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自由度控制器

双自由度控制器
双自由度控制器

第一章绪论

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自动控制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在宇宙飞船系统、导弹制导系统和机器人系统等领域中,自动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之外,它已成为现代机器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制造工业的数控机床控制中,在航空和航天工业的自动驾驶仪系统设计中,以及在汽车工业的小汽车和大卡车设计中,自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工业中的过程控制,对压力、温度、湿度、黏性和流量的控制等工业操作过程,自动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自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获得动态系统最佳性能的方法,提高了生产率,并且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重复性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1.2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反馈控制系统

能对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进行比较,并且将它们的偏差作为控制手段,以

保持两者之间预定关系的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室温控制系统就是反馈系统的例子。通过实际室温,并且将其与参考温度(希望的室温)进行比较,温室调机器就会按照某种方式,加温或冷却设备打开或关闭,从而将室温保持在使人们感到舒适的水平上,且与外界条件无关。反馈系统并不限于工程系统,在各种不同的非工程领域,同样存在着反馈控制系统。

1.2.2 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通常属于闭环控制系统。在实践中,反馈控制和闭环控制这两个术语通常交换使用。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作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可以是输出信号本身,也可以是输出信号的函数及其导数和/或其积分)之差的作用误差信号被传送到控制器,以便减小误差,并且使系统的输出达到希望的值。闭环控制这个术语,总是意味着采用反馈控制作用,以减小系统误差。

1.2.3 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换句话说,在开环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输出量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入端进行比较。

在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中,均无需将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进行比较。因此,对应于每一个参考输入两,有一个固定的工作状态与之对应。这样,系统的精确度便取决于标定的精确度。当出现扰动时,开环系统便不能完成既定任务了。在实践中,只有当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一直,并且不出在内部扰动,也不存在外部扰动的时候,才能用开环控制系统。

1.2.4 控制系统比较

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采用了反馈,因而使系统的响应对外部干扰和内部系统的参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这样,对于给定的控制对象,有可能采用不太精密且成本较低的元件构成精确的控制系统。在开发情况下,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从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开环控制系统比较容易建造,因而对开环系统来说,稳定性不是主要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稳定性则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闭环系统可能引起过调误差,从而导致系统进行等幅振荡或变幅振荡。

应当强调指出,当系统的输入量能预先知道,并且不存在任何扰动时,采用开环控制比较合适。只有当存在着无法预计的扰动和(或)系统中的元件的参数存在着无法预计的变化时,闭环控制系统才具有优越性。还应指出,系统输出功率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控制系统的成本,重量和尺寸。闭环控制系统采用的元件数量比相应的开环控制系统要多,因此闭环控制系统的成本和功率通常比较高。为了减小系统所需要的功率,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开环控制系统。将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适当的结合在一起,通常比较经济,并且能够或得满意的综合系统性能。

1.3 自动控制器简介

自动控制器将被控对象输出量的实际值与参考输入量(要求的值)进行比较,确定出偏差,并产生控制信号,以便使偏差减小到零或很小的值。自动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控制作用。

图1.1 工业控制系统框图

如图是一种工业控制系统方块图,它是由自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测量元件)组成的。控制器检测出功率通常很低的作用误差信号,并且将其放大到足够高的水平。自动控制器的输出传送至执行器,例如传送至电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或阀。(执行器是一种动力装置,它根据控制信号的要求,产生被控对象的输入量,从而使输出信号趋于参考输入信号。)

传感器或测量元件,是一种将输出变量转变为另一种适当变量的装置,这里所说的适当变量如位移、压力或电压,可以用来将输出量与参考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这种元件位于闭环系统的反馈通达上。控制器的设定值必须转变为参考输入量,并且应具有与来自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的反馈信号相同的单位

1.4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工程系统正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复杂的任务和高精度的要求所引起的。复杂系统可能具有多输入量和多输出量,并且可能是时变的。由于需要满足控制系统性能提出的日益严格的要求,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并且要求能够方便地用大型计算机对系统进行处理。一种对复杂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即现代控制理论,大约从1960年开始发展起来。这种新方法是建立在状态概念之上的。状态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已经存在于古典动力学和其他一些领域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1]。

1.4.1 现代控制理论发展过程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

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1.4.2 现代控制理论的学科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它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分析某些类型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是设计最优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受控系统在指定性能指标实现最优时的控制规律及其综合方法。在最优控制理论中,用于综合最优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有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最优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诸如大系统的最优控制、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等。

随机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的目标是解决随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维纳滤波理论和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是随机控制理论的基础之一。随机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随机最优控制,这类随机控制问题的求解有赖于动态

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适应控制理论适应控制系统是在模仿生物适应能力的思想基础上建立的一类可自动调整本身特性的控制系统。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常可归结为如下的三个基本问题:①识别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②在识别对象的基础上选择决策;③在决策的基础上做出反应或动作。

1.4.3 现代控制理论与传统控制理论的比较

现代控制理论与窗同控制理论形成鲜明的对照,前者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系统可以是线形的或非线形的,也可以是定常的或时变的;后者则仅仅适用于线形、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此外,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时域方法,而传统控制理论则是一种复频域方法。

1.2小结

本章对控制系统以及控制器做了简单的介绍,了解了控制系统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不同的控制系统有了了解。对于控制器的介绍,则使我们从宏观来到了微观,真正明白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引入则为控制系统的更好发展做好了条件。在现代控制理论的指导下,控制系统将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第二章双自由度控制器

2.1引言

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外扰抑制特性是设计者关注两个主要问题。在过去的控制中,定值系统强调外扰抑制特性,随动系统强调目标值跟踪特性,两种特性均要求十分严格的场合比较少见。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求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外扰抑制特性最佳的系统愈来愈多。而目前在工业控制中广泛采用的PID调节器只能设定一组控制参数,(称一自由度控制方式,控制器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般来讲,若按干扰抑制特性最优来整定参数,则目标值跟踪特性差;若按目标值跟踪特性最优来整定参数,则干扰抑制特性差,所以PI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通采用折衷的方法。这样做一般能满足大多数控制系统的要求,但对于高性能系统则难以达到控制系统的期望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二自由度控制的思想,其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

图1一自由度控制器结构图

图2二自由度控制嚣结构图

2.2 双自由度控制

所谓二自由度控制一般说来是指:采用图2这种控制系统结构,将控制器c分解,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找到两组独立的参数并设计出两个独立的控制器,分别用来获得最优的目标跟踪值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期望特性。

2.2.1单自由度系统

考虑图一所示的系统,图中系统受到揉动输入d(t)和噪声输入n(t)的作用。

(S)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假设(S) 是固定的并且是不可改变的。

对于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导出3个闭环传递函数,也就是/R(s)=,

Y(s)/D(s)=以及Y(s)/N(s)=。

1 =

2 =

3 =

在推导/R(s)的时候,假设D(s)=0以及N(s)=0。同理,在推导

Y(s)/D(s)和Y(s)/N(s)时,分别应用类似的推导条件。所谓控制系统的自由度是指闭环传递函数中有几个是独立的。在当前情况下,有如下两个:

=

在3个闭环传递函数中,如果给定其中一个,其余两个便被固定了。这

意味着图一所示的系统是一个单自由度系统。

2.2.1双自由度系统

下面讨论图二所给的系统,在图中为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假设它是固定的并且是不能改变的。对于这个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和分别为

=

==

==

由此,我们得到

=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定,那么就是固定的,但是不是固定的,因

为与是无关的。因此。在这3个闭环传递函数和中,有两个闭

环传递函数是独立的,因此,该系统是一个二自由度控制系统。

类似的图三所示的系统也是一个双自由度控制系统

图3 复合前馈型双自由控制系统

因为对于该系统而言,存在下列关系式:

==+

==

==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1)以及(2)

从1式以及2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给定,那么是固定的。但是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和无关。

2.3 双自由控制对系统性能的调节

当我们设计系统的时候,一些瞬态响应特性是我们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阶跃响应中的上升时间,最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同时我们也要参考一些稳态特性,例如斜坡输入的跟踪误差。

反馈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前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后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

反馈可以减小扰动的影响。减轻模型误差或者参数变化的时候控制系统受到的影响。

在双自由度系统中,我们为了改善系统的稳态响应,闭环特性以及反馈特性都可以独立的进行调节。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存在扰动和传感器噪声时,我们为了提高这个系统的性能,必须考虑下面的问题:

1 抗干扰特性

2系统跟踪特性

3对传感器噪声的灵敏度

4 模型误差的灵敏度

5稳定裕量

下面我们讨论双自由度控制控制系统是如何实现对上面性能改善的。以图3所示的系统为例。

图3 复合前馈型双自由控制系统

1.抗干扰特性。系统抗干扰的程度可以用扰动量W与输出量之间的函数跟扰动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前向传递函数的比值来表示,我们设为

==(2.1)

为了使系统或得良好的抗干扰特性,我们需要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使很小2.系统的跟踪特性。我们需要系统保持较小的跟踪误差。系统的跟踪特性由下列传递函数确定

==+

需要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接近1才能获得良好的跟踪特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我们可以调整2个独立的控制器C1,C2.

3.对传感器噪声的灵敏度。我们需要系统对噪声的灵敏度较小。而对于噪声

的影响。是由传递函数确定的

==

4.对模型误差的灵敏度。当我们再设计系统的时候,我们的设计是基于给定对象模型的。但是这种模型并非精确的反映,它只是对被控制对象实际动态特性的一种近似。而实际被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与模型动态特性之间的差别与模型与实际系统的误差有关,引起模型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

1忽略被控制对象的非线性特性

2忽略被控制对象的高频特性(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可能会具有的高频动态现象,包括共振,或率弹簧质量的影响等等)

3系统的一系列参数的精度不够理想

4被控制对象的特性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知道,实际被控对象与控制对象的模型是有区别的,也就是存在模型误差。我们控制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为。而实际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为,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值定义为,即

,=

系统此时的灵敏度与存在模型误差的响应和不存在模型误差时系统的响应之

间的差值有关系,这是因为

==+

而的变化,我们可以写成

△=

=

以上2式相除,我们可以得到

=(2.2)上面的方程表明,的相对变化等于与控制对象传递函数相对变化的乘积(虽然有关,同时又跟有关,但是相对变化仅仅跟有

关系)我们定义

S = (2.3)

S是频率w的函数。为了使系统的灵敏度较好,在所考虑的频率范围内,S(jw)必须很小。

由方程(2.1)定义的以及由方程(2.3)定义的S是相同的。方程(2.3)成为系统的灵敏度函数。

在高性能系统中,高频动态特性必须包含在他们的数学模型中,而且校正装置的设计必须以这种模型为基础。如果控制对象的高频动态特性是不知道的,那么我们需要将高频增益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以便抑制系统有可能产生的各种高频现象。

5.稳定裕量。在上面我们讨论的模型误差时如何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稳定性是由以下的条件确定的:开环传递函数

=

是否能够满足奈奎斯特稳定性的条件的要求。再设计控制系统时候,我们总是使满足奈奎斯特稳定性的条件的要求。对于给定的频率w如果G

(jw)的幅值小于-1+j0点与(jw)(jw)之间的距离,那么也满足奈奎斯特稳定性的条件。这就是说,如果

G

(2.4)

那么控制系统就是稳定的,定义

T=(2.5)

那么不等式(2.4)就可以写成

( 2.6)

该不等式给出了稳定裕量的一般形式。在给定的频率上,T(jw)的值越小,那么在此频率上的稳定裕量就越大。T(jw)由方程(2.5)所定义,我们称之为辅助灵敏函数。

假设相对模型误差的上界为L(jw),也就是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得到的低频范围的L(jw)相当的小(在0.1左右),而中频范围时的L(jw)则近似于一,高频范围时的L(jw)则比较的大。当Gp(s)因为受到扰动而趋向与时候,此时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就会向周围移动,但是位于阴影区时,只要奈奎斯特图的阴影区不包括-1+j0 这个点,最小相位系统则保持稳定的状态。我们参考(2.6)式,那么可以选择大于,也就是

(2.7)如果不等式(2.7)得到满足,那么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这就意味着只要模型误差在所有的频率范围上均保持在以下,那么系统就是稳定的。

参考(2.3)以及(2.5),我们可以得到一下关系式:

S(jw)+T(jw)=1 (2.8)也就是说,灵敏度函数与辅助灵敏度函数的和总是等于1。因此在同一个频率上,使S(jw)和T(jw)两者都比较大或者比较小时不可能的。

参考方程(2.7)与(2.8),我们看到,在高频范围内,当大于1得时候我们可以得到

(2.9)

=11, 1

如果S(jw)和T (jw)满足这些不等式,那么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表明了T(jw)幅值的上限。因为

=

并且在高频时候,(jw)(jw)1,所以当w 趋于无穷大时,T(jw)就趋于(jw)(jw)。因此,我们看到,在高频范围内,

(jw)(jw)

这表明模型误差确定了环路增益的上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的结论:

1.为了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我们应当使S(jw)减小。

2.为了使对模型误差的灵敏度减下,应当使S(jw)减小。

3.为了改善稳定性裕量,应当使T(jw)减小。

4.为了使对传感器噪声的灵敏度减小,应当使T(jw)减小。

我们注意到,S(jw)+T(jw)=1。我们发现,虽然跟踪性能只取决于,但是抗干扰特性对模型误差的灵敏度,稳定性与里昂和对传感器噪声的灵敏度只和

有关。这表明确定反馈回路的特性,而影响参考输入和系统输出之间的闭环传递函数。

在设计双自由度控制系统的时候,也就是在调整双自由度各个控制环节的作用的时候,必须首先借助于G c1来改善反馈特性,然后改善参考输入与系统输出之间的闭环特性。反馈特性和闭环特性可以单独调整。这就是双自由度控制器的一个突出的优点。

第三章双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

3.1引言

双自由控制器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伺服系统采用反馈回路控制器和前馈控制器与单自由度结构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表现在独立设计的两个控制器可分别满足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扰动抑制以及跟踪要求。双自由度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图3-1 复合前馈控制系统

图3-2 闭环补偿型

图3-3 反馈补偿型

图3-4 目标值滤波型

图3-5 一般形式

令以上不同形式的系统中从R到Z的传递函数H_zr何从W到Z的传递函数H_zw相等,可以得到如下的关系式:

前馈型(a):C3=Cl+C2 ,C4=C1/(C1+C2)

前馈型(b):C5=C1+C2.,C6=-C2

前馈型(c):C7=C1 ,C8=1+C1/C2

前馈型(c):C9=C1 , C10=C1+C2

3.2基于双自由度PID控制的伺服系统设计

PID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器,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控制性能好的优点。但随着控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对控制对象控制精度要求的提高,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控制系统的需要。例如对于非线性以及不确定系统,而其鲁棒性不理想。对于时变系统,其自适应性反应不够快,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协调性不好。但因为其算法简单,工程的可实现性好,仍被广泛应用。所以,在控制器的设计方面,人们把精力越来越多的应在多传统的PID控制理论的改进上,下面我们采用增加一个自由度变成双自由度控制的方法来改进控制器的性能。

3.2.1 传统的PID控制器

传统PID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G C=K P+K i S+K d/S

其中:K P为比例增益常数,K i为积分增益常数K d为微分增益常数

图3—6 经典PID控制系统

PID控制器可以看成PI与PD控制器的结合。

1 PD控制器

a) 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G

C (s)=K

P

+K

D

·S,相当于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中加入了

一个非零的零点,使根轨迹有左移的趋势。因此PD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双自由度控制器

第一章绪论 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自动控制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在宇宙飞船系统、导弹制导系统和机器人系统等领域中,自动控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之外,它已成为现代机器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制造工业的数控机床控制中,在航空和航天工业的自动驾驶仪系统设计中,以及在汽车工业的小汽车和大卡车设计中,自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工业中的过程控制,对压力、温度、湿度、黏性和流量的控制等工业操作过程,自动控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自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获得动态系统最佳性能的方法,提高了生产率,并且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重复性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1.2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反馈控制系统 能对输出量与参考输入量进行比较,并且将它们的偏差作为控制手段,以 保持两者之间预定关系的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室温控制系统就是反馈系统的例子。通过实际室温,并且将其与参考温度(希望的室温)进行比较,温室调机器就会按照某种方式,加温或冷却设备打开或关闭,从而将室温保持在使人们感到舒适的水平上,且与外界条件无关。反馈系统并不限于工程系统,在各种不同的非工程领域,同样存在着反馈控制系统。 1.2.2 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通常属于闭环控制系统。在实践中,反馈控制和闭环控制这两个术语通常交换使用。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作为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可以是输出信号本身,也可以是输出信号的函数及其导数和/或其积分)之差的作用误差信号被传送到控制器,以便减小误差,并且使系统的输出达到希望的值。闭环控制这个术语,总是意味着采用反馈控制作用,以减小系统误差。

云台两自由度控制

云台两自由度控制 作者:04——715班王天指导老师:李 云台是搭载激光测距仪座,摄像头座,机械手座之物,为这些仪器部件提供更大的适用范围。 此品主要采用蜗轮蜗杆的结构来作为传动机构。 其优点是可以得到很大的传动比,比交错轴斜齿轮机构紧凑,因为线接触,故承载能力比交错轴斜齿轮大得多,另外传动平稳无噪音,这样仿生蛇可以执行更隐蔽的任务。还有蜗杆的到程角r小于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时,机构具有自锁性,即只能由蜗杆带动蜗轮,而不能有蜗轮带动蜗杆,这样便于抬板稳定在某一位置工作。而蜗轮蜗杆将纵向转动变为侧向转动方可以使我们的布局更合理。 当然蜗轮蜗杆机构也具有一定的缺点,(1)齿合时相对滑动速度v较大,以磨损,以发热股效率低,而对于具有自锁性的蜗杆传动其效率更低。(2)为了散热和减小摩擦,常需贵重的抗磨材料和良好的润滑装置,故成本较高(3)蜗杆的轴向力较大。看起来去点多多,但在我们的设备本身的运作状况下这些也便不再是缺点了。首相我们的设备转速要求不大,阻力也不大,并不要求时刻保持运作,因此以磨损,易发热,效率较低情况便可忽略。也因如此便不用采用贵重的材料了,所以成本的问题也便不再成为问题。因为阻力不大,轴向力大的问题也便不是问题了。 我们用的电机是瑞士产的ZGR17AL支流减速电机。每分钟转速15转。正好可以迎合我们的设备不需要告诉运作的要求,而起匀速,慢速转动的特性,可以很好的进行控制,在开环控制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精度。 控制用数字化控制,利用双极坐标控制,(X,Y).X为底盘转角。Y为台办的转角。X介于0度到360度之间,Y介于0度到90度之间。我们并没有安装测算转过角度的设备,我们通过测算电机转动时间来推算转过的角度,此过程在我们要求转动精度不高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实用经济有效的手法。我们的转盘上安装一个触碰开关,这样在每次反应前,反转,当碰及触碰开关时停止,以此作为基准。这个既为校准的过程,此位置作为0度。在开始转动命令要求的角度。如此,可以是误差不累加化,提高了工作精度! 我们的电子系统主要是利用plcc封装的51单片机来进行控制,其优点在于功能全面执行能力强,开发工具完善,衍生产品丰富,大量的设计资源可以继承和共享。此单片机成本较低,可以反复擦写1000次左右,可以在没有仿真器的情况下进行反复测试。有效的降低了成本,而plcc封装是正方形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安装于抬板上,云台上,其重心较为稳定,可避免在蛇身高速运动,灵活转向时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而运抬要升高到很高高度时,其承载能力较差,所以减轻重量是必要之举。而且使用此单片机可是总体电路紧凑,简明,便于制作和日后维修。 工作原理简述:从并口输入坐标值(X,Y).经过程序中的一套算法,其中包括蜗轮蜗杆的传动比,电机转速,时钟,底座(齿轮)半径,始终,最后转化为电机开启时间,使设备转到预定位置。

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实验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一、实验目的 1. 运用Matlab语言、Simulink及Robot工具箱,搭建二自由度机器人的几何模 型、动力学模型, 2. 构建控制器的模型,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对二自由度机器人的位姿进行控 制,并达到较好控制效果。 二、工具软件 1.Matlab软件 2.Simulink动态仿真环境 3.robot工具箱 模型可以和实际中一样,有自己的质量、质心、长度以及转动惯量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所描述的模型是理想的模型,即质量均匀。这个工具箱还支持Simulink的功能,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流程图,这样就可以使仿真比较明了。 把robot 工具箱拷贝到MATLAB/toolbox文件夹后,打开matalb软件,点击file--set path,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add with subfolders,选中添加MATLAB/toolbox/robot,保存。这是在matlab命令窗口键入roblocks就会弹出robot 工具箱中的模块(如下图)。

三、实验原理 在本次仿真实验中,主要任务是实现对二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那么首先就要创建二自由度机器人对象, 二自由度机器人坐标配置 仿真参数如下表1: 表1 二连杆参数配置

1.运动学模型构建二连杆的运动学模型,搭建twolink模型在MATLAB命令窗口下用函数drivebot(WJB)即可观察到该二连杆的动态位姿图。 %文件名命名为自己名字的首字母_twolink %构造连杆一 L{1}=link([0 0.45 0 0 0],'standard') ; L{1}.m=23.9 ;

二自由度PID控制系统设计

二自由度PID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孙维(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指导老师:杨伟 摘要:传统的PID控制是一自由度的PID控制,只能对系统的一个控制参数进行设定,所以很难在实际控制中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而二自由度PID控制系统可以独立设定两个控制参数,使系统的设定值跟踪效果和抑制干扰的效果同时达到最优。本文首先对二自由度PID控制方式做以介绍。其次,根据事先选定的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对被控系统加以分析,建立被控对象频域特性的二阶系统模型,对控制参数加以整定。再次,根据对几种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的比较,做出二自由度PID控制方式的选择。最后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关键词:二自由度PID控制,设定值跟踪,干扰抑制 一、引言 PID控制方式在工业控制过程中是最常见的方式。但传统的PID控制器,无法做到既可以跟踪设定值又可以抑制各种外界干扰。原因在于传统PID控制只可以设定一个PID控制参数,即一自由度PID 控制器。在这种控制方法中,PID控制参数的整定只可以是将目标值跟踪特性和抑制外界干扰特性的折中的处理方法。 二自由度的PID控制方式是在传统的PID控制中想办法整定两套能独立整定的PID控制参数,从而使被控制系统的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外界干扰抑制特性可以同时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的控制方式。基于这种理论的基础之上,人们发展了很多智能型的PID控制器,比如专家型的PID控制器、神经网络PID 控制器、基于遗传算法PID控制器等等。本文采用专家型的二自由度PID控制器来提升被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二、二自由度的PID控制方式及其选择 2.1控制方式介绍 2.1.1前馈型PID控制方式(专家式)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二自由度PID控制方式包括前馈型和滤波型两种。当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参数发生变化时,利用人工改变相应PID控制参数及二自由度化系数是比较繁琐的。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设计了一种前馈型的二自由度PID控制方式,即专家式自动整定调节器。 前馈型PID调节器再根据阶跃响应法辨识出被控制对象G(s)的大致参数后依据整定公式求出使干扰抑制特性达到最佳的PID控制参数值,然后依据系统的参数以及为满足系统不同控制品质要求而设定的超调量δ的大小,查找出比例尺增益二自由度化系数α的值、积分时间二自由度化系数β矩阵表,得到相对应的α、β值,使系统响应趋于控制效果最佳的设定目标。在本文中将采用滤波型二自由度PID 控制方式的结构设计控制器。所以重点研究滤波型二自由度PID控制方式的结构特点。 2.1.2设定值滤波型控制

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二自由度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张井岗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自动化系,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总结了二自由度PID 控制的原理、几种主要的二自由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二自由度控制与其它一些控制方法的结合。最后提出二自由度控制发展的前景和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字:二自由度控制、PID 控制 Study of Two Degree-of-Freedom Control Method----Survey Zhangjing ga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Institute, Taiyuan 03002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 of two-degrees-of-freedom control (TDF) PID control ,several major design methods of the TDF controller ,the combination of TDF control and other control strategy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spect of TDF control and suggest the direction of the further study of TDF control too. Key words: Two-Degrees-of-Freedom control ,PID control 1引言 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外扰抑制特性是设计者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过去的控制中,定值系统强调外扰抑制特性,随动系统强调目标值跟踪特性,两种特性均要求十分严格的场合比较少见。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求目标值跟踪特性和外扰抑制特性最佳的系统愈来愈多。而目前在工业控制中广泛采用的PID 调节器只能设定一组控制参数,(称一自由度控制方式,控制器结构图如下所示)一般来讲,若按干扰抑制特性来整定参数,则目标值跟踪特性差;若按目标值跟踪特性来整定参数,则干扰抑制特性差,所以PID 调节器的参数整定通常采用折衷的办法。这样做一般能满足大多数控制系统的要求,但对于高性能控制系统则有一定的局限。针对这 图1 一自由度控制器结构图 图2 二自由度控制器结构图 所谓二自由度控制一般说来就是:采用图二这种控制系统结构,设法将控制器C 分解,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法,找到两组独立的参数并设计出两个独立的控制器,分别用来获得最优的目标跟踪值特性和干扰抑制特性,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期望特性。 * 本项目受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1038)资助 r r

二自由度机器人的通用控制

二自由度机器人的通用控制 机器人是一中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力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中具有高度灵敏的自动化机器。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如计算机,机械,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其中,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复杂,如何综合考虑模块功能,控制性能要求,设计一个合乎要求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研究一个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我们对机器人控制系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机器人控制体系是指控制机器人的软件和硬件机构,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控制器的研究和开发上,通常分为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功能设计部分要完成控制功能和算法的定义,结构设计是完成功能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分布。 本文概要 本文主要着眼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设计。以二连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为例提出二自由度机器人的控制设计方案:基于PID 控制器的二自由度机器人的MATLAB仿真。 第一章: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机器人?如果将常规的机器人操作手与挂在多用车或着牵引车上的起重机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非常相似。他们都具有许多的连杆,这些关节同过连杆依次连接,这些关节有驱动器驱动。在上

述两个系统中,操作手都能在空中运动并且还可以运动到空间的任何位置,他们都能承担一定的负荷,并都用一个中央控制器驱动器。然而,他们一个称为机器人一个称为起重机,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就是起重机是有人工操作的,而机器人是由计算机编程控制的,正是通过这个可以区别一台设备到底是简单的操作机还是机器人。通常机器人设计成由计算机或着类似的装置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受计算机监控的控制器多控制,该控制器本身也会运行某中类型的程序。因此,如果程序变了,机器人的动作相应的就会改变。我们希望一台设备能灵活地完成各种不同的工作而无需要重新设计硬件装置。为此机器人必须设计成可重复编程,通过改变程序来执行不同的任务(当然在限制的范围内)。简单的操作机除非一直有人来操作否则无法作到这一点。 机器人的分类: 按照日本工业机器人学会(JIRA)的标准,可奖机器人进行如下的分类: 第一类:人工操作装置----由操作员操纵的多自由度装置 第二类:固定顺序机器人-----按照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次执行任务的设备,其执行顺序很难改变。 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四类:示教再现机器人(playback)-----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纪录下这些动作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纪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而不是

二自由度控制阅读报告

3.1引言: 由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组成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通过前馈控制提高系统的跟踪控制精度和带宽,通过反馈控制补偿由外部干扰、系统不确定性因素等造成的跟踪误差,以及保证系统的鲁棒性。近年来,采用不同的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组成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坐落式微型智能电网、纳米定位以及光盘、硬盘驱动控制中,并证明其相对于单一的反馈控制具有更好的位置跟踪控制性能。目前,二自由度控制中的前馈控制器大多数都采用零相位跟踪控制(ZPETC)、零幅值跟踪控制(ZMETC)和基于滤波器的前馈控制等方法设计,反馈控制器则大多数采用PID 控制、自适应控制和鲁棒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设计。然而,上述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都是根据系统模型设计具备因果特性的稳定控制器,其对于期望跟踪信号和系统模型的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对于位置跟踪控制性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同时,大多数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前馈控制器对整个跟踪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这样,二自由度控制系统中的前馈控制信号和反馈控制信号随机叠加,会导致位置跟踪性能在系统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能够满足系统跟踪控制的要求。 3.1.1 鲁棒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诸多学者从线性矩阵不等式角度,结合李雅普诺夫函数,针对网络控制和时滞控制进行了研究。另有其他学者对非线性鲁棒控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抑制干扰和镇定的有效手段。 目前,针对鲁棒控制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已经有较为成熟的CAD 工具,例如, H控制问题、综合设MATLAB Robust Control Toolbox 能够方便有效地解决LMI 问题、 计问题等。鲁棒方法由于其考虑了实际系统的不确定因素,也实际系统设计中得到了有效的使用,例如,在硬盘磁头定位控制中鲁棒方法的应用,使得在硬盘个体差异存在的条件下,仍能满足控制精度,满足了硬盘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批量生产的挖掘机控制的设计问题,也能够用鲁棒控制方法较为有效地解决;汽车离合器变速缓冲控制、矿车速度控制、三峡输电控制等诸多应用场合,鲁棒控制方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1.2 二自由度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大部分二自由度控制方法都是采用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分别单独设计的设计思路。学者们研究了许多不同的前馈控制器和反馈控制器为基础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将基于系统动态模型的前馈控制器和高增益PID 反馈控制器相结合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以提高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定位的精度和速度。利用基于参考模型的滤波器和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二自由度控制方法以提高跟踪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稳定性和干扰抑制性能。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