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参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7.5 宇宙航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以下问题:

1、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何应用?

2、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能否计算环绕天体的质量?

学生活动:经过思考,回答上述问题: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天体的质量;可以来发现未知天体。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结合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三种表述方式可得三种形式的方程,即 G r v m r

Mm 2

2 ① G 2r Mm

=mω2·r

G 2r Mm =m 224T r

教师活动:点评、总结

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有关宇宙航行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出示]:

1、在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

2、什么叫人造地球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那么它将不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个绕地球运转的卫星,这个物体此时就可认为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

3、假设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

x=v0t ① h=221gt

联立①、②可得: x=v0g h 2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课件演示《人造卫星发射原理图》: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飞行距离也跟着增大,当速度足够大时,成为一颗绕地运转的卫星。

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

教师活动:[过渡语]从上面学习可知,当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就可成为卫星。那么,大到什么程度就叫足够大了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同时考虑下面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是什么?

2.为什么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要困难?

3.什么叫第一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二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三宇宙速度?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

1、卫星绕地球运转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动力学方程是:G

r v m r Mm 2

2 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

3、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时所具有的最大运转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中去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卫星绕地球运转的最小半径是多少?

2、结合卫星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1、卫星运转的最小半径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即在地球表面绕地运转。

2、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得: G 2R Mm =m R v 2

由于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

得: G 2R Mm

=mg ②

由①、②两式得 v=

gR

代入数据得 v=7.9km/s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课件演示《三个宇宙速度》

2、梦想成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中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我国在征服宇宙太空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愿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视频展示:我国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升空实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发表感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例]从地球发出的光讯号垂直于地面发射,讯号到达月球表面时正好能垂直射向水平月面,经反射返回地球被吸收,光速为c ,光讯号往复经历的时间为t ,地球的半径为R ,月球的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 ,试求地球的质量。

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 ,月球质量为m ,那么:G 2'r Mm =m 22

4T π·r′

所以M=23

'24GT r π而r′=R+r+c 2t

所以M=

222322)2(4GT GT t C r R π

π=++ (2R+2r+ct)3 ★课余作业

1、课后完成P78“问题与练习〞中的问题。

2、阅读教材76页“科学漫步〞栏目中的短文《黑洞》和77页“STS 〞栏目中的短文《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生活》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附:课堂练习

1.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是________km/s ,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

球运行,必须使它的轨道速度等于或大于________km/s,要使它飞行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它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________km/s.

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C.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度

3.某行星的卫星在靠近行星的轨道上飞行,假设要计算行星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

A.行星的半径

B.卫星的半径

C.卫星运行的线速度

D.卫星运行的周期

4.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就可算出地球质量

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一定是相同的

C.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假设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一艘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5.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高h=3R(R为地球半径).假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角速度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假设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角速度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7.9;11.2;16.7

2.BC

3.D

4.AB

5.

gR

2

1

;R

g

8

1

gR

R

π

16

;R

MG

2

1

;R

R

MG

-

8;R

MG

R

π

16

教学建议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来看,要求高考试题具有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动向,因此有关卫星的问题将继续是高考的热点问题。

解决卫星的运动问题,其依据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相应的方程,就可得出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方法。

对于卫星的轨道,要引导学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说明无论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圆轨道在哪个平面内,但圆轨道的圆心都是地心。

对于同步卫星,结合例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同步卫星哪些特征是相同的,哪些特征是不同的。

宇宙速度的重点是第一宇宙速度.要让学生明确,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并掌握求第一宇宙速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6.5 《宇宙航行》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 ,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________速度,同时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________速度。 3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 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 kg ,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 ②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在 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 ③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 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宇航员登上月球。 ④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 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 圈后,于 安全降落在 主着陆场。 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探究与生成] [问题1] 人造卫星 [教师点拨] 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 …………………..①,t=g h 2 ……………………….②。联立①、②可得:x =v 0g h 2,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3. 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 例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求该星球的质量. 【解析】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理清解题思路,根据力学知识求出两者的联系量:重力加速度.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水平位移为x ,则有x 2+h 2=L 2, 第二次平抛过程有 2 解得 , 设该行星表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参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7.5 宇宙航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的成就。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以下问题: 1、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何应用? 2、如何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能否计算环绕天体的质量? 学生活动:经过思考,回答上述问题: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天体的质量;可以来发现未知天体。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结合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三种表述方式可得三种形式的方程,即 G r v m r Mm 2 2 ① G 2r Mm =mω2·r ②

G 2r Mm =m 224T r ③ 教师活动:点评、总结 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有关宇宙航行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宇宙速度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出示]: 1、在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 2、什么叫人造地球卫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那么它将不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个绕地球运转的卫星,这个物体此时就可认为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 3、假设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 x=v0t ① h=221gt ② 联立①、②可得: x=v0g h 2 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节前已经讲过卫星的发射,环绕的有关知识,对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速率、周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有极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讯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并且其轨道、运动有着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设立了本教案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题 地球同步卫星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五节中的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所充当的。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课中,对天体的运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一些实际应用。 2、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特点。 3、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4、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航天知识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和运行规律。 难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分析找到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与两个分力——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同步卫星若在北半球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到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位置的结论,并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同步卫星周期,从而推导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高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地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卫星它总是相对于地球的一个固定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播放同步卫星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3719245809.html,/flash/html/4/2012/0217/3512.html 同步卫星1_在线视频观看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静止,因此从地球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做地球同步卫星。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义讨论、归纳、总结其特点: (教师引导并总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 ●相对于地球的某地保持相对静止。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授课班级:计划课时: 6.1行星的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2、过程与方法: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二)新课教学 1、“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运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不同)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t2-t1=t4-t3,那么面积A=面积B。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的速率最大。授课备注(教学班级的授课具体时间、教师自由调整内容、课堂教学记录等。)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配套文档:第六章第五、六节 宇宙航行 Word版含答案

第五节 宇宙航行 第六节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知道其次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学问,知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特点. 3.了解经典力学的进展历程和宏大成就,知道经典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关系. [同学用书 P 50] 一、宇宙速度(阅读教材P 44~P 45) 1.人造地球卫星的放射原理 (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时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球表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2)原理:一般状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供应,即G Mm r 2=m v 2r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GM r . 2.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v Ⅰ:卫星在地面四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 Ⅰ=7.9 km/s. (2)其次宇宙速度v Ⅱ:使卫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地面放射速度,v Ⅱ=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v Ⅲ:使卫星摆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地面放射速度,v Ⅲ=16.7 km/s. 拓展延长►———————————————————(解疑难) 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推导方法 方法1:依据GMm r 2=mv 2 r ,应用近地条件r =R (R 为地球半径), R =6 400 km ,地球质量M =6×1024 kg ,代入数据得v =GM R =7.9 km/s. 方法2:在地球表面四周,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力供应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 由mg =m v 2 R ,得 v =gR =9.8×6 400×103 m/s =7.9 km/s. 1.(1)在地面上放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 (2)在地面上放射火星探测器的速度应为11.2 km/s

物理:6.5《宇宙航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6.5 宇宙航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课前预习 1、设天体A绕天体B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天体A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加速度的大 小分别由哪些量决定? 2、请大家看下面的几条卫星轨道,试判断哪几条是可能的,哪几条是不可能的?并总结 A 3 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如图。请你替牛顿算一算,需要多大的速度物体才能不落回地球,而是像卫星一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4、为什么抛出速度小于7.9km/s时物体会落到地面上,而不会做匀速圆周运动呢? 5、如果抛出速度大于7.9km/s呢? 6、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当抛出速度v满足7.9km/s

10、如果要将卫星发现到外层轨道,发射速度应该比7.9km/s大还是小呢? 11、发射速度:;运动速度(环绕速度)。 12、 ①如右图,四颗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如果卫星3想追上卫星1,应该如何操作? ②假设某卫星正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是7.9km/s。现要想该卫星进入外层轨道,如何操作? ③在牛顿抛物设想中,当抛出速度v满足7.9km/s

四川省射洪县高一物理新人教版必修二教案《宇宙航行》(1)

5 宇宙航行 文本式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节内容涉及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和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在处理有关卫星的问题时,可以按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处理,进而结合向心力公式、向心加速度公式及圆周运动公式,推导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学习宇宙速度时,要对比记忆,明确其物理意义.应掌握推导过程,体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思想,另外,结合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分析卫星轨道如何变化或改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月球绕地球转动演示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精选】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5.宇宙航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人造地球卫星 1.牛顿的设想 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 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 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 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 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 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 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必须满足的条件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 章第五节宇宙航行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通过实例,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说明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关心国内外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案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2021年10月24日经火箭发射,“常娥一号卫星”首先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然后加速,脱离地球轨道后,惯性滑行,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最后进行科学探测。 结合登月航线讨论:为什么飞船能围绕地球旋转?飞船在什么条件下能挣脱地球的束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宇宙速度师组织学生观看常娥一号发射并到达月球的全过程flash动画和阅读“宇宙速度”。 呈现问题一: 1.抛出的石头会落地,为什么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2.卫星、月球没有落下来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师:演示抛物实验,提出

问题。 牛顿的思考与设想: (1)抛出的速度v越大时,落地点越远,速度不断增大,将会出现什么结果?(2)牛顿根据自己的设想草拟了一幅极富创意的人造卫星原理图。 (3)牛顿的设想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物体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但他的思想启发了后人,在太空探索中立了头功。 呈现问题二: 1.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如何变化?2.速度达到一定值后,物体能否落回地面?3.若不能,此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4.若此速度再增大,又会出现什么现象?5.此抛出的物体速度增大何种程度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师:(1)由上面的第5问求得的抛出的物体速度v=7.9km/s时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一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发射卫星能绕地球做环绕飞行的最低发射速度。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 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而小于16.7km/s,卫星绕太

宇宙航行 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4宇宙航行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5节的内容。“宇宙航行”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属于课程标准中“力和运动”的模块。本节是在学生学了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并初步体会了应用定律测量天体质量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实现卫星的成功发射,并结合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卫星运行的参数特点,让学生认识万有引力理论在人类航天事业发展、探索宇宙空间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体会物理知识对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如何计算万有引力,并知道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特征,熟悉了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表示的向心力表达式,知道忽略地球自转时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且对卫星发射、同步卫星、探索宇宙奥秘有浓厚兴趣。但是学生建立运动模型,动脑分析深层次问题还不够积极主动,表述时还缺少逻辑性和严谨性,对于讨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还不能准确无误,认识问题容易表面化。 三、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二)科学思维 通过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的分析处理,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并能总结卫星“圆规道”运行参数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科学探究 通过牛顿对卫星设想的动画演示,体验,学会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物理含义;了解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及含义,并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视频资料及网络资源了解近地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卫星的运行特点。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树立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参量的推导与应用 五、教学难点 1、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含义。 2、人造卫星处理方法---(绕地球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六、教学过程 【课的引入】图片:星空、飞天、太空行走,从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及如今梦想实现来引出课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单元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知识是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重点是的宇宙速度,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的计算比较,本章是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定律的进一步应用在高考中占一定的分数,除知识外,本章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布鲁斯弱。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航天活动是一项高顶尖的事业,

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正确评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2)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半径的物理意义,引力常数的大小和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等问题,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制造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6)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 (2)根据科学探究的思路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三大困难及不同物理学家对太阳与行星引力的说法。 (3)通过月地检验,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4)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构建巫女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导,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5节《宇宙航行》说课稿

《宇宙航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宇宙航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几个的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是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学生前面已掌握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等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重点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介绍,使学生对航天科学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大多是00后出生,他们已经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对知识体系条理性掌握,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欠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本节与第五章息息相关,不同水平的学生学起来认知程度不一样。从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来看,学生容易接收表象、浅显的知识,不易接收推理性强、易混淆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合理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会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猜想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课后习题,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宇宙第一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因为高一学生思维还不够敏捷,很难做到大跨度的思维跳跃,对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产品,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里障碍。 突破重点的方法:从牛顿的设想出发,利用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卫星不落回地面的最小发射速度,当卫星以这样的速度发射出去,卫星在地表附近绕地球运动,引出了第一宇宙速度。主要用到的方法是从假设出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结果,学生参与了探索过程,对本部分知识记忆更深刻。 五、教学难点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 突破难点的方法:对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两概念做重点强调,让学生从概念上做一个本质上区别。所以本节课的难点为:卫星运行速率、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同时采用讲解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PPT展示: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万户及杨利伟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兴奋点,顺势引入新课。) 导入语:从万户到杨利伟,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辛与挫折,但是他们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学生用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敬意。通过这节课来学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为1课时,40分钟。 《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行》中的第5节。本节属于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介绍万有引力的实践成就,要求学生知道是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的梦想。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在圆周运动条件下的综合应用。 重点是理解第一宇宙速度,激发学生科学献身精神。 难点是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开平市开侨中学的高一级学生。 学生为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不喜欢个体发言,集体发言的居多,同时文字组织能力欠佳。 学生有过较少的小组合作经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探究策略:探讨式学习和教师启发引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情景创设策略: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总结、探究的学习当中。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5. 宇宙航行 教案(2)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践成就,及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巨大成果。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通过对人造卫星原理、宇宙速度等宇宙航行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人类进行宇宙航行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展可视性,精心挑选多媒体素材,重温火箭发射、变轨对接、太空活动、同步卫星、嫦娥奔月。在每个环节,先用媒体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思考,自觉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探索,再通过师生的讨论、分析、概括及应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讨论,在探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喜悦和成就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和求法.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区别. 2.卫星的变轨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宇宙航行 1.基本知识 (1)牛顿的“卫星设想”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 (2)原理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3)宇宙速度 (4)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 2.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3)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探究交流 我国于2011年10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 km/s 二、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问题导思】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公开课教学设计名师讲义一、设计思想 宇宙航行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根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根底。其它,学生通过对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的了解,也将潜移默化地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已学过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根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工具。 本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制服自然的见证,表达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人造卫星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上采纳理论探究法,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通过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激发鼓舞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猎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和航天开展史。 2.了解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牛顿对卫星发射的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2.通过对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的商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展示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通过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感知人类探究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1.第—宇宙速度的推导。 2.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商量。 六、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通过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认识到了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并进一步弄清了天体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然而人类并不满足于只站在地球上探究宇宙的神奇。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进行宇宙航行的。〔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些航天类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二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 6.5 宇宙航行之 绕行之

§6.5 宇宙航行之绕行之双星系统 制作: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班级: .组名: . 姓名: .时间:年月日 【本卷要求】: 1.自主性、积极性 2.动脑考虑 3.费曼学习法:确定一个学习的知识点;假设你在教授别人该知识点;遇到卡壳时回忆相关 知识点;简化你的语言,到达通俗易懂的程度。 4.每个点都要达标,达标的标准是可以“独立做出来〞,不达标你的努力就表达不出来 5.听懂是骗人的,看懂是骗人的,做出来才是自己的 6.该记的记,该理解的理解,该练习的练习,该总结的总结,勿懈怠! 7.明确在学习什么东西,对其中的概念、定律等要追根溯源,弄清来龙去脉才能理解透彻、 应用灵敏 8.先会后熟:一种题型先模拟、考虑,弄懂了,再多做几道同类型的,总结出这种题型的做 法,直到条件反射 9.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总结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 10.做完本卷,总结该章节的知识构造,以及常见题型及做法 11.独立限时总分值作答 12.多做多思,孰能生巧,熟到条件反射,这样一是能见到更多的出题方式,二是能进步做题 速度 13.根据遗忘曲线,进展循环复习 14.步骤标准,书写整洁 15.错题本的建立:在每次发的试卷资料的右上角写上日期,同一科目的试卷按日期顺序放好。 在做错的题号上画叉号,在不会做的题号上画问号,以后就是一本很好的错题集。其他资料亦如此处理。这种方式简单实用。同时,当你积攒到一定程度,看到自己做过的厚厚的资料,难道不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成就感么?! 【一分钟德育】 你是否在睡觉前反思一下今天的行为? ●学会反思,是一个人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的重要途径之一。 ●睡觉之前是一个人一天最冷静的时候,这时候你考虑问题比拟理智。 ●回过头来再看一看,我们就会有一些新的启迪和收获。 学会反思,是一个人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可以坦诚地告诉你,我虽然算不上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但我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20多年来,多少做过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睡觉前反思今天的行为,是我长期坚持的一种习惯。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虽然高中阶段面对的东西比走向社会后相对来说单一一些,但这仅仅是相对而言。其实高中生面对的人和事也并不简单。一天之内,从早到晚,我们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快乐的,或者烦恼的事情,面对学习的压力,面对生活的无奈、贫乏,乃至窘迫。我们面对的这些东西,需要我们进展分析判断,采取正确的方法,作出自己的选择。白天,我们将该做的事情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