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又有新武器,你竟然还不知道?!

测血糖又有新武器,你竟然还不知道?!

1. 什么是动态血糖仪?

根据《中国持续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7年版)》定义,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由显示器、传感器辅助植入装置和分析软件等部分组成。传感器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组成,借助助针器植入受检者腹部皮下。不同CGM技术其监测原理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为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固定在传感器上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经植人到皮下组织中,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传感器上的生物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通过CGM 的记录仪或显示器,经过算法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葡萄糖浓度,每几分钟获得血糖数据并通过存储器记录下来。并最终形成CGM监测数据和图谱。

2. 传统血糖仪(BGM)和CGM的对比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传统大家使用的血糖仪是“快照”,动态血糖监测就是“电影”。

3. “雅培瞬感”是怎样的CGM系统?

雅培瞬感血糖监测系统,英文叫做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1)需要主动采集数据

需要自己拿着扫描器(reader)朝着传感器(sensor)扫一下才能看到实时的血糖值,从导出的数据看,系统每15分钟也会自动记录一个血糖值,从而能够呈现每天的血糖曲线。

2)没有报警

由于不是自动传输数据,所以瞬感不能对高血糖和低血糖进行报警。

3)不需要校准

这个真的很神奇,感谢雅培的生产工艺。

以上三点是雅培瞬感与以往临床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主要差别。

瞬感带给最重要的就两点:

不用再扎手指测血糖了!

大家真的买的起!

4. 监测动态血糖有什么意义?

1)更全面评估血糖达标

指尖血测量只能做到全天血糖点监测,而CGM则可以做到全天血糖面的覆盖。已经有较多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糖波动可能激发不同的代

谢途径而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通过血糖曲线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可以做到真正血糖全天达标。

2)鉴别和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特别是无感知的低血糖非常危险,CGM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低血糖,从而在日常生活进行调整,预防低血糖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没有佩戴瞬感,只是单纯地测指尖血糖,很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生了低血糖!

3)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使用

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CGM相较于0GTT可能更易、更早发现糖代谢紊乱,是一种十分可信的监测手段。

4)妊娠糖尿病的使用

对于糖尿病妊娠的患者,CGM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Murphy 等的研究显示CGM可以在妊娠晚期提高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婴儿出生体重、减少巨大儿发生风险。CGM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工具应用于糖尿病孕妇,使母亲及婴儿获益良多。

以上几条都挺好理解的,相对糖友,咱们有办法可以自己摸索血糖变化和生活规律之间的联系;相对医生,有更好的手段来帮助分析糖友血糖波动的原因,不用每天痛苦的测血糖,还有什么自由不好好

管好血糖呢。

地特胰岛素

新一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 人胰岛素类似物的出现及不断更新,正是为了弥补人胰岛素的局限性,满足不同的治疗需求,如作用时间长,低血糖发生危险低,患者体重增加少。新一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不仅使胰岛素作用时间延长至24小时,而且显示出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体重增加的特性,成为了新一代安全、有效的基础胰岛素。本届EASD年会上,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发布了地特胰岛素的最新研究结果,阐释了其长效、安全降糖的特性,指出地特胰岛素与其他基础胰岛素相比,在有效降糖同时低血糖发生较少,并具有独特的减少体重增加的作用。 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有效降糖 地特胰岛素作为新一代的长效可溶性胰岛素类似物,是第一个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获得的胰岛素类似物,即将人胰岛素B链上天然排列在第30位的苏氨酸去掉后,通过酰化反应,在第29位赖氨酸上结合1个14碳脂肪酸(肉豆蔻酸)。一方面,这个14碳脂肪酸侧链可使地特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形成双六聚体而延缓吸收,同时还与皮下组织的白蛋白可逆性结合,进一步减缓入血速度。另一方面,地特胰岛素在进入外周血循环后,98%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靶器官分布也延缓。这些特点使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只需每日使用1次即可有效降低血糖。地特胰岛素的降糖疗效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结果显示,无论在药代动力学还是控制血糖的药效学方面,地特胰岛素均与甘精胰岛素相似。 PREDICTIVE研究是在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地特胰岛素相关国际性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对于降糖疗效的观察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初始使用地特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1.3%(8.9%对7.6%);对于既往接受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者,换用地特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HbA1c水平也分别显著降低0.2%和0.6%。这提示了地特胰岛素良好的降糖作用。另外,美国学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24小时降糖效果相当,无论是在基础时段(12PM-6AM)还是全天,二者对血糖的控制基本无显著差异。 地特胰岛素个体内变异小,降低低血糖风险 在胰岛素治疗中,血糖波动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一大隐患。在基础胰岛素中,地特胰岛素表现出了较好的降低低血糖风险的作用。 对地特胰岛素相关多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显示,无论对于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与NPH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可使空腹血糖的波动显著降低,即空腹血糖标准差显著较低。而空腹血糖波动的减小可使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降低。 地特胰岛素在降低低血糖风险方面不仅显著优于NPH胰岛素,也优于甘精胰岛素,这在PREDICTIVE研究中得到证实。该研究的一项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从NPH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转换为地特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其空腹血糖变异显著降低(分别降低0.4 mmol/L和0.3 mmol/L),夜间低血糖发生危险也显著降低(分别降低81%和75%)(图1)。

测血糖又有新武器,你竟然还不知道?!

测血糖又有新武器,你竟然还不知道?! 1. 什么是动态血糖仪? 根据《中国持续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7年版)》定义,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与自我血糖监测(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持续血糖监测系统由显示器、传感器辅助植入装置和分析软件等部分组成。传感器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组成,借助助针器植入受检者腹部皮下。不同CGM技术其监测原理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为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固定在传感器上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经植人到皮下组织中,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传感器上的生物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通过CGM 的记录仪或显示器,经过算法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葡萄糖浓度,每几分钟获得血糖数据并通过存储器记录下来。并最终形成CGM监测数据和图谱。 2. 传统血糖仪(BGM)和CGM的对比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传统大家使用的血糖仪是“快照”,动态血糖监测就是“电影”。 3. “雅培瞬感”是怎样的CGM系统? 雅培瞬感血糖监测系统,英文叫做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1)需要主动采集数据 需要自己拿着扫描器(reader)朝着传感器(sensor)扫一下才能看到实时的血糖值,从导出的数据看,系统每15分钟也会自动记录一个血糖值,从而能够呈现每天的血糖曲线。 2)没有报警 由于不是自动传输数据,所以瞬感不能对高血糖和低血糖进行报警。 3)不需要校准 这个真的很神奇,感谢雅培的生产工艺。 以上三点是雅培瞬感与以往临床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主要差别。 瞬感带给最重要的就两点: 不用再扎手指测血糖了! 大家真的买的起! 4. 监测动态血糖有什么意义? 1)更全面评估血糖达标 指尖血测量只能做到全天血糖点监测,而CGM则可以做到全天血糖面的覆盖。已经有较多基础研究已证实血糖波动可能激发不同的代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知道这9类降血糖药物的优点和缺点,毕竟它们是进入你身体的物质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知道这9类降血糖药物的优点和缺 点,毕竟它们是进入你身体的物质 现在的降糖药有很多种,作为一位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到每种降糖药的适用证和各类药物的优缺点,对每位糖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常见降糖药的优缺点。 1.二甲双胍类 优点: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比较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可达20%;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2.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的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艾可拓)。 优点: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可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 缺点:起效较慢,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及体重增加,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Ⅲ 级以上禁用。 3.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 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 4.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代表药物有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和倍欣(伏格列波糖)。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主要作用于肠道局部,肝肾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老年糖尿患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糖耐量受损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缺点: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5.磺脲类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片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如糖适平)更适合。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 6.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目前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共有5种,即艾塞那肽、利西拉来、利拉鲁肽、阿必鲁肽及度拉鲁肽。 优点:由于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的葡萄糖浓度依赖的降糖机制,因而低血糖风险很低,除了能够显著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B细胞功能,可以很好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低血糖风险等不良反应,显示出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这是其他降糖药所不具有的优点。 缺点: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因长期使用基础胰岛素,会伴有体重增加,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及低血糖风险。临床应用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解读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球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临床研究,2017年2月在法国召开的第10届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国际会议(the Advanced Technologies & Treatments for Diabetes)上,各国专家商讨并制定了CGM临床应用国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共识于2017年12月发布在Diabetes Care上,代表当今对CGM技术的最新认识和应用规范,其主要针对七个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建议:(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局限性;(2)应用血糖监测方法[自我血糖监测(SMBG)和CGM]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3)CGM系统性能的最低要求;(4)低血糖的定义和评估方法;(5)血糖波动的临床评估;(6)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的定义和临床应用;(7)CGM结果报告。该共识重点强调了CGM相关定义及报告标准化的重要性,以下就其中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HbA1c的局限性 该共识指出,定期检测HbA1c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的经典方法。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HbA1c水平升高可导致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风险增加[2,3]。但HbA1c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HbA1c仅反映既往2~3个月

的平均血糖水平,无法反映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的情况;(2)不能反映患者每日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3)无法准确反映贫血、血红蛋白病、缺铁性贫血及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6,7];(4)不能及时反映血糖水平的快速变化;(5)当患者的HbA1c水平升高时,无法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具体建议。因此,虽然HbA1c是评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及人群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仍存在不足。 该共识建议,在评估血糖控制和调整治疗方案时,应联合应用HbA1c 检测与CGM这两种不同监测手段;若实测HbA1c水平与根据CGM数据计算出的估算HbA1c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则需联合使用其他血糖监测方法,如检测果糖胺、糖化白蛋白及进行SMBG等。同时提出,在评估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时应使用CGM。 二、应用血糖监测方法(SMBG和CGM)指导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 该部分中,共识分别指出了使用SMBG和CGM这两种不同血糖监测方法在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管理以及血糖评估时的特点和定位,并针对CGM的使用进行了推荐。其中,CGM主要为实时CGM(real-time CGM,rt-CGM)和瞬感CGM(intermittently viewed CGM,iCGM,又称为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

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秦贵军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晨光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文世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冯志海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对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带来、高血脂、心脏病、低血糖等诸多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然而,不少患者仍只知道重视控制血糖,而忽视了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也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1: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看似是医生的事,实际上是医患共同的事。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有所了解,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糖尿病的治疗,做到规范用药。药物治疗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下面这些用药误区: 首先,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如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机制不同,适应人群也不同,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不能别人用啥药好就跟着用。 其次,不能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突然停药。对于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停药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甚至是酮症酸中

毒;对于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停药可能导致脱水,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 第三,口服一种降糖药,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这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联合用药了。联合用药的原则很清楚,就是两种机制作用不同的药物的联合应用。由于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联合应用。然而,临床上还是有患者如此错误地用药,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 第四,胰岛素是人体内主要的降血糖物质,患者的血糖高就是缺它,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一旦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要考虑胰岛素治疗。 第五,很多人迷信中药,觉得不良反应小。中药确实能缓解糖尿病的一些症状,但目前还没有太好的降血糖的办法,仍要使用西药来降糖。有些号称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其中大都添加了降糖成分的西药。 专家忠告: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一开始就多种药物联合或超剂量服用,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大甚至引发低血糖,很危险;此外,任何药物药效的发挥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服药没几天,感觉降糖效果不明显,就着急换药。

糖尿病治疗的5驾马车

糖尿病治疗的5驾马车 每一个对自己健康关注的人,尤其是年龄超过45岁的中老年朋友, 都应该知道糖尿病治疗的“5架马车”。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个长期 存在的慢性病,一旦诊断明确,它将伴随你的一生。糖尿病的治疗, 不仅仅是降低血糖。如何控制和驾驭糖尿病这个恶魔,需要技巧和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提出:想要管理好你的糖尿病,必须驾驭好5架马车,它们分别是(1)糖尿病教育。(2)血糖监测。(3)饮食治疗。(4)运动治疗。(5)药物治疗。下面分别叙述之:(1)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患者可以通过讲座形式、电视节目、参加糖尿病病人联谊会等,接受糖尿病有关的知识, 掌握对付糖尿病的先进武器,逐步改正以前不良习惯,摆脱疾病带来 的负面情绪,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组织的全面的糖尿病教育, 能够帮助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用药,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如何应对急性并发症,如何防 止和处理慢性并发症等,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应对疾病对生活、学习、 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像中国武术中的最高境界�D�D太极拳,不管 疾病有多厉害,我自有办法将其一一轻松化解,谈笑间灰飞烟灭。管 理和治疗糖尿病也是一门需要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艺术。学好了,终身 收益。 (2)血糖监测:我们常把糖尿病比作是“甜蜜蜜的杀手”, 它躲在暗处,难以觉察。没有摸清敌人的底细,如何战胜敌人?!将 敌人暴露在阳光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血糖监测。多次监测血糖不高,说 明敌人已经被我方炮火“暂时压制下去”。多次查血糖偏高,提示我 军的进攻方案尚需进一步改变。监测血糖需要技巧。口服降糖药物治

疗的患者,每月监测3-4次空腹(早上6-7点)和餐后(从第一口饭开 始后的2小时)血糖即可了解血糖波动的大致情况。而对于一个接受胰 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监测每天至少5次血糖,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 时和睡前的血糖。这种全天的血糖监测,我们称之为“血糖谱”。患 者可以每个月完整地监测2-3天,根据血糖谱的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如若不然,仅仅根据偶尔一个点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往往会 因为没有完全摸清敌情而导致战斗失败。患者仅仅根据1-2次的血糖值 而要求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这样很可能误导医生而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一般在血糖稳定期间,监测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在药物调整期间,血糖监测次数增多,甚至每天监测8-9次血糖。中国有句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血糖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每年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 (3)饮食治疗:无论对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它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是糖尿病综合 治疗的基础。没有正确的饮食方案,服用再多的药物,注射再多的胰 岛素,血糖控制都不会满意。饮食有以下原则:少量多餐,总量控制,固定热量,品种繁多,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保持体重适中,避免营养过剩和不足。建议患者购买一本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书籍,学做几个可口的营养搭配合理的小菜,在改善血糖控制同时,还能一 饱口福。 饮食中,还应兼顾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防治。低 盐低脂饮食是最适宜的膳食方案,动物内脏和海鲜也是少吃为好。饮 食方案的制定比较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首先应该有 一个健康饮食的意识,然后逐渐渗透到一日三餐当中去。一口不能吃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 有的患者得知自己患糖尿病的时候,情绪一下子落到了最低点。其最大的原因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是一辈子都治不好的,还可能出现各自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等,是这样的吗? 其实糖尿病虽不能治好,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住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一辈子与其和平共处,也就相当于“治好”了。 目前世界公认治疗糖尿病的办法被称作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无论对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运动疗法是血糖控制的“助推器”,药物治疗是血糖控制的有力武器,长期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患者的血糖变化,而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良好心态。

以下逸仙药师简单介绍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治疗方案。 一、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而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量;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清淡饮食;少食甜食,油腻的食品,饮食选择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

二、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消耗过剩的能量,防止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同时运动能增加血糖的消耗,“节约”胰岛素的分泌量,也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能长期坚持运动,对于血糖控制是非常有益的。运动不仅对糖尿病的疾病控制有帮助,同样也适用于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生活习惯病。 有些轻型糖尿病患者只坚持体育锻炼并结合用饮食控制即能达到康复,具体的运动治疗方法包括了游泳锻炼法、慢跑锻炼法、打球锻炼法等。 三、药物治疗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光靠运动,饮食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近年来对于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些降血糖药,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Ⅰ型糖尿病主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Ⅰ型糖尿病发病年龄比较轻,通常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往往以酮症或是酮症酸中毒为首发,体型偏瘦,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并且血清C肽的浓度很低。

走进2020CDS指南,新方案新药物新技术,糖尿病治疗与时俱进

走进2020CDS指南,新方案新药物新技术,糖尿病治疗与时 俱进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鲜出炉!面对新兴降糖方案、各种前沿技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做何推荐? 2021年4月19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编写的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CDS指南》)全文正式发布,这是2003年至今,更新的第6版《CDS指南》,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T2DM)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等。此次指南从多方面进行了更新,纳入了近年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创新方案、创新技术等,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前沿信息,也为T2DM患者规范化综合管理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提供了指导和帮助。那么与2017年《CDS指南》相比,本次更新的版本是怎样“与时俱进”的呢? 1 创新治疗方案 降糖路径全面更新 随着近年来创新降糖药物的不断出现,以及相关循证证据的增加,国际上各大指南纷纷对T2DM的治疗路径推荐作出更新,此次更新的《CDS指南》也纳入了包括降糖药物心血管结局研究在内的诸多前沿研究成果,更新了治疗路径,更加注重合并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综合获益[1]。2020年版《CDS指南》新增生活方式干预为一线治疗,还强调并更新了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相关内容,引入新概念“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SMES),并开始关注糖尿

病患者的心理压力问题[1]。同时2020年版《CDS指南》新纳入了近年来于国内上市的新型降糖药物及其特点描述,包括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类药物艾托格列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度拉糖肽、洛塞那肽、艾塞那肽周制剂,新一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以及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这一全球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图1)[1],紧跟时代潮流,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加理想的用药选择。 图1. 《CDS指南》新增双胰岛素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之一此次作为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之一被《CDS指南》推荐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目前仅有的一种上市的双胰岛素类似物,由70%的德谷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30%的门冬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组成,因此在控制空腹血糖(FPG)的同时,还可以管理餐后血糖(PPG)。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于2019年12月在国内上市,至今已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得到认可,被首次纳入2020年版《CDS指南》,从2021年3月开始还可医保报销[2]。 2

认识“血糖”和“胰岛素”

认识“血糖”和“胰岛素” 1.什么是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食物,当食物被人体摄取后,经过消化道分解吸收从而形成葡萄糖。另外,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而空腹时的血糖主要来自于肝脏储存的糖原。血糖经过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释放出大量能量,为全身各组织细胞利用和消耗,尤其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 人们常说的血糖值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会受到情绪或者饮食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空腹血糖一般维持在4.4~6.7毫摩尔/升(80~120毫克/毫升)之间。血糖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 2.正确认识胰岛素 在医院里,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全身发抖。一方面,他们知道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另一方面,他们以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相当于药物成瘾,以后再也不能离开这个东西,需要终生用药。因此,有些患者宁愿死,也不愿打胰岛素。如果那些糖友能够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天天吃饭,天天喝水,也没有人认为“我们对米饭形成依赖,对水形成依赖”。可见,是否形成依赖,并不是以你是否终生使用这种东西为依据的。胰岛素就像大米和

水一样,是人体需要的必需物质,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激素。没有胰岛素,人体不可能健康地发育和生长。 在人类还没发明使用胰岛素治疗之前,我们会惊人地发现,关于糖尿病的描述非常恐怖:“这是一种将身躯和四肢逐渐熔化,然后通过排尿将其排出体外的一种疾病。”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此病一直没能得到清楚认识,也没有正确治疗办法。在胰岛素发明以前,很多高血糖昏迷或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直到1922年,科学家们才发现,胰腺中有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从此,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而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所以,从降低血糖角度看,可以说胰岛素是用来治疗糖尿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 不可否认,胰岛素是把双刃剑。在看到胰岛素优点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缺点。首先是有人认为注射胰岛素不方便。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有的患者可以通过每天注射1~2次胰岛素而控制血糖。其次是低血糖反应: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从容应对这种并发症。胰岛素治疗还有一个陷阱:能够使体重增加。一些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因为担心低血糖,多次加餐,最后导致体重增加。但我们知道,体重越高,胰岛素抵抗越重,胰岛素需要量就越大。这样,患者的治疗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重,血糖控制越来越困难。因此,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必须监测体重的变化。如果体重有明显增加,应该及时对饮食、运动

贴上这片胰岛素“膏药”,糖尿病患者终于不用打针了!

贴上这片胰岛素“膏药”,糖尿病患者终于不用打针了! ◆ ◆ ◆◆ ◆ 智能胰岛素贴,一贴管一天! 胰岛素是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武器,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不能有效地产生胰岛素和/或无法有效地利用胰岛素,这时候就需要从体外额外注射胰岛素以帮助身体维持糖代谢的平衡,这一过程中既需要根据血糖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节计算,又需要承受注射的痛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就发明了一种“智能胰岛素贴”,并且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实验。这种贴片就像贴膏药一样,一天贴一片,一片管一天!研究最近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 这一胰岛素贴大小仅相当于一枚硬币,其上却整齐排列着数百根微小针头。这些微小的针头由能够感知血糖水平的高分子材料所制成,可轻易穿透表皮来感知皮下组织附近的血糖水平。当血糖上升时,会检测到浓度变化而发生膨胀,从而实现了对血糖水平的自动响应。 同时,研究人员在制造这些针头的时候将其和胰岛素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混合,在光照后形成针体。当针头自动膨胀后,其内负载的胰岛素就会自动释放,扩散进入体内,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之后,胰岛素的释放速度又会减缓,防止低血糖的风险。 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小鼠模型和糖尿病猪模型中分别证明了胰岛素贴片的降血糖效果,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枚硬币大小的智能胰岛素贴片就足以让一头体重25kg的糖尿病猪维持20个小时的正常血糖,并且可以每天换上一片持续使用。由于这些微针长度不足1毫米,因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麻烦与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贴片通过模拟胰岛细胞的工作方式在需要的时候递送胰岛素,达到了智能调控血糖的目的,接下去这一智能胰岛素贴片可能会逐渐走向临床。 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糖

指尖血糖监测别乱扎,搞清这些细节再动手!

指尖血糖监测别乱扎,搞清这些细节再动手! 2019-06-20 14:51 据最新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人,高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号称“不死癌症”,并带有可怕的并发症。所以及时监控血糖水平,不让糖尿病病情恶化尤为重要。家用血糖仪,是糖友们日常管理健康的必备“武器”。 不过,糖友平时在家测血糖,如果没有掌握一些小细节,那么你可能量的都是“假血糖”。我们在自测血糖时,要注意这些! 检验方法不同,血糖数值自然不一样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家自血糖仪监测自己的血糖后,总会疑惑为什么自己测的指尖血糖值总是和医院抽血检查的静脉血糖值不太一致呢?是自己的血糖仪不够准吗? 不是,这里,我们要准确掌握指尖血糖跟静脉血糖的区别。 1、医院监测的时候是用注射器从人的静脉抽取血液样本,然后将样本血的红细胞分离后,检测血浆得到的血糖值,也叫血浆血糖。 而家用血糖仪没有这样复杂的采血、化验过程,不能分离红细胞,因此指尖血糖也叫全血血糖。

2、由于红细胞里基本上不含血糖,所以,全血的血糖值一般都低于血浆血糖值。也就是说,指尖血糖值低于静脉血糖值。 经对比发现,静脉血糖能比指尖血糖高15%左右(也就是1~3mmol/L)。比如说指尖血糖是8.5mmol/L,那静脉测得的血糖大致就是10mmol/L。 3、根据国家规定,血糖仪测得的血糖误差要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因此,你可以在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带上你的血糖仪,护士在抽静脉血的同时自己也用血糖仪测一下,把两个数字对比,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正确在家测量血糖? 自测前 一、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 第一,在血糖仪上设置正确的时间和日期,有利于糖友进行前后不同日期及不同时间节点血糖值的比对。 第二,保证电池电量充足,如血糖仪许久不使用,应更换电池后再使用 第二:试纸的存放温度一般是4~30度,阴凉干燥保存,要避免阳光直射。 有些粗心的糖友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建议对新购买的血糖仪进行调试设定,确保正确的时间。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运动监测管理治疗,5大要点,一文讲透!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运动监测管理治疗,5大要点,一文讲 透! 写在前面 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妊娠期不同类型的糖代谢异常,与巨大胎儿、剖宫产术分娩、早产、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明确相关,且远期母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高。随着妊娠期高血糖的发生率升高,妊娠期规范化管理能明确降低上述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也格外重要。 本文针对临床易忽略的护理要点,从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自我管理教育、药物的治疗等角度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护理展开了陈述。 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 1、胰岛素开启后多久失效?如何储存? 2、胰岛素注射工具有几种?您是否能够列举出来? 3、您是否知晓如何正确混匀预混胰岛素? 4、您是否知晓注射时如何正确排气? 5、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有哪些?如何轮换注射部位? 6、短效的胰岛素、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注射后需要多久进餐? 7、请描述血糖监测消毒、采血的正确方法。 8、您是否了解不同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并对患者进行饮食的相关指导? 9、您是否知晓成人低血糖的定义、低血糖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流程?那么新生儿呢? 10、您是否知晓分管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以上这十个问题,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些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 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图1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最实际常用的,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包括: 饮食控制:基础 合理运动:手段 血糖监测:保障 自我管理教育:核心 药物治疗:武器 最终达标:关键 01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有八大黄金法则 图2 1、合理饮食,吃动平衡,控制血糖 吃动平衡即合理的控制热量,其中包括选用复合糖类,控制脂肪摄入,选用优质蛋白,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这个矿物质。合理控制热量的同时,还要适当运动,强调要遵循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由疏至密进行一些有氧的运动,后文会有详细的讲解。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主食是膳食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物,是大米、面粉以及各类杂粮的总称。全谷物指的是稻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米、高粱等,即含有一些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占1/3的杂豆类,指的是红小豆、绿豆、芸豆,除了大豆以外的豆类都称为杂豆类。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多吃蔬菜,通常指的是餐餐要有蔬菜,而且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在500克左右。所谓水果适量,是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两餐之间进食1/4个苹果、1/4个梨等,后面的部分会介绍饮食控制的小技巧。所谓颜色多样,指深颜色的蔬菜要占1/2以上。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糖尿病四肢出现麻木刺痛、蚁走感?5类药物,3大“新武器”可治疗

糖尿病四肢出现麻木刺痛、蚁走感?5类药物,3大“新武 器”可治疗 很多病友疑问,糖尿病神经病变究竟有哪些危害?严不严重呢? 一、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显而易见,凶手是糖尿病。它的发生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 我们常把糖尿病神经病变比作“隐形杀手”,因为它非常狡猾,表面上,病友们自我感觉棒棒哒,吃嘛嘛香,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实际上,它采取缓慢而又持续的进攻方式,“暗搓搓”地破坏着神经细胞。 当病友们发现敌情:出现典型的麻木感时,敌人已经攻占了大本营,神经损伤已经很严重,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损伤外周神经,比如四肢末端,可怜的手和脚,表现为麻木、虫爬感、蚁走感、触电感,会有戴手套和穿袜子的感觉;疼痛会表现为刺痛、烧灼痛、钻凿痛等。

一旦出现感觉减退消失,病友们若不能及时发现脚部损伤,极易出现糖尿病足,或者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不吹不擂,严重者可能要截肢。 其次,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病友的心脏和血管,有心慌、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而引起的 血压变化,如平躺后突然站起来,或长时间站 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 自主神经病变严重者会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而猝死等;累及胃肠道自主神经时,会有上腹饱胀感、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累及泌尿生殖自主神经,会有排尿困难、阳痿、不育等影响。 中枢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病友们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如何治疗? 治标先治本,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最首要且最重要的,当然是严格控制血糖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管理,可以积极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要全面管理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脂等。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糖尿病病友可以选择一些药物改善症状: (1)神经修复药物:甲钴胺、生长因子等; (2)抗氧化应激药物:硫辛酸等; (3)改善微循环药物: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活血化瘀中药等; (4)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

内分泌科健康教育册

1.注射时间不对如某家大型医院规定每天7:30将早餐送入病房,有时饭菜还没送来,病人就让护士注射胰岛素,这种做法是比较危险的。万一医院营养部推迟了送饭的时间,而胰岛素又过早注射,极易造成低血糖昏迷。 2.注射部位固定可以用来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有很多,然而许多病友都不知道正确地改变注射部位,甚至注射局部已经形成了硬结。如果继续在硬结的部位注射胰岛素,有可能会造成胰岛素的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血糖的调节。 3.消毒没有做好一般的,病友都知道一人一支笔,注射时要消毒注射部位。但是有的使用胰岛素笔的病友认为,反正只有自己一个人使用这支笔,于是乎,初一是这个针头,十五还是这个针头。这种做法会造成局部感染。 4.没有定时监测血糖,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调节剂量很多病友都学会了正确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但有时遇到较大活动量、饱食后,血糖会上下浮动,此时,病友要咨询一下医护人员,看看剂量是否需要调整。

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只要病友能够遵照医护人员的指导,都可以 很快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并熟练运用。 对于需要每天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病友来说,应该 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如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 意注射技巧,注射部位皮肤的消毒、定时监测血 糖等。 1.先备饭菜再注射病友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而且要保证30分钟后可以进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准备好饭菜之后,再打胰岛素,这样可以避免某些危险情况的发生。长效基础胰岛素——来得时,作用时间可维持24小时,只需每天注射一次,且没有峰值,可在每天的任何时间注射(只要每天的注射时间固定即可),完全不受进餐时间的影响,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外,病友身边要准备一些巧克力、饼干之类的食物,防止发生低血糖。 2.各部位轮换注射病友可以选择双臂三角肌下缘、腹壁两侧、大腿前侧和外侧等部位有计划地轮流注射胰岛素,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注射造成的损伤。一旦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红肿等现象,要停止在此部位注射,及时咨询医生,使用一些外用药物促进局部皮肤的恢复,另外,刚刚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现象时,不要热敷,等24小时反应稍退后可以热敷。 3.正确消毒和及时更换针头正确消毒和及时更换针头都是为了避免感染 使用胰岛素笔的病友,应用碘酒、酒精消毒注射部位,消毒液也可用安尔碘等,对于有碘过敏史的病友,可以直接用酒精消毒,消毒范围是注射部位周围5—10毫米。提倡胰岛素笔的针头一次一换,但是目前很少有人能做到。出于对经济承受能力的考虑,所以,每三到五天更换针头一次还是允许的,如果感到针刺非常疼痛或者肉眼可见针头弯曲、变钝,那就要及时更换。每次更换笔芯、针头,都要排气,以确保下次注射的剂量准确。 4.掌握注射技巧对于过于消瘦的病友,注射时,除了绷紧皮肤外,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注射角度应适当减小。在腹壁等部位注射时,由于皮下脂肪较厚,同样可以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但注射角度要大一些(甚至可达90度),以确保将药液注射到皮下。 用胰岛素笔的病友,在注射前要先确定笔中是否还有足够的药液,然后上下左右摇一下胰岛素笔,使药液均匀,避免沉淀。长效基础胰岛素——来得时是澄清的溶液,注射前无需混匀,可直接注射,非常方便。注射时调整好剂量。注射完毕后,不要立即拔针,应停留5—9秒,然后拔针,确保胰岛素完全进入体内。 除了要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病友还要定时监测血糖,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定期咨询医生。只要病友积极地面对生活,健康就永远在病友身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