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收益测算及会计处理

一、融资租赁收益测算

1、等额本息

等额本息是指在还款期内,每期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每期还款额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本金×期利率×(1+期利率)^还款期数]/[(1+期利率)^还款期数-1]

等额本息的计算可以用EXCEL中的PMT公式来进行计算,在函数PMT中输入期利率、期数、计算本金,就可计算出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每期还款额。

等额本息一般用来计算还款周期相等的固定利率的租金。

2、等额本金

等额本金是指每一期租金中的本金都是相同的,每期租金的利息随着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小。

每期租金=等额本金+当期剩余本金×利率

3、不规则还款

不规则还款根据双方协商的还款方式还款。

二、融资租赁税务知识

财税【2016】36号文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

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融资性售后回租视同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缴纳6%的增值税,而直租和经营性租赁则根据标的物的不同,有形动产按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不动产则按11%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1、36号文关于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思想

36号文关于融资租赁部份的核心思想是将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属性和融物属性区分,售后回租业务和直租业务分别纳税。融资性售后回租更多的体现了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属性,按金融服务—贷款服务计税,税率为6%。直租是融资和融物的结合,税率区分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租赁为11%,动产租赁税率为17%,税率和物本身的税率一致。

融资性售后回租税率虽然低,但是租息进项税不得抵扣。36号文附件1《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不得抵扣进项税。而融资性售后回租属于贷款服务,因此租息不得抵扣,36号文颁布之前,承租人可以抵扣售后回租租息进项税。

2、融资租赁差额征税政策继续保留,且不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

2013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规定了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业务的差额征税政策,即借款利息和发债利息可以抵扣融资租赁业务销售额。本次36号文延续了

106号文的精神,并且将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差额征税政策扩展到所有融资租赁业务,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也可实行差额征税政策。此前,许多地方税务局并不认可不动产融资租赁,也不认可不动产融资租赁的差额征税政策。36号文明确了融资租赁差额征税政策也适用于不动产,解决了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

3、关于过渡政策

36号文附件2《有关事项的规定》销售额第5条规定,试点纳税人根据2016年4月30日前签订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合同,在合同到期前提供的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可续费按照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缴纳增值税,即按照106号文的规定继续按17%缴纳增值税,承租人也可抵扣租息的进项税额。而不动产售后回租则直接按适用6%的增值税,并可进行差额征税政策。

此外,36号文进一步明确了享受差额征税的前提条件是实收资本达到1.7亿元人民币,此前106号文为注册资本。困扰融资租赁业界的售后回租“本金发票”问题也随着将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重新界定为贷款而成为历史。

三、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十一条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合同过程中产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第十二条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第十五条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第十六条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

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

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第十七条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八条在租赁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第十九条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

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第二十条出租人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未担保余值进行复核。

第二十一条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四、融资租赁法律法规

融资租赁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保险法》、《民事诉讼法》、《破产法》、《仲裁法》、《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等。

相关部门及融资租赁界人事一直在呼吁国家出台《融资租赁法》,但是融资租赁法却一直在起草中与征求意见中,迟迟未能出台。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1)融资租赁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 我国税法规定,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并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后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原价。由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负债,一般也包括这些内容。但有时,按照租赁协议,某些费用不包括在租赁费用中,如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负债的的入账价值可能不一致。按照租赁会计准则的规定,以租入资产的租赁付款额加上因租入行为发生的运输费、保险费、调试安装费,以及改、扩建支出的净额作为入账价值。这一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租赁付款额包含了利息费用,往往会大于租赁资产的公正价值,这违背了谨慎原则;另外,由于没考虑折现因素,这就与在确定出租人各期租赁收益时又要考虑租凭内含利率这一折现因素的处理不一致。 (2)融资租入资产的折旧及其他费用处理 按租赁期和使用期孰短来确定折旧期限,承租人对于该资产修理费用和改良支出的处理与自有固定资产一致。 (3)融资费用的分摊 承租人利息支出的是折现率,不考虑折现因素,但规定支付租赁金应从中列出财务费用部分。 (4)税收优惠 我国对融资租赁人减半征收关税和增值税。 (5)租期满后,按照租赁协议规定,可以由承租方以较低价格购买,也可以续租,也可以将其退还出租方。 如以较低价格购买,在租赁开始时,其租赁费用中,应该包括这部分行使选择权而廉价购买该资产的价值;如果在租赁开始时不能确定是否会行使廉价购买权选择权的,则在租赁付款额中应包括由承租人担保的租赁资产的余值。如续租,则按租赁新的固定资产一样处理;如果退还出租方,则冲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出租方会计处理 (1)租赁收益确认与计量 租赁收益是租金额加预计租赁资产残值超过租赁资产价值取得利润的部分。要求按租赁投资净额余额和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各期租赁收益,采用等差级数法来确定。 (2)租金 租金是出租人得以回收的投资合理利润,一般包括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租赁期利息费及租赁毛利。具体有三种处理方法: ①原价、利息和手续费一起计算。

承租人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详细)

承租人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详细)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①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 ②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 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3.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分摊率的确定: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 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 不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折旧期间: ①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 ②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履约成本发生时通常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从一个实例来看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2

从一个实例来看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例:2011年1月1日泰航租赁公司购入设备一套,账面价值5500000.00元,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给红光医院,租期3年,红光医院发生直接费用20000.00元,泰航公司发生直接费用15000.00元,合同约定红光医院每年支付租金200000.00元,资产余值为100000.00元。,承租人担保余值是50000.00元,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价值30000.00元。租赁期间,红光医院直接按照直线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租赁期满,租赁期满,资产可以由出租人收回也可以由承租人留购,留购价款为20000.00元。假定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均未发生变化。 一、出租人的账务处理 账务处理前分析: 1、确定租赁期租赁期=合同确定的租赁期=3年 2、确定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最低租赁收款额度 确定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的款项+由承租人或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价值=200000*3+50000=650000.00元 最低租赁收款额=最低租赁付款额度+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650000.00+30000.00=680000.00元 3、确认应收融资租赁的入账价值及未担保余值 应收融资租赁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度+初始直接费用 =680000.00+15000.00=695000.00元 未担保余值=20000.00元 4、确定融资租赁资产的内含利率 设融资租赁内含利率是r,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性质,有: 200000*(P/A,r,3)+(50000+30000+20000)*(P/F,r,3) =550000+15000 =565000. 令:r1=10%,200000*(P/A,10%,3)+100000*(P/F,10%,3) =572502 R2=11%,200000*(P/A,11%,3)+100000*(P/F,11%,3) 利用内插法,r=10%+(572502-565000)/(572502-561862)*1% =10.7018% 5、确认未实现的融资收益 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最低融资租赁收款额度+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度+初始直接费用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680000+15000+20000)-《200000*(P/A,10.718%,3)+(50000+30000)*(P/F,10.708,3)+15000+20000*(P/F,10.708,3) =135000元 泰航租赁公司(出租人)会计分录 1、租赁期开始日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695000 未担保余值20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565000 银行存款15000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和计算公式两篇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和计算公式两篇 篇一:融资租赁计算公式汇编 ▲宽限期末日合同成本计算公式 ▲租金计算公式 (一)含本息的各期租金 不等额,租金先付法,其计算公式是: 等额,租金先付法,其第1期租金计算公式是: 等额,租金后付法,其计算公式是: 不等额,租金先付法时从第2期起的各期租金以及租金后付法时的各期租计算公式是: 式中的本期次,指在还本付息各期中的排序。 只付息不还本的租金的计算公式 ▲资金占用额(积数)、应付利息及各类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公式 资金占用额A (积数)=借款额A ×计息期日历天数÷该年天数(365或366) 应付利息a =借款额A ×该笔借款年利率×该笔借款在该统计期间计息天数÷ ⎪⎪⎭ ⎫ ⎝⎛⨯+⨯⎪⎪⎭⎫ ⎝⎛⨯+⨯=第二宽限期天数第一宽限期末日年利率第一宽限期天数起租日年利率起租日合同成本宽限期末日合同成本36013601136036513603653603651-⎪⎪⎭ ⎫ ⎝⎛⨯+⎪⎪⎭⎫ ⎝⎛⨯⨯⎪⎪⎭⎫ ⎝ ⎛⨯+⨯=成本摊付次数成本摊付次数每年支付次数合同年利率每年支付次数合同年利率每年支付次数合同年利率同成本起租日或宽限期末日合各期租金

360各类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该类借款合计应付利息÷该类借款资金占用额÷该年天数×360 ▲折现系数计算公式 ▲项目综合利率计算公式 ▲折现值计算公式 ▲各期资金占用额计算公式 等额付租时式中,C 是成本,R 是各期等额租金,I 是期利率,x 是期次,Cx 是第x 期占用资金。 等额还本时 式中,N 是还本付息期数。 ▲在只收租金或只考虑租金收入时的相关指标的定义或计算公式 租赁年利率是指该融资租赁项目的真实年利率 每期为3个月或6个月的租赁真实年利率=租赁年利率×365÷360 每期为12个月的租赁真实年利率=(租赁年利率×365÷360)+{〔(租赁年利率×365÷360)^2〕÷4} 每期为3个月或6个月的租赁真实期利率=租赁真实年利率÷(12÷每期月数) 每期为12个月的租赁真实期利率=每期为12个月的租赁真实年利率 期末支付时等额付租各期租金=租赁融资额×{(1+租赁真实期利率)^期数}×租赁 真实期利率÷〔{(1+租赁真实期利率)^期数}-1〕 期末支付时等额还本各期租金=(租赁融资额÷还本期数)+{租赁融资额-(租 () 每期月数总占用资金折合占用一年资金÷÷=12

融资租赁出租方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出租方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是出租方将其拥有的资产出租给承租方使用,同时向承 租方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租赁形式。出租方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会计 处理如下: 1. 初始确认:出租方根据租赁合同将租赁资产进行初始确认。 出租方应将该资产从固定资产中剔除,并根据公允价值将其转为经营 租赁资产。同时,出租方将收到的租赁款项按照现金价值确定的利率 计算为收益,根据租赁期限和租金现金流量表,将其冲减租赁资产。 2. 利息收入确认:出租方根据租赁合同将预计收到的利息进行 确认。利息收入可以根据租赁资产的净额乘以约定的利率进行计算, 也可以根据剩余租金现值乘以约定的利率计算。 3. 租赁收益确认:除了利息收入外,出租方还可以确认租赁收益。租赁收益通常是按照约定的租金进行计算,并根据租赁期限和租 金现金流量表进行冲减。在一些情况下,租赁收益也可能包括租赁期 末的购买选项费用。 4. 固定资产折旧:出租方对租赁资产按照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 折旧。折旧金额可以根据租赁资产的成本和预计的使用寿命进行计算。 5. 出租方在租赁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与租赁交易相关的成本, 如保险费、维修费等。这些费用应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确认,并 按照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6. 租赁期满处理:在租赁期满时,出租方需根据租赁合同的约 定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承租方购买租赁资产,出租方将根据购买价 款的收到金额和租赁资产的成本进行差额确认。如果承租方不购买租 赁资产,出租方将继续确认租金收入直至合同终止。 出租方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会计处理根据具体的合同条款和会计 政策可以有所不同,以上为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建议出租方根据 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会计处理。

融资租赁财务制度核算

融资租赁财务制度核算 一、前言 融资租赁是指一种租赁方式,在该方式下,资产的产权属于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向租用者提供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并且在租赁期间可以进行租回或赎回的权利。融资租赁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于其核算方法和核算处理流程的要求也非常高。 本文将介绍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制度核算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等。 二、融资租赁公司会计科目设置 融资租赁公司的会计科目设置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其中,资产类主要包括租赁物和应收租赁款,负债类主要包括租赁负债和应付租赁款。 具体的会计科目列表如下: •资产类 –租赁物 –应收租赁款 •负债类 –租赁负债 –应付租赁款 •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减值准备 •损益类 –租金收入 –利息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成本 –管理费用 –息税前利润

–所得税 三、融资租赁公司核算方法 融资租赁公司核算方法分为单项分离法和综合计量法两种。具体介绍如下: 1. 单项分离法 单项分离法又称为商品取得成本法,是指将每一笔租赁产生的资金按照金额分 离成不同的项目进行核算的方法。 单项分离法的核算方法如下: •对于租赁物的计量,按照实际支出成本进行核算; •对于应收租赁款的计量,根据实际的融资额和租金进行核算; •对于租赁负债的计量,根据租金和管理费用等各种成本进行核算; •应付租赁款的计量方法与应收租赁款相同。 通过单项分离法,可以实现对于每一笔租赁合同的核算和监控,从而可以有效 地控制风险。 2. 综合计量法 综合计量法是指将租赁投资按照总额进行核算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综合计量法的核算: •将租赁投资的预期收益和实际资金成本进行综合计算; •按照租赁期限和实际的租金收入进行核算; •在租赁结束时,计算租赁资产的净价值,计入收益。 综合计量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会计的操作难度和复杂度,缺点则是无法监控每 一笔租赁合同的总体状况。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制度核算相关内容,包括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正确的财务核算能够帮助融资租赁公司有效地管理租赁合同,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详解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详解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用户)的请求,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同时,出租人与承租人订立一项租赁合同,将设备出租给承租人,并向承租人收取一定的租金。资租赁会计处理详解来了。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这时的“比例不大”通常是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总额小于承租人资产总额的30%(含30%)。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融资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额的确定,承租人可以自行选择,既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可以采用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这时所讲的:“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是指租赁开始日在出租者账上所反映的该项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中规定的利率都无法得到,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其中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发生的费用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与账务处理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与账务处理实证研究融资租赁是出租人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承租人的一种长期租赁方式,它可以解决企业对资产的长期需求。在租赁交易中租金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交易双方的利益。因此,租金的确定是融资租赁交易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通常情况下,出租人消耗在租赁物上的价值构成租金。主要包括三部分:1、租赁物的成本。它包含租赁物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调试安装费等。2、利息。出租人为购买租赁物向银行贷款而支付的利息,该利息按银行贷款利率的复利计算。3、手续费用和利润。其中手续费用是指出租方在经营租赁过程中所开支的费用,包括业务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因手续费用通常较小,一般均不记利息。 二、融资租赁租金计算 融资租赁属于金融范畴,本文主要以固定利率为基础的年金法对租金进行测算,它是租金计算方法中比较科学、合理、通用的计算方法。在租金核算时,首先计算出首期租金,然后根据本金、利率、残值和期数的情况,将分别计算出每期的租金和利息。现以案例的形式说明定额年金法与等比变额年金法租金的计算。 1、定额年金法租金计算 例1:2000年1月1日A公司向B公司租入机械设备一台,租期5年,有效期6年,账面价值为1000000元,租赁合同规定利率为8%,每年年末支付等额租金。 定额年金每期期末租金=P/(P/A,i,n)=1000000/(P/A,8%,5)=10000000/3.9927=250400元 每期期末的利息等于前一期租赁投资净额乘以8%。分别为:80000、66368、51645.44、35745.08、18241.48元。每期期末租赁投资净额减少额等于每期租金减去每期利息。分别为:170400、170400、198754.56、214654.92、232158.52元。每期期末租赁投资净额等于前一期租赁投资净额减去每期期末租赁投资净额减少额。分别为:829600、645568、446813.44、232158.52、0元。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和税收政策 一、直接融资租赁 1出租人会计处理 “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企业开始适用增值税,购买设备的进项税额 可以抵扣,应当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目前,各融资租赁企业对于融资租赁业务主流的会计核算方法是:购买资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记入“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租赁开始日不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收到租金时再确认当期增值税. 例题:假设某融资租赁企业适用增值税税率17%购入资产的价值成本为100 0000元,融资租赁合同总额150 0000元不含税,分10年等额偿还.不考虑未担保余值,租赁期满后融资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租赁期间以第一年为例,计算出实际利率为%插值法计算,第一年末确认的融资收益为81400元,融资租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如下: ⒈购入设备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资产 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7万元 ⒉租出设备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50万元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资产 100万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 50万元 ⒊第一年收取租金,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万元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5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中销项税额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万元 贷:租赁收入万元 ⒋租赁期届满 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出租方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2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应当采用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知悉,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其中,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费用.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通常有印花税、佣金、律师费、差旅费、谈判费等.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实务中不好明确确认的都计入了当期费用. 承接上面案例 承租人: 第一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150000×10=150 0000 元; 现值计算:每期租金150000元的年金现值=150000 × PA 10期,%,现值合计=100 ,现值大于公允价值100 0000.因此,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100 0000元. 第二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融资租赁收益测算及会计处理

日讲金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一、融资租赁收益测算 1、等额本息 等额本息是指在还款期内,每期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每期还款额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本金X期利率X(1+期利率)八还款期数]/[ (1+期利率)八 还款期数—1] 等额本息的计算可以用EXCEL中的PMT公式来进行计算,在函数PMT 中输入期利率、期数、计算本金,就可计算出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每期还款额。 等额本息一般用来计算还款周期相等的固定利率的租金。

2、等额本金 等额本金是指每一期租金中的本金都是相同的,每期租金的利息随着剩余本金的减少而减小。 每期租金二等额本金+当期剩余本金x利率

3、不规则还款 不规则还款根据双方协商的还款方式还款 二、融资租赁税务知识 财税【2016】36号文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融资性售后回租视同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缴纳6%的增值税,而直租和经营性租赁则根据标的物的不同,有形动产按17%勺税率缴纳增值税,不动产则按11% 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1、36号文关于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思想 36号文关于融资租赁部份的核心思想是将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属性和融物属性区分,售后回租业务和直租业务分别纳税。融资性售后回租更多的体现了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属性,按金融服务一贷款服务计税,税率为6%直租是融资和融物的结合,税率区分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租赁为11%动产租赁税率为17%税率和物本身的税率一致。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案例,值得一看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①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 ②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 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3.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分摊率的确定: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 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一)租赁债权的确认 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作为长期应收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应收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之和与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其会计处理为: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按最低租赁收款额,借记“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未担保余值,借记“未担保余值”科目,按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借方与贷方的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分析】 (1)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2)根据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得知: 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将(2)中的等式带入(1),推导出(3): (3)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例题】甲公司2×11年1月1日融资出租一条生产线。租赁开始日,该项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050万元,出租人的账面价值为1 950万元。租赁期8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300万元,2×18年12月31日将该生产线返还给出租方。租赁期届满时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其中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为100万

A.200 B.206 C.216 D.236 【答案】C 【解析】甲公司租赁期开始入应确认的应收融资租赁款=20×10+10+5+1=216(万元)。 (二)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 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益和租金收入。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时,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 (1)出租人每期收到租金时,按收到的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2)每期采用合理方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时,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 (三)应收融资租赁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出租人应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不是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四)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1.出租人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未担保余值进行复核。未担保余值增加的,不作调整。 2.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的,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租赁投资净额是指最低租赁收款额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未实现融资收益之间的差额)的减少,计入当期损失;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认租赁收入。 3.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以后各期根据修正后的租赁投资净额和重新计算的租赁内含利率确认融资收入。 (五)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租赁收入 (六)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1.收回租赁资产 (1)存在担保余值,不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担保余值) 如果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低于担保余值,则应向承租人收取价值损失的补偿金。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2)存在担保余值,同时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担保余值)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如果收回租赁资产的价值扣除未担保余值后的余额低于担保余值,则应向承租人收取价值损失补偿金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3)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存在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4)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均不存在

第A138讲_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2),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出租人会计处理 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融资租赁的后续计量 (1)出租人应当按照固定的周期性利率计算并确认租赁期内各个期间的利息收入。 【板书】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租赁投资净额期初摊余成本X适用的折现率) 【教材例22T4】沿用【教材例22-13],以下说明出租人如何确认计量租赁期内各期间的利息收入。 【分析】第一步,计算租赁期内各期的利息收入。如表22-3所示。 表22-3 单位:元 注:*作尾数调整12 278=150 000+20 000-157 722 第二步,会计分录: 2X20年1月1日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租赁收款额920 000 (150 000X6+20 000) 贷:融资租赁资产600 000 资产处置损益100 000 银行存款10 000 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未实现融资收益210 000 2X20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期租金时 借:银行存款150 000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租赁收款额150 000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未实现融资收益55 522 贷:租赁收入55 522 【板书】 应收融资租费款一租货收款额应收融资租赁款一未实现融资收益

2X21年12月31日收到第二期租金 借:银行存款150 000 贷: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租赁收款额150 000 借:应收融资租赁款一一未实现融资收益48 134 贷:租赁收入48 134 (2)纳入出租人租赁投资净额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只包含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在初始计量时,应当采用租赁期开始日的指数或比率进行初始计量。 【提示】(与承租人比较) 可变租赁付款额中,仅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纳入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中。此类可变租赁付款额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的指数或比率确定。除了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之外,其他可变租赁付款额均不纳入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中。 (3)出租人取得的未纳入租赁投资净额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如与资产的未来绩效或使用情况挂钩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租赁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提示】(与承租人比较) 未纳入租赁负债计量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即,并非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等),但按照存货等准则规定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从其规定。 【例题】沿用【教材例22-13],假设2X21年和2X22年,甲公司分别实现塑钢窗户年销售收入2 000 000 和3 000 000元。根据租赁合同,乙公司2X21年和2义22年应向甲公司收取的与销售收入挂钩的租金分别为100 OOo元和150 OoO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分析】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X21 年 借:银行存款100 000 贷:租赁收入100 000 2X22 年 借:银行存款150 000 贷:租赁收入150 000 (4)出租人应定期复核计算租赁投资总额时所使用的未担保余值。若预计未担保余值降低,出租人应修改租赁期内的收益分配,并立即确认预计的减少额。 【板书】 租赁投资净额;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3.融资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1)融资租赁变更部分作为一项单独的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发生变更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出租人应当将该变更作为一项单独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①该变更通过增加一项或多项租赁资产的使用权而扩大了租赁范围或延长了租赁期限; ②增加的对价与租赁范围扩大部分或租赁期限延长部分的单独价格按该合同情况调整后的金额相当。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人融资租赁会计分录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承租人 融资租赁会计分录 1、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事件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归母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优质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整季应付款的进帐价值,判明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2、未确认容资费用的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债券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内在价值为峭腹价值,应该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3、融资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承租人应对融资承租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折旧政策;二是折旧期间。 .折旧政策 对于融资租入资产投资,计提租赁资产折旧时,同自有应折旧债 权一样,租赁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 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期间 确定确定租赁资产的折旧期内时,应视租赁协议的新规定而论。 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公司资产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 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 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 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4、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用到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用,如 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承租人发生的 履约成本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 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或有入场费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租金外的其他因素为依 据计算的租金。由于或有租金的金额不常规固定,无法采用系统合理 的方法对控制系统其进行分摊,因此在或大体上有租金实际会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量、使用量——销售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