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野外生存教案第二学期

海岛野外生存教案第二学期
海岛野外生存教案第二学期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案(第二学期)

双鞋子,使之达到完全合脚的程度。购买鞋子时,你应该随身携带着

睡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羽绒的;另一种是人造真空棉。羽绒睡袋十分轻便且隔热保温效果较好,但是必须保持干燥,

不仅失去了隔热效果,而且也很难晾干。所以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

1.2.1教学组织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保正课程内容的正常运作。确保教学的硬件与软件的保障。

1.2.2小队组织机构

主要包括小队队长、生活管理员、信息员与主导教师。要求分工

危机而建立的“警报指标”(亦称“先行指标”

动向指数”) ,用比较敏感的指标来反映经济是否景气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项群”教学体系框架

海岛生存训练拓展训练实用游泳定向运动涉海运动

安全预警体系

海岛生存概述海岛生存常识海岛生存装备海岛生存技能

组织与实施

拓展训练常识

团队破冰陆地拓展高空拓展水上拓展

实用游泳常识实用游泳技能实用游泳教学实用游泳组织划船运动定向运动概述定向运动地图定向运动设备定向运动教学定向运动拓展涉海运动概述

撑船运动冲浪运动帆板运动划水运动滑泥运动

现状评估系统趋势预测系统防范系统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安全预警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案(第二学期)

的观察与地质勘探研究,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一些因为工业革命而产生出来的实业家、工程师、银行家等社会新贵,这些人有钱有闲,就开始以登山当成休闲活动,当时"首登"(某座山头被人类第一次登顶谓之首登

教法:

1讲解法

教师讲解攀岩的起源与发展。

2.讲解、示范攀岩的装备的使用方法。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案(第二学期)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案(第二学期)

为1.2、1.3、1.4、1.5、1.6

(2)半身式安全带:大号两件、均号两件、小号两件。安全帽两顶,手套五副,铁索和扁带各两个。

(3)一手戴好手套,防止突发事件。

5.项目指导

⑴攀爬队员动作要领:

3.场地器材:全身式安全带一个、头盔一个、手套一副、滑轮一个、扁带两条、短主绳一条、主锁

4.注意事项:

⑴教师需穿着半身安全带,系好绳索后由下方保护员做好保护后攀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教案(第二学期)

《野外生存》教学设计

《野外生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心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主旨是保护小红帽到外婆家,在护送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通过独木桥,遇到了大灰狼怎样去消灭它,通过和大灰狼的搏斗有人受伤了我们又怎样帮助受伤的同学一起前进,经过大家的团结协作一起解决,最终安全的到达了目的地。从解决问题中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水平三的教材主要以快乐为主,在这次野外生存训练实地学习中,大家不但锻炼了身体,增长了知识,而且锻炼了意志,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三、学生分析 水平三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体育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对体育活动有了一些了解,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并且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差,所以通过本

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体验集体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在《狼来了》的环节中怎样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学生的平衡能力,发展学生的四肢力量。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进一步掌握游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主动参与所产生的愉悦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竟争意识.以及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每一种游戏的方法。 难点:过独木桥的要领和两人三足跑的协调配合。 六、教案

海岛野外生存

海岛野外生存 一、课程性质 “海岛生存生活训练”是利用海岛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训练方式,以无人或人烟稀少的孤岛、半岛、列岛、群岛等原生态海岛作为训练基地,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物质的基础上,保存与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并依靠个人和团队力量完成各项海岛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目标。海岛野外生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体验生存,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生存生活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目标 海岛野外生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体验生存,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生存生活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一门课程。将大自然搬到校园里,在校园内开展野外生存模拟与体验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创新。海岛野外生存是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折等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为目的的课程,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目录或提纲) 一、海岛野外生存课程介绍 1.掌握“海岛野外生存”的基本生存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

技能 2.通过学习改变自我、突破自我,达到和谐与人共处全面发展 二、海岛野外生存基地的选择与建立 1.了解我国海岛的分布 2.充分利用海岛“海风”、“海浪”、“沙滩”、“海泥”充分开发这些资源。 掌握拓展运动的基本技术 三、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装备 1.了解海岛野外宿营常用装备,掌握海岛野外宿营常用装备的使用 2.了解海岛野外生存着装要求,知道海岛野外生存着装特性 3.了解海岛野外生存的各种专用包的用途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海岛野外生存工具,知道海岛野外生存工具使用方法 5.了解海岛野外生存技术装备,熟悉技术装备的使用 四、海岛常见动、植物的识别 1、了解可食用的野生海洋动、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有毒食物的概述 2.了解海岛动、植物的使用原则,知道海岛动、植物的使用方法 五、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技能及娱乐 1.掌握海岛野外帐篷的使用方法 2.知道常见野外取火、野外生火的方法,掌握蒸煮、烧烤、加热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教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教案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如何拓展体育课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高校扩大招生造成的体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意义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体育课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以及星期天、寒暑假、节假日,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与空间,缓解了因高校扩大招生带来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开阔了有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思路。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力的训练。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它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以“你可以做到,只是你从未体验过”为口号,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强调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定以下内容: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训练,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等方面。参加野外训练的大学生每天随身携带自己的帐篷、睡袋、防潮垫、两身换洗衣服、鞋、灶具、必要的食品和药品等,男生将负重15至20公斤,女生将负重10至15公斤。为安全考虑,每个小组将随行1名教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目标的制定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1.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荒岛生存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家园 1.荒岛生存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以采摘野果和野菜、捕捉小鱼小虾充饥,砍树建屋、造船等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荒岛生存离不开动植物,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迁移到我们的现代生活衣食住行同样离不开动植物,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分析:漫画故事阅读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阅读野外生存连环画,提出荒岛上如何生存。学生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从漫画中搜集信息并记在记录单上,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 【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记录、描述并整理信息。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彩笔、画纸、动植物爱心标牌的图片等。 (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跟随老师和夏令营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荒岛上,荒岛上景色迷人,也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情,如:我们可以像原始人一样住进山洞;除了搭帐

篷我们还可以自己用树枝造房子等…… 师:谁能说一说在荒岛上要想生存下来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呢?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需求? 生1:采集野果、野菜,捕捉野生小动物,解决了生活中吃的需求。 生2:扎帐篷或者砍伐树木建造木屋,防止风吹雨淋,解决了住的需求。 生3:利用树木造小船或者木筏,解决了出海的需求。 生4:用树叶编织草帽,解决防晒的需求。 师:通过自己的双手与智慧解决了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假如我们也去荒岛体验生活,你准备怎样利用岛上的资源生存下来呢?请将你的想法,分别按衣食住行四项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生1:我也想摘树上的野果吃,也可以捉水中的小鱼小虾。 生2:我可以在荒岛上找一个山洞,把帐篷扎在里面住下来。 ……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可以利用岛上的动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 生2:不仅食物,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 生3:荒岛上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 师:看来荒岛上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那我们现实的实际生活能离开动植物吗? 生1:我认为可以离开,我们可以吃面条。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面条是小麦做的,也属于植物。 生3:我认为可以离开,之前我在网上看见过说人可以吃沙土。

海岛生存论文

前言:对于一个想在邮轮上工作并且跟随邮轮环游世界的女孩来说,都会考虑到海难、海盗这些问题,所以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门课。虽说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海难事件在如今的这个社会发生的概率很小,我也很难像露丝一样幸运碰上那么个杰克,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自救的。在整个海上遇难过程中,能够在海上幸存并且能够顺利地漂流到陆地上,或者是一个荒岛上,实在是得到了上帝的怜悯。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点的野外生存知识,不知道怎么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不知道怎么寻找食物,不知道怎么生火,不知道怎么保暖,不知道怎么发出求救信号,不知道怎样调整心态······即使到达了陆地,那生命一样会再次陷入死亡的边缘,在大海中的挣扎将是前功尽弃。所以掌握了一定的荒岛生存技能与求救方法,对于在海上遇难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一:海上求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溺水是发生海难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海难发生时我们要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安排,穿上救生衣,以防落水时溺水身亡。暴露,晕浪,缺乏淡水、食品,恐惧悲观,受伤和遇到危险动物等都是在海难发生时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暴露会使人身体暴露在寒冷或酷暑中,被危险动物袭击等,而晕浪会使人大量失水。在海难发生时,悲观和恐惧会使人迷乱,容易失去求生的勇气,所以在这时求生意识对一个在海上遇难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求生原则 1、其实在我们出海旅游时我们就要仔细了解船的结构和通道等,以便在海难发生时我们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正确的方法逃生。在灾难发生时我们除了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安排外,我们还要保持冷静,带上淡水和多穿点衣服,御寒和防止被割伤,穿好救生衣,想办法求生。若到不得已弃船时,我们除了做好以上的工作外,还要避免直接落入水中,入水后快点登上艇筏,做好御寒遮日晒。 2、落入水后,我们就要等待救援,尽可能的使用容易被发现的求生设备和信号,例如信号灯和色彩鲜艳的东西。在等待救援的72小时内尽可能的想办法呆在事故发生地的附近,这样被救援的可能性更大。超过72小时后,就要想办法找到陆地或海岛。 3、若有淡水在身上,就要合理使用淡水和食物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备课教案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理论课教案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如何拓展体育课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高校扩大招生造成的体育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意义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体育课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内拓展到校外,以及星期天、寒暑假、节假日,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与空间,缓解了因高校扩大招生带来的体育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开阔了有效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思路。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指在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在不完全依靠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能

力的训练。它以自身的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目前,它已作为一种崭新的体育课程模式,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不仅打破了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格局,而且还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之余,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拓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以“你可以做到,只是你从未体验过”为口号,以野外生存生活教学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强调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简介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定以下内容: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野外定向训练,独立获取食物、饮用水训练,野外宿营、防寒、防潮、防毒技能训练和攀岩训练,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环境保护

野外生存有办法课堂活动实录

野外生存有办法课堂活动课实录 1、明确投身大自然既有乐趣又有考验,遇到危险时如何脱离险情。 2、掌握在遇到意外、身处险境时的自我保护、求助以及逃生的技能。 3、提高生存能力,学会克服困难。 活动1:小小讨论会 教学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野外活动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些困难是我们想不到的,以及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活动准备: 教师首先要熟悉一些野外活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写出本组野外活动的计划。 活动方式: 1、教师宣布本周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活动,可以说出活动地点。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和顺利,需要同学们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请你设想一些,活动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提问,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注意这个问题问的应该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具体的方法。 教师总结: 我们知道,无论是郊游还是探险,投身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有时也会带来严峻的考验,甚至让我们陷入险境。如果我

们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困难和考验,可能危险就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如果我们靠着顽强的毅力,掌握更多的生存本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可能会化险为夷,这样我们的野外活动才能更精彩、更有意义。 活动2、制作辨别方向的小手册 活动目的: 1、知道在野外迷路时如何辨别方向。 2、查阅各种资料,掌握更多辨别方向好方法。活动准备:师生课前要查阅一些辨别方向的资料。 活动方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整理出本组的辨别方向小手册。 2、进行全班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本组同学可以补充。 3、师生共同把这些好的可行办法整理成册,贴在教室的一角。 教师总结: 如果我们在野外活动迷路了,辨不清方向,请同学们不要慌,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方向标,如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利用大树辨别方向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进行辨别。总之,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细心去找,辨清了方向,我们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3:情景表演 活动目的: 1、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如果在野外陷入困境,找水是首先要

野外生存挑战赛

《野外生存挑战赛》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水平二) 一、设计思路: (1)课堂采用“主题式情境教学”,通过创新充分享受合作学习的兴趣。 以《野外生存挑战赛》为主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情景,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2)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与活动相结合,真正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学习氛围,整堂课处处可见“表演”和“展示”的舞台。 (3)营造激进式评价气氛和环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意表现、合作参与、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奖励小礼物为主线,处处可见学生欢乐的情景。 二、教学设计和理念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动作学习。全课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法,以《野外生存挑战赛》为主题,通过生存挑战赛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按“划船去海岛——钓鱼——救落水者——伐木——造船——返航”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在课的准备部分安排了划船,这使学生们马上进入学习氛围,马上进入状态,学生产生好奇感,从而使课堂的效益进一步提高。 三、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各种游戏的方法。 难点是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处理,个性与共形的和谐发展。 四、教法运用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场地的变化,激发学生改善环境和学习的兴趣。 2、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启发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团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团体比赛相互促进提高,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1)激励法:激发学生进取动机,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2)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积极合作,从而获得成功。 (3)评价法: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的电瓶,营造更自信、更合作的教学课堂。 总之,整堂课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空间中尽情发挥。感受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通过积极参与和尝试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技术动作得到巩固,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本课创意 1、课的流程设计合理,教学安排紧凑、流畅、自然。通过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学生的喜爱。 2、教学中能以情激趣,让学生在积极、和谐、快乐、活跃的情景中投入学习,教学中设计了多个空间让学生通过想像创造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效果。 六、场地器材 1、场地:两个排球场; 2、钓鱼杆1根、体操棍40根、彩带、彩旗若干、龙珠一枚、呼拉圈8个、图片若干张。 七、预计负荷 本课的平均心率:110-120次\分左右;运动密度:20%-25%左右;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及目的 一、活动背景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限于表面, 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个全新内容,大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 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 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 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 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变化激烈的 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 在处理学习、就业、爱情等复杂问题时,常常会引起矛盾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形成大学生心理健 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xx交通大学体育部组织了此次野营活动,让同学们深入 大自然,野外露营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 勾通的潜意识,并让这种良好的潜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发 挥作用。通过野外露营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并挖掘自身潜能,使人们能够唤起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其实人最可怕的敌人

是自己,所以我们这次的口号就是: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身体素质。 二、活动目的 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 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 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增强体质 。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接着,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 强人际交往。 最后,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 【承办单位】xx交通大学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教学班 【活动主题】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身体素质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xxx山 【活动对象】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教学班20xx级全体同学

野外生存第五课野外给养(食物)

第五课 名称:野外给养(食物) 野外给养最重要的是食物和水。自然界可以给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资源,关键是你要学会怎样去利用它们。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你的生命确实受到饥饿的威胁时,才可以利用野外的植物来食用。 不能单一依赖最易获取的食物为生,必须是饮食的种类多样化,以保证合理均衡的营养比例,同时还能确保日常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消耗。 能量物质: 即使不做任何事,要保证基础代谢平均每人每小时需要70卡路里的热量。卡路里是热量单位——1卡路里是指1升水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 基本物质的热量值: 碳水化合物1克4卡路里 脂肪1克9卡路里 蛋白质1克4卡路里 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所包含的大部分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它也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自然界存在两大类碳水化合物:

糖:存在于糖类、糖浆、蜂蜜和各种水果中 淀粉:存在于植物的块根块茎和谷物类种子之中。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通常存储于皮下脂肪组织及器官周围。它不溶于水,在被身体吸收之前需要很长的消化过程,而且需要充足的水分。 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来源包括肉、鱼、蛋和乳制品,以及植物中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等。 矿物质 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包括大量的钙、磷、钠、钾、等 微量元素、维生素 第一节如何利用植物性食物 判断植物是否有毒,首先是闻一下植物的气味,有水果气味的植物最好不要吃。 其次是将植物捣烂,用其汁液涂抹手腕内侧,十分钟内没有红肿和瘙痒感觉的一般没有剧毒。

然后是用嘴来品尝,先舔一下植物的汁液,看看是否有发木发麻的感觉(发苦不一定有毒);如果一切正常,你可以少吃一点,并在咀嚼时感觉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体会植物的纤维可以吞下。 一、野菜类食物 二、蕨菜 野菜中口味、营养、保健具佳的佼佼者,是著名的山珍。 (蕨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具有致癌能力的食用植物,虽然说“蕨菜致癌”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致癌”的意思是“增加致癌风险”,而不是“吃了就会得癌症”。所谓“增加风险”,是指得病的可能性增加。) 三、可食用的根、茎、叶、花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高级技能学习和训练方法

2003-4 中国学校体育 49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④阎 健 张惠红 朱伟强 黄超群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高级技能学习和训练方法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学生们亲近大自然的一门新型体育课程,走向野外,纵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这已成为大学生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获得了在野外环境中维持日常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意味着在与自然融合、强身健心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要想更深刻地体验野外生存生活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时的那种刺激与快乐,实现超越的梦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就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除了掌握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野外生存生活中所需要的高级技能。惟其如此,才能在大自然这个博大精深、美丽而凶险的演练场里,忘却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与慵懒,证明我们依旧拥有与自然共存的能力,体会运用自身的智慧、力量与勇敢战胜阻碍所带来的乐趣,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本文着重介绍“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搭绳过涧、上升器攀登法和绳降技术等三种最常用的技能。 一、 搭绳过涧1.作用 野外行进中遇到水流湍急,河底多尖石或淤泥,水温低而水又深,河面不是太宽的河流时,可采用搭绳过涧的方法渡河。此外,在攀越不是很宽的山涧时也可以采用搭绳过涧的方法,以使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掌握跨涧搭索、固定的技能,学会利用安全带、锁扣、快挂缘绳过涧的方法。 2. 所需器材 主绳、保护绳、安全带(或胸带、或胸绳结)、“ D”型锁、快挂、“ O”型锁、扁带、岩锥。 3. 技术要点 具体操作时,可先将主绳的一端用“O”型锁、扁带、岩锥等固定在河岸的大树或岩石上,由一人绕道或涉水过河将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对面的树上或岩石上,牵引绳在两岸的固定点间有一定的落差,其他人员可用铁锁、快挂在牵引绳上滑行横越。横越时,两手前后握绳,手臂弯曲成90度,腹部微收,后握手的同侧腿膝窝挂住绳索,臀部稍上提。前移时,后握手换握至前面,异侧腿由下向上向内摆动,并将膝窝挂于绳上,另一腿则离开绳索悬摆,如此两臂、两腿依次协调配合,交替向前移动。 4.教学和训练方法(1)悬绳固定方法练习。 (2)仰卧于垫子上徒手模仿攀越时的手腿配合动作。 (3) 在单杠上沿杠面进行攀越练习。(4)在地面上方一米左右架设悬绳进行攀越练习,教师注意保护。 (5)在跨度较小的山涧或河面练习。(6)野外实地练习。5.安全措施(注意事项) (l)注意检查安全带或胸绳打得是否牢靠。 (2)开始和到达时要注意控制速度,避免头部或背部与岩石表面碰撞。(3)检查绳索安装是否可靠。(4)必须安装保护绳。 (5)活动前全体参加者要学会保护器具的安装及使用。 (6)过涧前由专人检查保护器具是否安全。 (7)对岸必须有人负责接应。 二、上升器攀登法1.作用 上升器攀登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攀登悬崖峭壁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攀登45度以上的岩壁。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野外生存生活实践中利用绳索攀登的技能,通过努力学习能成功登顶;在攀登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 2.所需器材 主绳、保护绳、上升器、GRIGRI、“8”字环。安全带、“D”型锁、“O”型锁、l~ 责任编辑/校对:李晓佳 课外体育

路基路面工程授课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编号:B03058 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总学时/学分:64/4 (其中理论64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设计2周)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一、课程地位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路基路面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程培风等,路基路面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万德臣,路基路面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 014-19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 [6] D40-200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 三、课时分配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 考核方式:笔试 2. 成绩核定办法:期终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占20﹪; 五、授课方案 第一章绪论 1. 教学内容: (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 介绍我国在公路自然区划、土的工程分类、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软土地基稳定技术、岩石路基爆破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路面结构、柔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结构与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及路面养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2)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介绍路基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等特点。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野外生存课程

南江疃研学基地项目概述 P1 位置:面积一张南江的总图,把砖窑厂的位置标注出来,把面积表上(设计院提供) P2 场地建设要求 室内教室需求面积:150-200平米 拓展基地全套场地面积:约1000平米 (地面的效果图和设计要求,设计院提供效果图,表明材质和预算) P3 室外基本设施 内含空中单杠,天梯,断桥,背摔,毕业墙,攀岩,以及地面综合项目的活动场地(曙光负责,找到效果图,出个基本的预算) 高空四面体效果图

高空四面体预算价格表: 场地项目预算

拓展器材总报预算 目标客群 全教育客层/4岁-18岁(幼儿园至高中) (不同阶段孩子或者学校场景的照片,平面设计师负责) P6 研学渠道 1、威海市内资源独立拓展,官方通过教育局,布点面向所有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社会化资 源主要打通培训机构 2、威海市以外的资源,独立渠道+拓展联盟渠道 P7 课程设置 方式一:研学基地独立课程设置 分别设置一天、两天一夜、七天六夜等不同的课程 方式二:威海研学基地联盟课程 综合威海地区的优质景区,通过区域合作打造研学课程,重点打造红色教育主题和山海野外训练主题,其中,在本基地逗留的时间为2-3天。

P8 首创全野外原创课程!打造山东省最大的青少年野外训练研学游基地 熟悉的故事演绎别样的精彩 花样的拓展开阔丰富的人生 P9 这里是你撒野的地方! 7大全野外训练课 发现不一样的研学游 (设计师把下面的7大课程通过设计表现出来) 课程1:一个兵系列 课程2:小英雄系列 课程3:老革命系列 课程4:山上的胶东民俗系列 课程5:户外国学堂系列 课程6:时刻准备着系列(生存技能训练) 课程7:生活技能系列 (设计师完成) P10 课程1:一个兵系列 有一种精神叫做我是一个兵 不抛弃不放弃! 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迷彩军训(军姿、正步、擒敌拳,防身术)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 指导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目录 1 基本设计资料 (1) 2 沥青路面设计 (1) 2.1轴载分析 (1) 2.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4) 2.3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4) 2.4 设计指标的确定 (5) 2.5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6) 2.6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7) 2.7 抗剪性检验 (8)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9) 3.1交通量分析 (10) 3.2初拟路面结构 (11) 3.3确定材料参数 (11) 3.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12) 3.5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12) 参考文献 (14)

1 基本设计资料 拟设计道路路线位于微丘区,公路自然划分为II1区。地震烈度为六级。 设计标高243.50m,地下水位1.5m。平均稠度为1.08,季节性冰冻地区,冻结深度为1.2m,所经地区多处为粉性土。 表1-1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表 车型双向交通量 小客车3100 风潮HDF650 600 三菱PV413 720 黄河JN162A 1500 江淮HFF3150C07 810 雷诺JN75 750 山西SX341 800 东风YCY-900 800 尤尼克2766 80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10.2 2 沥青路面设计 2.1轴载分析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1确定。

﹙1﹚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前、后轴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i P 的作用次数i n 均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 N 。 35.4211 )( p p n C C N i i K i ∑== 式中:N —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i n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P — 标准轴载(kN ); i P —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 C 1—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轴组为0.38; C 2— 轴数系数。 K —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11 1.21C m =+- 式中:m —轴数。

小学六年级野外迷途会求生教案

小学安全课导学案 科目安全年级六年级主备教师课题《野外迷途会求生》课时1课时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在野外活动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2.学习在野外辨别方向、寻求救助的方法,提高学生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重点 难点 掌握一些在特定的环境中避险求生的基本知识 导学流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你们和家人春游过吗?你的这些经历里有发生过在野外时的伤害事件吗? 二、呈现案例,引发讨论: 呈现几则野外活动发生危险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我们被困野外的时候,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 三、野外活动要小心: 请学生观察几组野外活动的图片,交流在参加野外活动时会有哪些安全隐患? 四、野外活动前的准备: 1、呈现一则案例,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你觉得他们出行前应该准备什么?

2、同学们,在发生野外意外事故时不要慌,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急救,就能把伤害减到最小。那么,你们认为参加野外活动时,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3、观察几幅图片,交流在参加野外活动之前要分别做好哪些准备? 五、野外遇险的自救与求救: 在野外,我们可能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当我们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本领,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存训练营,一起学习一些生存的技能,学会在野外保护自己。 第一营:方向训练营 A. 教师:辨别方向是我们生存训练营的第一站,同学们,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会怎样辨别方向? B.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C.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方向训练营中教给大家一个比较准确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立竿见影”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看清楚了。 D. 播放视频《在野外迷路》,学习辨别方向的本领。 第二营:求救训练营 A. 教师:求救他人是我们生存训练营重要的技能训练,在紧急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寻求救助? B. 案例回顾,英国人杰克带着一家人去沙漠旅行,他们一

野外生存教育篇

野外生存教育篇

第一节丛林生存 丛林是个残酷的地方,要想在丛林中生存,首先必须有顽强的斗志,如果遇到意外情况,这是保证你走出的精神力量。其次,还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感,心带珍惜保护环境之意。还有的就是经验,这个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由易到难,长期的积累。下面就几方面讲诉。 准备工作: 第一:你要确认你的身体健康状态,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你生存知识。 第二:装备的准备。在丛林里,一切都靠你所带的装备,还有你的生存知识,这里没有商店,有钱也没地方买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在出发之前,你就要有个全面的评估,包括:你所要去的地点,行军的距离,所需的时间,是否需要带足够的食物和水,当地的天气情况,地形,人员的状况等。装备是需要经过一番取舍的,你不是搬家,并不是什么都需要带上,你的知识可以弥补你装备的不足,可以在当地取材制作相应的工具。远路无轻担,如果你想在野外和旅馆一样舒服,那么还是那句话:“打消念头,回家吧!” 装备准备有个原则:不该带的不带,该带的一定要带。

在丛林里,必需要带的装备有: 指北针:军用指北针有很多功能,但也要经过相应的训练才能掌握,有很多指南针也可以胜任寻找方向的工作,使用前注意阅读使用说明书。 刀:你需要至少两把刀,一把开山刀,一把折刀,(瑞士军刀是个不错的选择)开山刀可以为你开山劈路,可以砍柴,可以对付猛兽,可以加工木筏等,折刀有很多种,但他最主要的作用是削些竹木签,制作工具等等,而且他的重量和长度不大,便于携带。

火种:火的作用我就不多说了,人类的文明就是火的文明。火种并不只是一个打火机那么简单,为了让你能更好的在丛林里享受到星级待遇,你得带上打火机,打火机要记得带上足够的火石和油。 火柴:普通的火柴被打湿了之后无法使用,你可以用融化的蜡将火柴头包起来。但是记住,这是最后的生火手段,因此,小心的保护好它。 油:一瓶引引火用的油,ZIPPO的火机油罐是个不错的选择,方便实用。当然,如果你嫌重,也自认为是个钻木取火的高手,也可以不带这个东西,油最大的作用是:当你遇到雨 天和潮湿的气候,在潮湿的地方生火的时候,你会发 现带上它是多么的明智。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doc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 作者:李志翔钱张师孙奇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 [摘要]文章从陕西省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入手,概括出陕西高校近几年在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自然资源 [作者简介]李志翔(1971- ),男,青海贵德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钱张师(1955- ),男,陕西延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孙奇敏(1956-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陕西西安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LA01010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18-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在此政策指导和专家呼吁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得到了立项。陕西部分高校参加了此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本文以参加该课题的高校为基础,对陕西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陕西省12所本科院校,其中以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子课题的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调研。查阅各种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背景材料。第二,实地考察与训练。笔者多次与课题组成员对拟要进行“野训”的实地进行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组织计划。参加和组织了在陕西秦岭山脉厚畛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以攀登太

东南大学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报告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计 算 书 学号: 姓名: 班级: 成绩: 日期:2014年9月

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A、基本情况 某地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省道,路线总长21km,双向四车道,路面宽度为16m,该地属公路自然区划IV区,路基为低液限粘土土质,填方路基最大高度2.1m,路床顶距地下水位平均高度1.4m,属中湿状态,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50MPa,年降雨量1200mm,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0℃。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规范规定,查表得其设计使用期12年。 B、交通荷载情况 根据区域交通分析预测近期交通组成和交通量如表1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 表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 要求:试根据交通荷载等级,选择相应的基层(和底基层)材料进行组合设计,并根据进行沥青路面厚度设计计算,编制计算书(计算书格式及编目示例附后)。

一、基本设计条件与参数 依题意得,基本设计条件如下:新建二级公路,双向四车道,路面宽度16m ,公路自然区划IV 区,低液限粘土土质,填方路基最大高度2.1m ,路床顶距地下水位平均高度1.4m ,中湿状态,年降雨量1200mm ,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0℃。 基本参数如下:土基回弹模量50MPa ,设计使用期12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 二、交通量分析 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1. 当设计弯沉值为指标时,当量轴次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如下: 4.35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查《规范》得该公路车道系数为0.4,累计当量轴次计算如下: ()[]()[] (次)6 12 10835.84.0418.402704 .0365104.0136511?=???-+=?-+= ηN r r N t e 属于中等交通。 2. 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计算当量轴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