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

便失禁。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各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必要时需做颈椎CT或MRI。

(2)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传染四项、血流变、骨密度。

3.有相关疾病者必须到专业科室就诊。

(八)治疗方案

1.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与受凉。必要时颈托制动保护。

2.推拿疗法

(1)松解类手法

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颈肩部。

(2)整复类手法

用扳法、摇法、拔伸法、旋转法等调节骨节错缝、梳理筋脉,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颈椎小关节的嵌顿、错位以及椎动脉和脊髓的受压情况,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缓解症状。

3.电针疗法

局部取穴:风池、风府、颈夹脊、天柱、大椎、肩贞、肩髃、肩髎。

循经取穴:曲池、小海、手三里、后溪、合谷、外关、外劳宫。

手法平补平泻,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10天为1疗程。

4.牵引疗法

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角度为前屈10-30度,防止过伸,重量为从2kg—30kg,一般每日牵引1-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7-10天为一疗程。

5.其他外治法:拔罐、中药熏蒸、蜡疗、中药溻渍等。

(1)肩背部拔罐或走罐,每周1-2次。

(2)中药熏蒸,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3)中药溻渍,配合蜡疗或红外导入促进药物吸收,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

6.物理治疗

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渗出的吸收,放松痉挛肌肉,松解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

红外线照射、偏振光照射、电脑中频、超短波、超声脉冲、冲击波等,每次20-30min,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7.运动疗法

可坐位或站位,站立时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深呼吸并做以下动作:

(1)前屈后伸:吸气时颈部尽量前屈,使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呼气时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反复6-8次。

(2)左右侧屈:吸气时头向左屈,呼气时头部还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3)左右旋转:深吸气时头向左转,呼气时头部还原正中位,右侧亦然,左右交替,反复6-8次。

(4)前伸后缩:吸气时头部保持正中位,呼气时头部尽量向前伸,还原时深吸气,且头部稍用颈后缩。注意身体保持端正,不得前后晃动,反复伸缩6-8次。

禁忌症:颈部活动容易出现眩晕者,以及有急性神经根性症状的患者应慎用。

8.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白术、茯苓、川楝子等。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半夏、甘草、姜黄、羌活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羌活、独活等。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络。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白芍、桂枝、当归、生姜、大枣等。

9.根据病情需要,急性期可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1)脱水: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2)消炎止痛:

5%葡萄糖250ml+复方丹香注射液20ml+地塞米松5mg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0.9%氯化钠250ml+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mg,每日2次 5-7天为1疗程。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每次50mg(2片),每日2次,以后可逐渐减量。

(3)定眩

5%葡萄糖250ml+天麻素注射液0.6g iv drip qd 5-7天为1疗程。

眩晕宁片每次2到3片,每日3到4次,适用于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证,5-7天为1疗程。

(4)营养神经:VB1、VB6、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九)出院标准

1.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日缩短,提前出院或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99.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9 天实际住院日:天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3.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 (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2.推拿疗法 3.颈椎牵引疗法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 1 )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 1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 线片

颈椎病临床路径【最新版】

颈椎病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有医生都需要烂熟于心。 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19个学科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骨科在线整理了其中的21个骨科临床路径,将陆续公布,敬请大家关注。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和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椎板成形术(ICD-9-CM-3:81.0201/81.03/81.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脊髓受压改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和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5)X线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双斜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骨密度检查;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 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 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 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 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住院) 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门诊) 4 、临床路径差异报表 5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6、中医临床路径(含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安徽省休宁县中医院

进入路径患者入院 4—— 准入标准 退出路径 路径实施小组 A 1-3天初步病情评估 及诊疗方案 f A 4-10天辅检回报, 病情再评估,诊疗方 案调整及完善 临床要径展示 *路径指导小组―修订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住院)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OOO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首先是颈肩痛,枕部后颈部酸胀,并按神经根分布向下放射到前部和手指,出现酸痛、胀痛,重者可有刀割针刺样。颈部活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压顶实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腱反射减弱肌力或肌萎缩:被损害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或肌萎缩。感觉测试:受损害时神经根分布区会出现感觉减退。 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生理曲度出现改变。 磁共振检查:能显示突出的颈颈椎盘或骨质增生和钙化的韧带压迫神经根。2.证候诊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肩颈疼痛初期,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得热痛减,遇寒则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拒按,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有的可有肢体无力或拘挛、抽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3、肝肾不足证:患肢乏力,肌肉萎缩,颈肩部疼痛麻木,擎引肢臂,头部转动

项痹病(血瘀气滞证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得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风寒痹阻证: 2、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2*)得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她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19 骨伤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住院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分期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期 (2)慢性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寒痹阻证 (2)血瘀气滞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本病出现肌肉麻痹无力(≤Ⅲ级)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论治 (1)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2)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4)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5)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2.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刺治疗 (3)艾灸治疗 (4)针刀治疗 (5)牵引治疗 3.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运动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最新颈椎病临床路径

最新颈椎病临床路径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各型颈椎病。 2.综合治疗方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综合治疗。 (六)入院需常规检查范围: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胸片、心电图; (5)颈椎正侧片、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必要时行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CT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与受凉。 2、必要时颈托保护 3、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治疗。 4、药物治疗: 1)入院使用改善骨质、脱水、营养神经药物 2)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激素类药物 3)激素类药物减量患者康复出院 4)可根据病情同时服用中药治疗 5)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执

【VIP专享】项痹病(肝肾亏虚-保守治疗)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IO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 风寒痹阻证: 2. 痰湿阻络证: 3.血瘀气滞证: 4. 气虚血瘀证: 5.气血亏虚证: 6.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TCD编码:BGS000、l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DR片;颈椎CT或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DR片。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项痹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沉重无力,甚至行走困难,大小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0”、类风湿因子、C一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青、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 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鼓胀病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 2 )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中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 案”。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湿阻证 湿热蕴结证 气滞血瘀证 肝脾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 (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X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 (2)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2)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颈椎病临床路径..doc

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 ) 的患者。 一、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 ) (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 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诊疗方案”。 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 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四) 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 椎管比值 =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TCD编码: TCD编码:BGS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正侧位片可见有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或者消失。双斜位显示,钩椎轻度增生或椎间隙变窄。 (2)CT或MRI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同时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 2.疾病分类、分型、分度或分期: (1)急性期:病程短,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慢性期:病程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疗方案执行。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 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而薄,脉弦而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临床路径 病名概念 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依据 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湿痹型 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散寒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 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 麻黄5 葛根15 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6g bid。中风回春丸1.8g tid。 (2)气滞血瘀型 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5 红花10 川芎12 赤芍15

当归10 生地15 桔梗10 甘草5 枳壳12 柴胡15 牛膝10 走马胎20 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 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 陈皮10 枳实10 茯苓20 甘草5 制南星10 白芍10 郁金12 生姜10 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 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4)肝肾不足型 主症: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