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近些年,互联网正在以一种超越人们想象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任何企业不论是领跑者还是追随者,都想方设法地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期望在这场赛跑笑到最后。作为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场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将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绩效及绩效管理的本源出发,回顾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历程,探讨“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绩效”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给绩效下定义,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就个体层面来讲,目前主要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弱化对过往绩效的评价,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的素质与未来的发展。

Bernadin(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

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duties, 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

后来,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绩效是行为”。这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量)。绩效是组织雇人来做并需做好的事情。绩效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正确地评价知识型员工的贡献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弱化员工过往的绩效,转而开始挖掘引起绩效差异的原因,更加关注员工的潜在能力及未来发展。

综上,在实际应用中,绩效既包括结果,也包括行

为。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员工做了什么,而且要看是怎样做的。优秀的绩效,不仅取决于结果,还取决于做事的过程、行为及反应出的特质。一般来说,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中的不同类别的员工,对绩效的定义是有不同侧重的,有些强调“结果”,有些强调“行为”,有些两者并重。

二、什么是“绩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方法。Levinson(1976)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这一背景下,很多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有效的绩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具体包括以下4个环节:

1.绩效计划: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的认可的过程。由于绩效包括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部分,因此,绩效计划必须清楚地说明期望员工达到的结果

以及为达到该结果所期望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

2.绩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绩效计划。

3.绩效考核: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4.绩效反馈: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考核结果、优点与改进空间、未来改进计划等沟通并达成一致的过程。

三、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回顾

“绩效管理”这一概念提出距今已经30多年时间,虽然其经典的四环节闭环管理体系始终没有改变,但是管理大师从企业实践出发,开发出了诸多为企业广泛使用的绩效管理工具:基于企业战略的需要,拓展出了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BSC)、企业增加值(EVA)等工具;基于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需要,拓展出了360度考核、强制分布等工具;基于更好地将绩效计划转化为过程或行为的需要,拓展出了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KR)。

1.基于战略需要的绩效管理工具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过,“有效运营和战略都是卓越绩效的基础……只是两者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一份美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优异的运营和管控流程就不可能成功实

怎样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怎样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考评为什么又失败了,是考评目标不够明确吗?是考评项目不够量化吗?是经理和员工沟通不够吗? 也许这些都是你所要的答案,但这些答案足够吗?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吗?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存在?恐怕这些又都是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究竟怎样做才能使绩效考评真正起到作用,真正成为企业经理管理的助推器而不是鸡肋。对此,我们必须思考,而且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我们真的要栽到考评上了! 我观察,但凡绩效考评做得不够成功的企业,都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所谓绩效考评也只是赖以支撑门面的几张表格而已,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有的甚至完全脱离员工的工作,在诸如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之类的擦边球上刻意追求,完全背离绩效管理的精神,为考评而考评。 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你就不能准确获知员工的绩效目标,你就无法督促你的经理去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更无法准确衡量员工的贡献,而最终的结果就只能让绩效考评流于形式,局面一片大好,大家都优秀,都应该得到晋升,获得加薪,这就是当前操作手段所带来的后果。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核心,也是管理的中心和重心,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绩效,都是围绕绩效而开展而发展,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但是,怎么去把握这个重心,使之真正发挥功效,这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构建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学习阶段 毕竟,对许多人来说,绩效管理还是一个新事物,包括HR经理在内的管理层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真实内涵,还有许多的困惑需要排解,还要许多观念和方法需要掌握,而快速掌握理论、方法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学习。

绩效考核理论评述

第一章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发表的关于世界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报告中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 ) ”。正式确立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报告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技术创新成为融合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渠道,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在知识经济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形态。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上普遍缺乏竞争能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极低,真正达到大规模生产水平的新兴高新技术企业还为数不多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要依赖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自身来说,人才、知识、技术具有比其他企业更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使他们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是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生产的本土化进程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创新性和高风险性,其竞争都可以归宿到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绩效进行合理的考核,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激励政策,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所以本论文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为题,其研究背景主要有: (1)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主体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附加值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依附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因而取代传统企业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角。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2002年底,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拥有企业28338家,从业人员348.7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326.4亿元,工业总产值12937. 1亿元,工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发展趋势 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规划。改变目前无规划、规划不够系统全面、规划与管理脱节等问题,从时间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更加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设计和调整,包括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开发、劳工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等,从方法上看,人力资源规划更加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将人员编制、财务预算、技术改造、流程管理等结合起来。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将出现以下导向:一是注重全员培训,二是加强前瞻性培训,紧密跟踪最新的管理理念、体制、技术和方法;三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开发结合起来,使受训人员由更强的自主精神;四是注重后备骨干队伍的开发,更加重视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后劲和潜能的后备人才;五是培训外包与内训体系建设的分工与结合。 3.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出现的变化趋势是: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岗位人员考核上升到企业战略绩效管理,考核方法的特点由主观模糊定性转向客观精确量化,人力资源部门与有关主营业务

部门、财务行政部门等结合更为紧密,以平衡计分卡模型的绩效管理体系将逐渐普及和流行。 4.薪酬福利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出现的变化趋势是:从传统薪酬战略向新型薪酬战略的转变,不仅注意薪酬水平的提升,更加注意薪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薪酬方式的灵活设计和管理,如宽带薪酬的应用,可以解决纵向上升机会少、薪酬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技能薪酬和绩效薪酬导向,鼓励员工提高职业技能,改善绩效,经营者年薪制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收购以及期权期股的推行,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经营效益。 5.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努力改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式和声势的做法,已经逐渐趋于务实导向,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员工行为规范和工作价值理念的形成和转变,学习型组织建设注重与团队建设、能力开发、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6.劳工关系管理。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劳资双方构建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达成高度默契,形成心理契约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员工绩效低下、忠诚度下降、人员流失、人工成本刚性递增等问题,同时,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企业充分保障员工的就业权利、薪酬福利水平和学习成长发展机会,使劳工关系从对立紧张的冲突状态转变为理解融合互补的战略伙伴关系。

互联网部绩效考核制度

个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部门管理效率,明确责权利,实现绩效挂钩,调动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制定本办法,主要用于压力传递、薪酬管理、工作反馈、工作改进、职务调整、部门发展和员工发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XX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部。 第二章考核对象 第三条员工薪资定义 (一)基本工资:部门员工的月薪(税前)提取80%作为其岗位的基本工资,部门经理的比例为70%,如员工在部门正常全勤工作,刚足额发放。反之,按公司考勤制度进行考核。 (二)绩效工资:将目前员工的月薪(税前)提取20%作为其岗位的绩效工资,部门经理的比例为30%,如员工基本或足额完成本职工作,则足额发放。反之,按部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扣罚。 (三)奖金:部门员工在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后,可以获得相应奖励。 (四)福利:按国家规定,公司给予员工享有的各项福利。 (五)薪资组成:员工薪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奖金 第四条本办法的考核对象为绩效工资和奖金两部分。 第二章考核指标 第三条考核指标 (一)主要指标 1、工作任务:主要考核员工在本职岗位上,对基础工作的完成情况,考核

重点在于是否自觉、足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工作业绩:主要考核员工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考核重点在于工作质量、效率、创新成果等考核; 3、工作技能:主要考核员工在本职岗位上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处理具体事宜的能力及效率; 4、团队协作:主要考核员工在工作团队中的能力表现。如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中承担的角色; (二)辅助指标 1.积极性和责任感:主要评价工作主动性,是否积极承担边缘性工作,做好部门配合。 2.其他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出勤情况、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及参加会议情况; 第四条考核指标权重 本部门考核以100分为基准,主要指标占75%,辅助指标占25%。各岗位的辅助指标采用同样考核标准,主要指标结合各岗位实际情况及职责的特殊性设计评价体系,由此生成考核表格和评分标准,见附件。 第三章考核方法 第五条互联网部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工作日志和周报,用于记录部门员工和项目组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进度,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互联网部部门考核实行自评和上级主管评议相结合,既促进员工认识自己的工作情况,又明确主管对员工的工作目标要求,帮助员工改进工作。考核得分按自评占30%,主管评议占70%的比例进行计算,具体见附表。 第七条公司对互联网部实行季度考核,按照部门整体完成经营目标情况发放部门整体绩效工资和项目奖金。再由部门根据个人绩效考核情况制定绩效工资和奖金分配方案,上报公司综合部进行计算、审核并发放。 第八条互联网部内部实行月度考核,以季度为单位汇总生成员工个人季度绩效考核呈报公司,进行绩效工资发放。月度考核一般在次月前5日由部门组织员工完成自评和主管评定,并将考核成绩通知员工本人,达到表扬或警示作用。季度考核在次季度首月前10日内完成,并内部公示。主管评定由部门项目经理轮流担任,部门经理负责考核工作;

绩效全梳理之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doc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1,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可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两个层次 一般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直接理论基础包括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目标设置,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目标一致性理论,组织公平感理论,权变理论,信息市场理论。

3,直接理论基础。 一,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就是指全面了解获取与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规范的系统过程, 企业一般在新组织建立,新工艺或新系统出现而使工作发生变化组织变革或转型期等时候进行工作分析比较恰当。 工作分析的一般意义即对绩效管理的意义为: 就人力资源的一般意义而言,工作分析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运用工作分析的结果可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就绩效管理的具体意义而言,工作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A,职位描述是绩效目标二技校指标的来源 B,职位的工作关系决定了绩效评估关系 C,工作岗位的特定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方式 二,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的主要思想 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基本思想如下: A,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指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B,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C,每个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D,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索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指挥,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近些年,互联网正在以一种超越人们想象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任何企业不论是领跑者还是追随者,都想方设法地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以期望在这场赛跑笑到最后。作为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场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本文将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绩效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绩效及绩效管理的本源出发,回顾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历程,探讨“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绩效”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给绩效下定义,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就个体层面来讲,目前主要有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弱化对过往绩效的评价,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的素质与未来的发展。 Bernadin(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度及所

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用来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duties, 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 后来,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认为“绩效是行为”。这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量)。绩效是组织雇人来做并需做好的事情。绩效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正确地评价知识型员工的贡献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弱化员工过往的绩效,转而开始挖掘引起绩效差异的原因,更加关注员工的潜在能力及未来发展。 综上,在实际应用中,绩效既包括结果,也包括行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地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对绩效管理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关键词】绩效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模型经济竞争文献综述 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

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7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同时,在评价模型中嵌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素,使模型更加完善和体现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特征。以经营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主体对价值的判断为依据,以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和

IT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I T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XXX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绩效考核目的是为更好地执行目标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保障各部门有效运行,从而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给予员工及其贡献相适应的绩效工资和奖励,并为员工职务的变动﹑工资的调整﹑奖金的分配、先进的评比提供依据。 第二条绩效考核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参照绩效职责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努力程度、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进行有组织的观察﹑分析和公正的评价。 绩效考核的原则: (一) 客观真实原则,必须根据日常业务工作中的具体事实作出评价。 (二)公正原则,必须消除对被考核者的好恶感﹑同情心等偏见,排除对上﹑对下的各种顾虑,在自已信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评价。 (三)公平和公开原则。 第三条被考核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第四条第二章绩效考核的指标和评分标准 第五条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工作评价和管理行为两类,工作评价主要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团队精神三个方面(程序员增加“代码规范”考核指标);管理行为包括考勤、工作日志。 第六条公司管理行为扣分标准: 1、迟到一次扣3分,早退一次扣2分 2、工作计划定于每周二17:30之前提交至公司内部平台,少交 一次扣3分,迟交一次扣2分。 第七条工作评价评分标准

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表 第八条考核成绩按100分计,工作评价占80%,管理行为占20%,总评分中: 第九条(一)直属上级的评分占50%; 第十条(二)其他人评分占50%; 第十一条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 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 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 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 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 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 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 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 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

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作者成洪会 系(院)人文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 2011 级 学号114981096 指导教师耿合江 日期 2015 年5月10日

诚信承诺书 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作者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院长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成洪会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必须重视到互联网发生的巨大变革,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绩效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互联网思维下做好绩效管理成为企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界定。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下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的绩效指标设计的极简主义、科学决策的运用、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区分开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运用合适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手段六点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结论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在企业绩效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的作用,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绩效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绩效管理;核心竞争力 绩效管理是每个组织和企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它可能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调动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效的绩效管理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准确、高效的绩效管理成为各大企业追求的目标。在大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绩效管理在实施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当今社会企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解决传统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互联网思维有效的运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中来。 一、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在我们谈起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绩效管理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果连这个都搞不清楚,就别说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来管理企业的绩效管理了,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周鸿祎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了传统的杀毒行业,提倡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这16字箴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还有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都加强了对这种观念的认可度。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被不同的人赋予了更多的解释。 陈光锋认为互联网思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专注、极致、口碑、快”,拓展开来有“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屌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12大核心要素。 阿里巴巴的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互联网精神是八个字: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小米的雷军表示,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黄太吉的创始人郝畅则总结出十个字:文艺复兴、小时代、社群、势。 陈雪频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不是营销思维,也不是电商思维,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而且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而是适用于所有企业。 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和观念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行为

2016年绩效管理的八大新趋势

2016年绩效管理的八大新趋势 绩效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话与辅导提升员工能力,而非给员工贴上职级或排名的标签。目前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组织迅猛发展的步伐,公司正在寻求更加灵活、敏捷与及时反馈的业务运营方式,而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进行修复。2016年以及更远的未来,绩效考核的重点有望从等级排名转移到绩效沟通与人才发展上。 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进行一下回顾和展望。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过去发生的与绩效管理有关的新闻: 1. 2013年11月微软宣布放弃员工排序; 2. 2015 GE年正式宣布放弃活力曲线(强制分布); 3. 2015年3月德勤宣布重塑绩效管理,因为绩效管理已经跟不上公司目标的完成; 4. 2015年7月埃森哲宣布放弃年度绩效评估和排名,以项目制方式进行奖励; 5. 2015年8月Autodesk重新设计绩效管理体系,取消绩效评估,通过人才九宫格取代等级制来与薪酬挂钩。 再回顾一下2015年国内相关绩效管理相关文章抬头,你会吓一跳: 1:后GE时代,绩效管理该怎么做? 2:不可迷信谷歌OKR考核 3:传说微软,戴尔和GE都不做绩效评估了,你信吗? 4:绩效管理毁了索尼 绩效管理做到今天,到底怎么啦? 根据美世2015年进行的绩效管理调研,有超过一半的组织计划在未来的18个月内,对目前的绩效管理进行重塑与调整。美世薪酬业务负责人蒂姆·尼斯认为原因

是目前的绩效管理体系已经无法跟上组织迅猛发展的步伐,公司正在寻求更加灵活、敏捷与及时反馈的业务运营方式,而传统僵化的绩效管理体系无法支撑。这也是员工抱怨绩效管理的主要原因,它更多的是让经理把员工放到等级排名中,而非经理及时地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 美世观点认为下一代绩效管理体系需要企业去改善现有体系,而非放弃现有体系,因为目前的绩效管理并非一无是处,很多好的实践可以延续。但是如果组织希望培养高绩效文化,吸引与留住人才,还是需要对绩效管理体系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以下是美世认为的未来实施绩效变革需要了解的八大新趋势,我将提供实际案例予以证实或提出我自己不同的观点: 1.绩效管理将进行变革而非消失:管理焦点将从年度绩效评估转向绩效对话与辅导,更关注人才发展,而非简单的对目标值的考核。 绩效管理的核心本来就是通过对话与辅导提升员工能力。只是在过去,有太多的公司为了短期的业绩把考核与排名放在首位,而且以为绩效考核等同与绩效管理,现在这种观念正在慢慢转变。 2.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与绩效管理更加紧密的结合:从考核员工“固定”的工作成果转向关注员工的行为表现,让他们在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持续性的管理活动,而不是一年一次的“事件”。 我们从世界500强公司的考核内容上可以看出来。比例GE公司,她的考核内容分为工作业绩和成长性价值;比如Google,她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表现,而能力是企业价值观的行为体现。目前Google 考核的能力包括:1:谷歌人;2: 解决问题的能力;3: 执行力;4: 思想领导力;5: 新兴领导力。而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考核占整个考核比例的50%。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理论

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在绩效管理理论这个概念中,有几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1、系统性: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什么特殊的事物,更不是人事部门的专利。它说到底还是一个管理手段,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所以,我们必须系统地看待绩效管理。 2、目标性 目标管理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员工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经理明确如何更好地通过员工的目标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支持帮助。同样,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经理和员工的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共同提高绩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 3、强调沟通

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 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管理沟通的改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通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 4、重视过程 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价和反馈。 绩效管理的“筐子”理论 绩效管理就像一个筐子,容量是有限的,但需要做好的工作有很多,面对绩效管理的这个筐子,我们的管理者该怎么决策,该选择什么,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把与绩效有关的东西装

“互联网+”时代下战略绩效管理实践成功要素

无论是在过去KPI、MBO,还是在今天互联网时代的BSC、OKR,实施战略绩效管理主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些内、外部条件支持和保证,其中有一些是必不可少的。强调外部战略环境的适应性、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组织架构与职位职责明晰、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及取得内部人员的支持与配合都是实施战略绩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1 强调外部战略环境的适应性 今天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环境是那样的充满了不确定性、难以预测性、多边性、复杂性,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大数据这些直接代表生活方式的术语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互联网+”时代的上述特点,决定了企业更加要重视公司战略与绩效描述、监控、评估与修订,以使得企业的行为更加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要求,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持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既定战略目标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量化,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全面预算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运营预算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必须包含战略预算。而战略预算又是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所特别关注的。 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指导与反馈,并修正原有的计划与目标,确保计划与目标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再次,全面预算管理也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预算体系有利于指标值界定精确,只有将各个指标的目标指标值与挑战值指标制订的合理,才可以在计划期末进行有效的比较、衡量。 3 薪酬等回报机制的支持 战略绩效管理不是控制、约束公司员工的工具,尤其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科学完整的战略绩效管理系统归根结底是为激励并指导员工有效地执行公司战略而设计的,只有与薪酬系统合理地结合,只有科学的薪酬等回报机制的有效支持,战略绩效管理才能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而要想充分调动

某互联网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某互联网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实施工作,搭建科学全面、客观公正、高效实用、精准评价的考核体系,有效支撑既定薪酬激励政策顺利实施,助推公司战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员工,各分公司亦可参照本制度总体要求,按需制定绩效管理实施细则报批后执行。 3.主要内容 3.1原则: (1)“三公”原则:指“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即绩效管理各环节目标公正,过程公开,评价公平。 (2)支持战略与逐级考核的原则:各公司、部门在制定绩效目标时,须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要求,将公司经营管理目标逐层分解为各层级工作目标,并通过逐级考核(上级考核下级),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形成最大合力。 (3)结果导向与强调过程相结合原则:绩效管理倡导“结果导向”,并重强调关注“业绩成果与核心关键过程”。 3.2绩效管理机构与实施主体职责 3.2.1绩效管理机构职责

3.2.2实施主体与职责 3.3绩效考核流程 3.3.1绩效计划制定 (1)各考核人需按照“逐层考核(上级考核下级)”的原则,结合“时段重点工作计划”,制定下属岗位时段绩效卡,并按规组织签批。

(2)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的设置综合考量了考核的有效性以及管理的成本,根据不同职级,不同岗位性质进行设置。 (3)考核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 (5)评估办法设置:考核人应结合具体业务发展需求,针对各类考核指标作针对性设置,保障评定尺度的一致性与客观性。此处介绍3种常用评估办法:

3.3.2绩效辅导与跟进 绩效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 3.3.3绩效考核评定 3.3.3.1考核数据采集与稽核: (1)数据采集的原则: ①实事求是:数据强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映生产、经营、管理实况。 ②及时准确:数据的“采集、汇总与报批”应及时准确,严格按规定的“指标定义、采集周期”作绩效取数。

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文章在对绩效管理内涵、企业绩效管理实施中存在问题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性地总结出了企业绩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0 引言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完成组织目标,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绩效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开展和实施,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仲理峰,时勘(2002)从适应变革的人的心理行为的角度,介绍了绩效的基本概念、管理绩效的必要性、绩效管理的基本程序及其应注意的问题[1]。冯英浚等提出开展绩效管理的困难主要在于现有的绩效评价测算出的结果往往含有评价对象之间客观条件优劣的影响,仅仅体现了它们的实力,难以反映人们主观有效努力程度,并提出了管理有效性的概念及测算它的二次相对效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2]。戚海峰等(2010)通过对多家实施绩效管理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绩效管理四个环节的关键“软因素”,即“承诺”、“教练员”、“管理者素质”、“管理者的艺术”[3]。综观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实施上,在笔者检索到的文章中,还没有对绩效管理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本文是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对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1 绩效管理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首先从理解绩效的含义入手。 1.1 绩效的内涵。绩效(Performance)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 ①绩效是一种结果。Benrardin(1984)把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里,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也就是说,结果绩效可以用产出、任务、目标、指标等词表示。 ②绩效是一种行为。这一观点是由Campbell等(1993)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绩效是员工自己控制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 ③绩效是“关系-任务”的综合。1993年,Borman和Motowidlo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任务绩效”二维模型,指出当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被视为任务绩效;而员工表现出某种态度、责任等行为方式的时候,就是关系绩效。 概言之,在企业管理中,绩效就是指那些经过评估的工作方式、行为及其结果。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国内绩效管理的现状 点击率:「1254」 作者:发布时间:[ 2008-12-13 15:34:14 ] 一、国内外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一)国外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业绩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card,BSC)。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通过各指标的达成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关键业绩指标法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其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中“关键”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阶段在战略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 Scorecard,BSC)法,也称综合计分卡,是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

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含四个维度(或称为四个指标类别),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一方法不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同时又通过对这四个方面深层的内在关系的表述阐明了该体系的深层含意:即学习与成长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战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 国外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开始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由于管理理念受其地区文化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上自然也有一些差异。欧美地区的企业绩效管理往往侧重于对员工个体行为与资质的评估和管理。对于资质的评估是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新的评估方式,不仅仅用于企业的人员配置,现在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绩效考核。由于欧美国家强调管理以人为本,认为组织是由个体构成,基于此,Compoll将绩效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非具体工作任务熟练程度;书面

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加速发展的六大趋势

北森: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加速发展的六大趋势 2015-06-05 “互联网+”的时代,企业的创新发展已从单纯的工具和技术创新,全面扩展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深层次创新、并进而带动技术工具进行配套创新的加速创新循环。 北森:互联网时代绩效管理加速发展的六大趋势 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绩效管理的创新本身就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从2015年开始,绩效管理将再次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以KPI为代表的经典绩效管理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打破,OKR会被更多企业关注和追捧,企业会更关注如何利用工具和系统帮助公司发挥绩效管理的最大价值,从而助力企业的战略实现。 趋势一:绩效管理再次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

2015年伊始,人才管理软件云服务领导者北森公司一篇《KPI要下课了?》的文章在人力资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之后又有更多人发表观点,加入这场热议。这说明绩效管理依然是企业管理的焦点,企业面临着管理升级、提高业绩和人效的多重挑战,高管们也再次把关注重心放在了绩效管理上。北森对众多企业HRD或绩效经理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研企业仍然把绩效管理作为重点工作;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计划在年内建立、修改和优化内部绩效管理方案。 趋势二:以KPI为代表的经典绩效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愈发明显 l KPI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局限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衡量员工表现优劣并推进公司整体绩效管理的工具,与公司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密切联系。如:公司的目标如果是赚更多钱,那么其KPI体系就会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和营业成本等具体指标。 局限1:由于KPI考核往往和激励结果相关联,因此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一旦领导层选了错误的KPI,就意味着员工会执行错误的指令,后果显然很严重。 局限2:有些事情值得做,但在做出来一部分之前无法衡量,也因此无法制定精确的KPI,这就是很多人起初不愿意制定挑战性目标的根本原因——害怕考核,利益攸关。

收藏丨互联网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1)

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编号:SBSqa170415-Av0-A 第一条目的 1.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促使企业达成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为企业战略目标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2.同时,可以对各岗位的工作表现、利益分配、调薪调岗、培训发展等提供评估、决策重要依据; 3.可持续发展:通过考核,发现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实现企业管理PDCA 循环。同时便于员工建立不断自我激励的心理模式,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第二条薪资构成 4.职能型岗位的薪资由底薪、绩效薪资及创新激励构成。 5.所得月薪=岗位底薪+绩效薪资+创新激励+其他。 6.人员绩效工资按管理中心《薪酬体系表》内各等级绩效工资为计算 基数,绩效薪资占总薪资的20% 。 第三条考核依据

7. 职能型运营部门的绩效考核主要依据于企业阶段性运营目标计划 达成情况,部门目标计划须根据企业阶段性运营目标计划分解到每个月(可适时调整),部门协同分工共同达成运营目标。 8. 实际情况 第四条考核流程 9. 考核流程 1)自评:被考核人自我评定; 2)复评:被考核人直属上级评定; 3)互评:相关部门主管/经理层级互评; 4)核实:由人事部门(或总经办)与被考核人无异议确认核实; 5)核定:由总经理最终签字核定。 第五条考核标准 10. 对职能型岗位的考核主要从工作表现、团队协作、工作态度等三 个方面进行考核。权重分值分别为:80分、10分、80分。 绩效分数

11. 绩效考核标准样式: PART 1工作表现 1)此项考评人自评仅作参考,最终分数以直接上级复评分数为准; 2)相关考评项目由人事部门(或总经办)根据实际情况核实。 权重分数:8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