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而言语是语言的外在表现。

二者的区别:

1.语言是内部的,言语是外部的。语言存在于我们的心理空间,是抽象的,而言语是外在表现,是

对语言符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个人对语言是没有自主权的,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但是言语

是个人的,个人有权决定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3.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事实的规范,言语是语言自然的机能。

4.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和偶然的。

5.语言是同质的,言语是异质的。言语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四、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形式主义语言学最主要的分歧是什么?

形式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天赋的,老乔认为人的大脑里存在一个语言获得机制,而且一定有一个全人类共同的普遍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根本没有证据证明天赋性假说,不承认语言是先天的能力。

第二章语言与社会

【此章主要讲述社会、文化对语言的改变的作用】

一、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1.语言是人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语言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就是工具和工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2.语言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人类社会是语言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语言的语义内核和声音外壳是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时,社会也给语言的使用设置了许多规矩。

5.社会生态的面貌必然会反映在这个社会群落所使用的语言中。语言随着社会群落的变迁发展而变

迁发展。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萨丕尔“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结构受制于认知主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人的身体经验会影响到语言的结

构、语言的解码编码过程,文化与认知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人的语言脱离不了他所在的文化环境。

3. 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

1) social

dialect

2) 方言有七大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

第三章 语言与认知

【本章讲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也就是认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语言的认知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两个问题,语言是什么;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而关于语言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认识:语言独立于人的认识主体—心智之外;语言与人的心智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认知学派主要持第二种观点:语言不是自助的认知机制,相反,也是认知的主要部分,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在理解人类概念结构方面的统合。第二个问题,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结构存在主要表现在范畴化理论上(这个问题也是语法形式与认知的关系的一个解释),提出主要的观点是范畴就是知识存在的基本形式。语法意义与认知的关系涉及到图式化等概念。

关于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世界和知性ception 三者的关系,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客体,人的心智通过知性(包括感知和概念)来认识客观世界,从而知性也影响了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包括原型理论、标记论等等。】

一、人类语言在结构上对应的三个认知概念:

1. 概念结构:是人类认知系统的基础,人类认识自身和世界离不开概念化的过程。概念化包括:

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

2. 外部世界: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语言的形式与意义通过概念结构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像似关

系。

外部世界

语言形式表达关系语言的意义

什么是像似关系?(后面的象似理论会提出解释)

3. 知识系统:人类认知经验之和

二、范畴化和原型范畴理论。

为什么要讨论范畴化的问题?认知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认知又与概念、语义、知识和文化规约有关,而这一切又与范畴有密切关系,概念对应于范畴,意义就是概念化的

过程,离开范畴我们没有办法讲话(《西方语言学流派》)范畴化是人类经验和想象的结果:一方面来源于感知、行为活动及文化的交互作用;一方面来源于隐喻、转喻以及心里印象等

任职途径。

范畴的划分就是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范畴、概念和意义都是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概念对应于范畴,

概念与意义大致相通。(《西》)

职的个体。原型是“最佳成员”。原型范畴中其他成员根据他们与原型的相似程度跟原型相应

的对应。有的成员与原型相似性多一些,有的成员于原型相似性少一些。

原型范畴理论如何解释语言学中的概念?比如,一个多义词所形成的的语义范畴中的各个义项的地位是不同的,就像原型范畴一样,有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比如,可以描写词汇

概念的共时特征,

什么是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理论?基于图式的范畴化理论和原型理论正好相反(这是经典范畴理论的观点):图式是另外一个概念,一个图式可以涵盖该图式中所有成员,图式是建立在

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的,图式中各个成员是不分层的。

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1.构型结构/图式化【构型结构就是影响如何认知的各种角度和概念】

构型结构就是图式化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空间、时间或其他可以定性的语义域的图式结构

或者几何描述,例如空间方位、指示系统、关联系统、时体标记、数量标记等等。

2.注意力分布:也是图式系统的问题。

3.认知的物力论偏向。力与力的相互关系来构造语言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倾向是很明显的。运动

可以解释为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目标域是静止的。

4.知识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和大众理论,语言是大众理论。

5.概念结构。

6.实与虚

四、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模型

(一)原型理论。

(二)标记论markedness

标记论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1、基于语言类型学中的“标记”理论的研究,如,语言标记的强弱与语言的可迁移性的问题。语言中的一些形态范畴是有标记的,比如英文中的复数s,另外一些形态范畴没有标记,如英文里的单数、这样,在“数”这个范畴上英语就表现出不对称。标记论研究的就是语言范畴中特定的不对称形式。

2、基于ChomskyUG中定义的“标记”理论的相关。UG认为语言规则分为核心规则和边缘规则,,

边缘规则不受UG原则制约,这些规则需要经过后天环境的经验才能获得,因此是有标记的,比如,相对于非代词脱落,代词脱落是有标记的。第二语言学习者首先习得无标记结构,无标记结构往往更能产。

对外汉语考研学校

需要的准备: 书目、资料(真题笔记等)、招生信息、考研经验。分别说一说: 1、书目。见下面: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郭锡良《古代汉语》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张钟等《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2、资料、招生信息、经验: 可以百度搜索“中文考研网”找到这个网站,就是网址有zwkao的那个网。里面的“精品资料”栏目有很多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笔记、讲义、历年考研真题什么的,相当不错。这个网站是北大的人办的,挺有权威性。现在考上北大对外汉语的人基本都会用他们的东西的。招生信息和考试经验,分别在网站的“招考信息”和“备考秘籍”栏目(还有免费资料栏目中的《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秘籍》里也有一些考北大对外汉语的经验文章)。 考研只考专业课一(150分)、专业课二(150分)(专业课一般为现汉、古汉、语言学概论)、英语(100分)(也可以是日语、俄语的)、政治(100分)。不要求二外的……不过导师说,读了对外汉语的研究生,最好修一门二外,对以后发展有好处……我今年刚考上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希望能帮助你……这个需要很强的语言学功底。 对外汉语考研学校 对外汉语专业较好的几所学校: 北京语言大学(国内对外汉语专业第一)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厦门大学 暨南大学 想考这个方面的研究生, 首先, 专业课三门: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必须要啃透,英语起码有大学4级水平 推荐一点参考书吧,早点开始看: 很权威的参考书,建议是: 头三本是必考的专业书,一定要看; 后面介绍的是北语的参考书, 量力而为就可以了 王力《古代汉语》(必看)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下册(必看)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必看) 考试书目不同学校是不同的,所以说你得先定个学校,然后看看人家要求考什么书。 一般考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这三门,但具体到每个学校的时候会有变动的,主要是教材版本的选取问题。 根据方向不同,参考书也有不同。具体参考书如下: 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语用学教程索振羽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商务印书馆 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徐通锵、胡吉成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完整版)下半部分

【语言学概论备考精要-下半部分】 语素文字、表意文字是理论上的分类,至今没有发现实例。 ●已知的资源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玛雅文字,都 是词语文字,都是意音文字。 ●使用字符最少的文字是音位文字。

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文字类型改革。 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阶段。 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经历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音位文字阶段。 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大约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晚期智人时期。 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是:渐变性、不平衡性。 世界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分为九个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 语言的谱系分类由高到底依次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 语言接触的结果包括: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混合。 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民族融合,经济、文化水平和人口数量。 关于语言起源的说法有:神授说、人创说、摹声说、社会契约说。 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心理条件、生理条件、社会条件。 对大脑的研究催生了神经病理语言学,包括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两个分支。人类学习语言的临界期是十二至十三岁的青春期。 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分为6个阶段:非自控阶段、咿呀学语阶段、单词阶段、双词阶段、简单句阶段、复杂句阶段。 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包括:模仿说、强化说、天赋说、认知说。 关于大脑构造与人的语言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包括:单侧化现象研究、左半球分区研究、语言遗传机制研究、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研究、大脑构造的独特性研究。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帮助完成认知过程、储存认知成果、改造认知能力。 《永乐大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百科知识辞典。 《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是典型的语言词典。 《词源》是语言词典、语文词典、历史词典。 《辞海》是百科辞典、语文词典。 最早的信息处理研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机器翻译开始的。 语言学应用于信息处理领域的成果有: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语料库和语料分析、语音试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语言学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系统前错误(不会)、系统错误(记错)、系统后错误(忘记)。外语教学的特点:基础性(从零开始)、交叉性(母语干扰)、多元性(情况复杂)。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绪论 、什么而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基本任务:从人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印度:在公元前 4 丗纪,波你尼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成《波你尼语法》(对梵语的语音和词的结构的分析相当完善)目的:为了准确无误地保存婆罗门教的典籍《吠陀》,研究梵语的发音和语法。 古希腊: 公元前4 世纪,哲学家争论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按本质”;2、“按约定” 自柏拉图,对古希腊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公元前4 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出现“语文学派”(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 目的: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 大约公元前 1 世纪,特拉斯编《语法术》,形成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法。 中国: 公元前四五世纪,对文献字形、字义的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语言与社会”、“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见解荀子关于事物与名称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观点战国末年,《尔雅》【训释词义】的编纂 目的:便于交流和阅读古书 东汉末年,许慎著《说文解字》

目的: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代典籍 曹魏,在梵文的启发下,出现了给汉字注音、分析字音的韵书。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 “语文学”:古人为了哲学的讨论,或者学习、保存、整理古代宗教、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而研究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书面语和文字。 意义:语文学关于发音。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19 世纪,欧洲人受梵语的启发以及浪漫主义思潮的的影响,追寻语言的源头和历史。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差异,拟构他们的原始语,整理语言的演变规律。意义:发明了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0 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形体和实体,主张以研究语言的共时态为主,研究语言内部的关系为主。 研究重心:语言的共时态和语言内部的关系。 哥本哈根学派: 布拉格学派: 伦敦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结构主义:主张忠实地记录语言的事实,整理语言系统,采用自然科学的一些的一些概念、方法和思路研究语言,努力使语言学形式化、精密化,在语言的形式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化的科学。 生成语法:20世纪50年代崛起,主张研究人的语言能力,即说话人关于自己的语言的知识。各民族的人所说的语言虽然不同,但语言能力却是相同的,即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着普遍语法。其在20 世纪80年代以前假设普遍语法是一套规则,此后假设普遍语法是一套原则,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语言学概论 (13)

语言学概论 总分:96.0 一、单选题(共16题,共16分) 1、造成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主要是社会的()(1分) A:地域隔阂 B:社群分化 C:政治分裂 D:教育水平 2、“溜达”和“徜徉”词义差别的主要方面是()(1分) A:语体色彩 B:形象色彩 C:感情色彩 D:理性色彩 3、下面音素中属于塞音的是()(1分) A:[k] B:[s] C:[f] D:[x] 4、明确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的是()(1分)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5、科学家把因大脑不同部位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1分) A:失语症 B:失读症 C:失写症 D:失名症 6、下面属于浊辅音的是()(1分) A:[p] B:[z] C:[ts] D:[t‘] 7、英语属于()(1分) A:斯拉夫语族 B:拉丁语族 C:印度—伊朗语族

D:日尔曼语族 8、属于借词的是()(1分) A:热狗 B:电话 C:沙发 D:蝴蝶 9、《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属于()(1分) A:百科词典 B:语文词典 C:描写词典 D:知识词典 10、汉字是一种()(1分) A:音节文字 B:表意文字 C:意音文字 D:音位文字 11、下面形体不代表任何语言单位的是()(1分) A:意符 B:音符 C:记号 D:笔画 12、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思维活动是()(1分) A:抽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推理思维 D:感性思维 13、前高圆唇元音是()(1分) A:[I] B:[u] C:[y] D:[o] 14、下面各组词中的各项属于同一语义场的是()(1分) A:椅子包子柜子 B:双人床车床蹦床 C:萝卜白菜土豆 D:枕头木头芋头

《语言学概论》配套阅读书目

1.《语言学概论》,作者:高名凯,石安石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印刷时间:2010-1 2.《语言学概论》(第三版)(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岑运强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1 3.《语言学概论》,作者:张树铮主编;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9-1 4.《语言学概论》,作者:崔希亮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9-9-1;印刷时间:2012-5-1 5.《语言学概论》修订版),作者:叶宝奎编著;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7-1;印刷时间:2011-8-1 6.《语言学概论》(修订本),作者:葛本仪主编,盛玉麒等编著;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8-1 7.《语言学概论》(第2版),作者:李宇明主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1 9.《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作者: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 10.《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作者:王洪君等编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 11.《语言学入门纲要》(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作者:(美)哈德逊(Hudson,G.)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12.《语言学纲要》,作者:申小龙主编;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 1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者:徐通锵胡吉成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8-1;印刷时间:2004-3-10 14.《普通语言学教程》(英汉对照)(全二册),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刘丽译;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7-1 15.《语言学入门必读二》(共5册)(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作者:(瑞士)索绪尔著,张绍杰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10-1;印刷时间:2010-11-1 16.《普通语言学教程》,作者:(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11-1;印刷时间:2009-8-1 17.《语言知识:其性质、来源及使用》,作者:(美)乔姆斯基(Chomsky,N.) 编著,程工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2-1 18.《乔姆斯基语言学文集》,作者:(美)诺姆·乔姆斯基著,宁春岩译注;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4-1 19.《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0-4-1;印刷时间:2008-4-1 20.《语言论》,作者:(美)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L.)著,钱军导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5-1 21.《语言论》,作者:〔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85-2-1;印刷时间:2007-11-1 22.《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作者:(美)萨丕尔著,高一虹等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1-11-1 1、《语言学概论》,崔希亮著,商务印书馆,2012 2、《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3、《语言学概论》,赵金铭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 5、《语言论》,徐通锵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 7、《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8、《语言论》,[美] 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九)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 一、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 (一)什么是思维:‚思维‛大致有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思考‛,三是‚意识、精神‛。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起源和发生的先后问题: (1)思维和语言相互独立,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但二者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而且思维活动必须运用语言才能进行,即使说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二者也不一一对应。 (3)先有思维后有语言,思维决定语言。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2、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 (1)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是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表象思维‛,即能够在人的大脑中唤起表象并在现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

(2)理性思维:也叫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主要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活动过程。 (3)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指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思考所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3、地位和作用的主导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虽然语言对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更不能说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萨丕尔和沃尔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被称为‚语言相关论‛。 二、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增强认知能力。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 一、什么是‚语言获得‛ (一)‚语言获得‛和‚语言学习‛的内涵 1、语言获得:语言获得从字面上说就是‚得到‛。更准确地说,‚语言获得‛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能力不完全是从别人那里学习‚得到‛的,而是人本来就具有某种语言能力,也就是通过某种生物遗传机制和大脑内在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

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

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者在教材基本内容的编写上取得共识,秉承继承、发展与创新的理念,注重对语用与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积极引介,教材在框架、观点、编写形式上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容庞杂,主次不明,重理论,轻方法,没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标签:语言学概论教材继承创新 一、引言 语言学概论(以下简称“语概”)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作为研究全人类语言共性规律的一门课程,语概课程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各门具体语言类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的语概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理论语言学研究和发展的现状。 本文选取了胡明扬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叶宝奎主编《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申小龙主编《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葛本仪主编《语言学概论》(修订本)(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黄智显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胡晓研主编《语言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韩宝育主编《语言学概论》(网络远程教育教材,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王红旗编著《语言学概论》(修改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彭泽润主编《语言理论》(第五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刘富华,孙炜编著《语言学通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崔希亮主编《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叶蜚声、徐通锵主编,王洪君、李娟修订版《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张先亮、聂志平主编《语言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张树铮主编《语言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岑运强主编《语言学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等新世纪以来出版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18部语概教材。这些教材针对方方面面的学生和读者,既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也有自考学生、电大学生,以及通过网络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本文通过对上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的比较,探讨目前我国语概教材编写的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的语概教材编写有所借鉴和助益。 二、编者对语概教材基本内容的编写取得共识

【自学考试】江苏省自考英语语言学概论(27037)填空题与选择题题库及中文翻译最新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或选择题 1. A symbol consists of two parts : a concrete form and the meaning which it conveys.一个符 号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具体的形式和它所表达的意思。 2.By saying language is arbitrary ,we mean we can’t give a sound reason why such a form is pronounced in this way rather than in that way, and why a particular meaning should be indicated by this form rather than by that form..当说语言是任意的,我们指我们不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这个音以这种形式而不是以那种形式发音。并且为什么以这种形式而不是以那种形式来表明某种特殊的意义。 3. Language has two levels .They are grammatically meaningful level and sound meaningless level.语言有两个层次:语法上有意义的层次和声音上无意义的层次。 4.Human languages have such design features as productivity ,discreteness ,displacement ,arbitrariness ,cultural transmission ,duality and interchangeability . 人类语言具有以下的甄别性特征:能产性,离散性,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任意性,文化传递性,双重性和互换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9031716.html,nguage is a system because every language consists of a set of rules which underlie people’s actual speech or writing .语言是一种体系,因为每种语言都是由一套规则组成的,这些规则表明了人们的真正语言或书面形式。(2009年10月考题) 6. By saying language is creative ,we mean that every language contains an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 ,which ,however are generated by a small set of rules and a finite set of words .当说语言具有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指每种语言都包括无数的句子,而这些句子由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词所构造的。 第二章语言学填空题或选择题 1.According to John Lyons , general linguistics deals with language in gener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描写语言学)is concerned with one particular language .根据约翰,普遍语言学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描写语言学关注一种特定的语言。 (2009年10月考题) 2.In de Saussure’s term, langue refers to the system of language and parole refers to the speaker’s speech . 根据索绪尔的定义,语言指的是语言的体系,而言语指的是说话者的语言。(2009年10月考题) 3.Phonology is the science that deals with the sound system.音位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科 学。 4.Syntax studies two kinds of rules : phrase structure rules and transformational rules .句 法学研究两种规则: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 5.According to Chomsky ,competence is “the speaker-hearer’s knowledge of his language ”.while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s”.根据乔姆斯基,语言能力是语言使用者所具有的知识,而语言运用是这种知识在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9031716.html,ngue or competence is abstract and not directly observed ,while parole or performance is concrete and directly observable . 语言或者语言能力是抽象的,是不能直接观察的,而言语或者语言语用是具体的,是能直接观察的。 7.The scientific method involves four stages:collecting data ,forming a hypothesis , testing the hypothesis , drawing conclusions. 科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四个阶段:收集材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反思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反思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该专业 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诸方面都需要进行适度调整。其中 “语言学概论”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教学状况与教学效果 都不是很理想。本文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针对当前教学中所凸 显的问题与矛盾,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创新与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 一、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重新认识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汉语应用价值不断提升,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现象,这为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发展战略也从对外汉语教学转向了全方位的汉语国际 推广,工作重心也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转向汉语加快“走出去”。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2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业目录(2022年)》,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 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面临着 诸多的新型问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完善课程 体系的设置,如何与国际外语师资标准接轨,如何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等等。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名称不仅顺应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趋势, 统筹了本硕专业名称的一致性要求,而且体现了专业定位的新姿态,扩大 了专业涵盖面,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了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问题 (一)学科理论性强,教学内容相对艰涩枯燥。“语概”作为语言学 的基础理论课,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 共同特性。其自身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因而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就显得枯燥乏味。但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我 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 语言现象。从语言现象入手,运用语言学理论去解释相关现象,达到深入 浅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所使用的现行教材没有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专业适 用性不强。因为“语概”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同的 理论基础必修课,很多院校并未对这两个专业的语概课进行区分,所用教材、授课教师甚至都是完全一致的。关于“语概”课的教材,国内先后涌 现出各种不同的版本:较早的有高明凯、石安石编著的《语言学概论》 (中华书局),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伍铁平主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明扬主 编的《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以及邢福义、崔希亮、岑运强、李 宇明、胡晓研等人都编著过相关的教材。虽然可供选择的教材数量可观, 但是真正适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教材少之又少。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与举措 (一)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和学生类型也存在差异。着眼实际情况,汉语言 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概”课也应该在教学目标上进行区分。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

自考《语言学概论》预测试题(附答案)

自考《语言学概论》预测试题(附答案) 2017年自考《语言学概论》预测试题(附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为帮助考生们积累更多的经验,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语言学概论》预测试题(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一、填空题(15%) 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2、有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3、音位是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音节)或者(音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音文字;文字的个体符号(单字)以(词)或者(语素)为直接书写单位就是表意文字。 5、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对于缺乏形态变化或者缺乏词法范畴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只能依靠语法中的(功能)特征。否则划分词类只要依靠语法中的(形态)特征就容易划分。 6、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不同是,前者内部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言的词汇上面,它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7、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是并不引起表达中的混乱,这是因为有(语境)的作用。 8、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二、选择题(10%) 1、索绪尔提出了(C)的主张 A、劳动创造语言 B、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C、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D、语言不属于上层建筑

2、下列材料,属于组合关系的是(B) A、bpmf B、不足改革 C、ahot D、哈额击妈 3、决定音高的是声音的(C) A、振幅 B、陪音 C、频率 D、声波复合的形式 4、下面四种语言中不能归入汉藏语系的是(D) A、傣语 B、壮语 C、苗语 D、蒙古语 5、“音素”、“电子”是(A) A、单义词 B、派生词 C、单纯词 D、多义词 6、汉语里只能出现在名词前边的词是(D) A、动词 B、副词 C、形容词 D、介词 7、语言中稳固性最强的是(C)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语义 8、语言的基础是(C) A、语言和语法 B、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崐 C、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D、语言的社会性 9、〔K〕和〔g〕的`区别主要是(B) A、发音部位不同 B、发音方法不同 C、音强和音高不同 D、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1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 A、音质音位的合并 B、社会生活的改变 C、词义的演变 D、汉字的简化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习实训问题及策略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习实训问题及策略作者:应燕平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出发,以琼州学院为例讨论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习实训现状及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习场所实习形式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本科“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代码:050103)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所整合设立的专业,自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原学科代码:050103*)、“中国语言文化”(原学科代码:050106W)和“中国学”(原学科代码:050108S)合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习场所及实习形式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 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是从1985年开始招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对外汉语专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有很多高校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汉语教学从过去的“招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科“对外汉语专业”于2012年也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201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称一直饱受争议,它的内涵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称谓刚出现的时候指的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都可以称为“对外汉语教学”。因此有人建议把这个学科更名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者“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今天我们用“对外汉语教学”指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这样就把这个名称狭义化了;与此相对的,我们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最近开始有人用这个名称指称“在海外进行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甚至有人提出用“汉语国际教育”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这无疑又将这个名称广义化。定名问题非常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名称问题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① 无论是对外汉语还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即实习场所及实习形式单一化。专业名称的改变意味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发现虽然专业名称换了,但是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实习实训现状及问题

语言学概论 (11)

语言学概论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汉语属于()(1分)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2、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1分)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3、“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1分)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4、语言符号的能指是()(1分) A:词汇 B:语音 C:语义 D:语法 5、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1分)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6、诗歌属于()(1分)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7、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1分) A:群婚制阶段 B:族外婚制阶段

C: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D:家族制阶段 8、希腊字母属于()(1分) A:辅音文字 B:全音素文字 C:表意文字 D:象形文字 9、古代关于马的词很多,如“驹”两岁马、“駣”三岁马、“”八岁马,这些词被称为 ()(1分) A:同源词 B:类义词 C:同义词 D:同形词 10、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出现,这是语言符号的()(1分) A:系统特征 B:约定特征 C:层级特征 D:线性特征 11、“成立”“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1分)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2、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是()(1分) A:索绪尔 B:鲍阿斯 C:沃尔夫 D:施莱歇尔 13、“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1分)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 D:以专称代通称 14、“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1分) A:同义词 B:多义词

2020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4篇).doc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篇: 1.下列关于“威尔尼克失语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音仍然比较准确 B.构成不完整的句子 C.仍然能听懂别人的话 D.词语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C 解析:威尔尼克取受损的患者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可是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并且患者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人脑语言本事的研究成果 2.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大约是。 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答案:D 解析: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最迟大约是12-13岁。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大脑的语言功能受临界期限制 3.“老刘有三个孩子”的蕴含义可能有。 A.老刘没有孩子 B.老刘仅有三个孩子 C.老刘有不止三个孩子 D.老刘有孩子

E.老刘没有三个孩子 答案:BCD 解析:蕴含义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分为两种“衍推义”和“隐含义”。D为衍推义,BC为隐含义。 考点: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蕴含义和预设义 4.下头各对词语中,能表此刻同一语法位置上的有。 A.小孩-苹果 B.大-小 C.红-红色 D.写-在 E.好-衣服 答案:ABD 解析:能表此刻同一个语法位置上词,他们是属于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得到的是词类。A 是名词,B是形容词,D是动词。 考点: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词的聚合:词类 5.下头各项中属于词的有。 A.吃败仗 B.转基因 C.幼儿园 D.小女儿 E.玩游戏 答案:BCD 解析: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A属于“语”,长度相当于语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4份)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1.下列关于威尔尼克失语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音仍然比较准确 B.构成不完整的句子 C.仍然能听懂别人的话 D.词语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C 解析:威尔尼克取受损的患者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可是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并且患者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人脑语言本事的研究成果 2.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大约是。 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答案:D 解析: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此刻一般认为最迟大约是12-13岁。 考点:语言与科学技术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本事大脑的语言功能受临界期限制 3.老刘有三个孩子的蕴含义可能有。 A.老刘没有孩子 B.老刘仅有三个孩子 C.老刘有不止三个孩子 D.老刘有孩子 E.老刘没有三个孩子 答案:BCD 解析:蕴含义指说出的话中包含着其中某个词语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分为两种衍推义和隐含义。D为衍推义,BC为隐含义。 考点:语用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蕴含义和预设义 4.下头各对词语中,能表此刻同一语法位置上的有。

A.小孩-苹果 B.大-小 C.红-红色 D.写-在 E.好-衣服 答案:ABD 解析:能表此刻同一个语法位置上词,他们是属于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得到的是词类。A是名词,B是形容词,D是动词。 考点: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词的聚合:词类 5.下头各项中属于词的有。 A.吃败仗 B.转基因 C.幼儿园 D.小女儿 E.玩游戏 答案:BCD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二)

00541《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二) 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什么是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2)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须臾不可分离。它有别于也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无意义的声音,如:咳嗽、喷嚏、呼噜,等等。(3)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音之外的声音则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语音的属性 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因此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因此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什么语音表达什么意义” 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高就越高。汉语普通话语音中的声调指的便是音高。 2、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振幅的大小同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有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音色):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是语音‚物理四要素‛中最重要的特征。声音经过声腔使之放大并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由此得知造成元音音质差别的因素主要是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动力部分——肺和气管 2、发音体——喉头 3、发音体——声带 4、共鸣器(声腔)——口腔和鼻腔 按照发声器官能否活动,可以将之分为‚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主动发音器官包括嘴唇、舌头、软腭、小舌、下颚等,被动发音器官包括牙齿、齿龈、硬腭等。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来表达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是社会因素决定的。语音的社会属

语言学概论(汉语言文学)-习题集(含答案)

《语言学概论》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语言学概论》(编号为11011)共有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名词解释题 1.国际音标 2。语言融合 3.亲属语言 4。形态 5。语言能力 6.“洋泾浜” 7。语言符号 8.社会方言 9.组合关系 10.谱系分类 11。语言学 12。基本词汇 13.词的理性意义 14.符号 15。孤立语 16.音标 17.混合语 18.思维 19。仿译词 20。屈折语 21.音素 22.聚合关系

23.语言 24。国语 25。说话 二、简答题 26.举例说明地域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别。 27。为什么说机器不能思维? 28。聋哑人不会言语,那么聋哑人能思维吗? 29.语法范畴有何特点? 30.举例说明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 31。举例说明借词过程中往返借用的现象. 32.地域方言的形成原因。 33。语言融合的意义。 34。语言和说话的异同。 35。人类语言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 36.社会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37.举例说明共同语形成的条件. 38.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39.汉藏语系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40。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三、填空题 41。一种语言能否成为全社会共同交际工具的条件,关键在:()、()。 42.语言的分化主要表现在( )、( )。 43。文字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4。词的词汇意义可分为:()、() 45.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是:先出现()、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46.语言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的相互影响 47.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 48。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系列,它又可以分以下三级:它们是:( )、词、()。 49。语言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50.语言符号的特征主要有( ),()。 51.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