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和进步。其中,连续血糖监测技术(CGM)的广泛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CGM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连续血糖监测的呢?本文将深入探究CGM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是通过测量皮下组织中的间质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一种设备。它采用了一种微型探头,可在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插入,并与一个无线传输系统相连接。探头上的传感器能够感知葡萄糖的浓度,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仪器中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血糖传感器

CGM动态血糖仪的核心部分是血糖传感器。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包括电化学反应器、微温度探头和葡萄糖酶等。当传感器插入患者的皮下组织后,葡萄糖酶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分解成氧和葡萄糖酸。在电化学反应器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电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以被转化为

葡萄糖浓度的数字信号。

三、数据处理与传输

传感器测量到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到仪器中的计算机。

计算机会对这些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算法将数据

转化为血糖水平的数值。CGM动态血糖仪还可以根据预设的阈值,实时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当血糖水平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CGM 动态血糖仪会发出警报,提醒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优势和应用

CGM动态血糖仪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全天候血糖监测和管理。相比传统的指尖采血测糖,CGM动态血糖仪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实时监测:CGM动态血糖仪可以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糖水平,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状况。

2. 避免指尖刺痛:使用CGM动态血糖仪可以避免频繁的指尖采血,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3. 提供全天候监测:CGM动态血糖仪可以在患者睡觉、锻炼或进食等活动期间持续监测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CGM动态血糖仪在糖尿病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时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医生

也可以根据CGM动态血糖仪提供的数据,对病情进行评估,调整治

疗方案。

在总结中,CGM动态血糖仪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连续血糖监测技术。它通过测量皮下组织中的间质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实现血糖的连续监测,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仪器中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CGM动态血糖仪的优势包括实时监测、避免指尖刺痛和提供全天候监测等,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管理中。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CGM动态血糖仪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生

活质量。

在我个人看来,CGM动态血糖仪的出现是医疗技术的重要突破。它不仅可以提供准确和实时的血糖监测数据,还能够让患者享受到更便捷

和舒适的监测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相信CGM动态

血糖仪将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体

化的医疗服务。

CGM动态血糖仪利用血糖传感器测量皮下组织中的葡萄糖浓度,通过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实现连续血糖监测。它具有实时监测、避免指尖

刺痛和提供全天候监测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管理中。对于糖尿

病患者来说,CGM动态血糖仪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他们

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我对于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并期望它能够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CGM动态血糖仪的优势和糖尿病管理(续写)

1. 序言

CGM动态血糖仪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糖监测工具,已经在糖尿病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实时监测、避免指尖刺痛和提供全天候监测等优势,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进一步探讨CGM动态血糖仪的优势以及对糖尿病管理的意义。

2. 实时监测带来的好处

相比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CGM动态血糖仪具有实时监测的优势。它通过血糖传感器测量皮下组织中的葡萄糖浓度,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监测仪器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让糖尿病患者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实时监测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采取控制血糖的措施,也可以提醒他们对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做出相应的应对,从而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3. 避免指尖刺痛给患者带来的福音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通常需要进行指尖采血,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

和疼痛感。而CGM动态血糖仪可以避免指尖刺痛,让糖尿病患者享受到更舒适的监测体验。它通过皮下植入的血糖传感器,可以长期监测血糖水平,而不需要频繁的指尖采血。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患者长期坚持监测的意愿,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福音。

4. 提供全天候监测的便利性

CGM动态血糖仪的全天候监测功能,让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血糖监测。它不仅可以提供白天的血糖数据,还能在夜间提醒患者有无低血糖的风险。这种全天候监测的便利性,使得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5. CGM动态血糖仪的未来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GM动态血糖仪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可以期待CGM动态血糖仪在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和预警功能等方面的进一步改进,使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预防低血糖、高血糖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CGM动态血糖仪还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提供更全面和个体化的糖尿病管理方案,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

6. 总结

CGM动态血糖仪的出现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的优势包括实时监测、避免指尖刺痛和提供全天候监测等,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糖尿病。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GM动态血糖仪有望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全面和个体化的医疗服务。我们对于CGM动态血糖仪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并期望它能够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血糖监测

第五节血糖监测 一、血糖监测的概念及重要性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订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目前临床上检测血糖途径有: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和组织间液血糖检测。其监测方式包括: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duco~~monitoring,CGM)、糖化血清清蛋白(dycatedalbumin,GA和HbAlc的测定。便携式血糖仪监测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 它与动态血糖监测还可以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和监测低血糖 的发生,是“点”;GA和HbAlc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总体 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线”。只有通过“点”与“线”的结合,才能 既了解某些特定时间的血糖情况,又了解其在某一时期的总体 水平。 二、血糖监测的方法及频率 [血糖监测的方法]

1.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 (1)概述: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方式,能反映实时血糖,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不同血糖仪血糖测定范围不同,血糖超过或低于测定范围时,仪器会显示“Hi'’或“Low",应抽静脉血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 (2)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见第五章第二节“便携式血糖仪床旁血糖监测”。 2.CGM CGM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测定范围2.2-22.2mmol/ L。因此,CGM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1)原理:CGM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QCGMS)由葡萄糖感应器、线缆、血糖记录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软件5部分组成。感应器由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组成,借助助针器植入受检者腹部皮下,并与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记录器通过线缆每10秒接受1电信号,

手表式血糖仪

手表式血糖仪 手表式血糖仪(GlucoWatch)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无创、无痛、能连续测定血糖的设备。它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和电渗透原理来检测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无需针刺采血。 在国外,手表式血糖仪已经投入实际使用。2001年3月经美国FDA批准使用。据报道,手表式血糖仪能提供比较准确的测量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于2003年将手表式血糖仪试用于数十例糖尿病患者,获得了在中国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数据。 这种血糖仪像普通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无需创伤侵入。它透过完整的皮肤测定血糖,提供一种自动而且连续的血糖测定。每10分钟,它记录一个读数,连续监测13个小时。 工作原理 手表式血糖仪的背面通过一层凝胶垫与人体皮肤接触。(凝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形态,不会像液体一样流动,却能够让溶解在其中的不同大小的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穿过。)凝胶中有两个电极,使用时电路接通,产生一股微电流通过人体的皮肤。皮肤中的带电离子在电流作用下分别向正负两个电极运动,而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分子会被带电离子“裹夹”着一起运动,进入凝胶。手表式血糖仪通过测量葡萄糖分子与凝胶中一种酶(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程度,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血糖水平,测量结果在“手表”屏幕上显示出来。 具体操作 在使用前手表式血糖仪需要预热2~3小时。开始测定前,需要再测一次指血的血糖值,对手表式血糖仪进行校正,然后就可以让它开始连续监测,在13个小时内连续记录血糖数据(凝胶垫电极规定一次性使用时间为13个小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对3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手表式血糖仪后的结果的分析表明,手表式血糖仪在临床应用中有良好的准确性,能反映血糖的动态趋势和模式。 优点 无痛、无创是手表式血糖仪最大的优点,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上述32例患者,多数认为手表式血糖仪可以减少传统血糖检测的痛苦。 其次,它提供13个小时的连续数据,与指血血糖的间断性数据相比较,在反映血糖变化趋势和轨迹模式上更有优势。 另外,它带有警报器。根据设定的血糖范围,如果检测值低于或高于设定范围,就会自动报警,因此该装置有用于怀疑有夜间低血糖发作的患者。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精简版 日期:2015-11-13 20:08:58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205 次 前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利用血糖仪进行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等。其中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POCT)血糖检测,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反映近期血糖控制水平,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近年反映1~2周内血糖情况的1,5-脱水葡萄糖醇(1,5-AG)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了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加强糖尿病的有效管理,201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血糖监测学组发布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但现况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临床医护人员对血糖监测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仍然不够,糖尿病患者仍缺乏针对血糖监测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部分临床医生也缺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规范治疗行为的指导和训练,因此需要深化《指南》建议的血糖监测方案,进一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更好地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一、毛细血管血糖监测 (一)SMBG 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特别是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应用SMBG能改善代谢控制,有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二)医院内血糖监测 医院内血糖监测可以通过实验室生化仪对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进行检测,但更多的血糖监测是通过快速、简便、准确的POCT方法来完成的,使患者尽早得到相应处理。目前国家对于医疗机构内血糖监测主要以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作为指导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血糖仪属于POCT设备,POCT 方法只能用于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不能用于诊断。 由于院内患者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患者的血样类型、采血部位、血样红细胞压积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对血糖检测值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院内血糖仪的精准度和抗干扰性、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操作规程及相关制度的制定、质量控制等有更严格的要求。 (三)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方案 1.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和进步。其中,连续血糖监测技术(CGM)的广泛应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CGM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连续血糖监测的呢?本文将深入探究CGM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并讨论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原理 CGM动态血糖仪是通过测量皮下组织中的间质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连续监测血糖水平的一种设备。它采用了一种微型探头,可在患者的皮下组织中插入,并与一个无线传输系统相连接。探头上的传感器能够感知葡萄糖的浓度,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仪器中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血糖传感器 CGM动态血糖仪的核心部分是血糖传感器。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包括电化学反应器、微温度探头和葡萄糖酶等。当传感器插入患者的皮下组织后,葡萄糖酶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分解成氧和葡萄糖酸。在电化学反应器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电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以被转化为

葡萄糖浓度的数字信号。 三、数据处理与传输 传感器测量到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传输到仪器中的计算机。 计算机会对这些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算法将数据 转化为血糖水平的数值。CGM动态血糖仪还可以根据预设的阈值,实时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当血糖水平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CGM 动态血糖仪会发出警报,提醒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优势和应用 CGM动态血糖仪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糖尿病患者的全天候血糖监测和管理。相比传统的指尖采血测糖,CGM动态血糖仪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实时监测:CGM动态血糖仪可以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糖水平,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血糖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状况。 2. 避免指尖刺痛:使用CGM动态血糖仪可以避免频繁的指尖采血,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3. 提供全天候监测:CGM动态血糖仪可以在患者睡觉、锻炼或进食等活动期间持续监测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目录 前言 一.自我血糖监测(SMBG)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三、糖化血清白蛋白(GA) 四、动态血糖监测(CGM) 参考文献

前言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以及监测3天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和反映2-3周血糖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2-3月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我国的血糖监测领域起步较晚,临床上对血糖监测重视仍然不够,患者常常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教育,而很多临床医生也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给出系统指导的习惯。鉴于国内现行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监测应用的建议较为简略,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糖尿病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自我管理。 一.自我血糖监测(SMBG) SMBG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SMBG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锻炼、用餐、运动及情绪应激等)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1]、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和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医疗研究所(NICE)[3]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 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进行SMBG。SMBG的应用能改善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代谢控制、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但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SMBG在糖尿病综合管理中的地位尚未达成共识[1],需要进一步研究。

动态血糖仪操作流程

动态血糖仪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a.清洗双手,确保无污染物存在。 b.确保动态血糖仪和相关配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检查传感器是否过期或损坏,如有,更换为新的传感器。 2.安装传感器: a.打开动态血糖仪的包装盒,拿出传感器。 b.插入传感器到动态血糖仪中。确保传感器正确插入,且与动态血糖仪连接顺畅。 3.扫描传感器: a.打开动态血糖仪设备,启动扫描功能。 b.将设备靠近已安装的传感器,直到设备成功扫描到传感器。 c.确认设备显示传感器信息,并且设备显示传感器状态为“正常”。 4.校准传感器: a.根据动态血糖仪的要求,选择校准时间。 b.提取血糖仪附带的校准液,将校准液滴在指尖或其他指定部位。 c.将校准液含在嘴里,等待一段时间。 d.根据动态血糖仪的提示输入校准液的值。 5.启动监测功能:

a.按照动态血糖仪的要求选择监测时间段。 b.选择监测时间段后,动态血糖仪开始实时监测。 c.动态血糖仪会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将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6.数据获取: a.动态血糖仪会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数据,并生成日志文件。 7.使用和保存数据: b.用户可以将数据保存在电脑或云端备份,以便日后使用或与医生共享。 c.用户还可以将数据导入糖尿病管理应用程序,以便更好地跟踪和管理自己的血糖情况。 8.维护和保养: a.在使用动态血糖仪前后,要小心保持传感器的清洁。 b.不要强行拔出传感器或对动态血糖仪进行严重的物理冲击。 c.在不使用动态血糖仪时,将其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受到水或灰尘侵蚀。 d.定期检查设备和传感器的状态,如发现故障或损坏,及时更换或寻求维修。 以上是动态血糖仪的基本操作流程。使用动态血糖仪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卫生和安全,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和维护。动态血糖仪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血糖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一、背景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随访病情的变化,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1]。但无论是HbA1c还是SMBG,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对于治疗调整后的血糖评估存在"延迟效应" ,同时HbA1c难以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也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而SMBG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因此,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技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CGM技术的优势,规范临床应用,包括适应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评判、监测结果的阐释及如何指导临床实践,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并发布了首部《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为CGM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依据[2]。其后三年,由于实时CGM 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同时国内学者发表了许多为同行认可并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该指南于2012年进行了更新,发布了《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3]。2012年版CGM指南增加了来自中国人群的最新研究证据,并增加了实时CGM的内容,强调了使用

CGM技术应有明确的临床诊疗目的、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监测结果要出具正式规范的监测报告并充分利用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指南的颁布和修订有效推动了我国CGM技术的规范应用和临床研究的开展。 国际上,2010年10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ACE)发布了《关于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的专家共识》[4],2011年10月美国内分泌学会联合糖尿病技术协会及欧洲内分泌学会制定了《内分泌学会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5]。随着更多CGM相关临床证据的产生,国际指南和共识也不断更新,如2016年2月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ACE)发布了《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共识》[6]和《门诊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监测共识》[7],2016年11月ACE与欧洲内分泌学会发布了《糖尿病技术-成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和持续葡萄糖监测指南》[8]。因此基于国际指南的更新和国内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现有CGM指南进行再次修订,以便使新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临床工作中去。为此,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行的研究数据,对《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进行修订。 二、CGM技术简介 从血液流向的角度来看,静脉血来自毛细血管血。毛细血管与器官组织细胞的联系在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内葡萄糖的积聚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基本发病机制。认识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日内波动和日间波动态势具有更高的价值[9]。因此,实现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水平的持续监测,

2022持续血糖检测CGM专题研究报告

2022持续血糖检测CGM专题研究报告血糖监测点线面结合,CGM市场空间大 1.1 患者基数庞大,患病率不断提升 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提升,患者基数已达1.2亿人。根据2019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而1980年患病率仅为0.67%。根据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19亿人,位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将达到1.43亿人,年复合增长4.2%。2015年1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30万人,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460万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9%;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0.74亿人,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1.36亿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4.2%;2015年妊娠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230万人,预计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270万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0.9%。从知晓率来看,已经从2013年的30%提升至2020年的43%,我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不足一半。 1.2 血糖监测“点-线-面”结合 微创、无创血糖仪开创糖尿病检测新时代。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发明血糖仪之前,糖

尿病确诊及管理很长一段时间依赖于尿糖试纸,直到1965年拜尔发明了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名为Dextrostix,开创了血糖仪的先河,在将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血糖仪一共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第三代比色法血糖仪、第四代电化学法血糖仪、第五代多部位微量采血血糖仪,第六代血糖仪已经发展到动态连续血糖仪和无创血糖仪。 1.2.1 点:SMBG最基础的监测方式 SMBG: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血糖监测方式。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通过指血检测血糖水平的优点是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制定,可以及时反映当前血糖情况。缺点是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外部影响较大,监测的血糖都是“点”血糖,反映的是瞬间血糖水平,但很难反映全天血糖控制水平。 1.2.2 线:CGM快速兴起 CGM:快速兴起的新型检测方式。CGM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特点。相较于指尖血血糖仪,连续血糖仪(CGM)具有很多优势。1)舒适感更佳:指尖血血糖仪需要日常刺手指监测血糖水平,容易引起患者不适和痛感,从而依从性较差。CGM使用微电化学传感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全文版)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解读(全文版)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但无论是HbA1c还是SMBG,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技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CGM的技术优势,规范临床应用(如适应证的选择、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评判、监测结果的阐释),2009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并发布了首版《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1],为CGM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依据。2012年出台了《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2],增加了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随着更多国内外临床证据的产生,国际指南和共识也不断推出,2016年10月CDS血糖监测学组启动了对《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的修订,经过学组委员和CDS专家的共同努力,广泛征询、多方考量,完成了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7版)[3](以下简称《指南》),并在本期《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全文刊发。现将《指南》要点摘述如下。 1.增加最新国内研究数据,扩增实时CGM的内容: CGM技术可分为回顾性和实时CGM两种。回顾性CGM测定的葡萄糖值,在佩戴结束后才能提取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变

化规律,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时CGM的工作原理与回顾性CGM技术相同,但是可以提供即时的葡萄糖值,同时提供高、低血糖报警和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及时的血糖调节,对患者的血糖波动和高、低血糖进行干预。 2.更新回顾性和实时CGM的适应证: 《指南》更新了回顾性和实时CGM技术不同的临床适应证,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是首选推荐进行回顾性CGM的人群,在合适的情况下,回顾性CGM还可用于临床研究。而实时CGM适应证中,除了在儿童和青少年、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中推荐以外,建议在非重症监护室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围手术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可以减少血糖波动,并更好地控制血糖。 3.增加评价指标,评估CGM准确度: 《指南》引入与参考值的一致性分析、平均相对误差、Clarke误差栅格分析以及Consensus误差栅格分析等评价指标,通过持续静脉血采样,对照比较CGM技术检测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与静脉血糖值,评估CGM 准确度。 4.规范临床操作,保证监测质量: 《指南》规范了CGM期间的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饮食记录及事件输入、CGM仪器保养、实时CGM数据有效性判断标准4个方面的流程和操作,以确保CGM的结果准确。例如CGM期间,进行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校准时应注意如下要点:使用同一台血糖仪及同一批试纸;毛细血管血

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原理

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原理 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原理包括针头材料的选择和形状设计。针头是用于采集血液样本的部分,它需要具有较好的穿刺性能,同时也要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针头材料的选择对针头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常见的针头材料包括不锈钢、硅胶和钛合金。不锈钢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强的耐腐蚀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弹性,能够减少穿刺时对皮肤的刺激。硅胶材料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可以减少疼痛感,但其强度和耐腐蚀性不如不锈钢。钛合金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但价格较高。 除了材料的选择外,针头的形状设计也是血糖仪针头设计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血糖仪的针头采用直角或斜角刺破皮肤,以减少疼痛感。此外,针头的直径也需要通过合理选择,以在达到采集足够血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疼痛和伤害。一般来说,针头的直径越小,穿刺时的疼痛感越小,但采集足够血量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因此,设计者需要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确定最佳的针头直径。 针头的其他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一些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具有一定的弯曲度,这样可以使得角度更加适合使用者的手部姿势,从而减少使用时的不适感。此外,还有一些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具有自动回缩功能,当使用者完成采集后,针头会自动回缩到设备内部,以防止意外刺伤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设计原则外,血糖仪的针头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灵敏度和精确度。血糖测量的结果对病人的健康和治疗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确保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能够准确地反映病人的血糖水平。针头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血液残留和漏出,以确保血液样本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血糖仪的针头设计原理包括材料选择和形状设计。合理选择针头材料和形状,可以提供更好的穿刺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灵敏度和精确度的要求,确保血糖仪可以准确地测量血糖水平,为病人的健康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持续葡萄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中,持续葡萄糖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样优势显著的血糖监测方法在具体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现分享血糖监测中极具优势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的临床应用、管理及优化方式。 血糖监测更新换代,助力血糖管理 中国有超过一亿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这也给内分泌领域的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而血糖监测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不少帮助。 血糖监测可以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血糖波动,指导患者用药及饮食,监测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预防酮症酸中毒。从长期来看,通过血糖监测,有助于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阻碍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展,降低患者死亡率。 随着科技发展,血糖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4个:自我血糖监测(SMBG)、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糖化血清蛋白(GA)、HbA1c。其中,CGM较其他3项能够更完整地展现患者的血糖信息,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 CGM是什么?有啥用?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它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

糖信息,一天可收到288个葡萄糖记录值,从而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血糖波动的趋势,并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图1)。 图1.CGM可以更清楚、完整地展现患者血糖信息 临床中,CGM用处颇广,可用于帮助全面了解高血糖,甚或低血糖,如鉴别诊断胰岛素瘤,有助于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类型、原因及时间分布,还为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角度。 两类CGM要分清,适用人群不一样 CGM包括回顾性CGM,以及实时性CGM。 回顾性CGM操作简单,患者佩戴结束后方可提取数据,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及变化规律,方便医生及时、合理地调整治疗方案。适用人群如下: •1型糖尿病(T1DM)患者;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要点 一、背景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 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随访病情的变化,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平均水平的金标准。但无论是HbA1c还是SMBG,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此对于治疗调整后的血糖评估存在“延迟效应”,同时HbA1c难以反映患者血糖波动的特征,也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而SMBG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的波动变化。因此,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通常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测,即CGM)技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并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基于国际指南的更新和国内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现有CGM指南进行再次修订,以便使新的临床证据能更快地转化到临床工作中去。为此,201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充分参考和吸收国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同行的研究数据,对《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进行修订。

二、CGM技术简介 CGM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与SMBG相比,CGM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表1)。不同CGM技术其监测原理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为应用电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固定在传感器上的生物酶,如葡萄糖氧化酶,经植入到皮下组织中,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传感器上的生物酶与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信号,通过CGM的记录仪或显示器,经过算法处理,将电信号转化为葡萄糖浓度,并最终形成CGM监测数据和图谱。 目前CGM技术根据在使用过程中能否即时显示监测结果,可分为回顾性CGM和实时CGM。 相对于回顾性CGM,实时CGM技术在提供即时葡萄糖信息的同时尚提供高、低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应使用血糖仪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 三、CGM技术的准确性评估 CGM技术检测的是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如与静脉血糖值进行对照比较,应包括点准确度和趋 势准确度两方面的内容。应有持续的静脉血采样,如每间隔15min采集

糖尿病血糖动态监测技术发展论文

糖尿病血糖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中图分类号】 r68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46-02 【摘要】本文对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优势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综述了国内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为临床动态血糖监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动态监测 一背景 据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全世界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防治糖尿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控制糖代谢水平能明显地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为了达到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改善其代谢控制的目标,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血糖测试和血糖监控在糖尿病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牛津和鹤田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合作开发导电介质葡萄糖酶电极取得突破,于1987年首次在世界上推出酶电极式血糖测试仪器并取得商品化成功以来,各种以生物传感原理推出的电子传感式血糖测试系统迅速取代了传统光电比色法血糖仪[3]。1996年美国雅培公司(abbott)以8亿美元巨资收购英资电子血糖仪制造商medisense, 使生物传

感血糖仪的研发和商业化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举奠定了生物传感血糖测试系统在糖尿病测试产品中的重要地位[4]。到2003年,其已在全球50亿美元的糖尿病测试产品中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电子式血糖测试系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该系统主要部件的血糖测试条即酶电极探头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工艺的突破,目前世界上每年用于血糖测试的酶电极产量已达到数十亿支。 但是随着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研究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像血糖试纸单次间歇式血糖测试会受到众多因数的影响,如情绪、运动量、采血量,血液末梢循环情况,红细胞比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环境温度以及处于不同试纸保质期的试纸质量等。因而单纯的依靠单次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的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单一间歇式血糖监测的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2)不能一天24h连续监测血糖波动情况;(3)不能全面评价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单一间歇式血糖测试难以真正准确指导用药和饮食控制,尤其在国内大多数病人是以个人感觉来判断是否测试血糖的现状下,更难有效控制病情为了弥补上述不足。为此,国外一些医学研究机构首先推出了7段血糖监测法,即每天三餐前后及凌晨血糖监测。但是这种7段血糖监测法也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反复多次指尖取血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适,测试时间和测试要求的复杂性给很多病人带来不便等等,显然这种7段测试法也不能完全体现人体血糖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情况。

2023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基层临床应用指导

2023扫描式持续葡萄糖监测基层临床应用指导 摘要 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的出现使得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了解和接受。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CGMS的应用日益普及,基层医师对CGMS 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但对如何使用好CGM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糖尿病,仍存在认识不足和误区,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该文以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扫描式CGM为例,对CGM的适用人群、临床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见认识误区、如何正确解读动态葡萄糖图谱指导临床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g1ucosemonitoring,CGM)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技术,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因此,CGM可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1】。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CGM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3]。近几年来,CGM系统(continuousg1ucosemonitoringsystem z CGMS)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新型CGMS的出现使得CGM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了解和接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基层医疗机构是糖尿病防治的第一线,目前在社区卫生机构CGMS的应用日益普及,基层医师和患者对CGM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但对如何使用好CGM

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糖尿病存在认识不足和误区,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现以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扫描式CGM为例,就CGM的适用人群、临床注意事项和误区、如何正确解读图谱指导临床和生活方式调整论述如下。 一、CGM简介 CGM根据其技术及使用特点,可分为回顾性CGM、实时CGM和扫描式CGM11,4】。回顾性CGM需在监测结束后下载相关数据方可进行分析,避免了监测期间医师和患者对血糖进行过多干预,能较客观地反映佩戴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糖情况,有助于分析评价佩戴者血糖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对治疗方案及生活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但目前日益趋向于科研,临床应用较少。实时CGM能实现即时血糖查看,从而实现低、高血糖自动报警,特别适用于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风险高,尤其是反复夜间低血糖、无感知性低血糖的患者,目前应用日益广泛。扫描式CGM属于按需读取式CGM的范畴,与实时CGM不同,扫描式CGM佩戴者需通过主动扫描传感器或者手机软件获取当前葡萄糖数据,系统每分钟读取葡萄糖数值,每1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葡萄糖数值,最长可佩戴14d o扫描式CGM采用工厂校准原理,免指血校正,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事后也可生成回顾性数据,兼有回顾性CGM和实时CGM的特点[5]o新一代扫描式CGM同时具备蓝牙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功能获取数据,并且可根据需求打开或者关闭每分钟实时监测低血糖和高血糖的蓝牙报警功能,方便患者自我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