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李昌宁

【摘要】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7(000)0z2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海底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技术措施

【作者】李昌宁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1 工程概况

(1)概况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隧道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码头与翔安区西滨下店村之间,浔江港南东出海口最窄处,西北为封闭的海湾,东南为海湾通向

大海的出口(图1-E线)。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 km,跨越海域总长

4.459 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 km,潮间带暗挖约1.534 km,陆域暗挖约

1.392 km。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行车速度为80 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宽×高=17.04 m×1

2.56 m,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

3.5 m×5.0 m。隧道连接

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图2、图3)。

图1 厦门翔安隧道平面与纵面示意

图2 厦门翔安隧道示意

图3 厦门翔安隧道效果

该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隧道采用一次修建双向3车道,并在两隧道中间修建一服务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64~66 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耕地,地面高程约为3 m,表层为厚度0~25 m的残积黏土、亚黏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1.5~15.5 m,弱微风化花岗岩顶板高

程为-12.8~-38.0 m。地下水赋存形式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3种,并均为弱富水性层,透水性较差,为弱或微含水层。地下水主

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就近向低洼地段排泄,总体上属于潜水。局部洼地因上覆土层中含大量高岭土的黏土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洞口段最小埋深约6 m,覆盖层为残积黏土、亚黏土,风化严重,稳定性差,洞口开挖后易导致滑坡、坍塌;同时洞口段属于浅埋地段,加之围岩破损软弱,成洞比较困难,因此洞口施工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难点。浅滩段为泥砂堆积人工围海养殖区,海底高程2.7~-2.2 m,表层为0~5 m的泥沙及残积的亚黏土,其下为深厚层全风化花岗岩,其底板高程在-17~-45 m。海域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3种,总体上富水性弱,渗透性差,为弱或微含水层,海域地下水主

要受海水的垂直入渗补给。

(3)隧道结构形式

主线隧道采用三心圆形式。超前支护采用超前长管棚、超前小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高压旋喷桩、帷幕注浆等形式。初期支护采用锚喷混凝土、钢支撑等形式。防水采用分区防水,二次衬砌采用抗腐蚀、抗渗的高强度混凝土。主隧道根据围岩类型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仰拱采用栈桥全副进行施工,二次衬砌采用液压模板台车进行浇筑。通风竖井采用φ8.3 m的圆形断面,中间设风道隔板将送、排风流隔离,由于地质较差,全风化层以上采用钢板桩结合高压旋喷桩形式支护。竖井采用全断面进行开挖,井深模筑混凝土采用型钢支架组合钢模板自下而上进行施工。

2 工程特点

(1)V形纵剖面,下坡施工,施工排水困难

海底隧道洞口高,中间低,纵剖面呈V形,下坡施工,水(围岩渗水和施工用水)不能自流排出。施工中必须制订完善的排水方案,采用足够的排水设备不间断地进行排水,施工供电也必须安全、可靠、不间断。

(2)地质条件复杂、水量大、水压高、施工难度大

隧道经过陆域、浅滩带及海域3种地貌。在陆域和浅滩地带基岩全~强风化带厚

度较大,在海域隧底穿越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及砂层,此类全~强风化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另外隧道轴线上海水最深27 m,而且受岩石风化节理、裂隙、风化槽的影响,分段最大涌水量为6.2 m3/d,在0.7 MPa高水头压力下,开挖扰动后,极易发生涌水和坍方,给隧道正常施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3)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

主隧道按3车道设计,最大开挖断面约170 m2,施工中根据隧道区域地质条件主

要采用CRD法(图4)、双侧壁导坑法、上下台阶法。V级软岩达1 435 m,占2 810 m主隧道的51%,要求在36个月内完成,工期非常紧张。

CRD法工序流程

图4 隧道CRD法施工

(4)隧道结构防腐、抗渗要求高

本工程使用年限按100年设计,陆域隧道二衬为C30防腐混凝土,抗渗等级为

P8,海域隧道二衬为C45高性能防腐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2,同时采用具有抗海水侵蚀的喷射混凝土,对锚杆也进行防腐处理,并选择ECB防水板材,确保隧道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5)施工风险大

海水是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最大风险。海底隧道与一般山岭隧道明显的差异就是水源是无限的海水,由于本工程大部分区域是在水下,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多变性和不可确定性,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在施工中发生涌水、突水,造成隧道持续坍塌或严重进水,如措施不当将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造成极大威胁,甚至导致工程报废,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6)施工干扰大

隧道进、出口共4个标6个洞口,其中每端2个标3个洞口,洞口场地共用,施工中相互间干扰较大。

(7)环保、水保、文明施工要求高

厦门岛为国内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地域特色明显,翔安隧道设计施工理念新颖,隧道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环保、水保、文明施工要求高。

3 工程重点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经过陆域、浅滩带及海域3种地貌。其中陆域、

浅滩带覆盖层浅,地质情况复杂,是海底隧道施工的难点地段,主要是防止大变形和坍塌,而且许多施工工法、施工工序及管理体制、程序的运行都要在该段演练、比较和总结,为后面的工作提供借鉴,海域段是施工的重点,主要是要防止涌水、透水及坍塌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1)超前预测预报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地质复杂,最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就是做好施工期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信息化指导设计与施工。通过TSP203、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孔等各种方法的运用,相互对照、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提高物探成果解译水平,提高地质预报精度。将此作为勘察地质资料的补充,在基本掌握前方施工地质的情况后,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对策,确保工期、安全和质量。

(2)隧道结构防水施工

在海底岩层中构筑隧道,系头顶海水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怕“通天”,海水泄漏到隧道中。因而,施工中做好防涌水、防塌方是隧道能否建成的关键之一。海底隧道施工时,上受海水威胁,下受地下水的影响,因而水的处理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必须先探水、堵水,而后开挖。对于水的处理,应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综合整治,做到不渗不漏,为长期运营创造良好条件,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费用。如何保证本工程的防水质量及达到防水效果是海底隧道施工的一个重点工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①遵循“以堵为主”的施工原则,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准确分析前方地质破碎带情况。

②采用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小导管和中空锚杆注浆、后注浆等防水措施,将隧道开挖面周围的涌水或渗水封堵于结构以外;重视初期支护背后注浆防水,基本实现初期支护无渗漏。

③重视衬砌背面防水层的施做,实现隧道第二道防线的防水功能。

④加强结构的自防水能力,封闭少量渗水在初期支护和二衬结构的流动。确保二衬施工质量是防水成功的关键。

⑤采取分区防水形式,充分提高防水板的防水能力,使渗漏水处理针对性更强、更明确。

(3)耐久性混凝土施工

海底隧道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底隧道大部分处于水域以下,地下水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均属于Cl-Na·Mg型,为了防止钢筋和混凝土被腐蚀,采取如下措施。

①严格按照业主给出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并通过混凝土现场配合比试验进行验证并不断改进。

②在隧道结构混凝土(包括喷射混凝土和二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③根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温控设计,防止温度裂缝出现。

(4)隧道监控量测

海底隧道工程对施工安全性的要求远高于陆地隧道工程。施工中必须进行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它是保证隧道安全的有效手段。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采取措施如下。

①在施工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日常隧道施工中,留足时间、配齐人员。

②根据隧道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编制量测计划,按照设计要求的监测频率和方法进行监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

定状态进行预测,判断隧道和围岩是否稳定和安全,从而指导施工,反馈设计,据此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围岩及结构稳定。

(5)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海底隧道由于其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决定着施工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施工中遵循“预案在先,规避风险”的原则。

海底隧道施工中的最大威胁是掘进中的突水及坍塌,一旦出现突水事故,将对人员、设备及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除采用各种有效的工程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外,还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提前准备并制定应急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小。主要应急措施包括报警装置、防水闸门、排水设备和逃生路线规划等。同时配置洞内安全监控体系,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连续、跟踪、系统监测,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订应急对策并快速组织实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4 工程难点及技术措施

(1)隧道陆域洞口段施工

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覆盖层岩土稳定性很差,在洞门施工中各标段不同程度出现仰坡、边坡开裂、滑塌等现象,而且进洞后隧道变形很大。施工中采用以下施工措施。

①采用锚索、长锚杆加固及长管棚的方式进洞。

②施工采用CRD施工方法,使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

③大变形段采用小导管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周围岩土。

(2)隧道穿越浅滩全风化层段施工

浅滩段处于全风化地段,岩体强度低,围岩自稳能力差,同时又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在浅滩区施工,其不良地质问题之一就是渗水,如果施工措施不当,可能发生围岩过度松弛变形,可能导致隧道淹没和坍塌。施工中采取措施如下。

①按照“先探水,再注浆,后开挖”的施工程序,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②采用超前小管棚支护,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减弱地震动控制爆破,锚、喷、网、

钢拱架联合支护。

③开挖后再进行径向注浆,确保施工安全。

(3)隧道穿越海底风化槽(囊)施工

隧道通过海底风化槽(囊)时,上覆土层较浅,岩层软弱破碎,一旦施工扰动大,隧道顶部高水压(0.7 MPa)容易将隧道覆盖层击穿,从而发生坍塌,突水。主要采取

如下措施。

①施工中按照“先探水,再注浆,后开挖”的施工程序,探水注浆与开挖交替进行,即探水注浆一段,开挖一段,段段推进,稳扎稳打。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②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注浆的加固范围应为开挖断面直径的(2.0~3.0)倍,注浆后采用双层超前小管棚支护,CRD法开挖,减弱地震动控制爆破,锚、喷、网、钢拱架联合支护。

③开挖后再进行径向注浆,确保施工安全。

(4)隧道砂砾层段施工

浅滩段150 m隧道拱顶覆盖砂层,拱部局部可能穿越砂层,由于砂层透水性很强,对隧道施工安全极为不利。设计采用超前水平高压旋喷桩结合超前小导管注浆,形成闭合的帷幕,阻止地下水并治理流沙。

(5)超前预支护施工

超前预支护施工是隧道施工的关键,也是隧道施工的难点,大多数超前预支护措施既可加固围岩也可以堵水,采用切实可行的超前预支护施工方法,是海底隧道安全施工的保障,必须在准确超前地质预报的前提下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法,根据掌握的隧道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超前预支护施工方法进行超前预支护。

(6)隧道结构防水施工

为防塌“通天”和突涌水,海底段隧道施工采用注浆法加固围岩与堵住涌水,注浆

与开挖交替进行,即注浆一段,开挖一段的方式施工。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减轻海水及地下水对隧道衬砌的压力,把施工防水和结构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结构防水既是施工重点也是难点。

(7)翔安端竖井施工

翔安岸竖井地质条件差,由于淤泥、粗砂、全风化层较厚,在该地层开挖前采用钢板桩穿透全风化层,嵌入强风化层,外侧以高压旋喷桩加固竖井周围地层,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渗能力,上覆软弱地层中,结构采用两次模筑混凝土方式,在弱微风化岩层中采用喷锚防护和模筑混凝土方式。

5 结语

前期的工程施工实践表明,浅滩段隧道正洞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受控,竖井开挖过程中由于钢板桩咬合、嵌入深度不够等问题曾发生过突水翻沙,采用钻孔咬合桩等进行辅助围护后,竖井施工已安全到达正洞位置。目前,正洞施工仍未到达海域段,也未经过风化槽(囊)的考验,任务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赵勇.隧道隧洞施工地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赵树德,等.高等工程地质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蔡晓鸿,蔡勇平.水工压力隧洞结构应力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规程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术规程 一、前言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施工技术一直是 海洋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旨在针对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技 术进行详细阐述,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施工前期准备 1.勘探 海洋工程海底隧道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地形、 水文、气象等方面,以确定施工地点的可行性和隧道设计的合理性。 2.设计 根据勘探结果,结合海底隧道的设计要求,进行隧道的全面设计。其 中包括隧道的长度、深度、直径、斜率等参数的确定。 3.材料准备 海底隧道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如隧道壁材料、防水材料、隧道 内部照明材料等,这些材料应提前准备,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使用。 三、施工技术 1.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是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步骤,其开挖方法主要有两种:盾构 法和钻爆法。盾构法适用于软土地质,钻爆法适用于硬岩地质。 2.隧道支护 隧道开挖后,需要对其进行支护,以确保隧道稳定。支护方法主要有 两种: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刚性支护适用于硬岩地质,柔性支护适 用于软土地质。 3.隧道防水 隧道防水是保障隧道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防水方法主要有三种:涂 覆法、贴膜法和注浆法。涂覆法适用于软土地质,贴膜法适用于硬岩 地质,注浆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 4.隧道通风 为确保隧道内空气流通,保证隧道内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通风处理。通风方法主要有两种: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适用于较短的 隧道,机械通风适用于较长的隧道。 5.隧道照明 隧道照明是确保隧道内视野良好的重要措施。照明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直接照明适用于比较短的隧道,间接照明适用 于比较长的隧道。

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海底隧道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 3.1 工程特点 建议根椐下列参考资料修改: 海底隧道的特点: (1)通过深水进行海底地质勘察比在地面的地质勘察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风险更大。 (2) 很高的渗水压力可能导致水在有高渗透性或有扰动区域或与开阔水面有渠道相连的地层中大量流入,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的突然涌水。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期间对不良地质和涌水点的预测和预报。 (3)很高的孔隙水压力会降低隧道围岩的有效应力,造成较低的成拱作用和地层的稳定性。 (4)海底隧道不能自然排水,堵水技术是关键技术。先注浆加固围岩,堵住出水点,然后再开挖。在堵水的同时加强机械排水,以堵为主,堵抽结合。 (5)衬砌受长期的较大的水压作用。 (6)由于单口连续掘进的距离很长而导致工期很长,投资增大,因此必须采用能快速掘进的设备。 (7)海域的风化槽/囊段、浅滩的全、强风化段,围岩软弱,自稳能力弱且富水,施工中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大变形、坍塌甚至突涌水。 (8)隧道结构长期处于海水的包围之中,如何做好隧道的防排水涉及隧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建设投资;并且海水对混凝土、注浆材料、钢筋和防水材料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做好隧道的防腐蚀也关系到隧道的耐久性和运营安全。 3.1.1 施工风险大 在海底岩层中爆破开挖隧道,系头顶海水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怕“通天”,海水泄漏到隧道中,且隧道开挖跨度大,不良地质段长,因而施工中风险大,必须严防涌水、塌方的发生。 3.1.2 技术标准高 海底隧道工程,上受海水威胁,下受地下水的影响,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砼耐久性为100 年,衬砌做到不渗不漏,技术难度很大。 3.1.3 出渣排水困难 本合同段隧道坡度为0.54%和2.90%,下坡施工,出渣运输为重车上坡,特别是通过竖井施工时,洞渣和废水均需由竖井吊运,施工较为困难。

海洋工程中的海底隧道设计与施工

海洋工程中的海底隧道设计与施工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海底隧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隧道工程,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海底隧道的建设及其对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贡献。本文将从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入手,探讨海洋工程中的海底隧道的相关问题。 一、海底隧道设计 1.1 选址 海底隧道设计的第一步是选址。选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最终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诸如地形、水文、地质、因素等,同时还要考虑城市的交通情况和发展方向。 1.2 地质勘察 隧道建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以检验所选位置是否适合隧道的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地貌的勘察,以便确定隧道所在的地形。接着,需要在该地形中进行地质勘察,以评估岩层或土层的状况,然后选择合适的隧道建设技术。 1.3 安全设计

海底隧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防止涌水和气体积聚,同时也要考虑地震和 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此外,还要考虑应急处理的措施,并规定 全案安全管理措施。 1.4 经济效益 海底隧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实现经济效益。隧道的建设需要具备 高投资和长远的投资管理功能,形成完整的财务考核和评估体系。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财务成本和价格收益,以便为长期 的管理和运营创造盈利条件。 二、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2.1 浅海隧道施工 浅海隧道是指水中深度小于20米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 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需要进行海底平台搭建和设备安装; 其 次需要计算压力以确定施工的深度; 接着需要在地下区域开挖 ,最 后将施工的管道或隧道放置在石台上。 2.2 深海隧道施工 深海隧道施工相对而言要复杂得多。深海施工需要特殊的设备 和技术,以克服水下压力和狂风浪涌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 要完成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需要考虑施工成本和风险; 其次需要进 行设计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流程; 接着需要施工现场和设备的布置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中重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李昌宁 【摘要】对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的工程特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安全通过进出口陆域软弱段,浅滩全风化层段,海域F1、F2、F3强风化基岩深槽和F4风化囊,以及竖井快速建成形成工作面是该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在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工法多,工期紧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技术措施和建议,并在隧道实际施工中被部分采用,效果良好.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07(000)0z2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海底隧道;施工;重难点分析;技术措施 【作者】李昌宁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1 工程概况 (1)概况 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隧道主体工程位于厦门岛东北端的湖里区五通码头与翔安区西滨下店村之间,浔江港南东出海口最窄处,西北为封闭的海湾,东南为海湾通向

大海的出口(图1-E线)。隧道规模宏大,隧道全长5.951 km,跨越海域总长 4.459 km,其中海域暗挖约2.925 km,潮间带暗挖约1.534 km,陆域暗挖约 1.392 km。按照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行车速度为80 km/h,暗挖隧道最大断面宽×高=17.04 m×1 2.56 m,建筑限界净宽×净高为1 3.5 m×5.0 m。隧道连接 厦门市本岛和翔安区陆地,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为厦门市第三条出口通道(图2、图3)。 图1 厦门翔安隧道平面与纵面示意 图2 厦门翔安隧道示意 图3 厦门翔安隧道效果 该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是我国大陆在建的第一座大断面的海底隧道,隧道采用一次修建双向3车道,并在两隧道中间修建一服务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64~66 m。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陆地部分为剥蚀残丘地貌,耕地,地面高程约为3 m,表层为厚度0~25 m的残积黏土、亚黏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1.5~15.5 m,弱微风化花岗岩顶板高 程为-12.8~-38.0 m。地下水赋存形式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3种,并均为弱富水性层,透水性较差,为弱或微含水层。地下水主 要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就近向低洼地段排泄,总体上属于潜水。局部洼地因上覆土层中含大量高岭土的黏土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洞口段最小埋深约6 m,覆盖层为残积黏土、亚黏土,风化严重,稳定性差,洞口开挖后易导致滑坡、坍塌;同时洞口段属于浅埋地段,加之围岩破损软弱,成洞比较困难,因此洞口施工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难点。浅滩段为泥砂堆积人工围海养殖区,海底高程2.7~-2.2 m,表层为0~5 m的泥沙及残积的亚黏土,其下为深厚层全风化花岗岩,其底板高程在-17~-45 m。海域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基岩孔隙裂隙水、

厦门海底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编制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主要工程数量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关键辅助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工程特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工程难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工程重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主要应对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人员动员周期和运到现场的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六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隧道工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行人、行车横洞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通风竖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路基工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地质信息收集与处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九章施工风险分析及具体预案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施工风险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施工风险的预防与对策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施工风险处理预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雨季和夜间的施工措施和安排错误!未指定书签。第节消防、健康保证体系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台(大)风季节施工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施工配合与协调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二章施工组织建议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节利用服务隧道作施工通道错误!未指定书签。 )。 () 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 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 充分借鉴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成熟的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建议删除:保证结构砼耐久性达到年和一级防水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1节地理位置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

工程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海底隧道 引言 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具有独特的建设特点和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海底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为相关工程人员提 供参考和指导。 施工重点分析 1. 水下地质勘探:海底隧道施工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水下地质勘 探工作,包括获取地质数据、确定地层结构和地质条件等。水下勘 探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计划和方法的选择。 2. 结构设计:海底隧道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水深、地质条件、水动力作用等。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和安全性,减少施工风险。 3. 施工方法选择: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与传统地上隧道有所不同。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开挖法和浇筑法等。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是关键。

4. 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海底隧道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抗水压、防腐蚀等特殊要求。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确 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施工难点分析 1. 水下施工环境:海底隧道施工面临水下的特殊环境,如高水压、泥沙淤积、潮汐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需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2. 地质灾害风险:海底隧道通常建设于地震活跃地区或含有活 跃断裂带的海底地质区域。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风险给施工带来 了额外的挑战,需要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的设计。 3. 海洋生态保护:海底区域通常是丰富的生态系统的栖息地, 施工过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合理规划施工过程、采取环保措施是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 4. 施工时间限制:海底隧道的施工受到天气、季节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施工工序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对施工时间的合 理安排和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海底隧道是连接海洋两岸,为人们提供便捷交通的重要工程。它为人类提供了 一种跨越海洋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本文将探讨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要素。 首先,海底隧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海底地质具有复杂性和 不确定性,因此设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勘探和分析。通过地质勘探,我们可以了解海底地质特征,包括土壤性质、地层结构和地下水位等。这些信息对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设计方案,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海底隧道时,还需要考虑海洋环境因素,如水流、波浪和海底地形等。 这些因素对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有直接影响。例如,在海底水流湍急的地区,设计师需要增加隧道的稳定性,并采用适当的防水措施。而在海底地势崎岖的地区,设计师可能需要调整隧道的布置,以适应地形条件。 隧道的结构设计也是海底隧道工程的重要部分。对于海底隧道来说,结构的稳 定性尤为重要。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确保隧道能承受外部水压和地质条件带来的挤压力和冲击力。此外,隧道的防水和防漏设计也十分关键,以防止海水渗透和泄漏。 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首先,施工队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标志,以确保隧道的准确定位和布置。然后,施工队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机械和设备,以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和监测系统,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海底隧道施工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施工期间,我们需要采取措 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噪音和振动,并采用生物阻隔屏障,防止水流中的沉积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重点难点解决方法 引言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老化设施的增多而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隧道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结构特点,项目中存在许多重点难点需要解决。本文将重点探讨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中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一:差异化地质环境 铁路隧道的地质环境差异非常大,如海底隧道、高山隧道、地下湖隧道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地质环境,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使用适合的隧道掘进工具、控制地下水位、加固地质构造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等。 解决方法: - 组织地质勘探,充分了解地质背景,确定隧道掘进方法; - 在设计阶段采取合理的地质预测和工程方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在掘进过程中,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及时调整掘进方案,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重点难点二:复杂的隧道结构 隧道结构包括隧道的深度、长度、支护方式、地下水位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会对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特别是老旧隧道的结构存在严重的老化和腐蚀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解决方法: - 对隧道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测量隧道外部和内部的变形情况,确定存在的问题; - 使用合理的隧道衬砌材料和技术,进行隧道衬砌的修复和加固; - 采用监测系统对隧道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重点难点三: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作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项目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解决方法: -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 控制作业现场的噪声、振动和粉尘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结论 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差异化的地质环境、复杂的隧道结构以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是项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案和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铁路隧道维修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字数:800字)

海底隧道施工方案

海底隧道施工方案 背景 海底隧道建设在现代化城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能够提供高效的交通连接,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的交通流动性。本文将介绍海底隧道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概述 海底隧道施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地质勘探: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探,了解地下结构和土壤状况,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 隧道设计:基于地质勘探结果,设计出合适的隧道方案,包括隧道的形状、尺寸、材料等。 3. 构造分析:对海底隧道的结构进行构造分析,确保其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力的作用,如水压、地震等。

4. 施工方法: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盖顶法、挖泥法等,并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5. 进水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隧道内的进水量,以确保施工安全。 6. 施工机械:选择适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7. 施工安全: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可能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 1. 地质变化:地质条件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化,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解决方案:密切监测地质情况,及时做出变化的应对措施。

2. 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交通影响: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周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解决方案:合理规划交通引导,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 结论 海底隧道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施工安全等。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和严格的工程管理,可以确保海底隧道的安全和可靠。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减少对周边交通的干扰。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方案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 林作雷 (福建省交通质监站,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文章总结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两端陆域段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厦门岛内五通端880ITI,翔安端10701TI,全强 风化软弱地层,长距离浅埋和超浅埋大断面暗挖,并在地下水包围之中施工的困难地段。特别是翔安端l070ITI的软弱地层中含 450Fn的富水沙层(与海通)施工十分困难.但已安全顺利通过,其技术,经验可供类似隧道施工借鉴.。 关键词: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不良地质;施工技术;超浅埋;地下连续墙;深井降水中图分类号:U453。1;U455。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09)060858-05 1工程概况 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连接厦门岛与岛 外东部陆域翔安大道与福厦高速公路的东部出岛通 道,是我国第一条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大断面(双向 六车道)海底隧道。隧道分左右线两个行车主隧道, 中间一个服务隧道.实际上是三条并列的海底隧道. 左,右行车主隧道设计净空高度10。491m,净宽 度14.595133。在两端陆域段为V级富含水的全强风 化花岗岩和黏土,砂土,高岭士,杂填土的软弱地层,

实际开挖最大高度为12.8m,最大开挖宽度为 17。2In。隧道顶部覆盖层厚度最小的洞口段只有5m 多,大部分地段隧道顶部覆盖层厚度在5,2Om之 间系超浅埋,暗挖隧道采用矿山法施丁。 服务隧道断面小些,设计净空高度为4.051XI,宽 度6.50m。最大开挖高度7.5m,最大开挖宽度 8.0In.服务隧道作为行车隧道运营时的维修通道和防灾的疏散通道,同时考虑有关市政管线的布置.其中包括双回路22万V高压输电的电缆通道和 O1000mm自来水供水管道。在服务隧道预留限界以外的空间作为安装照明,供电,监控,通信等设施之用.左右行车主隧道与服务隧道之间的净距离为 221TI,左右行车主隧道之间的净距为52m(图1)。该隧道除隧道两端陆域浅滩段地层软弱,地质复杂,特别是翔安端具有450m富水沙层在隧道上部及洞顶通过施工困难之外,海域段隧道在海底要穿过 5条风化深槽(囊),其地质构造复杂,含黏土,砂砾, 收稿日期:2009-02一l9;修改日期:2009—09—30 作者简介:林作雷(1953一),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交通质监站高级工程师 858《工程与建设》2009年第23卷第6期高岭土,辉绿岩脉,风化腐蚀,破碎,且富含水与海水相连通.与海底深度约35~40m,其上海深约30m,承受0。5,0。7MPa的水压力。 fcl横副向 图1厦门翔安海底隧道 2关于陆域段软弱围岩的施工技术 2。1陆域段软弱围岩(含洞口)地质及地下水情况厦门岛内五通端,含左线行车主隧道,右线行车隧道和服务隧道,不良地质段的总长度约880m,翔安端约1070m(含450Tn富水砂层).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分析与应用)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海底隧道建设中的技术分析与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海底隧道作为交通基建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各个国家的城市发展贡献巨大。本文以近年典型海底隧道建设为案例,结合海底隧道施工特点,详细分析了隧道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探讨了其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期使海底隧道建设得以更好地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应用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交通需求的不断提高,海底隧道作为交通基建设施,对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建设难度的加大。深入研究海底隧道建设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对于改善施工效率,减少其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2 目的和内容 本文旨在分析海底隧道建设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介绍其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海底隧道建

设技术介绍,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 第二章海底隧道建设技术介绍 2.1 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海底隧道建设技术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机械挖掘、地下预抽水、浅海底隧道盾构开挖、液压钻、倾斜钻等多个方面。 2.2 技术应用 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3.1 技术应用情况 现代海底隧道建设技术应用广泛,能够增强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人为失误,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3.2 存在问题 尽管现代海底隧道施工技术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由于海底环境的恶劣、施工过程中数据处理的困难等原因,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问题。比如测量误差较大、工业废料排放不规范等问题,给整个项目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又被称为海底隧道或水下隧道,是一种特殊的隧道施工 技术,常用于连接两个陆地或海底之间的通道。它的特点是通过将预 制的沉管进行排列拼接,从水下铺设出一条隧道。那么,沉管隧道的 施工技术是怎样的呢?以下是一些关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介绍。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土方工程 在进行沉管隧道施工前,需要进行土方工程,确保建设的隧道底部 和两侧的土层得到足够的加固,以支持沉管的压力和重量。同时,在 土方工程中还需要建立工地的临时设施和通道,为后续的施工提供足 够的空间和便捷的通道。 沉管生产 沉管隧道的沉管是由预制的混凝土管段组成,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按 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以防止沉管在隧道运输和铺设过程中发生损坏。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沉管的质量满足设计 要求。 起重机的购置与安装 沉管隧道的施工需要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起重机进行操作。这些 起重机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购置和安装,并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调试, 确保其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沉管的安全铺设。

施工流程 沉管运输 在沉管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预制的沉管从厂家运输到现场。 运输的方式可以是通过陆路,也可以是通过海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经过精心规划和准备,以确保沉管的安全运输。 水下铺设 沉管隧道的水下铺设是沉管隧道施工的核心环节。水下铺设的流程 主要包括沉管的排列和拼接、沉管的下沉、沉管的浮浮起和大船接驳。这些环节需要经过精心的规划和组织,以确保沉管能够按照设计要求 顺利铺设在水下。 等压盾构 等压盾构是沉管隧道施工中的一种特殊的防水施工技术。通过等压 盾构,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水下隧道内部的一定的氧气和压力,防 止隧道内氧气消耗导致人员窒息或其他安全问题。在沉管隧道的施工 过程中,等压盾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沉管补偿 在沉管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沉管可能会出现一定的 偏移和错位。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沉管进行补偿 和校准,以保证沉管能够铺设在指定的位置上。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一、前言 海底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其建设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海底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 浇筑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 研究入手,探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改进和应用,为海底隧道的 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概述 1.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原理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指在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逐层 浇筑至隧道内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混凝土的浇筑,形成 一层坚固的隧道壁和顶板,保证海底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特点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施工难度大: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在海底环境下进行施工,受到海水、潮汐、海流等因素的影响,施工难度大。 (2)施工周期长: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逐层进行施工,每一层的浇筑需要一定的时间,施工周期长。 (3)施工成本高: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和设备,施工成本高。 (4)施工安全难保障: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在海底环境下进行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安全难以保障。 3.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已 经建成了多条海底隧道,如上海海湾隧道、厦门海底隧道等。在国外,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建设了多条海底隧道。 三、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1.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方向 海底隧道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化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科研总结报告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科研总结报告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程形式,逐渐成为连接两个岛屿或两个陆地之间的重要通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作为我国第一座海底隧道,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本文将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和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历时多年,经历了许多技术难题的攻克。海底隧道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以及隧道的结构安全。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模拟分析,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为我国海底隧道科研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成果。通过对隧道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案和建议,为今后海底隧道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科研人员还对隧道的运维和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隧道的长期运行提供了保障。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隧道的建成,两岸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为厦门和翔安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隧道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还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在总结和分析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海底隧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和隧道结构的安全性。 海底隧道的建设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 海底隧道的建设不仅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建设和科研成果为我国海底隧道科研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相信海底隧道建设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科研总结报告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科研总结报告 1. 引言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连接厦门市区与翔安区的一座重要交通工程,也是我国第一座海底隧道。本文旨在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项目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2. 项目背景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厦门市区与翔安区之间交通拥堵问题而建设的一项重大交通工程。隧道全长约10公里,位于厦门市中心海域,连接厦门岛和翔安岛。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两个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目的 本次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土壤力学性质测试、地质勘探、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4. 研究方法 4.1 土壤力学性质测试 为了确定隧道施工过程中土壤的力学性质,我们采取了多种测试方法,包括颗粒度分析、孔隙比测定、抗剪强度试验等。通过这些测试,我们能够准确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为隧道结构设计提

供可靠数据。 4.2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我们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所经过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使用了地质雷达、岩芯钻取等技术手段,获取了地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数据。这些数据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3 隧道结构设计 在隧道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和土壤力学性质,采用了适当的隧道形式和结构材料。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我们确保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优化了结构设计,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4.4 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考虑到海底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了盾构法施工,结合水下浇筑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的科研工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5.1 土壤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海底土壤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适合隧道的建设。 5.2 地质勘探结果显示,隧道所经过的地层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

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问题对策

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问题对 策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的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规模越来 越大,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性质来看,这项工作属于高危性质。施工单位 在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引进现代化的施工技术,还需要考虑当 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以及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施工单位要了解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基本建设理念,在 进行项目施工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关键的施工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全方位 的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关键词:隧道;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引言:从当前隧道和地下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来看,项目施工中各 个环节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某一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隐 患问题,就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相 关单位必须要做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工作,结合当前工程项目施工的基本情况和 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提高隧道地下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水平。 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理念 1.1地下工程是不可逆工程 施工单位必须要了解地下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性质和具体的建设内容,从实 际的建设情况来看,地下工程是不可逆的,一旦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要求完成之后,就无法再进行后续的修改。基于这种情况,项目的负责人员必须要做好全方位的 地下工程项目施工和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检测和设计工作,要保 证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对设计方案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对比 和分析,避免后续出现方案内容和实际建设情况不符合的情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