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性系统。

任意的:词汇的声音序列与它们所代表的的客观实体或者抽象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

口语的:语言的根本渠道是声音,文字是辅助手段。文字是口头语言的记录。

符号:语音是一种象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二、语言学的方法论

归纳法induction: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他们共有的特性,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提供假说,证明假说和理论,确定家说的支持度,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归纳法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连着八天看到老张跑步,不能得出“老张每天跑步”结论。“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光荣,却是哲学的耻辱。”

演绎法deduction: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普遍性结论是依据,个别性结论是论点。运用演绎推理时,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

实证法verification:研究要有根有据,是应用极广的研究范式。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有定性也定量之分。

证伪法falsification:科学的本质在于他的可错性。新理论得到确认,但还不能说已被证实,而只是暂时没有被证伪。

三、心理语言学

语言成了每个人的社会标志。

心理语言学试图从知觉、记忆、智力、动机等角度来解释当代语言理论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某些假设。两大派:

联想派:婴儿的大脑是一张白纸,语言是通过许多刺激-反应-强化过程学会的。内容派:婴儿的大脑由于遗传的原因,生来具有学习语言的机智,一旦接触语言的原始材料,很快就掌握母语。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20 世纪初)

一、索绪尔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20 世纪5、60 年代)

二、背景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不同领域分别提出,反对把看不见、摸不着、非物质的社会、心理、语言等虚无化,而是把他们看成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而且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迪尔凯母:给“社会事实”下定义。自觉或不自觉要遵守的规范使我们的行为成为社会事实,这种规范就是外部制约。所谓社会事实就是集体心智collective mind 中的思想。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有外部制约,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弗洛伊德:社会中的规范和心理情结,集体心理collective psyche,这叫“潜意识”心理。人们对这种心理系统并没有意识,但是时时受他的支配的控制。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通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一个人并无法言明他

的语言知识,但他说话、听懂别人、识别语言错误时,无不受到语言规则的限制。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不是社会事实本身,而是社会事实与其社会意义的结合。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三、语言的特征;语言学的任务

(一) 区分语言langue 和言语parole

语言: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又是必要的惯例convention 总汇。这种惯例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使每个人能进行言语活动。

言语:是个人运用自己的机能时的行为,他运用的手段是通过社会惯例,即语言

◎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语言存在与人的大脑中不完整,只有在一个社会群体才是完整的,言语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

◎语言是总体,言语从属于语言。语言的存在不取决于具体言语,但是言语不能脱离语言。◎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

◎语言是长久的,言语是短暂的。

(二) 区分语言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语言的外在因素:语言与人种学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政治但是对语言只进行内部研究,不进行外部研究也是完全可能的。把语言比作下棋,象棋是哪里介绍到欧洲,棋子是用什么材料,都属于外部因素,棋法则是内在因素。相当于象棋的“语法”

(三) 对语言符号性的论述语言出现之前不存在思想。一个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形象结合起来,不是把物和名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两个成分都是心理的。单独看概念是做心理研究,单独看声音形象,就是在做生理研究;只有把两者作为不可分开的整体来研究才是语言学研究。声音形象是“符号能指”,概念称为“符号所指”。

符号的三个特性

1.语言任意性的论述符号所指和符号能指之间没有内在的必要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

象声词也有任意成分,象声词并不象声,只是大致模仿。

如何解释最早的象形文字?

索绪尔讲的是口语,是语音与概念结合成的语言符号,没有讲文字,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口语,文字是二性的,是口语的记录。汉语文字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都是副画,它们当然有理可据。

2.符号施指的线性关系连锁关系和选择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3.符号的不变性

(四) 语言学的任务:

1. 对一切能够接触到的语言作出描写并整理出其历史,也就是整理出各语系的历史并尽可能重建各种语系的母语。

2. 找出在一切语言里永恒的、普遍地在起作用的力量,分析出普遍性的规律,即能够概括一切具体历史现象的规律;

3. 确定语言学的界线和定义。是“描写”还是“规定”语言,正是传统语法与现代语言学的分水岭。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四、共时语言学VS 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即语言状态,而不考虑这种状态究竟如何演化而来,又称静态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又称演化语言学。“了解一盘棋的历史的人,未必比刚到场的人更有发言权。”发言多少取决于对棋局分析的深浅。

“ 二者关系

1. 任何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态就够了,演化过程不能说明一个

语言符号的现在价值。一个历时语言现象是个孤立的事实,它所引起的共时语言现象与它毫无关系。

2. 历史语言现象并不企图改变语言系统

3. 任何语言状态的形成都是偶然的

4. 共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历时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

5. 共时语言学比历时语言学更为重要

6. 共时语言学并不是研究同时存在的一切语言现象,而是研究一种语言中的全部共存现象。历时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不一定仅仅属于一种语言,可以同时属于几种语言。

7. 共时语言学事实,不论哪种事实,只能表明一种规律性,但绝不是强制性。相反,历时语言学事实,强加在语言身上,但绝不带普遍性。

8.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不是指两大类成分,而是两种研究语言的方法。

五、符号学semiology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社会上使用的一切表达方式,原则上都以群体规范为基础,换句话说,都以惯例为基础。规范和规则使人们采取一定的表达方法,而不是由于方式本身的内在价值。自然科学研究的现象具有内在的联系和价值,不存在语言与言语之类的区别,不存在制度、惯例之类的东西。社会科学研究人对客观事物的利用;必须区分客观事物本身和赋予它们社会意义的区分性系统,即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不同使用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

衣着、举止、行为、态度都是符号,都不具有自然特征,而具有任意的社会价值,这种价值存在于社会成员头脑之中,是一种潜意识的底层结构。

六、索绪尔的影响

把注意力引到语言与言语上去。

索绪尔:在组合关系中,语言事实和言语事实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前者表明群体的用法,后者是说话人自由的选择。

Chomsky 批评索绪尔:Chomsky 用语言能力代表索绪尔的语言,用语言行为代表言语,Chomsky”索绪尔把语言看做具有语法特点的符号仓库,就是说这个仓库里有类似词汇的成分,固定词组,也许还有类似词组的东西,这样他无法解释组成句子是的循环过程。索绪尔的体系没有提到日常运用语言时所涉及的‘受规则限制的创造

性’“

七、关于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2013 年新增的章节)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声音形象和概念像铜板的两面,不可分开,但是他们之间没有自然的、内在的和逻辑上的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联系。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理据可言。语言不仅在词汇层面上是任意的,在句法层面,即单个语言符号通过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任意的。

象似性:

任意性象似性

语义与语音层面(索绪尔)尽管在基本范畴上存在任意性,但是在上位范畴或者下属

范畴,尤其是更大的语言单位(句法层面)表现出明显的

规律性。形式层与意义层

词法:合成词和派生词

句法:1.小句内部语义结构的象似性

2. 小句与小句之间语义结构的象似性。

认知语言学:象似性低,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模糊相似,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程度高,理

据性弱。

象似性高,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明显相似,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程度弱,即

理据性强。

认知语言学把象似性看做语言的根本属性,索绪尔把任意性看做语言的根本属性。

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

象似符:复制性质,照片、脚印。

标志符:可以作为客体标记的符号。例如水印代表温度

象征符:能以直管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如图腾象征氏族,天平象征公平。

海曼的符号学理论:

成分象似:形式与意义相对应

关系象似:语言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例如距离象似、数量象似、顺序相似、标记象似、话题象似、句式象似。

“人类的语言具有一定程度的非任意性,即象似性。”

句法层面上的原则:1.线性顺序语义原则;2.线性顺序语用原则-----比较重要的信息和不容易获得或不容易预测的信息往往在线性序列中首先出现。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有一个由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三个层次构成的符号系统,语义和词汇语法即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是非任意的,而词汇语法与音系之间的关系则是任意的。

第五章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索绪尔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派:突出贡献创建了音位学: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称为结构-功能语言观

哥本哈根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

二、布拉格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 重视共时语言学研究的地位

(二)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个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

(三) 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分析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

(四) 从语言功能入手研究语言形式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五) 从一开始就注重语义的研究

三、突出贡献:区分了语音学和音位学

(一) 音位的特点:

1. 具有区分意义的功能

2. 不能再分成具有区分功能的更小语音段

3. 只能用区别性特征来确定。(区别不同音位变体的特征,如一个高些,一个低些,一个长些,一个短些,叫非区别性特征。非区别性特征是由语音环境造成的。把a 与o,u,p 等区别开来的特征是区别性特征。)

◎语境变体contextual variant:非区别性特征造成,eg,bad 和bat 中的 a 在语音上是不相同的,但都属于同一个音位ǣ

(二) 区别音位对立的三条标准:

1. 它们与整个对立系统的关系

2. 对立成员之间的关系

3. 区别力量的大小

四、句子功能展示成分: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一) 句子功能展示成分对决定次序有作用

主位-过渡-述位,没有感情色彩、无标记的句子They have come

述位-过渡-主位,叫有感情色彩、有标价的句子

语法主语、逻辑主语和心理主语

John wrote a poem

语义句型semantic sentence pattern:施事-动作-目的

语法句型grammatical sentence pattern:主语-动词-宾语

交际句型communicative sentence pattern:主位-过渡-述位

(二) 交际力:表示句子各部分所传达的信息量。交际不是静态现象,是动态现象。交际力是在信息展开过程中交际本身具有的特征,一个语言单位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

句子功能展示成分就是句子各成分上的交际力的不同分布,这种分布受到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特别是情景的综合影响。考察不受情景或者语境制约成分的交际力,要着重分析语法结构:语言成分在线性排列中的位置和语义结构:语言成分的语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

五、哥本哈根学派

第六章美国的结构主义(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文化相对论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是自己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种观点继续发展的结果产生“文化相对论”,这既可以说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

治学戒律:1.科学的方法始于问题,不是答案,最忌讳开始于价值判断。2.科学是脱离感情的研究。3.不对则错、不黑则白的泛泛判断是极为绝对态度的特征,科学需要推理和明断。

二、语言描写的框架

描写分三部分:

1.语言的语音:语音的系统性。人可以发出的语音是无限的。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2.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每种语言都有内容词和没有独立意义的关系词。固定意义词

汇越少,则关系词就越多。语言学家的重要任务是分析各种语言特殊语法范畴。

3.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

三、萨丕尔和《论语言》(泛读)

◎语言是工具,思维是产品。

◎说话是非本能的、习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

◎人在思维时感觉不到无声语言符号的存在,因此会认为可以不用语言而进行思维。语言是一种结构,是思维的框架。我们要研究的是这种抽象的语言,而不是实际说出的话语。◎语言的普遍性。任何一个种族和部落都有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言。

四、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语言相对论)

(一) 定义

1. 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

2. 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

3. 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人类没有观察客观世界的自由,一切观点都受着语言形式的支配;语言好像一副有色眼镜,事先为人类规定了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面貌。

(二) 沃尔夫的观点语法已经成为人类的背景现象或者背景知识。

把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得更加绝对化

(三)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1. 语言对思维、行动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范畴和概念,反应了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分析。

3. 语言结构影响语言行为和语言前的思维。使用不同语言时,可能运用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4. 从哲学上讲语言对思维的影响问题,实质上是对语言反应现实还是创造现实的争论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五、Bloomfield 和行为主义

(一) 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mentalism

行为主义behaviorism

华生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靠直接经验;只有通过客观、可观察的实验而获得的材料才是可靠的。任何“感觉“”印象”都不足为凭

刺激-反应论一切反应都离不开条件作用,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语言是一种行为,思维也是一种行为。

局限性:

1. 把直觉排除在素材之外

2. 产生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化了,无法解释人类所特有的复杂思维过程。

3. 归纳法是重要,但不能排除演绎法

4. 极端行为主义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没有根本区别。都是刺激-反应-模仿-强化的过程

心灵主义mentalism

冯德

对心理学现象描述的主观性

内省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二) Bloomfield 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语言学观点(他同意行为主义理论中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特点的方法论)三条原则:

1. 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做出反应

2. 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

3. 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原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了桥梁。S r s R S 是外部刺激,r 是语言的代替反应,s 语言的代替刺激,S 外表的实际反映

4.在意义问题上Bloomfield 也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把意义说成是“说话人说出语言形

式时所处的情景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里所引起的反应” 在美国描写语言学中,对所调查语言进行形式和结构上的描写,意义研究处于不重要的位置。这是对传统语法过于强调逻辑和意义的一种反动,也是描写语言学致命弱点。

5.相信语言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描写一种语言之前,不应该对其性质有任何设想。任何

事先设想都只能使自己的语言描写不够科学、不够客观。“关于语言的唯一有用的概括就是归纳性的概括。”

6.听说法在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产生。

六、Bloomfield 和语言论

(一) 语言社团speech community:通过言语来互相交往的一群人。同一个语言社团有不同的“交际程度” 语言不是遗传的,是后天从周围环境中习得的。

(二) 进一步发展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性特征和非区分性特征的差别

(三) 语法形式:区分了自由形式play,John 和黏附形式-ing 反对传统语法把词分成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主张用形类form class 这个概念。Bloomfield 对语法形式的归类采取的是功能归并法。形类应该依照其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来分。Bloomfield 把语言形式分成复合形式和简单形式。跟别的语言形式在语音语义上有部分相似的是复合形式,没有任何部分相似的是简单形式(语素)

(四) 直接成分分析IC 分析(基于冯特的心理学基础)在线性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后来称为层次分析法】先把一个句子切成两半,一半是主语部分,一半是谓语部分,然后再按词与词的关系依次分析下去,直到不能再切分。

第七章乔姆斯基与生成语法(20 世纪五十年代)

不论Chomsky 的语法理论是否正确,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Chomsky 的理论建树。Chomsky 是全世界被引用最多的第八位作者

无论是传统语法还是结构主义语法,都只满足于描写语言而没有回答一个根本问题,语言是什么?

Chomsky 的语言观:

1.儿童在五六年内接触到的话语是有限的,能说出的句子却是无限的

2.儿童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常常表现出天赋方面的差别,但是语言学习的差别极小。五六

岁儿童的语言水平基本相仿。

3.环境悬殊很大,儿童达到的语言水平大致相同。

结论:LAD 假说:这种机制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

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是西方哲学中的柏拉图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明证如此贫乏,而我们是怎样获得如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此丰富和具体明确的知识、如此复杂的信念和理

智系统呢?也被称为“刺激贫乏论”

普遍语法UG: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中“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

认知系统和语言能力最终是靠人的大脑来实现的,一切语法规则、心理运算,最终都要表现为相应的人脑的物质机制。语言机能内在于心智/大脑,对语言的研究是对心智的研究,最终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大脑结构的研究。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生成语法在学科归属上属于“认知心理学”

人与世界的接触是短暂的、个人的、有限的,那么人是怎样对世界的了解如此之多呢?人的知识绝对不是经验主义所描写的那样简单。

后天因素的重要性:Chomsky 认为后天经验十分重要,人的语言知识可以分为两种:1. 我们生来大脑固有的具有程序性或指令性的普遍语法,这是无法从经验中获得的,具有“不可学得性”

2. 我没讲的具体语言,这是非得靠后天经验才能获得的具有可学得性比如,狼孩儿,缺少了必要的接触自然语言的条件。

儿童大脑的普遍语法过渡到某种个别语法,需要“经验”的触发

什么是个别语法?

就是儿童接触语言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Chomsky 称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潜含的稳定的、长久的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知识。

语言运用performance是对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表露在外面多变的、瞬息的下的具体使用。

什么是生成语法?乔姆斯基认为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应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生成语法不是说话过程的模式,而是语言能力的模式,是对语言能力做出的形式化的描写,用一套公式将其内容表达出来。生成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

语言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

三个不同平面来评价语法:观察充分性平面observational adequacy:规则和概括描写充分性平面descriptive adequacy:正确解释说话人听话人的内在语言能力。解释充分性平面explanatory adequacy:如果一种语言理论能够在原始语言素材的基础上挑选出描写充分的语法,那么,这种语言理论就达到了解释充分性。(乔姆斯基没有把解释充分性讲的很清楚)

第一语言模式时期(20 世纪50 年代-1965 年)

转换生成语法的规则需要满足的条件

1. 具有生成性

2. 要简单

3. 要明白清楚explicit

4. 形式化formal

5. 要详尽无遗exhaustive

6. 循环性recursive 高思畅

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三种语法:

有限状态语法:Finite state grammar:好似一台有特定状态的机器,从初始状态经过不同的状态,到达最后状态,就生成了一个句子。它生成的全部句子就构成一种语言,叫有限状态语言。乔姆斯基设想出这种语法是想说明,从左到右的组织语言是不现实的。

短语结构语法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短语结构语法比有限状态语法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可以生成后者无法处理的句子。每一个短语结构规则都是扩展规则。

1. 不受上下文制约context free X Y/W________Z,(WZ 是上下文,表示在WZ 的情况下)

2. 受上下文制约context dependent

有局限:我的理解就是短语结构语法不能形成复句,比如并列复句等。

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第一语言模式就是转换语法)包括三部分:

1)短语结构规则:改写规则,这规则生成一串语符列,次序也许正确,也许不正确,不正确的再运用转换规则

2) 转换结构规则:可以增加词素、减少词素和改变词素的次序。可以解释一些短语结构规则和直接成分分析法所不能解释的现象。

3) 形态音位规则:将形态表达改变为音位表达的改写规则:eg 英语take+past----/tuk/ 乔姆斯基总结了16 种英语转换规则,eg 小品词转换规则(bring in the criminal, bring him in)、否定规则、so 结构转换

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0)

转换规则的力量太大,可以随意转换,所以乔姆斯基决定修正。(接受了下面Katz 的观点)Katz 1963 指出,转换不许改变原句的意义。句子有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和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 之分。深层结构是句子的抽象表达,即结构组织的底层平面,它决定着如何解释这个句子。表层结构是句法表达的最后阶段,为音位规则提供输入,它最接

近我们平常所说的话。深层结构决定意义,表层结构决定声音。

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生成语法的组成】

1. 句法部分:基础部分:改写规则和词典改写规则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规则再把深层结构变成表层结构

2. 音位部分:对表层结构从语音上作出解释

3. 语义部分:对深层结构从语义上作出解释

生成音位学

1.认为语言的发音、词的重音、句子重音都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

2.生成音位学的规则尽量少借助读者的智力,做到形式化

3.生成音位学的规则不是凭借词或句子以外的因素如节奏感定出来的,而是分析词与句的内在结构而得出来的。

关于语义问题的争论

生成语义学(乔姆斯基学生提出)

生成语义学的模式是以语义为基础的,认为只有语义部分具有生成能力,句法的特点决定于意义。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生成语义学还提出词汇化lexicalization 的观点:词汇化会影响到句法转换,he sold the car to her/ she bought the eg. car from him 生成语义学倾向于语义和逻辑连在一起,而不是把语义与句法联系在一起

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REST(略)(1970 年以后)

标准理论依然有欠缺:转换规则权力依然太大;动词和派生名词具有相同的语义属性;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过程标尺聚义不变;随着生成语法的发展发现许多转换规则必须有极其复杂的限制。

语法组织模式:

短语结构规则X-bar theory:范畴规则,

1. 短语范畴应该分为词汇范畴的阶标投射;

2. 词汇范畴应该分析为一组特征

X 型短语(X 为名词、动词etc)和一个限定项specifier 或者补足项complement。

跨范畴的概括。

词汇:

1. 词汇入构项lexical entry:一切特殊情况,语音、形态、语义、语法等

2. 多余规则redundancy

Put:+[__________NP PP]

+loc

John put the salt in the soup

John put the salt X

John put the salt to the soup X

多余规则就是标出词汇例外的情况。

转换部分:移动A规则,名词移动NP-movement,WH-移动,

踪迹:trace theory:

限制规则:

管辖与约束时期(1979 年)(目的在于理论建设)

《管辖与约束时期》:“原则与参数”理论,普遍语法可视为某种原则系统,这种原则为人类所共有,且先于每个人的后天经验。普语由两部分组成:1.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有关,原则2.与具体的语言的特有现象有关,参数,用参数来解释不同语言的异质性variation。

原则与参数理论:语言间存在参数差异parameter variation,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可以用wh 成分构成直接疑问句,但wh 成分的使用方法却不尽相同。

儿童习得母语时,无需学习这些普遍原则(大脑中已存在),只需要确定参数值,所以儿童能迅速成功的习得母语。普语并不否定后天经验的重要性。内因需要用外因来激活。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寻找和确定自然语言的原则,寻找不同语言的参数

在生成语法的原则和参数阶段,乔姆斯基提出了语法规则系统,由词库lexicon、句法syntax(移动a)、生成语音式PF-component 和逻辑式LF-component 构成词库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词库:词项的总和

抽象的语素-因素结构

句法特征

语类特征

语境特征

短语结构规则生成D 结构

转换规则生成S 结构

音位规则生成语音式PF

逻辑规则生成逻辑式PF

移动 a D 结构S 结构完全语音式属于语言机能内部D-结构S-结构移动 a 逻辑式PF 和LF 分别于心智中的其他认知系统和信念系统形成接口关系interface

从D 结构到S 结构称为转换。

管约论的核心是一系列普遍性的原则,称为“子系统”(乔姆斯基提出的七个原则)

1. X 阶标理论X bar theory:例子:John proved the theorem VP→V comp John’s proof of the theorem NP→N comp 推出XP→X comp

2. 题元理论?-theory逻辑学命题中的谓词predicate 和个体词individual 的关系用?(题元)来表示,称为题元关系John ran quickly ran quickly 是谓词,John 是体词,这是一元命题,John 是施事的题元John likes Mary like 是谓词,John 和Mary 是个体次,这是二元命题,John 是施事题元,Mary 是受事题元Mary 充当了受事的题元就不能做施事的题元,John 充当了施事的题元就不能做受事的题元,如果题元位置上缺少有形词,就必须用无形词来填充,这样的无形词叫“空语类”empty category 用Pro 来表示。it is unclear to see who 中

see 是一个二元谓词,但是只有受事题元who,没有施事,因此在施事的位置上用pro 来填充。It is unclear [comp [pro to see who]]

3. 格理论Case theory:解释语类不同性质

4. 管辖理论Government theory 成分之间的支配关系,它要说明短语中的各个成分是否在同一管辖区域之内,还要说明在管辖区域内什么是主管成分什么是受管成分。John says Bill likes him

5. 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 所谓“约束”就是语义解释的照应词与前面名词的关系。“约束”就是要规定清楚在管辖区域内的成分何时是自由的,何时要受约束。John likes him。him 在管辖区域内是自由的,不受John 约束John says Bill likes him。Him 在管辖区域内是自由的,不受bill 约束,但可以受John 的约束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John likes himself。Himself 受John 约束

6. 界限理论Bounding theor y 研究对转换范围的限制,重点讨论Wh 位移应该在什么样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比如:Who does this book criticize?who 是criticize 的宾语,在陈述句中位于criticize 之后。但是疑问词处于关系从句中不能移到句首,比如,Who are you reading the book that criticize?[x] Wh-位移有区域限制,在英语中S 和NP 都是结点bounding node,标志一定的区域界限。不能任意越过。Who does the book that you are reading criticize?

7. 控制理论control theory 基本原则“最小距离原则”

最简方案时期(1995 年)(强调方法论)

的乔姆斯基发现问题:

一、人类语言机能应该去满足的一般性条件有哪些?在何种程度上,语言技能是由这些条件决定的,而不超出它们的特殊结构?

二、人类语言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其最优化的设计能够满足与人类语言功能相关的认知系统施加的条件。其遵循的标准是“规则的数量和运算所用的记忆越少越好。”

三、语言规则众多只是表面现象,它们应该可以抽象为更一般性的少数原则。参数的数量是有限的。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只能根据积极的证据,即语序、形态这样有显性标记的证据,消极证据对语言习得不起作用。

最简方案不是一种具体句法理论,而是对句法理论(尤其是管辖与约束理论)进行改造的纲领性思想,不带理论偏向,是一种追求理论雅致完美的简约主义,是对以往语言理论研究的检讨式探索。

最简方案的内容:

一、对最简方法的总体考虑

1. 内在主义语言观:内在性语言internalized language I 语言,生成程序:运算推导computation and derivation,I 语言生成结构描写SD structure description,即语言的表达式。

2. 最简方案中语言包括词库和运算系统两个部分。词库能准确的详细的描写进入运算过程的词汇项目的特征

3. 原则参数方法的约束理论,格理论,题元理论只能在界面上起作用,并通过界面获得它们存在的原因和动机。

4. 普语的运算推导可导致合并和破裂

二、基本关系X-bar theory

三、超越接口层面:D 结构

四、超越接口层面:S 结构

五、最简方案的拓展

第八章伦敦语言学派(20 世纪六十年代起)

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理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开始对语言的功能与意义发生兴趣。必须建立一种语义理论才能使语言研究深入下去。语义学理论是解释语言现象的基础

语义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语义分析常常把我们引向人种学描写。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区分两种语言使用情景:1.有魔力的情景,一个词一句话可以使外部世界发生变化 2.语言的使用与语言环境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书面语。但是口头语与环境有关系。语义与所指的物质特征没有关系,与词的功能有关系。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正确使用,就像一件工具,使用起来有意义,不使用就没有意义。

新观点:

1.“孤立的词实际上不过是臆造的语言事实(x),不过是高级语言分析过程的产物,有时候句子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单位,但即使是句子也不能看做完整的语言素材。对我们来说,真正的语言事实是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完整话语。”

2.有些音不是一个单义,而是一个“意义范围range of meaning” 意义不是存在于语音的某种东西,意义存在于语音与环境的关系中。

3.一切词的一切意义来自于亲身经历

弗斯的语言观和语义学(语言环境论)

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把语言看成“社会过程”,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

受索绪尔的影响,语言包括系统和结构,结构是语言成分的组合性排列,而系统是一组聚合性单位。结构系统

弗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探讨:

不同意索绪尔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不同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语言而不研究言语。他反对“语言存在于集体心智之中的观点” ,他对个人有新的解释。”认为语言既有先天成分,又有后天成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实际中使用的语言。弗斯试图把语言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起来;人是文化价值的创造者和维持者,语言是文化价值的重要成分,所以语言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的社会本质。

弗斯既不同意唯理主义把语言看成是先天的,又不同意行为主义,把语言看成是完全后天的

典型情景语境: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遇到的环境,它决定着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比如,儿子父亲学生老师下级上级同学爱人哥哥弟弟。语义学成了对出现在典型语言环境中

的话语进行分类的问题,这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定义完全不同。

分析典型语境环境要注意的:

1. 篇章本身的内部关系

A. 不同层次,组合关系

B. 单位或词汇的聚合关系

2. 语言环境的内部关系

A. 篇章与非语言成分的关系

B. 篇章中小片段、大片断与环境的特殊组成成分

弗斯的韵律分析韵律音位学prosodic phonology

人的话语是一个连续的语流,不能分成若干独立的单位。只要一开口,至少是一个音节。这个语流中,想要分析各个层次上的功能,只进行语音描写或因为描写,都是不够的。音位只探讨了音位学上的聚合关系,没有指出组合关系。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韩礼德的语言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发展概况

继承和发展弗斯的基本理论:1. 情景语境,提出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2. 系统概念,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

韩礼德的语言观

一、语言观:世界上的语言学不是结构主义与生成语法的对立,更根本的分歧是有的

人取向基本上是研究组合关系,即研究语言形式,其渊源追溯到逻辑和哲学;另

一些人取向基本上是研究聚合关系,即研究语言功能,其渊源可追溯到修辞和人

种学。

形式派把语言解释为一串结构,不同结构里呈现有规律的关系,所以引进转换的概

念。强调语言的普遍性功能派把语言解释为一个关系网,且结构是为了实现关系

而存在的。语义是语言的基础。

韩礼德:针对乔姆斯基语言知识的概念,韩礼德说我们懂得自己的母语不是把它

当做抽象的声音符号系统,也不是把它当做一部书外加一部词典,我们知道如何

使用自己的母语,包括如何根据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韩礼德特别强调语言

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需要造就了语言形式。

二、语言潜势linguisitic potential 和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itic behavior针对

乔姆斯基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韩礼德区分了语言潜势linguistic potential 和

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r。潜势只是供语言使用的各种可能性、有大

量的语言资源;最后说出的话,那才是选择的实际行为。

系统-功能语法的发展:

20 世纪50-60s:

1.构建词汇语法:

什么是词汇语法?

语法范畴的分类、等级系统的建立

2.区分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结构代表组合关系,系统代表聚合关系。

3.元功能metafunction:来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

1) 概念功能ideational :讲话的内容

2)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讲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

3) 语篇功能textual:能构成完整连贯的语篇

70-80s:

1.如何把词汇语法、语篇语义和语境有机的联合起来?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主

要由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和主位-述位系统体现。

2.语法隐喻

概念隐喻:一个过程可以隐喻另一个过程。

人际隐喻。区分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

90s-present:三个趋势

1) 对“词汇-语法”的描写出现分工

2) 对语言系统的描写和功能描写更加精细

3) 对语言的描写从英语扩展到其他语系

对语境的研究:

马汀:语境层次的观点,把语言的意义系统视为表达曾,把语境层次视为意识形态、语类(如文学语言、科技语言)、语域register(当话语范围、话语方式、谈话人关系确定后,你能所使用的那类语体也就决定了,那种语体叫语域。)

韩礼德:例示化渐变体cline of instantiation:一段是系统(文化语境),一段是系统的示例(情景语境)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系统-功能语法的特点:

? 主张描写主义,反对规定主义,研究语言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辩。? 与转换生成语法区别最大

1.十分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如何完成这些社会功能?从

社会角度研究语言,不重视语言的心理基础,而转换生成语法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不过问语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景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变体,以及这些变体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2.认为语言是做事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知识方式。

语言language 语言能力competence 言语speech?语言运用performance 2. 索绪尔乔姆斯基韩礼德知识是语言的心理学范畴,语言能力是个人的特性语言行为潜势linguisitic behavior 实际语言行为actual linguisitic potential behavior 语言不是人的一种知识和能力,而是语言和文化允许他选择的选择范围,也就是在语言行为上能够做得事情的范围。所谓语言就是讲话人能做什么言语就是讲话人实际做了什么做事方式属于语言的社会学范畴,即语言与环境的关系,属于一个语言社团的特性

3.重视对个别语言和个别变体的描写

4.用连续体来解释许多语言事实。

5.依靠对语篇的观察和数据统计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6.以系统作为基本范畴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

系统语法:包含一系列的相互关系的范畴,用以解释语言材料;还包含一套抽象的阶,用以说明范畴与材料的关系。

语言材料要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解释。

最基本的层次是:

1. 实体:语音实体和文字实体

2. 形式:词汇和语法

3. 情境:谈话主题、直接情境、更大情境

这三个层次依次靠两个层次联系起来:语境和音位学把形式和情境联系起来的是语境,联系形式与实体的是音位学。

系统: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系统就是一组选择

比如:数的系统单数复数

人称系统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系统的特点:

1. 系统内的选择相互排斥

2. 每个系统都是有限的

3. 每一个选择的意义取决于其他选择的意义

英语的主要系统物质过程:动作过程、事件过程心理过程:内化、外化关系过程:事物之间的关系,归属、识别及物性系统行为过程:呼气咳嗽叹息做梦苦笑言语过程:讲话交流信息存在过程:存现句主位系统:区分有标记和无标记。语气系统

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社会学和符号学)

韩礼德的语言的功能的观点: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的逐渐掌握。学习自己的母语其实就是学习语言的用途,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的意义或意义潜势。结构、词和语音是这种意义潜势的实现。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如何表达意义。

儿童在发展语言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七种功能:

1. 工具的instrumental:用语言得到东西

2. 控制的regulatory:用语言支配别人

3. 交往的interactional:用语言达到与他人交际

4. 个人的personal:儿童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个性及在语言交往中的个人成分

5. 启发的heuristic

6. 想象的imaginative

7. 信息的informative

到了成年,功能范围缩减到三种,元功能(都是意义潜势的组成部分): 元功能metafunction:来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

1) 概念功能ideational :讲话的内容,人的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经验部分和逻辑部分

2)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讲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用语言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的功能。

3) 语篇功能textual:能构成完整连贯的语篇。语言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Cohesion 高思畅

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语言如何实现社会上的意义潜势?

需要研究社会制度与语言系统的关系,意义潜势如何决定行为潜势。需要把语言环境看成符号结构,看成构成社会制度的一种意义。

语言环境包括三大内容:

1. 社会行为【话语范围field:经验意义的选择】

2. 角色结构:社会参与者们的关系的总和【谈话人关系tenor:社会角色】

3. 符号组织:语篇的功能与社会行为的关系。【谈话方式mode:口语、书面语】

从这三个内容中提取出

语域:语域就是在实际运用中的语言。语域变化受文化的制约,在各种文化中,情境都可以归为情境类situation type,情境类决定着语言。情境越典型,语域的选择就越少。语域的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

语域的特点:

1. 根据不同的精密阶度来分类

2. 语域之间有的相去甚远,有的极为相似

3. 语域有相对封闭的,有的相对开放。语法隐喻理论构建主义思想(Vygosky、Piaget):世界上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真理,因为知识总是一个人的原有认知框架与新知识之间互动之后构建出来的。

认知隐喻理论:隐喻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框架,它控制着语言使用者以一种语义域理解另一种语义域。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别和联系?

词汇隐喻:是将某一词语用来指称另一与之相似的事物。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用一种语法手段代替另一种语法手段来表达既定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所要问的不是该单词是如何使用的,而是这一意义是如何表达的。)用不同的表达形式wording,表述客观世界中的同一现象或事物。例如a flood of protests,flood 用来比喻多如潮水的抗议,所以是一个词汇隐喻,而protests 是用名词来描述客观实际中动态的现象,所以是一个语法隐喻词汇隐喻是同一层面的系统内部不同选择所导致的语言现象,而语法隐喻概念说明的是不同层面之间的体现关系。词汇隐喻的本质是能指相同所指不同,而语法隐喻是所指相同,能指不同。联系: 1. 某些词汇隐喻

也可以借助系统-功能语法进行阐释。Tree of life,river of time 都是名词隐喻,the rich perform leisure 的隐喻性是由动词perform 生成的,所以被称作谓词隐喻2. 语法隐喻的提出,表明我们不能仅从语法系统来判断某些表达形式是否具有隐喻性。比如ill come tomorrow 语法隐喻分为:1. 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不仅是具体事物之间的比喻,而是功能结构之间的隐喻化。比如:They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the fifth day. The fifth day (变成心理过程的感觉者)saw their ascent on the mountain. 词汇层次的隐喻化最常见的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 :原来的v 或者adj 变成名词。2. 人际语法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意义来自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一种形式可以表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的形式体现。

分为:

语气隐喻:一种语气域向另一个语气域的转移

情态隐喻: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确客观

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评价: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估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就是说,评价不是只停留在语言的形式或表层意义上,而是要通过表层意义揭示深层的意义取向。

我们平时说话,不附加态度、感情、观点的时候极少。

第九章认知语言学(20 世纪80 年代中)

概述

任何语言学理论只有把自然语言当作心理现象来研究,就属于广义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用小c 表示) 生成语法、概念语义学都可以看做广义的认知语言学

狭义的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大 C 表示)是广义的一种,对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同于乔姆斯基的传统。它不把语言看做是心智的自治部分。

基本假设:

1.语言并不是自主的认知机制,而是认知的主要部分;

2.语言是关于语义的

3.语义是概念化的结果

4.语法知识来源于语言使用。

5通过了解心智去研究语言将会有洞察力,无论研究来自实验内省还是常识性的观察。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从观察语言开始,发现人类思维的隐喻性。? 折射出的是心智或思维的隐喻性本质。? 思维中的概念化、范畴化和逻辑推理的涉身性和想象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体验哲学理论,挑战传统西方哲学的理性观、身心观、科学实在观及真理观。西方传统认识论:客观主义,心智和理性都看成是脱离身体的,不受身体的影响和局限。体验哲学人类心智的本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获得客观的知识和真理,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体验性和想象性的心智。调查了:? 不同语言表达式中存在意义差别? 边缘语言事实认知语言学的孕育:范畴化与原型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1. 语言与认知的关系 2. 认知又与概念、文化规约、知识、语义有关3. 以上与范畴有关。真值对应论the corresponding theory:认为句子是不是真实全看他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衣服是红色的。”可衣服并不是红色的,世界上压根儿

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漫谈 Schools of Linguistics: some random thoughts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 为何要讲流派问题? 我主张,进入一个研究领域时,第一要宏观,第二要对思想(ideas) 感兴趣。 宏观:做研究,别一下扎到一个小领域、小题目里去,那样会见木不见林。 了解宏观背景,让你不失迷方向。 对思想、哲学理念感兴趣,比只对纯技术性的东西感兴趣,更有意义。技术是手段,提高认识是追求。 1. 区分流派与分支 1.1 流派多指思潮, 有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盛行时代,有其影响, 往往有历史视角。(它未必对领域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论述。) Schools refer to trends of thought, with their representative figures, works, unique ideas, methods and influence on later development;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1.2 分支多指领域, 研究范围, 也有经典著作, 有影响的人物, 多用共时观点。可能多个流派都对它有过贡献。 (Branches refer to areas of study, with their classics,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often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1.3 历史视角和共时视角一起可以画出一个十字, 像一个坐标.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will form a cross, which like a coordinate. Distin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Branches 1.2 语言学的分支: Branches: 从内部分:语音学, 音系(位)学, 词汇学, 形态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Distinction from within: phonetics, phonology, lexic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 pragmatics (?) 从外部分: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Distinction from without: psych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computation linguistics, neur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cultural 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etc. 大分类: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1.3 语言学流派: 传统语法(600BC—18世纪)traditional grammar; 历史语言学(19世纪100年) historical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开端(索緖尔, 20世纪初)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linguistics; 欧洲功能主义(20世纪20-50)European functionalism 伦敦学派(1940—50)The London School; 系统功能语法(1960—现在)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1930—50) American structuralism 美国转换生成语法(1957—现)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认知语言学(today)Cognitive linguistics

伦敦语言学派综述

伦敦语言学派综述 摘要 伦敦学派是语言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该学派在英国备受推崇。伦敦学派主张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语言,注意语言的意义、工具性质和语言使用的情景,在伦敦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法也认为意义和功能是人类语言和交际活动的基础。对伦敦语言学派的研究成果进行一番系统梳理,有助于更好的掌握了解该学派在语言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语言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伦敦语言学派,语境理论,重要贡献,语言学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语言学都受到索绪尔的影响,把语言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去研究。但由于切入点与侧重点不同,各派的基本理论亦有所不同。如欧洲的几个语言学派更多地注意到语言的功能和符号性,美国的结构主义更注意形式分析和客观描写;转换生成语法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而英国的语言学家则更多地注意到语言出现的情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 英国有研究语言学的悠久传统,特别是语音学。早在15、16 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大陆还普遍使用古拉丁语,而拉丁语以外的语言如英语等民族语言被嘲笑为俗语时,英语研究已在英国本土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正音学、词典学等合乎规范化要求的学问首先发展起来。 19 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像亨利·斯威特那样的语音学家,他的《语音学手册》被誉为“教会了欧洲人语音学,使英国成了语音学这门现代科学的发源地” 。久负盛名的丹尼尔·琼斯继承了斯威特的工 页脚内容1

作,成了英语语音学和普通语音学的先驱。 英国理论语言学的创始人是与琼斯同时代的约翰·鲁珀特·弗斯,因弗斯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故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作“伦敦语言学派” 。他培养的学生中最著名者有韩礼德、罗宾斯、莱昂斯等。 二、伦敦语言学派及具体理论 “伦敦学派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与美国的结构主义派和转换语法派、捷克的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同样为人注目”。伦敦学派(The London School)又称弗斯语言学(Firthian Linguistics)。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弗斯是英国语言学界的中心人物。弗斯从1938年就开始在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教授语音学和语言学,在伦敦大学长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弗斯的语言学理论逐渐成熟,同时伦敦大学也成为传播其语言学理论的最好平台。因此,以他为首的英国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在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中,马林诺夫斯基、弗斯、韩礼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林诺夫斯基是著名的人类学家,他在人类学研究中,大量的实地考察让他发现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开始对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兴趣。他先后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2]的观点,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伦敦学派语境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资源。 弗斯作为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延续了英国语言研究“实用性”的传统,继承了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丹尼斯·琼斯(Danier Jones)在语音研究上的成果,开创性地提出了“韵律分析法”;还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情景语境”和“意义是语境中的功能”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以语言因素为标准,将“语境”分成由语言内因素构成的语境和由语言外因素构成的语境,并首次对语境的变量进行了概括,完 页脚内容2

语言学第一章笔记和习题

Chapter one 学点语言学 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系统研究,对于一个学习英语的人来说,应该懂一点语言学的知识,它可以在理论上对学习语言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语言。 The Goals for this Course To get a scientific view on language; To understand some basic theories on linguistic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linguistic theorie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 (SLA or TEF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work. The Requirements for this course Class attendance Classroom discussion Fulfillment of the assignment Monthly exam Examination Reference Books 戴炜栋,何兆熊,(2002),《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李战子,《语言学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润清,(1995),《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romkin,V. & R. Rodman, (1998),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the sixth edition, Orlando, Florida: Holt, Ranehart & Winston, Inc. 许国璋先生认为把语言定义成交际工具不够科学,至少不够严谨.他对语言的定义做了如下概括: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当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 当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 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载体. 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have the general idea abou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Teaching difficulties: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Why do we study language?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life and humanity If we are not fully aware of the nature and mechanism of our language, we will be ignorant of what constitutes our essential humanity. What can language mean? Language can mean what a person says (e.g. bad language, expressions) the way of speaking or writing (e.g. Shakespeare‘s language, Luxun‘s language) a particular variety or level of speech or writing (e.g.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 colloquial language) the abstract system underlying the totality of the speech/writing behavior of a community (e.g. Chinese language, first language) the common features of all human languages (e.g. He studies language)

中西方语言研究语文学时期之对比++语义学期末论文+20140601012+...

中西方语言研究语文学时期之对比 摘要:中国、印度、希腊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分期中,传统语言学时期指的是整个18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又称为语文学时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我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时期的一些哲学家和训诂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涉及词义、语义问题。本文将就中西方语言研究中的语文学时期进行对比和研究。 关键词:传统语言学;语文学时期;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对比 一:引言 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从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分期看,我们可将语言学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语文学时期、传统语义学时期和现代语义学时期。语文学时期,也就是传统语言学时期是的是整个18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在最早的语文学时期,语义研究主要局限于解释古字词、诠注古书籍。 二:西方语言研究中的语文学时期 (一)西方语文学时期中的经验主义哲学观 任何语言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上。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18世纪以前,哲学界的特征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论争,两者之间的争论与分歧影响着人类知识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由于语言学与认识论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因此受到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论争的深刻影响。 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来自感官对外间事物的感觉,带有唯物主义倾向。坚持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感觉经验虽然不能告诉人们事物的原因,但是能提供关于个别事物最权威的知识。他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在古代语言学的第一个论争,即“自然派”和“惯例派”之争中,亚里士多德持“惯例派”的观点,认为语言是“心得经验”的符号,其意义来自约定。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经验主义的语言研究涉及到逻辑和语法的相互关系,词类划分、句子成分的识别标准、词项和命题的语义解释问题。并且一直反对亚里士多德语言理论的斯多葛学派也遵循这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可以看到,面对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验主义学派强调各种语言的特殊变化,并且这些语言学家们会根据日益丰富的资料修改自己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描写。经验主义的真正发展,得益于文艺复兴后期采用实验和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培根,他认为知识论是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建立在物质本质之上的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预言师进行交际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应该对语言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其语言学观点在其著作《新工具论》和《论科学的优势和完善》中得到论述。(二)西方语文学时期中的理性主义哲学观 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哲学方法。古希腊的语言研究在两个方面进行,即哲学方面和语法学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与认识学说的研究密不可分,都存在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争论。受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讲义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讲义吴振国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流派及其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包括:古代语言学、近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本课程是本科语言学概论课的提高,同时又是语言学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使硕士生提高语言学的理论修养,掌握重要的语言理论方法,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把握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为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语言学史一般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1. 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 2. 近代语言学(19世纪) 3. 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4. 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本课程重点介绍现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因为这两个时期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流派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无论是对当今语言学本身,还是对其他学科,影响都比较大。 主要参考书目: 1.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3.赵世开主编《国外语言学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殷钟崃、周光亚主编《英语语法理论及流派》,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之前,古代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这个时期对语言的研究,一般是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人们并不是为了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而是为了解决哲学问题、为了传播宗教、为了理解历史文献等而研究语言。西方一般把古代传统语言学称为’语文学?(Philology),区别于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的’语言学?(Linguistics)。 而在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则称为’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小学?被看成’经学?的’附庸?,即认为’小学?是附属于’经学?的。 古代语言学有三个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古希腊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学影响最大,后来西方的传统语言学主要是来自古希腊传统。古印度的语言学对欧洲语言学、阿拉伯语言学和中国的语言学都有较大影响。而古代中国的语言学,主要是对亚洲与中国交往非常密切的几个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本课程只简要介绍古希腊和古印度的语言学,中国的语言学有专门的课程《中国语言学史》详细介绍。 第一节古希腊语言学 一、古希腊早期的语言研究 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了语言研究。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的。古希腊哲学家曾经就名称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本质论?,认为词语的形式(名称)和意义(所指事物)之间有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另一种观点是’约定论?,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社会约定的,跟事物本身的性质没有什么联系。 在语言结构分析上,古希腊学者主要从逻辑的角度研究语法。柏拉图将词分为名词和动词两类。亚里士多德增加了连接词一类,包括现在的连词、系动词、代词和冠词。古希腊学者还划分了请求、提问、回答和命令等4种句子类型,指出名词有阳性、阴性和中性三种性范畴。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格?的概念,指动词和名词在语法形式上的变化,表示关系、数、语气等语法意义的变化。 后来,斯多葛学派把代词和冠词从连接词中分出来,并且把名词分成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两类。他们还进一步讨论了格的概念,确定了名词的5种格: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他们还区分了现在时和过去时、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古希腊人在腓尼基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元音字母,形成第一个完整的拼音字母系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描写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提出了元音、半元音、默音、长音和短音、高音和低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等概念。 二、古希腊语文学的研究 在公元前4-1世纪的’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语言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语言研究由对哲学逻辑问题的探讨转为对古代经典文献(尤其是荷马史诗)的考证和解释,形成了亚历山大语文学派。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Dionisius Thrax,公元前170-前90)总结了亚历山大学派的研究工作,写出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学专著《语法术》(Techn? Grammatik ?)。 这部书比较系统地描述了希腊语的结构,确定了句子和词这两个基本的语法单位。把词分为八大类: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并且给每个词类下了定义。如名词有格的变化,表示人或事物;动词有时态、人称和数的变化,表示动作或过程。 划分词类时把词形变化作为首要标准,同时兼顾词的意义,而在给冠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下定义时,还涉及词的语法功能。书中对语法范畴也有比较全面的描写,对名词的性、数、格,动词的时、人称、数、语态都作了描写。 《语法术》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词法体系,对后来的语法学有很大影响,后人提出的各种词类系统和语法范畴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与此差别不大。这部著作直到十二、三世纪,一直被视为语法学的典范。但这部书缺乏对句法的分析。 公元2世纪,阿波洛尼·狄斯科勒斯写出了《论句法》,这是西方第一部句法研究著作。书中分析和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别了主语和谓语,从分析名词与动词的句法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他词类跟名词和动词的句法关系,从而弥补了特拉克斯《语法术》的不足。这部著作创立的句法体系对后来西方语言学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语言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经过古罗马人的有力推动,古希腊语言学传统在西方得到广泛的传播,后来还对东方的语言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世界语言学的主流。 第二节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 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到18世纪。 一、古罗马时期的语言研究 公元前3-2世纪,古罗马人征服了古希腊本土,建立了强大的古罗马帝国。但罗马的文明程度远不如希腊,古希腊的科学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2009-05-15 08:59:28) 转载 分类:百草园 标签: 习得语文 理论学习 教育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 20世纪五十年代,来自美国的乔姆斯基在其研究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传统的,是由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无法解释的。于是,他创立了生成语法学。这种新的语言学观点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在语法学界甚至整个语言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语言学的看法,过去语言学家们认为业已解决的许多问题又重新提出来加以讨论 (De Beaugrand,1993:147)。生成语法学,这种新的解释角度正如约翰?莱昂斯所说的那样,“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刘润清,2002:206)。在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角度:乔姆斯基采用唯理主义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乔姆斯基坚持了17世纪法国的笛卡儿创立“我”可以怀疑一切。认为来自外面的感觉经验是错乱的,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对于人何以会说话而又是怎样学会说话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代表了乔姆斯基的基本语言观点。他站在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哲学立场上,公开主张先天论。乔姆斯基在研究中发现,尽管儿童智力还不十分发达,学习诸如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还相当困难,但他们却能到五六岁时很容易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而且,他们接触的语言材料是十分有限的,相当部分不标准、不合语法,然而,儿童学会的句子是无限的,他们会说以前从来未说过的句子,也能理解从未听过的句子。总之,儿童内化了语言的规则,“用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思想” (刘润清,2002:p207-208)。考虑到儿童既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语言教学,也没有什么明显证据可以看作本族语者语言直觉的来源,乔姆斯基声称儿童天生具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Chomsky,1965),尽管语言的规则非常抽象,但由于有了这样一个“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的母语(Brown ,1987:19)。“语言习得机制”包含所有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能够解析这种普遍现象的一套原则和规则系统就构成了生成语言学家所指的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人类特有的,是遗传所赋予的,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一套普遍语言规则。正像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普遍语法可以看作是某种人类共有的、先于经验而存在于个人之中的原则系统”(Haegeman,1991:10)。我们说话的能力一部分基于天赋原则和普遍语法中提供的参数,一部分则基于我们对某一特定语言接触的触发经验。根据这些构成成分,我们便发展起某一具体语言的语法:即该语言的核心语法。

思维与语言1

也谈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李玲芳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陕西,西安 710025)摘要: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一直很复杂,本文除简单介绍二者之间已有的四种关系之外,同时分析了什么是思维,什么是语言,通过分析以及列举大量事例,主要提出作者自己就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个人观点——思维决定语言。 关键词:思维;语言;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引言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很复杂,一直以来就是大家探讨的热点问题。思维和语言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几种比较成熟的说法: 1.1语言决定思维说: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萨丕尔-沃尔夫认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语言决定思维,这就是语言决定论这一强假设。由于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沃尔夫还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也就是说与他们的语言背景有关,这就是语言相对论。 1.2 思维决定语言 这种观点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与沃尔夫的观点相反,他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认为,儿童的思维并非来自语言,而是来自动作。儿童在9个月以后,虽然还没有语言,但

已有了动作思维,因此,他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1.3 语言和思维相互独立,相互作用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L.Vygotsky)。他在考察了科勒(W. Koehler)对黑猩猩所做的有关动物思维的大量实验研究后指出,黑猩猩具有某种智力,但这种智力和有声语言毫无关系,所以,维果斯基认为,在黑猩猩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前语言阶段”。另一方面,黑猩猩有自己的“语言”,比如,它们能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和声音来进行交际。不过,这些表情、手势和声音总是和具体的动作相联系,表达欲望与感情,和思维没有联系。所以,维果斯基又认为,在黑猩猩向有声语言进化的过程中应存在一个“前思维阶段”。总之,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上,维果斯基一方面强调是思维决定了语言而不是相反,但也承认思维的发展要受制于语言;另一方面他又觉得不应把二者等同起来,不能认为二者有必然的联系。他认为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圆圈,它们部分重叠,但是,有言语的思维不能包括所有形式的思维(肖少北、张文香)。 1.4代表人物: 思维与语言等同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华生(J. Watson)。他认为,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按照这种观点,思维可以称之为“内部言语”。心理学家雅柯布逊(E. Jakobson)曾用电极对被试人的下唇和舌尖

西方语言学流派综述

西方语言学流派综述 【摘要】本文从历时的角度综述了西方语言学流派的发展。通过对各主要流派社会背景,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贡献的总结和浅析,可以宏观地了解西方语言学流派,帮助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语言,提高观察语言和分析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流派;西方语言学流派;综述 【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n overview of schools of linguistics in the west 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the overview of major schools of linguistics in terms of backgrounds, basic ideas, representatives and major contributions of each school enables language researchers and learners to have a macro knowledge of schools and an integral idea of language, thu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observe and analyze language. 【key words】schools;schools of linguistics in the west;overview 0 引言 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语言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并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是一个兼具理论研究和实际意义重要性的多彩领域。西方语言学发展中,早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语言的性质和语法问题。近几十年来,西方语言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要

吉林大学对外汉语及语言学

一真题 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的历年真题及答案,此外还有自己总结的部分,内容很详细,以及经验总结,历年真题一定要客观的对待,古汉和语言学一定要好好看看,因为吉大这两门历年来总是会重复出现,大家要好好分析。但是现汉出题老师历年来都不会出现重复的题目,所以大家就明白啦。 二吉大内部资料: 吉大本科生最新超全现代汉语笔记(王光全)【出题老师讲课笔记,手写体,超全超工整清晰】 吉大现汉出题老师上课录音 吉大语言学出题老师《语言学纲要》上课录音 吉大现代汉语出题老师课堂课件,出题的老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好好研究,与邵静敏版现汉一定要联系起来,互相补充着看。 吉大本科生最新语言学理论笔记(吕明臣) 吉大古代汉语笔记,徐正考老师的,吉大的古汉本科生只学习第一册和第二册,但吉大古汉的题目翻译大部分出在第三册中,因此一定要好好看看第三册中前几篇文章。 《语言学概论》孙维张刘富华吉林大学出版社年版,这本书非常的重要,很多历年真题都出自这本书之中,此外,还有本人自己对这本书的笔记整理。吉大语言学每年都有语用学分析,年出现了道,而徐本《语言学纲要》中语用学部分很少,大家要看吉大这本,里面语用学部分讲得很详细。 语言学概论大题总结,这是吉大老师给吉大本科生总结出来的,很重要的部分。 语言学《语言学纲要》课件 三其他内部资料: 年吉林大学常青藤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讲义 年吉林大学常青藤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讲义,并且有录音 《汉语语法范畴分析问题》马庆株(提供复印版)这本书帮助大家学习现代汉语语法部分,吉大老师课上建议大家看的。 《语言学概论》胡杨明(提供复印版),这本书本人认为讲得很好,很浅显易懂,对大家学习会有帮助。 《传统语言学纲要》这是出题老师写的书,挺重要的,吉大有几年出的古汉通论都是训诂部分,都是从这本书中出的,一定要仔细看,提供打印版,因为这本书已经绝版 《古代文献导读》这是出题老师写的书,挺重要的,有一些课外部分翻译是从这里出的,大家可以将这本书与王力古代汉语一起复习,这本书以前是吉大的本科生教材。提供打印版,因为这本书已经绝版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习题汇总,收集了一些比较经典的层次分析题,包括经常出现的歧义句分析,这种题型近几年经常出现,年有个。

从各语言学流派中看当代语言学的发展

从各语言学流派中看当代语言学的发展 当代语言学具有客观性,是一门理论学科、实证学科和描述性学科,其方向有音系学,语法,词汇学,语义学,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对语言学的每一专业部分进行细致研究,另一条是从整体上研究语言学。尽管这两条研究方向都困难重重,但是不能低估了已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取了很多语言方面经得起检验的信息;理论、概念和调查的技巧的发展已经大大有助于我们对于语言性质的理解。20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形成离不开各大语言学派的研究和理论:索绪尔注意到语言的功能和符号性,美国的结构主义注意形式分析和客观描写,伦敦学派注意语言出现的情景,乔姆斯基重视语言的创造性和普遍性。 索绪尔的理论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20世纪各学派都从他的思想中受到启发,吸取营养。他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明确了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其根本特点是意义与声音的结合。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把语言作为一个单位系统和关系来分析。同时他做出了几个主要区分:(1)语言与言语。索绪尔认为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同时把语言看做是同质的符号系统,这一点构成了他的理论基础。而“言语”具有异质性,不好研究,所以把“语言”从语言的实际运用分离出

来,把“语言”看做是一个语言使用者所共有的封闭系统,从而提出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这样把“语言”作为语言学的唯一的对象,这也就限制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影响了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方向。片面追求“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也就忽视了对句子的研究(杨信彰,1996)。而乔姆斯基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一个由互相联系着的单位构成的系统,构成语言的这些关系也是一个规则的系统,懂得语言的人不仅能判断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句子是否符合语言的规则,而且还能运用有限的句子创造出无限的句子,因此他用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取代了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同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能力,即语言的知识,或已被听者-学习者掌握的潜在的系统规则。(2)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个有内在联系的关系系统,主张使用历时或进化的研究方法,认为共时语言学比历时语言学更为重要。他对此的结论是:“共时语言学事实,不论哪种事实,只能表明一种规律性,但绝不是强制性的;相反,历时语言学事实,强加在语言身上,但绝不带普遍性”(刘润清,2002)。(3)横组合和纵组合的关系。纵组合关系是指在说话者脑中激起联想,而横组合关系指在能够听见或看见的话语。传统的教学练习重视纵组合方面,尤其在教授语法方面。20世纪40年代以后练习技巧开始转向重视横组合方面,比如句型操练等。

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高思畅西方语言学流派笔记(刘润清) 一、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性系统。 任意的:词汇的声音序列与它们所代表的的客观实体或者抽象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 口语的:语言的根本渠道是声音,文字是辅助手段。文字是口头语言的记录。 符号:语音是一种象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二、语言学的方法论 归纳法induction: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他们共有的特性,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提供假说,证明假说和理论,确定家说的支持度,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归纳法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连着八天看到老张跑步,不能得出“老张每天跑步”结论。“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光荣,却是哲学的耻辱。” 演绎法deduction: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普遍性结论是依据,个别性结论是论点。运用演绎推理时,所根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 实证法verification:研究要有根有据,是应用极广的研究范式。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有定性也定量之分。 证伪法falsification:科学的本质在于他的可错性。新理论得到确认,但还不能说已被证实,而只是暂时没有被证伪。 三、心理语言学 语言成了每个人的社会标志。 心理语言学试图从知觉、记忆、智力、动机等角度来解释当代语言理论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某些假设。两大派: 联想派:婴儿的大脑是一张白纸,语言是通过许多刺激-反应-强化过程学会的。内容派:婴儿的大脑由于遗传的原因,生来具有学习语言的机智,一旦接触语言的原始材料,很快就掌握母语。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20 世纪初) 一、索绪尔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20 世纪5、60 年代) 二、背景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不同领域分别提出,反对把看不见、摸不着、非物质的社会、心理、语言等虚无化,而是把他们看成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而且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迪尔凯母:给“社会事实”下定义。自觉或不自觉要遵守的规范使我们的行为成为社会事实,这种规范就是外部制约。所谓社会事实就是集体心智collective mind 中的思想。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有外部制约,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 弗洛伊德:社会中的规范和心理情结,集体心理collective psyche,这叫“潜意识”心理。人们对这种心理系统并没有意识,但是时时受他的支配的控制。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通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一个人并无法言明他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索绪尔认为,人类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人类的其他活动也是符号系统,应该有一种科学来分析这些活动,找出支配它们的惯例体系。 人类活动是传递意义的,只要这些活动起着符号的作用,那就一定存在着一套惯例体系,否则就失去交际意义。 事实上,社会上使用的一切表达方式,原则上都以群体规范为基础,换句话说,都已惯例为基础。绝对任意的符号是最接近符号学理想的符号,作为一切表达系统中最复杂、最广泛的系统,语言也最具有典型性,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惯例性使得语言学可以作为整个符号学的“总模型”,而非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那么明显。 索绪尔关于任意性的论述已成为名言警句,在他之后的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基本都接受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忽视和否定了语言的象似性。萨丕尔更是在《语言论》中之处语言的任意性是一条普遍原则。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但在构成上位范畴或下属范畴时,尤其是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句法层面)时,都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是有理可据的。 一、象似性的存在 词法角度:从词法角度来看,象似性较强的是合成词(如blackboard)和派生词(如productivity)。 句法角度:小句内部语义的象似性、小句与小句之间语义结构的象似

性。 二、一些学者对象似性的论述 1.皮尔斯 皮尔斯将符号分成: 象似符(icon):具有复制性质的符号,如脚印、照片等。 标志符(index):可以作为课题标记的符号,如水银柱升降与温度高低之间的关系。 象征符(symbol):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象的内容的符号,如天平象征公平。 2.海曼(Haiman) 海曼将象似性分为两大类: 成分象似:语言成分与人类的经验成分象似,即形式与意义相对应。 关系象似:语言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人类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关系象似还可进一步分为: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话题象似性和句式象似性等。) 3.冀望(Givon) 冀望(1989)明确指出:“人类语言有一定程度的非任意性,即象似性。”他在论述语言符号象似性的时候提出了顺序象似性,并认为在句法层面上有两个次原则:线性顺序语义原则、线性顺序语用原则。(要点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和不容易获得或不容易预测的信息往往在线性序列中首先出现。) 4.韩礼德

研究生读书笔记

11月读书笔记 11月份主要阅读了刘润清的西方语言学流派一书的前四章的内容,西方语言学的形成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几个世纪以来,无数语言学家通过实践、调查、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他们各持己见又互相学习,坚持扬弃的过程,无数的语言学理论才得以形成。我在阅读了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一书后,过程中顺便做了一些笔记。 文章中罗列了西方语言学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语言学家及其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下。 历史·回顾 一、古希腊语法(公元前800-公元前146) 01西方哲学的发端 西方哲学的历史是从古希腊开始的,特别是始于一群生活在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 02古希腊时期的语言研究 对语言学的研究同样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⑴“自然派”VS“惯例派” 古希腊哲学家对语言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语言受自然支配,二是语言受惯例支配(问题的焦点是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⑵“异常派” 异常派(斯多葛派多属于异常派):基本上继承了自然派的观点,认为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异常派虽不否定规则现象的存在,但侧重研究不规则词汇的情况,它们认为,作为自然的产物,语言不能完全用规则来描写,而是应该特别注意“用法”,一个语言现象如何“使用”就应该如何描写,不论其用法多么不合理。异常派的一重大发现就是词形与词义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⑶规则派(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多属于规则派):基本上继承了“惯例派”的观点,认为语言既然是认为的,就一定由规律的。规则派努力研究语言的规律性,把词汇分门别类,编制词形变化表,作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便逐渐纠正例外现象。总的来说,古希腊语法虽然有很多欠缺,但是其基本理论和描写是经得起推敲的,对后来的语言研究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二、古罗马语法(公元前9世纪初-476) 1.古罗马时期的语言学家 瓦罗(Marcus Varro)多纳特斯(Donatus) 语法著作为《论拉丁语》。瓦罗将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句法学;瓦罗在词源学商的贡献是区别了派生构词法和去和屈折构词法;在形态学上,他同意格和时态是区分有屈折变化的词的基本范畴;瓦罗关于时态的观点受了斯多葛派的影响;同时,瓦罗还注意到希腊语有五个格,拉丁语有六个格。三、中世纪语法(476-1453 思辨语法(Speculative grammar) 中世纪语言学的突出成就就是在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思辨语法学家不再满足于对语言现象的说明和描写,而是要探索语言内部的原因和理论。思辨语法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使因为词这种“符号”一方面与人的心智有联系,一方面同它代表的事物有联系,只是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普遍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有哪些? 1、新语法学派 是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又被称为青年语法学派,以德国莱比锡大学K.布鲁格曼、H.奥斯特霍夫等为代表人物。 该学派夸大了语音规律的绝对性,没有意识到语言和方言在地域和结构上的相对统一性。在语言研究中采用原子主义的方式,孤立地研究语言现象,材料零散,缺乏系统性。该学派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个人因素,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因素,所以对语言本体的研究难以深入下去。 2、结构主义学派 该学派的最大特点是运用结构分析法。1945年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文中首先提出把音位学中的结构分析法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的观点。 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中找出秩序。这种秩序即社会的无意识结构,它们不能从现实社会中被直接观察到,而要人类学家通过建立概念化的模式才能认识。这种通过建立模式来理解社会结构的全部过程,就是结构学派的基本方法。

3、功能学派 别名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1922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发表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和《安达曼岛人》,最早把功能主义思想贯彻在民族学著作上,人们因而将发表两篇专刊的这一年作为功能学派创立的年代。 其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又在其论文和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理论。但是,功能学派并非完全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同年发表调查专刊而偶然产生,它主要是当时英国的政治形势和学术传统的产物。 4、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并不是所有美国的语言学家都属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而是指在美国持有这一语言学派的相同观点的一批语言学家,他并不存在任何团体或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20世纪20年代逐步形成,在1930年代-1950年代在美国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 5、形式主义学派 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一个学派。认为数学的真理性体现在它的不矛盾上。只须证明由数学公理出发永远推不出矛盾,数学便是可信赖的了。为此,主张数学系统公理化,公理和规则都用形式符号表示对这些形式符号不赋予任何内容。 只须证明形式地描述不加定义的对象之间关系的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数学的无矛盾性就得到了证明。主要代表为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他提出了先把数学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对于中西方语言学的发展来说,19世纪是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研究的视野扩至跨语言的研究与借鉴,这在西方犹为明显。随着梵语的引入,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呼之欲出,它在语言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语言应用方面标新立异,促使语言学迅速发展,并为结构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语言学进一步完善了古代语言学,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由于受西方语法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系统的语法研究,从而开启了研究汉语语法的风气。中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标签:19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语言应用 一 19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早期和中期,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时期;第二阶段为19世纪晚期,在这一阶段中国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时期,以《马氏文通》的问世为开端。 (一)两个时期的语言理论成果 第一阶段,语言研究仍以汉字研究为主,这种“字本位”的观念,使古代语言学研究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音韵学。清代后期的音韵学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古音学,为后世研究古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江有浩的《音学十书》是古音学的重要著作。在这部书里,他把先秦古音分为二十一部。这种分部近似王念孙,二十一部分别为之部、幽部、霄部、侯部、鱼部、歌部、支部、脂部、祭部、元部、女部、真部、耕部、阳部、东部、中部、蒸部、侵部、谈部、叶部、缉部。王国维是这样评论清古韵学的:“清古韵之学,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二十二部分目遂另后世无可增损,古训诂名物文字之学有待于将来者甚多;至古韵之学,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也”。可见这一时期古音学的重大成就。 2.文字学。这一时期的文字学研究基本上仍以《说文解字》及其注释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前人的错误进行纠正,并阐发新的观点。 (1)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许慎对于六书的排列是这样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书的名称和排列顺序关系到文字及其发展规律、历史的认识问题。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提出:“六书者也,象形为本,行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后假借生焉。”王筠关于象形为“造字之本”的观点是正确的。汉字如同世界其他文字一样,起源于图画。早期的汉字中,象形字的比例最大,是汉字的基础。 (2)从字的形体结构解释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在具体诠释字义时,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