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自我的发展_3_一生中的自我发展_3_成年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1.1自我概念内涵 自我概念是人格的核心要素。它在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890年詹姆斯(James)在其《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词,最早发现了自我的二元性,即主我宾我。库利和米德都从自我和社会的关系上理解自我概念,库利认为“自我”是个体在其社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1922年,美国心理学家库利(Cooley)提出“像我”的概念,并指出,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这面镜子而获得的这就是说,自我概念是他人判断的反映。米德认为自我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存在,他详细地述了社会反馈的作用,认为那些特别重要的人物和有意义的个人是“重要他人”,而众人是“广义他人”,这两类他人的反馈都是社会镜子,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形成。他强调了社会外在素在自我形成中的作[1]。虽然有关自我概念的讨论从詹姆斯就已开始,但直到罗杰斯的自理论受到人们关后自我概念才受到广泛重[2],Rosenberg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包括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3]。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是多维度的,按一定层次组织到一个范畴系统之中[3]。伯恩斯(Burns,1984)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自我概念是有关自己的技巧、能力、外貌和社会接受性方面 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Baumeister认为自我概念是 指一个人他自己的整体,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和图式,以及对社会角色和关系的理解[4]。在国内,蔡淑玲认为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态度的组织,其结构具有阶层性;黄希庭(1996)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知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能和他人分别开来[5]。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普遍认同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而这种知觉是在个体对环境和经验的解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6]。自我概念的本质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这种认识过程是个体在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觉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将会影响个体对与自己有关的事件的解释[7]。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决定于自己的自我概念[8]。自我概念是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才逐步形成的。阿姆斯特丹研究了88名3-24个月的婴儿,发现20个月的婴儿的客体自我已经开始发展。迪克逊观察了5名4-12个月的婴儿,发现7-12个月的婴儿主体我开始发生[9]。朱智贤认为,婴儿出生时是没有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的,大致到了8个月龄时,婴儿开始有自身的连续性的感觉,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2萌芽,也是自我概念的基础。[10]金盛华(1985,1988)和李德伟(1988)的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已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很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状况也很一致。[11]自我概念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中间有许多低谷和高潮。在年龄特征方面,Freeman(1992)的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呈曲线变化,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随后开始上升,到大学毕业后开始下降,到中年后又再次回升,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平缓下降。1989年,Marsh 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6岁-18岁的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9-11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11岁-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12],显示了自我概念在青春期的发展趋势。国内的研究结果出现了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我国的周国韬等(1996)对11-15岁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研究[13],结果表明,11-15岁学生的各项自我概念(身体自我除外)基本表现出U字型发展趋势,初一是自我概念发展的最低点,反映出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而学者李惠军的研究则表明,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而在非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11]。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到了中学生,还包括大学生和成人,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最低而四年级最高。许

第四章认识自我

第四章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完善中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名言:“认识你自己”,所以,全面、客观 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对大学生而言,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建立恰当的理想抱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控,完善自我,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大学生能否自我完善对于他们的成功、成材和人生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节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身(英语中的自身“ Self”,既包括主我“I”,也包括客我“Me”),因此,自我意识是主我(“I”)对客我(“Me”)进行认识,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客我进行调控。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本质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多个维度和层次,一般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自己”和“我怎样成为理想的那种人”。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意识,如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态度、理想、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等的意识。 另外,人们还从自我观念上把自我意识划分为现实我、理想我和投射我。现实我是对

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发展 自我一般上认为是由主体我和客体我构成的。主体我主观上构成的自我,客体我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中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与社会及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而形成起来的。自我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等方面。 以下我们从个体的一生发展历程来看看自我的发展。 婴儿期5---8个月,没有萌生自我认知,无法区分自己和他人 9---12个月,产生初步主体我 12---15个月,已会区分自己与他人,主体我得到发展 15---18个月,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识,在客体我上的自我认识发展 8---24个月,婴儿可以采用语言来标识自己与客体他人的区别 幼儿期自我概念的发展:儿童对自己描绘仅限于外部的描述,还不会描绘内部心理特征 自我评价的发展:开始发生于3.5---4岁,5岁儿童基本形成 特点: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的评价以初步客观的评价;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4岁儿童开始有明显的情绪体验。自我情绪体验由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向社会情感体验发展 自我控制的发展:4---5岁开始有自我控制力。特点:社会品质的内化,动作抑制 小学儿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起初它是对个人的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社会的自我、学术的自我、身体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多方面的评价; 3.开始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 4.由具体到抽象,由外显到内部世界 自我体验的发展: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主要表现为自尊心,自尊心强的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缺乏自尊心的儿童往往自暴自弃 青少年期基本特点: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首先意识的高度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青少年个体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可以用更加抽象、复杂和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与先前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差别

自我发展理论的各个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习了自我意识的发展,我懂得了很多自我意识的知识。 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或自我。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婴儿的自我意识较弱,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能用人称代词;幼儿时的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开始有独立的、具体的评价;儿童时自我概念开始出现,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这个时期,他们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稳定性越来越高。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关心自己的成长,有强烈的自尊心;中年人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这些自我意识中,青春期的自我意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青春期自我意识有以下特点:1、自我中心倾向减弱;2、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的认识更客观;3、更注意发现自我、关心自我。在这个时期,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统一性的发展等都能修正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有两种:自我悦纳、自我否定。 因此,作为一个要成为人民教师的大学生,我应该从各个方面研究如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要鼓励儿童参加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儿童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心情,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其次,让儿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论他对与错,都可以让他自己做出反思,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之后,要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意识,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要有分寸,批评和表扬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笼统的对人。最后,要提高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这还要具体的从事情出发。

发展心理学总结

教材: 《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富熹,方格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框架 ①总论〔包括发展心理学的概述、理论、方法等〕 ②产前期和新生儿的发展 ③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绪、意志和个性发展等〕 ④幼儿/学前期的发展〔同上〕 ⑤童年中期儿童的发展〔同上〕 ⑥青少年期的发展〔同上〕 ⑦成年期的发展〔同上〕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结合课堂内容和考研大纲〕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指人的个体从产前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生八阶段:胎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2)动物心理发展〔比较心理学〕能形成明确稳定的条件发射是动物心理发生的标志。动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3)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指人类作为一个动物种系的心理发展。意识的产生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2、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3、毕生发展观的基本理论观点: ①发展是毕生的过程。 ②发展是多维度和多方面的。 a)发展既有生长,也有衰退; b)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个体毕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会改变其发展的 方向。 ③发展是高度可塑的。 ④个体的心理发展受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a)跟年龄相关的事件; b)社会历史事件; c)非标准事件。 5、个体心理发展八阶段:产前期、婴儿期、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6、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林淑德〕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具体包括: 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变化

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变化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从儿童向成年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对自身特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和评价。在青少年期,由于身体、认知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在身体方面,青少年正经历着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性征的出现。身高、体重的增长,男性的声音变低,女性的乳房发育等都会引起个体对自己身体形态的关注和评价。青少年会比较自己与同龄人的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身体形象的认知。这种身体形象的认知可以对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在认知方面,青少年正经历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儿童时期的思维具有比较局部、具体和无法抽象的特点,而青少年则逐渐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他们开始面对更加复杂、抽象的问题,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等问题。青少年对自己的认识将更具系统性和深度,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知识和观点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开始塑造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特点。 此外,社交互动和社会关系的改变也会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时期,他们逐渐脱离家庭,进入学校和社会的更广阔环境中。他们开始与同龄人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接触到更多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人。这种多样化的社会互动对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产生冲击和影响。他们会对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

受欢迎程度等进行评价,并试图从社交互动中获取反馈和认可。青少年时期,个体对他人的评价会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青少年期也是个体主体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个体在与家人、同伴和社会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信念和自我认同。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角色、责任和使命,并努力从身份认同中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青少年正面临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这个过程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起着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青少年期自我概念的变化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身体的发育、认知的进步、社交互动和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主体性形成的过程都会对自我概念产生影响。在这个时期,个体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探索和塑造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最终形成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是指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认知自我 的过程。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身体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的认知。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 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任务。以下将简述个 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一、婴儿期: 婴儿期从出生开始,大约持续到两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 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对 自己和外界的界限模糊不清。婴儿会通过反射性的动作来探索自己的 身体,如吮吸手指、抓握物品等,这是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 二、幼儿期: 幼儿期从大约两岁持续到大约六岁。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开始形成 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幼儿开始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如“我”。他们也开始明确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逐渐形成个人喜好和习惯。幼儿还会开始 了解自己的性别和角色,并逐渐意识到社会对性别的期望。

三、儿童期: 儿童期从大约六岁持续到青春期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 识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复杂。他们开始形成更为准确的自我概念,并开 始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 的角色和责任,并逐渐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认知。儿童还开始对 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敏感,并会根据这些评价和期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青少年期: 青少年期从大约十三四岁持续到十八、九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 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 份认同和自我形象,并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他们会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开始思考关于自我意识的哲学问题,如意义、目标和价值观等。青 少年期也是个体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关键时期。 总结回顾: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这几 个主要阶段。从最初的模糊不清到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个体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了解和 认识这些阶段对于理解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帮助 他们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 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每个阶段都为后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 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心理形态。它在心理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人们的自我感受、决策过程以及社会互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进行探讨,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知觉、理解和判断,是个体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进行主观感知和了解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对比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受到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社会比较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我认知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的发展,逐渐认知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反应,婴儿开始意识到“我是谁”。 其次,随着成长,儿童的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比较,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形象。他们会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和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来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再次,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认知更加复杂。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社会地位,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他们

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对自己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 自我认知。 最后,成年阶段的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稳定和全面。他们在生活 和工作中形成了自我身份,并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们会通过自我反省和经验总结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 二、自我评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它是自我认知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验、社会比较、他人 评价和文化背景等。 个人经验是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个体通过个人经历中的成功 和失败,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成功的经历会增强个体的自信和 自尊,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比较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个体会将自己与他人 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种比较可能是与同伴的比较,也可能是与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比较。社会比较可以激发个体的竞 争动机,也可能带来自卑感和不满足感。 他人评价对个体的自我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他人的赞扬和批评会 对个体的自尊和自信产生影响。赞扬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而批评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1—3岁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授课题目: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先学前期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掌握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并能对其进行正确教育的能力。 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及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进行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导入 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使这位心理学家捧腹大笑。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动作,而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先学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教育。同学们将教材翻至65页,自己预习一下教材的内容。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一、认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情感成分,包括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学生列举描述自我认识的语句: ✓人贵有自知之明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观点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观点 成年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们从青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 的学科。它探讨了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情绪调节、人际关系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将就成年人发 展心理学观点展开论述,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成年人认知发展观点 成年人认知发展观点是成年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成 年人认知发展理论,人们在成年期会经历由逻辑思维到抽象思维、自 我概念的建立、广义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等认知能力方面的变化。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的人们往往倾向于以黑白二元观念对待问题,思维较为局限。而进入成年期后,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维的 发展,人们开始能够运用更加复杂的思维模式来理解问题,掌握更广 泛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成年人认知发展还与自我概念的建立密切相关。年轻时期, 许多人会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和角色,逐渐形成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 同不仅包括性别、职业、家庭角色等方面,还包括个人价值观的确立。成年人的自我概念建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 适应至关重要。 二、成年人情绪调节观点

情绪调节是成年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 社会角色的改变,成年人在面对各种情绪和压力时会有不同的情绪调 节方式。 研究发现,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具有情绪调节的能力。他们能够更 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这主要归功于 成年人在认知和社会经验方面的积累。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情境, 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运用合适的调节策略。 然而,并非所有成年人在情绪调节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能力。有些 人可能会出现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等。这需要借助心理咨询和适 当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成年人人际关系观点 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也是成年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随 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网络会逐渐扩大,人际关系的 复杂性也会增加。 成年人经历着从家庭中的依赖到自主生活的转变,同时还要与配偶、子女、亲友、同事等不同群体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些社交关系对于个 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成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身心健康。而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孤独感、抑郁等问题的出现。 因此,成年人需要学会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社交 能力和沟通技巧。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与情绪发展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与情绪发展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和情绪发展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信念的总和,而情绪发展则指的是情绪在个体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和演变。本文将探讨自我概念和情绪发展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部分:自我概念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主观认知和评价,包括对自身特征、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情绪和人际关系。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家庭环境是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和家庭成员对一个人的称赞、批评和期望可以塑造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其次,社会交往也对自我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个体可以获得关于自己的反馈,进而对自己建立更准确的认识。此外,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和行为规范。 第二部分:情绪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反应,受到遗传、个体发展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主要任务。

在早期的情绪发展阶段,婴儿通过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动作来表 达自己的情绪。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 达情绪,并逐渐掌握了情绪调节的技巧。青少年时期,情绪发展进入 了一个关键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情绪波动较大,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成年后,一个人的情绪发 展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三部分:自我概念对情绪发展的影响 自我概念和情绪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会影响他们对情绪的感知和表达。 首先,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当一 个人对自己有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时,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情 绪和心态。相反,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情绪问题, 如抑郁和焦虑。 其次,自我概念还会影响个体对社会情境的情绪反应。一个人对自 己的态度和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对社交互动的情感反应。例如,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和正面自我评价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并对社会情境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四部分:情绪发展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情绪发展也会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产生重要影响。个体通过经历不同 的情绪体验来理解和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与发展的感悟与收获

自我意识与发展的感悟与收获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努力奋斗为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成长中各类困惑的背后往往都是这些千百年以来哲人思想家尝试并寻求答案的关于自我认识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 我们一直和自己相处。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的人生一定会是幸福的,充实的,有意义的。相反,如果他未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会产生角色混乱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谁,也很难和别人相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有效的自我控制、科学的自我发展,有助于增强自信,健康生活。 二、自我意识的认知 ㈠自我意识及结构 1.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认识自己,如:你喜欢自己的能力、外表、性格、家庭背景吗?你喜欢自己的成绩吗?满足自己的拥有吗?你关心别人对你的评价吗?他们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这些问题都在自我意识的范畴。

2.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的认识;对生理疾病、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如果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能接纳,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 ②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认识和体验,如果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这嫌那,就会否定自己。 ③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在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中,除了这些自我态度外,还有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的态度,也会对自我意识起重要作用。 3. 自我意识的结构(指包含的成分): ①自我认知——属于人的认识范畴,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 ②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是人的自我感受,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自弃、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表现出来。 ③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控制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行为。

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与思维发展

各阶段自我意识生长 自我意识的两次奔腾:婴儿期(15-24个月)人我区分;------青春期自我看法、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婴儿期0-3岁(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后,哈特凭据此结果将婴儿自我意识生长分为两个阶段) a主体我的生长(8个月以前尚无自我意识,9-12。 b客体我的生长(15个月至2岁儿童开始 。 2、幼儿期3-6岁体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从幼儿期开始生长)a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b对外部行为体现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c简朴、笼统的评价到较为具体的评价;d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开端客观性评价生长。 3岁小班儿童自控率不敷20%,4、5岁中班转折,5、6岁大班80% a运动抑制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停止行动;b情绪抑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c认知运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水平做出适宜的反响;,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候。 3、童年期7-12岁 小我私家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含自己存在)的认识,对小我私家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认识。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力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力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2、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3、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生长顺序从身体的自我、运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生长 4、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具体-----抽象对外显行为评价------内部心理世界评价 4、青春期11、12---1 5、16岁 自我看法、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强烈存眷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结果3、十分体贴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把自己想象成“奇特的自我”周围人是“假象观众”似乎这些观众每时每刻都存眷自己,太过夸大自己感觉体验----强烈主观的自我中心倾向 5、青年期17、18-----35岁 自我意识的生长主要特点:青年初期自我意识不稳定,对他人对自己评价敏感,需要不停对自己自我意识进行修正,:a生活中积聚的经验,特别是乐成和失败的经验;b来自他人的评价。 即对“我”进行审视和阐发的历程中,个别体现为自我采取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个别对自身及自身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弊端,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是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通过多次的自我采取和自我否定,青年就可能客观评价认识自我、稳定的自我最终确立。 6、中年期35或40------60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