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复习进程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Foreign Literature)

(供四年制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试用)

课程编号:11210520 11210180 总学时数:80

学分数:5开课单位:文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评述欧美文学发展历史的一般过程、重要文学现象及代表性作家作品、阐明欧美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欧美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知识,提高对外国文学现象,特别是具体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生树立学习、研究外国文学的正确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

课程考核为作业二至三次,要求学生围绕外国文学名著开展两到三次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本课程为学年课程,第一学期考核形式为考试,第二学期考核形式为考查。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言

一、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范围

二、学习外国文学的原则和方法

三、欧美文学的分期、发展线索和主要成就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以及外国文学蕴含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价值,了解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各具不同特色。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欧洲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

2、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4、古罗马文学的桥梁地位、罗马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它的特色和主要成就

第二节古希腊文学和荷马史诗

1、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2、史诗的概念、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以及其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3、古希腊悲剧

4、古希腊喜剧

5、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三节古罗马文学

1、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成就

2、贺拉斯的创作

3、维吉尔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的主要内容

4、奥维德的《变形记》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了解希腊神话、史诗、文艺理论和古希腊戏剧以及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2、教会文学的内容、体裁样式与艺术特征。

3、英雄史诗和民歌歌谣。

4、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内容和艺术手法

5、骑士传奇及其对后世欧洲小说的影响

6、城市文学的产生,它的现实内容和讽刺手法

第二节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和意大利诗人但丁

1、城市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前驱

2、向文艺复兴过渡的作家的出现和他们的特点

3、《神曲》的结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以及它们的内容、体裁样式与艺术特征,能够理解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述

1、文艺复兴的定义

2、人文主义和主要内容和历史评价

3、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意大利文学

1、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3、薄伽丘《十日谈》的人文主义思想内容

第三节德国文学

1、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翻译《圣经》的意义

2、民间故事《浮士德博士传》

第四节法国文学和拉伯雷

1、七星社对法国文学的主要贡献

2、蒙田的《随笔集》

3、《巨人传》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小说对法国封建统治和教会势力的深刻揭露

第五节西班牙文学与塞万提斯

1、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

2、流浪汉小说的出现及其特点

3、塞万提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的生平与主要创作,历史剧《奴曼西亚》歌颂了西班牙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性格,《惩恶扬善故事集》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长诗《马尔纳斯游记》与塞万提斯的文艺观。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创作和出版过程。长篇小说的情节。长篇小说的创作意图。《堂吉诃德》反映了十六世纪至十六世纪初西班牙的广阔社会现实。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型。堂吉诃德性格的矛盾性和作为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者的特点。堂吉诃德复杂性的成因。桑丘·潘沙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形象的互补性。《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第六节英国文学与莎士比亚

1、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2、“诗人中的诗人”斯宾塞的代表作、长诗《仙后》

3、“大学才子”

4、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第一时期以喜剧、历史剧和诗歌为主。这个时期创作的乐观基调。喜剧宣扬爱可以战胜一切,宣扬个性解放。

《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历史剧对封建专制、封建割据的批判与其中宣传的

开明君主的理想。《亨利四世》与”“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第二时期以悲剧为主。莎士比亚悲倒的成就与意义。《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雅典的泰门》对金钱腐蚀作用的揭露与控诉。第三时期以传奇剧为主。《暴风雨》的宽恕和解主题和道德改善思想。《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悲剧的情节和冲突。悲剧所表现的丰富时代内容。哈姆雷特形象的典型意义。悲剧的艺术特征。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成就。“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和影响。莎士比亚在中国。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文艺复兴是十四至十七世纪初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和要求;了解拉伯雷、塞万提斯以及莎士比亚等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意义和影响。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英、法两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2、古典主义思潮的产生以及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戏剧“三一律”问题

第二节法国文学和莫里哀

1、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的主要潮流是古典主义。贵族沙龙文学和市民文学,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一期的重要作家,《熙德》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

2、若望·拉辛是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家,《安德洛玛克》的简练集中的结构。《费得尔》的心理描写艺术。

3、拉辛悲剧和高乃依悲剧的艺术风格的比较,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诺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理论的经典。

4、莫里哀是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之一,莫里哀的旱期演剧与创作活动。莫里哀创作全盛时期的主要作品。《怪吝人》中的阿巴贡形象的意义。《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剧本的情节结构与主题思想,答丢夫形象的典型意义。奥尔恭、桃丽娜等人物形象。《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十七世纪英、法两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情况,知道巴罗克文学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代表,莎士比亚的后继者本·琼生的喜剧创作,约翰·弥尔顿的三部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熙德》以及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情节结构与主

题思想,答丢夫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与主要任务

2、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和理性原则

3、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英国文学

1、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2、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对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全面讽刺与抨

击。理查逊的书

信体小说《帕美勒》和《克莱丽莎》及其在欧洲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3、菲尔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对封建等级关系和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揭露。菲尔丁的小说成就。

4、感伤主义文学与斯特恩、歌尔德斯密斯的创作。喜剧家谢立丹的名剧《造谣学校》。十八世纪苏格兰最杰出的诗人彭斯的诗歌成就。诗人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第三节法国文学

1、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已具有启蒙文学的一些特征。

2、中国文化思想对法国启蒙学者的影响

3、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和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哲学,历史著作和悲剧创作。伏尔泰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对盲目乐观主义哲学的揭露和嘲笑。“百科全书派”及其代表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贡献。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正剧。狄德罗的小说。对话体说《拉摩的侄儿》是“辩证法的杰作”。

4、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代表。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性作品《忏悔录》。“忏悔”意识及其对各国文学的影响。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卢梭文学作品的特点及其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德国文学与歌德

1、十八世纪德国文学的三个时期

2、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和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的理论著作《拉奥孔》、《汉堡剧评》和悲剧《爱米丽雅·迦绿蒂》。

3、“狂飙突进”时期文学,“狂飙突进”运动及其特点与作用,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青年歌德和席勒是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席勒在“狂飙突进”

运动时期的主要作品: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

4、魏玛“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席勒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剧作《华伦斯坦》和《威廉·退尔》等。

5、歌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早期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第一部具有全欧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歌德向魏玛“古典”主义的转变。“古典”时期歌德的主要创作。歌德晚年的创作。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代表作《浮士德》的题材来源与艺术结构。悲剧的思想意义,浮士德的形象概括了自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的精神面貌,浮士德在探索中的思想矛盾。浮士德形象的审美典型性。靡非斯特与浮士德形象的关系。《浮土德》反映了歌德世界观的二重性。《浮士德》的艺术特色。歌德在中国。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和理性原则。启蒙运动的及封建的政治意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和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哲理小说,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与实践,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与自传性作品《忏悔录》,歌德代表作《浮士德》的题材来源与艺术结构及其悲剧的思想意义。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

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注重表现主观理想,抒发个人情感,把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相对立;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喜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效果。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体裁是诗歌。

第二节德国文学

1、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唯心主义与宗教色彩。

2、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主要代表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的创作

3、后期浪漫派的代表布伦塔诺、阿尔尼姆的主要贡献。格林兄弟的《儿童

与家庭童话集》。

第三节英国文学与拜伦、雪莱

1、“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抒情歌谣集〉序》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济慈的诗歌成就。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和他的代表作《艾凡赫》。

2、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拜伦的创作道路。政治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定者颂》对资产阶级政府的抨击。“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的英雄。拜伦离开英国后的创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创新。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长诗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讽刺诗。《审判的幻景》和《青铜时代》。拜伦后斯的重要作品、长篇叙事诗《唐璜》。长诗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3、“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主要创作。长诗《麦布女王》和《伊斯兰起义》。雪莱的政治诗与抒情诗。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未来的赞美。

第四节法国文学与雨果

1、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最早代表之一;《阿达拉》和《勒内》的思想倾向与浪漫主义特色,斯塔尔夫人的论著《论文学》、《论德国》的意义。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歌的意义与特点。

2、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雨果的生平与创作道路。《〈克伦威尔〉序》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最后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反教会、反封建倾向及作品的浪漫主义倾向,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主题。小说对资产阶级法律和道德的虚伪性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1832年共和党人起义的描写和作品的道德感化思想,《悲惨世界》的艺术成就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九三年》。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在中国。

第五节俄国文学与普希金

1、俄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十二月党诗人雷列耶夫的浪漫主义诗歌,克雷洛夫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的喜剧《智慧的痛苦》。俄国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

2、普希金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长诗《茨冈》标志着待人向现实主义的过渡,普希金抒情诗的风格特色,历史剧《鲍里斯·戈尔诺夫》的意义,普希金的政治诗。《别尔金小说集》与《驿站长》的小人物主题。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作品的主题与特色。奥涅全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法国

启蒙运动、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创作的主要体裁是诗歌;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唯心主义与宗教色彩;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拜伦和雪莱的主要创作;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反教会、反封建倾向及作品的浪漫主义倾向,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主题;普希金早期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奥涅全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的人”形象以及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和真实性;强烈的批判性和暴露性;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创作的主要体裁是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2、现实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第二节法国文学

1、现实主义是这一时期法国文学的主潮。

2、斯丹达尔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斯丹达尔的创作道路。《拉辛与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观点。《巴马修道院》对复辟时期欧洲君主制的批判,《红与黑》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政治意义,于连悲剧的根源与社会意义。于连形象的典型性。小说的艺术成就。

3、巴尔扎克的创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巴尔扎克的创作道路。巴尔扎克的政治思想。恩格斯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总体构思和创作原则,《人间喜剧》的丰富社会历史内容。《人间喜剧》中的主要作品。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高老头》的结构与主题。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高老头》的意义与局限,巴尔扎克小说的艺术特色。

4、福楼拜的小说创作。福楼拜的“客观而无动子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包法利夫人》对法国庸俗腐朽的社会风气的揭露。爱玛形象的意义,福楼拜在法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三节英国文学与狄更斯

1、“宪章派文学”的成就与特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马克思论狄更斯等是“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萨克雷的《名利场》暴露了英国统治阶级的伪善和唯利是图。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的意义与局限。

2、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创作。

3、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狄更斯的创作道路。早期创作的成

就与特色,第二期创作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加强:《马丁·朱述尔维特》和《董贝父子》,第三期创作的重大成就:《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我们的共同朋友》等。《艰难时世》对功利主义哲学和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作品对劳资矛盾的描写。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德国文学与海涅

1、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文学的特殊性。

2、海涅《诗歌集》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五节俄国文学

1、俄国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

2、果戈理是俄国“自然派”的奠基人。作家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果戈理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主题。中短篇小说的小人物主题与《外套》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死魂灵(第一部)》所反映的俄国农奴制现实,小说所塑造的地主形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典型手法。“合泪的笑”与果戈理创作的讽刺特色。

3、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作家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时代特征。《散文诗》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长篇小说《父与子》的主题思想。巴扎罗夫的形象。小说中的矛盾与它引起的争论。屠格涅夫的小说艺术。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穷人》的意义。作家的“土壤派”理论的形成。六十年代重返文坛后的小说创作:《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白痴》和《卡拉玛佐夫兄弟》等。代表作《罪与罚》与作家的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风格。第六节美国文学

1、前期浪漫主义作家欧文和库珀的贡献

2、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爱默生和霍桑。废奴文学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爱伦·坡的创作。

3、惠特曼是现代美国诗歌之父,《草叶集》的乐观主义、战斗精神、民族精神和民主思想。《草叶集》在艺术形式上的革新。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十九世纪初中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是现实主义,十八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是现实主义潮流在艺术方法上的直接先驱;斯丹达尔《红与黑》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政治意义,于连悲剧的根源与社会意义,于连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小说的艺术成就;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高老头》的结构与主题,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形象以及小说的艺术特色;

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小说的艺术特色;俄国“自然派”的奠基人果

戈理创作特色以及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的人民性与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风格。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欧美文学中出现的复杂情况:流派繁多,相互影响,并存发展

2、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特点与主要代表

3、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共同特点。唯美主义作家的艺术观,唯美主

义的代表作家。

4、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和主要代表

5、无产阶级文学的崛起

第二节法国文学

1、巴黎公社文学和鲍狄埃的诗歌创作。《国际歌》的意义与影响。

2、左拉与自然主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丰富社会内容和现实主义特色。《萌芽》的劳资斗争主题和小说中的工人形象。

3、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的主题材与艺术特色。《漂亮朋友》对第三共和国时代资产阶级政客的揭露,都德和法朗士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英国文学与哈代

1、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哈代“威塞克斯小说”反映旧式农村的没落,抨击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堕落。作家的命运观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德伯家的苔丝》的社会内容。苔丝悲剧的根源与意义。哈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1、恩格斯论十九世纪后期挪威文学的繁荣,挪威作家比昂逊的《破产》等剧作。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曲折的文学道路与他的成就。

2、挪威的易卜生是欧洲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易卜生早期剧作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浪漫主义色彩。哲理剧《布兰德》的“人的精神反叛”主题,“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群鬼》和《人民公敌》的社会意义。《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作品的主题与娜拉形象的意义。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俄国文学与托尔斯泰

1、十九世纪后期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列宁论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创作道路。早期创作的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感情的纯洁性。《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性内容、形象体系及艺术成就。《安娜·卡列尼娜》对时代剧变的反映。小说的基调:变动。安娜悲剧的根源与意义。《忏悔录》

与世界观的彻底转变。《复活》对沙皇俄国的全面批判与作品所反映的作家思想矛盾。聂赫留朵夫:“忏悔的贵族”形象。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自传性主人公形象。关于“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的小说艺术。托尔斯泰在中国。

3、契诃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契诃夫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变色龙》、《第六病宝》、《套中人》等名作。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契诃夫的《樱桃园》等剧作。

第六节美国文学与马克·吐温

1、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麦琪的礼物》等名篇的艺术特色,杰克·伦敦的“北方的故事”。《铁蹄》、《马丁·伊登》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

2、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的主要创作。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啥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小说对儿童心理的真实描写和反对种族压迫的主题。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十九世纪后期各种资产阶级社会哲学观思潮的出现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欧美文学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丰富社会内容和现实主义特色,《萌芽》的劳资斗争主题和小说中的工人形象;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的主题材与艺术特色;哈代的命运观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德伯家的苔丝》的社会内容,苔丝悲剧的根源与意义;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道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杨周翰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4.张世华编.意大利文学史.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年

5.候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

6.梵第根戴望舒译.比较文学论.第一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

7.柳呜九.法国文学史.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8.智量主编.外国文学.第一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9.曹靖华主编.俄国文学史.第一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0.华东六省一市二十院校编.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1-5卷).第一版.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执笔人:岳峰审核人:史成明专业负责人:陈义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