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吻合神经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所有病患实施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实验期结束后,统计所有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赵书强手功能评定标准改进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优45例,皮瓣成活,对掌、对指功能恢复正常,占804%;良8例,皮瓣远端出现边缘性坏死,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占143%;3例出现皮瓣坏死评价为差,占54%。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有的具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操作简单,有些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应用得当,效果满意。但静脉回流障碍的防治、蒂的长度与皮瓣成活面积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足;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3-02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上个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愈来愈受到重视,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代表了皮瓣神经化、多源化、操作简单化和减少供区损害的这一发展方向。皮神经营养皮瓣易于操作,切取容易,形式灵活,对病患的肌体损伤小,供血效果良好,具有许多优点和功能,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一类皮瓣,在创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为此,我们研究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效果。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现报告如下: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技巧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技巧 想开展这方面的手术,对筋膜蒂旋转点高低的选择,解剖学基础,切取技巧及注意事项做更深一步了解. (1)皮瓣设计 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掴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cm为旋转点(儿童为5,成人为6.5-7.0),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 (2)先切开筋膜蒂部皮肤,解剖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膜蒂内,保留2.5~3.5cm的筋膜蒂,如有两条腓肠神经应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如无法完全纳入则保留较粗的一支,个别患者小隐静脉发生变异,不能纳入皮瓣内则不必勉强。(3)筋膜切开后先不必分离,沿皮瓣一侧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深筋膜大于皮肤0.8~1.0cm,并缝合深筋膜及皮肤,防止分离。于深筋膜下钝性及锐性向轴线方向分离皮瓣,自皮瓣深面可清晰见到走行于深筋膜之间的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于皮瓣远端结扎并切断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在切开皮瓣的另一边,然后逆行向小腿远端游离皮瓣,在旋转点位置注意观察吻合支位置,避免损伤。 (4)该皮瓣优点 血管蒂恒定,变异极少,手术操作简单,动脉供血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少,创面大部分可直接缝合等。 为临床治疗足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可靠的手段。 (5)皮瓣蒂部的宽度 解剖研究发现,皮神经营养血管丛多存在于其周围0.5cm的范围内,浅静脉营养血管丛存在于其周围1cm的范围内,但为了完全包含皮神经或浅静脉的营养血管,临床上手术时保留的蒂部宽度应超过上述数字,小腿要求3~4cm,皮瓣蒂部过宽不但不能为皮瓣增加血供,反而增加转移难度蒂部隆起变形明显。蒂部过宽,术后通过隧道时容易压迫,易致静脉回流受阻。亦可带皮桥。 (6)解剖学研究证实: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有密切关系: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修复整形外科版主写过这方面的讲座,我摘录了一部分,共同学习。 另外我个人感觉,旋转点的位置在外踝上方5厘米以内就够了,否则修复某些足背创面的时候蒂可能不够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为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后部分皮瓣坏死原因,分析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的9例临床资料。运用此类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65例,皮瓣面积最小为2cm×3cm,最大为12cm×16cm,术毕12~24h后9例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对于部分坏死皮瓣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主要是皮瓣设计、手术操作、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三方面因素所致。 【关键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缺损;皮瓣坏死 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现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方法,但术后皮瓣经常发生部分坏死(或边缘坏死)的并发症。自2004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此类皮瓣修复手、小腿下段,足跟及足部软组织缺损65例,出现部分坏死9例,现就此9例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岁。造成软

组织缺损的原因:车祸伤3例,机器绞伤4例,伤口感染裂开1例,软组织肿瘤切除术1例。损伤部位:拇指2例,手背1例,小腿下段1例,足跟3例,前足1例,趾1例。皮瓣类型:食指背岛状皮瓣1例,拇指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1例,前臂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跖背逆行岛状皮瓣1例,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1例。转移方式:顺行1例,逆行8例。急诊修复3例,择期手术6例。 1.2 手术方法 彻底清创后量取创面大小,根据皮神经行走方向,按照“点、线、面”原则,设计切取皮瓣,皮瓣面积最小2cm×3cm,最大为12cm×16cm,均为筋膜皮瓣,皮瓣分离完毕后,观察远端皮缘血运情况,明道或暗道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植皮打包缝合。 2 结果 术毕12~24h出现皮瓣远端肿胀、起泡、发紫,边缘不同程度坏死,尽管给予部分拆线,在皮瓣上用注射器针头反复刺眼,肝素盐水纱布湿敷,尽量使血液流出,以图改善皮瓣边缘的血运,仍不能挽救。失败原因:皮瓣设计不合理2例,皮瓣张力过大2例,静脉回流障碍3例,血管蒂受压部位切取1例,再损伤皮瓣1例。对于部分坏死皮瓣给予二次清创缝合或植皮后痊愈。 3 讨论 临床上,组织瓣选用恰当可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如果组织瓣移植失败,不仅给伤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2015-02-10 16:04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常翠青 字体大小 -|+ 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人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LDL-C 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和钾的食物、植物甾醇,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人、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维生素(Vit)E 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无关联。 α- 亚麻酸、油酸、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硬脂酸与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摄人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 B- 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其风险。膳食营养因素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据水平见表1。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内容充实)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 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是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营养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和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增加保护因素。鼓励内科医生自己开营养处方,或推荐病人去咨询临床营养师。对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营养师作为多学科小组(包括医师、心理医师、护士和药剂师)的成员,通过提供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减少再入院和住院天数、提高对限制钠及液体摄入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等心衰患者的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治疗和咨询包括客观地营养评估、准确地营养诊断、科学地营养干预(包括营养教育)、全面地营养监测。推荐首次门诊的时间为 45- 90 min,第 2-6 次的随访时间为 30-60 min,建议每次都有临床营养师参与。从药物治疗开始前,就应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并在整个药物治疗期间均持续进行膳食营养干预,以便提高疗效。 医学营养治疗计划需要 3-6 个月的时间。首先是行为干预,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即减少肉类食品、油炸油煎食品和糕点摄入;减少膳食钠的摄入量,清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其次是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膳食 6 周。在第 2 次随访时,需要对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变化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可加强治疗。 第 2 次随访时可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辅助降脂膳食成分(如植物甾醇和膳食纤维)知识,增加膳食中的钾、镁、钙的摄入量,此阶段需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进行监控。在第 3 次随访时,如果血脂或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则开始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当血脂已经大幅度下降时,应对代谢综合征或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 校正多种危险因素的关键是增加运动,减少能量摄入和减轻体重。通过健康教育和营养咨询,帮助患者学会按膳食营养处方计划合理饮食、阅读食品营养标签、修改食谱、准备或采购健康的食物,以及外出就餐时合理饮食。 极低脂肪膳食有助于达到降脂目标。在二级预防中,这类膳食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这类饮食含有最低限度的动物食品,饱和脂肪酸 (<30/0)、胆固醇(<5 mg/d) 以及总脂肪(<10%) 的摄入量均非常低,该类膳食主要食用低脂肪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蛋清和脱脂乳制品,通常称之为奶蛋素食疗法。对于有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选择极低脂肪膳食进行治疗,或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选择。 (一)总原则 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 2.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保持健康体重,BMI 在 18.5-<24.0 kg/m2。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 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 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 20 -30 g。

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作者:陈凯邹正荣曹城彰杜新辉 【摘要】目的介绍逆行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足跟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对29例患者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分别修复胫骨远端踝关前侧外侧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及足跟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皮瓣设计在小腿后外侧,以腓肠神经为轴线,其蒂部部转折点在软组织缺损区以近1~5 cm出,皮瓣面积最大5.1 cm×4.2 cm,最小2.5 cm×2 cm。结果 29例的皮瓣中28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比较满意,质地柔软,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质地良好,血运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胫骨远端,踝关节前侧、外侧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腓肠神经;外科皮瓣;足;踝 【Abstract】Objective Recommend a new method in plerosising the defect of soft tissues in the ankle by using Retrograde sural nerve skin flap.Methods About 29pacients' defects of soft tissues in distal end of tibia anterolateral ankle had been plerosised from Aug.1997 to Dec.2006.The skin flap come from posterolateral leg,axising by sural nerve.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defect and the turning point is about1-5 cm,the area of skin flap(Max 5.1 cm× 4.2 cm,Min 2.5 cm× 2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进展 张旭东1,张琳西1,李迎春2 综述马显杰1,郭树忠1 审校(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2.山西长治钢铁公司职工医院)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Bertelli[1]和Masquelet[2]等通过对人体四肢皮神经血供的显微解剖,证实“皮肤血供部分依赖于皮神经血供”的观点后,首创的一种链型皮瓣。这种皮瓣的血供可靠,有重建感觉的条件,可顺行、逆行移位,有的部位可进行远位游离移植,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术式颇多,研究发展较快。本文就该皮瓣的血供、种类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1 该类皮瓣的血供规律和皮瓣成活的血供基础 一般认为皮神经干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节段状分布,并不存在与皮神经干全长完全一致的伴行血管干。进入皮神经干的供血渠道顺序依次为:节段血管、营养血管、外膜血管和神经干内微血管网。 不同神经其节段动脉的来源不同,也可同时有多个来源,即可为肌肉穿支、直接皮支,也可为四肢和躯体主干血管的直接分支。依此,Taylor[3]将人体皮神经血供分为2类:主要动脉型,此型节段动脉口径大,其主干与皮神经相伴行距离较远;血管网型,动脉网由皮神经周围节段性横向小动脉分支相互吻合而成,即Bertelli所定义的神经旁营养血管。上述血管通常为2条静脉夹持1条动脉相伴行。节段动脉向皮神经发出多支营养动脉,营养动脉在外膜的位置,又发出上行支和下行支,即所谓的外膜动脉,这些外膜动脉互相组成链状吻合,保证皮神经干有较大侧副循环潜力。外膜动脉进一步在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发出微血管,这些微血管分布稠密,侧副循环代偿能力很强,也形成丰富的纵行链状吻合。 此外,节段动脉和营养动脉还向周围皮肤筋膜发出许多分支,并与邻近的皮肤筋膜血管间有丰富的吻合交通联系,这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够成活的形态结构依据。Gurunluoglu[4]通过对皮瓣血运实验研究,显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确定的供血系统,此类皮瓣血运与浅筋膜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筋膜向皮肤的广泛穿支,是保留皮瓣血运延伸的条件。由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运与筋膜关系密切,其切取时类似筋膜皮瓣,特别是在小腿,包含了部分筋膜,因此Coskunfira[5]认为,皮神经营养皮瓣还可命名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两条纵行链状吻合血管,是保证远距离供血的主渠道。Dogan[6]通过对隐神经血供的研究发现此类皮瓣血供由内外侧血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历史 自1992年Masquelet 和Bertelli 等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以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以来。国内相继开展了这方面工作。 小腿后的血供 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腓肠内、中及外侧浅动脉,在浅筋膜层内向远侧行走,并 分支相互吻合成网。腓动脉踝上穿支:分支吻合,融入网内。胫后动脉:直接皮动脉和肌皮动脉,也分支吻合,融入网内。多处、多层次血管吻合,形成网状供血,是小腿后侧皮肤血供的特点。任何一处只要能启动网状供血,所制成的皮瓣即可成活。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均有各自独立的营养血管网丛,并相互构成吻合。 解剖学研究证实: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有密切关系: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 腓肠神经常与小隐静脉伴行,一般有1~2 cm间距,静脉周围也有沿长轴分布的伴行 血管网,接受穿支的血供并与神经营养血管网交通。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穿支及静脉周围伴行的血管网在皮下形成了一个多供血、贯穿神经全长和血运丰富的血管网,营养神经、血管及相应部位皮肤,腓肠神经属多源性血供,上段主要于腘窝中间皮动脉,下段于腓动脉肌间隔穿支,沿途与周围深筋膜内众多血管构成广泛吻合,同时与小隐静脉伴行。神经营养血管行于神经旁,其不仅营养神经,同时发出众多皮支营养小腿后面皮肤,并与临近血管构成以营养血管为轴心的吻合网。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经伴行静脉、深筋膜静脉网交通支及旁路侧支通过蒂部静脉穿支归于深静脉。 皮瓣设计 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cm为旋转点,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 先切开筋膜蒂部皮肤,解剖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 膜蒂内,保留2.5~3.5cm的筋膜蒂,如有两条腓肠神经应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如无法完全纳入则保留较粗的一支,个别患者小隐静脉发生变异,不能纳入皮瓣内则不必勉强。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9-2188(2008)01-0045-02?临床论著?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李东柱,周祥吉,孔祥鹏,高学建,杨富强 (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潍坊261021) [摘要]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组织缺损19例,其中逆行皮瓣17例,顺行皮瓣 2例。 结果 19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远端无坏死,4例逆行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局部换药后存活。随 访6~12月,皮瓣感觉均恢复。 结论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皮瓣质地柔软有弹 性,并有一定的感觉,是修复足前部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外露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损伤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B C li n i ca l Appli ca ti on of the M ed i a l D ors a l Neurocut aneous Fl ap of Foot L I D ong2zhu,ZHOU X iang2ji, K ON G X iang2peng,G AO Xue2jian,YAN G Fu2qiang (D epart m ent of O rthopaedics,the89th Hospital of PLA, W eifang261021,Shandong,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ous flap in reconstructi on of forefoot defect. M ethod 19cases with f oref oot defects were repaired with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ous flap s,in which17of retr ograde flap s and2of antegrade flap s. Results A ll flap s were survived without distal necr osis.Four retr ograde flap s occurred venous crisis and cured by l ocal dressing changes.The sense rest ora2 ti on was achieved in all flap s within6t o12months f oll ow2up. Conclusi on The medical dorsal neur ocutane2 ous flap of f oot is an ideal flap for repair the s oft tissue defect of f oref oot,with advantages of abundant bl ood supp ly,s oft and flexible,and a certain sens ory functi on. Key words: surgical flap s; cutaneous dorsalis medialis nerve; f oot injuries 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作者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32.6 (17~65)岁。皮肤软组织损伤原因:重物砸伤10例,创伤6例,烧烫伤3例,其中足拇指离断毁损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c m×1.5c m)~(3.0c m×6.5c m)。急诊手术修复13例,择期手术6例。 [收稿日期]2007-10-10,[修回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李东柱,男,37岁,解放军第89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主治医师。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的设计 逆行皮瓣设计分为两种:①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以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与第一跖趾关节近端内侧1c m处连线为轴线,即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的走行,第一跖趾关节近端内侧1c m为旋转点设计皮瓣,皮瓣远端可达伸肌上支持带以上。②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皮瓣。以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与第二跖趾关节连线为皮瓣轴线,第二跖骨头处为旋转点设计皮瓣。 1.2.2 皮瓣的切取 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患肢驱血后上气囊止血带。 逆行皮瓣的切取:踝间线与趾长伸肌腱内侧缘交点附近横切口,找出足背内侧皮神经,适当向神经 54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8年2月第12卷第1期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 ?四高一多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 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WHO报道目前全球每年16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 ?WHO预测,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目前我国每年约400万人死于此病占总死亡人数的3/5以上 ?全世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地区就在中国,中国以北方为高发病区 这令你震惊吗? ?现在全球有近1/4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而且终身一生可能有1/3的人为心血管疾病阴影所笼罩,最后有1/5 人口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抗争不分区域、人种,已成为全人类的挑战之一 ?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通常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前者是指防病于未然,后者是指防病已形成当然无论对病人还是医生的最高境界为防“未病” ?一级预防即心血管疾病的病前预防 根据心血管疾病病易患因素一级预防内容包括: (1)控制血压 (2)合理饮食结构及热能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脂血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3)戒烟 (4)积极治疗糖尿病 (5)饮用硬水。软水地区需补充钙、镁 (6)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 (7)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一级预防针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饮食建议则是非常重要 ?由于缺少关于现有饮食及其对健康益处的确切资料,产生了很多混乱 ?许多年来,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低脂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脂肪占30%,蛋白质占15%,胆固醇每天限制在<300mg/d ?这种强调低脂饮食的后果是无意中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无限制摄入 ?改善饮食既能讲究营养又能明显影响体重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由于肥胖的盛行,除了建议低脂饮食外,新出现了很多流行的饮食 ?尽管某些饮食对健康有益,但其中也不乏损害心血管和全身健康者 ?临床医生和营养师有必要充分了解这些饮食以便指导患者或食客 ?本讲座的目的就是总结那些常见的心血管健康饮食疗法并对其现有的科学依据进行评价 肥胖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1991年以来美国肥胖病的患病率高达61% 估计每年有30万美国成年人死于肥胖相关的疾病 ?中国肥胖人群达7000万是成年人总数的14.6%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源性呼吸困难: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体循环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缺氧有关 心前区疼痛: 1、疼痛:心前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炎症累及心包有关。 心悸: 1、不舒适:心悸:与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有关。 心源性水肿: 1、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卧床过久。营养不良有关。 晕厥(心源性): 1、有受伤的危险:与晕厥发作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 1、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3、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肾血流灌注不足,钠水潴留有关。 急性心力衰竭: 1、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有关。 2、焦虑、恐惧:与病程长、丧失劳动能力和突发的病情加重致极度呼吸困难及窒息等,监护室的抢救设施和抢救时的紧张气氛对病人的影响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淤血呼吸道内大量泡沫痰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2、焦虑:与严重心律失常至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和疗效不佳。缺乏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绞痛、脑栓塞、猝死。

风湿性心瓣膜病: 1、活动无耐力:与心瓣膜病致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焦虑:同上。 3、有感染的危险:与肺淤血及风湿活动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活动。 心绞痛: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乳酸及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焦虑: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发生缺血性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全身氧供不足及卧床时间过久有关。 3、恐惧:与剧烈胸痛产生濒死导致病人怀疑自己生存危机,及监护室环境,创伤性抢救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不适应卧床排便,饮食少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猝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细胞受损有关。 2、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肌受损有关。 3、焦虑:与感到疾病的威胁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急性心包炎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及肺组织受损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大量心包积液妨碍心室舒张充盈有关。 4、体温过度:与感染有关。 5、焦虑:与住院影响工作,生活及病情重有关。 缩窄性心包炎 1、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不足有关。 2、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原发性心肌病 1、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力衰竭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病变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4、体液过多:与心力衰竭有关。

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

二、判断改错题 1.凡是血压超过140/90mmHg者,统称高血压。( ) 2.高血压主要累及病人的细小动脉。 ( ) 3.高血压性肾萎缩称原发性肾萎缩。( ) 4.高血压主要引起全身大、中动脉硬化。( ) 5.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 6.特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 ) 7.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发生在细、小动脉。( ) 8.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9.心肌梗死常发生于左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 即左冠状动脉左旋支供血区。( ) 10.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时瓣膜上赘生物容易脱落引起栓塞。( ) 11.急性风心病时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本质上是白色血栓。 12.风湿性心包炎形成绒毛心,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间形成粘连而导致缩窄性心包炎。( ) 13.风湿性心肌炎时在心肌间质有风湿小体形成。( ) 14.风湿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易脱落引起栓塞。( ) 15.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16.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 17.风湿病是一种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直接引起的疾病,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 18.二尖瓣狭窄病人心脏病变以左室肥大为主。( ) 19.主动脉狭窄可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 2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之赘生物脱落后可引起栓塞性小脓肿。( ) 2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发生在正常的瓣膜上 22.二尖瓣狭窄也可引起左、右房室扩张肥大。( ) 23.二尖瓣瓣膜病和高血压病时可导致淤血而引起右心衰竭。( ) 三、填空题 1.高血压常见死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2.高血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时期。 3.恶性高血压病的特征性病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主要累及_________。 4.引起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主要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5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6.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7.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_________ 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 _________ 动脉。 8.心肌梗死的原因_________ 。 9.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10.心肌梗死最常累及的病变分为 _________ 及_________ 。 11.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 _________ ,其次是_________ 。 12.风湿病按病变过程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期。变质性病变以_________ 为特征;增生性病变以 _________ 为特征。 13.风湿病的皮肤病变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为_________性病变,后者为_________性病变。 14.可使左心室壁增厚的心脏病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等。 四、名词解释 1.高血压 2.高血压脑病 3.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题库1-1-8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饮食营养题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肝脏合成,含甘油三酯丰富 B.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高,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 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 D.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常常伴有高水平的极低密度脂蛋白 E.来源于肝脏、小肠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饮食营养治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胆固醇摄入,不必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B.蛋白质对胆固醇转运无益 C.维持理想的体重 D.维生素B有促进能量利用的功能,所以应该限制 E.烟酸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动脉粥样硬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脉发生非炎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 B.是一个缓慢过程,从青少年即开始 C.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是脂肪沉积 D.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原因 E.是血管老化或衰老的结果 (和平精英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1313292.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动脉粥样硬化与矿物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补充铬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 B.铅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C.锌过多可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 D.铜过多可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 E.镉对心血管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考查动脉粥样硬化与矿物质的关系。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中密度脂蛋白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 B.正常血液中很低 C.极低密度脂蛋白向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过程的中间脂蛋白 D.低密度脂蛋白向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过程的中间脂蛋白 E.来源于肝脏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 ——营养与健康论文谈起心血管疾病,每个人都会心存恐惧。因为这种病现在已经是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影响我们健康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是第一位的。据2000年的初步统计,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为153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我国卫生部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1.6亿的人有高血脂,1.6亿的人有高血压。我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死亡人数中占了1/3,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啊!在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中,种族、遗传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不去考虑也无法考虑。但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排除了这些因素的作用之外,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会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1913年俄国人用大量胆固醇饲养家兔使其动脉管发生类似粥样硬化的变化,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挪威与荷兰被德军占领,居民饮食不足,冠心病明显减少。研究他们的饮食,发现他们吃脂类少,特别是吃饱和脂肪酸少。后来发现亚非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饮食中脂肪少,而且用的是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他们患冠心病远比欧美人少。这说明少吃动物脂肪多用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类健康大有好处。冠心病病人血胆固醇比正常人高。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又能使血胆固醇增加。于是得出结论:血胆固醇升高能损害动脉,故与冠心病有直接关系。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亚油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但它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很小;而鱼类脂肪中的亚麻酸则对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亚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亚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还有减少冠心病另一种风险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当然,影响血胆固醇含量的还有其它因素;①食物中胆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胆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不太大。因为胆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从食物中来的胆固醇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然而,平时还是少吃高胆固醇食物为宜。②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这种作用远比葡萄糖或淀粉大。因为果糖在肝内很快变成丙酮酸,再转化成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进入血液循环中。 ③粗纤维在消化道中能与胆汁酸盐结合,使得更多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盐排出体外,引起血胆固醇下降。④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胆固醇。⑤在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时有维生素C参加,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应。⑥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时,大便中排出的胆盐和胆固醇也多。对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其发生、发展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调配以及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某些学

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目前认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而这几种疾病与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取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膳食结构与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的卫生统计资料,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ll1.0l/10万,占总死亡的20.42%;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95.77/10万,占总死亡的l7.62 ,两者合计为38.04,占我国死因的第一位。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流行病学资料预测世界到202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仍将是人类死因的首位和第二位。到2020年,估算冠心病死亡数将从l990年的630万增至l100万,脑卒中自440万增至770万,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数将自l430万增至2300万,所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保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2]。 根据多数报道,膳食结构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的膳食结构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 和农业资源、人民消费能力、人体营养需要,以及民族传统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属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发展中国家膳食式.但自上世纪末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而主食粮食的消费量逐渐下降。据王惠君等报道,l989~2000年8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量,谷类、根茎类的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谷类食物下降l25g/d;根茎类下降了60g/d;豆类及豆制品则由78 g/d提高到96 g/d;蔬菜、水果的消费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300 g/d和10 g/d。而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畜肉类和蛋类分别增长了25.6 g/d和l4.5 g/d.其增长幅度分别为45.9%和l29.2%;水产类和禽肉类分别增长了8 g/d和5 g/d, 到2000年禽肉类和水产类平均消费量分别为l4.9 g/d和24.6 g/d。奶类的消费量近年有较大的增长,人均达到l5kg/年,这个数字虽然还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比过去确有较大的变化,况且目前还在不断提高牛奶的生产量,城市居民对饮奶的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但农村饮奶者尚属少数。 随着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提高,人民的营养状况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亦随之增加,如我国大城市及郊区和富裕省份的农村膳食中脂肪的供能比已超过30 ,日均胆固醇的摄入量已超过300mg。有研究证明。中国膳食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和keys脂质分值对升高血清胆固醇作用的力度并不低于西方膳食,由此导致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上升。20世纪90年代末高血胆固醇血症(≥5.17mol/L)的检出率已达到中年人群的l/3,而中国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约l0%归因于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其结果是近l0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步步上升这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值得注意的问题。 2 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营养因素很多,首先是脂肪,摄入脂肪的量和质,尤其是其脂肪酸的构成影响甚大。每日每人膳食中脂肪供给的能量如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则明显增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呈正相关。 20世纪60年代keys和Hegsted通过人体试验,对膳食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血清胆固醇的关系作出了量的估计,提出了评价的预测方程式[1]: Keys:△TC-2.76△S+0.05△M-1.35P-1.68 Hegsted:△TC-2.32△S+0.32△M-1.46AP+1.56△C+0.83 式中:△TC血清胆固醇 △S为饱和脂肪酸能量百分比变化 △M 为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量百分比变化 △P为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量百分比变化 △C为膳食胆固醇的变化 由上式可见,膳食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清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而单不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治

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病和低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高血压 (一)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及营养防治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1. 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主要是指压力太大。当我们的身体承受很大的压力,并且这个压力持续存在的时候,血液中钠和水分的保存就会越多,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越大,所以长期积压没有发泄的情绪是产生高血压的一个原因。在心理治疗时,情绪一旦得到发泄,血压便会较低。因此,如果高血压在药物治疗和食疗效果不好时,则应让病人作心理治疗。 2. 肾脏受损 肾脏受损会造成肾脏组织的氧气供应不足。为了迫使血流更容易通过肾脏以提供更多的氧气来源,肾脏会分泌一种类似激素的压缩素来升高血压。所以肾脏一旦受损,氧气供应不足,会引起压缩素分泌过多而产生的高血压,而维生素E可以减低人体细胞对氧的需求,故对高血压患者特别重要。另外,人体若缺乏少许维生素B6时,尖锐的草酸晶体便会损伤肾脏,而引起高血压,孕妇常会发生此种情况,补充维生素B6便可以改善。 3. 钠和钾的影响 钠和钾的量在人体血液中的比例,就像是一块跷跷板,当一边的量过多,另一边的就随尿液流失。所以人体内缺钾或吃太多的盐,都会使钾随尿液流失而产生钾不足的现象,并产生高血压。另外,摄入的盐过多的时候,钠就多,钠多血液中的水分就多,水一多血压就会升高。然而,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会增加盐自尿中排出。多补充胆碱、泛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每餐吃1克或2克的氯化钾,也可以减少或预防盐过高引起的高血压,这些都是值得尝试的。 4.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不好,长期吃垃圾食物、食物的种类太过单调、经常吃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等。这些食物都会造成人体的热量摄取过度,脂肪的分解利用太少,使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长期偏高。如果血液中的胆固醇长期偏高,会造成动脉硬化而引起血管弹性变差,从而产生高血压。血脂长期偏高会使身体很容易产生血栓而爆发心脏病和脑中风。健康的血管是非常有弹性的,血压太高时,它可以扩张把血压降低。血压太低时,它可以收缩把血压升高。如果饮食习惯不好,常年食用大量的垃圾食品,垃圾食品里面充沛的热量没有被身体迅速代谢的时候,这些热量就会迅速地转变成血脂、胆固醇,大量的血脂、胆固醇吸附在血管壁上,血管管径由大变成小,让我们原来健康的、很有弹性的血管逐渐变得失去弹性而失去了调节血血压的功能。身体所有的细胞都要靠血管来输送养分和氧气,当血管的通路变窄血液的流量减低的时候,身体没有办法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二氧化碳的堆积也会增加,当二氧化碳堆积一增加,它会刺激我们的脑下垂体分泌激素来加速我们的心率,心率加速强迫血流往前冲,让血流用很快的速度在血管中循环,由此导致血压升高。正常的血管会配合心脏来调控血压,在血压太高时会扩张把血压将下来,但血管壁里面塞满了血脂、胆固醇,血管就根本没有办法扩张。 如果胆固醇和血脂长期偏高,动脉血管就会硬化,容易产生凝血块。如果凝血块产生部位前端血管管径大,它或许还可以顺着血流移动,一直往前走。当管径越来越小,凝血块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