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知识全解

《宇宙航行》知识全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内容解析】

1.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

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由于万有引力

提供向心力,则2

2Mm v G m r r

=,得:v = 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小。

提出问题: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v r ω==22T πω==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角速度小,周期长。

3.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即为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2Mm v G m R R

=,得:v =

又因为2

Mm mg G R =

所以7.9km/s v ==。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v 2=11.2km/s 。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 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v 3=16.7km/s 。

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而小于16.7km/s ,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6.7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4.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3)同步卫星:

所谓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上方距地面高h处,并且h是

一定的。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由

2

22

4

()

()

Mm

G m R h

R h T

π

=+

+

得:

h R

=(T为地球自转周期,M、R分别为地球的质量、半径),代入数值得h=3.6×107m。

【知识总结】

1.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卫星刚好能在地表附近作圆周运动。

(1)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

(2)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3)圆轨道的最大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

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

2.地球同步卫星

所谓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和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上方距地面高h处,并且h是一定的,同步卫星也叫通讯卫星。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点总 结归纳完整版 引力与宇宙航行是高中物理必修2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引力定律、行 星运动、卫星运动、宇宙探索等知识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需要掌握以 下几个重点知识。 第一,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 与方向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G*m1*m2/r^2,其中F表示两物体之间的 引力,m1和m2分别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 力常量。 第二,行星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来描述。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作椭圆轨道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开普勒第二定律,也称作面积速度定律,指出行星在同一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也称作调和定律,指出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半长轴的 立方成正比。 第三,卫星运动。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的规律也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来描述。卫星的轨道一般为近似圆形,其运动速度与高度成正比。卫星的速度分为正轨 道速度和逃逸速度两种,前者用于保持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后者用于使卫 星摆脱地球引力束缚。 第四,宇宙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主要依靠航天器和火箭。卫星是用于 研究地球和宇宙的重要工具,包括地球观测卫星、太阳观测卫星、星际探测器等。火箭是宇宙运载工具,可以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火箭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 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推动火箭飞行,同时利用牛顿第三定律。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除了上述知识点,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例如,通过 引力定律计算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通过开普勒定律计算行星公转周期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引力是所有物体 之间都存在的,而不仅仅是行星或卫星之间;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并非完全 是椭圆,而是近似椭圆等。 通过对引力与宇宙航行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构成和演 化过程,为未来的宇宙探索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撑。同时,这些知识也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自然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6.5 《宇宙航行》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 ,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________速度,同时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________速度。 3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 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 kg ,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 ②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在 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 ③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 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宇航员登上月球。 ④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 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 圈后,于 安全降落在 主着陆场。 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探究与生成] [问题1] 人造卫星 [教师点拨] 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 …………………..①,t=g h 2 ……………………….②。联立①、②可得:x =v 0g h 2,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 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 3. 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 例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求该星球的质量. 【解析】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理清解题思路,根据力学知识求出两者的联系量:重力加速度.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水平位移为x ,则有x 2+h 2=L 2, 第二次平抛过程有 2 解得 , 设该行星表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必修二 6.5宇宙航行 ——地球同步卫星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节前已经讲过卫星的发射,环绕的有关知识,对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速率、周期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中阶段主要研究的有极地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用于通讯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并且其轨道、运动有着其自己的特点。因此设立了本教案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同步卫星的特点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课题 地球同步卫星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五节中的一个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所充当的。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一课中,对天体的运动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一些实际应用。 2、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特点。 3、地球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4、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对航天知识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特点和运行规律。 难点: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通过分析找到地球表面物体万有引力与两个分力——重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同步卫星若在北半球受到的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进行对比与比较。得到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位置的结论,并由万有引力定律及同步卫星周期,从而推导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高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地球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卫星,有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等等。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卫星它总是相对于地球的一个固定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种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播放同步卫星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6419022321.html,/flash/html/4/2012/0217/3512.html 同步卫星1_在线视频观看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面静止,因此从地球上看它总在某地的正上方,因此叫做地球同步卫星。 学生活动:根据地球同步卫星的定义讨论、归纳、总结其特点: (教师引导并总结) ●与地球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T=24h。 ●相对于地球的某地保持相对静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知识全解

《宇宙航行》知识全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 3.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 【内容解析】 1.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动力学原因 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运行时,只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作用,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 设地球质量为M ,卫星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由于万有引力 提供向心力,则2 2Mm v G m r r =,得:v = 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小。 提出问题:角速度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v r ω==22T πω==可见: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角速度小,周期长。 3.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运行,轨道半径即为地球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 2Mm v G m R R =,得:v =

又因为2 Mm mg G R = 所以7.9km/s v ==。 意义: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大小:v 2=11.2km/s 。 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等于或大于11.2km/s 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3)第三宇宙速度 大小:v 3=16.7km/s 。 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注意:发射速度大于11.2km/s ,而小于16.7km/s ,卫星绕太阳作椭圆运动,成为一颗人造行星。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6.7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 4.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 (1)发射速度: 发射速度是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 运行速度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7.1行星的运动 ....................................................................................................................... - 1 - 7.2万有引力定律 ................................................................................................................... - 6 -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14 - 7.4宇宙航行 ......................................................................................................................... - 21 -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30 - 7.1行星的运动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定律 1.地心说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体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注意]古代两种学说都是不完善的,因为不管是地球还是太阳,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并且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其运动也不是匀速率的。鉴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能力,日心学比地心说更进一步。 3.开普勒定律 定律内容公式或图示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 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 相等 公式: a3 T2=k,k是一个与行星 无关的常量

宇宙航行高一物理下册同步分类专题教案(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课时7.4 宇宙航行 1.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 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通过对比“同步卫星、近地卫星、 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运行规律,提高推理分析能力。 3. 了解我国卫星发射情况,增强民族自信,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的成就和科学精神。 一、宇宙速度 1.牛顿的设想 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2.近地卫星的速度 (1)原理: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 力,所以G 2 m m r 地 =m 2 v r ,解得v (2)结果:用地球半径R 代替近地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得v m/s= 7.9km/s 。 3.宇宙速度 二、人造地球卫星 1.动力学特点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2.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卫星,也称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具有以下特点:

(1)轨道平面一定: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必与赤道平面重合; (2)绕行方向一定: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3)周期一定: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 (4)高度一定: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104km处,距地面高度固定不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宇宙速度 1.(2022江苏淮安期中)下列有关宇宙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第一宇宙速度是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D.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离开地球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2.(2022江苏淮安期中)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设该卫星的运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行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 81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嫦娥一号”绕月运行的最大速率约为球半径的1 4 () A.0.4 km/s B.1.8 km/s C.11 km/s D.36 km/s 3.(2022四川成都七中期中)已知地球与某未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24∶7,近地卫星与绕未知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运行轨道均可近似看作圆)的环绕周期之比约为3∶4,则地球与某未知星球的质量比值约为() A.24 B.27 C.30 D.35 4.(2022山东临沂临沭期中)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17倍,它的半径是地球的4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 g A.海王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7 4 g B.海王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7 16 v C.海王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7 4

高中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 《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 要点一、天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要点诠释: (1)建立一种模型 天体的运动可抽象为一个质点绕另一个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 (2)抓住两条思路 天体问题实际上是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有两条: ①利用在天体中心体表面或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即2R Mm G mg =(g 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②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此得到一个基本的方程2 G Mm ma r =,式中a 表示向心加速度,而向心加速度又有2 v a r =、2a r ω=、224r a T π=、a g =这样几种表达式,要根据具体问题,把这几种表达式代入方程,讨论相关问题。 要点二、人造卫星 要点诠释: 1. 人造卫星 将物体以水平速度从某一高度抛出,当速度增加时,水平射程增大,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会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此物体就

成为地球的卫星,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来充当的. (1)人造卫星的分类:卫星主要有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勘测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种类. (2)人造卫星的两个速度:①发射速度: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②环绕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由于发射过程中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所以发射速度越大,卫星离地面越高,实际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越小.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得多. 2.卫星的轨道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可以是椭圆轨道,也可以是圆轨道. 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地心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其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 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必须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垂直,还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一角度,如图所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2 7.4宇宙航行 教案

宇宙航行

参考答案:不能这样说。 这是因为如果发射速度小于7.9km/s,炮弹将落到地面,而不能成为一颗卫星;发射速度等于7.9km/s,它将在地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要发射一颗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的人造卫星,发射速度必须大于7.9km/s。可见,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 (4)第一宇宙速度意义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所以也称为环绕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等于7.9km/s,这一飞行器只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 动,还不能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飞离地球实现星际航行。 思考: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会出现什么情况? 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不再是圆,而是椭圆,发射速度越大,椭圆轨道越“扁”。 当飞行器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学生思考讨 论 学生阅读课 文 了解发射速度 大于7.9km/s 轨迹 是椭圆,等于或 大于 11.2km/s,永 远离开地球。 锻炼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2、第二宇宙速度大小:v=11.2km/s。 (1)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11.2km/s叫作第二宇宙速度。 (2)意义:使卫星挣脱地球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注意: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行器还无法脱离太阳对它的引力。 3、第三宇宙速度大小:v=16.7km/s (1)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 时,物体可以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我们把16.7km/s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2)意义: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说出第二宇 宙速度和第 三宇宙速度 学生动手推 导 出卫星运行 时,其a n、v、 ω、T,分别 掌握推导过程, 理解r越大a n 越小、v越小、 ω越小、T越 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优秀教案: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

5.宇宙航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人造地球卫星 1.牛顿的设想 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 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 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 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 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 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 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必须满足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5. 宇宙航行 教案(2)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践成就,及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巨大成果。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通过对人造卫星原理、宇宙速度等宇宙航行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人类进行宇宙航行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展可视性,精心挑选多媒体素材,重温火箭发射、变轨对接、太空活动、同步卫星、嫦娥奔月。在每个环节,先用媒体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思考,自觉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探索,再通过师生的讨论、分析、概括及应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讨论,在探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喜悦和成就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和求法.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区别. 2.卫星的变轨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宇宙航行 1.基本知识 (1)牛顿的“卫星设想”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 (2)原理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3)宇宙速度 (4)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 2.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 km/s.(×)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 km/s.(√) (3)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 km/s.(×) 探究交流 我国于2011年10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 km/s 二、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问题导思】

【单元练】(必考题)高中物理必修2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立方体,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观察该立方体的形状是() A.B. C.D. D 解析:D 根据相对论效应可知,沿x轴方向正方形边长缩短,沿y轴方向正方形边长不变。 故选D。 2.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即“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月地距离和地球半径的情况下,还需要知道() A.地球的质量B.月球的质量 C.月球公转的周期D.月球的半径C 解析:C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月地距离r、地球半径R、月球公转的加速度为a,月地检验中只需验证 a = 2 2 R g r 就可以证明“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即“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与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 a = r(2 T )2 T为月球公转的周期。要计算月球公转的加速度,就需要知道月球公转的周期。 故选C。 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我国到月球取土的伟大历史。如图所示,嫦娥五号取土后,在P点处由圆形轨道Ⅰ变轨到椭圆轨道Ⅱ,以便返回地球。已知嫦娥五号在圆形轨道Ⅰ的运行周期为T1,轨道半径为R;椭圆轨道Ⅱ的半长轴为a,经过P点的速率为v,运行周期为T2。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A .3 132 T T a R = B .GM v a =C .GM v R =D .23 21 4πR M GT = D 解析:D 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3 2 r k T = 可得 3 1 32 T T R a =故A 错误; B .轨道Ⅱ是椭圆轨道,嫦娥五号在轨道运行时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故B 错误; C .嫦娥五号在圆形轨道ⅠGM R ,由圆形轨道Ⅰ转入椭圆轨道是需要点火加速,故GM v R >C 错误; D .由 2 2 21 4GMm m R R T π= 可得 232 14πR M GT = 故D 正确。 故选D 。 4.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颗卫星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 。已知地球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卫星的观测范围能覆盖整个地球赤道线 B .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为23 2 4πH GT D .可以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 23 3π)R H GT R +( D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质课教案(2课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4节《宇宙航行》优 质课教案(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教材一开始以牛顿的设想引入,让学生思考人造地球卫星如何才能不落回地面;紧接着从运动和受力分析入手,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讲解了宇宙速度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活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教材安排有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以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从运动和受力分析入手,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2.了解人类运用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成就。 【核心素养】 1.物理观念:通过学习宇宙航行知识,能从物理学视角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认识和观念;能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能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宇宙航行;能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

理模型,抽象概括;运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能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3.科学探究:培养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宇宙航行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二)教学难点: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宇宙速度。【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知识,对力学有了较多的认识。但本节是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学生首次接触,旨在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运动的观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师要依托学生的经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万有引力理论在人类探索太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

高一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知识点梳理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上时,物体就做.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中物理必修2宇宙航行 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 教材分析 (一)宇宙速度 1.人造地球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但是,抛出水平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当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以致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全部提供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就不会下落,而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2.人造卫星的环绕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 的关系 (1)线速度 设人造卫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的环绕速度为v ,地球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 (注意:r 不是地球半径).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落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卫星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即 G 2r Gm =m r v 2 所以v =r GM 上式中,G 和M 的乘积是常量,所以卫星在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转的速率v 跟轨道半径r 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r 越大,卫星运转的速率就越小,否则卫星将会离地球而去.因为万有引力跟r 2成反比,随着r 的增大引力急剧减小,一旦提供的万有 引力不能满足所需要的向心力(m r v 2),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地球的束缚而去.当轨道半径r 越小时,卫星运转的速率就越大. (2)角速度 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角速度为ω,由 G 2 r Mm =m ω2r 可得:ω= 3r GM 由上式可以看出,卫星的角速度跟轨道半径的2 3次方成反比,即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r 越大,卫星运转的角速度ω就越小,反之轨道半径r 越小,卫星运转的角速度ω就越大. (3)周期 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 ,由 G 2r Mm =m 22π4T r 可得:T =2πGM r 3 由上式可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跟轨道半径的2 3次方成正比,即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r 越大,卫星运转的周期T 就越大;反之,轨道半径r 越小,卫星运转的周期T 就越小. 从上述讨论结果可知,v 、ω和T 均是轨道半径r 的单值函数,其函数式是研究有关人造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物理宇宙航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 1.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宇宙速度 课件展示: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所在区域也就不能再看成平面,而是圆弧形。当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就会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成为一颗卫星,不再落回地面。 我们能否来推导出这一速度是多少? 方法一:设地球的质量为M,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

由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 2 2 mv Mm G r r = 由此解出v= 近地卫星在100Km左右的高度飞行,与地球半径6400Km相比小得多,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可以忽略不计,则把地球质量和半径代入可计算出v=7.9Km/s。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能否推导出这一速度? 由 2 v mg m R = v=7.9Km/s 讨论:1 、当卫星距地心的距离越远,由v= 7.9Km/s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的最大运动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2、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发射速度。发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克服地球引力做功,卫星离地面越高,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例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C D .从人造卫星环绕地球的速度V=可知,把卫星发射到越远的地方越容易 例2、有两个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为m 1∶m 2 =1∶2,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

人教版物理必修2同步检测:6-5《宇宙航行》【含解析】

第6章第5节宇宙航行 基础夯实 1.(2018·北京日坛中学高一检测)地球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飞行速率( ) A.大于7.9km/s B.介于7.9~11.2km/s之间 C.小于7.9km/s D.一定等于7.9km/s 答案:C 2.(2018·哈九中高一检测)地球同步卫星在通讯、导航和气象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以下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为24小时的地球卫星就是地球同步卫星 B.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须介于第一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地球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必须介于第一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D.在哈尔滨正上方通过的卫星当中可能有同步卫星 答案:B 3.(2018·蚌埠二中高一检测)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在刘伯明、景海鹏的配合下,翟志刚顺利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9月27日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行到31圈时,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通过伴飞小卫星可以拍摄“神舟”七号的运行情况.若在无牵连情况下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 B.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C.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的加速度和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 D.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A 4.(青岛模拟)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于2009年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卫星在轨碰撞事件.碰撞发生的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490英里(约790公里),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270英里(约434公里).若两颗卫星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的碎片若受到大气层的阻力作用,轨道半径将变小,则有可能与国际空间站相撞 B.在碰撞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其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小 C.美国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俄罗斯卫星的运行周期 D.在同步轨道上,若后面的卫星一旦加速,将有可能与前面的卫星相撞 答案:A 5.(吉林一中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宇宙航行 简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4宇宙航行—2022-2023人教版(2019)必修二简案 一、第一宇宙速度 1、牛顿提出,物体离开地面,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需满足重力提供向心力,有: 2 v mg m R 将R=6400km 代入数据解得v=8km/s 由于地球是椭圆,实际计算可得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结论1: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 2、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 GMm r =m 2 v r 解得GM r 可知当卫星轨道半径越小时,速度越大,将r=R 时,解得v=7.9km/s 结论2: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3、第二宇宙速度代表物体脱离地球的束缚,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速度; 4、第三宇宙速度代表物体脱离地太阳的束缚; 二、卫星的发射 1、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的卫星可认为是在绕地球轨道半径最小的圆周运动. 2、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绕地球做椭圆轨道. 3、高轨道的圆周运动涉及到变轨原理: (1) 卫星从低轨道到高轨道,需点火加速,使得卫星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增大; (2) 卫星从高轨道到低轨道,需点火减速,使得卫星做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 4、几个物理量的比较,如图:

卫星在P 点或Q 点变轨,可知v 1P <v 2P , v 2Q <v 3Q 。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GMm r =ma,解得a=2GM r ,可知卫星在同一点不同的轨道上加速度相等,如图1轨道和2轨道的P 点. 三、特殊的卫星 1.近地卫星: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 (1)v 1=7.9 km/s ;T =2πR v 1 ≈85 min. (2)7.9 km/s 和85 min 分别是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2.同步卫星 (1)“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2)特点 ①定周期:所有同步卫星周期均为T =24 h. ②定轨道: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即由西向东. ③定高度:由2GMm r =m r 2 24T ,可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7R. ④定速度:由于同步卫星高度确定,则其轨道半径确定,因此线速度、角速度大小均不变. ⑤定加速度:由于同步卫星高度确定,则其轨道半径确定,因此向心加速度大小也不变.

必修二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复习总结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复习总结 主题1 天体运动问题 分析处理天体运动问题,要抓住“一个模型”,应用“两个思路”区分“三个不同”. 1.一个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行星、月球、恒星等),还是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只要天体运动轨迹为圆形,就可以将其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2.两个思路:(1)做圆周运动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列方程研究天体运动的 关系式即:GMm r 2=mv 2r =mω2 r =m 4π2 T 2r =ma ;(2)不考虑地球或天体自转影响时,物体在地区 或天体表面受到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Mm R 2=mg ,变形即GM =gR 2,此式通常称 为“黄金代换式”. 3.三个不同. (1)不同公式中r 含义不同.在公式F =GMm r 2中r 是两质点(或球心不同)距离;在向心 力公式F =mv 2r =mω2r 中r 是质点运动的轨道半径.当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匀速圆周 运动时,两式子中r 相等. (2)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宇宙速度含义不同.以下是三种速度的比较. 比较项 概念 大小 影响因素 运行速度 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 =GM r 轨道半径r 越大,v 越小 发射速度 在地面上的发射速度 大于或等于7.9 km/s 发射速度越大,卫星发射得越高 宇宙速度 实现某种效果所需的 最小卫星发射速度 v 1=7.9 km/s v 2=11.2 km/s v 3=16.7 km/s 由不同卫星发射要求决定 地球(天体)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速度a 含义不同. ①对a 有:GMm r 2=ma 得a =GM r 2式中r 为卫星的轨道半径. ②若不考虑自转:g =GM R 2,其中R 为地球半径. ③对a ′有:a ′=ω2 R cos θ,其中ω、R 分别是地球(天体)自转的角速度和半径,θ是物体所在处的纬度值. 【例1】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设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在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由地球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g 2,则( ) A .g 1=a B .g 2=a C .g 1+g 2=a D .g 2-g 1=a 针对训练 1.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相对地面静止不动.若地球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 ) A .Rg B .Rωg C .R 2ωg D .3 R 2ωg 主题2 双星问题 1.双星:在众多天体中如果有两颗恒星,它们靠得较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它们的连线上的某一点共同转动,这样两恒星称为双星. 2.双星问题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