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芳与无极桩

蔡松芳与无极桩
蔡松芳与无极桩

蔡松芳与无极桩

无极桩练习法:

该桩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不讲究行气,更不会出偏差。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对治疗慢性疾病和强健身心均有显著的效果。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颈部自然放松,俗称“强项”或“贴衣领”,因为脖子轻轻碰到后衣领时,位置最佳。下颌微含,如果舌尖出现上挺,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可自然咽下,最好分三次,汩汩有声。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既两脚涌泉连线中点、尾闾、大椎三点连成一线,并呈铅垂线位置。该线向上指向天空,仿佛天上有线将你拎起,称为“挂衣架”或“西山悬磬”。松静自然,物我两忘,达到“无我无他,无天无地。虚无缥缈,运行无始。”最好。

无极桩要点:

1、不要意守。初学者难以屏除杂念,可以想象绿原大海青山流水,或守窍,或数吸,或念经。但是,具备一定定力后,应努力驱除意守。此节是与各种意拳相区别的关键所在,切切谨记~有意,则停留在有界。只有无意,自然生出真意,才能跨越无、有无、有三界,才能无极生太极。这是太极拳与其他内家拳的大差别所在。不知道这一点,功夫依然进步,只是你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实际上却是别的什么。当然,别的内家拳,一旦悟透关节,能够破除心意,立即也就会了太极拳,尤其是个中高明者。

一般,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指的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环境熏陶造就的认识基础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如果任由自己的想法主宰自己,则真正希望心灵和肉体回归于自然的目的,就成了南辕北辙,由于后天思想的添满和坚守,而永远不能达到了。

而我们追求的意,可称真意,是能真正含有能量,或者能指导激励产生能量的意识流。意,只有你在想,它才存在。真意,不论你想不想,它都在运作。我们学习修炼的目的是:求得后天与先天得沟通,最终达到用后天意指挥先天真意。

意为外在,属于阳,真意为内有,归于阴。相互沟通,阴阳相合。

2、不可用百会穴上领。既三点连线,不要用百会代替大椎。否则,可能出偏。虽然表面上功夫进展更速,却离邪法不远了。当然,若老师高明,能够护理,也无不可。很多门派常讲“顶头悬”,对其认识,多为悬百会。这里可能有更好的法门,我不知道。对于读我的书,帮助理解和修炼者,还是不用百会为好。时机发动,顶头自然会悬。

3、不要强迫自己舌头上接,既“搭鹊桥”。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了渡客,才需要船家。该接的时候,自然就接上了。否则,舌头就松不下来,而且可能接错了位置。不要瞎操心,无为而为,会有为你答理一切的。要真诚地崇敬和感谢上苍,崇敬和感谢如果存在的造物主,他们恩赐我们的,精美的自己能够管理治理自己。

4、三点连线向上领,是上桩过程中的一步。不能一直想象着,这将违背第一条要点。以后只是跳出自己,加一个观照自己的意念后,就力求去掉意念。这是六祖惠能法师的“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老子李耳的“能婴儿否”,“来者不追,去者不留”,会帮助你的。

5、“前一后二”。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房事前一天,房事后两天。不能站桩,这是古训。由于一般练功者,不超过数十分钟,尚不剧烈。“前半后一”可矣。

收功:做三次微深呼吸。呼气时意想将全身的病浊之气排出体外;吸气时意想把自然界的精华之气收进体内。然后张开眼睛,稍做散步,或作摇橹功等基本功。

练功时间、次数、方向:时间因人而异,可长可短,初学者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若连续百天站桩一、二小时以上,且不行房事,称为“筑基”。方向朝南。一日早晚醒后睡前各一次为好。

上面谈的是上桩下桩的方法,其实并不全面。虽然够用,但还没有涉及内在的变化过程,没有涉及入静守定的心法。“应景自然,物我两忘”八字,确实是根本。但说的说了,听的听了,真正的过程,还是不甚了了。愚以为用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来描述,比较细致。“中正、平衡”不消说了。最重要的是“去对峙”。什么是对峙,对峙是相对加上执着。相对的好坏,松紧、大小、左右、有无等等,为进入无极态,自然要去掉。尤其要去掉前面的中正与否、平衡与否,因为这些本身都是后天强加的名相。一旦有了

比较,心上就悬着计较,实在害人。而执着物象,尤其是执着于相对,更是要不得的。去不掉,就等。等不了,就忍。忍不住,靠时间。到了一定火候时候,终于忘却。无天无地,无我无它,无往无来,无始无终。这是我个人的心法,它永远不涉及我现在到了几阶几层、进步退步,我就是我。几阶几层,是相对的东西,不破除,就一定会象毒蛇缠在心口,你喘不过气来。

太极拳真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可惜能真正体会个中真味的太少。一旦用心去练太极,就会发现太极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生命的一部份。公园里大部份人练的与其说是太极,不如说是体操。太极拳其实质是“活桩”。正确的呼吸是进入真太极的钥匙。静桩时能进行正确的呼吸都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活桩”。呼吸涉及肩胛骨、胸椎、肋骨、尾椎的牵连配合,稍一不慎,便会“紧张”。稍一“紧张”,便会“起意”。从表象上看,太极拳的关键在于“呼吸”是不错的。

常说“道路就在脚下”,我说“悟性就在脚下”。

太极入门先站桩

现代代社会竞争激烈,人大多数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这种状态在太极拳的教学学习上同有所表现。

许多人一旦下了学习太极拳的决心,常常是一开始就跟着老师或拳友学习拳架,而且希望学得越多越好。不少人认为学会一套或几套拳架,然后不断地熟练动作,使之连贯、柔韧、优美,那样就算会打太极拳了。

恕光复直言,以这样的认识和方法红出来的太极拳,如果用于健身或参加一些表演,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样的认识和学练,其实距离太极大道甚远。

太极是从何而来的呢,

史书明确记载,太极由无极而生,动生阴阳,而后生四象、八卦,以致变幻无穷。练太极前必须要习练无极桩。中华传统武术也明确表示,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是由无极桩(站桩)、拳架、推手组成的。无极桩(站桩)历来是许多流派门派秘不外传的重要功法。有资料表明,无极桩可追溯为为杨式太极拳的秘功。昔日,杨澄甫走遍大江南北,无逢敌手,其功夫就来自“无极桩”。历史上无极桩都是师徒相传,且属秘传。其实,各种太极拳的起势,便是无极桩,只不过从未公开这个秘密而已。无极桩的问世是由杨澄甫传给叶大密,又由叶大密授与蔡松芳。1959年,蔡松芳征得叶师同意,将所得秘传公诸于世,才开始公开教授无极桩。同时,无极

桩功显著的健身及治疗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广州地区及东南亚一带迅速普及,惠人无数。澳门、香港、美国、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继成立无极桩分会。蔡松芳老师也因此成为无极桩功推广第一人,造福人类,功德无量,在美、澳、东南亚等地负有盛名。无极桩是是传统武术,更是传统太极的基础。

太极拳以无极桩为根,拳论歌诀有“要知拳其髓,首由站桩起”的记载。打拳首先要站“中定”。无极桩的“三点一线”就是行拳的所谓“中定”。行拳之中的十三势:绷、履、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以中定为原则。失去“中定”的拳架或许依然可以活动筋骨,达到一定的健身目的,但这绝对是失去了太极拳的原则要求。

这个“三点成一线”的“中定”不是一开始学拳架就能做到的。相反,一开始不练无极桩就学拳架,往往弊大于利。因为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将一些自己日常的习惯动作以及对太极拳的错误理解置入拳架中,以致磋砣时光,最终造成学拳容易改拳难的尴尬局面。要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需要老师和学员双方共同的努力。老师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而学员则静下心来从基础练起,这样才可能少走弯路。须知,太极拳历经沧桑不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三年五载能学好的。一旦下了学习太极拳的决心,就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待续)——摘自嘉兴电视广播报

习练无极桩的方法(1)

正确掌握习练无极桩的方法很重要。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练无极桩也一样,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地练。有的人在初学自练中,把不同的功互相掺杂,自以为取其精华,这种学习方法往往容易走偏。

习练无极桩要求身体中正,“三点”成一线,这看似简单,但易学难精,要想达到上乘必须悉心勤练。习练无极桩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两脚平行分立如肩宽,脚尖正对前方,脚跟平齐,全脚着力要平稳,两脚跟不宜浮起和用力。站立时

脚的重心,前面大约用力六成,后跟大约用力四成,保持身体的重心不前倾,不后仰。真正的秘诀是“三五三齐”,即:“五趾齐地”,即中心在脚底,五个脚趾要轻轻地贴住地面,既不能翘又不能抓。“五心齐意”,即两脚心涌泉穴、两手手心劳宫穴和头顶百会穴均要有意贯注。“五指齐气”,即两手手指要平均地有气贯到。不少人在初学时站立比较随意,成八字脚,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八字脚重心落在阴面的脚跟和足大趾上,全脚受力不匀,气劲往外、步伐不稳。脚平行则气劲落在脚阳面上,全脚着力平稳,气下降则顺应自然,可通调胃、肝、脾三条经络。站立时两脚应窄适宜,过宽气散,过窄则马步不稳。练无极桩时会产生脚趾自然贴地甚紧,足心含空,其劲收在涌泉内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涌泉呼吸”(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两脚心凹陷中),这是武功“发劲在足”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功夫。

2、身体宜正,头颈正直,眼睛平视,下颌微收,舌尖自然轻抵上腭。身体中正,内气容易发动,还有技击上的作用。眼睛平视也很重要,在家中可选窗口位置,户外练功时可选自感舒适的某一远景凝视。起功前慢慢把视线收回眼前尺许,然后闭目,闭目后仍然保持平视。平视则心平气静,气可下降丹田归元。目光下视,心气降,上视则心气升,均不可取。下颌微收是与头部虚领相一致的。这样“百会”可以朝天,有的人练功时搭拉脑袋或头向后仰,这样百会就偏离“三点一线”了。当督脉气上升时,后颈自然会竖直,自觉头颈发涨绷紧,气由大椎穴轻轻升起,透过玉枕关(颈部枕骨隆起处,即风府穴,为督脉,是足太膀胱经、阳维脉之会),上至颠顶,气机直达头颈,太极拳中称为“虚领顶劲”。虚领顶劲是导引任、督二脉气机和打通督脉大椎穴的一个要诀。大椎穴在第七椎下,此穴很重要,内有细筋称为通天路。气机不上脑后玉枕关或头昏脑胀时,发放外气导引可令大椎开窍,解除症状,从长强至百会整条督脉容易产生气感。舌抵上颚是起搭桥的作用,使气降回气海,并接引肾气归丹田。

习练无极桩的方法(2)

3、沉肩垂肘,两臂自然下垂。臂不宜张开太大,两手绵绵不用力,手指松开,中指轻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即两手中指贴大腿裤缝处。中指贴风池穴是让内气接通。沉肩即松肩,可使气沉丹田,重心稳固。保持虚腋是因为腋下有心包经通过。初学者两手可放在最舒适的位置,不强求两手贴“风池穴”。

4、涵胸拔背,松腰松胯。涵胸就是胸部要放松,涵胸自然能拔背,拔背则气贴背,劲容易通过。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就是要涵胸拔背。腰要松而直,胯微向里收,不要凸臀。收胯是一个重要的要领,就是胯向内松,使上下气能通。胯犹如水闸,一松则气沉丹田,松到脚底。腰胯放松气才容易通“天柱”透阳经(脖子后面两条筋,术语称为“天柱”;头是诸阳之会,百脉所通)。

5、上下三点保持成一直线。站好后,全身自感舒适稳健,轻松自然,身体便从脚跟到头整体稍向前倾,两膝微曲,使身体重心投影落在脚掌前面三分之二的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即膝盖大概对正涌泉,这时可再意想从脚下这点向上引一直线对正“会阴穴”,上述两点再向上对正头顶的“百会穴”(在头的顶端,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面正中线的交叉点上)一边对一边放松,身体保持中正不偏。“三点一线”是无极桩的精粹,这样既能使无极桩稳定,也是导引内气畅通的重要因素,许多人此线一经调正到位,使可感到内气充盈。“三点一线”体现了传统武术力主身体中正的要领,并成为杨式太极拳秘传的练功要诀。“三点一线”既简单又难以捉摸。此线在初学时可理解为是一条比较粗的虚拟线,随着功力提高,线会逐渐变细。初学时,老师必须经常检查、及时纠正学员的姿势。有人曾对“三点一线”进行探讨,如测量和用函数表计算人体呈“三点一线”时的姿势是身体整体的前倾二度角。然而,单以前倾去规范练功的姿势和指导练功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练功者的外形和结合病灶的情况予以调正。从实践中可以看出,体形端正的人,其外形容易出现“三点一线”,而体形特殊者,则难以按此标准强求,他们有独特的练功姿势。由此也可以

看出“三点一线”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机械的倾斜,其实质是外形和内形之中正统一,是形和意的平衡。这好比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动作,由于技巧熟练,无论怎样运动都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换成没有技巧经验的人,尽管在平衡木上慢慢的步行,也难以维持身体的稳定。

曹树人详解无极桩

曹树人详解无极桩 从理论上认识:松膝即是使膝关节部位不负体重、不受外力,也不受因自己脚下踩地而产生的向上的反作用力;行功的作法是减去膝部的本力,心中要想不让膝部负重或出力,身体重量不能下压到膝部,包括气血流通都要在腿中间通过,如此则膝部自然不受力。膝松后的感觉是:膝盖有隐隐约约向上的意思,此时还要留意膝后窝处不能有紧张的感觉和形状,也避开上下通行的体重的正反作用力,使此部位亦处于松虚的状态之中---上述感觉也可通过吸收腹股沟而达到。这样的思想意识下身体产生的细微变化、会让躯干自然的向上挺拔,以符合 立身中正的要求,这时顶的感觉就出现了。 视线再次向远方淡然极目,神意自然领起、虚虚悬于顶上,这即是“虚灵神顶”的具体行功法。顶意领起后稍静片刻,即会感到腰胯部位有向外松涨、向下沉坠的意思。这时需要留意的是吸收左右腹股沟,即能使腰松胯松的感觉不断增强,渐至整个腰围松虚成空、好象腰没有了。 切记:所有的做法都是无形的,因为你始终象一根木头、是立在那里的! 腰指的是胯骨以上、最下一根肋骨以下身体一周的皮肤肌肉。放松后的感觉是向外涨、向下沉;胯指的是腰胯连接部位的骨头及骨头所在位置,放松后会感觉到上身和腿连起来了,腰脊到尾闾这一段在感觉中出现了,把尾闾放正,脊柱真实存在的感觉就产生了;有时会有一种意思顺着脊柱向上去了,有时又从颈部下来,虚灵神顶产生的神气舒松感也会渐增,《太极拳经》上说“尾闾中正神贯顶”,即此为是。上述切身感受通不必理会,由其自由去来。想保持下去就在此境中多留一会,马上开始松肩亦可。 在松肩之前,再谈一下吸收腹股沟。 腹股沟指的是身前大腿最上端与小腹斜向连接处的那条线,收吸的做法即是腹股沟的意思、顺着这条线所在部位的纵深处、也就是向自己身后远去,微微的还有点向后下的意思。这个做法还会直接成就收腹的要求,间接使腰胯胸腹部位松空灵活度增强,自身中下体渐趋于协调统一,裆部也跟着会自然处于圆虚状态---即达到了十要中裹裆的要求,便于在走架行功中 做到举动轻灵。 收吸腹股沟后,顺便可以体会一下溜臀。 意想臀部皮肤肌肉向内收敛隐藏,则臀部会有下滑感。吸收腹股沟会使臀部有丰满感,溜臀可使这种丰满感隐于无形。溜臀与收吸腹股沟互为表里、矛盾相生:收吸过则臀后撅,溜过则腹前拱,要在对立中求统一,还不能忘了虚灵神顶!此时将神意再向上虚领一下,则周身上下倍感轻松,腰胯裆部更加空虚灵动,原有的一些问题已能不解自安。 接下来让肩的意思沉入地下或放在地上,只要不在原位,放多深都行。这是松肩的行功法,注意:肩的本体是不能有丝毫向任何方向运动的迹象!切记“凡此皆是意”!肘也是这种方法,祝师说:肘要永远放在地上!也包括了在走架行功中对肘关节部位的放松要求。肩的行功法叫松肩,肘的行功法叫垂肘。肩肘松后他人扶上会觉得很沉,这是自然的显现,不可误认要 向下沉坠。 松手在九松中叫展指。意指的是手指神意的舒展,本体仍是静止的。 十指的意思向下直入地下深处,深度则是境界,周身放松的综合功力好,则手指的神意自向下去的深,愈松愈深。可以一根一根的找,也可一节一节的寻,总以退去指上本力为是。指 能松空则手掌相应自松,不须专求。 松腕的功法叫舒腕,可以通过进一步放松手掌来体验:展指后手掌继续退力求松渐觉掌心虚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一:站桩功的作用: 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

(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 动作练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 百会上领头顶悬 眉宇舒展眼平视 舌抵上腭唇微启 下颌微收神内敛 虚灵顶颈耳听后 松肩沉肘左右抻 含胸拔背脊骨直 松腰沉胯收尾闾 两膝微屈微外撑 两脚踏实劲在中 百会会阴要垂直 呼吸自然气下沉 心静体松上下通 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 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 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 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站半个小时以内的话,左右各转26次,半小时以上,左右各转36次,转动的时候双肩、双胯一定要注意放松,立身要中正)

如何正确站桩

如何正确站桩 一:站桩功的作用: 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 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 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 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 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 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 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 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 (一)无极桩(二)混元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 (一)无极桩 动作练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 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 百会上领头顶悬 眉宇舒展眼平视 舌抵上腭唇微启 下颌微收神内敛 虚灵顶颈耳听后 松肩沉肘左右抻

开合桩(马宏笔记)

无极桩 一、从身体自然站立时开始,深呼吸一至三次,全身放松,两腿微屈,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注意涌泉穴与肩井穴要在一条直线上,丹田穴与三阴交穴组成一个平面与地面垂直,脚尖勿外撇,舌尖顶上腭。 二、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上举与肩平,手心向下,微微吸气,吸到不能再吸,稍停,自然呼气,双手从体前落下抱于腰腹前,两手拇指向上,其余四指相对,手心向里,两手相距一掌左右,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屈膝松髋,要力争做到臂圆、背圆、裆圆。 三、保持自然呼吸,虚领顶劲,立身中正,身体不要前倾或后仰,两眼先目视远方,然后慢慢回收至闭上眼睛,同时双耳听于身体两侧后方,尾闾前送,微微收敛臀部,脚趾抓地,涌泉穴要虚拢住。 四、让意念如瀑布或溪水,从丹田,过会阴,从长强穴分为三股,一股沿身体两侧上行至两手臂到达掌心劳宫穴,一股沿身体两侧下行至两腿部到达涌泉穴,一股沿身体后背部上行至头顶百会穴,注意手掌心与丹田相对,肚脐与命门穴相贴,然后百会、劳宫、涌泉三穴归一,气沉丹田。 五、重点放在意念上,吸气稍微有意,呼气时是自然的,是无意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内视、内听、内想丹田上,让全身心进入一种无为无我无像的境界,

六、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收势时,将双手右内左外抚与肚脐上,先按逆时针由小到大转若干圈,再按顺时针由大到小转若干圈,最后深呼吸一至三次,回到身体自然站立姿势。 身体站立放轻,两脚跟相距一拳远,脚成外八字,手成柳叶掌,放在大腿之两侧。手心微微超前,手要松垂,这时要提肛,顶悬,松肩垂手,含胸拔背叉腰落胯。下颌微收,口齿轻闭,舌尖微微地顶在上颚之上,呼吸要自然,周身都要放松,心想自身由取无限小,变为无限大,把自己放展在整个的宇宙太空之中,天,地,物,我熔化在一起。身如天上的浮云一样,意想自身好像自见了星星,月亮,忘记了一切烦恼,忧愁。 头发放松。返观内视,把放入大自然的意识都收回到自己的身体上,自己的头发好像浮云一样在漂浮,好像水中的浮草,头皮,头颅放松,头皮、头颅无限的扩展,放大。病气从这松展之中,熔入整个空间。大脑放松,要忘记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做到意境混然。两腿放松,内视,双眼看见了,星星,月亮,太阳以及地球上的山川,河流,湖泊,大海,森林。看到了自我。两身放松,凝神细听,天地间尽是鸟语花香之声,鼻放松,深吸气,吸入天地间精华,吐出身内之浊气,口齿面部放松,扣牙三下,舌抵上颚,食管放轻,意到右肋下,肝区放松,意象大海有多么辽阔;意想前胸肺放松,意想大沙漠之色彩;意想到左肋下,脾、胃再放松,意想草原有多么辽阔,草原的绿草象绒毯一样覆盖在辽阔的大地之上;意想到大小肠之上,肠放松,意想江河流淌;腰放松,左右转腰顺胯;两腿放松,下蹲曲腿,然后起立;心脏放松,凝神细听,然后把意念集中到两肾中间的命门之上,心脏好像在微微地跳动,与命门产生共振,减轻了整个心脏的压力,这时身心得到了完全地调节,肢节也得到了气的充实和温养,然后整个身体放松,进入无极功之功焙之中,站立二十分钟,收功。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气充盈,任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的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 太极混元功是修炼太极气、培养太极劲、增强太极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太极拳通向高深境界的必经之路,属于动静相兼、外俱练、性命双修、体用兼备的拳家功。 一、降气洗脏功 降气洗脏功是调节三焦、去浊留清、滋养五脏、松气松身的功法。 动作 1.无极站桩:两脚平行向前同肩宽,立身中正,周身放松。 2.两手上举:两手领臂自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 3.两手下按:上动不停,两手经脸前、胸前、腹前下按,回到无极桩(图1~图3)。如此反复升降9次后收功。 意念

1.身心虚静:用三性归一法(三性是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三性合一是真性)想丹田,视丹田,听丹田,逐渐达到身心虚静、物我两忘的无极之境,静站片刻。 2.引气上行:眼神、心意领两手缓缓引气上行。 3.降气洗脏:意念不停,引大自然混元气由头顶进人体,自上而下地缓缓下降,顺两腿一直降达两脚涌泉。 要点 1.站无极桩时,虚领顶劲,下颏收,头正项竖,舌抵上腭,闭口合齿,胸实腹实,松腰敛臀,脊柱竖直,沉肩坠肘,松腕舒指,松胯圆裆,膝脚相对,周身放松,中正不偏,神形虚静,忘却呼吸。 2.动作舒展放松,节奏和缓连绵,只用心意不用力。 3.身形姿势须随心神意念的上升而渐渐舒展,随心神意念的下降而微微下沉,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4.降气路线以体为主,体表为辅,两手配合导引,外合一、绵绵不断地逐渐降气,同时外协调一致地松气松身,意念一直松降到脚底涌泉。 5.呼吸顺其自然。 提示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的练拳方法 要练好太极拳,于理须明无极、太极的含义,于拳则须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 太极者,无极而生,阳之母也。无极之义,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含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机,遂太极 生焉。无极一动即是太极,太极成时必分阴阳,动静便是阴阳,阴 阳便是太极。 若将太极之本义引伸开去则无处不在,广之堪比宇宙,狭者可喻人身,均无不恰如其分。古之学者将太极之形状虚拟为一硕大无朋 的圆球,其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滋生万物,并将其形诸于图,这便是相传至今的太极图的由来。 若将无极、太极之理借喻人身,则人身亦为一小太极,这小太极中的阴阳代表即为心、肾。心属火在上为阳,肾属水在下为阴,通 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阴阳调和则百病不侵。 宇宙之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济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将此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 命之根,造化之源。当太极拳练到功形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 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 练太极拳必先求无极。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基础。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练拳之前站无极桩,可渐使自 己心定神安,继而便可感觉到体内如同虚空无物地一般,两腿负载

之感也随之尽消。待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气动则太极生。要息气宁神地在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在无形之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意念、感应灵通一气,渐臻妙境。综观练习无极站桩的益处如下:一能静养灵根,培植本元;二能养气养性,气满丹田实;三能内外严整,沉力重生,固若磐石;四能身心共静,周身虚灵,绷劲自然而生。 练习太极拳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3.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的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绝密件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出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示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

太极十三桩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脸色红润。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发热都为好现象。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全身舒畅精神饱满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提擎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 第一节预备式 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此为基本式,请熟记。 3松静功(顺气法):接太极式,先深呼一口气,两臂经体前手心朝上缓缓上举至头顶,然后手心朝下,松肩坠肘,缓缓下放至身体两侧成太极式,伴随动作,臂上举时吸气默念“松”字,臂放下呼气并默念“静”字。反复十次。 要点:初练功者,尤其体弱病老之人,大多气机散乱,上焦满浊,下焦虚陷,头重而脚轻。此功就是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升清降浊,练就上虚下实,使气血通达,经络通则百病消。它是练正式功法的基本功。气功练意气合一,此法为练习以意导气的方法。坐站皆可有无手动皆可,只要随呼吸默念松静就行,练功次数不限,至少早晚一次,练功时间逐步增加,持之以恒。 第二节基本功 1起式,接太极式先深深呼吸一口气,然后两臂缓缓想体前平举,高于肩平手心朝下,吸气。继而两腿屈膝下蹲,高度因人而异,要点膝关节不超过脚尖,次高度保持十三桩练完,上体自然正直,松腰落胯,不可挺胸突臀,同时两臂轻轻下按至腹前,呼气。 十三桩:1浑圆桩 接上式,两臂缓缓外旋,同时肘略向后移,使大臂与身体成45度,腋下约有一拳距离,小臂呈水平,虎口朝上,掌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分开,微屈如包球。身体不僵不懈,用鼻自然呼吸,呼气默数1反复10次。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在太极拳实战中,经常会看见有的练习时间很长的人,不能做到松肩开胯,更不能体会肩胯相合。 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因而凡习拳起步就是从意道进行研习的,不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而已。太极拳用意,宜清宜淡,以至于无。 拳之真意既不是有意,也不是全然无意,而是介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不期然而然的、自然而然的状态。这当中是一种极高的哲理,是辩证法。 练习太极拳要节节贯穿,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带动四肢,然后将身体各个部位,以及筋骨肉全部活动起来。 松肩开胯,是说要松肩关节,松胯关节,使关节周围筋腱、肌肉、软组织、神经系统等放松,让关节运动幅度加大,气血畅通,气机自然,内劲贯通无滞。如何松?不是每个人都会明白的。 我们经常说,上阴下阳、内阴外阳、前阳后阴。比如,手臂平展,手心向下,则整个手臂上面为阳面下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再如,两脚虚虚一站,前面为阳面而后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这一阴一阳是自然存在的,然而,要使之阴阳相通,即阴阳相吸相合为一,意念无偏。也就是说,两手同一、两脚同一、手

脚同一,单从一只手与一只脚而言,上面与下面同一,外侧与内侧同一。 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初学太极拳都想一蹴而成,一蹴而成的功夫会伤身,对身体很不好。 同一就能相通,同一就是一体、一个,意念均匀弥漫在它们的皮表,故内在空通为一。因此,如果肩上面(阳)肌肉紧了,意念转至腋下(阴),则会松;如果胯外侧(阳)紧了,意念转至会阴周围,则会松。 所谓阴阳相合为一,自有道行。当然,此意要清要淡,不能刻意、着意,下重意,即似有似无状态。肩松后,仿若吊挂在锁骨外缘下的;胯松了,仿若胯是吊挂在髌骨下的。 把肩部放在拦杆上,肩不着力着意,也会松;胯部坐在小凳子上,胯不着力着意,也会松。这就是体会。 从全身来看,意在涌泉外皮,脚盘会松;意在命门外皮,腿脚全松;意在百会外皮,全身会松。眼神外视远去,去而不迷,意念放空,则内外相融,身如尘埃般自然松荡,全身空空。为了防止出现偏差,意念不必离身,就附着在自身皮表与外界相融。 只有肩松胯松,肩胯才会自然相合为一,否则,永远分离各自为阵甚至互相冲突,比如掀胯耸肩。此相合为一,不扭不斜,胯平肩平,使内劲以最大效率得以施展。 练太极拳松肩八法 一、静功法 太极拳是一个练意的运动,静功法是先静意。再由意带动作,这个原则是贯彻始终的。此式全身的要求与太极拳的无极桩相同,

无极桩练习法

无极桩练习法 练法:先自然站立,想象面前是一潭静水,波澜不兴,深而清冽,是所谓“如临深渊”。水面一层薄冰,刚刚能支撑自己,而自己将站到冰面上去,所以有恐惧感,有利于提气,是所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先提起一脚放在冰上,再将另一脚轻轻放上,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自然站立,身体中正。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松开微前合。两手下垂,腋下自然留有余地,手指自然松开,中指轻贴两腿外“风市穴”(初学者两手可任其自然下放)。视线从远处收至眼前一尺许后轻轻闭目或留一缝也可,自然呼吸。 站定后,从上向下节节调整,使之平衡轻松。然后从两脚涌泉穴开始,向上经两踝、两小腿、两膝、两大腿、两胯、腰、前丹田、后命门、前胸、后夹脊、两肩、自然由双臂及手,节节放松,最后到大椎骨。到两胯时,注意检查臀股上肉坑要添满,就是臀部上肉是平或外鼓的。到命门时,注意命门松的方向是向后,俗称“添腰”或“塞腰”,也有称“命门外努”的。到上面,注意要开胸和开脊。放松的过程,象脚底涌泉有两团气膨胀腾起,又象两眼泉水涣涣注入浑身三百六十穴,以及八万四千毛孔,舒通畅快。颈部自然放松,俗称“强项”或“贴衣领”,因为脖子轻轻碰到后衣领时,位置最佳。下颌微含,如果舌尖出现上挺,且流出津液,称为金津玉液。可自然咽下,最好分三次,汩汩有声。头部要正直虚领,做到“三点”一线,既两脚涌泉连线中点、尾闾、大椎三点连成一线,并呈铅垂线位置。该线向上指向天空,仿佛天上有线将你拎起,称为“挂衣架”或“西山悬磬”。松静自然,物我两忘,达到“无我无他,无天无地。虚无缥缈,运行无始。”最好。 无极桩要点: 1、不要意守。初学者难以屏除杂念,可以想象绿原大海青山流水,或守窍,或数吸,或念经。但是,具备一定定力后,应努力驱除意守。此节是与各种意拳相区别的关键所在,切切谨记!有意,则停留在有界。只有无意,自然生出真意,才能跨越无、有无、有三界,才能无极生太极。这是太极拳与其他内家拳的大差别所在。不知道这一点,功夫依然进步,只是你说你练的是太极拳,实际上却是别的什么。当然,别的内家拳,一旦悟透关节,能够破除心意,立即也就会了太极拳,尤其是个中高明者。 一般,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指的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环境熏陶造就的认识基础上自己的主观想法,如果任由自己的想法主宰自己,则真正希望心灵和肉体回归于自然的目的,就成了南辕北辙,由于后天思想的添满和坚守,而永远不能达到了。 而我们追求的意,可称真意,是能真正含有能量,或者能指导激励产生能量的意识流。意,只有你在想,它才存在。真意,不论你想不想,它都在运作。我们学习修炼的目的是:求得后天与先天得沟通,最终达到用后天意指挥先天真意。意为外在,属于阳,真意为内有,归于阴。相互沟通,阴阳相合。 2、不可用百会穴上领。既三点连线,不要用百会代替大椎。否则,可能出偏。虽然表面上功夫进展更速,却离邪法不远了。当然,若老师高明,能够护理,也无不可。很多门派常讲“顶头悬”,对其认识,多为悬百会。这里可能有更好的法门,我不知道。对于读我的书,帮助理解和修炼者,还是不用百会为好。时机发动,顶头自然会悬。 3、不要强迫自己舌头上接,既“搭鹊桥”。船到桥头自然直,有了渡客,才需要船家。该接的时候,自然就接上了。否则,舌头就 松不下来,而且可能接错了位置。不要瞎操心,无为而为,会有为你答理一切的。要真诚地崇敬和感谢上苍,崇敬和感谢如果存在的造物主,他们恩赐我们的,精美的自己能够管理治理自己。 4、三点连线向上领,是上桩过程中的一步。不能一直想象着,这将违背第一条要点。以后只是跳出自己,加一个观照自己的意念后,就力求去掉意念。这时六祖惠能法师的“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老子李耳的“能婴儿否”,“来者不追,去者不留”,会帮助你的。 5、“前一后二”。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房事前一天,房事后两天。不能站桩,这是古训。由于一般练功者,不超过数十分钟,尚不剧烈。“前半后一”可矣。 收功:做三次微深呼吸。呼气时意想将全身的病浊之气排出体外;吸气时意想把自然界的精华之气收进体内。然后张开眼睛,稍做散步,或作摇橹功等基本功。 练功时间、次数、方向:时间因人而异,可长可短,初学者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若连续百天站桩一、二小时以上,且不**事,称为“筑基”。方向朝南。一日早晚醒后睡前各一次为好。 上面谈的是上桩下桩的方法,其实并不全面。虽然够用,但还没有涉及内在的变化过程,没有涉及入静守定的心法。“应景自然,物我两忘”八字,确实是根本。但说的说了,听的听了,真正的过程,还是不甚了了。愚以为用为“中正,平衡,去对峙,等,忍,时,忘,无”来描述,比较细致。“中正、平衡”不消说了。最重要的是“去对峙”。什么是对峙?对峙是相对加上执着。相对的好坏,松紧、大小、左右、有无等等,为进入无极态,自然要去掉。尤其要去掉前面的中正与否、平衡与否,因为这些本身都是后天强加的名相。一旦有了比较,心上就悬着计较,实在害人。而执着物象,尤其是执着于相对,更是要不得的。去不掉,就等。等不了,就忍。忍不住,靠时间。到了一定火候时候,终于忘却。无天无地,无我无它,无往无来,无始无终。这是我个人的心法,它永远不涉及我现在到了几阶几层、进步退步,我就是我。几阶几层,是相对的东西,不破除,就一定会象毒蛇缠在心口,你喘不过气来。 太极拳真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结晶。可惜能真正体会个中真味的太少。一旦用心去练太极,就会发现太极不只是一项运动,而是生命的一部份。公园里大部份人练的与其说是太极,不如说是体操。太极拳其实质是“活桩”。正确的呼吸是进入真太极的钥匙。静桩时能进行正确的呼吸都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活桩”。呼吸涉及肩胛骨、胸椎、肋骨、尾椎的牵连配合,稍一不慎,便会“紧张”。稍一“紧张”,便会“起意”。从表象上看,太极拳的关键在于“呼吸”是不错的。常说“道路就在脚下”,其实“悟性就在脚下”。

无极桩的重要意义

无极桩的重要意义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开篇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拳理法太极,当然遵循是理。所谓“无极”,是指混混沌沌。一冥不昧,无所是,无所在。然而其中包含孕育万物生化的机理。太极拳是这一哲学内涵的具体体现,因而她的操作也离不开这个机理。 无极桩的操作看似极简单,练习者初期易感枯燥,因而多容易被忽视。很多人练习太极拳,一经学会架子,便将无极桩置诸脑后,认为并无大用。这个看法是很错误的。无极桩作为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以指导练习者明理。拳家有谚语:“宁传十招,不传一劲,宁传十劲,不传一理。”故对练家而言,明理是十分必要的。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前辈主张太极拳尚心意,尚巧不尚拙,然而不从无极桩入手去体验,就无从在根本上明白其中生化衍绎的道理。文人好说理,然理多虚妄;武人尚实战,往往穷其一生只余少许经验,故而对于体育而言,文事与武事是不可以偏废的。 无极桩法的基本要求 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

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要在一直线上,自然松垂落地。感觉全身体重落入两脚涌泉处。全身无一处挂力为最佳。如果桩式正确,身体不自觉地出现无方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刻意保持不动。要牢记“道法自然”的道理。 调心: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妄”与“助”是更难戒除的。从师学习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一阶段感受会是如何。老师今天说了,也许你明天就找到了这样的感觉。但这是你自己根据老师的说法想出来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实实练功,加上老师的指点,进步会很快的。“助”也是练功者常会遇见的。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觉得身上很满,不免会想

太极拳桩功

太极拳桩功 《杨式太极拳》练功秘诀 太极园地 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是由无极桩,站桩,、拳架、推手组成的。无极桩,站桩,历来是许多流派门派秘不外传的重要功法。 一、无极站桩,1, 1、沉肩垂肘~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松开~中指轻贴“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即两手中指贴大腿裤缝处。中指贴风市穴~是让内气接通。沉肩即松肩~可使气沉丹田~重心稳固。保持虚腋是因为腋下有心包经通过。初学者~两手可放在最舒适的位置~不强求两手贴风市穴。 2、涵胸拔背~松腰松胯。涵胸就是胸部要放松~涵胸自然能拔背~拔背则气 贴背~劲容易通过。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就是要涵胸拔背。腰要松而直~胯微向里收~不要凸臀。收胯是一个重要的要领~就是胯向内松~使上下气能通。胯犹如水闸~一松则气沉丹田~松到脚底。腰胯放松~气才容易通“天柱”透阳经,脖子后面两条筋~术语称为“天柱”,头是诸阳之会~百脉所通,。 3、两膝微曲~使身体重心投影落在脚掌前面三分之二的两脚“涌泉穴”连线 的中点上~即膝盖大概对正涌泉~这时 1 可再意想~从脚下这点向上引一直线对正“会阴穴”~上述两点再向上对正头顶的“百会穴”,在头的顶端~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面正中线的交叉点上,。一边对一边放松~身体保持中正不偏。站好后~全身自感舒适稳健~轻松自然~身体便从脚跟到头顶~整体的稍向前倾,约2?角,。

“三点一线”是无极桩的精粹~这样既能使无极桩稳定~也是导引内气畅通的重要因素。许多人此线一经调正到位~便可感到内气充盈。 该式要求:1、“五趾齐地”~即五个脚趾要轻轻地贴住地面~既不上翘~也不抓地,2、“五心齐意”~即两个脚心的涌泉穴、两个手心的劳宫穴和头顶百会穴均要有意贯注, 3、“五指齐气”~即两掌手指平均的有气贯到。 二、无极站桩,2, 1、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2、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3、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意守丹田。 三、马步站桩 2 1、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 2、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向前视。 3、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4、两臂弯屈~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即身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 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亦即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一、无极桩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二、太极桩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 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

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三、缠丝功:太极缠法 太极缠丝功的习练非常有利于太极拳功夫的长进。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在缓慢的开、合、松、落的动作过程中感受以丹田为核心、节节贯穿的缠丝运动,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身心内外合一。 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

形意拳站桩秘法

形意拳站桩秘法 [转]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上)...大森林木 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国术,在龙形。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余云:“拳也者,不可片时辍也,可辍非拳也。”国术真入道者,人练拳如鱼得水,人辍拳似鱼离水。 一个孙门内家拳实修者的练功心得2郭西金 是拳中规矩吗?拳是天地能养人,拳是美酒能醉人,拳是知音能解人,拳是仙佛能渡人。真诚希望各位会员有空就多练劈拳,咱们的国术真功全在里面,拳中真意言语无法尽传,您能多练多看,得了我的拳意,就得了真传。国术习练之初基,在专而不在博也,形意之五行拳,劈拳一通,诸拳皆通;祖师尝云:“通者,拳与性合。每出一手,既合其拳之性,亦合自身之性,如此方可称通。”国术乃生生不已之道也,练好劈拳,即能生五行,养五脏。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业随身 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内家功夫真传形意拳三体式在近代中国武术史上,形意、八卦、太极是流传最广泛的三大内家拳术,并且也的确涌现了很多名家名师,他们对内家拳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文:大道至简的形意桩功――三体式:形意拳非常重视三体式桩功的训练,有"万法源自三体式"之说。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为什么要从站三体式入手?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ymgsxyh 论形意拳的三体式-----郭云深。形意拳,是中国传统功夫中的佼佼者,以其显著的功效而闻名于世,其属于中国功夫中的传统的内家拳体系,有很好的健身养生和技击的效果,下面就郭云深的文章"形意拳三体式"让大家了解下形意拳的特点:形意拳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即练精化气;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功,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 壽關順老師對《身邊的武林》作者老師的答問天地虚怀

无极桩身形要领

无极桩身形要领 脚两脚开立,贴地踏平,脚尖朝南,两脚外侧平行似内扣,不要呈外八字或内八字,两脚涌泉穴(位于脚底部,当卷脚趾时呈凹陷处)宜与两肩的肩井穴(位于背包带压肩的地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同宽,使肩井穴和涌泉穴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且平行于人体的中线(鼻脐的连线),两脚不宜并立或开立过宽,从正面检查时,以两小腿垂直于地面为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即身体重量平均落于两脚涌泉穴。 踝脚踝自然放松,两踝似有向外膨胀的感觉。 腿两腿自然站立,两膝随着骨盆向前端起自然地微微弯曲,且有微微里合之意,但两膝感觉不到有扭曲之力。 胯胯,是腰的两侧与大腿之间的部分。两胯须松平、收落,宜有向两侧平拉且向前包裹之意。 腰腰部应松活,自然直立,腰脊命门处有后鼓之感,不可前挺或后弓,以腰椎调直为度。 臀骨盆端起,臀部下敛,尾骨前收,尾闾中正,脊椎骨从上至下垂直于地面,会阴穴正对地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或左右扭摆。 腹腹部向内向下微收,不可凸肚。 胸胸部微含,自然舒松,以便意气下沉,但不可内缩,更不可挺胸,以免气拥胸间、上重下轻、脚跟浮起。 背背部微展,自然放松,以便气贴于背,不可弓背,更不可凹背,以免立身不中正、劲力传递中断。 臂两臂松垂于身体两侧,腋下自然松开,不要夹紧,做到肘不贴肋。 肘两肘微屈,有沉坠之感。拳谚云:“肘尖上抬全身空,肘尖下垂全身松。”

手两手自然伸开,掌心微含朝向身体,指尖朝下,松垂于大腿两侧。 肩两肩须平正、松活,松开肩井穴,以利手臂轻灵,切莫耸肩、歪肩。 颈大椎(胸椎上部第一块椎骨)轻轻领起,颈部自然放松,大致竖直,以利于周身运动轻灵,头颈后部宜与练功服衣领微微相贴,不可僵直、软塌。 颔下颔微收,不可前翘,也不可里收过多。 口嘴唇自然闭合或自然微微张开,但不可紧闭或张大;牙齿轻合,宜保持自然咬合的间隙,在利于咀嚼肌放松和唾液的分泌,不可张口或咬紧;舌头可采用自然平放或轻抵上腭,对高血压患者,宜平放舌头,如果采取舌舐上腭时,舌尖宜轻舐牙龈与齿根交接处的牙龈部位,以轻舐不久便产生唾液为度,不可卷舌、翘舌或藏舌(将舌舐得太靠后),以免造成紧张,得不偿失。行拳时,口腔中会分泌出唾液,拳论中称之为“口内生津”,它具有湿润口腔、帮助消化、抗感染、防癌症和增强体质的作用,但有多余的唾液,应随时徐徐咽下,不要吐掉,但也不必刻意追求唾液的多与少,应顺其自然。 鼻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耳意想塞住耳朵,听而不闻。 眼两眼自然睁开,不要下垂眼睑,也不要怒目圆睁,眼光平视远方(傅钟文老师来闵行教拳时,要求我们透过树林看到远处的黄浦江),不看地,不看天,更不可东张西望。 脸打开两眉之间的印堂穴,舒展两眉间,眼睛似笑含,面部表情自然大方,神态从容自信,不要紧锁双眉、横眉立眼,也不要拉长脸庞、面部表情威严。 头头是全身之首,须头容自然放正,即头部与水平线大致保持垂直,不可低头、昂首、东倒西歪。

无极桩身形要领

无极桩身形要领 脚两脚开立~贴地踏平~脚尖朝南~两脚外侧平行似内扣~不要呈外八字或内八字~两脚涌泉穴,位于脚底部~当卷脚趾时呈凹陷处,宜与两肩的肩井穴,位于背包带压肩的地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同宽~使肩井穴和涌泉穴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且平行于人体的中线,鼻脐的连线,~两脚不宜并立或开立过宽~从正面检查时~以两小腿垂直于地面为度~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即身体重量平均落于两脚涌泉穴。 踝脚踝自然放松~两踝似有向外膨胀的感觉。 腿两腿自然站立~两膝随着骨盆向前端起自然地微微弯曲~且有微微里合之意~但两膝感觉不到有扭曲之力。 胯胯~是腰的两侧与大腿之间的部分。两胯须松平、收落~宜有向两侧平拉且向前包裹之意。 腰腰部应松活~自然直立~腰脊命门处有后鼓之感~不可前挺或后弓~以腰椎调直为度。 臀骨盆端起~臀部下敛~尾骨前收~尾闾中正~脊椎骨从上至下垂直于地面~会阴穴正对地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或左右扭摆。 腹腹部向内向下微收~不可凸肚。 胸胸部微含~自然舒松~以便意气下沉~但不可内缩~更不可挺胸~以免气拥胸间、上重下轻、脚跟浮起。 背背部微展~自然放松~以便气贴于背~不可弓背~更不可凹背~以免立身不中正、劲力传递中断。 臂两臂松垂于身体两侧~腋下自然松开~不要夹紧~做到肘不贴肋。 肘两肘微屈~有沉坠之感。拳谚云:“肘尖上抬全身空~肘尖下垂全身松。”

手两手自然伸开~掌心微含朝向身体~指尖朝下~松垂于大腿两侧。 肩两肩须平正、松活~松开肩井穴~以利手臂轻灵~切莫耸肩、歪肩。 颈大椎,胸椎上部第一块椎骨,轻轻领起~颈部自然放松~大致竖直~以利于周身运动轻灵~头颈后部宜与练功服衣领微微相贴~不可僵直、软塌。 颔下颔微收~不可前翘~也不可里收过多。 口嘴唇自然闭合或自然微微张开~但不可紧闭或张大,牙齿轻合~宜保持自然咬合的间隙~在利于咀嚼肌放松和唾液的分泌~不可张口或咬紧,舌头可采用自然平放或轻抵上腭~对高血压患者~宜平放舌头~如果采取舌舐上腭时~舌尖宜轻舐牙龈与齿根交接处的牙龈部位~以轻舐不久便产生唾液为度~不可卷舌、翘舌或藏舌,将舌舐得太靠后,~以免造成紧张~得不偿失。行拳时~口腔中会分泌出唾液~拳论中称之为“口内生津”~它具有湿润口腔、帮助消化、抗感染、防癌症和增强体质的作用~但有多余的唾液~应随时徐徐咽下~不要吐掉~但也不必刻意追求唾液的多与少~应顺其自然。 鼻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耳意想塞住耳朵~听而不闻。 眼两眼自然睁开~不要下垂眼睑~也不要怒目圆睁~眼光平视远方,傅钟文老师来闵行教拳时~要求我们透过树林看到远处的黄浦江,~不看地~不看天~更不可东张西望。 脸打开两眉之间的印堂穴~舒展两眉间~眼睛似笑含~面部表情自然大方~神态从容自信~不要紧锁双眉、横眉立眼~也不要拉长脸庞、面部表情威严。 头头是全身之首~须头容自然放正~即头部与水平线大致保持垂直~不可低头、昂首、东倒西歪。 顶“虚领顶劲”~头顶中部,最高点、百会处,应虚虚领起~以 利“精神须提得起”~谓之中顶~不可前顶、后顶或刻意中顶~以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