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修改版

第一章 导论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

1.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图式与梦想与害怕可能成为的自我。影响因素:1.扮演的角色2。我

们所做的比较3.社会同一性4。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5.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2.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控制点(分为内部和外部控制点),习得性无助。控制/幸福正比。

3. 自尊:1)动机:维持自我价值。2)阴暗面: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敌意。建立在

自我感觉上比外部事物上要更好。

4. 自我服务偏见(性欲产生):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2)盲目乐观。(赌博)3.虚假

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酒驾)4。与他人比,认为自己更好。

优点:乐观。缺点:高估自己推卸责任。

5. 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逊2。自我妨碍。3.印象管理

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1. 归因:1)海德(性格归因与情境性归因)2)常识性归因:共同性,区别性,一致性。

2.归因错误的原因:1)认知与情境意识(行动者观察者不同,观点随时在变化〈关注情境限制〉,自我觉知〈对老师性格的评价,在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2)文化差异

库勒乔夫效应:通过观察脸部确定其知觉

3。如何做准确的判断:1)直觉判断【力量:自动化非逻辑思维(网球);局限:错觉思维】

2)过度自信倾向(验证性偏见,纠正:及时反馈和设想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

4。直觉:心理捷径。1)代表性直觉(与某类心理特征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重要信息)2)易得性直觉(过度重视鲜活案例,并对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飞机失事)3)反事实思维(与易得思维类似,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心理模拟)

5.错觉思维:1)错觉相关(期待发生重要联系时,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知觉到错觉相关)

2)控制错觉,如赌博和趋均数回归3)情绪和判断:影响判断

第四章 行为态度

一、态度决定行为吗?1。 道德伪善,言行不一致。(反对和崇尚暴力)

2。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内在态度(第一,面部肌肉反应;第二,内隐联想测试(积极词汇与黑人面孔)2)情境(观察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效果明显)

Eg :我为了身体健康-—邻居似乎跑步去图书馆—-我能做到—-下周开始

总结:1)其他影响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预测行为紧密相关,如投票3)态度强有力.

3。行为何时决定态度?1)角色扮演(我们由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2。社会运动(演讲唱国歌)

3)等门槛现象:小承诺做更大的事情

4。为什么行为影响态度:1)自我展示:印象管理。2)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费斯廷格)

3)自我知觉(当态度摇摆不定,从局外人身上观察自己,如大赛前失眠)【表情态度;过度合理化与内部动机,1将乐事变成苦差事2找不到外在的原因,如唱歌高兴】

第五章 基因,文化,性别

一、自然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文化与行为:1)文化多样性(私人空间)2)相似性(拒绝乱伦)

2。社会角色:1)高-—低社会角色(低的社会角色削弱自我效能感)2)角色互换

3。性别相似性与差异性:1)独立性与联系性(女子共情男子自闭)

2)社会支配性(男,进取控制,权力)3)攻击性4)性特征(性生活与幻想)

二、什么行为是天生的?

1.性别与择偶偏好(女性谨慎繁殖,男性广泛播种,女性更爱运动型对象)(静)

2.荷尔蒙。睾丸素导致攻击行为,但男子中晚期共情,女子独立(动)

进化心理学基于一种倒推模式,所有一切是自然赋予的。

三、我们的行为是文化影响的吗?

1。不同文化下的性别角色。(学前教育与驾驶性别的对换/牙医北美男,俄女)

2。不同时代下的性别角色。(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内—外—内)

3.同伴相传的文化.(父母养育方式,同伴的同化作用)哈里斯

4。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丈夫比妻子身高,妻子适合照顾人)

社会化+生物因素——-不同分工---性别角色期待+性别有关的技能和信念———两性行为差异

5.环境与人的力量(环境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与环境交互—创造自己的环境)

第六章从众

一、经典的从众研究

1.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黑暗屋子中的光点似动,听到别人的观点后改变了对事物评价)

2.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赞成他人非常明显的错误,如第六个人回答线段长短)

3。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服从命令电击他人,权威和道德相抵触,执行正确的命令)二、什么引起服从

1。受害者的情感距离2.权威的合法性与接近性3。权威的机构性(如耶鲁的声望使之合法化)

4.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跟着反抗权威)

三、什么因素可以预测从众

1。群体规模(3—5人最佳)2.一致性3。凝聚力4.地位5.公开的反应6.无事前的承诺

四、个体为什么会从众

1。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2.其他人为自己提供事实证据。

第七章说服

一、说服途径:中心途径(关注论据),外周途径(广告,经验法则)

二、说服的要素:1。传达者.1)可信度(可知觉的专家型及信赖型,涉及语速,直视,对立面看问题),2)吸引力和偏好。2。信息内容。1)理智与情感(具体用哪种方式说服,好心情和唤起恐惧效应)2)差异3)单方面与多方面说服,首因对近因3。沟通渠道1)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2)个人和传媒的影响4。听众(年龄,分心,是否被警示)

三、如何抵制被说服

1.加强承诺(挑战信念,引出反驳)2。免疫计划

第八章群体影响

一、社会助长的作用

1。纯粹他人在场(扎伊翁茨,唤起—增强优势反应—促进简单行为削弱复杂行为)

2。众多他人在场,拥挤现象。

二、为什么我们因他人在场被唤起?

1. 评价顾忌2。分心3.纯粹在场

三、去个体化,人群中失去自我。

特征:1)群体规模2)身体匿名3)自我意识弱化。

四、群体极化:讨论增强群体成员的评价倾向.

1.信息影响:积极参与比消极聆听更容易改变态度

2.规范影响:通过社会比较

五、群体思维: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

1.无懈可击的错觉。2。对群体道义的无可置疑.(高估群体的力量和权力)

3.合理化.4对对手的刻板印象(想法接近)

5。从众压力6.自我审查压力7。一致同意的错觉8.心理防御(保证其他信息对群体不形成干扰)

六、个体怎样影响群体

1。一致性2.自信3.从多数派中叛离

第九章偏见

一、偏见的本质和作用

1。本质: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

2.类别:种族偏见,性别偏见

二、偏见的社会根源

1.社会不平等

2.社会化【权威人格(种族中心主义),宗教与偏见(教会人员有更多的偏见),从众(遵守规范的人最有偏见,女人天生在厨房里)】3。社会制度支持(种族隔离)

三、偏见的动机根源

1。挫折与攻击:替罪羊理论(当遭遇挫折的原因令人胆怯或莫名其妙的时候,我们转移敌对方向)如美国内战后及棉花价格下跌虐待黑奴。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一旦群体为稀缺资源而竞争,就会出现偏见。

2.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自己比他人优越。1)内群体偏见(认为自己优越,对己表现异质性,对他表现同质)

2)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地位低的群体容易蔑视其他群体)

四、偏见的认知根源(扭曲认知解释和记忆)

1。类别化,将人归于不同的群体(如将瑞士人看作相当同质的人,实质多种多样)

2。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女邮递员)

利群偏差:将他人的消极行为归结于内在品质,积极行为闪烁其词

第十章攻击行为

分为敌意性和工具性攻击行为两种

一、攻击行为理论

1。生物学理论:1)本能论和进化心理学,但是无法解释个体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

2)神经系统3)基因4)生物化学因素(饮酒)

2. 挫折—攻击理论(911,自杀)修正后的攻击理论:挫折-愤怒+攻击线索,挫折指期望与实际所得之间的差距。(相对剥夺)

3。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家庭,文化)

二、影响因素:1.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

2.唤醒(刺激唤起)3。攻击线索4.媒体影响-—色情文学和性暴力,电子游戏5,群体影响

电视对思想的作用:脱敏(心理麻痹),改变知觉(害怕伤害),认知启动(对行为做出敌意解释)

三、如何减少攻击

1。宣泄。(发泄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攻击)2。社会学习。(建议消除刺激源,奖励非攻击行为)第十一章吸引和亲密

一、什么造就了友谊和吸引

1。接近性(互相交往,对互相交往的预期,曝光效应)

2。外表吸引力【吸引力和约会(男人性格,女人外表),匹配现象(已婚伴侣),外表吸引的刻板印象(进化,社会比较)】

3.相似性与互补(物以类聚)4。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5。关系中的回报

二、爱情

1。斯腾伯格爱情三成分

【浪漫之爱(亲密+激情)、愚昧之爱(激情+承诺)、伴侣(亲密+承诺)】

2。哪些因素促进了亲密关系

1)依恋(安全与不安全依恋)2)公平3)自我表露

第十二章利他

一、为什么有帮助行为?

1.获得回报,避免惩罚

1)社会交换2)内部回报【内疚;消极心境(明星捐献角膜,社会化的结果),坏心情好行为例外:关注他人而非自己;好心情好行为】3)社会规范4)进化心理学(亲缘保护:保护与自己共同基因的人,互惠;自私的基因要求社会必须教导人帮助他人。

二、何时帮助?

1.旁观者数量1)注意2)解释3)确定责任2。当别人也提供帮助时(社会助长)

3。时间压力4.相似性(熟悉的面孔)

三、谁会提供帮助

1.人格特征(积极情绪,共情能力,自我效能感强,对情境的反应认为能得到赞许)

2.宗教信仰(慈善捐献或义务工作)

四、如何增加帮助行为

1.去除对帮助的抑制(减少模糊性,提高责任感;感到内疚和对自我形象的关心;

2.利他主义社会化(教化道德包容,树立利他榜样,把帮助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学习利他)道德排除:将人或动物排除在自己的道德之外,令所有伤害都变得合理。

第十三章冲突和和解

一、什么引起冲突?

1.社会困境(囚徒困境(军备竞赛),公共的悲剧(资源过度开发)

2。竞争3.知觉到不公正4.误解(镜像知觉:美化自己丑化对方)5,简单化思维(非对即错)6。知觉转化

二、解决社会困境1.适当的管制(限制利己行为)2。小即是美(缩小群体规模增强责任感)

3.沟通

4.改变激励机制(合作有更多的回报)

5.倡导利他规范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主要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第一版以来至今全球销量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的关系,只介绍部分章节。 C1:序论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

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范围上比心理学窄,不研究个人性格、特质、精神系统障碍等等,只关注人际、群体和社会,方法上与社会学相比,会采用实验的方法。 如何得出结论:对社会心理规律的解释:进化论(公理)+神经科学+生物学,核心方法:假设+求证(实验法)。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观点(定理):1、我们构建了社会现实;2、社会影响会塑造行为;3、个人的态度和性格会塑造行为。 C2:社会中的自我:认识自己 自我概念:我是谁? 1、自我图式:我是谁,我的样子,我的性别,我的行为方式,我的智力水平,强壮程度,我与其它人的关系; 2、可能的自我:我可能成为什么样子,能在什么方面成功,考试能过吗,会有钱吗; 3、自尊:即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是我们所有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总和。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修改版 第一章 导论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 1.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图式与梦想与害怕可能成为的自我。影响因素:1.扮演的角色2。我 们所做的比较3.社会同一性4。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5.成功与失败的经历 2.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控制点(分为内部和外部控制点),习得性无助。控制/幸福正比。 3. 自尊:1)动机:维持自我价值。2)阴暗面: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敌意。建立在 自我感觉上比外部事物上要更好。 4. 自我服务偏见(性欲产生):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2)盲目乐观。(赌博)3.虚假 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酒驾)4。与他人比,认为自己更好。 优点:乐观。缺点:高估自己推卸责任。 5. 自我展示:1。虚伪的谦逊2。自我妨碍。3.印象管理 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1. 归因:1)海德(性格归因与情境性归因)2)常识性归因:共同性,区别性,一致性。 2.归因错误的原因:1)认知与情境意识(行动者观察者不同,观点随时在变化〈关注情境限制〉,自我觉知〈对老师性格的评价,在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2)文化差异 库勒乔夫效应:通过观察脸部确定其知觉 3。如何做准确的判断:1)直觉判断【力量:自动化非逻辑思维(网球);局限:错觉思维】 2)过度自信倾向(验证性偏见,纠正:及时反馈和设想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 4。直觉:心理捷径。1)代表性直觉(与某类心理特征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重要信息)2)易得性直觉(过度重视鲜活案例,并对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飞机失事)3)反事实思维(与易得思维类似,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心理模拟) 5.错觉思维:1)错觉相关(期待发生重要联系时,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知觉到错觉相关) 2)控制错觉,如赌博和趋均数回归3)情绪和判断:影响判断 第四章 行为态度 一、态度决定行为吗?1。 道德伪善,言行不一致。(反对和崇尚暴力) 2。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内在态度(第一,面部肌肉反应;第二,内隐联想测试(积极词汇与黑人面孔)2)情境(观察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效果明显) Eg :我为了身体健康-—邻居似乎跑步去图书馆—-我能做到—-下周开始 总结:1)其他影响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预测行为紧密相关,如投票3)态度强有力. 3。行为何时决定态度?1)角色扮演(我们由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2。社会运动(演讲唱国歌) 3)等门槛现象:小承诺做更大的事情 4。为什么行为影响态度:1)自我展示:印象管理。2)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费斯廷格) 3)自我知觉(当态度摇摆不定,从局外人身上观察自己,如大赛前失眠)【表情态度;过度合理化与内部动机,1将乐事变成苦差事2找不到外在的原因,如唱歌高兴】 第五章 基因,文化,性别 一、自然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文化与行为:1)文化多样性(私人空间)2)相似性(拒绝乱伦) 2。社会角色:1)高-—低社会角色(低的社会角色削弱自我效能感)2)角色互换

社会心理学笔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笔记 1、1908年,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誔生。 2、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 )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的存在所影响,G.W.奥尔波特认为他人的存在形式包括:现实的存在、想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 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5、勒温是社会心理学之父,公式B=f(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情境,f指函数关系。 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7、社会化是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8、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9、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是个体社会的主要载体。学校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化载体。 10、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语言社会化。 11、性别角色是社会学范畴,性别是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是生物学概念。 12、社会角色的分类: (一)按获得方式分为先赋角色(先天因素获得,如父母)和成就角色(后天努力获得,如老师)。 (二)按规范程度分为规定型角色(规范程度高,如军警)和开放性角色(规范程度低,如朋友)。 (三)按功能分为功利型角色(追求利益,如银行家、商人)和表现型角色(如教授、学者)。 (四)按承担者心理状态分为自觉角色(如演员)和不自觉角色(如性别角色)。 13、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包括(ACD);农民(AB);教师(ACD)。 选项:A.成就角色 B.功利性角色 C.表现性角色 D.规定性角色 14、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 1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应的自我概念,称为镜我 16、自我概念的功能有: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17、自我概念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18、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罗杰斯的观点。 19、自尊需要包括: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自尊需要满足导致自信,遇挫导致自卑。詹姆士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可以提高自尊水平因素有选择参与、正确的社会比较、扬长避短、成功的行为。 20、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不包括(B)等。 选项:A.认知者的兴趣 B.认知者的角色 C.认知者的动机 D.认知者的情绪 21、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熟悉和亲密的人之间产生,首因效果发生在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间。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22、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真诚。 23、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印象管理。 24、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作出准确的预测。 25、海德不变性原则、凯利协变原则,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情境的归因。三个都高外归因,刺激客体(小丑),如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则归于行为主体。 26、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27、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超详细笔记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一、三种研究倾向 界定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 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个人之他人存在的影响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 强调重点个体团体和社会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状态和人格等分析社会 变量(地位角色)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 与参与观察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 科 Myer(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 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 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 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一、社会心理发展 二、社会认知三、社会互动

四、社会影响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 ●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 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犯罪增加、竞争、失业)●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 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1、1908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 ●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三、迅速发展期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 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 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 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

社会心理学笔记

1.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社会心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总称。 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强调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重视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规律,关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与行为(社会和文化如何影响个体心理与行为;态度和态度改变;社会认知、归因和认知失调;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动机、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人际与群体心理与行为(与群体的相互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人际相互作用、遵从和服从;击性和亲社会行为;……) 群体过程(群体过程和群体行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文化与社会心理) 2.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 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是人和社 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定义的含义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毕生持续性 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活技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生活目标 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 客观因素——社会环境(指影响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社会因素),包括家 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 3.社会角色: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 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特征职能性、扮演性、多重性、固定性 角色规范是群体中每一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社会规范的中介。 角色期望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 人抱有期望。 一个人为了有效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必须知道自己所承担角色的一套行为模式,这 种认知来自于他人的期待。 角色知觉是角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对角色及有关角色现象的整体反映。 角色观念的形成过程拒绝角色阶段、承认角色阶段、接受角色阶段。 角色行为指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表现为外部行为、角色实现的过程,是主体适应环境 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角色技能是人们所具有的能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的技能。 一般技能认知技能、活动技能 特殊技能在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智慧、经验等特征。 角色冲突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 ►相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取决于我们对情景的解释; ►我们既会“直觉”又会“深思熟虑”,这叫做“双重加工”,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思维,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一问题); ►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 ►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生活是正着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对于过去的事情,人们总是试着找到一定的解释,从而也会造成“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 ►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探寻自然联系)和“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一编社会思维 二、社会中的自我 ►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 ►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1.自我概念:我是谁 ►自我图式:对自己的认识 ►社会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自我与文化 ►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 ►西方更加注重自我独立于个性,而东方则相反 自我认识 ►规划谬误—高估计划是人们的通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智大于明 ►免疫忽视现象——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 ►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 2.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 ►自尊——使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使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综合,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 ►真实且具体的反馈是最好的——例如说你真得很擅长数学 自尊动机 ►自尊受威胁时,高自尊通常做补偿反应,低自尊更易被击垮 ►恐惧管理理论:为感受生命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 自尊的阴暗面 ►高自尊并非都是好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自律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 3.“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 自我的能量 ►意志力类似肌肉,会消耗会加强 ►自我概念会影响行为:多想积极结果,更可能制定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李建明 刘瑶版

第一章:绪论: “要了解和说明,一个个体的思想,情感和欣慰,如何受他人实际的,想象的,或者是默认的存在的影响”。这是社会心理学中共识最多的一则定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尔登阿尔波特P4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相作用中,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西方,被公认为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问题及主张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心理现象中的规律,找出不同社会情境下的个人由于某些具体条件和原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二章: 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取社会的文化,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较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社会控制是个体转化的手段。 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 第二节: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生物学基础:遗传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1.文化因素 2.家庭因素: 教养态度, 教养行为:宠爱型,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家庭气氛, 3.学校因素, 4.同辈群体, 5.职业背景,在工作中体验到的自由度越大,工作越复杂和越具挑战性,则工作人员越可能

给于个人自由和自我定向以高度评价;繁殖,则越可能重视遵从性。R.M坎特指出,个人在组织中的态度和行为与工作情境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如:处在向上流动机会很少的工作情境中的人员,倾向于限制自己的抱负,试图在工作之外的活动中寻求满足,创造频繁的伙伴交往;而处在权力低的组织情境中的人员,肯恩那个变得更小气,更霸道;如果一个人在工作群体中处于少数人的地位的话,则很难受到他人重视,较为鼓励并可能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排斥。 6.大众传播媒介,加拿大的传播学家指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在导致人的一项新的延伸的同时,又会改变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状态,造成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大众传播起什么样的作用,不在于传播形式本身,而在于传播的内容以及对观众的引导是否得当。 第三节:社会化的内容 根据社会化可将社会划分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职业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 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理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政治社会化了的个人。总是赞成或反对某一种政治制度。 二,道德社会化: 人们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群体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上的个人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第四节:社会化历程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期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形式操作阶段 阿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社会学习理论: 杜拉认为:儿童许多行为并不是按强化惩罚方式学到的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在维护自己 题记:人对自己已知的事物倾向于维护。 记忆是人对经验的保存,存在强烈的选择性和主观性。对于选择性问题,弗洛伊德已经说了太多,现在让你回想去年的事情,你只能回想起少数的一些,而这些保留下来的都是经过了你的选择。人总是会凭自己的经验去主观的构建一些记忆,所谓“自传式记忆”。实验者略加误导,就能让被试产生原来没有的记忆经验。如:在让被试看过一次车祸现场后,问被试:影片中的蓝色小汽车是否超速行驶?等一些问题。过一段时间再问:车祸现场的车是什么颜色?大多数都会回答:蓝色。但实际上是绿色!~这种虚构给法庭采集证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关于记忆虚构,最严重的莫过于无数关于童年性虐待记忆的虚构回忆现象。 社会认知中人总是努力的保持自己认知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当遇到和自己相反的观点时,不是去思考其合理性,而是第一时间去想怎样驳斥。加上人们记忆的主观性和事物的辩证性,人们总是能凭自己的经验找出一些反对意见来,于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见到很多爱“抬杠”的人!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人总是有证实的倾向,即通过各种选择性的认知和行为去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果事情真的是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发生了,那人们总是很欣慰的产生“事后诸葛亮效应”----“看吧,我早这么觉得了,可你就是不信!”。 实际上虚构记忆也好,事后诸葛亮也罢,都是人类思维经济性的必然选择。我们大脑处理能力有限,每天事物的变化超过了我们的处理能力,上面两种策略只是人类适应社会和自然复杂性的方式。这种策略有两面性,如:刻板效应、思维定势就是其副作用!~ 说服的力量:广告 对于很多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有时候我们的观点很清楚;有时候我们的观点很模糊,因为我们没有掌握关于事情的全面信息。当面对一个和你观点相反或者观点模糊的人的时候,你如何去说服他呢?广告给我们很大的提示。

社会心理学笔记-打印

大纲变化的部分 增加的内容内容表述调整删除的内容普通心理学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 关系、社会影响;人本主 义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 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新生儿反 射、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理论”的位置 婴儿、幼儿、童年 期儿童、青少年期 心理发展的一般 特征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表征和类型、陈述 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 识的学习迁移理论的要求概括化学习风格与教育、 学习动机的作用 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伦理,实验范 式、实验逻辑、实验与理 论的关系,提取诱发遗忘,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 冲突效应实验,眼动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功能 核磁共振技术反应时技术具体化: 减法反应时、加法反应时、开窗技术、内隐联想测验 心理统计学协方差分析,统计功效与 效果量,一元线性回归的 曲线方程,多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抽样分布具体化: t分布、F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心理测量学测验标准化,心理健康量 表和发育量表项目反应理论具体化: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概化理论具体化:方差分量的估计、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G研究与D 研究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 1、定义社会化——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环境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比如,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不同。 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 3、只有经过社会化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个体的成长、成熟非只是生理意义上,更重要的可能是社会意义的成长、成熟。 4、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社会化包含着灌输与强制,即个人心甘情愿被诱惑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群体的行为方式。 *社会规范除了制定道德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之外,还有确保对道德体系的支持。凡体现、遵循了这一体系的行为被表扬、肯定;反之,受到处罚。 二、社会化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七章(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亦称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的特征:表面性,片面性,类化,归因。 第一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对认知有重要作用,因此,为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个体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言语谈吐,还必须增长才能,加强个人修养等等。 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1,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当一种仅属中性的合意的信息资料与先前建立在很合意的信息基础上的评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综合评价并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会减少。2,消极否定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积极地信息和消极的信息,个体更注重消极否定的信息。 印象管理 含义: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关心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印象管理。 策略: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只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的策略)a,讨好技术.b,自我宣传。 C,威慑.d,恳求 2,保护性印象策略(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策略):a,借口和辩解。B,事先申明.C.自我设障。D,道歉。 社会认知的偏见 偏见的特征:偏见是以有限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就是刻板印象,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个人偏见:与个人经验,价值观有关,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1首因与近因效应(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首次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很大的作用,这就是首因,个体对最近获得的信息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圈效应,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根据个人爱好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即以点概全)。3,宽大作用,4,投射作用(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会发生认可歪曲,发生偏见) 社会偏见:即社会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消除社会偏见方法:1接触假说.2,再分类—重新划分’我们“与“他们"。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归因理论:1海德的理论2维纳的理论3凯利的理论详见221页 归因偏差的原因:1观察着与行为者的归因是不一致的2涉及个人利益与否3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归因原则:1折扣原则2非共同性效果原则3利害关系原则 内隐社会认知:指人对各种刺激的内隐加工过程,即在社会认识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已潜在的对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内隐刻板印象:指个体对某一社会群体或阶层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而形成一种概括的固定的看法,但个体并未意识到这一过去经验对自身的影响的现象。

精选《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0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如何因为他人〔整个社会情境中存在关系的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 对于很多社会现象,我们有很多民间的智慧,常识来解释其中的原因。但是社会心理学不同之处在于,为了探索社会现象背后的最可能的原因,社会心理学家会设计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来实证地,系统地验证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假设,猜想和观念。社会心理学试图预测在高度复杂环境下高度复杂的人的行为。 因而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提出有素质的假设或猜想,指出在什么特定条件下一种或另一种结果会发生。另一项任务是设计出足够精细的实验,以便能确定导致某种结果的条件。 02、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人格心理学解释社会行为时,重视个体差异,即使一个人异于其他人的人格层面,分析水平是单个个体。社会学的焦点不是个体的心理,而是整个宏观上的社会。社会学的分析水平是团体或情境。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水平是社会情境中的大多数个体的行为。社会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找出每个人受到社会影响左右的人性通那么。

03、学习社会心理学之后有什么用处? 了解了社会心理学之后,可以在解释人的行为减少根本归因错误。根本归因错误,是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完全归诸于人格特征,因而低估了社会影响的行为。当我们忽略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将人的不当的行为通过贴上诸如性格缺陷的标签来解释,这是一种将情境过度简单化的方法,虽然我们获得了轻松,但是却失去了通过改变环境的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时机。 04、个人与社会情境是相互的 个人和社会情境是相互的,社会情境不仅会影响人的行为,个人对社会情境的解读影响个人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是研究人对社会情境的解释方式,它认为我们应该研究一个客体出现在我们心中的主观方式,而不是构成这个物体的客观物理特征。·因为整体并不是等于局部的总和,应该着眼于知觉者的现象学,即物体是如何在人们心中呈现的,而不是着眼于客观刺激出的单独成分。 对情境的解读主要两种根本的人性动机,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的需求〔对自我的高自尊的需求〕和尽可能准确的需求〔对客观世界准确性认知的需求〕。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第一章的导论部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为“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如何因为他人(整个社会情境中有关系的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既然是一种科学研究,就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01、社会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 不同于在实验室内的物理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关心和研究的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研究的场景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因此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常常有一种“事后聪明偏差”,人们在知道某个研究的结果后夸大结果的可预测性。仿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的事情。但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等区别最大的就是他遵循一项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科学的研究都是开始于一个研究者想要检验的预感或者假设,但它并不是凭空而出,科学研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研究者常常是从先前的理论和研究中推演出假说。一项理论出现之后,研究据此推演出各种具体的假说,然后根据验证假说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修正理论,然后又产生了新的假说,如此循环往复。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研究人员收集资料来验证假说,使用的实验设计有观察法,相关法以及实验法。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的问题,每一种在某种方式中可能是强有力的,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存在缺陷。社会心理学家的创新部分在于选择正确的方法,即最大化此种方法的的优点并最小化其缺点。 0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记录某个测量值或对该行为的印象。观察法在描述某个特点的团体的行为或者某种类型的行为时非常有用。观察法常用的形式有人物志,档案分析法。 人物志是研究者融入一个团体或一个文化内部,并且不带任何预设观念地进行观察和理解的研究方法。人物志的关键是尽可能避免加

社会心理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社会心理学概论马工程笔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4.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正文 社会心理学概论马工程笔记主要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以及应用领域。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现象的 科学。它探讨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思考、感受和行为,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社会心理学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记忆和应用社会信息,包括对他人的印象、态度和信念等。 (2) 社会情感:个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恐惧和羡慕等。 (3) 社会行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从众、顺从、服从和合作等。 (4) 群体心理:群体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和

群体影响等。 3.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社会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同时,社会心理学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如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如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论等。 4.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心理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教育、健康、工作和政治等。通过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社会心理学概论马工程笔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

社会心理学笔记 完美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笔记2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象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强调以习惯来解释人类行为。 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2、社会行为(领会)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识记) 1).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 2).中观的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 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 1)、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 1.时间: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2.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3.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 1.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2.特点:对社会经验描述分析主要在欧洲进行 3.要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a.拉扎鲁斯《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 b.谢夫勒以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 c.冯特《民族心理学》,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a.塔尔德《模仿律》 b.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c.列朋《群众心理学》,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 论发展的顶峰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社会心理学导论》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费洛伊德——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和本我、自 及超我的人格理论。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 引论》、《图腾与禁忌》、《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幻 觉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等。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 1.时间:20世纪20年代开始 2.特点:(1)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 (2)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 (3)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3.要点:(1)实证方法: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德国的莫德 (2)实验方法:a.奥尔波特:提出社会促进的概念,《社会心理学》

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

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一) 前记 很久之前就知道戴维·迈尔斯的大部头《社会心理学》,下载的电子书一直躺在kindle中,没有动力打开看。直到听了张泉灵的演讲,中间她提到《社会心理学》一直是她的案头常翻书。还记得她说的捐款箱为什么要放到电梯上方的例子,非常生动。于是我有了动力开始阅读这个大部头。 开始阅读,我发现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自己完全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更多的是把自己习以为常的心理现象,理性显示地讲解出来。但是习以为常,不代表自己就了解了。直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不经意地想起书中的理论,才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心理学招牌的书籍,大多是披着心理学外衣的成功学、厚黑学书籍。心理学被逐渐功利化,变成获得事业,职场,政治甚至爱情的工具。但是戴维·迈尔斯在书里说道,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帮助人们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判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中的自我是全书的第一篇“社会思维”的第一章。社会思维一共讲了三个元概念,1. 社会中的自我,2. 社会信念和判断,3.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这三个元概念实际上讨论都是“我”,这是全书的基石。也只有讨论清楚了“我”,才能继而研究别人,群体和社会。 我先聊下社会中的自我吧。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这听上去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或者是碗心灵鸡汤。你对这个问题的排斥是因为完全了解了答案,还是因为害怕去思考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是谁,我是父母的子女,我是公司

社会心理学笔记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简介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沈德灿)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学派时期 ●精神分析学派:自我的世界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结构无意识升华情结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自卑与补偿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学派:沙利文人际关系、霍妮家庭教养方式、 卡丁纳社会文化塑造 ●行为主义 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反映了一种对社会控制的追求,尽管原理来自动物实验,但是美国人对它十分热衷。后期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人本主义:人的价值 马斯洛和罗杰斯在借鉴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流派,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的患者中心疗法以及罗洛梅对人格概念的阐述反映了人本主义的基本思路。 2。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起步(1895-1934) 1895 Triplett对社会促进的研究 1908 Ross 和McDougall 的书 1924 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教材 ●发展(1935-1945) 1929经济危机极大推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936年成立的“社会问题的心理学研究会”及在德兴起的反犹情绪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重要。 ●繁荣(1946—1969) 50s: Adorno权威人格、Milgram从众行为、Festinger认知失调 60s:政治谋杀城市暴力社会反叛厌战情绪 ●自信危机(70 年代) 从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在解释社会问题时竟如此苍白无力,这种危机感使得社会心理学家从更加广泛的背景去分析人类的社会生活。 ●大发展(80 年代至今) 关注文化、种族、环境、健康和管理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笔记 童梅

社会心理学笔记童梅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的一门科惊。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性质和类别 1、社会心理学与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 分别从生物自然属性与社会制约性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 基本原理 2、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 3、SSP指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PSP指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变最: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 2、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 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

信度的。 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有信度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度。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 (1)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主要研究在现实生活条件下自然发生的过程,并可以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能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缺点:对自变最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同时由于被试者上观意识到他们是被观察者,在行为表现上可一能有所不同,而研究者的主观童识也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2)实验法的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血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明确。缺点:使用这种方法时,实验情境和实验者对被试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更加突出,需要小心处理;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 (3)调查法的优点: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淡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缺点: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同答问题卷法。 (4)档案研究法的优点:跨越时间空间,有些纪蒙可追溯到几百年,这是其他方法难以胜任的。 缺点:是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血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如何也难以断定。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3、个体社会心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化、态度及其形成。 4、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史前思想积累阶段):追溯到古希腊时期19世纪上半叶,其特点是用 权威思想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经验描述”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 “迅速发展”阶段(科学实验):20世纪20年代后。 5、罗斯第一次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并专门讨论了这门学科的本质与 范围。 7、系统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的标志: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 的《社会心理学》。 8、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9、社会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10、社会交换理论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11、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是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12、社会认知的核心:是人们对他人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认知。 13、费斯廷格指出,认知失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①逻辑的违背;②文化价值的冲突;③观念层次的冲突;④新旧经验的矛盾。 14、塔吉菲尔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 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15、社会同一性理论首次将社会比较区分为人际社会比较和群际社会比较两种不同过程,并且明确将同一性区分为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种自我知觉水平。 16、社会类化:是指个体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的过程。 17、角色冲突: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出现的矛盾心态。 18、角色创造:是指行为超出一般角色模式,拓展既有角色行为范围的过程。 19、角色偏常:是指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 20、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有三种类型:①现象揭示研究;②关系解释研究;③因果联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