一些肥胖的女性患者,按前述比例切取后,仍然缝合张力大,需要修去部分脂肪组织。若皮瓣的设计和切取超过了该皮瓣供血动脉的营养范围,或者皮瓣切取面积与供区相当,造成皮瓣缝合张力过大,皮瓣远端色泽呈苍白,就容易边缘坏死。本组2例。

3.1.2 在损伤的部位切取皮瓣

皮瓣应选在健康的部位,如果在损伤的部位切取,由于皮瓣中的血管内膜被挫伤,易造成血管栓塞,致使皮瓣血供障碍。本组1例跖背逆行岛状皮瓣患者,系足背挤压伤,伤后2周切取皮瓣,由于软组织条件差,静脉回流一直不好,造成皮瓣部分坏死。

3.1.3 皮瓣张力过大

逆行皮瓣在转位时,由于皮瓣的旋转弧度不同,血管蒂均需要一定的扭转,尤其在皮瓣的蒂部携带部分筋膜时,皮下隧道应足够宽敞,另外,切取皮瓣过长时,再加上蒂部长度,转移后张力难调,容易受压,张力过大,影响远端皮瓣血运[2]。本组1例暗道转移,蒂部张力大,皮瓣部分坏死。

3.2 手术操作因素

由于早期术者理论知识不足,手术操作不够精细,切取技术不

良,损伤血管吻合支,造成皮瓣血供障碍。逆行转位的皮瓣都是利用血管远端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支供血和回流,手术中一旦损伤了血管的吻合支,皮瓣血供不足,勉强转移缝合,必然造成部分或全部坏死,本组有2例。

3.3 术后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回流障碍是带蒂组织瓣移植手术失败常见原因之一。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静脉回流主要经动脉的伴行静脉及辅助的联系静脉完成,逆行转移时,因切断神经而使静脉瓣失活蒂部深浅筋膜内静脉迷宫式回流等[3]。在逆行转位皮瓣早期静脉回流障碍均表现为皮瓣张力高,有的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颜色暗紫,甚至部分坏死。解决的有效方法一是将皮瓣的静脉中的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建立皮瓣的静脉回流;另一个是将皮瓣中的浅静脉在皮瓣的蒂部结扎,以减少静脉血瘀滞在皮瓣中。中小面积皮瓣无需结扎浅静脉,以防损伤伴行血管交通支[4]。

总之,术前精心设计,术中仔细操作,术后认真观察处理,是皮瓣转移成功的三要素。对于皮瓣手术转移术后发生血供障碍,及时早期果断处理,可以挽救皮瓣不至于全部坏死,方便二期彻底处理。【参考文献】

[1]任志勇,范启申,曹斌,等.断指血循环重建与血流通畅性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2):97-99.

[2]傅小宽,庄永青,林博文,等.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6):101.

[3]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3):37-39.

[4]郭仲华,王汉荣,吴占君,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5):437-43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技巧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技巧 想开展这方面的手术,对筋膜蒂旋转点高低的选择,解剖学基础,切取技巧及注意事项做更深一步了解. (1)皮瓣设计 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掴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cm为旋转点(儿童为5,成人为6.5-7.0),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 (2)先切开筋膜蒂部皮肤,解剖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膜蒂内,保留2.5~3.5cm的筋膜蒂,如有两条腓肠神经应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如无法完全纳入则保留较粗的一支,个别患者小隐静脉发生变异,不能纳入皮瓣内则不必勉强。(3)筋膜切开后先不必分离,沿皮瓣一侧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深筋膜大于皮肤0.8~1.0cm,并缝合深筋膜及皮肤,防止分离。于深筋膜下钝性及锐性向轴线方向分离皮瓣,自皮瓣深面可清晰见到走行于深筋膜之间的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于皮瓣远端结扎并切断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在切开皮瓣的另一边,然后逆行向小腿远端游离皮瓣,在旋转点位置注意观察吻合支位置,避免损伤。 (4)该皮瓣优点 血管蒂恒定,变异极少,手术操作简单,动脉供血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少,创面大部分可直接缝合等。 为临床治疗足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可靠的手段。 (5)皮瓣蒂部的宽度 解剖研究发现,皮神经营养血管丛多存在于其周围0.5cm的范围内,浅静脉营养血管丛存在于其周围1cm的范围内,但为了完全包含皮神经或浅静脉的营养血管,临床上手术时保留的蒂部宽度应超过上述数字,小腿要求3~4cm,皮瓣蒂部过宽不但不能为皮瓣增加血供,反而增加转移难度蒂部隆起变形明显。蒂部过宽,术后通过隧道时容易压迫,易致静脉回流受阻。亦可带皮桥。 (6)解剖学研究证实: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有密切关系: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修复整形外科版主写过这方面的讲座,我摘录了一部分,共同学习。 另外我个人感觉,旋转点的位置在外踝上方5厘米以内就够了,否则修复某些足背创面的时候蒂可能不够长。

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 手指皮肤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不当会影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带掌(指)背皮神经的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2指。男16例,女6例;年龄 18~52岁,平均28岁。其中拇指3例,示指4例,中指9例,环 指6例。损伤部位:手指中节背侧皮肤缺损15例,指端皮肤缺损7例。急诊手术8例,择期手术14例。皮瓣面积1.5cm× 1.9cm~ 2.0cm×6.5cm 。1.2 手术方法 均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伤口彻底清创后, 按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使皮瓣较创面大约10%。指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近段及掌指关节背侧方,皮瓣侧缘不超过手指侧中线,轴心线为指背神经走行,旋转轴点位于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掌背皮神经筋膜皮瓣切取部位在掌背,相邻掌骨区域,掌背神经走行为轴心线,旋转轴点位于指蹼近侧1.5cm ,掌指关节间背侧方。皮瓣切取时,先于皮瓣近端作皮肤切口,寻找掌(指)背神经,将神经包含于皮瓣内,切开皮瓣近端,皮下游离,从真皮下至伸肌腱腱周膜浅面之间解剖筋膜组织,形成以该皮神经为轴,含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筋膜蒂,由近至远逆行切取皮瓣,蒂部达关节背侧方旋转点,松止血带,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将皮瓣逆行转移覆盖创面。供区大多可直接缝合,不能缝合者游离植皮。术后伸指位石膏托固定,2周后拆外固定行功能锻炼。 2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肿胀,皮色 呈暗紫,并形成水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全部22例经6~12个月随访,皮瓣皮肤柔软,弹性好,色泽正常,供区无明显并 发症。 3讨论 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多见,处理原则为:①尽量应用相近皮肤质量的皮瓣修复创面;②要有良好的感觉;③需要有良好形态。常用的方法有带蒂皮瓣、指固有动脉为蒂的指侧方皮瓣、足趾趾腹微型皮瓣等。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带蒂皮瓣手术简单,但固定时间长,需二次手术断蒂,术后皮瓣臃肿、感觉恢复差。侧方血管蒂皮瓣外形饱满,感觉恢复好,需牺牲一侧指固有动脉,对供指的损害大,影响患指血运,有报道14%的患者对寒冷耐受力差,其中5%的患者遇冷出现疼痛、麻木、关节僵硬。游离足趾趾腹皮瓣外形、感觉及功能均恢复良好,但手术复杂,吻合血管时间长,风险大。 显微解剖研究证实皮神经确有营养血管伴行,此营养血管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为皮神经营养筋膜蒂岛状皮瓣提供了解剖学基础。在手背侧掌指背神经侧走向恒定[2,3],手指背侧皮肤主要由指固有动脉分支供血,指固有动脉在近节手指近、中1/3平面以远,向指背发出8~13支背侧支动脉,并相互连接,形成指背动脉网。其众多小分支沿皮神经纵向交织,以多节段、多源性方式营养皮神经这种网状交织丰富的血供,是皮神经筋膜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同时掌指背侧丰富的皮下静脉网以直接回流和“迷宫样”回流两种方式保证皮瓣静脉回流通畅[4]。 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掌指背皮神经在手背走行恒定、位置浅表,手术操作简单;②皮瓣应用符合“以手修复手”、“以次要部位修复重要部位”、“能用邻近皮瓣修复的不用远位皮瓣修复”的原则;③皮瓣包含皮神经、静脉、筋膜组织的“复合蒂”,增加了皮瓣动脉供血及静脉回流通道,利于皮瓣的成活;④皮瓣携带皮神经可与受区神经吻合,有效恢复受 [作者单位]261040山东潍坊,89医院骨科(郭永强,王剑利,杨华山) 临床医学 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郭永强,王剑利,杨华山 [关键词]手指损伤;皮神经筋膜皮瓣;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3[文献标识码]B 2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为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后部分皮瓣坏死原因,分析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的9例临床资料。运用此类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5例,皮瓣面积最小为2cm×3cm,最大为12cm×16cm,术毕12~24h后9例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对于部分坏死皮瓣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主要是皮瓣设计、手术操作、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三方面因素所致。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缺损;皮瓣坏死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现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方法,但术后皮瓣经常发生部分坏死(或边缘坏死)的并发症。自2004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此类皮瓣修复手、小腿下段,足跟及足部软组织缺损65例,出现部分坏死9例,现就此9例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岁。造成软

组织缺损的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绞伤4例,伤口感染裂开1例,软组织肿瘤切除术1例。损伤部位:拇指2例,手背1例,小腿下段1例,足跟3例,前足1例,趾1例。皮瓣类型:食指背岛状皮瓣1例,拇指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1例,前臂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跖背逆行岛状皮瓣1例,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1例。转移方式:顺行1例,逆行8例。急诊修复3例,择期手术6例。 1.2 手术方法 彻底清创后量取创面大小,根据皮神经行走方向,按照“点、线、面”原则,设计切取皮瓣,皮瓣面积最小2cm×3cm,最大为12cm×16cm,均为筋膜皮瓣,皮瓣分离完毕后,观察远端皮缘血运情况,明道或暗道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植皮打包缝合。 2 结果 术毕12~24h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尽管给予部分拆线,在皮瓣上用注射器针头反复刺眼,肝素盐水纱布湿敷,尽量使血液流出,以图改善皮瓣边缘的血运,仍不能挽救。失败原因:皮瓣设计不合理2例,皮瓣张力过大2例,静脉回流障碍3例,血管蒂受压部位切取1例,再损伤皮瓣1例。对于部分坏死皮瓣给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 3 讨论 临床上,组织瓣选用恰当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如果组织瓣移植失败,不仅给伤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进展 张旭东1,张琳西1,李迎春2 综述马显杰1,郭树忠1 审校(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2.山西长治钢铁公司职工医院)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Bertelli[1]和Masquelet[2]等通过对人体四肢皮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证实“皮肤血供部分依赖于皮神经血供”的观点后,首创的一种链型皮瓣。这种皮瓣的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行、逆行移位,有的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研究发展较快。本文就该皮瓣的血供、种类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1 该类皮瓣的血供规律和皮瓣成活的血供基础 一般认为皮神经干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节段状分布,并不存在与皮神经干全长完全一致的伴行血管干。进入皮神经干的供血渠道顺序依次为:节段血管、营养血管、外膜血管和神经干内微血管网。 不同神经其节段动脉的来源不同,也可同时有多个来源,即可为肌肉穿支、直接皮支,也可为四肢和躯体主干血管的直接分支。依此,Taylor[3]将人体皮神经血供分为2类:主要动脉型,此型节段动脉口径大,其主干与皮神经相伴行距离较远;血管网型,动脉网由皮神经周围节段性横向小动脉分支相互吻合而成,即Bertelli所定义的神经旁营养血管。上述血管通常为2条静脉夹持1条动脉相伴行。节段动脉向皮神经发出多支营养动脉,营养动脉在外膜的位置,又发出上行支和下行支,即所谓的外膜动脉,这些外膜动脉互相组成链状吻合,保证皮神经干有较大侧副循环潜力。外膜动脉进一步在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发出微血管,这些微血管分布稠密,侧副循环代偿能力很强,也形成丰富的纵行链状吻合。 此外,节段动脉和营养动脉还向周围皮肤筋膜发出许多分支,并与邻近的皮肤筋膜血管间有丰富的吻合交通联系,这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够成活的形态结构依据。Gurunluoglu[4]通过对皮瓣血运实验研究,显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确定的供血系统,此类皮瓣血运与浅筋膜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筋膜向皮肤的广泛穿支,是保留皮瓣血运延伸的条件。由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运与筋膜关系密切,其切取时类似筋膜皮瓣,特别是在小腿,包含了部分筋膜,因此Coskunfira[5]认为,皮神经营养皮瓣还可命名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两条纵行链状吻合血管,是保证远距离供血的主渠道。Dogan[6]通过对隐神经血供的研究发现此类皮瓣血供由内外侧血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历史 自1992年Masquelet 和Bertelli 等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以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以来。国内相继开展了这方面工作。 小腿后的血供 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腓肠内、中及外侧浅动脉,在浅筋膜层内向远侧行走,并 分支相互吻合成网。腓动脉踝上穿支:分支吻合,融入网内。胫后动脉:直接皮动脉和肌皮动脉,也分支吻合,融入网内。多处、多层次血管吻合,形成网状供血,是小腿后侧皮肤血供的特点。任何一处只要能启动网状供血,所制成的皮瓣即可成活。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均有各自独立的营养血管网丛,并相互构成吻合。 解剖学研究证实: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有密切关系: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 腓肠神经常与小隐静脉伴行,一般有1~2 cm间距,静脉周围也有沿长轴分布的伴行 血管网,接受穿支的血供并与神经营养血管网交通。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穿支及静脉周围伴行的血管网在皮下形成了一个多供血、贯穿神经全长和血运丰富的血管网,营养神经、血管及相应部位皮肤,腓肠神经属多源性血供,上段主要于腘窝中间皮动脉,下段于腓动脉肌间隔穿支,沿途与周围深筋膜内众多血管构成广泛吻合,同时与小隐静脉伴行。神经营养血管行于神经旁,其不仅营养神经,同时发出众多皮支营养小腿后面皮肤,并与临近血管构成以营养血管为轴心的吻合网。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经伴行静脉、深筋膜静脉网交通支及旁路侧支通过蒂部静脉穿支归于深静脉。 皮瓣设计 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cm为旋转点,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 先切开筋膜蒂部皮肤,解剖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 膜蒂内,保留2.5~3.5cm的筋膜蒂,如有两条腓肠神经应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如无法完全纳入则保留较粗的一支,个别患者小隐静脉发生变异,不能纳入皮瓣内则不必勉强。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9-2188(2008)01-0045-02?临床论著?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李东柱,周祥吉,孔祥鹏,高学建,杨富强 (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潍坊26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组织缺损19例,其中逆行皮瓣17例,顺行皮瓣 2例。 结果 1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远端无坏死,4例逆行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局部换药后存活。随 访6~12月,皮瓣感觉均恢复。 结论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皮瓣质地柔软有弹 性,并有一定的感觉,是修复足前部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外露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损伤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B C li n i ca l Appli ca ti on of the M ed i a l D ors a l Neurocut aneous Fl ap of Foot L I D ong2zhu,ZHOU X iang2ji, K ON G X iang2peng,G AO Xue2jian,YAN G Fu2qiang (D epart m ent of O rthopaedics,the89th Hospital of PLA, W eifang261021,Shandong,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ous flap in reconstructi on of forefoot defect. M ethod 19cases with f oref oot defects were repaired with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ous flap s,in which17of retr ograde flap s and2of antegrade flap s. Results A ll flap s were survived without distal necr osis.Four retr ograde flap s occurred venous crisis and cured by l ocal dressing changes.The sense rest ora2 ti on was achieved in all flap s within6t o12months f oll ow2up. Conclusi on The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2 ous flap of f oot is an ideal flap for repair the s oft tissue defect of f oref oot,with advantages of abundant bl ood supp ly,s oft and flexible,and a certain sens ory functi on. Key words: surgical flap s; cutaneous dorsalis medialis nerve; f oot injuries 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作者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32.6 (17~65)岁。皮肤软组织损伤原因:重物砸伤10例,创伤6例,烧烫伤3例,其中足拇指离断毁损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c m×1.5c m)~(3.0c m×6.5c m)。急诊手术修复13例,择期手术6例。 [收稿日期]2007-10-10,[修回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李东柱,男,37岁,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主治医师。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的设计 逆行皮瓣设计分为两种:①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以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与第一跖趾关节近端内侧1c m处连线为轴线,即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的走行,第一跖趾关节近端内侧1c m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远端可达伸肌上支持带以上。②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以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与第二跖趾关节连线为皮瓣轴线,第二跖骨头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 1.2.2 皮瓣的切取 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患肢驱血后上气囊止血带。 逆行皮瓣的切取: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附近横切口,找出足背内侧皮神经,适当向神经 54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年2月第12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