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实践意义: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与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三地质学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归纳为主野外调查

传统野外调查的工具老三套:(锤子,罗盘,放大镜)

现代三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持GPS)

主要任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

室内研究:

对岩石样品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分析.,各分支学科的分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如构造地质学通常要测地质事件发生时间,构造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岩石学通常要分析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等;石油地质学通常要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有机质含量和种类等.样品分析的精确度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地质学研究所使用的通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常用仪器有等离子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还会用到一些辅助工具来扩大人类的观察能力,如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广泛使用计算机.

2工作程序:

证据---推理---模拟---结论

证据:将野外的,室内的,前人的和相关学科的成果等各方面获得地质信息都综合起来,并且分门别类,去伪存真.

推理:用合理的地学过程将所获得资料串联起来,对地质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模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推理过程进行模拟,再现地质过程的原貌,这也是结论是否成立的有力证据.

结论:地质学的许多研究属于归纳式的科学. 质的飞跃

3原则:

将今论古------1830~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 Lyell)出版了第三卷本的<<地质学原理>>,把理智带进了地质学.赖尔从三个基本点出发:

一: 改变地球面貌的力在全部地质历史中就其性质和强度看是一样的,即同一性原则.

二: 这些力的作用缓慢,但从不间断;

三: 这些缓慢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的积累,就导致了地球面貌的巨大变化.

(赖尔学识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地质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英国地质学家盖基概括的一句格言: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4基础:

均变说: 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的简单重复.

X灾变论: 将地壳的演变和发展归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以古论今

The pas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四地质学的特点

1.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2.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3. 结论的不确定性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表面形状及形态

1形状: 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根据人造卫星的资料分析,地球南极与标准旋转椭球体相比约缩进30米,北极则凸出约10米.

赤道半径:6378.160KM 两极半径:6356.755KM: 扁率:1/298.25

2 地球的地表形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部分:

1) 大陆地势----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

山: 断块山,褶皱山(成因)

低山500---1000米; 中山1000----3500米

高山>3500米(高程)

丘陵: <500米相对高差200米以内原: 平原高原裂谷:

2) 海底地势

海岭

洋脊(正在活动的海岭,伴有地震)两侧较低,中间高,中心最高部位有一条巨大裂谷

海槽:海底中的长条型洼地

海沟:较深,边坡较陡的海槽,最深度达6000米,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段

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岛屿

海山:大洋底比较孤立的水下山丘

岛屿与海沟及大陆边缘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二地球的物理特征.

1 密度和压力

平均密度为 5.518g/cm3, 实测地表岩石的密度为 2.27---2.8g/cm3, 地球内物质密度不均匀.地内各圈层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某些层圈处的密度变化尤为明显.地心处可达13.0g/cm3.压力等于上覆荷重量

2 重力

物体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在离心力最大的赤道处,其大小也仅有重力1/298, 因而,可视为地心引力

*重力异常:正异常,负异常

地壳的重力异常:

如果以十分接近地球大地水准面形状的扁球体代表地球,并假设地球内部的物质呈同心层状分布,每一层密度均匀。这时可以求出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理论重力值

计算公式:

g=978.049x(1+6.00528895sin2θ-0.00002462sin4θ)

θ----纬度

这样求得的重力值称正常重力值。但实际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1)高度:地面观测点并不在大地水准面上,两者有一定高度,观测点位置越高重力值越小;2)中间层密度,地面观测点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剩余物质所产生的附加重力值;

3)地形,周围山体对测量点的引力

进行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校正称为布格校正(由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所提出)布格校正之后仍然存在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三种校正后的重力观测值–正常重力值=布格重力异常

3温度:

外热层:

常温层:

内热层:

4 磁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磁极与地理极不重合,其间有11度的交角,且不停移动变化。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磁偏角是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

磁倾角是指磁力线与水平间的夹角(磁倾角在赤道为0度,向南北极逐渐增大,在磁南北极为90度,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研究岩石剩

余磁场的特征可以确定岩石形成时的古纬线等)

磁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磁极受力大小

磁异常:正异常,负异常

*磁异常

一个地区或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通过将实测地磁场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之后,再减去基本磁场的正常值而求得。

如果所得值为正值称正磁异常,为负值称负磁异常。自然界有些矿物或岩石具有较强的磁性,如磁铁矿,铬铁矿,钛铁矿,镍矿,超基性岩等,它们常常能引起正异常。因此,利用磁异常可以进行找矿勘探和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

地球磁场会对居里面之上的地壳上层产生影响,使岩石获得磁性。并使岩石的磁化方向与岩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通过对岩石剩余磁场及岩石形成历史的研究发现,地球的磁场曾经不止一次的发生重大的改变,甚至是南极变成了北极,北极变成了南极,也就是发生了地磁场的磁极反转。

三地震波与地球

1 面波

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声波。

2 体波

体波是地球内部信息传递的载体,可以穿过地球的内部。体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1) 纵波

纵波是通过介质的体积变化即挤压和拉伸传播的,在固液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

速度最快

(2)横波

横波的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通过介质的形态变化而实现,又称作剪切波,只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地震波波速

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物质的密度和弹性。

公式中,Vp为纵波速度,Vs为横波速度,v为介质的体变模量,μ为介质的切变模量,ρ为介质的密度。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弹性模量成正比,与介质的密度成反比;从公式中还可以看出,波速一定时,介质的弹性模量与密度成正比,实际观察结果显示,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加快的,这表明密度大的物质其弹性模量也加大。从公式中还可以看出,当μ为零时,Vs也等于零,由于液体的切变模量为零,因此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在各层圈分界面处,传播速度会发生突变。当遇到不同的物性界面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尤其是地震波的波速变化。

§第二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和结构

一内部圈层

大气地壳地幔地核

二物质组成

地壳主要是由岩石组成。

地幔主要由超基性岩浆组成,成份很难直接确定。

地核的密度高达13.5×103千克/立方米,它的物质组成曾是令地质学家困惑的事情。最后陨石给了我们启示,固态铁、镍是内核的主要成分。

§第三节地球的物质组成

一、地壳的化学元素

1、1)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2)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具有放射性。

稳定同位素:不具放射性

2 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Fe 39.76、Si 14.53、Mg 8.69、Ni 3.16、Ca 2.54、Al 1.79、S

0.64、Na 0.39、Cr 0.20、

P 0.11、Co 0.23、K 0.14、Ti 0.02

组成地球的八种主要化学元素及其百分比含量

元素O Fe Mg Si S Ni Ca Al

百分比30.25 29.76 15.69 14.72 4.17 1.65 1.64 1.32

3地壳物质组成

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与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硅、铝、钠、钾等轻元素的丰富较高,8种主要元素占地壳总量的99%以上。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称为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主要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组成地壳的8种主要化学元素及其百分比含量

元素氧硅铝铁钙镁钠钾

百分比46.50 25.70 7.65 6.24 5.79 3.23 1.81 1.34

地壳中的元素在极少情况下是以单质存在(如自然形态、金刚石等),绝大多数情况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的。

不管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他们通常是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在地壳中存在的,并构成地壳的主体---岩石。

极少数的微量元素,由于他们的丰度很低,很难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元素通常以类质同像的形式或胶体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其他矿物中。

二矿物

矿物的概念

1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物质;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2种类很多3300种以上

按来源

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组成结构的原始成岩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矿物

按内部结构

结晶矿物:指各种原子在三维空间有序地重复排列的矿物。

非结晶矿物(又称无定形矿物):指原子作无序或短程有序排列。无法用X射线或电子衍射检测其晶体结构的矿物或其他固态物质。

按质点排列方式

均质体:未结晶的物质(如玻璃),由于质点无序排列,经常表现出各向同性的特点,称为均质体。

非均质体:几乎所有的矿物的物理特征(导热性、导电性、硬度、光性等)都会表现出某一个方向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不同的方向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即各向异性),被认为是非均质体。

常见矿物及鉴别特征

1、石墨(C)

六方板状晶体,常呈鳞片状或致密块状,土状集合体,铁黑至钢灰色,条痕为亮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片状解理极完全,硬度低(1--2),相对密度低,有滑感,易污手。

2 石英

石英石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硬度7,贝壳状断口断口具脂肪光泽;

无色透明的晶体为水晶,透明,具有玻璃光泽。因内含杂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形成各种瑰丽的水晶。

含有锰离子的石英---紫水晶

含有有机质的石英---烟水晶

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色、灰白色者---玉髓

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灰、红等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层状---玛瑙

正长石:钾长石,肉红色,晶体为短柱状,常具有卡斯巴双晶,硬度6.

斜长石:板状或粒状,灰白色,硬度6.5左右,具聚片双晶(细而

长的双晶纹)。

辉石:绿黑色,短柱状或近似粒状,硬度5--6,玻璃光泽。

角闪石:黑绿色,长柱状或近似细长条状,硬度5--6,玻璃光泽

白云母: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黑云母:黑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

橄榄石:橄榄绿色,立方形晶粒,断口常为贝壳状,硬度6.5--7。富含铁。

方解石: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锤击成菱形碎块得名方解石)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

白云石:结晶形状和解理同方解石,晶面和解理面弯曲(方解石为平直),其粉末遇盐酸冒泡但很微弱。

石膏:晶体为纤维状,板状等,白色,硬度2,完全解理。

赤铁矿:常呈鲕状、肾状,颜色为赤红色,条痕为樱红色;半金属光色,无解理,无磁性。褐铁矿:常呈肾状、土块状,颜色呈褐色至黑色,条痕比较固定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到土块光泽。

磁铁矿:致密状、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硬度5.5--6.0,无解理,具磁性。

高岭石:致密细粒状、土状集合体,白色或浅红色,硬度1,比重2.6,具粗糙性,加水有可塑性。

蛇纹石:绿色并具有数种颜色条纹,磨光后似蛇皮,有橄榄石变化而成。

红柱石:单晶呈柱状,集合体呈放射状,灰白色,肉红色,俗称菊花石,玻璃光泽,硬度

6.5--

7.5

矿物的鉴别方法:

光学方法:将矿物制成薄片,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确定矿物类别;这种方法比较先进,但易受仪器限制。

化学方法:有些矿物和化学试剂反应来加以鉴定,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物理方法:用矿物的一些物理性质来区分矿物,这时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我们在野外鉴定的主要方法,这些物理性质主要有:

1 形态单体集合体

单向延展短柱状、针状纤维状

双向延展片状、板状鳞片状

三向延展立方状粒状、块状

放射状、晶簇、肾状和结核状、鲕状和豆状、钟乳状等

例:片状(云母)肾状(赤铁矿)鲕状(赤铁矿)立方状(萤石)板状(石膏)致密状(高岭石)短柱状(正长石)

2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赤铁矿、孔雀石、褐铁矿)

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如水晶)

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如斑铜矿)、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3 条纹矿物粉末的颜色。

我们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

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它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4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

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光泽

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

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脂肪光泽:如石英断口

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金刚光泽:如金刚石等宝石的磨光面

丝绢光泽:如石棉

5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摩氏硬度级,Friedich Mohs 1822年提出奥地利矿物

学家,相对硬度为:

硬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矿物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金刚玉金刚石

在野外工作中:指甲2.5 铜板3.0 小刀5.5 玻璃5.5 钢锉5.5

6 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解理面)的能力。

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

完全解理方解石

中等解理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磷灰石

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7 断口:矿物在受力后并不沿一定的方向破裂,而是形成不规则的破裂面,这种破裂面称

为断口。常见的断口形态有贝壳状、锯齿状、羽状、和不规则状等。

三岩石

矿物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单一矿物组成岩石:大理石由方解石组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多数):花岗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化学成分:

指构成岩石的10种主要元素的氧化物SiO2 Al2O3 Fe2O3 FeO CaO MgO

MnO Na2O K2O TiO2 对于难以确定其矿物成分的岩石,通常采用岩石的化学成分来确定岩石的种类。

岩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物质成分,以及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特征,相同的岩石有时在颜色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沉积岩而言,岩石的颜色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沉积时的环境.

岩石的构造:构造是岩石中由于物质组成的差异或结构的差异所反映出的外观的总体特征, 如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层状构造,片麻状构

造等.

第二章地质年代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

二绝对地质年代

三地质年代表

概念

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

一相对地址年代

地层层序律(主要针对沉积岩)

1)叠置原理:先沉积的一定位于底层的下部,后沉积的一定位于上部,由此可以确

定沉积时间的先后顺序

2)原始连续性定律: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连续

的。

3)原始水平性定律:在原始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地层一定是水平的。

化石-----埋藏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层序律:

1)地层越老,所含生物越简单,反之亦然。

2)不同时代的地层有不同的化石组合

生物地层学研究中最主要是选择那些在地质历史中存在时间比较短、演化快、分

布范围广的古生物化石-----标准化石,以提高对比的可靠性。

判断: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

切割律-----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适用于交切关系或包裹关系。

二绝对地质年代

单位年: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

盐度法等,不同学者得到不同的结果,和地球实际年龄有很大区别。

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

半衰期:

式中λ为衰变常数,t 为含有这一元素的矿物晶体的年龄,N为剩下的放射性元素(母体同位素)的总量,D为衰变产物(子体同位素)的总量。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那些在几年或几十年内就衰变殆尽的同位素是不能使用的

2)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

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

同位素定年方法主要有;U-Pb法,钾-氩法,Rb-Sr法,C-N法等。

三地质年代表

1881年,地质历史分为四个代:太古代---最古老的生命

古生代---古老的生命

中生代---中等年龄的生命

新生代---新生命的开始

后来进一步完善:

地质时代单位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不同学者的地质年代表会在绝对年代上有区别。

纪是基本的地质年代单位,其名称大多是最早的研究地区或民族

名称,中文纪的名称一

般沿用日本的译名,一般采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作为符号,个别因为重复而采用其它符号。

第三章地质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构造运动

概念:构造运动是由于地球的内部平衡遭到破坏所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的运动,其能量来自于地球的内部,是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构造运动的速率和幅度:速率有快有慢,幅度也有大有小。

构造运动的周期性:不均匀,时而激烈,时而平静,周期长短不一,有6—10亿年,

也有几百万年。

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全球规模的活动带有三条:环太平洋构造带,特提斯构造带,

大洋中脊带。

二、地质构造

概念: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一)层状岩石的产状

产状:岩层在地壳中的产出状态,包括他们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

产状要素:走向:倾斜岩层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也就是倾斜层面在水平面上的延伸方向,称为走向。

倾向:在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向下延伸的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的方向。

倾角:倾斜线在假想水平面上投影间的夹角

(二)褶皱构造

岩石在受力后发生连续的弯曲变形

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褶皱要素:轴面:将褶皱分成大致对称的两部分的面

核:靠近轴部的中心部分

翼部:远离轴面的两侧部分

枢纽(褶皱轴):轴面同岩层岩的交线

转折端:泛指褶皱岩层两翼互相过渡的弯曲部分

褶皱类型

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

(1)直立褶皱

对称褶皱:两翼岩层的形态呈对称分布;

不对称褶皱:两翼岩层的形态呈不对称分布

(2)歪(倾)斜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

(3)倒转褶皱:褶皱中有一翼的岩层发生倒转,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

(4)平卧褶皱:褶皱的轴面呈近水平状态

(5)翻卷褶皱

根据褶皱的不同形态

尖棱褶皱

梳状褶皱

拱状褶皱

箱状褶皱

扇状褶皱

等斜褶皱

根据平面上出露的长度和宽度之比

线性褶皱长度远超过宽度,10倍以上

短轴褶皱长度和宽度小于3:1

穹窿长度和宽度大致相当

根据褶皱枢纽的产状

水平褶皱褶皱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平行

倾斜褶皱褶皱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

如何在野外识别背斜向斜

基本原理:背斜核部岩层较两侧老

向斜核部岩层较两侧新

(三)断裂构造

岩石发生破裂、断开等不连续的变形。

最主要的变形形式之一,地壳岩石中处处可见

两种基本形式:节理和断层

节理:岩石受力达到破裂强度时被断裂分开后位置未曾发生显著移动。

剪切节理,共轭剪切节理,张节理

断层:被切割岩层的两侧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要素:断层面:使岩层或岩体裂开借以发生滑动的断裂面。

断层线:断裂面同地面间交线

断盘:断层两侧被切断的岩块。

断层上盘:断层面之上的岩块

断层下盘:断层面之下的岩块

滑距:断层两盘错动前的一点在错动后对应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岩层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的观测剖面断距不一样

断层的分类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拉张条件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挤压条件

平移断层(走滑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水平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推覆构造:当逆断层的断层面几乎近于水平,且断层上盘的位移量较大时,被称为推覆构造,断层的上盘被称为推覆体。

断层的组合:迭瓦状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新老地层间未发生沉积间断、产状基本保持平行。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间地层有缺失,产状基本一致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有缺失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假整合下部砂岩被侵蚀

假整合形成过程:沉积时低于海平面;海退,沉积岩层出露遭受侵蚀;海侵,继续接

受沉积,产生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过程:沉积时低于海平面;海退,沉积岩层出露遭受侵蚀并发生地壳变动;海侵,继续接受沉积,产生角度不整合第四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岩(magmatic rock):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又称火成岩(igneous rock),由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岩浆(magma):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岩浆作用(magatism):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机制:地壳升温、压力降低、海水增加

一、火山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1、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eruption),又称火山作用。伴随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

时间内释放出来。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

2、火山结构

3、喷发方式

1)熔透式:岩浆直接熔透地壳,并大面积的出露地表的火山作用。

这种形式在大陆上已经没有,在地质历史中,尤其是太古宙,这种喷发方式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当时的地壳可能比现在薄一些。

2)裂隙式:岩浆沿着地壳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的喷发方式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喷出口不是圆形,而是沿着数十千米的裂隙溢出或者由一系列的火山口呈串珠状排列一起的喷发。这种方式在陆地上目前只有冰岛可见,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但在大洋中脊部位却是很普遍的一种喷发方式。

3)中心式:岩浆由喉管状通道喷出地表的方式,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方式。

岩浆大多从地壳的薄弱处(如裂隙的交叉处)喷出。中心式火山喷发的固体、液体产物一般都集中在火山周围,并且随着火山的不断喷发而生长成为锥状火山,如富士山。火山的顶部通常可以见到一个火山口,火山喉管(通道)通常被管状熔岩所占据。

4、火山喷出的产物

1)气体产物:可以在火山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出现,成分非常复杂。

2)固体产物:也称火山碎屑物,是各种成分不一、大小不一的块体。小的直径不到1mm,大的可达到数米。

火山灰,<2mm 火山砾,2~50mm

火山弹,>50mm 火山块,>50mm,棱角状

3)液体产物:即岩浆喷出地面之后丧失了气体称为熔岩,流动体称为熔岩流。

成分主要为硅酸盐,极少情况下为碳酸盐。不同类型火山喷出的岩浆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岩浆冷却固结后即称为喷出岩。

5、常见喷出岩

喷出岩根据所含SiO2的比例,分为:

1)酸性喷出岩SiO2>65%

代表性岩石:流纹岩

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

2)中性喷出岩SiO253%~65%

代表性岩石:安山岩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等

3)基性喷出岩SiO245%~53%

代表性岩石:玄武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4)超基性喷出岩SiO2<45%

代表性岩石:科马提岩

代表性矿物:橄榄石,蛇纹石等

6、世界火山的分布

火山带的分布和地震、构造活动一样,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特

提斯和大洋中脊三个带上。这三个带集中了地球表面大约90%的活火山,其余的10%分布在东非裂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岛屿、大陆内部的局部地段。

二、侵入作用和侵入岩

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成为侵入作用。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故又称为侵入体,包围他的原有岩石称围岩。

深成侵入岩:形成深度地表以下5—20km

浅成侵入岩:形成深度不到5 km

1、常见侵入岩

侵入岩根据所含SiO2的比例,分为:

1)酸性侵入岩SiO2>65%

代表性岩石:花岗岩

主要矿物:酸性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

2)中性侵入岩SiO253%~65%

代表性岩石:闪长岩

主要矿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等

3)基性侵入岩SiO245%~53%

代表性岩石:辉长岩,辉绿岩

主要矿物:辉石,基性斜长石

4)超基性侵入岩SiO2<45%(浅成尚未发现)

代表性岩石:橄榄岩,辉石岩

代表性矿物:橄榄石,辉石

三、岩浆岩常见的结构和构造

1、岩浆岩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互相关系的特征;

2、岩浆岩构造是指岩石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空间排列和填充方式

的特征。

3、常见结构

1)玻璃质结构:岩石没有结晶,断面光滑或呈贝壳状。这是因为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矿物来不及结晶所形成的。

2)隐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在肉眼和放大镜下都无法辨认,只有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断面粗糙。岩浆迅速冷却,矿物晶体来不及生长呈较大的颗粒而形成的。

3)斑状结构:大量的岩浆喷出延长了岩浆的冷却时间,使部分矿物可以生长呈较大的晶体。(构成火山岩斑状结构的晶体部分称为斑晶,未结晶的部分或隐晶质部分称为基质)。4)等粒结构:岩石中结晶矿物的颗粒大小基本相当的结构。

4、主要构造

1)块状构造

2)流纹构造:是喷出岩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矿物的定向排列所显示的外观特征。反映了岩浆喷出地表后在流动过程中迅速冷却下来的特征。

3)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火山喷出岩中经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气孔,是岩浆中所含气体占据的位置,在岩浆冷却后大部分气体逸出,保留了气孔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被其他矿物充填时称为杏仁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4)绳状构造:流动性较强的熔岩是外部先冷却,而内部尚未冷却的岩浆仍旧向前运动,推动前缘冷却的但未完全固结的熔岩向前滚动,形成绳状构造。陆地上基性熔岩多形成此构造。

5)枕状构造:水下火山喷发时,熔岩在水中急剧冷却收缩,形成长短不一的不规则的椭球体熔岩。基性熔岩常形成此种构造。

6)柱状节理:熔岩在冷却的过程中体积收缩形成节理,因为岩浆的冷却总是从地表开始的,因此理想状态的体积收缩应从地面开始形成裂纹,并逐渐向下发展形成垂直地面的六方柱,即柱状节理。

第五章外动力作用与沉积岩

一、定义: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地质学 复习资料 字体自行放大

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结构从内到外划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划分界面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划分依据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的传播速度。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 大洋暖池又称大洋热库,一般指热带西太平洋至印度洋东北的一片海域(海面表层水温平均值>28℃) 暖池形成有哪些原因由于太阳辐射、热量交换,及赤道区自东向西信风吹送等作用,使大量温暖的海水逐渐积蓄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北部,致使该海区表层水温比邻区海域高出3 ℃ -9℃ 水的聚集事件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宇宙物质通过涡流和凝集作用聚集起来,水的密度为1,小于岩石圈物质密度,这样水势必集中在地壳之上,凝 集作用对水圈形成意义更大。 波浪的分类形成动力分类有:风浪,地震波,潮波,涌波,内波。按波形分类有:正弦波,摆线波,进行波,驻波。按波长与水深关系有:深水波和浅水波。 什么是海流是海水因风、天体作用,或因热辐射、蒸发、降水和冷热等因素引起海水密度和盐庋差异而造成的大规模海水定向流动,大洋区一般称洋流,浅海区便称海流。 海流有哪些分类A.按海流成因1风海流大洋区由大气环流,浅海区由季风等引起海流。2由于盐度和温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引起的密度流3补偿流某处海水形成质量亏损,他处海水来补充形成上升流4潮汐作用形成潮流B. 按海流温度属性1冷流海流的水温低于它所流经海域的水温,称为冷流2暖流3中 性流海流的水温与它所流经海域的水温基本一致,称为中性流C. 按海流方 向与海岸的相对关系①向岸流②离岸流③沿岸流 海洋生物生产力指海洋中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功能之一。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年或天)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重量来计算 海洋沉积生物有哪些类型凡具有坚硬介壳或骨骼的生物都能构成海洋沉积 生物,他们是坚定海相地层的可靠性,其类型有大型个体沉积生物,钙质微 体沉积生物,硅质沉积生物等 大洋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哪3 层层1:沉积层,厚度0~2km, 平均厚度约0.5km,主要有陆源碎屑、火山碎屑、生物碎屑及一些自生矿物等层2:基底层,又 称火山岩层,火山岩以玄武岩为主,夹有固结的沉积岩混合层层3:大洋层,是大洋地壳的主体层,该层的物质很可能是由辉长岩、闪长岩为主 大陆漂移说的基本思想在古生代末期以前,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巨大的陆块。后来,特别是中生代末期,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联合古陆开始分裂成欧亚、北美、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极等六个大陆块在泛大洋中漂移。 支持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有哪些①大陆轮廓的对应性,特别是大西洋两岸非洲与南美洲的岸线十分吻合②地层和褶皱山系的延续性,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可以彼此相联③生物的亲缘性④古冰川存在的广泛性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漂浮于软流圈之上的刚性岩石圈并非统一的整体,被活动带和断裂带分割成若干大小的 球面块体板块内部具刚性,板块的边界为洋中脊、岛弧-海沟系、地缝合线 和转换断层等构造活动带,因而板块边界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经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岩层的挤压褶皱及断裂。 什么是转换断层?它和平移断层有什么区别?大洋中脊被一系列垂直其轴 线的断层切割,使洋中脊被水平错开,这些断层看似平移断层,其实它不是一般的平移断层,它是洋中脊向两侧扩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断层区别:1转换断层的错动仅发生在脊轴之间或脊弧之间2换转断层与平移断层错动方向 恰好相反3平移断层持续活动使断层两侧的脊轴距离越来越大,转换断层不 能4地震活动仅局限在转换断层段 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汇聚型两板块相向而行 2离散型 两大板块相背运动发生洋中脊扩张,迫使中脊两侧洋壳相背离散向外扩张3平移型以转换断层为板块边界,转换断层两侧大洋板块相对滑动 如何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深海沟和山系的形成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使得东非大裂谷形成这个裂谷。假使是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则互相挤压,使两个板块的接触带挤压变形,形成巨大的山系,这就是喜马拉雅山系形成机制。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1波浪、潮汐、海流2河流与冰的作用3地壳运动4生物作用5风 海岸带的分类有哪些1)按海岸物质组成A. 基岩海岸B.砂(砾)质海岸C. 淤泥质海岸D.生物海岸2)按海岸构造运动的方向A.上升海岸B.下沉海岸C.中性海岸D. 复式海岸3)按板块构造理论划分A.板块前缘碰撞海岸:位于大陆和岛弧的碰撞和俯冲带的边缘。B.板块后缘拖曳海岸:位于随扩张而离开洋中脊的大陆和岛屿的边缘,可进一步划分为:新板块后缘拖曳海岸、非洲式板块后缘拖曳海岸、美洲式板块后缘拖曳海岸。C.陆缘海海岸位于受岛屿保护的一侧。4)按形成海岸的主导因素及该因素的主要作用过程A.原生海 岸B.生海岸 中立线的概念,影响中立线位置的因素有哪些泥沙在浅水波的作用下,作往返运动,泥沙在浅水波作用下,垂直岸线来回运动一周期后,仍然回到原来位置,这一位置被称为中立点, 把岸坡上的中立点连接起来,便称为中立线。影响因素:沉积物颗粒大小–颗粒增大,中立线向海移动;颗粒减小,中立线向岸移动;岸坡坡度–坡度增大,中立线向岸移动;坡度减小,中立线向海移动;波浪强弱–波能增强,中立线向海移动;波能减弱,中立线向岸移动; 什么是泥沙的横向运移和纵向运移(1)在水下岸坡上,每一泥沙颗粒的运动均受两种力的作用,即波力和重力分力,若波向线与海岸线正交,波浪作用力和重力同处于岸线的法线方向,这时若海岸带泥沙发生运动,仅仅在垂直于海岸方向上进行,称为泥沙横向运动。 当波浪从外海进入浅水区到达海岸时,它的传播方向和海岸线往往是斜交,则波浪作用力与重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形成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的两个分力,当通过一个波后,泥沙颗粒在垂直海岸和平行海岸方向上都有了位移,这种运动称为泥沙纵向移动。 海洋地球化学的概念研究海洋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分布,存在状态,转移和通量的学科称为海洋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存在形式有哪三类溶解态、胶态、悬浮态 什么是三角洲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由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 会以河口为顶点,向海堆积起平缓的三角地和扇形地 三角洲形成有哪3 个基本条件A. 河流一要携带足够量的泥沙;B. 河口位于浅水区域,坡度平缓,便于泥沙的沉积;C. 海洋动力作用较弱,仅能对其进行改造而不能把沉积在河口的泥沙全部搬运走。 控制三角洲发育和沉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气候、径流量与输沙量、河口水流的特征、潮汐作用、波浪作用、海流作用 大陆边缘陆地与深海间的过渡地带 大陆隆的基本特征位于大陆坡和深海平原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向深海减缓,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边缘和南极洲周围。 碳酸盐补偿深度指海洋中碳酸钙(生物钙质壳的主要组分)输入海底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也称碳酸钙补偿深度。 珊瑚礁的定义和分类珊瑚礁是现代碳酸盐沉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珊瑚的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他造礁生物、伴礁生物和粘结生物,构成一个能抵御风浪侵袭的生物堆积体。A. 达尔文的分类①岸礁②堡礁③环礁B. Hezkel的分类:①生物骨架礁②非生物联结骨架礁③叠层石礁④灰泥格架礁 大洋沉积物的组分有哪几种大洋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大洋沉积作用有哪几种a.垂直沉降作用:大洋中浮游生物死亡后,有机体被分解,钙质壳体将垂直 下沉至洋底b.远浊流作用:浊流在陆架和陆坡上沉积后,其悬移细组分继续向深海平原运移并堆积下来c.底层流效应:主要是南极四周底层水向北流动,可能引起最强劲的底层流。d.等深流与等积岩作用:指在科氏力和水体密度梯度作用下,沿同一深度形成的密度底流e.雾浊层效应:大洋底部,由于各种水流(包括底层流、等深流和远浊流等)和水团的活动,使洋底一部分沉积物悬浮起来,在洋底上方呈雾浊状,称为雾浊层。 f深海暴流:是深海强大的涡动水流,它由大洋表层高涡动动能向下传递产生垂向的涡动效应。它是短暂的脉动强涡动水流.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 第二章地球 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 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 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 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矿物: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和化合物。同质多象: 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类质同象:矿物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被它种原子或离子取代,但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晶体:矿物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等)有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和一定的几何外形特征的固体称为晶体。如石英、石盐、方解石等。非晶体: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固体称为非晶质体。结晶习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同种矿物,其单体总是趋向于某一特定的晶体形态,即各种晶体都有自己的常见形态,我们称之为矿物的结晶习性。晶面条纹:矿物晶体表面规则的细条纹。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若矿物受打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所成的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岩浆岩: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部位冷凝而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指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组合方式。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或组合方式。主要是指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特征。 2、矿物概念及其特征:1、矿物可以由一种单质元素组成。 2、由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组成。 3、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构造,以及一定的外部形态。 4、矿物具有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现象。 5、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矿物一般多数为无机矿物,有机矿物很少。 3、常见矿物单体和集合体形态:单体:结晶习性(一向延长型,二向延展型,三向近等型)。晶面条纹。 集合体:粒状集合体、板状集合体、片状集合体、柱状集合体、放射状集合体、纤维状集合体、晶簇、结核、分泌体、其他形状聚合体、块状集合体、土状聚合物 4、摩氏硬度计:1~10: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海洋地质学复习(第二章 海洋自然地理)

海洋地质学复习 第二章海洋自然地理 1.试述标准洋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它与陆壳有哪些主要区别? 标准洋壳结构主要指大洋盆地的理想地壳结构,有3层组成: 第一层为沉积层(简称层1),速度与厚度的区域性差别相当大,地震纵波速度(Vp)为1.6~2.5 km/s,厚度为0~2 km,平均厚度约0.4 km;海床表面物质主要由浊流搬运到深海的陆源、生物、自生和火山等成因的未固结沉积物组成。这些深海沉积物经常受到洋内温度和盐度控制的底流和等深流的再搬运。沉积层通常在大洋中脊轴部缺失或极薄,随着远离洋中脊而逐渐增厚,洋盆边缘最厚可达2 km。 第二层为基底层(简称层2),亦叫火山岩层,是以玄武岩为主,并夹有固结沉积岩的混合层,Vp多为3.4~6.2 km/s。该层表面极不平坦,厚度变化较大,介于1.0-2.5 Km 之间,平均约1.4 km。上部为低钾拉斑玄武岩(即大洋拉斑玄武岩),主要是夹杂有深海沉积物的枕状熔岩及玻璃质碎屑岩。越往下沉积层越少,以至消失。下部呈岩脉或岩床形式的辉绿岩;底部为席状岩墙群,单支岩墙只有远离洋中脊的一边具有冷凝边。 第三层为大洋层(简称层3),是海洋型地壳的主体。Vp为6.4~7.0 km/s,由此推测可能是辉长岩、角闪岩及蛇纹石化橄榄岩等。其厚度也有变化,平均厚约5.0 km。 ΓypeBиЧ等(1987)根据太平洋700多处深地震探测资料得出,层3分为3A(Vp=6.5~ 6.8 km/s)、3B(Vp= 7.0~7.7 km/s)两个亚层。综合各种研究资料(以地震探测结果和 所采样品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实验室测量结果为依据推测),层3A由变粗玄武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层3B可能由辉长岩或辉长岩和蛇纹岩或上地幔的蛇纹岩化超基性岩组成。

普通地质学复习概要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普通地质学复习概要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油气勘查方向) ◆适用教材:《普通地质学》 一、地质学、地球概述 1.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 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结构关系:岩石圈—岩石—矿物—元素。 3.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 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构造和 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以海平面为界分为海洋和陆地两理单元。 6.地温度分层: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热层。 7.地温梯度: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部热能影响,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 的温度。 8.地球圈层划分 外部圈层: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水圈、生物圈。其中,平流层是气候现象的发源地。 部圈层:莫霍面(地壳—地幔分界面)、古登堡面(地幔—地核分界面)。 部圈层划分依据是地震波。 9.地壳:分为上地壳(硅铝层/花岗岩层,分布于大陆区)和下地壳(硅镁层/玄武岩层, 分布于整个地球区)。 二、矿物 1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并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存在的 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三要素:纯净物、地质作用形成、相对稳定。 11.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12.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前四:O、Si、Al、Fe;地球上的元素含量前四:Fe、O、Si、Mg。 13.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 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解理面的能力[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硬度、密度、磁性。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普通地质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二章矿物 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硅酸盐矿物。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断口。 7.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那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岩浆、喷出作用、喷出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环太平洋火山带、侵入作用、侵入岩、同化作用、混染作用、捕虏体、结晶分异作用、连续反应系列、不连续反应系、鲍温反应系列、岩脉、岩床、岩盆、岩盖、岩株、岩基、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2.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3.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 5.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 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 7.何谓结晶分异作用?试对它的地质意义作出评价。 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系列与不连续反应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 9.何谓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10.火成岩分类表。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科里奥利效应、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碎屑结构、分选性、圆度、非碎屑结构、沉积构造、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 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2.何谓利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地质作用中有何意义? 3.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含那些基本内容? 4.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 5.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识别它们有什么地质意义? 6.何谓碎屑岩?它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7.如何区分碎屑?基质、胶结质?常见的胶结质的成分是哪些? 8.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的成因有哪些? 9.沉积岩分类与常见沉积岩。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精简版

普通地质学 名词解释: 1.内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 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互相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谁、生物因素引 起,包括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3.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 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 6.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 岩的过程。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到地球 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8.波痕: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 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9.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10.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 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 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13.标准化石:对于确定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中具有 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先后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列表。 15.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16.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 17.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到30-40千米深度。 19.康拉德面:地球大陆地壳内玄武岩层和花岗岩层之间的界面。 20.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度。 21.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称为岩石圈。 22.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是地球最为突出的地貌现象。 23.地质构造:岩石变形和变位的产物。 24.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25.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 26.走滑/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 27.背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上凸曲者,称为背斜。 28.向斜: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后向下凹曲者,称为向斜。 29.地堑:是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岩块,常为山岭。 30.地垒:是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岩块,常为谷地。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

普通地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地球概况 一、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 二、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一个交角称为磁偏角。所以罗盘指针所指的方向不是地理南北 而是磁极南北。磁偏角的大小各处都不相同。在北半球,如果磁力线方向偏向正北方向以东称为东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称为西偏 三、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四、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 现象称为固体潮。 五、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具有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可以分为内圈和外圈。内圈指固体地球部分,外圈则包括生物、大气和水圈。目前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目前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更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情况。依据两个一级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3个圈层:地壳、地慢和地核。地壳——莫霍面(平均33km)——地幔——古登堡面(2900km)——地核(地球平均半径6371)。六、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软流圈的温度大约为700-1 6000C,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同时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以及热对流等皆可能与此层有关。 在软流圈之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 七、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类型 八、海底地形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隆)、海沟、岛弧、海底山脉(洋脊、海 岭)和深海盆地等单元。 岛弧与海沟:海洋中许多呈弧形分布的岛屿,称之为岛弧。这些岛弧靠近大洋的一侧,往往还伴生有一系列与岛弧成相互平行状态的深而狭长的海沟。这些海底最深的地方。并不是在大洋的中央,全球20多条水深在7000米以上的海沟,大都座落在大洋的边缘,而且,绝大多数环绕在太平洋周围地带。 海岭:海底呈线状延伸的巨大水下海底山脉称海岭,其中位于大洋中间的称洋中脊。 深海盆地:位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宽阔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 第二章:地质作用概述 一、由自然界地质营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分类:

普通地质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 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地质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对于考研生而言,熟悉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知 识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普通地质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帮助考研生更好地备考。1.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请简要描述。 答案: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 层的固态岩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 由固态岩石和半固态岩浆组成。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深处,由铁和镍等金属元 素组成。 2. 地球的外部构造有哪些特征? 答案:地球的外部构造主要包括大陆地壳、海洋地壳、地壳构造和板块构造。 大陆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质单位,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海洋地壳 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质单位,主要由玄武岩和沉积岩组成。地壳构造是指地壳 中的构造形态和构造特征,如山脉、断层等。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被 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相对运动。 3. 地质学中的地质时间尺度有哪些? 答案:地质学中的地质时间尺度主要有相对时间尺度和绝对时间尺度。相对时 间尺度是指通过对地层的相对位置和地层中化石的分布进行判断,以确定地质 事件的相对顺序和相对年代。绝对时间尺度是指通过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进行测定,以确定地质事件的绝对年龄。 4. 地球的动力学过程有哪些? 答案:地球的动力学过程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地 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壳发生破裂和位移的结果。火山 活动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过程,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物。地壳运动 是指地壳在地球表面的运动和变形,包括地震、断层和地壳隆起等。板块运动 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过程,导致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形。5. 地球的演化过程有哪些? 答案:地球的演化过程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的形成和 演化以及地球的生命演化。地球的形成是指地球从宇宙尘埃云中形成的过程, 形成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基本结构。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是指 地球内部和外部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生命演化是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 进化和生物的灭绝等。 以上是一些普通地质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希望能对考研生的备考有所帮助。地 质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质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考研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变化和演 化过程,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做出贡献。希望考研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 充分利用题库和答案,加强对地质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 质现象的学科。下面是一些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分为海洋地壳 和大陆地壳,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 深处,由铁和镍组成。 2.地球的动力学: 地球的内部热量通过地幔的对流而导致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壳板块移 动的结果是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3.地层与年代: 地层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序。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 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地质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地层的年代,包括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和化石记录。 4.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形变和断裂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岩石如何相互 作用,产生断层、褶皱和地质构造。 5.矿产资源: 地质学也研究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可以发现和开发这些矿产资源。 6.地球的历史: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可以理解地球的历史演化。地球的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包括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7.地球表面的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地质学家研究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 8.水文地质学: 9.地震学: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地震的发生原因、震源机制、震波传播和地震带的分布。 10.灾害地质学: 灾害地质学是研究自然灾害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它研究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地滑等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以上是地质学的一些普通知识点总结。地质学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对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普通地质学复习 绪论: 1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 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主要是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2 地质学研究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分科 ●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成因的分科 ●研究地壳的开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的分科 ●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 ●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及新兴学科 ● 3 何谓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作用的动力是地球上的能,根据来源可分为能和外能,由此可将地质作用分为: 1〕、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部能为能源而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部进展,也可涉及地表。主要类型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指以外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及其附近进展的地质

作用。其中重力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动力作用的实质是以各种形式的水、大气和生物为动力,塑造和改造地壳表层的过程。根据作用过程和结果可将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 "将今论古〞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一将今论古原则。这一原则为研究地壳开展史、古代地质作用的特点,恢复古地理环境,提出了分析、推理的地质思维方法,对现代地质学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和晶体的根本概念 矿物是由天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的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 晶体是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何谓类质同像和同质多像,举例说明 一样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如,T、P〕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构造,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如,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碳的同质二像。 矿物晶体构造中的*种原子或离子可局部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1、出露地表的三大岩类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 ①沉积岩(抗风化能力强)> 岩浆岩和变质岩(抗风化能力弱) ②沉积岩:(碎屑岩> 化学岩和生物岩) ③岩浆岩:(酸性岩> 基性岩) ④变质岩:(浅变质> 深变质) 2、岩石矿物成分 (1)含Ca、Mg、K、Na等元素愈多矿物愈不易风化 含Fe、Al、Si等元素愈多矿物愈易风化 据研究得矿物在风化中的稳定系列<=> 鲍文反应系列 结晶:早晚 风化:快慢 风化顺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滑石>蛇纹石>绿帘石>基性斜长石>酸性石>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2、岩石的结构、构造。 ①结构影响 抗风化能力由强—弱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非晶质结构>结晶质结构 ♦细粒结构>粗粒质结构 ♦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成分:Si > Ca > 泥质 ②层理、片理等定向排列构造的岩石较均一粒状、致密性的易风化 岩浆岩:流纹构造 如沉积岩:层理构造 变质岩:片理、片麻构造 (三)地质构造 节理、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背斜核部易风化。

二、主要岩石在风化中的表现 (一)岩浆岩 深成岩:全晶质为主,性脆,节理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弱。 侵入岩: 浅成岩:多为半晶质,易出现差异性风化。 喷出岩:抗风化能力较侵入岩强,深色矿物多的岩石易风化,斑状结构的易风化。(二)沉积岩层理发育易风化 化学岩易风化 接触变质岩:接触带上裂隙发育,易风化。 (三)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与碎屑岩相似。 区域变质岩:片理发育易风化。 2 湖泊的成因和类型 ①构造湖: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断陷、凹陷、沉陷所形成的构造盆地,经积水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构造湖。【如: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滇池、日月潭、坦葛尼喀湖、贝加尔湖】 ②火山口湖: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积水而形成的湖泊,面积小而深度大。【如:长白山天池、天山天池】 ③堰塞湖: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汶川大地震期间形成了唐家山堰塞湖,黑龙江五大连池】 ④冰川湖:又包含冰蚀湖和冰碛湖【如:北美五大湖、芬兰的一些湖泊,新疆天山天池,青藏高原的湖泊】 ⑤海成湖:海成湖原系海湾,后来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又称之为泻湖。【如:里海、太湖、西湖、东钱湖】 ⑥河成湖:河成湖的形成往往与河流的发育和河道变迁、淤塞等有关形成的牛轭湖。【如:洪泽湖、洪湖、白洋淀】 ⑦风成湖:由于风力的侵蚀形成洼地,洼地处潜水汇集而形成。【如:甘肃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1、大陆地形单元:山地,平原〔海拔高于100米〕,高原〔海拔高于600米〕, 盆地,裂谷系〔东非大裂谷,汾渭裂谷〕。 2、海洋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会发生火山作用,易形成 矿产)。 3、地磁场的三要素:磁偏角(地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磁倾角〔总 磁场强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或磁针与水平边的夹角〕, 磁场强度。 4、地球内部热了分布: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内热层。 5、地球的圈层结构:外三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三圈:地壳,地 幔,地核。 6、岩石圈:软流圈以上,上地幔的刚性的顶盖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7、地核分层:外核,过渡层,内核。 8、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 9、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平均含量。 10、矿物: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 理性质的物质。 11、晶质体:内部质点有规律的排列,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规那么的几何外 形。晶质体可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体。 12、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是规那么的几何外形。非晶质体分为: 玻璃质体〔火山作用形成的〕和胶质体〔沉积作用形成的〕。 13、矿物的分类〔七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 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硅酸盐矿 物,硫酸盐矿物。 14、★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叫做解 理面。﹝解理可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 全解理,及不完全解理。一般解理发育的矿物无断口,断口发育 的矿物无解理〈了解〉﹞。 15、岩石硬度:滑石方,萤磷长,石英,黄石,刚金刚,硬度依次增大。

普通地质学课复习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整理 绪论 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资源、环境、灾害、起源、演化。 2、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课后习题: 1、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见本章复习重点1 2、地球科学的特点决定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①时间漫长、空间巨大:时空尺度跨度大,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②系统庞大、对象复杂:要有系统思想,有时定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比定量计算更重要 ③重现性差、探索性强:现场直接观测非常重要,不要受经验和理论所限④信息量大、超越国界:大量使用高新技术,重视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 3、举例说明将今论古和将古论今。 将今论古:在地质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特点。如通过现今珊瑚的生长条件,由该区域珊瑚化石推测该区古环境 将古论今:现今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往往是漫长地质作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而过去的地质记录往往只保留了某一地质作用的全部过程,因此认识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未来。如地质时期的冷暖变化是有周期性的,这在深海海底沉积物中留下了清晰的记录,研究这些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4、地球系统科学与通常所说的地球科学有什么不同?地球系统科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术语。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地球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地球内部的地幔、地核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组成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每个组成部分也都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在研究地球这个系统的运动时,还必须考虑太阳、月球、陨石等其他天体从外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其强调在研究地球时要有“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基础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大气科学中的一部分、海洋科学中的一部分、环境科学中有关全球生态环境的部分。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复习纲要 第一篇地球概述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1¡海洋地形单元的划分(名称) 三大单元:大路边缘,大陆盆地,洋中脊 2¡地球物理性质: 地内温度的分层: 外热层(变温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日、夜、四季、有变化。 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 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 3.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的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4.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地温梯度——每深度增加100米,增加的地温值;

地温级——每地温增加1摄氏度增加的深度。 地球内圈: 划分原则--地震波在地内传播速度的变化 ★具体划分——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外核、过渡带、内核 莫霍面——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 地壳——由富铝镁的硅酸盐矿物的固体岩石组成 地幔——由超基性岩类的岩石组成的。 地核——由铁和少量镍、硫混合物所组成。 古登堡面:横波变为零,纵波明显降低。 3¡★岩石圈——地内软流圈以上、由地壳及上地幔上部的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即固态的上地幔上部+地壳=“岩石圈” ★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丰度,是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岩石概念——岩石是矿物集合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构造组成的固体物质。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