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

《心理咨询》试讲教案

应心11103班周银波

绘画疗法

一、概述

绘画咨询师通过绘画这种非语言工具的使用, 并通过对来访者所创作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解释, 来分析并治疗来访者的情绪障碍和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它的目的是触及人所不知的感受,发展象征性的语言,并创造性地把它们整合到人格里, 直至发生治疗性的变化。它包括咨询师、来访者及绘画作品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治疗师所关注的焦点不是绘画作品的审美特征,而是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通过绘画作品内心的深入过程。

绘画治疗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涂鸦画、自由画、续笔画、房树人测验 (H—T—P )、学校动态图等几种疗法。

绘画治疗是绘画艺术和心理治疗的结合, 是对心理学的艺术性的表现与实施, 又是对绘画艺术心理学的应用。

二、绘画治疗的发展历史

史前时代,人类因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这些壁画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象形文字、陶器以及各种服装上的符号艺术等都是人们用来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绘画治疗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

研究,如Jaspers、Riese 等对梵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rn 汉斯?普林茨霍恩发表《疯者艺术》。1930—1940年,绘画治疗因精神医学运动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和进步,弗洛伊德和荣格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研究分析。1956年Jakab 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绘画特点,均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

目前,绘画疗法在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

三、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一)理论基础

绘画疗法的实施全面体现了精神分析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结构化治疗等治疗的思想。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曾经说过, 只

有当个体处在一个无条件的真正的正向尊重的环境中, 才能真正地、真实地表达他们自己在对来访者进行绘画治疗的整个过程中, 咨询

师会给来访者提供一种完全尊重和积极关注的环境进行创作;对创作作品可以像精神分析治疗那样把它作为进行心理分析的依据和手段; 也可以像结构化治疗那样, 通过让来访者以绘画为中介发泄能量、降低驱力,从而摆脱心理困扰,最后达到心理的平衡, 促进心理的健康。虽然绘画疗法是在融合了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诞生的, 但是绘画疗法

有其自己的理论基础: 大脑偏侧化理论、投射理论和升华理论 " (1)大脑偏侧化理论

美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Roger W. Sperry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现 ,大脑左右两半球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分工,右半球是图像性的, 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 具有绘画的、音乐的、空间鉴别的能力, 这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在右半球的掌控之下; 左半球则与象征性关系、抽象思维和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每当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内心的情绪时,往往会出现心里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现象。而绘画则能够越过语言直接将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一项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的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 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情感体验为负性情感。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并以负性情感为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以言语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心理咨询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弊端, 正是这些弊端导致了有些心理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或难以解决的, 比如在处理一些情绪障碍和创伤等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如果这类问题采用绘画疗法来解决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采用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是有效的, 但在处理情绪困扰、创伤体验等心理问题时就需要采用绘画疗法了。

(2)投射理论

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是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投射( Projection)是指把不被社会道德认可的,自我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态度、信念等等归咎于其他人或事。恰当地使用投射能够避免严重的心理冲突, 这有利于维护心理的平衡, 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投射的产物多种多样。它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 ,幻觉、梦境、妄想等也都可以被认为是心理投射。

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工具、一种技术。绘画作品投射出来的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 它可以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甚至是对集体潜意识的反映。

运用投射的原理人们设计了很多绘画测验工具。线条的走向、用墨的深浅、颜色的选择、笔触的轻重等等元素都含有深刻地意义,正是这些绘画作品将作画者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

(3)升华理论

移置又称为置换、转移、替代等,它是指当个体无法直接表达对某对象的欲望、情感时,就会改变驱力或者是把这些欲望、情感等转移到其他的对象上,使自己的欲望和情感等得到部分的或充分的发泄, 以此达到减轻精神负担的目的。当移置发生在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时就成了升华(Sublimation)。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当个体的性本能部分的得到满足并且自我发展健康完善时才会运用这一机制。这也是唯一的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升华,个体可以找到合理的方式发泄未得到满足的性本能,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当内心的冲突、原始的欲望、冲动、本能等这些不被认可的、会带来焦虑的元素反映到画面上的时候,就是一次升华的过程。这种艺术创作可以帮助人们逃离痛苦、得到解脱。

(二)绘画艺术疗法的作用机制

绘画艺术治疗大师Robin对这一疗法的作用机制做了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大多是视觉性的,而绘画艺术疗法正是运用图像去呈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在绘画艺术治疗的世界里,来访者运用图像去表达、思考和与咨询师交流,图像是通往其内心世界的通道。

(2)人类的很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创伤在被用语言描述之前就已经通过大脑的图像被储存起来了。而记忆也是前语言的,被储藏起来的图像难以用语言提取出来。在绘画艺术治疗中,这些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图像得以释放和表达出来。

(3)绘画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来访者运用这一工具能较为安全、顺畅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冲突!情感!愿望等,特别是那些不被自身!他人或社会所接纳的部分。通过绘画创作,这些破坏性的力量得以升华,进而转为建设性的力量。

(4)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包括治疗和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而创造本身也具有治疗作用。

四、绘画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和流派

(一)理论取向

1、治疗中的艺术

2、艺术作为治疗

(二)理论流派

1、心理动力取向

2、心理—教育取向

3、存在—人本取向

五、绘画治疗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是一个系统工程。绘画艺术治疗的过程也如此,常常由多次咨询组成,时间上每次约半小时1小时,频率上每周1次至多次。一般来讲,严格的绘画艺术治疗常包括三个阶段:绘画治疗前的诊断阶段、正式的治疗阶段或帮助改变阶段以及结束阶段。

1、诊断阶段

同一般的咨询和治疗一样,在正式实施之前,先要去收集相关的信息作出诊断,以确定咨询和治疗的方向与目标。一般来讲,绘画艺术疗法的诊断方法包括两种,一是非结构性的方法,一是结构性的方法。

非结构性的方法即让来访者自由选择媒材!自主作画"目前,关于这一类方法尚无定论,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诊断的时候要把来访者对媒材和主题的选择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结构性的方法即是来访者按照治疗师的要求去进行艺术创作,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诊断的时候通常运用系列性的评估方式,而不是以单幅绘画或单一类型的绘画为标准,以增强诊断的准确性。

2、帮助改变阶段

这一阶段是绘画艺术治疗的正式实施的阶段,又大体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治疗师可采用一些热身活动或口头鼓励等方式降低来访者的防御,较少其阻抗和焦虑,调动起其创作的积极性来,以使来访者尽快的进入治疗阶段之后,可能来访者还是会在作品中表现出虚假的情感,或是避免表现其真实的情感,治疗师常会使用结构性的方法或建议来访者更换艺术媒材,引导其进入真实表达的状态,以做出更多的自我

揭露"当来访者逐渐进入真实的自我表现后,治疗的重点则转移到治疗师和来访者借助作品互动的阶段了"治疗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让来访者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自己的作品,实现无意识和意识的对话,促进来访者自我的和谐统一。

3、结束阶段

绘画艺术治疗的结束部分主要是在治疗师的带领下,治疗师和来访者一起回顾治疗的过程,达到修通的目的,巩固治疗效果"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来访者在即将要结束时产生的失落感和与咨询师分离的焦虑感,治疗师要妥善处理,例如鼓励来访者运用新的媒材进行创作;如果是在团队中,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等"

六、绘画疗法的运用

(一)适用人群

1.不胜任语言或语言受阻的患者,如自闭症、失聪、迟钝、大脑损伤、妄想;

2.对谈话治疗有抵触情绪或有阻抗的患者,而其他方法均无疗效的;

3.怀疑自己口语能力的人,和害怕治疗师“耍弄他们心理”的人;

4.对艺术表达有兴趣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求助者,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5.对于有身体疾患的个体和面临危机的家庭;

6.对于各种有行为障碍的个体,如饮食障碍和物质依赖的个体、性侵害受害者、监管背景下的个体和多重人格障碍的个体

(二)绘画疗法的功效

1.用于心理测量,它既可以用于团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试

2.调节夫妻关系

3.调节亲子关系

4.促进人际沟通

5.治疗和矫正青少年不良习惯

6.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

7.为心理咨询提供相关信息

8.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三)绘画疗法的注意事项

1、结合文化背景分析治疗。

2、绘画心理分析对治疗师要求很高。

3、谨慎细心。

4、力求系统化,综合化。

5、增加欣赏绘画欣赏的运用。

七、绘画疗法的评价

(一)优点

1. 人类的图画发展先于文字,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

2.绘画疗法不受语言、年龄、认知能力以及绘画技巧的限制

3.治疗的实施不受地点和环境的限制,并且可以灵活采取单独或集体进行的方式。

4.使患者通过正当的方式安全的释放毁灭性能量,使患者的焦虑得到缓解,心灵得到升华。

5.运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患者不会感觉被攻击,阻抗小,易接受,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搜集。

6.再测验不会产生练习效应,有利于反复测验。

(二)局限

1.临床心理学发展的现状是属于实证科学研究范畴,就使得艺术疗法研究的许多要素要放在科学范式中进行量化,于是艺术疗法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就势必面临实证研究方法的限制。绘画艺术评定测验的信效度不高、常模资料不全,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影响。

2.绘画艺术治疗仅仅被当成是言语疗法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而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康复能力没有被深刻地挖掘。

3.绘画疗法对咨询师的要求太高

体育绘图终极版

体育绘图复习资料(李丽熔2015、01、15) 1、体育绘图得内容(简答或填空) 体育动作图:用线条符号来表示动作 体育教学组织图(教学程序与组织形式) 基本体操图:表现队列队形变化与调动 体育场地器械简图:表示场地器材得方位与使用 2、体育绘图得作用(简答题) 帮助理解动作要领有助提高教学质量 便于教师编写教案便于开展科研工作 3、体育动作简图得特点:简单易学,有一定表现力 4、体育绘图得学习方法(简答题) ①熟悉动作: 熟悉正确得动作结构,以及身体各部位得位置,并在大脑中形成映 像,才能正确表达动作。 ②掌握理论 懂得人体比例及外形结构,才能画出匀称人体,准确表现动作与神韵。 懂得绘画透视得基本知识,掌握变形规律,才能表现复杂得动作,增加立体感。 ③坚持多练方法:临摹、写生、相像与自创。 眼、脑、手协调配合,提高手、笔得控制能力。 第一节人体及其动作得比例关系 1、人体各部分得比例:不同人种、体型、性别、年龄得比例差别 欧洲人8 亚洲人7、5 胖者腰宽2、5—3 儿童 4 2、单线图得人体比例:以1个头长为单位(会考填空) 身高:8 肩宽:1、5~2 腰宽:1 髋宽:1.5 颈长:0.5,不画出来 躯干长:2.5,肩至髋.其中肩至腰1.5,腰至髋1。 手臂长:3。4,其中上臂1。4,前臂1.2,手0.8。 腿长:4,股骨大转子至脚底。 其她:两臂侧平举8。站立时,两臂下垂,肘关节平腰,手下垂至大腿中部。2、人体常用动作比例关系(会考填空) 立正臂上举:10 立正、稍息、两脚开立:8 大分立:7。5 半蹲、弓步:6.5 跪立:6 跪坐:5 体前屈:4.5~5 全蹲:4。5 直角坐:4 跪撑、蹲撑、俯撑:3.5 3、头部运动特点及其幅度(图解也要会画) 前倾:45°

艺术治疗

绘画艺术治疗评述 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绘画艺术疗法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而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到了近代,心理学蓬勃发展,因艺术具有表达、符号象征和创作等元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都曾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分析。真正作为研究出现是在20世纪初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如Jaspers、Riese等对凡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m 发表《疯者艺术》,l956年Jakab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均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由于此方法是以绘画为中介来进行治疗的,故称绘画疗法。 绘画疗法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是以大脑两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的。 神经生理学家Sperry的裂脑实验证实H J,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这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所掌控。同时,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 J,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由此,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但在处理情绪障碍、创伤体验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心理学家Ley认为“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开右半球的锁。”因此,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心理投射在不同的心理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界定。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心理投射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以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投射现象是指在儿童的自我中心时期常会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又称为同化投射。而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为基础。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

曼陀罗绘画治疗

曼陀罗绘画治疗篇(1):曼陀罗绘画减压疗法讲解 曼陀罗绘画减压疗法 一、什么是曼陀罗 曼陀罗=能量x意志x时间x空间之无限运转的“圆”。 “曼陀罗”〈梵语Mandala,即圆轮〉原是佛教修行密法、观想的地域,被视为是佛陀觉悟境地,宇宙万物居住世界的缩图。后来,曼陀罗被心理学家荣格联想为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发现个体绘画曼陀罗,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二、曼陀罗如何影响人 荣格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原型都是分裂的,以至于我们需要“曼陀罗”让它整合起来。而曼陀罗透过精密的图腾、坛场能量、几何中的体结构奥秘,以及色彩的力量,可以连结我们内在的圆满力,创造强有力的能量圈。曼陀罗的神奇就在于,一开始你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但最后,你还是画出了什么,而且,出乎你以及所有人的意料。就像我们其实并不知道那些真正能满足我们的事物是什么一样,但当我们去探索,我们会发现我们真正的梦想,并且让它成真。 三、曼陀罗能做什么? 通过曼陀罗可以静心;可以疏导不良情绪;可以治疗抑郁症;可以学习活在当下;可以激活内在能量;可以通过运用能量、意志、时间、空间来运用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更重要的,它可以教会我们释放内心的小孩,单纯、快乐地创造和玩耍! 四、彩绘曼陀罗疗法操作步骤 1、准备工具曼陀罗图纸,彩色笔(蜡笔或者彩色铅笔等,不要使用水太多的笔,以免画烂纸张),音乐播放设备。 2、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建议选择班得瑞的轻音乐),以此缓解参与者压力,减少对曼陀罗治疗的排斥心里。要参与者以游戏的心态,释然的心态去接受,去绘画。 3、让参与者看自己手中的曼陀罗图纸。 4、音乐播放后,治疗师以舒缓的语气诵读“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调整自己的坐姿,让自己的姿势舒适,放松。跟着我一起吸气——呼气——吸——呼——吸——呼——吸——呼——(逐渐放慢速度)。请大家保持这种呼吸。现在我们想象自己坐在一片柔软的沙滩上,海浪轻轻拍打着浪花,海鸥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乳白色的云朵从头顶上远远的飘过,抬起头,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治疗的含义与作用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家迪斯特佛赫说:“儿童画一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画所获得的收益还多”,专家一致认为,儿童绘画能促进分解、合成思维的加速形成。可见,绘画疗法是及其重要的,不光是对孩子重要,对成年人也是很有帮助的。京师博仁在12月份开课。 什么是绘画疗法?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画者可以客观的观看自己的作品。适合成人及儿童。?方法是让绘画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混乱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纸张)呈现完整的表现。 孟沛欣老师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测量专业博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副教授 ★著名绘画艺术心理治疗专家 ★心理咨询师论文评审委员 ★艺术治疗专家 现于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与临 床实践,并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包括:艺术心理学、艺术发展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概论、观众开发与拓展。 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的博士,业内人称"艺术治疗之母",著有绘画艺术疗法的专著《艺术疗法—超越言语的交流》,并且翻译《艺术与视知觉》、《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等有关绘画艺术治疗作品,这些成果奠定了她在绘画艺术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绘画治疗技术

绘画治疗技术 绘画治疗技术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范畴,是围绕一个人的心理空间,透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两个过程,改善心理空间内部的负面情绪、情感问题,修复和重建心理空间内部人格区域。 绘画治疗技术是简便实用的一个技术,可以用在个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领域。对于当事人的文化、年龄要求少有限制,特别对少年儿童或表达有困难的来访者尤其适用,并适用于多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技术。该技术贯穿咨询个案的全过程。既可进行初始“诊断”;也可在咨询中进行“未完成事件处理”、“心理创伤点的寻找”、“心理创伤的修复”等系列治疗环节;还可在咨询中作为“家庭绘画”作业以及咨询结束阶段的“效果评估”。 绘画治疗技术的常用方法 1、绘画投射测验 定义: 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来达到探测其真实想法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者内心想法。 投射技术包括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并不是第一个利用墨迹研究人格的学者。但他提供了第一套被广泛接受的墨迹图片。罗夏墨迹测验首创于1921年。共10张图片,每张上有一个对称的图形。其中5张黑白图片,2张黑色加红色图片,3张为彩色图片。被试根据图片进行自由联想,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询问。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分和解释。 (2)主题统觉测验(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验工

绘画活动案例:走进孩子的绘画世界

绘画活动案例:走进孩子的绘画世界 一、案例背景:在幼小的孩子的心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会把自已想做的,想说的,甚至有可能是说不出来的做不到的事情,统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绘画技能的提高,我发现最近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总喜欢创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或者用自己的方式来尝试和探索,而且会觉得很有满足感、成就感。 二、案例描述(一)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拿出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蜗牛请他们观察,随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小蜗牛的范画,说:“今天老师带蜗牛出来散步,蜗牛可高兴了……”我边说着边示范蜗牛的绘画方法,接着我请幼儿动手也来画画小蜗牛,并要求幼儿在画面上添画背景来构建作品的情节,比如你带蜗牛来到了什么地方等等。幼儿都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阳阳并没有按照我的提示在做,而是在画面上涂成了一块褐色,一开始,我看了很不解,还用指责的语气说:“阳阳,你这是做什么?你的小蜗牛呢?”“老师,我的小蜗牛都躲到石头下面去了。”“为什么小蜗牛要躲到石头下面去呀?”阳阳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接着他的回答我继续询问他。“因为小朋友们老是要去抓它、摇它,所以我叫它躲起来。”想不到阳阳的回答尽如此简单,但却是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案例描述(二) 在一次吹画活动中,吉吉在纸上滴了一滴颜料,俯下身去吹,可是吹了好几次,看着画面上只有自己吹得太用力而留下的唾液,而这滴颜料却没有动,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又去用勺子去舀了一勺,小心翼翼地滴了几滴,又开始了短而有力的吹气,这下颜料滴开始吹动了,吉吉看着画面上随之产生的变化,脸上露出了微笑,于是,她又不停地加颜料滴上去,或许是因为颜料一下子加得太多,或许是为了省力,吉吉开始尝试将纸的一端抬起,并顺势吹起来,使颜料很快地向四周散开,不久,就听到她大声地喊着,老师,我好了,快来看呀!为了不让她失望,我很有兴致地走近她,她开始兴奋地告诉我,她先吹出了一棵树,后来它变成了一个妖怪,我觉得不好看,又给它吹成了孔雀的尾巴。老师,你看,像不像孔雀的尾巴!我伸出大拇指夸奖她“真像!”

绘画疗法

一、绘画分析的发展 历史背景: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实,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出于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恐慌,就会在岩洞中留下壁画以表达敬畏之心。 19世纪末期开始关注儿童绘画分析所表现的内心世界 而绘画治疗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有一期十分独特的展览先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馆的齐格勒小陈列室展出,随后又转展至汉诺威的一家画廊,内容为汉斯?普林茨霍恩多年来精心搜集的画作。 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1886-1933)最初在维也纳学习艺术史,于1908年获博士学位,1919年他进了海德堡精神病医院,在这里,他收集了一些神经精神 病人的艺术作品。 几年里,普林茨霍恩从欧洲各不同名称的精神病医院搜集到大量精神病人的油画、水彩和雕刻作品,并从其中选出一些有相当水平的绘画,呈现在精神病医生、艺术家和众人面前。展出之后,又编成《精神病人艺术作品选》(Bildnerei der Geisteskranken) 一书,于1922年出版。展览和作品的出版,一时在欧洲大陆人们的心中引发起一阵阵的震荡,同时也给心理学界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1930年至1940年,近代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绘画治疗也由于精神医学运动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和进步。像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都曾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梦境和研究分析。 如今,因为绘画具有表达、符号象征和创作等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心理治疗当中。许多心理学家往往以形象来联结三个意识层面,他们认为,在前意识中体会到的形象,可以作为潜意识及意识的媒介。 可以说,现代的绘画治疗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操作体系,以心理分析、心理动力学等概念为基础理论体系,并且越来也多地被运用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治疗中。 20世纪初,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兴起,对神经官能症病人的自由绘画进行心理分析,1926年佛洛伦斯·古德伊那伏尝试用画人的方法测试孩子的智力,这是第一次标准化绘画测试 20世纪中期产生两种不同的绘画治疗的对峙,诺伯格主张绘画治疗的作用是使病人对所处境遇和发生身上的事情产生知觉重组;格拉玛则认为绘画治疗在于治疗师在医患关系中所扮演的参与和分享的角色 巴克(buck)和哈默(hammer)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提出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最先是以人物画为投射工具,探讨画中表现的个人发展以及绘画投射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伯恩斯和哈佛德·考夫曼发现在绘画中缺乏动感,因此指导孩子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绘画。1970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更大推广了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的作用 绘画治疗在中国的发展

绘画分析治疗师,一个有趣的课程

绘画治疗师培训,一个有趣的课程 “即便是痛苦的现实不可更改,投身艺术也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安慰。”——临床艺术治疗先驱埃迪思.克雷默(德) 1.关于绘画艺术治疗 绘画治疗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或者一种新颖的学说,不仅能够传达知识,而且能够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绘画治疗是在一位训练有素的绘画治疗师的陪伴下,来访者运用绘画材料进行自我表达和投射,在一个安全、有推动力的环境下,实现其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来访者不需要预先具备绘画经验或技巧,绘画治疗师主要关注的也不是对来访者的图画给出审美性或诊断性的评估。 “一个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钥匙,去打开右半球的锁”——心理学家雷·谢弗(美) 给你一张纸,在纸上画一个点,你会怎样画呢?你的方式就能反映你的性格和内心。 据专家分析“这个点画在纸的中央,说明你是偏向自我为中心的人,但是你只是仅仅轻点了一下,用力不是很大,说明你又有一些不自信。” “绘画心理分析是根据心理投射原理,来解码绘画者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专家说,我们的一些人格特征经常会沉浸在人的潜意识里,这些潜意识会通过梦、口误、笔误等形式表现出来,绘画也是潜意识表达的一种渠道。 专家说,如果从奥地利科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开始算起,心理分析学说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绘画心理分析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从2010年至2015年,专家和他的团队一共出版了11本绘画心理方面的著作。在绘画心理分析的时候,专家经常用到“房树人”,也就是让咨询对象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房、树、人三个形象,然后再由他来分析。 “我前一阵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家里的小孩突然对她说想自杀。”专家的微信里还存着那位小孩所画的房树人,“你看这个小孩画的房子,我根本看不到他的家在哪里,画里的这3个人关系也不是很密切,这个孩子的家庭应该有很多问题。” “曾经有一个云南小孩,通过画画找回了离家出走的妈妈。”专家说,这个小小的案例就能体现绘画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孩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画画,然后通过孩子的画来观察小孩的内心世界。 绘画治疗师课程内容,老师介绍从释梦到释画:在绘画治疗师看来,画的分析非常类似于梦的分析。同梦一样,人们在画中会不自觉地、未画雕琢地宣泄其内在的无意识,因而画是画始的、内省的、形象的、幻想的,是一种符号性的语言,可以折射出潜意识的许多信息,而

绘画疗法

一、绘画疗法的概述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二、画疗法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咨询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绘画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1、理论基础 投射理论。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 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可以理解为心理投射。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 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而同样是心理投射技术的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统觉测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科学的心理测验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具,因此绘画也应该具有此功能。 大脑偏侧化理论。大脑左右两半球存在优势分工。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表明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掌控。另外,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因此, 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疗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 但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2、作用机制。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心理意象),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心理意象。这样就为治疗师提供足够多的真实信息来为患者分析和治疗。文学家艺术家们沉浸在意象想象中,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

儿童绘画治疗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儿童绘画治疗理论 人类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儿童也是先学绘画再学文字的。也就是说一幅图画可以反映人的基本心理内容。图画传递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读图是最简单、最能直接了解人们内心世界的方法。儿童的任何一个涂鸦、画面的大小、用笔的轻重、空间配置、颜色、构图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着他的内心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可以很直接的表达个体的内心想法,暴露深层心理问题。 1 绘画疗法的介绍 绘画疗法的概念 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疏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以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绘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是潜意识的表达。 一个人的情感埋藏越深,则离其意识越远,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可能性就越低。然而,情感的困扰却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其赋予可见的形式。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

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因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表现力更强。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只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积压在心中的消极情绪就可以通过绘画转化成作品,一方面可以发泄减轻心中的压抑和焦虑,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而绘画疗法的实施过程实际是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创作--回顾--比较--反思的过程,从而做到“助人自助”。而且绘画的过程本身就相当于一种游戏,绘画者能比较放松的参与其中,降低防卫心理,投入事件的主体,而让潜意识的内容自然地浮现。另外,绘画创作可以是一种愤怒、敌视感觉的发泄,它是一种能被社会所接受且不伤害他人的发泄方法。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 绘画疗法的应用技术为投射测验,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绘画艺术疗法的独特性 为什么绘画艺术治疗具有如此的优势,即能够处理言语疗法所不能抵达的层面?绘画艺术治疗师朱迪思·艾伦·罗宾(Judith Aron Rubin,1998)[6] 曾对此作过很多相关的论述。艺术治疗的独特效果体现在治疗过程中,特定的治疗师与特定的来访者经过互动而得到的艺术过程,对于来访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微细的体验。为此,本书作者经过临床实践,逐渐认识到艺术治疗的独特性在于以下几点。 (一)艺术是一个要求全身心卷入的过程,要验证这一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希腊文明,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思想的巨匠都有过相关的论述。艺术教育家杜威(Dewey)也曾经写过一本专著《艺术作为经验》(Art as Experience)来阐述艺术过程与身、心、灵的关系。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不会否认艺术具有卷入整个身、心、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具有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圣·弗兰西斯曾说过:“仅仅使用双手工作的人,是一个劳动者;使用双手和大脑的人是一个工匠;只有使用双手、大脑和心灵的人才称得上一个艺术家”。这句话暗示着艺术创作时的高级信息加工过程。左右脑功能侧化这一生理学研究结果也支持艺术过程是推动认知功能的有效活动这一结论,而左右脑功能的整合才是最优化的。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左右脑共用并有效合作的过程。 (二)我们的思维绝大多数是视觉性的,但要将这种视知觉信息用语言转述出来,或用理性将感性信息表达出来就要困难得多。比如,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的第一“感觉”相当丰富,但是要将这些感觉说出来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我们很可能根据这种感觉采取下一步行动方案,是逗留还是逃逸?而整个的决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再如,在梦境中出现的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思维的印证。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谈到人类的意识层面时将这种图像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视觉思维”,并在他的一本专著《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 )来专门探讨图像与心理的关系。心理分析师、精神科医师马蒂·霍维茨(Mardi Horwitz)曾经对图像进行过相当多的研究,研究涉及到艺术形象和心理意象。他说,用视觉的方法可以接触到相当多的心理意象资料,而用其他的方式是不可能触及到的,这一点有着不容置疑的神经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依据。 (三)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Pre-linguistic),或者是受到禁锢的。我们的创伤经验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很可能被压抑,无法透过语言来提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难于治愈。很多创伤体验来自童年时期充满痛楚的心理环境,童年期的生理性发育还未完成,言语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绘画艺术治疗的10种情绪表达技术

京师博仁 中国一迫" 绘画艺术治疗的10种情绪表达技术 1思考与感受模式 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将生活中的五件大事分别写在五张白纸上,然后再让他们将所有的纸翻过来,在纸的背面将这件事给人的感受或体验用颜色画出来,不用强调绘画技术,只选择能代表体验的颜色或简单的图形即可。这个技术帮助人认识到对事件的认识与对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其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缩短这个差距就意味着学会处理内心困扰的能力。 2情绪的表露 在团体中有的成员在自我情感表露方面会有困难,这时,团体带领者将事先准备好的有各种面部表情的人像图片呈现出来,要求团体成员注视这幅图片刻,然后对这幅图作出非言语性的反馈,比如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作出反应。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性格内向羞怯的成员尝试表达情感,增强交流能力。如仍有困难,可以请这位成员独自练习,或请带领者或其他成员作示范。也可以在个体咨询中使用,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3体验个人情绪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每个人面对自己的纸和画笔,不要关注其他人在干什么。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尽可能地将颜色涂满整个纸面,对着这种颜色或画出来的团静静观察片刻,就会体验到这种颜色引发了某种心情,而这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不要急于命名这种情绪,静静地停留在这种情绪中,试着体验它,再体验它。这个技术可以用于个体咨询,帮助查找情绪的缘起,也可以用在团体中,加深个体自我体察的能力。用同样的方式,换一种不喜欢的颜色,可以探索负向情绪体验。但这时如果是在团体中,指导者的控制力就很重要了,如果控制不住,负向情绪泛滥开来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对团体目标形成障碍。负向情绪引发的问题来不及处理,就会使个案面临受伤的风险。在个体咨询中情形也是一样的。 4让画中人说话 治疗师或团体带领者要求来访者或团体成员思考以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及对自己的影响,想想这个人的样子,将大概的形象画出来,然后想想自己就是这个人物。这时,治疗师

绘画心理治疗实例和部分通用技巧

绘画心理治疗 日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色彩心理学家末永苍先生在避难所开设了绘画心理治疗课程。 在避难所,他用绘画的游戏让孩子们找到了一种心情方式平静,并用绘画抒发出内心的痛苦,渐渐的孩子们开始平复,逐渐产生积极的想法,用绘画表达内心的渴求、希望和快乐。 这个2年级的女孩子用红色画出喷发的火山,这是一种象征的手法,表达她内心经历了火山爆发一般的剧烈震撼。

这个孩子画了很多小人,一边画还一边念叨:“死了好多人,流了很多血呀。” 他在每个人胸口画了一把匕首,这说明,孩子在强化有种力量杀死了他们,他受了很大的惊吓,如果不加以干涉,这种强化还会继续,可能持续一生。 它画的人物表情也是痛苦的,血布满整个人全身,这说明他的内心是非常细腻的,在地震的时候,看到了那些痛苦的表情,这些表情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内心。 当表达出来以后,这个孩子的内心就轻松很多,这种绘画的倾诉和语言的倾诉是一样的。成年人语言表达很容易,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他们说不出自己的恐惧,但是绘画这种方式,就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准确的表达出来。

这是一个五岁的男孩画的鲸鱼,非常孤独的在血红的海洋底下。 海洋平面上有个奇怪的蘑菇云,画面右上角有一轮细细的月亮。 他是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孩子,可以把情绪用意向的图形表达得很完善。 鲸鱼画得非常细腻,可以见得,这个孩子情感细腻,他会比周围的人更多的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恐惧。

左图这个女孩,用红颜色画了一颗大树。表达了对灾难的感觉,是血腥的,是不和谐的。 这是一个4年级的孩子在地震后画的树,天空一片压抑的阴沉蓝色,树干是红色的,这透漏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 几天以后,缓解了压力的她画了另外一颗大树,她画了晴朗的天,有力量的树干,这代表着孩子自信和安全感的恢复和建立。

表达性艺术疗法

认识表达性艺术治疗 如果让你用一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人生故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每次向别人倾诉的时候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全部的感受,甚至有些不可名状难以描述的感触?那,你有没有想过用艺术去表达呢? 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然而人类透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最直接的情感和意念则是在人类还没有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就已经开始形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说,强烈的体验、经验,通常以影像、气味等整体氛围等非语言的感觉形式,储存在大脑的边缘系统里以致人类的大脑知道的自然比人心所能意识到得多,所以我们经常有类似的经验,可以清楚地表达某种情绪却无法明白地阐释导致情绪的原因。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恰恰就是以各种艺术的媒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透过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过程来经验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转化到生活具象的过程,藉此展现艺术的穿透力,也将开展个人自发与创作的能力。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本质 著名心理学家Corey (2009)指出: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人们可以透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的介入方式,可使人厘清个人问题的面貌。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结合了心理治疗与表现艺术,可将人们潜藏的创造力再度激起,用来帮助当事人将无法说出的冲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沟通机会,藉由一种象征性描述(symbolic speech)的方式,可以减低当事人直接说出而造成的威胁感,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探索个人内在与外在的经验;透过艺术作品做为中介,可以将当事人的内在状态予以外化或投射出来,当事人可由此机会再度重新整合自我内在状态。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种类有许多,治疗师透过象是游戏、沙盘工作、音乐、舞蹈、绘本、说故事、雕刻、绘画、写作、戏剧、心理剧等方式,可使人们的创造力及灵感再度复生。 著名台湾心理咨询专家赖念华2001年指出人类与生俱有艺术创造的能力,而艺术作品可以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透过情绪的再经验,将有助于带动认知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 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 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槽船上,船工们正在与河水激烈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纷繁紧张。过桥的行人也不由停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指点提醒、呼号助力,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全卷总计绘制人物达587个、动物l3种、植物9种、牲畜5O余头,船只、车轿各2O余个。 ⑵对图中的社会生活即历史价值的赏析。《清明上河图》描写的内容是京都

自闭症儿童绘画艺术疗法

自闭症儿童绘画艺术疗法 1.自闭症儿章的涂鸦 马修斯(Matthews)发现儿童的涂鸦并不是无意义的符号堆砌,而是他们智能发展的象征符号,代表了他们对这个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反映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行为。信手涂鸦阶段鼓励他们探索在一种自由方式中体验绘画的乐趣,要求自闭症儿童主动检查画中的项目或符号象征,并且用它们将整个画面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联系起来。 罗恩费尔德把儿童的涂鸦分为四个阶段:(1)无序、无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2)线型涂鸦,重复动作,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3)圆形涂鸦,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4)命名涂鸦,儿童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 2.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历时三个月的绘画观察,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闭症儿童的涂鸦尚处于涂鸦的低级阶段,具体表现为:(1)画面常常是混乱、无组织的,儿童对随意涂鸦少有经验,需要被动的言语口令或者手头指导,并且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稍加复杂的图案缺少耐心;(2)一旦给儿童强化了某些涂鸦行为,儿童就会表现为重复动作,对被强化的动作活动有了协调性和控制感。(3)儿童尚且不能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他们缺少对事物整体的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但对具体细节吹毛求疵。另外,涂鸦在于推断那些无口头言语能力,不能进行象征游戏的自闭症儿童对色彩、空间的知觉和肌肉运动的发展水平。 从作品的内容分析是乱笔涂鸦还是规则涂鸦抑或是成具象的内容:空间知觉能力意在观察儿童是否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颜色选择推断儿童色彩的敏感性:从笔触推断儿童的腕部运动能力以及精细肌肉的发展水平,自闭症儿童尚且不具备空间概念,他们不能理解一个正方体的房子或者一个圆柱形的杯子;自闭症儿童对色彩具有相当的敏感性,据了解,这些自闭症儿童大多喜欢鲜艳的颜色,涂鸦时习惯选择暖色调的油画棒或者画笔,并且能较为准确地赋予某些客观事物某些客观的颜色,例如大树、树干、太阳、海洋、献花等等;最后,自闭症儿童腕部运动能力以及精细肌肉的发展水平较同龄期儿童严重不足,他们执笔动作需要反复纠正,对“横平竖直”的要求远远达不到,因此他们的画中总给人笔触轻、整体控制不足的感觉,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温尼科特在对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常用到一种他称为潦草画线游戏的绘画技术。他主张在与儿童第一次会谈评估的时候开始使用潦草画线游戏。具体方法如下:治疗师先在一张纸上划几条线或者涤草画一些线,要求儿童添画,把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例如兔子、房子等任何东西。然后儿童再潦草地画一些线,治疗师再将这些线变成一些东西。儿童逐渐地依据画线的内容表现出他或她的人格和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在个案中都应用了这种技术,可以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也使治疗者与自闭症儿童工作时充满乐趣。通过绘画艺术治疗促进认

绘画艺术赏析

《九方皋》赏析 一.取材 这幅画取材于《列子·说符》中的故事。那里说的是: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可以叫他来见您。 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兴奋,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好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的观察,是天地间的奥妙: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像他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是比千里马更宝贵啊!”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二.赏析 画面截取九方皋面对马群观察过程的一个瞬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朴实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画家选取九方皋相马的情态为表现的主题。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察看面前的那些马。但从视角来看,他并不着眼于马的皮毛蹄腿。他仿佛正在体察这匹黑马的精神气质。而这正是九方皋之所以为相马名家的所在。而那匹黑色的公马,仿佛忽然见到了知音,它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钢铁般的蹄子跃跃欲试。画中的其他人物都做为陪衬的配角,每人都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的侧面,烘托出九方皋的聪明和胸有成竹的神态。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国画革新的伟大实践。在国外把握了西洋画解剖知识和造型手段的徐悲鸿,试图在中国画中融入这些因素。虽然他仍以线条为主,辅以较单纯的色彩塑造人物,但对人体和肌肉的表现已相当重视。这从牵马人的前胸、四肢都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他描绘那匹黑马时,已将黑色的渲染和结构的体面关系糅合在一起,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也呈现出鲜明的徐悲鸿风格。 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写意。所谓写意,是指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画法。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