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机械波的概念

三、机械波的概念
三、机械波的概念

三、机械波的概念及性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机械波的概念

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2.产生条件:同时存在振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

3.传播特性

(1)滞后性: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但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重复性: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3)原则性与灵和性: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原则性),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受迫振动,传播的实质是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灵和性)。

(4)波的叠加性与独立性: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等于几列波单独转播时引起的矢量和(叠加性),且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不互相影响(独立性).这好比老师给学生留作业:各个老师要留的作业与其他老师无关,是独立的;但每个学生要做的作业却是所有老师留的作业的总和。

4.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5.描述波的参量

(1)名称及联系

描述波的参量有波长(λ)、周期(T)、频率(f)和波速(v)等四个,它们之间满足:

(2)特点:波的频率(或周期)就是质点的振动频率(或周期),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波速仅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注意:电磁波的波速与介质、频率都有关)。

(二)波的现象

1.波的特有现象

(1)衍射

①现象: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衍射。。

②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2)波的干涉:

①现象:两列波相遇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间隔出现。

②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任何两列频率不同的同性质

波相遇都能叠加,但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③加强点、减弱点的理解:加强处只是振幅最大,减弱处只是振幅最小,质点的位移仍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加强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 +A2.减弱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福之差,即A=∣A1-A2∣,若A1=A2,则减弱处质点不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变化范围为-∣A1+A2∣~∣A1+A2∣,减弱点位移变化范围为-∣A1-A2∣~∣A1-A2∣

④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判断.

方法1:在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是加强点;在波峰与波谷相遇或波谷与波峰相遇处是减弱点。

方法2:与两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处是加强点,即r = r1-r2 =k,k=0、1、2、3、……;与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处是减弱点,即r = r1-r2 =(2k+1),k=0、1、2、3、……。

2.多普勒效应

1.含义: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注意: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而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2.特点:不论是波源运动还是观察者运动,或是两者同时运动,只要两者相互接近,接受到的频率就高于原来波源的频率;两者相互远离,接受到的频率就地于原来波源的频率。

(三)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为340m/s,随介质、温度改变而改变.

2.人耳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能够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的最小时间间隔为0.1s

4.超声波与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主要运用于:声呐(水声测位仪)、探伤、打碎、粉碎(超声加湿器)、诊断(B 超)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主要运用于海啸、台风的预报。

5.几种典型的声现象

(1)回声、夏日雷声轰鸣不绝、在空房子里说话余音缭绕等属反射现象.

(2)隔墙有耳、闻其声不见其人等属衍射现象

(3)音叉不敲自鸣属共鸣现象

方法指导

1.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例1.一简谐横波的波源的振动周期为1s,振幅为1cm,波速为1m/s,若振源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且从振源质点开始振动计时,当 t=0.5s时( )

A.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位移处于最大值 B.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速度处于最大值

C.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位移处于最大值 D.距振源λ处的质点的速度处于最大值

解析:根据题意,在0.5s 内波传播的距离 Δx=vt=0.5m.即Δx=λ.也就是说,振动刚好传播到λ处,因此该处的质点刚要开始振动,速度和位移都是零,所以选项C、D都是不对的,振源的振动传播到距振源λ位置需要的时间为=0.25s,所以在振源开始振动0.5 s后.λ处的质点,振动了0.25 s,即个周期,此时该质点应处于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

答案:A

例2.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振幅为A2, P为两波源的中点,由图可知,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P

B.两列波相遇时, P点波峰值可达A1+A2

C.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

D、两列波相遇时,绳上的波峰可达A1+A2的点只有一点,此点在P 点的左侧

解析:因两列波在同一介质(绳)中传播,所以波速相同,由图可知

λ1>λ2,说明它们的波峰高P点距离不等,波同时传至P点,波峰不会同时到P点,所以P点波峰值小于A1+ A2.两列波波峰能同时传到的点应在P点左侧,所以A,D正确,B错误,又由波具有独立性,互不干扰,所以C正确.答案:ACD

2.干涉原理的理解

例3.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45m的圆心O和圆周A处,有两个功率差

不多的喇叭,同时发出两列完全相同的声波,且波长=10m。若人站在B 处,正好听不到声音;若逆时针方向从B走到A,则时而听到时而听不到声音。试问在到达A点之前,还有几处听不到声音?

解析:因为波源A、O到B点的波程差为r=r1-r2=R=45m=,所以B点发生干涉相消现象。

在圆周任一点C上听不到声音的条件为:

r = r1-r2 =(2k+1)=5(2k+1)

将r2=R=45m代入上式得:

r1=5(2k+1)+ r2

所以有

r1=10k+50 或 r1= -10k+40

而0 < r1 < 90m,所以有 0<(10k+50)<90m和0<(-10k+40)<90m

求得 -5

即k=-4、-3、-2、-1、0、1、2、3,所以在到达A点之前八处听不到声音。

感悟高考

1.(06全国卷II)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f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A f增大,V增大

B f增大,V不变

C f不变,V增大

D f减少,V不变

答案:B

2.(05上海)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发出的波

的波峰位置,则图中的 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 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

答案:b,a

3.(2002年上海)如图所示,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

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知,a、b、c所在的中垂线为振动加强区域,直线上各点的振幅均为2A,但这些质点都在振动,位移不断变化.

答案:CD

4.(2004年北京)声波属于机械波.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

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

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解析: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波速由介质决定,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同一列声波,频率相同,进入不同的介质,波速不同,由λ=vf,则波长不同,所以A选项错误;不同波进入同一种介质中的波速是相同的,所以B选项错误;一切波都可以进行波的干涉和衍射,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C

闯关训练

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B.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得慢

D.波源停止振动时,介质中的波立即停住

答案:A

2.如图所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以判断出A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是()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解析: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近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起振方向向上,所以A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是向上,选项C 正确。

答案:C

3.如图甲图所示为两列振幅和波长都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乙图所示为两列波在某一时刻相遇,两列波“消失”,此时媒质中x、y两质点的运动方向是()

A.x向下,y向上

B.x向上,y向下

C.x、y都向上

D.x、y都静止

解析:当两列波按乙图所示相遇时,x、y两质点处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方向如右图所示,x处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方向均向下,y处两列波引起的振动方向均向上,根据波的叠加原理,x处的合振动方向向下,y处的合振动方向向上,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

4.如图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5m。C点是BE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E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运动

D.从图示的时刻起经0.25s,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解析:由波的干涉知识可知图中的质点A、B、E的连线处波峰和波峰或

波谷和波谷叠加是加强区,过D、F的连线处和过P、Q的连线处波峰和波

谷叠加是减弱区。C、E两点是振动的加强点,不可能静止不动。所以选

项A是错误的。

在图示时刻,A在波峰,B在波谷,它们振动是加强的,振幅均为两

列波的振幅之和,均为10cm,此时的高度差为20cm,所以B选项正确。

A、B、C、E均在振动加强区,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图可知波是由

E处向A处传播,在图示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可知C点向水

面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

波的周期T=/v = 0.5s,经过0.25s,即经过半个周期。在半个周期

内,质点的路程为振幅的2倍,所以振动加强点B的路程为20cm,所以D

选项正确。

答案:B、C、D

5.在坐标原点和(3m,0)的A点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声源如图所示,

它们激起的声波的波长均为2m,则在y轴上且y>0的区域声音加强的点

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处

解析:在y轴任一点P上声音加强的点条件为:

r =r1-r2 =kλ=2k(k=0、1、2……)……①

由几何关系知 r1-r23………………②

①式代入②求得 k1

即k=0、1,所以在y>0的区域有2处声音加强点。

答案:2处

6.如图所示,两个三角形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均为4m,甲图为某一时刻两列波相对位置,经过T/2时的波形是乙图中的哪一个?( )

解析:经过T/2后,波形应向右平移λ/2,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

7.如图所示,表示一个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

的球面波的情况,该波源正在移向(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图中左侧波面密集,表示波源正在移向A点移动。

答案:A

8.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d质点振动既不是最强也不是最弱

B.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d质点振动都最强

C.a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 b、c、d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D.再过T/4后的时刻a、b、c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解析:该时刻a质点振动最弱,b、c质点振动最强,这不难理解。但是d 既不是波峰和波峰叠加,又不是波谷和波谷叠加,如何判定其振动强弱?这就要用到充要条件:“到两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最强,从图中可以看出,d是S1、S2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到S1、S2的距离相等,所以必然为振动最强点。本题答案应选B、C

答案:BC

9.有下列声学现象:①夏日的雷声能持续很长时间;②敲响一只音叉,另一只与其相隔不远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③敲响一只音叉,在其周围某些区域声音较强,某些区域的声音较弱;④屋子外的人虽然看不到屋内的人,但却能听到屋内人的谈笑声。则: ( )

A.①和②是反射现象,③是共鸣现象,④是衍射现象

B.①是干涉现象,②是反射现象,③是衍射现象,④是折射现象C.①是反射现象,②是折射现象,③是干涉现象,④是衍射现象D.①是反射现象,②是共鸣现象,③是干涉现象,④是衍射现象

答案:D

10.两列简谐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的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如图32中实线所示。一列波沿x负方向传播,如图中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轴,则图中

x=1,2,3,4,5,6,7,8各点中振幅最大的是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 的点。

x

Vx

Vx

y

0x

1

2

3

4

5

6

7

8

解析:对于x=4、8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为零,但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的矢量和最大,故应是振动最强的点,即振幅最大的点。对于x=2和6的点,此时两列波引起的位移矢量和为零,两列波引起的振动速度的矢量和也为零,故应是振动最弱的点,即振幅最小的点。

11.如果声源、听者和障碍物都在同一直线上,声源位于听者和障碍物之间,离听者12m,离障碍物34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听者是否能把原来的声音和回声区分开来?

解析:人耳能分外间隔大小0.1s的两个声音,图(解)中S为声源,A为

听者,O为障碍物,当声波直接传到人耳时,经历时间t l=SA/v,

当声波传到障碍物反射到人耳时,经历时间

直接传到人耳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差Δt=t2-t1,

即Δt=2SO/v=0.2s。显然Δt>0.1s,人耳可以区分

数字电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数字电路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建立时间(setup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前,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如果建立时间不够,数据将不能在这个时钟上升沿被打入触发器;保持时间(hold 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后,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如果保持时间不够,数据同样不能被打入触发器。数据稳定传输必须满足建立和保持时间的要求。 在设计中,当然希望建立时间越短越好,而保持时间呢,也越短越好。也就是说,最好信号在时钟边沿到达,而在到达后,马上被采用,这样,理论上效率是最好的。当然了,理论而已。 竞争和冒险PLD内部毛刺产生的原因 我们在使用分立元件设计数字系统时,由于PCB走线时,存在分布电感和电容,所以几纳秒的毛刺将被自然滤除,而在PLD内部决无分布电感和电容,所以在PLD/FPGA设计中,竞争和冒险问题将变的较为突出。这一点用模拟电路的观点很容易理解,例如在一个延迟链条上,加两个电容,就把这个毛刺给滤掉。 FPGA中的冒险现象 信号在FPGA器件内部通过连线和逻辑单元时,都有一定的延时。延时的大小与连线的长短和逻辑单元的数目有关,同时还受器件的制造工艺、工作电压、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信号的高低电平转换也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由于存在这两方面因素,多路信号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在信号变化的瞬间,组合逻辑的输出有先后顺序,并不是同时变化,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尖峰信号,这些尖峰信号称为毛刺。如果一个组合逻辑电路中有毛刺出现,就说明该电路存在冒险。(与分立元件不同,由于PLD内部不存在寄生电容电感,这些毛刺将被完整的保留并向下一级传递,因此毛刺现象在PLD、FPGA设计中尤为突出)我们无法保证所有连线的长度一致,所以输入信号在输入端同时变化,但经过PLD内部的走线,到达或门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毛刺必然产生。可以概括的讲,只要输入信号同时变化,(经过内部走线)组合逻辑必将产生毛刺。将它们的输出直接连接到时钟输入端、清

机械波(含答案)

第2课时 机械波 导学目标 1.理解机械波的概念,会分析横波的图象.2.掌握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3.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产生干涉和衍射的条件.理解多普勒效应的概念. 一、机械波 [基础导引] 图1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 =0时,质点1开 始向上运动;t =T 4 时,质点1到达最上方,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问: 图1 (1)t =T 2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3T 4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 =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知识梳理] 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_______.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________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________. ④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______,位移为________. 2.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____的波,有________(凸部)和________(凹部).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__上的波,有________和________.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2)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

二进制数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 二进制数(binaries)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计算机运算基础采用二进制。电脑的基础是二进制。在早期设计的常用的进制主要是十进制(因为我们有十个手指,所以十进制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用手指可以表示十个数字,0的概念直到很久以后才出现,所以是1-10而不是0-9)。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使用电子管来表示十种状态过于复杂,所以所有的电子计算机中只有两种基本的状态,开和关。也就是说,电子管的两种状态决定了以电子管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数字和数据。常用的进制还有8进制和16进制,在电脑科学中,经常会用到16进制,而十进制的使用非常少,这是因为16进制和二进制有天然的联系:4个二进制位可以表示从0到15的数字,这刚好是1个16进制位可以表示的数据,也就是说,将二进制转换成16进制只要每4位进行转换就可以了。 二进制的“00101000”直接可以转换成16进制的“28”。字节是电脑中的基本存储单位,根据计算机字长的不同,字具有不同的位数,现代电脑的字长一般是32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字的位数是32。字节是8位的数据单元,一个字节可以表示0-255的十进制数据。对于32位字长的现代电脑,一个字等于4个字节,对于早期的16位的电脑,一个字等于2个字节。 例子: 如十进制10 变二进制 10/2 = 5 余0 5/2 = 2 余1 2 /2 =1 余0 1/2 = 0 余1 计算结束,把余数从后向前写出:1010,即十制10 变为二进制后是1010; 二进制计算与十进制计算类似,只不过是逢二进。以加法为例: 0 + 0 = 0 0+1 =1 1+0 = 0 1+1= 10 //如二进制100 + 101计算 1 0 0 + 1 0 1 ---------- 1 0 0 1 相当于十进制4+5 = 9

高中二进制教案

二进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进位制概念; (2)理解进制的本质; (3)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的相互转换; (4)了解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制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 2、技能目标 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以及运算规则。 3、能力目标 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难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授课地点] 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计算机稍微了解的同学就知道计算机中使用的进位制是二进制,那什么是二进制,它跟我们数学上使用的十进制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准备给大家补充点二进制的知识,这跟数学关系很密切,请同学务必认真听课。 二、切入课堂内容 1、什么是进位制 提出问题:什么是进位制?最常见的进位制是什么? 学生普遍回答是十进制。 教师继续提问:那十进制为什么叫十进制?引起学生的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是约定的) 教师提醒学生一起回忆幼儿园开始学习算术的情景。 当是我们是从最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学起,比如2+3=?,当时我们会数手指,2个手指+3个手指等于5个

手指,答案为5。 那4+6呢?4个手指+6个手指等于10个手指,10个手指刚好够用。 那6+9呢?当时我们就困惑了。记得当时老师是告诉我们把6拆成1+5,9+1=10,这时老师跟我们约定用一个脚趾表示10,另外用5个手指表示5。这样通过脚趾,我们就成功解决了两个数相加超过10的问题。教师提问:那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约定10呢,为什么用9或11?引起学生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为了方便运算)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进位制?请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学生回答60进制(时分秒的换算),360进制(1周=360度),二进制等等。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进位制的概念,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2、什么是十进制?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学习了十几年十进制,我们了解十进制吗?所谓的十进制,它是如何构成的? 引起学生思考。 十进制由三个部分构成: (1)由0、1、2、3、4、5、6、7、8、9十个数码组成; (2)进位方法,逢十进一;(基数为10) (3)采用位权表示法,即一个数码在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引入基数和位权的概念 一种进制就规定了一组固定的数字,数字的个数就是这种类制的基数,如十进制规定了,0,1,2…9共10个数字,则十进制的基数就为10。 位权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什么是位权。 比如:数码3,在个位上表示为3,在十位表示为30,在百位表示为300,在千位表示为3000。 3333=3000+300+30+3=3*103+3*102+3*101+3*100 这里个(100)、十(101)、百(102),称为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教师提出问题:其它进位制的数又是如何的呢?引入二进制。 3、什么是二进制? 从生活最常用的十进制入手,讲解基数和位权的概念,学生理解后,引入二进制数的概念,在对二进制数进行介绍时,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领域。 (1)二进制的表示方法(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机械波知识点

第一节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简称为振动. 第二节简谐运动 一、简指运动 1.简谐运动的定义及回复力表达式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回复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在振动中,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其作用是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3)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回复力F大小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成正比,方向相反,即F=-kx.K是回复力常数. 1.简谐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1)位移: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方向为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所在位置.大小为平衡位置到该位置的距离.位移的表示方法是: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以振动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规定正方向,则某一时刻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用该时刻振子所在的位置坐标来表示. 振子在两“端点”位移最大,在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振子通过平衡位置,位移改变方向. (2)速度: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上,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速度和位移是彼此独立的物理量.如振动物体通过同一个位置,其位移矢量的方向是一定的,而其速度方向却有两种可能:指向或背离平衡位置.振子在两“端点”速度为零,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振子在两“端点”速度改变方向. (3)加速度:做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跟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振子在两“端点”加速度最大,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为零,此时加速度改变方向.

1.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固有”的含义是“振动系统本身所具有,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跟外部因素无关.对一弹簧振子,当它自由振动时,周期只取决于振子的质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而与振动的振幅无关.而振幅的大小,除跟弹簧振子有关之外,还跟使它起振时外力对振子做功的多少有关.因此,振幅就不是“固有”的. 2.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物体通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速率相等、动能、势能相等.对称性还表现在过程量的相等上,如从某点到达最大位置和从最大位置再回到这一点所需要的时间相等.质点从某点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和它从平衡位置再运动到这一点的对称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3.求振动物体路程的方法 求振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路程的依据是: (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四个振幅. (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两个振幅. (3)振动物体在T/4内的路程可能等于一个振幅,可能大于一个振幅,还可能小于一个振幅.只有当T/4的初时刻,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T/4内的路程才等于一个振幅. 计算路程的方法是:先判断所求的时间内有几个周期,再依据上述规律求路程. 3.振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回复力和加速度均跟位移成正比,势能也随位移的增大而增大;速率、动能、动量的大小随位移的增大而减小,随位移的减小而增大.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总跟位移方向相反.而速度、动量的方向可能跟位移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二、简谐运动图象 1`、振动图象及其物理意义

二进制

一、单选题 1.汉字“鼠”的区位码为4283,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 A.该汉字的区码是42,位码是83 B.该汉字的区码是83,位码是42 C.该汉字的机内码高位是42,机内码低位是83 D.该汉字的机内码高位是83,机内码低位是42 2.在GB2312-80中,规定每一个汉字、图形符号的机内码都用______个字节表示。 A.1 B.2 C.3 D.4 3.一个字节有_____________。 A.2bit B.8bit C.4bit D.32bit 4.1.2MB软盘可以存储__________个汉字。 A.1.2M B.2.4M C.0.6M D.1.8M 5.十进制数0.375转换为二进制数为_______________。 A.0.1001 B.0.0011 C.0.1010 D. 0.0110 6.2KB的存储容量可以存放______________个用机内码表示的汉字。 A.1024 B.1024×512 C.512 D.1024×2 7.非数值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般用______________。 A.842l(BCD)码B.ASCII码C.交换码D.机内码 8.以下关于ASCII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是美国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码的简称B.标准ASCII码是一种7位编码 C.ASCII码基本字符集包括128个字符D.所有ASCII码字符都可以打印显示9.有关二进制的论述,下面______________是错误的。 A.二进制数只有0和l两个数码 B.二进制加法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C.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各位上的权值自右向左分别为l,2,4… D.二进制只有二位数组成 10.最大的无符号16位二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是______________。 A.65535 B.255 C.32767 D.1024 11.计算机中存储空间的大小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则M与G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A.1M=1024G B.1M=1000G C.1G=1024M D.1G=1000M 12.已知X=l0l011B,对X求逻辑非,结果是______________。 A.000010B B.010100B C.010101B D.101011B 13.若一台计算机地址总线的位长为12位,则其最大的寻址空间为______字节。 A.512 B.1024 C.2048 D.4096 14.已知汉字“机”的区位码是2790,它的国标码是______________。 A.47BOH B.3B7AH C.2B16H D.BBFAH 15.若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右边加三个零形成一个新的数,则新数值是原数值的________。 A.八倍B.四倍C.八分之一D.四分之一16.按8×8点阵存放国标GB2312-80中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汉字库,大约需占存储空间_________。 A.1MB B.32KB C.64KB D.128KB 17.如果一个存储单元能存放一个字节,那么一个64KB的存储器共有________

机械波习题及答案 (2)

. . 波的形式传播波的图象 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及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 理解波的图像的含义,知道波的图像的横、纵坐标各表示的物理量.能在简谐波的图像中指出波长和质点振动的振幅,会画出某时刻波的图像 一、机械波 ⑴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⑵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二、机械波的分类 ⑴)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波峰和波谷. ⑵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疏部和密部. 三、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⑵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⑶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⑷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四、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⑴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对于横波:相邻的两个波峰或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对于纵波:相邻的两个密部中央或相邻的两个疏部中央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⑵波速:波的传播速率叫波速.机械波的传播速率只与介质有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波速是一个定值,与波源无关. ⑶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⑷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λ/T 五、波动图像 波动图象是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做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象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六、由波的图象可获取的信息 ⑴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⑵质点振动的振幅A. ⑶波长. ⑷若知道波的传播方向,可判断各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7-32-1所示,设波向 右传播,则1、4质 点沿-y方向运动;2、 3质点沿+y方向运 动. ⑸若知道该时 刻某质点的运动方 向,可判断波的传播 方向.如图7-32-1中若质点4向上运动,则可判定该波向左传播. ⑹若知波速v的大小。可求频率f或周期T,即f=1/T=v/λ. ⑺若知f或T,可求波速v,即v=λf=λ/T ⑻若知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可画出后一时刻的波形图,波在均匀介质中做匀速运动,Δt时间后各质点的运动形式,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Δx=vΔ t 有关机械波的内容近年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尤其是波的图象以及波的多值解问题常常被考生忽略。 【例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时,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位移总是相同 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在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同一介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总相同 【解析】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由于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由于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机械振动,并不沿着传播方向移动,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相隔一个周期的两个时刻,同一介质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相同的,所以选项D正确. 图7-32-1

三、机械波的概念

三、机械波的概念及性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机械波的概念 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 2.产生条件:同时存在振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 3.传播特性 (1)滞后性:在波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但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 (2)重复性:由波源向远处的各质点都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3)原则性与灵和性: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原则性),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受迫振动,传播的实质是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灵和性)。 (4)波的叠加性与独立性: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每个质点都将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等于几列波单独转播时引起的矢量和(叠加性),且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不互相影响(独立性).这好比老师给学生留作业:各个老师要留的作业与其他老师无关,是独立的;但每个学生要做的作业却是所有老师留的作业的总和。 4.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5.描述波的参量 (1)名称及联系 描述波的参量有波长(λ)、周期(T)、频率(f)和波速(v)等四个,它们之间满足: (2)特点:波的频率(或周期)就是质点的振动频率(或周期),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波速仅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注意:电磁波的波速与介质、频率都有关)。 (二)波的现象 1.波的特有现象 (1)衍射 ①现象: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叫衍射。。 ②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 (2)波的干涉: ①现象:两列波相遇出现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间隔出现。 ②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同性质的波相遇(任何两列频率不同的同性质

计算机网络的几个重要概念

1.流量控制 由收方控制发方的数据流,是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当收方收到一帧数据,从缓存中取出提交上层,然后发送一个确认消息给发方确认,发送方就可以再次发送一帧数据了。这样,收方仅仅只要一帧大小的数据缓存即可,不会产生缓存满溢出的情况。这个就是最早的停止等待协议的由来。 循环冗余检验 选定一个除数P,和n ,进行计算。是一种算法。通过该算法,在传输的数据M后面,添加冗余码(利用二进制的模2运算计算出的最后的余 数), 发送2的n次方×M+R(余数)。冗余码R通常有时还称作FCR,帧检验序列。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机制的停止等待协议 自动重传请求,即自动请求重传,这个是在上面的停止等待协议中,考虑帧出错而产生的,当接收端接收到数据,但是在返回一个ACK确认信号时,发送端没有接收到该信号,但是它不可能无限制的等待这个ACK,因此,我们在发送端开了一个定时器,超时就重新发送数据帧(加了序号),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帧(同样的序号帧,那么丢弃),然后再发回一个ACK;对于发送端来说,只要返回ACK,那么就发送下一帧,否

则就超时重发,因此这个机制是自动的,我们称之为ARQ。 3.连续ARQ和选择重传ARQ 为了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连续的ARQ协议的工作原理:发送端在发送一帧后,不停下来等待ACK,而是开始继续发送若干帧。而这个时候接受到了确认ACK后,那么继续发送帧。这样减少了等待时间,因此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但是这样的话,接收端对ACK 要进行编号,表示确认ACKn的是哪一帧。每一帧都要设置一个超时定时器。并且这种机制,有一个很不好的缺点就是,只要第n帧出错,那么n帧后面的所有帧都要重传。因此也叫go_back-N ACK。 4.简述分组交换的原理 当一台主机有消息要发送给另一台主机时,消息首先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消息较小时,也可以不分割),每个数据块前面添加一些控制信息(其中包括接收方的地址),这些信息组成首部。首部和数据共同构成一个分组。一个消息可以被分成若干个分组。发送方将这些分组依次交给与之相连的分组交换机,分组交换机将收到的分组放入缓存,根据分组中首部的控制信息,依次转发每个分组,将分组传递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就这

二进制及其转换教案

二进制及其转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进位制概念; (2)理解进制的本质; (3)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的相互转换; (4)了解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制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 2、技能目标 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以及运算规则。 3、能力目标 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难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授课地点] 普通教室,不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计算机稍微了解的同学就知道计算机中使用的进位制是二进制,那什么是二进制,它跟我们数学上使用的十进制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准备给大家补充点二进制的知识,这跟数学关系很密切,请同学务必认真听课。 二、切入课堂内容 1、什么是进位制 提出问题:什么是进位制?最常见的进位制是什么? 学生普遍回答是十进制。 教师继续提问:那十进制为什么叫十进制?引起学生的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是约定的) 教师提醒学生一起回忆幼儿园开始学习算术的情景。 当是我们是从最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学起,比如2+3=?,当时我们会数手指,2个手指+3个手指等于5个

手指,答案为5。 那4+6呢?4个手指+6个手指等于10个手指,10个手指刚好够用。 那6+9呢?当时我们就困惑了。记得当时老师是告诉我们把6拆成1+5,9+1=10,这时老师跟我们约定用一个脚趾表示10,另外用5个手指表示5。这样通过脚趾,我们就成功解决了两个数相加超过10的问题。 教师提问:那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约定10呢,为什么用9或11?引起学生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为了方便运算)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进位制?请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学生回答60进制(时分秒的换算),360进制(1周=360度),二进制等等。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进位制的概念,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2、什么是十进制?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学习了十几年十进制,我们了解十进制吗?所谓的十进制,它是如何构成的? 引起学生思考。 十进制由三个部分构成: (1)由0、1、2、3、4、5、6、7、8、9十个数码组成; (2)进位方法,逢十进一;(基数为10) (3)采用位权表示法,即一个数码在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引入基数和位权的概念 一种进制就规定了一组固定的数字,数字的个数就是这种类制的基数,如十进制规定了,0,1,2…9共10个数字,则十进制的基数就为10。 位权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什么是位权。 比如:数码3,在个位上表示为3,在十位表示为30,在百位表示为300,在千位表示为3000。 3333=3000+300+30+3=3*103+3*102+3*101+3*100 这里个(100)、十(101)、百(102),称为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教师提出问题:其它进位制的数又是如何的呢?引入二进制。 3、什么是二进制? 从生活最常用的十进制入手,讲解基数和位权的概念,学生理解后,引入二进制数的概念,在对二进制数进行介绍时,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领域。 (1)二进制的表示方法(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①由0、1两个数码来描述。如11001,记为11001(2)或者(11001)2 ②进位方法,逢二进一;(基数为2) ③位权大小为2-n ...、2-1、20、21、22...2n 比如 01234(2)2 12020212111001?+?+?+?+?=

机械波的概念与图象

机械波的概念与图象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关系,下列说确的是 A:有波必有振动 B:有振动必有波 C:波源停止振动,机械波随即消失 D:是波使振动在介质中传播。 2、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下列说确的是 A:介质中各质点随波迁移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迁移 C: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相同 D: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相同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是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 一条直线上的波是波。波有波峰与波谷,波有密部与疏部。 4、波的传播速度是 A:反映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B:反映介质中各质点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C:反映介质中各质点迁移快慢的物理量 D:等于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波向前传播的距离 5、关于波速公式,下列说确的是 A:由公式v=λf可知,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成正比 B:由公式v=λf可知,波的频率与波速成正比 C:由公式v=λf可知,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D:由公式v=λf可知,同一种波,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一列简谐波频率为10200HZ,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510m/s, 则该波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m,在水中的波长为 m,频率为 HZ。 7、关于波长,下列说确的是 A: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波在一个周期向前传播的距离 B:两个振动位移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C:一个周期,质点通过的路程 D: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8、两个音叉a和b,当a振动50次时,b 正好振动60次,在空气中传播时,a和b两个音 叉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波速之比与波长之比分别为 A:1:1 6:5 B:1:1 5:6 C:5:6 6:5 D:5:1 6:1 9、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这列波的 振幅为 m,波长为 m,若频率为100HZ,则波速为 m/s,质点A的运动方向向,质点C与质点E运动方向相(“同”或“反”),在O、A、B、C、D、E、F、G 各质点中,速度最大的质点是,加速度最大的质点是,速度为正的质点是,加速度为正的是。 10、图是一列简谐横波的图象(波的传播方向水平向右), 图是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P的振动图象 波的频率为 HZ,波长为 m,波速为 m/s,A点运动方向向,B点运动方向向。 11、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的图象,已知O点向上振动,则 A:波向X轴正向传播 B:A点的振幅为1cm C:B、 C两点运动方向相同,都沿X轴负向 D:C点的振幅为2cm,位移为-1cm。 ξ2简谐波的简单计算 一、求某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12、右图是一列沿X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 图,波速为2m/s,求从t=0到t=13.5s时间,质点M通 过的路程和t=13.5s时刻M点的位移。 13、右图是一列沿X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 在5s时间,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1.6m,求波速大小。 /m

二进制教案

二进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进位制概念; (2)理解进制的本质; (3)掌握十进制和二进制的相互转换; (4)了解计算机所采用的数制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 2、技能目标 掌握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转换以及运算规则。 3、能力目标 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激发他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难点] (1)进制的本质组成 (2)十进制与二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授课地点] 普通教室,不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计算机稍微了解的同学就知道计算机中使用的进位制是二进制,那什么是二进制,它跟我们数学上使用的十进制有什么联系。这节课准备给大家补充点二进制的知识,这跟数学关系很密切,请同学务必认真听课。 二、切入课堂内容

提出问题:什么是进位制?最常见的进位制是什么? 学生普遍回答是十进制。 教师继续提问:那十进制为什么叫十进制?引起学生的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是约定的) 教师提醒学生一起回忆幼儿园开始学习算术的情景。 当是我们是从最简单的个位数相加学起,比如2+3=?,当时我们会数手指,2个手指+3个手指等于5个手指,答案为5。 那4+6呢?4个手指+6个手指等于10个手指,10个手指刚好够用。 那6+9呢?当时我们就困惑了。记得当时老师是告诉我们把6拆成1+5,9+1=10,这时老师跟我们约定用一个脚趾表示10,另外用5个手指表示5。这样通过脚趾,我们就成功解决了两个数相加超过10的问题。教师提问:那当时我们为什么要约定10呢,为什么用9或11?引起学生思考。(部分经过思考的学生回答为了方便运算) 教师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常见的进位制?请举例说明。拓展学生的思维。 有学生回答60进制(时分秒的换算),360进制(1周=360度),二进制等等。 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进位制的概念,学生和老师形成共识: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2、什么是十进制?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学习了十几年十进制,我们了解十进制吗?所谓的十进制,它是如何构成的? 引起学生思考。 十进制由三个部分构成: (1)由0、1、2、3、4、5、6、7、8、9十个数码组成; (2)进位方法,逢十进一;(基数为10) (3)采用位权表示法,即一个数码在不同位置上所代表的值不同。 引入基数和位权的概念 一种进制就规定了一组固定的数字,数字的个数就是这种类制的基数,如十进制规定了,0,1,2…9共10个数字,则十进制的基数就为10。 位权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什么是位权。 比如:数码3,在个位上表示为3,在十位表示为30,在百位表示为300,在千位表示为3000。 3333=3000+300+30+3=3*103+3*102+3*101+3*100 这里个(100)、十(101)、百(102),称为位权,位权的大小是以基数为底,数码所在位置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编稿:门俊涛责编赵一平: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概念和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2.知道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同时波也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 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知道什么是横波中的波峰和波谷、纵波中的疏部和密部。 4.理解波速的意义,知道决定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的因素以及它们三者的关系。 5.理解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及传播过程的特征。 2.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要点诠释: 1. 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波源;(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注意: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不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4.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受迫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相同,各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能量的一种形式。 5.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波形为凹凸相间的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底处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波形为疏密相间的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作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作疏部。 知识点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波长(λ) 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频率(f) 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 在传播过程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都不变。 3.波速(v)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的性质介质决定。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波速不同。 对机械波来说,空气中的波速小于液体中的波速,小于固体中的波速。 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注意:一列波的波长是受波速和频率制约的,即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不同。 知识点三:机械波的图象 要点诠释:

二进制教案

计算机与二进制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一节 5学时数: 15分钟(多媒体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了解二进制的基本特征;知道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了解计算机与二进制的关系。 操作技能目标:在探索“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比较研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活动体验二进制对计算机工作的优势,体验二进制所蕴涵的技术思想、技术哲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 2、内容分析:“二进制”数的概念解析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但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容易将这节课上成“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的数学课,学生无法理解的同时,更加畏惧这个内容。因此,这节课应从文化角度教出二进制的丰富多彩,二进制对思维方式培养的作用,二进制的意境。 3、学情分析: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一,多数学生对于二进制还很陌生,对于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一的学生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究能力还处于逐步增长之中,如果要让他们对“二进制对于计算机的意义”有所体验,也绝非是教师的简要陈述就能实现的。 4、设计思路: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然而鉴于这个问题背后所涉及的二进制对于计算机内部工作的特殊意义在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所以这自然也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以上分析,在本课教学中,围绕“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这个问题的产生、认识的过程设计是本课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认识活动,期望学生在亲身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去体验、认识二进制与计算机的特殊关系,并进一步体悟二进制所蕴涵的技术思想、哲学思想(提出周易八卦系统及其与二进制的发明者之间的故事)。在本课教学中还突出以“比较”作为探究活动的主线,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方法很适合对本课核心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期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这种基本的研究思想有所领略。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 的观察和考查及 设计意图 创设情 境问题引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上“10” 1、回答这个数字 是多少? 这个导入比较容 易激发学生兴 趣,能让学生很 快进入信息技术 的课堂氛围。 新授:投影:1、学生思考并从学生熟悉的十

(完整版)机械波总结

机械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二)横波和纵波 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基本类型: 1.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三)机械波 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介质——传播振动的介质,如绳子、水。 说明:(1)各质点的振动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2)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 (3)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4)波在传递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一)波的图象 1. 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连成的一条曲线,叫波的图象。 2. 波的图象变化情况 确定波的图象变化情况的方法:一是描点作图法,二是图象平移作图法。 (二)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 振动图象波的图象 图线 研究对象振动质点连续介质 横坐标意义时间t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意义振动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经典汇总:3-4机械波典型例题分类汇总

3-4 机械波典型题型分类汇总 (一)基本问题 1.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 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振动步调反向 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时沿波的传播方向振动的形式移动一个波长 D.对于已经振动的质点,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 E.机械波能够传播能量 F.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的质元和运动形式一起向外传播 G.机械波能够发生干涉、衍射现象 H.机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且传播的速度最大 2.简谐机械波在给定的媒质中传播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快 B .振幅越大,则波传播的速度越 C.在一个周期内,振动质元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振动的频率越高,则波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 3.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 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单位时间内经过媒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 4.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 4 km/s 和9 km/s 。一种简易地震 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 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 5 s 开始振动,则()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B .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D .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5.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顶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 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则这列波() A.周期是0.2 s B .波长是0.5 m C .波速是 2 m/s D .经1.6 s 传播了8 m 6.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 时刻开始做简谐振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 个点,图1 为t=0 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 2 为t=T/4 时刻的波形图(T 为波的周期)。在图 3 中画出t=3T/4 时刻的波形图。 7.如图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 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 度分别为 f 1、f 2 和v1、v2 ,则() A.f 1=2f 2,v1=v2 B .f 1=f 2,v1=0.5v2 C.f 1=f 2,v1=2v2 D.f 1=0.5f2,v1=v2

数字逻辑习题-基础概念

1. 已知二进制数01001010,其对应的十进制数为 ( ) (A)48 (B)74 (C)106 (D)92 2. A +A B = ( ) (A)A +B (B)A +B (C)A+B (D)A+B 3. =++=C B A BC A ABC ABC F __ __ )( ( ) (A) ∑)4,2,0(m (B) ∑)7,5,3(m (C) ∑)5,3,1(m (D) ∑)5,3,1(m 4. 和二进制数(1100110111.001)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 ( ) (A)337.2 (B)637.2 (C)1467.1 (D)c37.4 5. 余三码1011对应的二进制码是 ( ) (A)0011 (B) 1100 (C) 1000 (D) 0101 6. 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 (A)B A B A A +=+__ (B)(A+B)(A+C)=A+BC (C) AB+AC+BC=AB+BC (D)1__ __ ____ =+++B A AB B A B A 7. BCD )D ,C ,B ,A (F =,它包含最小项个数是 ( ) (A)1 (B)2 (C)3 (D)4 8. 如要把最简与或式转化为与非式,应使用下列哪个定律 ( ) (A)还原律和摩根定理 (B)交换律 (C)结合律 (D)还原律和重叠律 9. 若对全班29个同学以二进制代码编码表示,最少需要二进制的位数是 ( ) (A)3 (B)4 (C)5 (D)6 10. 在二进制译码器中,若输入有5位二进制代码,则输出有________个信号。 ( ) (A)32 (B)16 (C)8 (D)4 11. 计数器的异步清零端的功能是 ( ) (A)在CP 上升沿清零 (B)在CP 下降沿清零 (C)清零端有效即清零 (D)在CP 为高电平时清零 12. 在CP 作用下,欲使D 触发器具有n 1n Q Q =+的功能,其D 端应接 ( ) (A)1 (B)0 (C)n Q (D)__n Q 13. 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入端SR 的约束条件是 ( ) (A)SR=0 (B)SR=1 (C)1__ __ =+R S (D)0__ __=+R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