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中医治疗方法

筋膜炎中医治疗方法

筋膜炎症状:

筋膜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筋膜炎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筋膜炎的症状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腰筋膜炎症状以下腰背疼痛为主,常为隐痛、酸痛或胀痛

筋膜炎中医治疗方法:

出现有筋膜炎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就是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者是应用一些消炎止痛的中成药物等进行调理治疗,也可以选择外敷中医膏药。同时可以配合中医方面的针灸,或者是按摩等方法共同进行调理,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以配合一些西药,例如一些非甾体类的消炎止痛药物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信大家对于胸背肌筋膜炎这样的疾病肯定不会太过于熟 悉吧,毕竟胸背肌筋膜炎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周边很少有人会患上胸背肌筋膜炎,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维护性很大,导致胸背肌筋膜炎的原因有多种,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疾病,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胸背肌筋膜炎呢?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胸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筋膜炎从病理而言,属于慢性伤筋范围,乌.金. 膏以运行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所握,指受血而能摄。” 理筋本症主要是理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 (1)胸背膏摩药烫,如肌肉粘连严重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痛点阿是穴、附分、肺愈、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或加电针。 (3)推拿理筋或配合膏药外贴,如回阳玉龙膏等。 2.练功疗法 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中医解析 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外敷传统黑膏药,比方说赵氏筋膜贴,使用前需先清洗患处并擦干,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敷于筋膜炎患处部位即可,方便简单,效果不错。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到的疾病,那就

是胸背肌筋膜炎,我们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危害面比较广,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对于胸背肌筋膜炎的预防工作,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 (4)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进行诊断: (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 (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弦紧。 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涩。 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两手手掌,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滚法。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底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隔日1次,7次一疗程。 (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清香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 2. 外用中药

中医调理筋膜缓解筋膜炎症

中医调理筋膜缓解筋膜炎症 筋膜是人体内连接组织和器官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起到支持、保护 和传导力的功能。然而,当筋膜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时,会给 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困扰。中医学认为,通过调理筋膜可以缓解筋 膜炎症,下面将介绍中医调理筋膜的方法及其益处。 1.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许多穴位与筋膜紧密相连,通过按摩这些穴位 可以缓解筋膜炎症。其中,最常用的穴位是“肩井穴”和“曲池穴”。肩井穴位于人体肩部,按压此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曲 池穴位于手臂肱骨内侧,按摩此穴位可以缓解肩颈部的筋膜炎症。通 过每天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缓解筋膜炎症,减轻疼痛感。 2. 中药调理: 中药是中医调理筋膜的常用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症状,中医师会 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以缓解筋膜炎症。常用的中药有白芷、秦皮、当归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筋 膜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调理筋膜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刺激经络系统,促进筋膜的修复和恢复。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肩井穴”、“臂丛穴”等,针灸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筋膜炎症引起的疼痛。

4.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调理筋膜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压、揉捏、推拿 等手法,可以刺激经络系统,促进筋膜炎症的缓解。常用的推拿手法 有拇指按压、指腹揉捏等,可以帮助舒缓筋膜炎症引发的疼痛和不适。 中医调理筋膜能够缓解筋膜炎症的原因是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促进血 液循环,改善局部供血情况,并刺激筋膜的修复。同时,中药的应用 和针灸推拿的手法也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引起 的疼痛。综上所述,中医调理筋膜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筋膜 炎症,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进行中医调理筋膜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选 择治疗方法之前,应该明确诊断筋膜炎症的原因和程度,以确定最合 适的中医疗法。其次,需要选择经验丰富、具有专业资质的中医医师 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疗效。最后,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 免过度运动或受凉,以保护筋膜,促进康复。 总结起来,中医调理筋膜是一种有效缓解筋膜炎症的方法。通过按 摩穴位、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促进筋膜的修 复和恢复,减轻疼痛感。然而,在进行中医调理筋膜时,需要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法,并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保护 筋膜。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更好地缓解筋膜炎症,提高生活 质量。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中医调理筋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草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草案(总 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腰背肌筋膜病(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草案) 一、诊断 中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病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和《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进行诊断: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 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进行诊断: 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 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 3. 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中医治疗

(一)外治法 1.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的目的是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筋粘连。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两手手掌,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经下肢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施行揉按和滚法。 (2)以指代针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3)寻找激痛点,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 (4)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底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 2. 外用中药 外用熏洗汤熏蒸;外贴伤湿止痛膏,南星止痛膏等。 3. 穴位注射疗法 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循经取穴或痛点注射,2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 4. 练功疗法 加强腰肌背伸锻炼,如仰卧的三点、五点,拱桥式锻炼,俯卧位的飞燕式锻炼。 5. 休息与固定

养筋汤治疗足底筋膜炎医案

养筋汤治疗足底筋膜炎医案 养筋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足底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养筋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经活络、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养筋汤的组成主要包括桑叶、地龙、羌活、川芎、白芷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有着显著的效果。 养筋汤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首先将以上中药材洗净,然后放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煮至汤液呈现浓缩状态即可。患者每天可以饮用一剂养筋汤,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感受到症状的改善。 养筋汤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筋汤中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局部循环不畅,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其次,养筋汤中的中药材还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可以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寒湿痛感。此外,养筋汤中的中药材还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足底筋膜炎引起的肌肉痉挛和僵硬感。 除了养筋汤的内服治疗,患者还可以结合外敷的方法来加速康复。可以将养筋汤煮浓后稍微降温,然后用纱布蘸取汤液敷在足底疼痛的部位,每天多次更换。这样可以通过局部渗透,加速炎症的吸收

和排出,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养筋汤虽然对于足底筋膜炎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患者在服用养筋汤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康复。 养筋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内服或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生活。

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案例

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案例 简介 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筋膜的炎症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中医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个中医医生成功治愈筋膜炎的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王先生 •性别:男 •年龄:45岁 •主要症状: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中医诊断 经过仔细的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中医医生得出以下诊断结果: •证型:筋膜炎 •证候:湿热蕴结型 •辨证要素:湿热侵袭,痰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结果,中医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1.方剂: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白芍、陈皮、甘草、大枣等 –作用:解表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单味药物 –丹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防风: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川芎: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针灸治疗 1.穴位选择 –主穴:足三里、阳陵泉、委中、肘髎、膝关上、足太乙、阳白、外丘、太谷 –配穴:风池、额外、太溪、大椎、肩井、章门 2.针刺技法 –慢插快刺法:先慢插达穴位,速度逐渐加快,使患者感觉刺痛,促进气血运行。 –留针时间:每次约15-20分钟,每周3次。 推拿治疗 1.推拿手法 –捏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按揉患处,以促进气血运行。 –推法:使用手掌推动患处,以舒筋活络。 2.推拿技巧 –摩擦:用手掌迅速摩擦患处,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搓揉:用手掌或指腹在患处反复搓揉,以舒筋活络。 治疗效果 经过2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以下是治疗效果的具体表现: 1.疼痛减轻:患者右膝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可以正常行走和活动。 2.活动恢复:患者的右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恢复到正常水平。 3.症状消失:患者不再感到肿胀和局部发热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筋膜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饮食调理: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 生素的食物。 2.保持适度运动:患者需要适当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患处关节。 3.注意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当引起的疼痛。 4.定期复诊:患者需要定期前往中医医院复诊,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肌筋膜炎的中医调治

肌筋膜炎的中医调治 人体腰背部肌肉表面有一层致密而质韧的肌筋膜,它和肌肉一起附着在骨骼和韧带上.具有一定的弹性,肌肉收缩活动时.肌筋膜一起收缩。若肌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腰背活动时肌肉和筋膜两者就不断发生磨擦、牵扯。使局部水肿,就会引起疼痛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是因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复加多次受寒冷、风湿刺激,使纤维结缔组织水肿。脂肪浸润。血管发生炎症、痉挛及肌纤维收缩而引起:也有因肥胖而致脂肪块压迫筋膜和上皮组织并发粘连引起。临床表现除了腰背酸痛外.有的还感到腰背部僵硬或发重、行动受限,疼痛也可放射到臀部.症状可以持续数个月之久。这种病在反复发作多久后.轻划皮肤可出现一道长时间不退色的红色划痕,甚者在腰背疼痛部位摸到一个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的肿块。 中医认为.气留不行、血壅不通、筋脉失养是慢性腰背痛的主要病机。治疗当以调理气血、畅通经脉为主。笔者自拟“芎胡独生汤”.有补益强壮、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临床治疗因肌筋膜炎所致的腰背痛.屡用屡验。一般服药5~7剂症状明显减轻,10~15剂腰背酸痛即可消失。 处方及用法:川芎15克,延胡索15克.独活15克,桑寄生 20克.秦艽15克,鸡血藤30克,狗脊15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此外.撞背功对肌筋膜炎引起的腰背痛亦有良好效果。一般自练7~10天症状明显减轻,2~3 周症状可消失。患者双足与肩等宽.站立于一平面墙壁之前,背对墙相隔半尺,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突然用背部撞击墙壁.借撞击反作用力使身体前倾.如此反复进行;撞击下背部时.呈骑马式站立,上背适当前屈.两臂下垂,然

后进行撞击,力量由轻到重,运动时必须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部,每日早、中、晚各练100次。撞背功可行气壮腰肾、扶正祛邪、舒筋活络、解除痉挛.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组织修复。血脉疏通、气机流畅、气行血活而筋脉自利,则疼痛可止。 另外.还有一种传统的屈膝团滚疗法.对肌筋膜炎导致的腰背痛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在床上.屈膝屈髋,两大腿紧贴腹部。两手十指交叉.抱住膝盖下的两小腿.并将两小腿尽量向腹部压挤.身体便成了像不倒翁_二样的圆团状。然后用力向左滚动.以左侧耳朵、肩膀、手臂挨着床为止.再回转身向右侧滚动.以右侧耳朵、肩膀、手臂挨着床为止.如此反复滚动30~50 次.即可收到全身放松、腰背部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如果能每天早晨起床时及晚上睡觉前各滚动一次.一般坚持滚动2~3 周.腰背痛即可治愈。 f梁兆松)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草案

腰背肌筋膜病(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草案) 一、诊断 中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病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和《中医筋伤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第二版)进行诊断: 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 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 背部肌肉僵硬, 沿竖脊 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背部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 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西医诊断:腰背肌筋膜炎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进行诊断: 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 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 3. X 线检查无阳性体征。 、中医治疗

(一)外治法 1.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的目的是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筋粘连。 (1)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两手手掌,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经下肢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穴,施行揉按和滚法。 (2)以指代针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 (3)寻找激痛点,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4)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底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 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 2. 外用中药 外用熏洗汤熏蒸;外贴伤湿止痛膏,南星止痛膏等。 3.穴位注射疗法 用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循经取穴或痛点注射,2 日一次, 6 次为一疗程。 4. 练功疗法加强腰肌背伸锻炼,如仰卧的三点、五点,拱桥式锻炼,俯卧位的飞燕式锻炼。 5. 休息与固定 病情重者,可适当卧硬板床休息,平时可戴腰围保护固定。6.其它治疗(1)针灸治疗 针刺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等穴,并配合艾灸、火(2)封

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论文】

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进展 疾病概况 1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该病属祖国医学“痹证”“颈项部筋伤”范畴,在《黄帝内经》中最早可见记录,如《灵枢•经筋篇》总括曰:“经筋之病,寒则筋急��”描述的是经筋受寒则收缩而挛急,以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描述的该病肌肉痉挛、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医宗金鉴》描述“若素受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肿硬筋翻”。即肌筋膜外伤后局部瘀滞,导致肿痛、久之则成硬结,长期反复疼痛。这与查体时局部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相符。《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挫其标也。”认为肾虚是发病内因,如感受外伤劳损或遭受六淫邪气,导致血运滞涩,血不荣筋、筋肉挛缩,亦发病,如《内经•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指出寒邪侵袭而致病。总之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是其外因,肝肾亏虚其内因,筋脉经络瘀阻,气血瘀滞,筋脉失荣或不通则痛而发病。 2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该病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故有“肌筋膜疼痛综合症”(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之病名。局部压痛点被称为“激痛点”或“扳机点”,临床上如果症状发生在颈项部需和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相鉴别;腰背部的症状要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骶髂关节损伤、强直性脊柱炎(AS)等疾病鉴别。临床诊断上应结合该病的典型症状,参考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B超、CT 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MRI)等来鉴别诊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电子产品及空调的普及,本病患病率呈上升及低龄化的趋势,治疗效果理想及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结合祖国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治宜:温阳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散寒,内外治常取此法。刘占国[1]采用蠲痹柔筋汤联合垫枕调曲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炎56例与对照组采用布洛芬及氯唑沙宗片口服,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王春喜[1]等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味口服治疗背肌筋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治疗研究 本文从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作者观点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中医治疗肌筋膜炎的概况。 标签:中医;肌筋膜炎;综述 肌筋膜炎包括纤维织炎、纤维肌痛综合症、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与寒冷、潮湿、慢性劳损有关,大致病理是肌筋膜及肌肉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改变,而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颈、项、肩背、臀外等部位多见,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或放射痛,有时可触到皮下肌筋膜内有条索或结节状物。中医外治腰背肌筋膜炎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十分丰富。本文将中医治疗本病的常用疗法综述如下。 1病因 1.1中医学认为,肌筋膜炎属”背膂伤筋”、”痹证”范畴,又名肌凝症、肌风湿。多因劳损伤筋或肝肾亏虚使局部气血搏击、血运滞涩,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而致脉络、经筋受损,气血壅滞、筋脉不通所致[1]。《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瘀闲挫其标也。”肾主腰脚,腰为肾之腑。肾虚是发病关键。肾虚复感风寒湿热,痹阻经络而致腰痛。 1.2现代医学认为,运动损伤是腰背肌筋膜炎主因。在运动员中非常多见,约占门诊病历例10%,占腰痛患者60%[2]。其与项目技术特点有关。长期负荷引起的劳损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肌筋膜纤维发生粘连而引发疼痛。而筋膜裂隙部形成瘢痕压迫其中的神经也会引发疼痛。 2治疗 2.1中药治疗宫静等,中药离子透入配合按摩治疗背肌筋膜炎148例,治愈111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8.6%[3]。傅瑞阳等,中药熏洗(方药:川乌15 g。草乌15 g,细辛15 g,花椒15 g,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路路通15 g,海桐皮15 g,威灵仙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防风20 g,独活20 g,川芎20 g,红花10 g,牛膝10 g,全蝎7 g。)防治腰背肌筋膜炎57例,治愈32例,好转22例。有效率94.74%[4]。程功华,乌头汤(方由乌头、麻黄、白芍、甘草、黄芪组成)。加味治疗骶肌筋膜炎106例,总有效率为98.11%[5]。姚旌,正清风痛宁治疗颈腰背肌筋膜炎40例,总有效率95%[6]。一般认为,治疗本病关键在振奋和固卫阳气,故温阳通络为其治疗大法,常用有温经通络法、行气通络法、活血通络法、搜风通络法、益气通络法等。

【偏方】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效验良方

【偏方】腰背肌筋膜炎中医效验良方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多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组织、肌筋膜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腰背部酸困、弥漫性钝痛、肌肉痉挛和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背肌筋膜炎由于外感风寒、长期劳累负重,特别是一些单调、反复的动作,常常可诱发急性发作。腰背肌筋膜炎属中医学“肌筋痹'范畴。 方一筋针疗法 【主治】:腰背肌筋膜炎 【方法】:根据腰背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部位,按照'以痛为输'的取穴原则,循经筋走向选取1~3个筋结点或压痛点,定为筋穴并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皮肤后,用直径0.30mm、长40mm的一次性筋针于所取筋穴处沿皮肤平刺,进针25~30mm,以患者无明显针感为宜;同时嘱患者活动疼痛部位,若患者疼痛无明显减轻,则调整进针方向和角度,待患者疼痛减轻后,留针15~20min,期间配合活动疼痛部位。每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共2个疗程。 【编按】:筋针疗法是刘农虞教授通过研习《内经》中的经筋理论,并结合自己30余年的针灸临床实践逐步提炼而研创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该法是以经筋理论为指导,以“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舒为腧'为取穴原则,以特制的针具浅刺皮下,“无感得气,激发卫气,舒筋散结,从而速治筋性痹病、筋性腔病和筋性窍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该疗法因进针时的痛感及针感小,安全性高,且所需针灸针的数量也较少,能消除患者对针痛、得气感的恐惧,所以患者易于接受,更适合现代人对针刺治疗的需求。用筋针浅刺皮肤,可以宣发卫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30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庞青民,赵欲晓.筋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J].中医正骨,2017,29(03):36-37] 方二火龙灸 【主治】:腰背肌筋膜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