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

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母鸡叫、小狗叫、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

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

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两只老虎》的歌曲用柯达伊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边视唱边做柯达伊手势,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音准的练习。当遇到休止符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

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

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

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

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培养音乐节奏感?!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节奏的兴趣。

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

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

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

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

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五、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加强节拍感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孩子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成的

基础,培养孩子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不同律动,是帮助孩子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让孩子充分利用电子琴的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甚至形体动作参与,从中用心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在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应先做出节拍分析,增强孩子对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的节拍感,还能养成完整的听辨乐曲的好习惯。这样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在孩子的心里产生共鸣。

六、培养孩子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

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培养音乐节奏感要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孩子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

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孩子感兴趣,并且让孩子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孩子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八、培养音乐节奏感要用乐器训练节奏

利用乐器等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孩子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孩子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要引导孩子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总之,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

依据的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孩子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而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发表时间:2018-08-15T11:44:01.2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2期作者:李红霞[导读] 教学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启示性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将更加别开生面。 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吴庙小学262722 从古自今,众多伟大的音乐家谱写了自己生命的乐章,给无数后人带来了心灵的欣慰。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人类的心声,节奏感作为组成音乐、给予音乐灵魂的关键,一直以来成为音乐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点难点。如今,很多家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时,忽略了对孩子节奏感方面的关注。殊不知节奏感才是带动孩子兴趣的关键因素,缺乏对节奏感的关注导致了很多学生不喜欢上音乐 课,厌恶父母催促的音乐辅导班等等情况。 一、增强学生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 一开始接触音乐的小学生很容易对音乐产生排斥感,由于音乐节奏、歌谱、歌词都需要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在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要经过3、4节课的教学才能完全学会。这时,教育者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首先,可以从听的方面入手。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具有节奏感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音乐却能够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得力助手。如小鸡啄米是一个具有节奏性动作,妈妈切菜也是一个具有节奏性的动作。多多鼓励学生倾听、观察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对孩子在课堂音乐节奏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重视这个过程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度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和着自己的兴趣来,方可以得益。”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度是对音乐教师的考验,一些教学经验颇丰的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孩子们对“节奏感”的理解往往是片面、模糊的,在于这个词本身具有的抽象性。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孩子们对节奏感的捕捉往往很敏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将乐器、舞蹈、歌唱、多媒体混合使用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感训练。组织学生排练舞台剧,和着乐器配合节奏性的舞蹈步子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作为早期儿童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注重孩子节奏感兴趣度提升的教育工作。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甚至是成长发育过程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三、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课堂上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听力训练,二是动作节奏训练。 1.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的训练自然应先从听力方面着手。它是学习音乐、学会唱歌、热爱唱歌的基础以及前提,是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候鸟迁徙的叫声、小狗的犬吠声、钟表的滴答声、北风的呼呼声、走路的步伐声、农民伯伯挑担的吆喝声、悠扬的下课钟声、爸爸睡觉的呼噜声,这些声音不仅富有情趣,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听力节奏训练的最初目标,可谓一举两得。 2.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跟着具有节奏感的歌曲划节拍的方式,展开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在音乐选取方面,一定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简单富有节奏感且比较活泼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加上音乐教师的划节拍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音乐曲调的高低升降进行合理的动作表现,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不合拍慢慢达到与音乐曲调的协调一致性。 四、结合具体歌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掌握节奏感、教授音乐节奏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体歌曲演唱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能力,不仅要会唱、唱好,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歌曲本身的思想达到舒缓情绪,使身心放松的目标。因此,歌曲演唱本身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者对学生节奏感培养的进程。例如,在练习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时候,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配合舞蹈来训练孩子们的动作节奏,还可以通过歌曲本身体现的节奏感,在一遍又一遍的学习、播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室配上场景、道具,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歌曲领悟能力。在此,可以推荐一些小学阶段节奏感较强,又简单活泼易学的歌曲以供参考:《让我们荡起双桨》、《南泥湾》、《铜锣湾》、《小燕子》、《雪绒花》、《音乐之歌》等等。 五、结合具体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可以促进学生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进步提高,这些简单的乐器主要有小鼓、笛子、哨子等等。在小学这个初级阶段,学会一项较难得乐器是不现实的,在乐器选择方面,选取简单的能配合音乐节奏训练的即可。孩子们在一边听音乐一边模拟打节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他们在掌握音乐节拍快慢、强弱的过程。乐器的使用效果相当于动作训练中的划节拍,但是乐器的作用远远优于简单的划节拍。动作节奏训练仅仅作为一项辅助训练,而使用乐器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发挥指导性地位,使小学生配合音乐使用乐器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分清节拍,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等的具体演奏方法都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还促进了孩子自身的音乐素养。 小学教育中,音乐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孩子节奏感的培养。塑造品质、提升精神境界是音乐能够发挥的独一无二的作用。鉴于小学生还是一群具有很多儿童特性的特殊群体,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一个慢慢走向成熟、慢慢成长发育环节,良好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以后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很多方面。因此,教学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启示性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将更加别开生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个性心理的主要品质,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全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一个社会不仅需要大批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兼具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兼具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才能的人,才是民族的真正精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那么如今的小学生的责任感究竟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忘带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他理气直壮地回答:“奶奶帮我整理书包时,没将作业本放进去,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鸡毛掸子掉在地上,问了几遍,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碰掉的,也没人跑去捡起来。 镜头三:学校有一个“失物招领处”,里面堆满了学生的衣物和学习用品,却没人去认领。而有一学生家长告诉我他孩子一学期丢了6根红领巾。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这样缺乏责任感呢?究其原因,是父母、老师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一学生打碎了教室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把孩子的父母叫来掏钱赔偿了事,而该学生却没受到任何惩罚。再如:学校搞少先队活动,辅导员老师精心策划组织写演讲词。在家里,一些父母只让孩子尽情享受他们的权利,却没让他们了解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使得老师们再也不敢批评学生。殊不知,就在这过分的溺爱,没有惩罚的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慢慢地淡化和消失了。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责任感如何似乎已经成为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教师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各异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普遍存在独生子女易有的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

3、幼儿音乐舞蹈培养-中班幼儿节奏感训练方法初探

编导语: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方法。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以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要从节奏入手。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培养拍子感和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地研究乐谱获得的,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和流动。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对节奏活动的时间,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和探索,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掌握各种节奏。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同时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发现中班幼儿在节奏感方面有他们独特的表现。 一、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表现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经过了小班一年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跟着老师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都还需 要教师的提醒,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自身的身体里,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和培养,节奏感训练作为中班的重点。 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体。中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从单一的动作向全身整体的动作过渡。让幼儿听音乐做相应身体动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我在教育教学中,刚开始的时候,我班小朋友大部分的动作主要都是以拍手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我鼓励和引导幼儿听着音乐不仅仅可以以拍手做动作,还可以拍头、拍肩、拍腿等等动作来感受节奏的强弱。单一的动作练习过后,我引导幼儿协调身体,配合手脚一起做动作。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动作还不是很协调,不过到后面也慢慢变得有节奏了。针对这些特点,我做了相应的尝试。 二、中班幼儿节奏感的训练 音乐表演活动包括很多,有舞蹈、韵律动作、打击乐活动等等,其中最能训练幼儿节奏感的活动就是节奏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因为在这三个活动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节奏”,那我通过这三个活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1、在韵律动作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韵律活动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一个主要活动,在开展此类活动,不应该让幼儿创编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动作,而是应该从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出发,着重帮助幼儿配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如《椅子律动——泼水歌》这个活动中,刚开始让幼儿感受音乐时,我让幼儿倾听音乐,我边用一些身体的动作,来让幼儿来感受这首音乐的节奏感。感受音乐完后让幼儿看我做动作,

浅谈三到六岁节奏感培养

浅谈3——6岁的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3——6岁的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表现,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发现游戏是幼儿达到练习节奏的最佳途径。以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带领幼儿走进节奏的世界,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节奏、了解节奏、体验感受节奏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节奏游戏中,学会观察和聆听周围的世界,让幼儿充分感受生活、学会合作,从而提高幼儿参与节奏活动的积极性。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特点 孩子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对自己兴趣的事物他们会用心的来钻研、讨论。他们在音乐节奏方面主要是根据歌曲的内容、歌词,或者是歌曲本身的艺术色彩来判断自己的喜好的。比如流行歌曲的曲风都是不利于幼儿理解的,而幼儿喜欢的是欢快、节奏明朗的。选材就要选择像《玩具兵进行曲》、《我爱洗澡》这样有具体形象性的歌词,节奏又不是太快,又可以让孩子表演的歌曲。通过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学习边把歌词和日常生生活中经验结合,从而学习起来也比较方便。正是因为这样,孩子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做动作,而这恰巧就是培养孩子节奏的重要特点。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小班的孩子可以跟着音乐拍手,但是他们通常都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可以初步的感知到节奏。中班孩子可以跟着节奏做动作,但是跟着节奏并不持久。大班和学前的孩子就做得很好,他们可以准确的跟住节奏,作出的动作也可以准确的踩住点,节奏能力在逐渐加强。 二、从感受节奏入手,在生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例如:给幼儿一个节奏感很强的曲子,让幼儿根据曲子自己进行表演,他们在自我探索,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节奏,老师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孩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何为社会责任感?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何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而作为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的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要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并不那么遥远。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像警察维护社会稳定、医生救死扶伤、战士抗洪救灾保卫祖国那样,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那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呢?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所做的事负责,就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比如: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心同学、孝敬长辈、认真做好值日、为集体争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学校要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从学校校舍到操场的布置,从学校的走廊班级的教室,都要精心设计,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学生宣传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工作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给学生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三、着眼课堂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找准教材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有一篇名为《给予是快乐的》课文,讲述了在圣诞前夜,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礼物,保罗在这天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小男孩,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其中小男孩有一段对他弟弟说的话:“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课文中这个小男孩这种对弟弟的关爱和责任,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小学的各科课程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是社会主义感的教育内涵,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研究,就能挖掘出并充分利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四、培养孩子的负责行为,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养成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我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书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这样敲就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在试着创

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如早上体检时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使幼儿尽快醒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又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活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活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的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都是孩子们用耳朵来听的音乐,用身体来表现的音乐,他们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国际友人的夸奖与好评。

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发表时间:2019-08-13T09:50:35.373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作者:汪小琴[导读] 从古至今,我国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处于顺应时代趋势的状态,然而不变的是数千年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我国教学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因而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优秀杰出的教育家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各个时代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 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汪小琴 四川省南部县大富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从古至今,我国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处于顺应时代趋势的状态,然而不变的是数千年以来秉承的教育理念。我国教学理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因而一直以来我国许多优秀杰出的教育家秉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各个时代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矗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感;提升 目前,很多学校不注重音乐教育,尽管部分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但仅强调唱歌教学,很少会对学生节奏感能力加以培养,缺少系统化的节奏感培养计划,尚未制定明确的节奏感培养教育目标,学生节奏表现力始终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可行性的音乐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意义 (一)有益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是否具有音乐节奏感是能否鉴赏一首好音乐的关键,若小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良好地把握音乐节奏感,就会对一首好的乐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够良好地把握乐曲、鉴赏乐曲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在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上,对原有乐曲进行创新性的改变。 (二)能够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首好的音乐能够抚慰心灵,陶冶情操,与灵魂深处对话,它利用多变跳动的音符及不一样的旋律对小学生纯净的心灵进行良性塑造,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清澈透明,无所畏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三)促进小学生智力发育 音乐节奏感要求对耳、眼、手、脑应具有充分的协调性,这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身体器官的灵活性以及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以大大提升,进而也促进了其想象力、创造性、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音乐老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尽管音乐节奏感是一个抽象化名词,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兴趣时,小学音乐老师应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元素加入到节奏训练中,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通工具或是大自然里的各类声响,还有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等;又或是一段极具节奏感的说唱,音乐老师可截取其中一段音乐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强烈的节奏感里找到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感学习的热情。 (二)聆听伴奏,训练节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节奏感是首要任务,而前奏、间奏、伴奏等音乐作为歌曲重要组成部分利于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旋律和歌词的教学,要运用好伴奏唤醒学生节奏感,让学生在自主感受前奏、间奏练习中慢慢具备一定音乐听觉能力,掌握节奏感受技巧,不再依赖于教师用"预备--起"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例如,在《小螺号》唱歌教学时,为提升学生节奏感,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火车声、跑步声、钟声、汽车声等,让学生猜一猜。同时,请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声音,在声音模仿过程中掌握到不同的节奏,不知不觉地形成节奏感受力。接着,提问学生:"你认识海螺吗?吹过螺号吗?"导入新知。然后,请学生听一听螺号的声音。待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来之后,再为学生播放《小螺号》歌曲伴奏,让学生边听1=F歌曲节奏,边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最后,教师可利用歌曲前奏,训练学生找准"小螺号,嘀嘀嘀吹"第一句节奏速度,慢慢养成良好节奏感。 (三)、立足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节奏学习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节奏对于一个音乐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节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很多学生可能在欣赏一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歌词和旋律,往往没有意识到节奏感蕴含在什么地方,我们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些困惑,可以这样来提起学生的重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歌曲来带动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一首歌曲的节奏对于整个歌曲的重要性,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的周杰伦演唱的流行歌曲,因为他的音乐作品节奏比较欢快,小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周杰伦的代表作比如《青花瓷》《双节棍》让学生欣赏,这两首歌曲一快一慢,一个节奏欢快活泼一个充满了中国古典美,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歌曲之所以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它们的节奏感不一样,因此节奏感对于一首歌曲的影响十分重大,直接影响了听众的感受,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来理解比较抽象的节奏感这个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有意识关注一首歌曲节奏感的习惯,慢慢地培养起学生对于学习歌曲节奏的兴趣,不仅能够关注歌曲的节奏,还可能去自己学习如何写出好的节奏,创作优秀的作品。 (四)结合肢体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肢体动作,肢体动作的结合可以更加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歌曲的节奏。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我,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手脚结合起来,让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责任,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他人寄予的希望,社会托付的使命,它是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 ,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统的核心,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大到国家社稷、天下苍生,小至家庭和个人,甚至你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为之努力奋斗,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生! 学生以学为本,而学习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则是根本所在。作为一个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学有所长;作为子女,要懂得孝敬父母,, 人的身份有很多种,无论以何种身份出现,都要尽好身份责任。虽然身份责任不同,但做人的道理不变,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这一切又决定于是否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无法十全十美,但只要有责任意识,就可以尽善尽美。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学校兴盛,我的责任” 。只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如果我们的公民都能说:“国家不富强,是我的责任” ;如果我们的师生都能说:“学校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如果自习喧闹的同学说:“对不起,保持课堂安静是我的责任” ;如果上操拖拖拉拉的同学说:“对不起,准时出操是我的责任” 。如果人人都主动承担责任,并立刻行动起来,而不是推脱责任,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进步的学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爱家爱校做起,从提高自己的素质做起,真正把爱国当作自己的责任,升华为一种情感。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请同学们想一想, 在学习

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用版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为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并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我们进行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大力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此借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培养;节奏感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于是,在2010年我申报了省级音乐课题《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的研究》。在近两年时间内,我带领课题小组的老师们系统地学习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以音乐课堂为主要研究基地,大胆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详解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详解

————————————————————————————————作者:————————————————————————————————日期:

学科:小学音乐 题目: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 培养幼儿节奏感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节奏感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这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关键字】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节奏感 作为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节奏是极为重要的。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音乐中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1]。所以节奏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并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学应该相渗透,有机结合[2]。但是幼儿因其自身年龄太小,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不能完全与音乐节奏的感受相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从3岁开始记忆急速发展,教师要在反复中加深他们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语言方面已经学会辨别,并能发出我们汉语中的绝大多数音,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在审美方面,能直接感知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会知道什么颜色好看,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什么图案美等等。幼儿在这个时期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会注意到身边的很细小的事物,有时甚至注意力还会比较集中。幼儿的这些特点表示幼儿从3岁起,是培养节奏感的最佳时机。一、节奏以及节奏教学的目的 (一)节奏与节奏感 所讲节奏,一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均匀、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节奏感是节奏中的一部分,同时节奏感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节奏的感知。如果我们让不同的人来听同一段节奏,我们会发现,他们复述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他们的节奏感有强弱。由此可见,节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是固定的,而节奏感有时候是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达到,是可以培养的。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

认真上课-课间玩打手枪的游戏-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母鸡叫、小狗叫、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

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家庭成员,不关心同学,不懂得谦让;同学间不会相互合作等。我们应该要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而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感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责任感,如何在加强集体建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何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成为有责任心的现代少年呢? 一、从培养习惯入手,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责任感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体现。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因此,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培养的责任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班级管理及时到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如,自觉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做到不抽烟、不吐痰、不随手抛杂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到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记得有一次,因怀疑班里有一位同学的周记是抄袭的,本着对她负责的态度,我几次找她谈话,但她一直不承认,甚至还哭了。为这事我找了好几个学生进行了解,事实上我真的错怪了她,因为她周记中所写得内容、语气完全是在仿照电视上的某个节目,原因是她喜欢这个节目,于是就进行了模仿创作。知道这个结果,我该怎样对这个同学交代,不了了之吗?她现在肯定有了不小的影响,说我错怪她了,我的面子往哪放,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果断做出决定——向她道歉。上语文课,当我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真诚地向她说“对不起”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全班同学高兴地鼓起了掌。是呀,我并没有失去什么,相反我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信任,为自己的错误勇敢承担责任,难道不是我们应该给学生做的榜样吗?

研究论文:小学音乐课堂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86216 基础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情趣培养的一种手段。节奏感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感的支撑就不能称其为音乐。小学生处于各种感官发展和完善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爱好,还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享受,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发展和完善,达到愉悦学生身心的目的,对调节学生的心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感的价值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无论是对音乐教学本身还是对学生发展来说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内在需求 节奏感是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是由一定的韵律通过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的声音,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就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音乐教学本身的内在需求。因为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了唱歌,而没

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学生只能算是学会了唱教师所教学的歌曲,并不能真正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2.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的感官处于正在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感官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音乐是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感受的学习科目。在节奏感的训练中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增强。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增强,就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另外,小学生学习的科目有很多,学习任务不少,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能帮助学生进行身心的调节,起到放松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方法 1.教学注重联系生活 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培养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采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声音融入音乐的教学当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复习过程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 责任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当今的小学生,大胆、活泼、求知欲望强。但由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家庭成员,不关心同学,不懂得谦让;同学间不会相互合作等。我们应该要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而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感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确立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责任感,如何在加强集体建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何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

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成为有责任心的现代少年呢? 一、从培养习惯入手,增强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责任感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体现。具有责任感的孩子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因此,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培养的责任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班级管理及时到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如,自觉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做到不抽烟、不吐痰、不随手抛杂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大到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小到在班级中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记得有一次,因怀疑班里有一位同学的周记是抄袭的,本着对她负责的态度,我几次找她谈话,但她一直不承认,甚至还哭了。为这事我找了好几个学生进行了解,事实上我真的错怪了她,因为她周记中所写得内容、语气完全是在仿照电视上的某个节目,原因是她喜欢这个节目,于是就进行了模仿创作。知道这个结果,我该怎样对这个同学交代,不了了之吗?她现在肯定有了不小的影响,说我错怪她了,我的面子往哪放,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果断做出决定——向她道歉。上语文课,当我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节奏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节奏感与节奏能力 引言: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时期,也是接受审美启蒙教育的最佳期。音乐教育是幼儿美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和潜能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就要培养这种节奏感与节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应该从小来培养。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表现节奏感的不同特点 孩子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对自己兴趣的事物他们会用心的来钻研、讨论。他们在音乐节奏方面主要是根据歌曲的内容、歌词,或者是歌曲本身的艺术色彩来判断自己的喜好的。比如流行歌曲的曲风都是抒情、暂缓的,而幼儿喜欢的是欢快、节奏明朗的。正是因为这种兴趣,导致了孩子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做动作,而这恰巧就是培养孩子节奏的重要特点。 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小班的孩子可以跟着音乐拍手,但是他们通常都是跟不上节奏,但是可以初步的感知到节奏。中班孩子可以跟着节奏做动作,但是跟着节奏并不持久。大班和学前的孩子就做得很好,他们可以准确的跟住节奏,作出的动作也可以准确的踩住点,节奏能力在逐渐加强。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节奏能力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1、丰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孩子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让孩子长期在同样的环境或者是同样的气氛下学习不但枯燥无味更加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游戏等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音乐节奏的美妙效果会更佳。 2、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孩子年龄阶段的特点,喜欢欢快、节奏感强而且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的音乐,因此,选材比较重要。例如:一次律动的课选材就要选择像《小燕子》、《海鸥》这样有具体形象性的歌词,节奏又不是太快,又可以让孩子表演的歌曲。燕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