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3.1 工程特点

建议根椐下列参考资料修改:

海底隧道的特点:

(1)通过深水进行海底地质勘察比在地面的地质勘察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风险更大。

(2) 很高的渗水压力可能导致水在有高渗透性或有扰动区域或与开阔水面有渠道相连的地层中大量流入,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突然涌水。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对不良地质和涌水点的预测和预报。

(3)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造成较低的成拱作用和地层的稳定性。

(4)海底隧道不能自然排水,堵水技术是关键技术。先注浆加固围岩,堵住出水点,然后再开挖。在堵水的同时加强机械排水,以堵为主,堵抽结合。

(5)衬砌受长期的较大的水压作用。

(6)由于单口连续掘进的距离很长而导致工期很长,投资增大,因此必须采用能快速掘进的设备。

(7)海域的风化槽/囊段、浅滩的全、强风化段,围岩软弱,自稳能力弱且富水,施工中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大变形、坍塌甚至突涌水。

(8)隧道结构长期处于海水的包围之中,如何做好隧道的防排水涉及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建设投资;并且海水对混凝土、注浆材料、钢筋和防水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做好隧道的防腐蚀也关系到隧道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

3.1.1 施工风险大

在海底岩层中爆破开挖隧道,系头顶海水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怕“通天”,海水泄漏到隧道中,且隧道开挖跨度大,不良地质段长,因而施工中风险大,必须严防涌水、塌方的发生。

3.1.2 技术标准高

海底隧道工程,上受海水威胁,下受地下水的影响,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砼耐久性为100 年,衬砌做到不渗不漏,技术难度很大。

3.1.3 出渣排水困难

本合同段隧道坡度为0.54%和2.90%,下坡施工,出渣运输为重车上坡,特别是通过竖井施工时,洞渣和废水均需由竖井吊运,施工较为困难。

3.1.4 环境保护要求高

厦门为全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地域特色明显,施工海域中生活着中华白海豚和文昌鱼。因此,工程施工对环境保护要求很高。

3.1.5 不良地质问题突出

本标段浅滩及陆地段基本处于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带,隧道跨海部分穿越F3 风化深槽,地质条件复杂,本标段隧道全长2810m 中V 级围岩长1395m,占50%。

3.1.6 工期紧

由于本标段隧道不良地质突出,Ⅳ、Ⅴ级围岩段总长1770m,占隧道全长的63%,施工将占用大量时间,而隧道施工工期仅36 个月,较为紧迫。

3.2 工程难点

(1)隧道地质上的难点工程为海底部分穿越风化深槽地段,此类全~强风化岩层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甚至存在发生海水渗透破坏的可能。

(2)隧道浅滩段,大部分处于全~强风化带,地质条件差,围岩级别为Ⅴ级,长度达1203m,成为进洞工程的拦路虎。

(3)YK11+930~YK12+080 段隧道顶部可能出现透水性砂层。采用地表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此类工程带有创新意义,施工难度大。

(5)行车隧道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三车道的隧道其最大开挖宽度为16. 84 m(Ⅴ级围岩衬砌,未考虑超挖),由于隧道跨度大、面积大,施工开挖后,围岩压力和地层变形会明显增大,因而施工难度随之增加。

(6)海底隧道的最大的难点就是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水,防止突水的关键仍然在隧道穿过风化深槽及其他不良地质地段时,避免海水渗透破坏,做到万无一失。

(建议删除:(1)隧道陆域及浅滩地段基本处于全、强风化岩地带,部分地段为砂层,围岩强度低,在地下水位以下自稳能力差,对水的侵透作用十分敏感。保证该段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快捷非常关键。)

(2)隧道穿越海底F3 风化深槽,里程为10+689,岩体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层理裂隙发育,施工中要严防塌方和突水的发生,因此施工难度和风险相当大,安全穿越是本隧道施工的难点。

3.3 工程重点

1)安全、快速、均衡地组织施工

本标段隧道全长2810m,其中Ⅳ、Ⅴ级围岩长1770m,占隧道总长的63%。并且海域段内含

有82m 的风化槽,施工非常困难,容易发生坍方和涌水。而工期要求只有36 个月,因此施工中如何保证快速、安全、均衡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2)结构防水和衬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而隧道地处海底,施工环境差,如何保证隧道施工的防水质量和衬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隧道能否达到百年使用年限的关键,也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3)浅滩地段安全、快速施工

本工程浅滩段长1187m,大都处于全、强风化花岗岩地段,且节理发育,易坍方,施工措施复杂,施工进度慢,施工时间长,如何安全、快速穿越浅滩地段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4)风化槽地段的安全、快速施工

本标段风化槽段长82 米,处于全强风化花岗岩层且节理发育,易坍方,有涌水的可能性且地处海底,是本工程最大的风险地段,如何安全穿越该段,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

加几条,供参考:

(1)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通过深水进行海底地质勘察比在地面的地质勘察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风险更大。在海底隧道施工中,由于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常常出现各种险情,有时出现塌方、突涌水等毁灭性地质灾害。因此,必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超前探明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过去国内常常采用平行导坑、超前导坑等办法超前探明前方的地层情况,这种方法往往造价较高,目前地质预测大约有下列几种方法:

1) 地质画像系统,即采用数值相机摄取隧道掌子面的地质数据,对该地质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分析,从而预测隧道掌子面前方10m 以内的地质变化。

2) 应用应力波探测隧道前方工程地质条件。

3) 采用地质雷达技术探测前方的地层情况。

4) 采用TSP 对隧道前方进行地质预报。

5) 采用超前钻孔技术来探测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

(2)隧道施工监测

本标段隧道主要位于海底,地质和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由于本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因此,必须进行施工监测,施工监测包括:监控基准的建立、监测项目、断面布置、测点布置、数据处理和分析、安全性判断、反馈、工程措施等。

(3)预加固体质量控制

由于本隧道的特殊性,在隧道穿越风化槽(囊)地段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预加固处理,预加固体的范围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威胁隧道施工安全,同时对隧道结构受力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进行预加固体的范围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4)初期支护质量控制

初期支护包括锚杆、喷混凝土、钢支撑等,初期支护质量控制就是要保证初期支护的数量和施工质量,因此,锚杆需要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喷混凝土需要进行早期强度的监测。同时还要对锚杆、喷混凝土、钢支撑的抗腐蚀性进行控制。

(5)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空洞处理

由于钢支撑和钢筋网等的存在,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可能会产生空洞,这些空洞将对结构受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防水板施做之前,对此进行检测,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初期支护与围岩密贴。

(6)防水板质量控制

防水板是海底隧道防水的重要防线,目前的施工工艺只要认真施工,是能够满足防水要求的,因此,需要进行现场试验,监测防水板的施工质量,特别是接缝的施工质量。

(7)二次衬砌质量控制

二次衬砌包括混凝土本体、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等,二次衬砌质量控制就是要保证混凝土本体、施工缝、沉降缝、变形缝等的施工质量,除了强度要求之外,防水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结构变化地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3.4 主要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特点、难点和重点,结合设计和业主要求拟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1)选配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并调用专业的施工队伍;

2)坚持“科技先导”原则,加强与设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加强对重、难点工程的科技攻关力度,聘请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成立专家顾问组;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选项配先进的机械设备,确保工程进度和各种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4)加强对注浆工艺的研究和管理,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钻-注一体化施工设备,保证工程施工中注浆的快速、有效、顺利。

5)成立专门的地质预报小组和监控量测小组,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

表3.4.1 重难点工程的施工对策表

3.5 主要辅助施工措施

3.5 主要辅助施工措施

加几条,供参考:

拟采用的辅助施工措施有:洞口长管棚、双层超前小导管、单层超前小导管、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

①超前长管棚

设置于隧道洞口,管棚入土深度为40m,管棚钢管均采用Φ108*6mm 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接头用长15cm 的丝扣直接对口连接。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管心与衬砌设计外轮廓线间距大于30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要求钢管偏离设计位置的施工误差不大于10cm,沿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数至少须错开1.0m。为增强钢管的刚度,注浆完成后管内应以30 号水泥沙浆填充。

为了保证钻孔方向,在明洞衬砌外设60cm 厚C30 钢架砼套拱,套拱纵向长2.0m。钻进过程中必须用测斜仪测定钢管偏斜度,发现偏斜有可能超限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开挖和支护。

②双层超前小导管

主要作为穿越海底风化深槽和浅滩全、强风化花岗岩Ⅴ级围岩地段的辅助施工措施。超前小导管采用15m 和4.5m 两种形式,长短结合,每2 排长导管间设置3 排短导管,长导管采用外径51mm,壁厚8.0mm,长1500cm 的自进式锚杆;短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450cm 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接加劲箍筋,管壁钻Φ8mm 压浆孔。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8 度左右,尾端支撑于钢架上,也可焊接于系统锚杆的尾端。为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安全,每环导管施工循环对掌子面喷射6cm 后的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

③单层超前小导管

设置于陆域和海域Ⅲ类围岩地段,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450cm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接加劲箍筋,管壁钻Φ8mm 压浆孔。钢管环向间距约40cm,外插角控制在8 度左右,尾端支撑于钢架上,也可焊接于系统锚杆的尾端,每排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要求不小于1.0m。

④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

用于海域Ⅳ、Ⅴ级围岩的风化深槽地段,采用孔口管注浆,钻孔长10~30m,孔口管采用直

径76mm,壁厚4mm,长4m~10m 热轧无缝钢管,作为止浆和孔口保护。钻孔以7~15°外插角向前方打入围岩,环向间距120cm。注浆加固厚度控制在5.0m,注浆孔全断面布置,注浆压力控制在3.0~4.0Mpa。为保证注浆效果和均匀性,注浆应分段进行,即每钻进10m 一段进行注浆,直到一孔结束。注浆起讫范围应根据超前水平钻孔进行判定。

⑤加固注浆

分长管棚注浆、周边加固注浆和超前预注浆,主要用在Ⅳ~Ⅴ级围岩地段,通过注浆使浆脉周边的风化土体受到挤密和压实的作用,从而改善风化层的强度和减小渗透系数,同时通过浆脉硬化与土体构成一种复合体,提高土体强度,改善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和结构受力条件。根据前期的注浆试验结论,注浆宜采用纯水泥浆液注浆,不仅可简化工艺,降低造价,而且注浆效果较好。实际施工中通过现场实验根据工程需要,考虑添加少量附加剂来调节浆液性能。

3.5.1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地处海底,穿越不良地质多,且风化带、风化槽附近存在微风化岩破碎带,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开挖扰动后,极易发生涌水突泥和坍塌,威胁施工安全。针对不良地质段和较弱围岩地段,把地质超前预报作为一道主要施工工序,提前探清前方地质的真实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

3.5.2 注浆加固

注浆是穿越风化槽及其附近微风化岩破碎带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注浆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建成。

3.5.3 监控量测

加强施工中间的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将有关数据进行反馈,以利及时采取相应施工措施,修改设计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以下简称接线工程)南起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终点,向北以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形式分别沿四川路、云南路向北,在东平路路口北侧爬升地面后开始高架,于山西路路口上方合流后接入快速路三期,上下行全长3297米。台西三路进口匝道与四川路主隧道合流;团岛二路出口匝道与云南路主隧道合流,匝道总长555米。市财力部分概算总投资(不含拆迁补偿费)为 13.8 亿元,其中工程费11.56 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58 亿元,基本预备费0.66 亿元。目前隧道接线工程已竣工通车。 二、工程特点 1、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为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 2、断面大、埋深浅。单洞三车道断面,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8.3m,最大开挖高度13.5m,最大断面面积202.2m2,如此大断面的城市公路隧道在国内亦为少见;隧道拱顶最小埋深2.2m,平均埋深约16m。 3、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建筑物,隧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大。接线隧道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地面建筑物密集,

隧道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密集建筑物;地面建筑物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以毛石基础为主,抵抗地表变形和爆破震动能力差,如何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振速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4、地下管线众多。接线隧道两条主隧道均位于现状城市主干道下方,四川路和云南路现状道路下方管线众多,有煤气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廊等各种管线,数量众多,错综复杂;隧道开挖边线距离地下管线较近,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震动对地下管线影响较大,尤其是煤气管对地表沉降和爆破震动敏感,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是工程难点。 5、地面交通繁忙,重载车辆多。云南路、四川路均为城市主干道,地面交通繁忙,尤其是近年团岛建设工程较多,大量重超载运碴车辆从四川路通行,对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6、人防洞室多,处理难度大。四川路、云南路均为青岛市人防主干道,大量人防洞室位于接线隧道上方或侧面,由于疏于维护,人防洞室内积水较多,隧道开挖后人防洞室内积水渗漏,增加了隧道的支护难度和成本;部分人防洞室侵入隧道内,需对既有人防洞室进行封堵或改建。 7、地质条件复杂,变化多样。由于隧道埋深浅,拱部大部分穿越填土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规程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规程 一、前言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施工技术一直是 海洋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旨在针对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 术进行详细阐述,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施工前期准备 1.勘探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地形、 水文、气象等方面,以确定施工地点的可行性和隧道设计的合理性。 2.设计 根据勘探结果,结合海底隧道的设计要求,进行隧道的全面设计。其 中包括隧道的长度、深度、直径、斜率等参数的确定。 3.材料准备 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如隧道壁材料、防水材料、隧道 内部照明材料等,这些材料应提前准备,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使用。 三、施工技术 1.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是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步骤,其开挖方法主要有两种:盾构 法和钻爆法。盾构法适用于软土地质,钻爆法适用于硬岩地质。 2.隧道支护 隧道开挖后,需要对其进行支护,以确保隧道稳定。支护方法主要有 两种: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刚性支护适用于硬岩地质,柔性支护适 用于软土地质。 3.隧道防水 隧道防水是保障隧道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防水方法主要有三种:涂 覆法、贴膜法和注浆法。涂覆法适用于软土地质,贴膜法适用于硬岩 地质,注浆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4.隧道通风 为确保隧道内空气流通,保证隧道内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通风处理。通风方法主要有两种: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适用于较短的 隧道,机械通风适用于较长的隧道。 5.隧道照明 隧道照明是确保隧道内视野良好的重要措施。照明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直接照明适用于比较短的隧道,间接照明适用 于比较长的隧道。

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3.1 工程特点 建议根椐下列参考资料修改: 海底隧道的特点: (1)通过深水进行海底地质勘察比在地面的地质勘察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风险更大。 (2) 很高的渗水压力可能导致水在有高渗透性或有扰动区域或与开阔水面有渠道相连的地层中大量流入,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突然涌水。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对不良地质和涌水点的预测和预报。 (3)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造成较低的成拱作用和地层的稳定性。 (4)海底隧道不能自然排水,堵水技术是关键技术。先注浆加固围岩,堵住出水点,然后再开挖。在堵水的同时加强机械排水,以堵为主,堵抽结合。 (5)衬砌受长期的较大的水压作用。 (6)由于单口连续掘进的距离很长而导致工期很长,投资增大,因此必须采用能快速掘进的设备。 (7)海域的风化槽/囊段、浅滩的全、强风化段,围岩软弱,自稳能力弱且富水,施工中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大变形、坍塌甚至突涌水。 (8)隧道结构长期处于海水的包围之中,如何做好隧道的防排水涉及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建设投资;并且海水对混凝土、注浆材料、钢筋和防水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做好隧道的防腐蚀也关系到隧道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 3.1.1 施工风险大 在海底岩层中爆破开挖隧道,系头顶海水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怕“通天”,海水泄漏到隧道中,且隧道开挖跨度大,不良地质段长,因而施工中风险大,必须严防涌水、塌方的发生。 3.1.2 技术标准高 海底隧道工程,上受海水威胁,下受地下水的影响,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砼耐久性为100 年,衬砌做到不渗不漏,技术难度很大。 3.1.3 出渣排水困难 本合同段隧道坡度为0.54%和2.90%,下坡施工,出渣运输为重车上坡,特别是通过竖井施工时,洞渣和废水均需由竖井吊运,施工较为困难。

海底隧道施工方法可行性研究

调研报告 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我国海域辽阔,其中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具有开发价值的岛屿众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增强沿海城市与海岛的联系,很多沿海城市开始修建或拟建海底隧道,如已建成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和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拟建或正在论证规划的大连湾海底隧道、渤海湾海底隧道、伶仃洋海底隧道、琼州海峡海底隧道以及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等.海底隧道具有便捷、快速、受环境影响小、流通量大等特点,与其它跨海交通方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海底隧道的建设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风险性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工程安全问题需要探索。因此,对海底隧道的施工发生的事故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促进海底隧道修建技术的完善,并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为未来建设的海底隧道的选址、设计、施工等提供依据。 1。1国内外海底隧道概述 1。1。1国外海底隧道概况 日本是最早修建海底隧道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修建的关门海峡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主要通过第三纪火山堆积岩,部分火山岩透水性较高。海峡宽约23km,水深达140m,隧道又在海床下100m,故总长达53.85km。该项目施工时间前后长达24年,于1988年竣工.此外东京湾海底隧道工程全长为15.1Km,海底段为9.1km。其意义和作用非常大,以此为契机,日本及韩国又提出了日韩海底隧道工程等构想。日韩海底隧道从日本壹岐海峡(最短距离22km,最大水深60m),经东对马海峡(49km,水深120m),最后到西对马海峡(49km,水深200m)。经过十几年的勘察及方案设计,在日本侧已开挖试验斜井,了解地质地形状况。 英法海峡隧道[1]是连接英格兰和法国,即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固定陆岛通道。1984年两国协议修建固定式跨海工程,1987年7月29正式动工,1993年12月完工移交,1994年5月正式运营.该项目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通过充分的地质工作找到理想的岩层,设计安全,较好地解决了某些特殊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一工程建成有力地推动了欧盟特别是英法之间的经济发展.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 在亚洲,跨越爪畦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闻宽40km,深200m的巽他海峡通道,以及跨越马六甲海峡的通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等也都是引入注目的设想.随着各国国力增长,这些海峡将来都可能修建跨海工程[2][3]。 1.1.2国内海底隧道概况 我国现已在香港、厦门、青岛建成海底隧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三条间断的海底隧道,它们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1972年,港九中线海底隧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李昌宁 【摘要】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7(000)0z2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海底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技术措施 【作者】李昌宁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1 工程概况 (1)概况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隧道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码头与翔安区西滨下店村之间,浔江港南东出海口最窄处,西北为封闭的海湾,东南为海湾通向

大海的出口(图1-E线)。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 km,跨越海域总长 4.459 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 km,潮间带暗挖约1.534 km,陆域暗挖约 1.392 km。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行车速度为80 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宽×高=17.04 m×1 2.56 m,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 3.5 m×5.0 m。隧道连接 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图2、图3)。 图1 厦门翔安隧道平面与纵面示意 图2 厦门翔安隧道示意 图3 厦门翔安隧道效果 该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隧道采用一次修建双向3车道,并在两隧道中间修建一服务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64~66 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耕地,地面高程约为3 m,表层为厚度0~25 m的残积黏土、亚黏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1.5~15.5 m,弱微风化花岗岩顶板高 程为-12.8~-38.0 m。地下水赋存形式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3种,并均为弱富水性层,透水性较差,为弱或微含水层。地下水主 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就近向低洼地段排泄,总体上属于潜水。局部洼地因上覆土层中含大量高岭土的黏土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洞口段最小埋深约6 m,覆盖层为残积黏土、亚黏土,风化严重,稳定性差,洞口开挖后易导致滑坡、坍塌;同时洞口段属于浅埋地段,加之围岩破损软弱,成洞比较困难,因此洞口施工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难点。浅滩段为泥砂堆积人工围海养殖区,海底高程2.7~-2.2 m,表层为0~5 m的泥沙及残积的亚黏土,其下为深厚层全风化花岗岩,其底板高程在-17~-45 m。海域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

探讨明挖海底隧道结构防水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海底专用隧道为例

探讨明挖海底隧道结构防水的施工技术 要点-以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海底专用 隧道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海底隧道建造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相比 桥梁,海底建造隧道具有不侵占航道净空,不影响海域生态环境,不受天气和气 候变化影响,不拆迁或少拆迁、维护保养成本低,具有很强的承载力等诸多优势,水下隧道建造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工程管理实践,以横琴岛澳门大学 新校区海底专用隧道为例,根据防水设计要求,从结构基面处理、防水涂料施工、EVA防水板施工、砼施工等四方面探讨明挖海底隧道结构防水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海底隧道;防水;技术; 1.工程概况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海底专用隧道是为服务于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澳 门联络而新建的海底隧道工程。工程范围西起珠海横琴岛澳门大学校区,下穿十 字门水道后,东至澳门路氹莲花海滨大马路,平面线型成“Z”字型。本隧道采 用围堰明挖法,全长1570m。 2.结构防水设计 隧道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并以接头防水为重点,辅以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 隧道主体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 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3处,单 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 0.15L/m2/d。 3.结构防水施工技术

3.1.基面处理 (1)底板垫层浇筑应精确找平,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块施工,施工前先安 装模板并准确测量模板顶标高,确保混凝土垫层平整度,混凝土摊铺后需原浆抹面,压光。在铺设防水板之前,要对基面(垫层)的渗漏水、外露的突出物及表 面凸凹不平处进行检查处理。处理后的基面无明显渗漏水,基面平整,无空鼓、 裂缝、松酥,表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不满足要求处采取抹水泥砂浆找平的方 式处理。 (2)侧墙防水板铺设前需对围护桩表面采用喷射细石砼找平,若有局部渗 水情形阻碍EVA防水板的铺设时,则必须给予止水或导水处理,以利施工并可确 保施工质量。 (3)顶板用2m长的靠尺检查砼基面平整度,若基面有明水,进行引排或采 取注浆等堵漏措施,确保基面干净、干燥,表面无油污、掉砂、起皮和漏水等现象。 (4)基面上的阴阳角均应做成50×50mm的45°折角或圆弧。 3.2.防水涂料施工 (1)涂料施工按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再 进行大面积涂刷;先立面,后平面的顺序进行。 (2)施工中先打底材,用毛刷滚轮纵横交叉薄而均匀涂布于基层,养护2~ 5h后进行底层防水涂膜施工。 (3)涂料运至施工现场后,启封前封盖要清洁干净。开启后,材料若有硬 化或进水等异常现象,不得使用。材料搅拌场地铺设胶布以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 及施工质量。搅拌好的材料在20min内用完。 (4)底层干燥固化后,用塑料或橡胶刷板均匀涂一层涂料涂刷要均匀一致,开始涂刷考虑施工退路和涂刮顺序。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具体预案措施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具体预案措施 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的规避对策与方案,其实质就是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规划与控制,即确定了隧道施工中的风险项目与风险评估后,对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以尽可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运用科技手段、成熟技术、先进设备及可靠经验,有效降低隧道施工的工程成本。 在工程施工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考虑对付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处置预案。以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限制灾害不利结果为出发点,确保灾害发生时各类防灾措施能及时起作用。 10.1 施工风险分析 (1)突水突泥是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最大风险项目。与传统隧道相比,海底隧道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工程的大部分区域是在水下。因此,需采用特殊的技术并进行大量的探测工作,对探测结果的解释比其它隧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潜在的涌水是不确定的。峡湾和峡谷极易形成断层,断层、软弱围岩地段,在这些部位有突水的可能。海底隧道的持续坍塌和严重进水是灾难性的,因为整个隧道会很快进满水。施工的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张开性节理是不可忽视的地质问题。它是突水的危险部位,在山岭隧道,闭合与张开节理的发育虽然对施工可能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而在海底隧道中,这种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峡湾的最深部分往往是隧道施工中最难的部分。所有涌水都应沿隧道机械排出。在海底隧道设计与施工中,由于纵坡的限制,隧道施工与运营阶段都存在排水问题。地下水对结构的耐久性存在较大影响。由于海底隧道地下水较多含有腐蚀性化学成分,围岩中含有可能与地下水反应的化学矿物质及其组合。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等需要作更深的技术工作。地下水对隧道施工与运营设施存在影响。施工设备、支护材料、衬砌以及技术性装备的影响。影响运营成本。 海底隧道由于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决定着施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防止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水突泥事故,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覆盖层浅,隧道涌水后将会造成海水直接灌入隧道,一旦出现突水涌泥事故,将会造成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危害,加长了隧道施工的周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通过砂层、强风化槽,防止围岩失稳尤为重要 在海域几条构造破碎带处全~强风化带异常深厚,而形成风化深槽,此类全~强风化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易发生渗透破坏,该类岩体对暗挖隧道工程来说属不良岩土。 风化深槽岩土体总体上属弱~微透水层。风化槽全~强风化带岩体渗透系数为10~4cm/s 级:弱

研发沿江沿海和跨江越海深水复杂环境水下隧道建造技术

研发沿江沿海和跨江越海深水复杂环境水下隧道建造技术 第一章绪论 1.1本课题的意义及目的 在当今运输系统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是运输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环,铁路的建设是铁路运输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以我国的地质情况来看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桥梁和隧道的建造是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隧道在不良的地质条件下可以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而本课题要研究的就是在复杂的水下环境如何建造水下的铁路隧道。修建水下铁路隧道的优势在于相对于水上的桥梁不会影响船舶的通航,同时机车也不需要考虑水面的复杂环境可以安全通行。 1.2 国内外著名海底隧道 1.21 英法海底隧道:又称英吉利海底隧道是世界水下部分最长的隧道,该隧道横跨英吉利海峡,西起英国的福克斯通,东到法国的加来全场50.5km,水下部分37.9km,为世界海底段最长海底隧道,据英国铁路当局估算,每年通过隧道的旅客人数可达1800万人,货运可达800万吨。 1.22 青函海底隧道:青函海底隧道是总长度最长的海底隧道,该隧道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全长53.85千米,海底部分23.3千米,深度为240米,为记载的世界最低的铁路线。 1.23 狮子洋隧道:中国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是广深港高铁穿越狮子洋海域

的关键工程,也是国内首座水下铁路隧道,被誉为“中国世纪铁路隧道”。隧道位于广东珠江口狮子洋,西接广州东涌站,东连东莞虎门站,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350km/h,全长10.8千米,是世界上行车速度最高的水下铁路隧道,也是世界上长度仅次于英吉利海峡隧道的水下盾构隧道。这座隧道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部破解,填补了中国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施工多项技术空白。 1.3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为海底铁路隧道的建设技术,目前国内外知名的海底铁路隧道施工方法为钻爆法参考工程案例为青函海底隧道,盾构法参考案例为英法海底隧道和狮子洋隧道笔者还会在本课题内讨论沉管法对于海底铁路施工的可能性。 第二章各施工方案的优缺点 2.1 泥水加压盾构法 使用盾构法在水底进行隧道施工就应该考虑到当前隧道的开挖跨度:小跨度5m以上至8.5m 中跨度8.5m以上至12m 大跨度12m以上至14m 特大跨度 14m以上。 越大的隧道跨度就需要越大的泥水加压盾构机。随着盾构直径的增大,刀盘开挖切削范围与对地层的扰动程度成倍增加,地层自稳能力降低,刀盘顶部与底部的泥水压力差进一步增大,其与地层水土压力的匹配性降低,从而降低了

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

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 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 一、前言海底隧道施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超长距离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海底隧道施工的困难,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等。 二、工法特点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于超长距离的海底隧道施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施工工法无法跨越大洋或海峡的问题。2. 采用顶管隧道施工方法,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水下安全和施工质量。3. 施工工序简单明了,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4. 工法经过实践验证,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适应范围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适用于跨越大洋、海峡等超长距离的海底隧道施工,特别适用于那些传统施工工法无法实施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将钢质顶管分段沉入海底,通过控制沉管下沉速度和位置来实现隧道的构建。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选择适宜的顶管材料和尺寸,确保顶管的强度和稳定性。2. 使用起重设备将沉管吊装到海面上方,并控制合适的下沉速度。3. 通过水下施工船或潜水员的配合,将沉管准确地下沉到海底,并控制顶管

的位置和倾斜度。4. 通过适当的施工方法和辅助设备,将各个部分的顶管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隧道结构。 五、施工工艺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施工阶段:1. 前期准备:包括选址调研、工程设计、机具设备准备等。2. 顶管制造:按照设计要求,制造出符合要求的钢质顶管。3. 顶管吊装:使用起重设备将顶管吊装到海面上方,并控制吊装速度和精度。4. 顶管下沉:通过合理控制下沉速度和位置,将顶管沉入海底。5. 顶管连接:通过适当的施工方法和辅助设备,将各个部分的顶管连接起来。6. 管海面出口:海底隧道施工完成后,将海面出口与隧道连接。 六、劳动组织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各个施工环节,包括顶管制造、吊装、下沉、连接和海面出口施工等。 七、机具设备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起重设备、制管设备、潜水设备、连接设备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 顶管制造过程中,严格检查和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顶管的强度和稳定性。2. 施工过程中,监控顶管下沉过程,确保下沉速度和位置的控制精度。3. 进行顶管连接时,重点检查连接部位的质量,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九、安全措施超长距离海底顶管隧道施工工法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使用专业潜水员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2. 配备适当的潜水设备和救援设备,以备不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 引言 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具有独特的建设特点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海底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为相关工程人员提 供参考和指导。 施工重点分析 1. 水下地质勘探:海底隧道施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水下地质勘 探工作,包括获取地质数据、确定地层结构和地质条件等。水下勘 探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计划和方法的选择。 2. 结构设计:海底隧道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水深、地质条件、水动力作用等。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减少施工风险。 3. 施工方法选择: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与传统地上隧道有所不同。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开挖法和浇筑法等。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是关键。

4. 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海底隧道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抗水压、防腐蚀等特殊要求。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确 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难点分析 1. 水下施工环境:海底隧道施工面临水下的特殊环境,如高水压、泥沙淤积、潮汐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需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 地质灾害风险:海底隧道通常建设于地震活跃地区或含有活 跃断裂带的海底地质区域。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风险给施工带来 了额外的挑战,需要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的设计。 3. 海洋生态保护:海底区域通常是丰富的生态系统的栖息地, 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合理规划施工过程、采取环保措施是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 4. 施工时间限制:海底隧道的施工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施工工序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对施工时间的合 理安排和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海底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提纲: 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 海底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3. 海底隧道设计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4. 海底隧道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 5. 海底隧道运营中的风险管理和防控 第一部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质量的达成。在海底隧道工程中,风险管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海底隧道的施工过程、设计方案、隧道维护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海底隧道工程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工程失败的风险,保护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进度和最终效果的达成。 第二部分:海底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海底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在施工阶段,风险主要来自海底基础质量,海底水流、潮汐、风浪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施工设备和技术等方面。

首先要进行海底的地质勘探,利用地质应力监测、地震率分析等方式,确定海底的地质特性和地质构造,评估地质风险。其次,必须确定海底水文气象状况,特别需要重点评估海底的水流、潮汐和风浪等环境因素,以便对施工计划和施工安排进行优化和调整。此外,需要评估施工设备和技术。选择最适合施工条件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工程失败的风险。 第三部分:海底隧道设计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在海底隧道设计阶段,应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设计技术和材料的选择,主要包括隧道结构的类型、材料的选择等。 2. 隧道长度、深度、直径等参数的选择,以及隧道的位置、形状等。 3. 考虑海底环境的水动力学因素,如水流、波浪、潮汐、风等。 4. 为了确保安全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结构和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以及异常情况的考虑。 5. 为响应紧急事件,需要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 第四部分:海底隧道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海底隧道是连接海洋两岸,为人们提供便捷交通的重要工程。它为人类提供了 一种跨越海洋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本文将探讨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要素。 首先,海底隧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海底地质具有复杂性和 不确定性,因此设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勘探和分析。通过地质勘探,我们可以了解海底地质特征,包括土壤性质、地层结构和地下水位等。这些信息对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案,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海底隧道时,还需要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如水流、波浪和海底地形等。 这些因素对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有直接影响。例如,在海底水流湍急的地区,设计师需要增加隧道的稳定性,并采用适当的防水措施。而在海底地势崎岖的地区,设计师可能需要调整隧道的布置,以适应地形条件。 隧道的结构设计也是海底隧道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海底隧道来说,结构的稳 定性尤为重要。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确保隧道能承受外部水压和地质条件带来的挤压力和冲击力。此外,隧道的防水和防漏设计也十分关键,以防止海水渗透和泄漏。 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首先,施工队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标志,以确保隧道的准确定位和布置。然后,施工队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机械和设备,以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监测系统,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施工期间,我们需要采取措 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噪音和振动,并采用生物阻隔屏障,防止水流中的沉积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引言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老化设施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隧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结构特点,项目中存在许多重点难点需要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中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一:差异化地质环境 铁路隧道的地质环境差异非常大,如海底隧道、高山隧道、地下湖隧道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地质环境,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使用适合的隧道掘进工具、控制地下水位、加固地质构造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等。 解决方法: - 组织地质勘探,充分了解地质背景,确定隧道掘进方法; - 在设计阶段采取合理的地质预测和工程方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在掘进过程中,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及时调整掘进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重点难点二:复杂的隧道结构 隧道结构包括隧道的深度、长度、支护方式、地下水位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会对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特别是老旧隧道的结构存在严重的老化和腐蚀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解决方法: - 对隧道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测量隧道外部和内部的变形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 - 使用合理的隧道衬砌材料和技术,进行隧道衬砌的修复和加固; - 采用监测系统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重点难点三: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项目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解决方法: -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 控制作业现场的噪声、振动和粉尘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结论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差异化的地质环境、复杂的隧道结构以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是项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案和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字数:800字)

复杂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工程难点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

复杂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工程难点及关键 技术研究与展望 摘要:水下大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主要由相对位移和变形引起,结构横断面的惯性力影响较小,所以水下大盾构隧道抗震设计可以利用反应位移 法进行分析。基于此,以下对复杂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工程难点及关键技术研究与 展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下隧道泥水盾构;复杂地质;工程难点;关键技术 引言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只有进一步做好安全管 理工作,才能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根据施工 隧道周边的环境,结合设计方案,相应地完成地质条件等风险评估工作。 1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下隧道数量迅速增长,由于施工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下水影响等诸多原因,施工过程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也较大。若水下隧道工程建设或维护不当,常有突水涌水和突发性塌方事故发生,甚 至诱发泥石流灾害。一旦事故发生,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不良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国内外跨江水下隧道建设施工中仍然发生了多起重大安 全事故,较为典型的事故主要有:2012年,日本冈山县仓敷市一条海底隧道发生 了掌子面失稳塌陷、海水倒灌事故,其中隧道结构和盾构机全部被海水淹没,导 致多人遇难;我国常熟电厂输水隧道和松花江隧道发生了掌子面失稳塌方、江水 倒灌事故;南京长江隧道、南京长江纬三路过江通道的建设过程中,发生了掌子 面失稳冒浆的险情。为了降低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并有效控制风险事故的发展,依 托衡阳市合江套湘江隧道工程,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进行。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分析与应用)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分析与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底隧道作为交通基建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各个国家的城市发展贡献巨大。本文以近年典型海底隧道建设为案例,结合海底隧道施工特点,详细分析了隧道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探讨了其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期使海底隧道建设得以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应用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交通需求的不断提高,海底隧道作为交通基建设施,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建设难度的加大。深入研究海底隧道建设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对于改善施工效率,减少其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2 目的和内容 本文旨在分析海底隧道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介绍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海底隧道建

设技术介绍,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 第二章海底隧道建设技术介绍 2.1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海底隧道建设技术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机械挖掘、地下预抽水、浅海底隧道盾构开挖、液压钻、倾斜钻等多个方面。 2.2 技术应用 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3.1 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应用广泛,能够增强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失误,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3.2 存在问题 尽管现代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由于海底环境的恶劣、施工过程中数据处理的困难等原因,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问题。比如测量误差较大、工业废料排放不规范等问题,给整个项目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当今世界,交通发达,各个国家的交通不断进步,交通发达,便捷,刺激人们追求更加先进的交通路线,路海空高速发展与完善,世界赫赫有名的英吉利海底隧道是海运的一个伟大象征,店铺为你提供海底隧道的相关字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英语:Channel Tunnel,亦称Chunnel;法语:Le tunnel sous la Manche,拉芒什海峡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水道下,连接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科凯勒(位于法国北部的加来附近)。它的最低点有75米深。该隧道的海底部分,以37.9公里的长度成为世界第一,而相形之下,比海底部分全长23.30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深度240米)更胜一筹。 英法海底隧道承担着高速旅客列车欧洲之星、滚装汽车摆渡运输车欧隧穿梭(Eurotunnel Shuttle)——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车厢——和国际货运列车的行驶。隧道两头分别与法国高速铁路北线(LGV Nord)和1号高速铁路(High Speed 1)相接。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简介英吉利海峡隧道(TheChannel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道或欧洲隧道(Eurotunnel),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 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TreatyofC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5 第1节编制依据5 第2节编制原则6 第3节编制范围6 第二章工程概况7 第1节地理位置7 第2节工程规模8 第3节主要技术标准8 第4节工程环境状况10 第5节气候条件11 第6节工程地质条件12 第7节水文地质条件20 第8节主要工程数量27 第三章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30 1

第1节工程特点30 第2节工程难点32 第3节工程重点33 第4节主要应对措施37 第5节主要辅助施工措施39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42 第1节施工指导思想42 第2节总体施工目标44 第3节队伍安排45 第4节总体施工流程46 第5节施工平面场地布置及说明48 第6节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52 第五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59 第1节设备动员周期和运到现场的方法59 第2节人员动员周期和运到现场的方法60 2

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61 第1节隧道工程61 第2节行人、行车横洞132 第3节通风竖井133 第4节路基工程148 第5节路面施工158 第6节洞口建筑物168 第7节防水闸门169 第8节隧道防水施工方法、工艺208 第七章监控量测及测量控制223 第1节施工测量223 第2节隧道监控量测230 第八章隧道地质超前预报253 第1节超前地质预报目的253 第2节超前地质预报组织254 3

第3节超前地质预报方法255 第4节地质信息收集与处理262 第九章施工风险分析及具体预案措施262 第1节施工风险分析263 第2节施工风险的预防与对策264 第3节施工风险处理预案275 第十章施工进度计划280 第1节工期安排总说明280 第2节劳动力及材料需求计划291 第3节土石方开挖及混凝土浇筑计划294 第十一章保障措施297 第1节质量保证措施297 第2节安全保证措施333 第3节环境保护措施348 第4节水土保持措施356 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