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报告

替诺福韦酯报告
替诺福韦酯报告

替诺福韦酯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品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似的方法抑制逆转录酶,从而具有潜在的抗HIV-1活性。替诺福韦的活性成分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可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及通过插人DNA中终止链。

中文通用名: 替诺福韦酯

别名: 替诺福韦,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

英文名: Tenofov ir Disoprox

药品性质: 处方药

适应症

用于治疗HIV、HBV感染。本品和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于HIV-1感染、乙肝的治疗

药代动力学

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此进行酯化、成盐,成为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可被迅速吸收并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然后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给药后1~2h内替诺福韦达血药峰值。替诺福韦与食物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约40%。

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半衰期约为10h,可1天给药1次。由于该药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由该酶引起的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该药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转运系统排泄,约70%~80%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体外。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次,每次300mg,与食物同服。

不良反应

1.全身无力

2.胃肠道反应轻至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常见的有腹泻、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胰腺炎。

3.代谢系统低磷酸盐血症(1%发生率);脂肪蓄积和重新分布,包括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末梢消瘦、乳房增大、库兴综合征。

4. 可能引起乳酸中毒、与脂肪变性相关的肝肿大等。

5.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

6.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

国家政策

替诺福韦在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二版)中被列为二线治疗方案的组成药物。

在符合两种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换用二线治疗方案。一、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后可换用二线药物。二、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发生某些严重或不可逆毒副反应,必要时可换用二线药物。

乙肝及艾滋病合并感染者,可将替诺福韦作为一线药物使用。该方案已在部分省份开展。

二市场预测

替诺福韦是美国吉利德(Gilead)公司开发上市的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2001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由于治疗效果确切,适用性好,剂量合适,是多个治疗指南推荐使用的一线抗HIV药物。替诺福韦酯及其复方制剂已成为目前销售额最大的抗艾滋病药物。

2008年4月和8月,欧盟和美国FDA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又分别批准其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并被专家誉为最好的抗乙肝药物之一,其销售额进一步扩大。吉利德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替诺福韦酯及其复方制剂2010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60亿美金。

在传统药物耐药性的弊端之下,替诺福韦的未来市场潜力令人艳羡。吉利德公司的专利将于2017年到期,按理在此时间前未经吉利德公司许可,任何企业不得生产销售替诺福韦酯及其盐及其制剂。去年11月,吉利德公司与葛兰素史克公司达成了一项专利使用权转让协议,在该协议中,葛兰素史克公司保留替诺福韦在中国上市的独有权利,并负责该药用于治疗HBV感染患者注

册。这也意味着,吉利德公司的替诺福韦将在2到3年后在中国上市销售。Viread【替诺福韦酯片300mg/片】2008年6月18日已经获得中国SFDA的药品进口注册证,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吉利德公司2008年就已经拿到了SFDA的批文,但由于注册程序的缓慢,实际上一直没有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推广,只有一些公益性质的赠药。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合作,是吉列德在中国推广替诺福韦的开始。

我国是被世界公认的“乙肝大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人数约有1.3亿,其中3000万人患有慢性乙肝。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接近50万,给社会造成损失高达1000亿元。耐药性表现最好的替诺福韦,是应用于临床的5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中,唯一一个还未在国内上市的药品。目前,拉美夫定等其它4种药物都已经纳入医保,年销售数亿到10多亿元人民币之间。

三.品种的相关情况

在国内申请的关于泰诺福韦酯的专利如下:

1黑龙江加州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3广东京豪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4江西麒麟化工有限公司

5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北京利乐生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经济效益

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有治疗费的定价处于感染者支付能力范围之内,感染者才有可能获得关键性治疗并免于死亡。

以Viread【替诺福韦酯片300mg/片】为例,吉列德公司的进口药物价格在2100元到2500元之间,而如果能够国产化生产,价格将只有100元左右一瓶,是其中的二十分之一。

四、结论

替诺福韦原料药和制剂虽有新药监测,有行政保护,化合物专利也要到2017年才到期,但是目前已有国内生产厂家如奥锐特开始反诉吉利德以及其它公司申请专利等前期工作, 我公司如果能够规避了重要已受权专利,在原有工艺及制剂等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十分可观。建议开发并申报恩替卡韦原料药和制剂。

替诺福韦酯的产业化生产工艺

替诺福韦酯的产业化生产工艺 一:摘要 本工艺公开了一种结构如式(II)所示的替诺福韦酯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 下列步骤:(1)以腺嘌呤和R-碳酸丙烯酯为起始原料,制得R-9- (2- 羟基丙基)腺嘌呤; (2)所得R-9-(2-羟基丙基)腺嘌呤与对甲苯磺酰氧基磷酸二乙酯在叔丁醇镁的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R-9「2-(二乙基磷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3) 所得R-9 [2-(二乙基磷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水解得到替诺福韦;(4)所得替诺福韦在三乙胺催化下与氯甲基碳酸异丙酯缩合,制得替诺福韦酯。本工艺连续时间最快23小时,质量收率高达69%,产品质量好,适合于产业化生产。 二:四大步骤 1.一种结构如式(II)所示的替诺福韦酯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以结构如式(VII)所示的腺嘌呤和结构如式(VIII)所示的R一碳酸丙烯酯为起始 原料,制得结构如式(VI)所示的R-9- (2- )} 2-羟基丙基)腺嘌呤; (腺嘌呤VII) (R-碳酸丙烯酯VIII) (R-9- (2- )} 2-羟基丙基)腺嘌呤VI) (2)所得R-9- (2-羟基丙基)腺嘌呤与结构如式(V)所示的对甲苯磺酰氧基磷酸二乙 酯在叔丁醇镁的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得结构如式(IV)所示的R-9- [2-(二乙基磷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 对甲苯磺酰氧基磷酸二乙酯缩写

DESMP (V) (IV) (3)所得R-9- [2-(二乙基磷酰甲氧基)丙基〕腺嘌呤水解得到式(III)所示的替诺福韦; (III) (4)所得替诺福韦在弱碱性物质催化下与氯甲基碳酸异丙酯缩合,制得结构如式(II) 所示的替诺福韦酯; 1.1步骤(1)所述的替诺福韦酯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腺嘌呤和R一碳酸丙烯酯在碱性催化剂下缩合反应,充分反应后分离得到粗品,粗品经精制得到R-9-(2-羟基丙基)腺嘌呤。 1.2所述的R-9- (2-羟基丙基)腺嘌呤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l)中:在充N2保护下,R一碳酸丙烯酯和腺嘌呤的摩尔比例为1. 25:1。腺嘌呤和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0:1;反应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亚砜(DMSO)为反应溶剂,所述的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反应温度控制在100一130℃;具体包括:腺嘌呤和R一碳酸丙烯酯在碱性催化剂下缩合反应,充分反应10hrs后,用HPLC监控反应的进行,通过原料含量的变化确定反应终点。将反应物母液分离得到含有R-9- (2- )} 2-羟基丙基)腺嘌呤的粗品,粗品精制采用的精制溶剂为甲醇或乙醇和甲苯的混合物,其中甲苯在混合物中的体积含量不超过30%(乙醇:甲苯=75:25)。粗品经精制得到R-9- (2-羟基丙基)腺嘌呤。

碳纳米管的性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性质性能其应用前景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张雅坤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411151935 摘要:从1991年被正式认识并命名至今,碳纳米管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及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获得了材料、物理、电子及化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本文主要对碳纳米管目前的性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详细的介绍【8】。 关键词:碳纳米管、无机化学、性质性能、应用前景 一、综述 1.发展历史与研究进程 在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L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现在被称作的“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 1993年,S. Lijima等和D. S. Bethune等同时报道了采用电弧法,在石墨电极中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仅仅具有一层管壁的碳纳米管,即单壁碳纳米管产物。

1997年,A. C. Dillon等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也相继展开。据推测,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量可达10%(质量比)。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来储存甲烷等其他气体。但该猜测在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碳纳米管无法用于储氢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假如作为容器进行储氢,则无法对其进行可控的封闭和开启;二是假如用于氢气吸附,则其吸附率不超过1%(质量分数)。 能否控制单壁碳纳米管的生长是近二十余年来一直困扰着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的难题,能否找到控制方法也成为碳纳米管应用的瓶颈。2014年,这道世界性难题被北京大学李彦教授研究团队攻克,该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单壁碳纳米管生长规律的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6月26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碳纳米管研究方面的又一大突破。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 2.1电弧放电法 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石墨电极臵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4000度左右。在这种条件下,石墨会蒸发,生成的产物有富勒烯(C60)、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米管。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

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补救治疗的价值分析

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补救治疗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8T15:59:59.7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袁明娟 [导读] 探讨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岳阳一医院感染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疗后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对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治疗,且定期行常规实验室检测,统计病毒转阴率、肝功能复常率、HBeAg转阴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在治疗24周后,HBeAg转阴率为36.00%、肝功能复常率为96.00%、病毒转阴率为94.00%,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结论:以替诺福韦酯片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进行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能够适用于所有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替诺福韦酯片;乙肝病毒感染;补救治疗;价值 引言 当前,乙肝病毒感染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能够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疾病,从而导致患者的肝功能缺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其生命安全[1]。在2017年的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约3.6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45%的患者最终都发展成为了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病、肝癌等疾病[2]。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在近几年来所发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占据了总发病人数的20%左右,引起了国家公共卫生组织的关注[3]。当前,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多使用核苷/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其中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均为常用药物,属于一线病毒治疗药物。其中,替诺福韦酯具有的低耐药率以及高效抗病毒性,使之成为了临床常用的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后的补救治疗药物首选。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适用状况,对其安全性与价值加以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疗后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其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0.11±3.28)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所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的诊断标准[4];(2)患者在之前已经服用过部分抗病毒药物,且经过多耐药基因检测出现了HBV逆转录酶区204位点突变现象;(3)患者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时间长达6个月,其效果较差或者恶化;(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2)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的病毒感染现象。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对入选的患者给予补救治疗方案,即单纯的运用替诺福韦酯片,每次300mg,每日1次,口服。在连续用药12周和2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HBV标志物检查。其中,HBV检查需要采用ABI 7500实时定量PCR系统测试仪,其最低的检查限定位100IU/mL。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肝癌细胞状况进行监测。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在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因为该种反应停用药物。同时,HBeAg转阴以患者在既往的检查中出现阳性,而在本次检查中为阴性或者出现抗-HBe阳性。病毒转阴率则根据患者在持续治疗的过程中,2次检测HBVDNA水平相较于之前的最低点上升幅度>1log101U/ml。肝功能复常率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础线上升0.5mg/dL、血磷水平<2mg/dL和肌酐清除率<50mL/min。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在治疗24周后,HBeAg转阴率为36.00%、肝功能复常率为96.00%、病毒转阴率为94.00%,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数据列表如下。 表1 本次研究中的所涉及数据展示(n=50) 3讨论 在当前,乙肝病毒的覆盖率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人们对日常生活与工作,同时,随着该种病毒的感染,患者还会出现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等一系列疾病,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治疗。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多数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长时间的服用抗病毒药物,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多数患者长时间服用抗病毒药物会出现耐药反应。可以说,耐药性是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时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5]。尤其是在当前,人们服用抗病毒药物的频率增加,耐药问题更为严重。故而,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实施补救治疗也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在以往,其多以阿德福韦酯片单独运用或者联合用药作为主要的补救方案,但是效果较差。尤其是部分患者在补救治疗时已经出现了高病毒载量[6]。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对这类患者运用替诺福韦酯片,其能够对乙肝病毒野生株和拉米夫定耐药株具有较好的病毒抑制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对乙肝病毒感染经治患者运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补救治疗,从而结果上看,效果较好,且患者在用药中基本上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转阴率上尚可。

碳纳米管的现状和前景

碳纳米管的现状和前景 信息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正如摩尔定律所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隔18 个月翻一番,即同样的成本下,集成电路的功能翻一倍。这些进步基于晶体管的发展,晶体管的缩小提高了集成电路的性能。 在硅基微电子学发展的过程中,器件的特征尺寸随着集成度的越来越高而日益减小,现在硅器件已经进入深微亚米阶段,也马上触及到硅器件发展的瓶颈,器件将不再遵从传统的运行规律,具有显著的量子效应和统计涨落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寻找新的材料和方法,来提高微电子器件的性能。研究基于碳纳米管的纳电子器件就是其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碳纳米管简介 一直以来都认为碳只有两种形态——金刚石和石墨。直至1985年发现了以碳60为代表的富勒烯、从而改变了人类对碳形态的认识。1991年,日本筑波NEC研究室内科学家首次在电子显微镜里观察到有奇特的、由纯碳组成的纳米量级的线状物。此类纤细的分子就是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超高的反弹性、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等。被认为将在微型机器人、抗撞击汽车车身和抗震建筑等方面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碳纳米管的第一个获得应用的领域是电子学领域、近年来,它已成为微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重要方面。 研究工作表明,在数十纳米上下的导线和功能器件可以用碳纳米管来制造,并连接成电子电路。其工作速度将过高于已有的产品而功率损耗却极低! 不少研究组已经成功地用碳纳米管制成了电子器件。例如IBM 的科学家们就用单根半导体碳纳米管和它两端的金属电极做成了场效应管(FETs)。通过是否往第三电极施加电压,可以成为开关,此器件在室温下的工作特性和硅器件非常相似,而导电性却高出许多,消耗功率也小。按理论推算,纳米级的开关的时钟频率可以达到1太赫以上,比现有的处理器要快1000倍。 碳纳米管的分类 石墨烯的碳原子片层一般可以从一层到上百层,根据碳纳米管管壁中碳原子层的数目被分为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SWNT)由单层石墨卷成柱状无缝管而形成是结构完美的单分子材料。SWNT 的直径一般为1-6 nm,最小直径大约为0.5 nm,与C36 分子的直径相当,但SWNT 的直径大于6nm 以后特别不稳定,会发生SWNT 管的塌陷,长度则可达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因为SWNT 的最小直径与富勒烯分子类似,故也有人称其为巴基管或富勒管。 多壁碳纳米管MWNT可看作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其层数从2~50 不等,层间距为0.34±0.01nm,与石墨层间距(0.34nm)相当。多壁管的典型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30nm 和0.1~50μm。多壁管在开始形成的时候,层与层之间很容易成为陷阱中心而捕获各种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

浅谈生物克隆技术及其未来应用问题与前景

浅谈生物克隆技术及其未来应用问题与前景 肖婷2012333500202 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解纯刚浙江理工大学生科学院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克隆技术特别是人的克隆技术作为基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克隆技术作为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在诸多领域蕴藏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巨大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克隆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对社会伦理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人类克隆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因而它的发展是难以阻止的。应对人类克隆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克隆技术;利弊;社会影响;应用前景 一、克隆是什么?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音译,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丝分裂)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常用于细胞水平的描述。克隆的定义是指独立细胞繁殖系,指后代完全由一个细胞复制,具有完全相同的物遗传质。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做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些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二、克隆技术是什么? 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碳纳米管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碳纳米管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摘要: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能、应用以及碳纳米管发展趋势。 关键词:碳纳米管;制备;性质;应用与发展 1、碳纳米管的发展历史 1985年发现了巴基球(C60);柯尔、克罗托和斯莫利在模拟宇宙长链碳分子的生长研 究中,发现了与金刚石、石墨的无限结构不同的,具有封闭球状结构的分子C60。(199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1年日本电气公司的S. Iijima在制备C60、对电弧放电后的石墨棒进行观察时,发现圆柱状沉积。空的管状物直径0.7-30 nm,被称为Carbon nanotubes (CNTs); 1992年瑞士洛桑联邦综合工科大学的D.Ugarte等发现了巴基葱(Carbon nanoonion); 2000年,北大彭练矛研究组用电子束轰击单壁碳纳米管,发现了Ф0.33 nm的碳纳米管,稳定性稍差; 2003年5月,日本信州大学和三井物产下属的公司研制成功Ф 0.4 nm的碳纳米管。 2004年3月下旬,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陈振玲、柴之芳等研究人员,利用一定能量的中子与C70分子相互作用,首次成功合成、分离、表征了单原子数目富勒烯 分子C141。 2004 ,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Graphene(石墨烯)。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研究碳纳米材料的热潮。 2、碳纳米管的分类 2.1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一般可分为单壁碳纳 米管、多壁碳纳米管。 2.2纳米碳纤维 纳米碳纤维是由碳组成的长链。其直径约50-200nm,亦即纳米碳纤维的直径介于纳米碳 管(小于100 nm)和气相生长碳纤维之间。 2.3碳球 根据尺寸大小将碳球分为:(1)富勒烯族系Cn和洋葱碳(具有封闭的石墨层结构,直径在2—20nm之间),如C60,C70等;(2) 纳米碳粉。 2.4石墨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是构建其它维度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 3、碳纳米管的制备 3.1电弧法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 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 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 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 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 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 A .拉米夫定 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 A .阿德福韦 B .替比夫定 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 A .拉米夫定 C .恩替卡韦 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 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 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 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 B .恩替卡韦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

替诺福韦酯报告

替诺福韦酯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品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似的方法抑制逆转录酶,从而具有潜在的抗HIV-1活性。替诺福韦的活性成分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可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及通过插人DNA中终止链。 中文通用名: 替诺福韦酯 别名: 替诺福韦,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 英文名: Tenofov ir Disoprox 药品性质: 处方药 适应症 用于治疗HIV、HBV感染。本品和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于HIV-1感染、乙肝的治疗 药代动力学 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此进行酯化、成盐,成为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可被迅速吸收并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然后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给药后1~2h内替诺福韦达血药峰值。替诺福韦与食物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约40%。

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半衰期约为10h,可1天给药1次。由于该药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由该酶引起的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该药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转运系统排泄,约70%~80%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体外。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次,每次300mg,与食物同服。 不良反应 1.全身无力 2.胃肠道反应轻至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常见的有腹泻、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胰腺炎。 3.代谢系统低磷酸盐血症(1%发生率);脂肪蓄积和重新分布,包括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末梢消瘦、乳房增大、库兴综合征。 4. 可能引起乳酸中毒、与脂肪变性相关的肝肿大等。 5.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 6.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 国家政策 替诺福韦在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二版)中被列为二线治疗方案的组成药物。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世界材料行业飞速发展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着更高的性能,更轻的质量,更可靠的环保责任。德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其后续大量的投入,已经让它成为世界上相关产品研发的领跑者。碳纳米管和石墨的发展前景虽被看好,但高昂的制备成本和较低的产量却严重遏制其大规模应用。 图为:单壁碳纳米管(左),多壁碳纳米管(右) 随着行业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材料的发展占空间逐渐走向萎缩,而高新科技材料将会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选择的未来之路。众所周知,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raphene)及其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电气及机械特性,已经在诸多领域,如光电,传感器,半导体器件,显示器,指挥,智能

纺织品和能量转换装置(例如,燃料电池,收割机和电池)等,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 从化学结构看,碳纳米管(CNTs)可以用作有机或无机半导体的替代物,但高昂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广泛用的最大难题。然而,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成本低廉化大规模生产。 在电子学应用领域(电磁屏蔽除外),碳纳米管最大的用途是导体。它不仅具有高电导率,其材料还能呈现透明状,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便于拉伸。因此可以取代ITO,用于制作显示器,触摸屏,光电与显示母线和其他产品。经实验证明,碳纳米管的迁移率高于硅,这就意味着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造快速转换晶体管。此外,碳纳米管能够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大面积加工设备,如印刷设备,从而帮助提高生产工艺,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碳纳米管还适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电容和晶体管的功率密度来平衡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达到弥合电池和电容器的差距的目的。 从目前发展程度来看,碳纳米管的最大挑战是材料纯度,设备制造,以及对其他设备材料(如适当的电介质)的需要。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无法超越的性能优点(比如高性能,灵活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克隆通常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植物)。一个克隆就是一个多细胞生物在遗传上与另外一种生物完全一样。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无性生殖或是由于偶然的原因产生两个遗传上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同卵双生一样)。但是通常所说的克隆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产生的完全一样的复制。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目前,克隆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各国政府有关人士、民间对克隆技术的评价褒贬不一。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在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技术将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风、癌症、爱滋病、心脏病以及诸如帕金森综合症等精神疾病,并极大改变现有的器官移植理论和治疗手段,给人类带来福音。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转基因动物研究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动物生物工程领域中最诱人和最有发展前景的课题之一,转基因动物可作为医用器官移植的供体、作为生物反应器,以及用于家畜遗传改良、创建疾病实验模型等。但转基因动物的实际应用并不多,除单一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小鼠医学模型较早得到应用外,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蛋白的研究时间较长,已进行了10多年,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有2例药品进入3期临床试验,5~6个药品进入2期临床试验;而其农艺性状发生改良、可资畜牧生产应用的转基因家畜品系至今没有诞生。转基因动物制作效率低、定点整合困难所导致的成本过高和调控失灵,以及转基因动物有性繁殖后代遗传性状出现分离、难以保持始祖的优良胜状,是制约当今转基因动物实用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体细胞克隆 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为转基因动物生产掀起一场新的革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为迅速放大转基因动物所产生的种质创新效果提供了技术可能。采用简便的体细胞转染技术实施目标基因的转移,可以避免家畜生殖细胞来源困难和低效率。同时,采用转基因体细胞系,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整合预检和性别预选。在核移植前,先把目的外源基因和

国产替诺福韦说明书

【商品名】倍信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通用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英文名】Teno fovirDisoproxilFumarate Tablets 【汉语拼音】FuMaSua nTiNuoFuWeiErBiFuZhiPia n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其化学名称为9-[(R)-2-[[双[[(异 丙氧基羰基)氧基]甲氧基]氧膦基卜丙基]腺嘌呤富马酸盐(1:1)。 【性状】本品为淡蓝色杏仁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显白色。 【适应症】HIV-1感染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适用于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 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开始治疗HIV-1感染时,应考虑一下几点: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不应与含有替诺福韦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联用,包括: ?依非韦伦/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利匹韦林/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艾维雷韦/克比司特/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恩曲他滨替诺福韦。 【用法用量】HIV-1的治疗:剂量为每次300mg (—片),每日一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 成人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剂量的调整 在中至重度肾功能损害的受试者中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时,药物暴露显著增加(参 见【药代动力学】)。对基线肌酐清除率v 50mL/分钟的患者,应按照表1调整富马酸替诺福 韦二吡呋酯的给药间期。 在此推荐的给药间期是根据在不同肾功能损害级别的非HIV和非HBV感染受试者,包括需 要血液透析的晚间肾病的患者中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模型得出。 在中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尚未对这些给药间期调整建议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临床 评价,因此在这些患者中应当密切监测对治疗的临床反应和肾功能(参见【注意事项】)。对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0-80mL/分钟)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在这些患者中应 定期监测计算出来的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磷。(参见【注意事项】)。 表1对肌酐清除率发生改变患者的剂量调整 1?使用理想(偏瘦)体重计算。 2?—般每周一次(假定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每次大约持续4小时)。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 酯应当在完成透析后给药。 在肌酐清除率v 10mL/分钟的非血液透析患者中,尚未对替诺福韦的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价,所以对这些患者没有给药建议。 尚无肾功能损害儿童患者的给药建议数据。 【药理毒理】 微生物学

碳纳米技术发展综述

碳纳米管技术发展概况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彭昱 学号:301320421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碳纳米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以富勒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高潮后,如今也已经进入了平稳扎实的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碳纳米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显示出越来越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碳纳米管(CNT)也是“纳米世界”中的重要一员,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结构性能,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及展望。 【关键词】碳纳米管;发展历程;结构;特性;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发展历程 1985 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波谱学家Kroto 教授与美国莱斯大学的Smalley和Curl 两教授在合作研究中,发现碳元素可以形成由60 个或70 个碳原子构成的高度对称性笼状结构的C60和C70分子,被称为巴基球(Buckyballs);1991 年,日本NEC 科学家Iijima 在制取C60的阴极结疤中首次采用高分辨隧道电子显微镜发现一种外径为515nm、内径为213nm,仅由两层同轴类石墨圆柱面叠而成的碳纳米管;1992年,科研人员发现碳纳米管壁曲卷结构不同而呈现出半导体或良导体的特异导电性;1995年,科学家研究并证实其优良的场发射性能;1996年,我国科学家实现碳纳米管大面积定向生长;1998年,科研人员应用碳纳米管作电子管阴极,同年,科学家使用碳纳米管制作室温工作的场效应晶体管;1999年,韩国一个研究小组制成碳纳米管阴极彩色显示器样管;2000年,日本科学家制成高亮度的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样管。 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绕中心按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纳米管。按照所含石墨片层数的不同,碳纳米管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管典型直径在0.6-2nm,多壁管最内层可达0.4nm,最粗可达数百纳米,但典型管径为2-100nm。下图为常见的碳纳米管结构图。虽然从本质上讲,碳纳米管都是有相同的石墨层构成的但它们的导电特性却并不一样,具体情况取决于起的是金属还是半导体的作用。 碳纳米管的特性 碳纳米管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组成碳纳米管的C=C 共价键是自然界最稳定的化学键,所以使得碳纳米管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韧性。其理论值估计杨氏模量可达5TPa,强度约为钢的100 倍,而重量密度却只有钢的1/6。Treacy 等首次利用了TEM 测量了温度从室温到800 度变化范围内多壁碳纳米管的均方振幅,从而推导出多壁碳纳米管的平均杨氏模量约为1.8Tpa。而Salvetat 等测量了小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并导出其剪切模量为1Tpa。Wong 等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多壁碳纳米管的弯曲强度平均值为14.2±10.8GPa,而碳纤维的弯曲强度却仅有1GPa。碳纳米管无论是强度还是韧性,都远远优于任何纤维,被认为是未来的“超级纤维”。直径、螺旋角以及层间作用力等存在的差异是碳纳米管兼导体和半导体的特性;独特的螺旋分子结构使碳纳米管构筑的吸波材料具有比一般吸收材料高的吸收率。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热传导性,极高的耐酸、碱性和热稳定性。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_陈大元

科技与社会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陈大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0) 摘要 “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是相同的。动物克隆,就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由一个细胞产生一个和亲代遗传性状一致,形态非常相像的动物。随着动物克隆研究的发展、克隆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学、畜牧业和濒危动物保护等领域。 关键词 克隆,动物,胚胎细胞, 体细胞 “克隆”是“clone” 的音译,其含义是无性 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 细胞分裂繁殖而成的 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 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 是相同的。动物克隆, 就是指通过无性繁殖 由一个细胞产生一个 和亲代遗传性状一致、形态非常相像的动物。 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动物克隆的研究。早在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Sp emann即提出“奇异的实验”的设想。1952年,英国科学家Briggs和King 首次报道了蛙的核移植研究。196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Gurdon获得了成年蛙。我国已故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用囊胚细胞进行鱼类细胞核移植工作,获得属间和种间移核鱼,使我国鱼类核移植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 早期的动物克隆研究仅限于两栖类和鱼类,直到20世纪80年代,核移植克隆技术才开始应用于哺乳动物。根据供核细胞的不同,可将动物克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胚胎细胞克隆阶段 1981年,Illmensee和Hop pe报道了他们用小鼠的正常囊胚或孤雌活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核供体,直接注入去掉雌雄原核的受精卵胞质中,重构胚体外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移植寄母子宫,获得克隆小鼠,这是第一次用胚胎细胞对哺乳类进行核移植获得成功。1983年,美国科学家利用核移植技术和细胞融合方法获得了克隆小鼠。1986年,英国的Willadsen用绵羊的8—16细胞阶段的胚胎细胞作为供体进行核移植,首次应用电融合的方法克隆出一只小羊。此后,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小鼠、绵羊、牛、兔、猪和猴等。我国科学家也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开展了胚胎细胞克隆兔、山羊、小鼠、牛和猪等研究。 2 同种体细胞克隆阶段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Wilmut等人宣布,他们用6岁成年羊的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进行了核移植,成功地获得了克隆羊“多莉”[10]。这是第一次用成年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由此说明高度分化的成年动物的体细胞可在适当条件下发生逆转,  2002年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刊第3期 收稿日期:2002年4月25日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02.03.005

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反思

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反思 许芳,长安大学,科学技术哲学,2011111078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两难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可能产生不利的一面。当科技改变生活,人类的命运也就开始逐渐被自己所掌握。生物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飞跃,必然随之而来众多的非议,因为即使是一小步,都是在迈向那片禁区的一大步。单纯的科学,却很有可能带来不单纯的后果。克隆技术就是如此,它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已经在动植物领域运用的克隆技术,是否适应于人类,尤其是生殖性克隆,对人类的生育方式、婚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也对伦理道德产生了全面冲击。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立法,更需要完备的道德体系,要做到既尊重科学技术,又要尊重人。 【关键词】克隆技术伦理道德尊重 一、克隆技术的概述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简称为“无性繁殖”。该术语很快得到学术界的认同并加以广泛使用。随着一系列克隆技术突破性的完成,克隆人也从技术上来讲已成为可能。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大思考,观念大考验。 克隆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应当是由威尔姆特博士创造出“多利”这一轰动性的新闻传遍全球所引起的。克隆是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反映了细胞核分化技术、细胞培养和控制技术的进步。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再将发育到一定程度的胚胎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其怀孕,以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简单的说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方式。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 1952年,第一次进行动物克隆,罗伯特.布瑞格和托马斯.金对小蝌蚪的细胞核进行无性繁殖。1970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戈德和同事经过培养的成年青蛙表皮细胞核克隆成功成年青蛙。1978年 7月 25日世界上首例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形成的试管婴儿 Louise Brown 诞生。1993年人类胚胎克隆成功。1997年,英国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和他的同事用母羊乳腺细胞克隆成功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开创了成年哺乳动物克隆的先河。2000年6月22日,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山羊在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诞生。2002年11月25日,美国科学家宣称首次成功克隆出可供医用的人类胚胎。2007年的 12月,韩国宣布成功地克隆了可以发荧光的小鼠,中国宣布克隆成功了兔。 三、克隆的负面影响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克隆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目前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研究正突飞猛进向前发展,基因概念及其理论的建立,打开了人类了解生命并控制生命的窗口。基因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最有决定性的领域之一,成为推动生物、食品和制药产业发展的引擎。众所周知,20世纪遗传学的发展举世瞩目,由于遗传学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对科学的制约更受关注,从试管婴儿到克隆技术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无不牵动着世人的心。21世纪是生物技术革命的世纪,克隆技术的应用将促进遗传学,细胞发育生物学,产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科学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人类的生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克隆、克隆技术 以及克隆的基本过程 “克隆”一词源于“Clone”的音译,指的是人工诱导动、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这门生物技术就叫克隆技术。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我们可将其研究或操作的对象分为基因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克隆三大类。 基因克隆是指在分子(DNA)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以获得大量的相同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细胞克隆则是在细胞水平上开展研究工作以获得大量相同的细胞。 个体克隆则是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产生一个或多个与亲代完全相同的个体,这种克隆所用的生物材料可能是一个细胞,也可能是一个组织。可以看出,基因克隆、细胞克隆和个体克隆是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原有的基因或细胞或生物个体作为模板,复制出多个与原来模板完全相同的基因或细胞或生物个体来。这就有点像大家利用复印机复印资料,或用胶片冲洗照片一样,从原有的资料或底片复制出许多完全一样的资料或照片来。但实际上并非复制胚胎,只是从成年人体内的一个细胞抽取当中包含的基因资料,然后将植入一个没有核子的卵子细胞内,通过体外受精的方法使这个新细胞发育成一个胚胎。例如小羊多利就是利用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克隆成功的,多利羊的产生与三只母羊有关,其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选取了三只母羊,先将一只母羊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吸出,然后将另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与之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并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当这一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羊的子宫中,由它孕育并产下克隆羊多利,出生的“羊多”小绵羊与6岁母羊具有完全相同的外貌。 克隆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克隆的最终产物,如克隆牛、克隆鼠等都不是最重要的成果,基因克隆技术应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板的核心和关键性技术,利用转基因动物的体细胞大量复制出具有相同优良性状的个体。由于动物体细胞克隆可以复制出的数量巨大的优良个体,因此动物克隆技术可以首先应用于畜牧业育种上。通常在动物育种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杂交育种,即把两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然后在后代中去选择人们所需要的个体。要获得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必须不断地进行育种。如果采用动物个体克隆技术,就可以大量复制出人类所需要的优良个体,还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克隆技术的完善为转基因动物的繁殖开辟了一条通道,应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绵羊

替诺福韦说明书

【中文通用名】替诺福韦 【别名】泰诺福韦,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Tenol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Viread . TDF 【英文TNN 名】Tenofov ir Disoprox 【药品性质】处方药 【药品分类】国外最新药品-> 抗微生物新药 【药理毒理】本品是一种新型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以与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类似的方法抑制逆转录酶,从而具有潜在的抗HIV-1 活性。替诺福韦的活性成分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可通过直接竞争性地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相结合而抑制病毒聚合酶,及通过插人DNA中终止链。 【药代动力学】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因此进行酯化、成盐, 成为替诺福韦酯富马酸盐。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可被迅速吸收并降解成活性物质替诺福韦,然后替诺福韦再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给药后1?2h内替诺福韦达血药峰值。替诺福韦与食物服时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约40%。替诺福韦双磷酸盐的胞内半衰期约为10h,可1天给药1次。由于该药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由该酶引起

的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很小。该药主要经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转运系统排泄,约70%?80%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体外。 【适应症】用于治疗HIV、HBV感染。本品和其他逆转录酶抑制剂合用于HIV-1感染、乙肝的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300mg,与食物同服。 【不良反应】1?全身无力2?胃肠道反应轻至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常见的有腹泻、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胰腺炎。 3.代谢系统低磷酸盐血症(1%发生率);脂肪蓄积和重新分布,包括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末梢消瘦、乳房增大、库兴综合征。 4.可能 引起乳酸中毒、与脂肪变性相关的肝肿大等。 5.神经系统头晕、头痛。6.呼吸系统呼吸困难。7.皮肤药疹。 【规格】300mg*30颗/瓶 【生产厂商】:美国Glead /印度Cipla 排行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