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为什么绘画艺术治疗具有如此的优势,即能够处理言语疗法所不能抵达的层面?绘画艺术治疗师朱迪思·艾伦·罗宾(Judith Aron Rubin,1998)[6] 曾对此作过很多相关的论述。艺术治疗的独特效果体现在治疗过程中,特定的治疗师与特定的来访者经过互动而得到的艺术过程,对于来访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微细的体验。为此,本书作者经过临床实践,逐渐认识到艺术治疗的独特性在于以下几点。

(一)艺术是一个要求全身心卷入的过程,要验证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希腊文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思想的巨匠都有过相关的论述。艺术教育家杜威(Dewey)也曾经写过一本专著《艺术作为经验》(Art as Experience)来阐述艺术过程与身、心、灵的关系。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不会否认艺术具有卷入整个身、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具有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圣·弗兰西斯曾说过:“仅仅使用双手工作的人,是一个劳动者;使用双手和大脑的人是一个工匠;只有使用双手、大脑和心灵的人才称得上一个艺术家”。这句话暗示着艺术创作时的高级信息加工过程。左右脑功能侧化这一生理学研究结果也支持艺术过程是推动认知功能的有效活动这一结论,而左右脑功能的整合才是最优化的。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左右脑共用并有效合作的过程。

(二)我们的思维绝大多数是视觉性的,但要将这种视知觉信息用语言转述出来,或用理性将感性信息表达出来就要困难得多。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的第一“感觉”相当丰富,但是要将这些感觉说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我们很可能根据这种感觉采取下一步行动方案,是逗留还是逃逸?而整个的决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再如,在梦境中出现的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思维的印证。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谈到人类的意识层面时将这种图像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视觉思维”,并在他的一本专著《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 )来专门探讨图像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分析师、精神科医师马蒂·霍维茨(Mardi Horwitz)曾经对图像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研究涉及到艺术形象和心理意象。他说,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心理意象资料,而用其他的方式是不可能触及到的,这一点有着不容置疑的神经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Pre-linguistic),或者是受到禁锢的。我们的创伤经验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很可能被压抑,无法透过语言来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难于治愈。很多创伤体验来自童年时期充满痛楚的心理环境,童年期的生理性发育还未完成,言语

能力还不足以表述真正的创伤体验,对于创伤儿童来说,非言语性的治疗更有机会达到创伤的源点。对于由此引发的饮食障碍、自恋、物质依赖等所有类似的人格障碍或边缘性症候群都是由于童年期发展受阻或固着引起的。这样的儿童正处于前语言时期,运用绘画艺术治疗可以预期一个较好的反馈。另外,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用语言来描述,因而,言语治疗也就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无法描述某种经验,比如,我们常常无法描述某次经历中感受过的真实的快乐和伤痛,语言总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通过非言语性的沟通,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观看、表现等过程,治疗师才有机会创造治疗机会,通过观察、接纳、欣赏来帮助儿童。无论出于记忆是前语言的考虑,还是出于创伤记忆与意象有关这一点考虑,所有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后面的痛楚都可以通过视觉意象来接近。治疗师科恩(Cohen)和考克斯(Cox)发现,有些来访者对于创伤经验从未提及,但是在他们的艺术品中却用视觉意象表露出来。意象中出现的非正常特征往往于童年创伤留在身体上的痕迹有关,他们由此找到了个案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被训练过的道德准则不允许我们心理的阴暗面暴露给别人,但通过艺术方式就会相对容易表达出来。视觉艺术本身是符号性的,其价值观是中立的,借助这种隐晦的方式,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愿望和困惑,甚至将无意识的内容透露出来。这种表达更具有隐蔽性,不存在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顾忌。所以,那些恐怕不能被接受的观念、情感和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觉察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那种毁灭性能量转变成建设性的能量。荣格学派的治疗师们曾经用艺术治疗成功地处理了一例有魔鬼附体幻觉的个案。

(五)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多元性的空间。其中之一是艺术品中的空间,二是艺术创作的物理空间,三是治疗关系空间。作为艺术中的空间,作品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时间整合在一起,使心理事件兼有“共时性”(Simultaneous)与“顺序性”(Sequential)特征。“共时性”帮助提供以个案心理环境为主的所有有关信息;“顺序性”帮助提供以个案心理发展为主的所有心理事件。一幅艺术作品可以将势不两立的情感和程在一幅画中,这有利于心理力量的整合(Integration),整合是所有心理治疗中自我成长的终极目标。作为物理空间,由于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使得创作所在的场地也由此具有治疗性,无论在学校、医院、疗养院、家庭,还是在特殊学校、司法部门,各种不同年龄、症状和背景的人都可以共同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这有利于同质性团体和异质性团体动力的启动,人们可以充分倾听、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见。作为关系空间,艺术的介入相当于引入了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在治疗师与个案的传统空间之中注入了新的因素,在家庭治疗、夫妻治疗或团体治疗中都可以起到促进自我反观和自我成长的桥梁作用。

(六)艺术史的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更加正常化和通俗化。由于艺术治疗实施的场景是灵活的,所以更适宜出现在正常人的场合,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存在偏见的人来说,就显得正常化,至少听起来没有像言语疗法那么令人感到不快。对有智障儿童或心理失调儿童的家长或照管者来说,去类似于“艺术活动中心”接受训练要比去“心理诊室”接受治疗的可能性大得多。同样,那些艺术教育者、培训师、督导员、照管者、心理顾问,如果了解了艺术过程具有的治愈特性,在工作中就会体现出更多的专业性。

孟沛欣《艺术治疗——超越言语的交流》节选

绘画整合艺术治疗研修班

授课导师:孟沛欣教授——艺术治疗之母

画者的任何一个涂鸦、画幅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涂抹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个体信息,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一、课程背景

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图再学文字的。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丰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可以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智力、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打开内心。

二、什么是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

三、绘画治疗适应问题

言语表达障碍或阻抗强烈的人群治疗;个人成长探索;婚恋关系;亲子关系;童年创伤;物质依赖(如酗酒、吸毒);网络依赖;饮食障碍情绪困扰;问题行为等。

四、适合人群

1、大、中小学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2、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工作者

3、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医生

4、企业管理和培训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5、监狱管理、社区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者

6、艺术和心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7、心理学爱好者、期望自我探索的朋友

注:绘画疗法与绘画技能无关,有无绘画基础均可参加。

五、导师介绍

【孟沛欣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测量专业博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 著名绘画艺术心理治疗专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 艺术治疗专家

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并

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观众开发与拓展。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的博士,业内人称“艺术治疗之母”,著有绘画艺术疗法的专著《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并且翻译《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等有关绘画艺术治疗作品,这些成果奠定了她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六、课程内容

初级工作坊课程大纲

绘画艺术治

疗技术

作 用

咨询师收获

第一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基本介绍

引导进入团体过程,进入非言语状态,熟悉纸、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咨询师可以学习带领来访者进入团体过程,进入非言语状态

下午

自我意象、自我、自画像 清理自我与自我概念,探索自我

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帮助来访者清理自我概念,引导来访者探索自我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二天

上午 全家福或家庭树

画家庭中的自我,揭示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洞悉家庭关系动力模式,解决家庭成员间互动中的问题,重建良好互动模式

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动力模式,解决家庭成员间互动中的问题,重建良好互动模式

下午 团体绘画 画团体中的自我,启动团体动力,揭示团体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团体运行中的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深度体察与学习

咨询师可以在团体治疗中运用此技术,帮助来访者揭示团体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团体运行中的自我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三天

上午 我的世界 画社会中的自我,揭示社会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社会运行中的自我

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揭示社会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社会运行中的自我

下午 曼荼罗 自我整合,重建健康身心关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以帮

系;结束团体过程,回顾绘画内容带来的自我领悟,重温自我探索中的疗愈性力量,与团体告别

助来访者自我整合,重建健康身心关系;咨询师也可以学习如何结束团体过程

中级工作坊课程大纲

绘画治疗技

作 用

咨询师收获

第一天

上午 熟悉材料,用绘画方法自我介绍,线条对话

通过绘画活动促进成员尽快熟悉,为团体互动关系作准备,建立团体关系,引导进入团体过程,进入非言语状态

咨询师可以学习带领来访者进入团体过程,进入非言语状态

下午

徒手空中绘画、疼痛的视觉化

学习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身和心的内部语言,透过身体的觉察,解决身体问题,夯实自我的建构的基础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感受自己的身心,并用艺术形象表达身和心的内部语言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二天

上午 用色彩表达情绪

促进情绪自我觉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提升情绪觉察与掌控能力

下午

画重要事件

回溯重要心理事件,将心理症结打开并进行处理,促使疗愈的发生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处理重要心理事件,消除重要心理事件带

来的负面影响,解开心理症结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三天

上午 绘制面具,多个自我

探索各个维度的自我,了解多个自我间的相互关系,澄清多个自我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清除自我发展中出现的障碍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探索各个维度的自我,澄清自我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清除自我发展中出现的障碍

下午

充当模特,画他人

呈现他人眼中的自我,了解客体关系对自我的影响,拓展自我认知,为来访者提升自我打下基础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了解客体关系对自我的影响,拓展自我认知,为来访者提升自我打下基础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四天

上午 全家福、家庭树

画家庭中的自我,揭示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洞悉家庭关系动力模式,解决家庭成员间互动中的问题,重建良好互动模式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揭示原生家庭对自我的影响,洞悉家庭关系动力模式,解决家庭成员间互动中的问题,重建良好

互动模式

下午

咨询师技术

演练与督导、团体壁画

实践演练,现场观摩,接受

督导;画团体中的自我,揭示团体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团体运行中的自我

治疗师可以演练工作坊所学的技术,接受督导;运用团体壁画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揭示团体自我的动力模型,了解团体运行中的自我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五天

上午 自我意象、生命树、能量

通过创造性发展自我意象,深化自我认知,强化自我意识

治疗师运用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创造性发展自我意象,深化自我认知,强化自我意识

下午

灵电图、曼荼罗

自我整合,重建健康身心关系,完成心理疗愈过程;结束团体过程,回顾绘画内容带来的自我领悟,重温自我探索中的疗愈性力量,与团体告别

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自我整合,重建健康身心关系,完成心理疗愈过程;咨询师也可以学习如何结束团体过程

高级工作坊课程大纲

课程内容

作用

收获

第一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的分析性

技术:自由联想与童年心理事件绘画任务:“家族树”、“生命河”

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了解并熟悉绘画作品中隐藏的“情结”,学习运用主题绘画任务

处理“情结”所牵扯到的问题。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从更深的生命层次解析重要心理事件,帮

助个案摆脱童年阴影。

下午 绘画艺术治

疗的客体关系技术: 内在表征与自我建构 绘画任务:“他人眼中的我“、“我和母亲”

从客体关系理论的角度,了解绘画作品中的内在表征符号与形式,掌握自我建构的基础技术。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了解自我建构中客体关系带来的影响,进而用绘画的方式清理自我建构中的困扰与障碍。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

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二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的格式塔

技术: 完形

与绘画整合 绘画任务:

从格式塔的治疗理论角度, 了解通过绘画呈现“未完成事

件”的方法,以即情即景的绘

画方式实现心理整合,掌握转换旧有经验为新的成长资源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了解成长中的

未完成事件,帮助他们将旧有的不完善经验转化为成长资源,借助绘画任务达成

“未竟之事”、“即情即景”

的技术。

自我人格整合。

下午 绘画艺术治

疗的人本技术: 打破二元对立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绘画任务:“负面情绪”、“消极自我”

从人本主义治疗理论的角度,了解绘画作品中出现的负面

情绪和消极自我的处理方式, 并将人本主义的治疗原则在绘画完成过程中转换为咨询与治疗的技术。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得到温暖、真诚

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帮助个案整理认知、情绪、行为等层面的不和谐因素,使个案有能力处理负面情绪和消极自我,从而积极面对人生。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

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

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三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的表现性

技术: 创造性自我表达与集体精神呈现 绘画任务:“团体壁画竞赛”“我们的团体”

从表现性治疗理论的角度,了解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方式和

创造性呈现自我与集体精神

的途径,掌握团体壁画技术。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创造性的自我

表达,并藉此摆脱旧我阴

影,更新自我意象,改善自

我与团体互动和联结的能力。

下午 绘画艺术治

疗的家庭动

力系统技术: 家庭动力系统调试与修复 绘画任务:“家庭动态图”、“家庭成员

从家庭动力系统治疗理论的角度,了解绘画作品中呈现的

家庭动力模式和个体成员间互动模式,掌握家庭动态图和

家庭成员关系图的应用技术。 治疗师可以学会运用此技术帮助个案将不和谐的家庭动力模式与成员互动关系呈现出来,洞察问题所

在,从而帮助他们寻找内部

资源解决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

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四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在心理发

展中的应用: 绘画发展与心理建设(理论讲授)

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

理状态和绘画表现,熟悉各年龄阶段易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学习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各发展的青少年。

治疗师可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状态和绘画表

现,熟悉各年龄阶段易于出

现的心理问题,并学习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各发展的青少年。

下午 绘画艺术治

疗在心理发展中的应用: 绘画发展与心理建设(演练与督导)

回答学员提问,真实个案解析,演练与分享

治疗师亲身经历运用绘画艺术治疗的方式处理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接受督导。

晚上 自由绘画

开放绘画工作室,成员间自由

交流,继续完成未完成作品,通过成员互动,相互学习,巩固学习效果

进一步熟悉绘画材料,与绘

画材料建立紧密关系,深入建立图形与自身的联系,充分建立自己创造的图形与个人的联系,通过与其他咨询师的交流,相互学习

第五天

上午 绘画艺术治疗的评定技

术: 家庭动力绘画测验

介绍绘画评定的基本任务及评定方法,体验各个绘画评定

任务。

治疗师可以了解常用的绘画艺术治疗的国际评定体

系,亲自尝试绘画评定任务。

下午 绘画艺术治

疗的评定与整合: 视觉化技术与“打包”技术 绘画任务:“曼荼罗”

处理自我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与负向能量,回顾本工作坊带来的自我领悟,重温自我探索中的疗愈性力量,实现自我整合。完成团体过程。

咨询师运用此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自我整合,重建健康身心关系,完成心理疗愈过程;咨询师也可以学习如何结束团体过程。

【备注:参加高级班的学员需具备如下条件】

1.完成绘画艺术治疗初级与中级课程,报名时请提供结课证书、前期课程学习总结。

2.拥有用绘画记录生活及感受的习惯并有一些作品(十幅以上)。

3.收集系列作品: A 、儿童画

B 、青少年绘画作品

C 、自己感兴趣的绘画作品

D 、各艺术流派的作品

E 、各种特殊群体(如自闭症、抑郁症、脑瘫、躯体残障、痴呆症、物质依赖、性虐待、服刑人员等)的绘画作品

F、为评定而收集的作品(如家庭动力图、学校动力图、人像、人从树上摘苹果等主题)

4.探索不同艺术材料(如泥塑、制陶、木材、金属、拼贴、编织等)特性及表现性;熟悉水粉以外的一到两种绘画材料(如油画棒、彩铅、水彩、色粉、马克笔、钢笔、油画等)。

5.制作并提交自己的作品集或个人成长记录册。

七、课程提示

【其他优惠政策】为了更好地培养心理专业人才,为了更多人学到更好的心理学技术,京师博仁系列超级福利!

京师博仁10周年感恩回馈活动之惊喜超值卡(限时限量):充值5000元卡赠800元,充值1万元赠2500元,充值2万元黄金卡赠7000元消费金,充值5万元白金卡赠2万元消费金,充值10万元钻石卡赠5万元。各消费卡暂时不限人数使用限制。一次充值,长期有效。

【证书】研修期满,颁发由孟沛欣老师亲笔签名的《绘画整合艺术治疗研修班》结业证书;

【附赠】全班学员纪念照片、下午茶茶点、资料、学习用具等;

【住宿】食宿自理,可协助安排住宿。

【温馨提示】上课前请注意休息、饮食;上课时请穿着宽松、舒适衣物。

艺术治疗

绘画艺术治疗评述 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绘画艺术疗法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而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到了近代,心理学蓬勃发展,因艺术具有表达、符号象征和创作等元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都曾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分析。真正作为研究出现是在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如Jaspers、Riese等对凡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m 发表《疯者艺术》,l956年Jakab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均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由于此方法是以绘画为中介来进行治疗的,故称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 神经生理学家Sperry的裂脑实验证实H J,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这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所掌控。同时,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 J,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由此,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心理学家Ley认为“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开右半球的锁。”因此,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心理投射在不同的心理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界定。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心理投射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投射现象是指在儿童的自我中心时期常会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又称为同化投射。而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为基础。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

Halliwick在水中运动疗法中的应用

第一章Halliwick在水中运动疗法中的应用 一、Halliwick技术的基本理论 半个世纪以前,Halliwick方法开始将游泳应用于疾病的康复,并自1950年在James McMillan的完善下形成了Halliwick概念,强调水中锻炼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康复理念和程序,并提出水中康复训练是一个随着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Halliwick概念是一种整体方法,流体力学和运动学是其理论基础,它综合应用了水与人体、教与学、动机、挑战、集体动力学、游泳技术动作等相关知识。Halliwick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仍一直保持其原有的原理:①鼓励参与水中活动;②鼓励独立运动;③游泳技术的学习。 二、Halliwick技术的实施基础 1、一对一的教学。Halliwick技术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每个指导者对应一个患儿,直到这个患儿学会了在水中独立活动,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使Halliwick技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如果患儿需要帮助,指导者可以紧随这个患儿,这样增加患儿在水中的安全感。每次游泳结束后指导者都应该积极地总结经验及不足之处,有利于后期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工作的开展。 2、借助浮力。Halliwick技术的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不利用任何的浮漂设备的帮助,只需要指导者给予患儿辅助,从学习身体的自我控制开始,就给予患儿在水中活动的自由空间,使患儿自我调控加强。每个人感受水的浮力是不一样的,在水中必须学会身体的平衡调控,指导者长期与患儿的接触,了解到患儿什么时候应该给予帮助,根据需要调整患儿的体位,通过指导者的灵活应变来引导患儿技术学习,从而使患儿减少对浮漂设备的依赖。 3、头部的控制。Halliwick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头部位置的控制。从开始学习Halliwick技术就要控制头颈部,头颈部的控制决定水中体位的变化。因此,指导者可以用语言提示患儿在不同的体位时,眼睛该注视什么地方来调整体位。 4、呼吸的控制。Halliwick技术要求患儿要学会呼吸的自我控制,从开始学习游泳的时候就要练习呼吸,从开始陆上练习吹气,到水面上吹气,再到水中的吹气,呼吸的控制有利于身体的体位转换,能够帮助患儿减少害怕心理和建立自信心。 5、身体在水中的位置。Halliwick技术学习的时候,指导者和患儿的肩部都要保持在水平面以下,这样水分的蒸发才不会使身体感到寒冷,而且还能促进深呼吸,增强心肺功能,有利于患儿自然地感受到水的浮力。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是美学的技术性,艺术直接产生于创造它的主体——人。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美学的精神和内容,目的就是通过表现和展示传播等程序触动、激发欣赏者的情绪,引导欣赏者的欣赏行为。它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 艺术的真实性--- 一个永恒的不容回避的话题,自古以来就被人津津乐道。 艺术形象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成果,就存在着一个认识的正确与否活真实与否的问题。那么艺术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都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不会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艺术真实就是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显示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性。作为艺术,真实是基础、是生命。离开了“真实”,就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作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艺术真实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他的真实必须来自实际生活。因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也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反过来,实际生活又是检验艺术真实的唯一尺度。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还要用实际生活来检验。只有作品既真实地再现了实际生活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的某些方面、作家的主观感情色彩和评价,又同生活的客观实际相一致或大体一致,才算具有艺术真实。 艺术的真实来自生活的真实。实际生活的人和事,主要是指实际上已经存在和发生的人和事。而艺术作品一旦产生就必须回到社会去实现其价值。它不是也不可能是静止和孤立的现象。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

绘画治疗技术

绘画治疗技术 绘画治疗技术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范畴,是围绕一个人的心理空间,透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两个过程,改善心理空间内部的负面情绪、情感问题,修复和重建心理空间内部人格区域。 绘画治疗技术是简便实用的一个技术,可以用在个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领域。对于当事人的文化、年龄要求少有限制,特别对少年儿童或表达有困难的来访者尤其适用,并适用于多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技术。该技术贯穿咨询个案的全过程。既可进行初始“诊断”;也可在咨询中进行“未完成事件处理”、“心理创伤点的寻找”、“心理创伤的修复”等系列治疗环节;还可在咨询中作为“家庭绘画”作业以及咨询结束阶段的“效果评估”。 绘画治疗技术的常用方法 1、绘画投射测验 定义: 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来达到探测其真实想法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者内心想法。 投射技术包括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并不是第一个利用墨迹研究人格的学者。但他提供了第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墨迹图片。罗夏墨迹测验首创于1921年。共10张图片,每张上有一个对称的图形。其中5张黑白图片,2张黑色加红色图片,3张为彩色图片。被试根据图片进行自由联想,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分和解释。 (2)主题统觉测验(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验工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

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马蒂斯是19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对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家迪斯特佛赫说:“儿童画一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画所获得的收益还多”,专家一致认为,儿童绘画能促进分解、合成思维的加速形成。可见,绘画疗法是及其重要的,不光是对孩子重要,对成年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京师博仁在12月份开课。 什么是绘画疗法?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适合成人及儿童。?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 孟沛欣老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测量专业博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 ★著名绘画艺术心理治疗专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 ★艺术治疗专家 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 床实践,并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观众开发与拓展。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的博士,业内人称"艺术治疗之母",著有绘画艺术疗法的专著《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并且翻译《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等有关绘画艺术治疗作品,这些成果奠定了她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哲学对当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吴玉亮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艺术是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哲学紧密相连的。艺术常常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本文侧重于绘画与哲学的关系,尤其是东西方哲学各自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及其比较来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表现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一般人认为,西方哲学偏向于“纯粹理性”,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前者强调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在西方文论中常常谈“形象”和“典型”等,偏重于艺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而我们中国讲“意象”、“意境”,则侧重于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渗透和把握。这些,反映在绘画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再现论”和“表现论”。 大家知道,西方绘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比较强调模仿和反映客观的,这与他们西方的哲学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虽然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超感官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充其量不过是理念世界的一种仿本。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模仿的物质世界本身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画家可以画出比原型“更美”的物象来。尽管两者有深刻的分歧,然而都认为艺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再现,模仿。这种强调艺术模仿再现生活的再现美学在欧洲已持续了一两千年。在这种传统中发育成熟起来的绘画,在再现外部世界真实性上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绘画是在特定的中国哲学系统中孕育起来的,与西方《诗学》同时出现的《乐记》就指出:“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德之华也”。这标志着一条与西方模仿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美学强调与“真”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与“善”的统一。总而言之,东方美学更多地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前者为“纯粹理性”,后者则是“实践理性”。虽然它们都以感情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二者价值定向、价值标准不同,所以在艺术上要求和表现也不一样。我们看到西洋绘画很重视体积感、质量感、透视感、色感、光感等等,哪怕是想象、虚构的事物,例如拉斐尔的圣母与天使、鲁本斯的精灵与魔鬼等者力求逼真,他们对于透视、色彩、人体结构的解剖比例都可借鉴实用科学来验证。我们知道像达.芬奇画可以用投影几何来证明,色彩可以用光谱分析来检验,人体的结构与比例可以用解剖学来分析。而中国传统绘画就明显地不同于西方写实绘画,因为中国美学把艺术看作一种德行化人格,它不强调艺术同具体客观事物相验证,而要求“以意为主”,“取会风骚之意”,即使是“传移模写”的作品,其目的也是为“达意”。越到后来,这一特点就越明显。清代八大山人的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心写极目所见的‘具体’,只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向’”。可以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绘画十分明显的特点之一。这在文同的画竹中表现得很突出。他自己也说过,“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以遗之,故一发于墨竹”。《毛诗序》说得更为清楚:“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

绘画疗法

一、绘画疗法的概述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二、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绘画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1、理论基础 投射理论。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 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心理投射。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 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而同样是心理投射技术的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统觉测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科学的心理测验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具,因此绘画也应该具有此功能。 大脑偏侧化理论。大脑左右两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掌控。另外,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因此, 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 但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2、作用机制。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心理意象),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心理意象。这样就为治疗师提供足够多的真实信息来为患者分析和治疗。文学家艺术家们沉浸在意象想象中,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绘画治疗理论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

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浅谈克里姆特作品的艺术装饰性

浅谈克里姆特作品的艺术装饰性 【摘要】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著名的装饰画家,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线条、严谨的结构、简约的装饰、为其独特的表现风格,深受人们喜爱,并且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东方装饰元素,其装饰意味独具魅力。本文通过分析其作品的图案、构成、色彩鉴赏其作品的唯美画面效果、华丽的装饰手法探究出其装饰绘画的趣味性和内涵的哲理性。 关键词:克里姆特,装饰图案,画面构成,装饰效果 1.克里姆特装饰绘画艺术作品中的东方图案元素。 有学者认为《雅德勒。布萝奇。波尔肖像1》作品中的精巧装饰十分耐人寻味,画中的图案繁复而不凌乱,画中的每一部分均可以阅读出所描绘的现实,画中女人的衣服是主人身份与品味的象征,画面中被广泛使用的螺纹,椭圆以及马赛克式的装饰图案,大量的金色和银色的运用,甚至用浮雕的形式表现出复杂的装饰。人物的头和手依然采用自然主义表现手 法,与复杂的装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互增魅力,这他高度个人化时期的作品。克里姆特这种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中充满了一种神秘气息,而造成这种神秘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作品中的东方艺元素。如端坐在亭台楼榭中的贵族、手执兵器的兵将、三三两两的平民百姓,没有故事情节,与画中模特儿也无关联。由此看来,他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但他的这种方式产生一种神秘感,画面也非常和谐。在克里姆特晚年的肖像画作品中,中国绘画中的形象及传统色彩成为新的装饰语言,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平面性。年画和瓷器上的形象取代克里姆特作品中的几何形装饰符号,与人物立体的面部和肢体结合,中国画中抽象造型因素与变形的人物产生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不仅归功于形象的平面装饰性,与画面的颜色处理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绘画中单纯的!红、黄、蓝、绿,配上油画中层次丰富的灰色既有异域情调,具有装饰趣味。但是克里姆特晚年的肖像作品,直接将中国的木版年画、瓷器上的人物形象、年画中的戏曲人物放在画面背景上,正面的文化冲撞和视觉交融,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竟童梅特晚年肖像画中作品《吻》之中。跪在花园中的热烈相拥的男女,身影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缠绕着,而这周围用金箔打造的光芒又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中的花坛乍一看很像中国古代壁画中的豪华艳丽、带有拜占廷风格的镶嵌花纹中,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衣饰风格,人物造型与中国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出奇地相似。这幅作品的发表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顶点,这幅作品中大量应用金箔技法作画,而敦煌莫高窟的一些壁画中也出现大量应用金箔装饰画的菩萨像。融入东方文化之美作品右下角的两个正方形,上面刻着他的签名和日期,这又似中国绘画中的印章。作品《朋友》中背景的花鸟是以东方的手法描绘的,如用类似于中国画中的荷花、凤凰等图案来装饰背景。又如作品《雅得勒.波尔肖像画Ⅱ》中人物的造型设计具有形式感,在红绿大色块的对比中,画中女子站立在一块充满图案的地毯上,背景上是红色的挂毯,仔细看来,背景中有中国画中的房屋、正襟危坐的居士、山石,还有类似于唐朝的马匹、人物等,显示了主人公充满自信而高傲的精神气质。 2克里姆特装饰性绘画中点、线、面的构成。 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点”充分体现为形式语言结构的存在价值和审美意义;“线”充分体现为鞭索式曲线和螺旋形线,表现出艺术情感性和艺术生命力。线条的轻重刚柔、抑扬顿挫、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转折变化、虚实收放的合乎美的目的和美的规律构成了线条的装饰美,产生富有韵律的节奏感;“面”主要作为绘画中重构元素,主要体现为深度感、厚重感,达到空间和质量统一与协调。这主要在作品《吻》得以体现和反映。论克里姆特绘画的装饰性构成。画面上几乎看不到纯碎的面和线,而只有点的深浅层次,色彩对比,大小形状及排列疏密、方向不同所生成的“面”和“线”的视觉印象,这时的点既尊重了表现对象,又不被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为什么绘画艺术治疗具有如此的优势,即能够处理言语疗法所不能抵达的层面?绘画艺术治疗师朱迪思·艾伦·罗宾(Judith Aron Rubin,1998)[6] 曾对此作过很多相关的论述。艺术治疗的独特效果体现在治疗过程中,特定的治疗师与特定的来访者经过互动而得到的艺术过程,对于来访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微细的体验。为此,本书作者经过临床实践,逐渐认识到艺术治疗的独特性在于以下几点。 (一)艺术是一个要求全身心卷入的过程,要验证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希腊文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思想的巨匠都有过相关的论述。艺术教育家杜威(Dewey)也曾经写过一本专著《艺术作为经验》(Art as Experience)来阐述艺术过程与身、心、灵的关系。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不会否认艺术具有卷入整个身、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具有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圣·弗兰西斯曾说过:“仅仅使用双手工作的人,是一个劳动者;使用双手和大脑的人是一个工匠;只有使用双手、大脑和心灵的人才称得上一个艺术家”。这句话暗示着艺术创作时的高级信息加工过程。左右脑功能侧化这一生理学研究结果也支持艺术过程是推动认知功能的有效活动这一结论,而左右脑功能的整合才是最优化的。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左右脑共用并有效合作的过程。 (二)我们的思维绝大多数是视觉性的,但要将这种视知觉信息用语言转述出来,或用理性将感性信息表达出来就要困难得多。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的第一“感觉”相当丰富,但是要将这些感觉说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我们很可能根据这种感觉采取下一步行动方案,是逗留还是逃逸?而整个的决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再如,在梦境中出现的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思维的印证。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谈到人类的意识层面时将这种图像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视觉思维”,并在他的一本专著《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 )来专门探讨图像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分析师、精神科医师马蒂·霍维茨(Mardi Horwitz)曾经对图像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研究涉及到艺术形象和心理意象。他说,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心理意象资料,而用其他的方式是不可能触及到的,这一点有着不容置疑的神经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Pre-linguistic),或者是受到禁锢的。我们的创伤经验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很可能被压抑,无法透过语言来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难于治愈。很多创伤体验来自童年时期充满痛楚的心理环境,童年期的生理性发育还未完成,言语

绘画疗法

一、绘画分析的发展 历史背景: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实,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就会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 19世纪末期开始关注儿童绘画分析所表现的内心世界 而绘画治疗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有一期十分独特的展览先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馆的齐格勒小陈列室展出,随后又转展至汉诺威的一家画廊,内容为汉斯?普林茨霍恩多年来精心搜集的画作。 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1886-1933)最初在维也纳学习艺术史,于1908年获博士学位,1919年他进了海德堡精神病医院,在这里,他收集了一些神经精神 病人的艺术作品。 几年里,普林茨霍恩从欧洲各不同名称的精神病医院搜集到大量精神病人的油画、水彩和雕刻作品,并从其中选出一些有相当水平的绘画,呈现在精神病医生、艺术家和众人面前。展出之后,又编成《精神病人艺术作品选》(Bildnerei der Geisteskranken) 一书,于1922年出版。展览和作品的出版,一时在欧洲大陆人们的心中引发起一阵阵的震荡,同时也给心理学界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1930年至1940年,近代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绘画治疗也由于精神医学运动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和进步。像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都曾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研究分析。 如今,因为绘画具有表达、符号象征和创作等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许多心理学家往往以形象来联结三个意识层面,他们认为,在前意识中体会到的形象,可以作为潜意识及意识的媒介。 可以说,现代的绘画治疗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操作体系,以心理分析、心理动力学等概念为基础理论体系,并且越来也多地被运用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治疗中。 20世纪初,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兴起,对神经官能症病人的自由绘画进行心理分析,1926年佛洛伦斯·古德伊那伏尝试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这是第一次标准化绘画测试 20世纪中期产生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的对峙,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发生身上的事情产生知觉重组;格拉玛则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 巴克(buck)和哈默(hammer)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提出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最先是以人物画为投射工具,探讨画中表现的个人发展以及绘画投射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伯恩斯和哈佛德·考夫曼发现在绘画中缺乏动感,因此指导孩子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绘画。1970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更大推广了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的作用 绘画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鉴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绘画艺术鉴赏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鉴赏 意大利是人文注意文学的发源地,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被成为“文坛三杰”。另外吗, 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趋于成熟,其代表画家有被誉为“美术三杰”,他们分别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文艺复兴的艺术有一个显着的特点:现实与人文。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官,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则。 论成就和影响,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最突出。它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的成熟和繁荣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时期一般是指15、16世纪。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的意大利,则可上溯到14世纪。这个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发生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由于这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波提切利的蛋彩画《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被描绘成鼓着腮帮子的代表春风的西风神从画面右端飘然而入,他的双手触及了大地的仙女,仙女的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纷飞飘洒,不知不觉地沾在了前面花神的身上,形成了一件美丽的花衣,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是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它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出卖而牺牲的传说。画家选择了耶稣告诉弟子有人出卖他的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瞬间,着重刻画包括犹大在内的十二个门徒听到耶稣突然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而表现出的各自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画的构图也很完美。门徒们三人一组,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画面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透视法应用得非常熟练。从而使它与达·芬奇的另一名作《蒙娜丽莎》成为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 拉斐尔

论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

论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21T13:22:51.0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贾娟 [导读] 绘画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贾娟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系,陕西宝鸡 721016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摘要:儿童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符号期、写实期”。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绘画本身并无好坏,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一种手段。绘画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儿童个性的发展。这些都是现阶段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着眼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 关键字:儿童绘画;艺术性思维;创造力;想象;美术教育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思维和表现手段上,儿童绘画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一、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涂鸦期、符号期、写实期。儿童画画的特点是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曲折且不能按常理来衡量的线条和图形,而这种不合理恰巧形成了儿童画的趣味性,使其独具风格,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儿童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准确的外形,这是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儿童的思维是通过某些最基本的“形”进行的,当儿童打算描绘一件物体时,他们常常只是把这些物体的总体形状中包含的某一部分的形状大体描绘出来。儿童画具有一种特殊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构思荒诞性、构图荒诞性、造型荒诞性、色彩荒诞性、空间荒诞性、设计荒诞性六个方面。正由于这种荒诞性,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被认为是儿童的“艺术性思维”,甚者有人把儿童画和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 二、目前儿童画的教育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少年儿童在美术方面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校方和家长的重视,许多小学生都会报名参加校内外各类美术学习班,但是一些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大力宣传什么“美术大师速成法”,使儿童在被动的状态下反复的临摹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效果倒是立竿见影,可是这种技能的速成不但不能使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正确的面对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反而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使他们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且缩小了的他们的创作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谈不上艺术性思维的培养。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在一个儿童美术培训班里见到这样的情景:第一天上课时,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工具跃跃欲试,老师还没开始上课他们就开始画了,这时候画出的作品稚嫩但是非常有趣,但是一个星期后,他们明显失去了兴趣,画出的画也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教师上课时采取示范一张画,让孩子们反复临摹的教学方法,这种忽视儿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乐趣的表现和自信的建立的做法,不但无法达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且适得其反。美国一些著名的艺术教育学者也曾表明:艺术教育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以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目标,兼具儿童理性的认知活动与感性的创造活动。我认为,要摆脱陈旧的习惯性程序,必须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引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对美术的正确认识,这才是培养在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关键。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儿童美术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因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教育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才能真正做好儿童绘画中艺术性思维的培养。绘画教育作为一种儿童早期智力及潜能开发,培养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随着对儿童美术教育投入的日渐增加,儿童绘画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也越发明显,部分教师和家长陷入了一些教育的误区,例如:过于注重模仿和强调技能、技巧的练习,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儿童画,家长对孩子的培育具有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因素对儿童绘画教育的影响,这些误区都不利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违背了儿童绘画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真正目的。在儿童绘画教育中,如果我们长期沿袭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把成人的意识强加于儿童身上,干涉儿童的艺术创造,那么我们培养出的儿童只会在操作技能上被捆住手脚,而表现力、创造力被扼杀。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培养儿童的绘画技能并不是绘画教学的主要任务,儿童画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成人不仅应充分了解儿童是如何作画的,而且应深入理解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现和创造的自由,给他们发展思维的空间。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作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如把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的“词语”,用一个又一个图形概念进行复制。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不但不利于儿童自主地观察生活,描绘生活,更会使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受到限制,当儿童学会了这些千篇一律的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出现了所有儿童画面中出现一样的花草树木和动物,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又何从谈及艺术性思维?一味的临摹,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也不敢画,使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也大多脱离儿童实际。从成人的眼光看儿童的造型能力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儿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教材从简单形到复杂形安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看起来似乎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实际上儿童生来认识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简来发展认识,他们喜欢画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例如许多儿童一开始拿笔画画就先试着画人,就是这个道理。 四、我认为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儿童的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浅议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浅议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装饰,《辞源》解释为“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以达到美化的目的。装饰绘画也正是表达美的一种绘画形式,相对于真实性绘画而言,真实绘画重客观世界物象的真实描绘,而装饰绘画是一种具有具象、抽象、意象并介于绘画和装饰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艺术语言特征是艺术夸张,最显着的特点是非自然形态的主观造型变形,色彩夸张、形态夸张。比如在古代附属在彩陶、青铜等器皿上图案纹样的动物纹、人纹、几何纹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高度提炼的图形。目前这种装饰性的绘画形式也经常用于年画、壁画、招贴等,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有图案规律的绘画形式。在装饰绘画的风格上经过绘画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其内容承载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在创作过程中一般多采用合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巧妙的想象,甚至全是幻想进行构思创作。在表现形式上,它讲求多空间多形式的组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故事、不同的季节变化组合在一起构思创作。因此可以看出装饰绘画具有可变性,它有它独特性,本文试图从造型、构图、色彩、材料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一、装饰绘画的造型特征 装饰绘画中的造型来源于生活,选择的题材多样化,造型的手法与尺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装饰绘画的造型特征一般讲究规律美、秩序美、平面美、空间美以及结构美。它是在一种可视的形象中讲究秩序、规律,以产生视觉上的韵律感、节奏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它如律诗中韵脚、平仄、对仗所构成的音乐般的和谐美;但是在归纳新的艺术造型过程中也要讲究艺术秩序,在造型上体现平面化,这不仅为了更好地表现对象的手段,选取富有形象特征的角度去造型,而是通过平视的造型方式,抓住外轮廓线所形成的剪影,从而形成具有现代气息的装饰艺术形态。另外考虑到装饰绘画造型的整体性,艺术家在创作时也要体现空间美和结构美,其艺术形象是有形无象的抽象形也是自然形象的结构美。总而言之,装饰绘画的造型特征形式法则是灵活多样的,只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因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二、装饰绘画的构图特征 在《辞海》中,谈到“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

绘画艺术治疗的10种情绪表达技术

京师博仁 中国一迫" 绘画艺术治疗的10种情绪表达技术 1思考与感受模式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将生活中的五件大事分别写在五张白纸上,然后再让他们将所有的纸翻过来,在纸的背面将这件事给人的感受或体验用颜色画出来,不用强调绘画技术,只选择能代表体验的颜色或简单的图形即可。这个技术帮助人认识到对事件的认识与对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其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缩短这个差距就意味着学会处理内心困扰的能力。 2情绪的表露 在团体中有的成员在自我情感表露方面会有困难,这时,团体带领者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各种面部表情的人像图片呈现出来,要求团体成员注视这幅图片刻,然后对这幅图作出非言语性的反馈,比如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作出反应。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性格内向羞怯的成员尝试表达情感,增强交流能力。如仍有困难,可以请这位成员独自练习,或请带领者或其他成员作示范。也可以在个体咨询中使用,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3体验个人情绪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每个人面对自己的纸和画笔,不要关注其他人在干什么。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尽可能地将颜色涂满整个纸面,对着这种颜色或画出来的团静静观察片刻,就会体验到这种颜色引发了某种心情,而这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不要急于命名这种情绪,静静地停留在这种情绪中,试着体验它,再体验它。这个技术可以用于个体咨询,帮助查找情绪的缘起,也可以用在团体中,加深个体自我体察的能力。用同样的方式,换一种不喜欢的颜色,可以探索负向情绪体验。但这时如果是在团体中,指导者的控制力就很重要了,如果控制不住,负向情绪泛滥开来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团体目标形成障碍。负向情绪引发的问题来不及处理,就会使个案面临受伤的风险。在个体咨询中情形也是一样的。 4让画中人说话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来访者或团体成员思考以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及对自己的影响,想想这个人的样子,将大概的形象画出来,然后想想自己就是这个人物。这时,治疗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