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重在育人》课题总结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一方面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转变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理论修养,逐渐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成理论.

2、特别是参加县上和学校组织的专题活动,提高自己这一课题的研究水平。

3、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联系课题实际,教学实际,做好教学反思。现在看来,基本按原定计划完成.

4、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每期都按时按质完成。

5、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出课题特色。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每学期都制定一定的活动计划,开展富有我们课题特色的系列活动。

<1〉我在学生中组织以书写《论语》内容为主的硬笔书法大赛,每个同学参加,不少同学成绩不错。

〈2>开展积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积累《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指出其出处、含义.并谈谈她对我们的启示。比赛数量和质量。不少同学成绩斐然。

<3> 开展讲《论语》中人物故事活动。人人收集一两个《论语》中的人物故事,并能绘声绘色的讲出,最后要谈谈它对我们的教育意义。

此外,我还组织关于传统节日的一些活动,“古典诗词朗诵演唱会"。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儒家经典《论语》的热情,也相应培养了他们诵读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古典文学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也渐渐影响了学生的心灵.比如,“学不可以已”、“其身正,不令则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等。像这些思想,在他们的作文中都能表现出来。这段时间,我们课题组有意识的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文题目,来检查他们的思想动态。比如,“谈孝道”、“心态”“与名人对话”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古诗文阅读,心态确实得到了某些调节。

总之,这学期,确实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坚持每课都尽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的教育,活动期间,坚持总结上一阶段工作,讨论完善下一阶段计划。我们相信,在各位领导的大力协助下,我的课题一定会按预定时间顺利结题.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传统文化课题总结

学习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课题阶段总结 2013年下 课题设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习、应用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为指导,强化学习,更新观念,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促进国学经典和好习惯好人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课题计划,现将本学期在课题实施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深入文本,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本学期选择了论语、中庸、古文、菜根谭孝经等知识作为学习材料;以“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准备利用暑假组织学生继续阅读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和童年,尝试读大书,学会读大书,感受其中的人文气息; 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推动实验开展 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学习活动在每堂课开始的3分钟里让学生集体背诵一首古诗、解释一个成语、填写古典名着的书名人物及人物的故事;班级还举行了“传统文化”积累展览,让学生在寻找精神的同时走进传统,感受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班级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有刘弘博、黄心怡和刘佳辉等学生成绩优异; 三、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1、在推进中改进:比如:学生诵读的内容、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的体系,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如何使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和有趣 2、创新更丰富和有趣的活动和实践活动;除了一系列常规的活动,如:书法、诵读擂台等活动之外,再创新出新的活动形式;活动的深度上也要有所提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论语; 本节课的内容是书房与文房四宝;从本学期校本课的设想出发,我想给小学生一种中华文化的 简单熏陶,从小在心灵上打下一个传承中华文化的烙印;于是我设计了本学期的校本课的训练 内容;基本内容是,包括仓颉造字,汉字演变,汉字“六书”,汉字偏旁,汉字结构,笔划笔顺以及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大全7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大全7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大全(精选篇1)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课题结题报告 立题背景: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中华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其中传统道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良的伦理传统,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许多经典篇章都是以小见大、循循善诱的德育教材。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内省法、行为养成、强调修养自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东西。___关于荣辱观的 论述,也可以说是来源于传统而应用于当今,回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为教育工作者指出了一条道路,使古代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目前我校及周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如下: 1.青年教师具有积极进取的品质,但时间不足。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重,学校资金的短缺,教师不可能进行脱产研修或

中长期大批量的外出研究。同时,有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2.农村学校缺乏良好的研究氛围。研究是人一生的时间,终身教育是人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建构。研究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工作的繁重以及其他原因,导致了学校的研究氛围不浓厚。 3.中老年教师缺乏研究提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进取心。 以上是立题背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80%的中老年教师因为现在的教师聘任制度,认为自己已经评上了小学高级职称,而更高一级的评定无望。因此,他们失去了研究提高的积极性,教学理念、文化知识、业务素质无法与时俱进。加之他们有几十年的教龄,很多人认为自己经验丰富,满足于现状,当课改来临后往往在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教龄、经验成了他们研究提高的枷锁。另外,一些中老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10篇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10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三年来,我校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创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研究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的栅栏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校园内的XXX雕像的矗立,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网站和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2、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起草活动方案。 2、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研究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教师的特长,组建了传统文化大讲堂讲师团。根据宣讲内容,结合个人特点,通过查找资料,认真组织,每个人都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朗读和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开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动安排,确保朗读时间。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同时也具有鲜亮的现实性和创新性。当前,在简单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不少学校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等受到外来文化的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和影响,消失了一些不良表现,如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盲目攀比、集体意识淡薄等。这些现象及问题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正确科学的文化引领。所以,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让同学吸取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青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现状 我们却非常圆满地发觉,当代学校生的道德行为状况堪忧:如,知行脱节,虽然能明善恶,然而在行动上却缺乏详细的体现,知道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关怀他人是美德,然而,他们在公共汽车上不愿让座,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会主动谦;以自我为中心,率性而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校内暴力大事频频发生;娇生惯养,独立力量比较薄弱,从未经受过狂风暴雨的洗礼,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一些孩子可能会由于一些小小的打击而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以“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抱负的思想,对少年儿童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同学人格修养,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育人功能的策略 (一)创设传统文化深厚的校内环境 良好的校内环境是促进同学健康进展的重要条件。在校内里,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园林景观,在宣扬栏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特地开拓“传统文化”一角等,通过创设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潜移默化滋养同学的心灵。 (二)有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同学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同学道德水准。学校可以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如经典美文诵读、中华美德故事演讲、传统文化学问竞赛等,还可以以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爱国、诚信、知礼、勤俭、修身等主题班队会或专题讲座,“指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品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立德修身,“路漫漫其修?h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踏实勤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同学在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分,让传统美德自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二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____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坏境 苏霍姆斯林“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感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华文化相关的景塑雕像,文史雕刻,名人伟人的名言警句,师生的书画作品,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徽,校训,每天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形成“文明,团结,严谨,勤奋”的优良校风。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政治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

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即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如《中华经典诵读》,民歌,故事,戏曲,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文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____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____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____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使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____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大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网上大拜年、”“网上猜谜”等网络文化活动;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____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模板(2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模板开展“弘扬中华优级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据《____市中小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为指导,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以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在活动开展前成立了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确领导和督导工作。 组长:德育处负责人 副组长:年级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现代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工作新路子,坚持科学态度,努力改进和拓宽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吸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学典立德,修身育人,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

近期目标。本学期,全面铺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初步形成学习氛围,师生掌握一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下学期,使学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入常态轨道。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面貌焕然一新。 中长期目标。利用三年时间,让全体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四、学习内容和途径 1、学习内容。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中华文字的线条美和空白美;诵读古代诗词文章,体会中华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血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2、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科教师要注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和书法等学科,要加强学科渗透,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通过积极____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展,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艺术节,课前歌,大课间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传统文化育人教学成果

传统文化育人教学成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1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课题研究年度总结

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课题研究年度总结 2019年12月至今是本课题研究最后的阶段,一年来,我们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研究计划,安排研究事宜。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了使课题研究意义更加深刻,现将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掘疫情防控中有关传统文化元素,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常规教育秩序,同时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的淋漓尽致。疫情发生以来,学生在家网课学习前期因长时间不出门、缺少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表现的不是很好,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德育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决定开展系列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积极性。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德育处组织学生挖掘疫情感人事迹,通过漫画、写信、送花、作曲等不同方式表达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教育工作者、新闻媒体工作者等群体的感激之情和对伟大祖国战胜疫情的加油和祝福。活动以班为单位,各班收集本班学生作品,出一期美篇,有德育处统一进行展示。 2、开展“展才艺、亮风采”主题活动 为鼓励学生坚持在家学习、消除学生长期在家乏味的心态,德育处开展“展才艺、亮风采”主题活动。活动以班为单位,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可在家开展学做一道菜、学练瑜伽、学打太极、独立做家务、为父母洗衣服等活动,以丰富学生在家的枯燥学习生活,让

学生快乐安心的坚持在家上网课。活动通过班级评选最佳学生进行鼓励表彰。 1、举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动画屏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形成“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优良品格。 2、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内在需求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配合班主任,在两个级开展调查活动,包括面谈、日记咨询、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便及时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做铺垫。 3、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主题班会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餐饮浪费,德育处安排由学生干部自己组织的以“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干部的精心准备下,各班班长利用周一的班会课组织本班学生召开以“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课。班长利用课件、图片、口述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反思、陈述生活中餐饮浪费的案例、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不浪费的中学生、签承诺书等方式,启发同学们对珍惜粮食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的思考和感悟,达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向结合的预期效果。 4、开展在线纪念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在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德育处组织各班班主任利用钉钉直播进行在线传统节日纪念主题班会课。各班主任精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3篇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3篇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篇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近年来,临沂九曲小学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的文化墙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校园内的孔子雕像的矗立,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和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教研室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

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教导处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 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教师的特长,组建了传统文化大讲堂讲师团。根据宣讲内容,结合个人特点,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通过查找资料,认真组织,每个人都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讲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3、组织比赛,隆重颁奖 为检验诵读效果,由学生科负责组织了各班级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校学生均参与其中。经过预赛、决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校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奖励,并专门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暨〈弟子规〉展演》颁奖典礼。除了部分获奖节目展演外,又组织编排了体现中华传统精髓的节目,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孩子。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孩子,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孩子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孩子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道德,而你要使孩子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孩子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孩子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孩子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孩子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孩子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孩子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是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孩子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孩子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孩子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孩子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在传播知识、播种文明的校园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幼儿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孩子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孩子。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孩子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孩子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孩子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_3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1 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文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学期总结范 文 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 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在研究中,我们课 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 师的主观能动性.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 作用.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 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 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 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

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8篇)

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8篇) 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8篇) 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1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深入落实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我校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由教导处和少先队共同完成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学习践行活动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少先队统筹安排,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弟子规》的背诵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背诵量达到一半即可,在升入三年级之前争取达到全部会背;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达到人人会背。举行了全校的《弟子规》背诵大赛,抽查的学生背诵流利,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践行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沏茶”等践行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行孝的美德。要求各班召开了《弟子规》诵读班会,举行了《弟子

规》背诵比赛,一系列活动强化了《弟子规》的学习效果。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每天早自习班主任安排学生进行20分钟的诵读经典活动;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班主任自行安排);每月安排一次诵读为主题的班会(少先队统筹安排),通过这样系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学校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主会场的直播,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树立好好学习的志向。 我校召开了第__届科技艺术节活动。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展出了绘画、硬软笔书法、剪纸等优秀作品,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推行孝信雅行的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10篇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10篇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粗心问题严重,导致失分较多,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总体来看,差生进步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思想教育目标完成情况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文化知识,从背诗中培养学生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背诗的热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受到情感与知识的熏陶。 学生期末测评情况分析 通过测评发现学生诵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初步掌握了诗词诵读的韵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是背诵力度不够。 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⑴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背诵的要求不够,学生朗读熟练后应该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2、课上学生的个性表达不够,教师传授的痕迹还是重了些。 今后教学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3、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2 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de)提出 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de)重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也日益彰显其魅力和价值.近年来,国内及区内已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和关 于传统文化(de)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de)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丰富(de)诵读经验.但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很浅(de)层面上,如何把传统文化与中 小学人格培养结合起来研究(de)更是鲜见.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de) 研究来填补这方面(de)空白. 如何在中学生中培养自主学习传统文化(de)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de)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de)操作办法.因此,着眼于学生(de)未来,强化中学生阅读能力(de)培养研究,构建良好(de)、有序对策和具体(de)实施操作方法是十分必要(de). 如何通过“研读经典”,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并为此已经做了两年多(de)实验尝试,收到了一定(de)成效,深受 社会各界人士(de)一致好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研究(de) 层面,故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通过本课题(de)研究,还将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de)更为有效(de)新途径和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广大中小学(de)校园文化建设会有很强(de)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de)研究目标 开展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e)相互关系(de)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de)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de)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de)传统文化(de)形式和方法(de)研究. 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营造浓厚(de)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de)文化校园,探索出适合中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de)有效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优化校园文化. 让传统文化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三、课题研究(de)内容 筛选适合中小学生学习(de)传统文化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发完善主题式经典阅读文化(de)校本课程.经典研读课堂教学模式(de)研究,即“读、诵、议、评”(de)研读模式. 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上(de)有形展现,通过文化景点建设,构建特色鲜明、教育效果明显(de)立体(de)、开放(de)校本教材.让校园文化诠释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亲近经典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de)精神家园.开展经典文化活动(de)研究渗透在学科教学及日常生活重视家校沟通,开展亲子活动. 四、课题研究(de)主要方法和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