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以来婚姻悲剧的研究综述

关于建国以来婚姻悲剧的研究综述
关于建国以来婚姻悲剧的研究综述

关于建国以来婚姻悲剧的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建国后《孔雀东南飞》婚姻悲剧

论文《孔雀东南飞》是封建社会早期有关婚姻家庭方面较为成熟的作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姻状况、家庭矛盾等,为其价值所在。建国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其所揭示的主题及其所反映的婚姻礼俗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前人的基础上拟就对这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综述,并简要评析,找出些可创新的角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

(一)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阐释

《孔雀东南飞》是美与悲完美结合的文艺作品,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1],沈德潜赞其为“古今第一长诗”[2]。建国以来对这出婚姻悲剧所揭示主题的研究观点集中在: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讴歌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反对汉代婚姻包办制度;歌颂刘、焦夫妇忠于爱情、追求自由等。透过层层主题的分析不难得出造成这出婚姻悲剧的根源。

1.反封建礼教和反封建伦理道德

几种文学史教材和作品选持此观点,游国恩本说它“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3]。章培恒、骆玉明本认为它“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4]。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则称它“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的罪恶”[5]。鲍鹏山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谓本诗“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赞扬了焦、刘夫妇反对封建礼教的不妥协精神”[6]。

付安、许广州的《诠释与衡定——<孔雀东南飞>百年研究综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24卷第1期)中,有“孙殊青肯定它热烈地歌颂了他们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的斗争;俞平伯提出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叙事诗,在于能当反抗礼教的旗手,对着传统伦理的最中心点‘孝道’给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头一棒;陆坚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控诉书——控诉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再就是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赞同,比较著名的有:朱思信认为,刘兰芝的形象之所以完美,就在于它“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封建的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从本质上否定了这套反动的东西”[7];王汝弼50年代认为“本诗的主旨,固在废除片面的礼教,但绝不主张废除全面的礼教”[8],到80年代他对此观点提出修正,认为诗歌“准确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相互关系,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9];石雅琴提出“《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具有深刻而巨大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10]吴小如认为《孔雀东南飞》是通过家长压迫下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性。[11]田明清认为“焦仲卿、刘兰芝的死无疑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冲击,他们以死来表示对这个时代的不满和反抗,对这个制度的嘲讽和抨击。”[12]

以上这些研究基于《孔雀东南飞》文本中刘、焦二人在外界力量的逼迫及主人公性格相对怯弱下走向离散,婚姻破裂直至夫妻双方“黄泉下相见”。

2.反对汉代婚姻包办制度制度

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还提出:“作者在有意无意中,用积极或消极的手法一个个描绘出来,直接暴露焦母、刘兄等人的罪恶,间接暴露封建制度的罪恶”[3]。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里提出“焦刘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13]。唐弢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之所以如此鲜明、如此深刻,就因为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制度”[14]。余冠英认为“《孔雀东南飞》的伟大不在于故事哀艳,不在于篇幅长短,也不仅仅在于文字优美,主要在于它暴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表现了受封建制度迫害的人们的反抗。

[15]”

进入新千年,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不断出现,赵莉认为“《孔雀东南飞》真实地反映了汉代母权的高高在上,出嫁女子的卑微下贱,汉代愚孝之风的盛行以及女子再婚的习俗”[16]。张丽红提到“男权制社会中,社会成员作为隐性的签约者,他们必须履行男权制契约的约定,违背这一契约就必将受到惩罚,无论签约者的追求、行动多么具有进步性,多么符合人性的要求。《孔雀东南飞》展示的就是各种契约冲突下的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17]

3.歌颂爱情

李明劼认为《孔雀东南飞》是一个“重返伊甸园神话的缩影”,“它在神话的世界里,暗示着焦刘二人脱离人世英雄步入神明仙境之后重新团聚,重获幸福的美丽”[18]。罗竹风认为《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19]。王运熙认为它“一方面勇敢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20]。杨玉芝提到“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惋惜伤怀之情及希望此后这类爱情悲剧不再发生的心愿。这种情感的流露就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表白,这也正是作者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之所在,也即作品主题之所在。”[21]张秀英倡导“《孔雀东南飞》的深层主题是对中华民族爱情情结的揭示,是对人性中最美好爱情的讴歌。”[22]李杰提到“它振颤人们心灵和激起历代读者共鸣的恰恰是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和生死相许信念的感染力。”[23]此外,还有田明清的《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年);刘德敏、马春元的《<孔雀东南飞>主题新探》(文学评论2007年第9期,安徽文学万方数据)等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一观点。

除上面提到的封建婚姻制度和汉代社会习俗外,人物性格也是造成婚姻家庭悲剧的原因,《孔雀东南飞》的婚姻悲剧,其根源在前人探讨分析的成果中常有流露:

在付安、许广州的《诠释与衡定——<孔雀东南飞>百年研究综述》中,综述悲剧的根源:无子;越礼和对家长制的反叛;爱情;门第观念。

进入新世纪,婚姻悲剧的产生有:王瑞媛认为“产生刘、焦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婆媳矛质,而婆媳矛盾的产生,则是因为焦母的顽固和刘兰芝的倔强。”[24]葛宏认为“焦母的人性中的弱点(当然包括缺点、缺陷等)借助于封建家长制获得了破坏性力量,从而酿成了悲剧。”[25]郭全芝认为“焦刘双方的家长之所以采取遣媳(造成两人婚姻的结束)、逼嫁(导致两人自杀殉情)的行动,其实是与汉代社会风习紧密相关的,因而蕴含着时代因素,并非仅仅相关礼教。”[26]

(二)《孔雀东南飞》反映出的婚姻礼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的文本是后人窥见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汉代的婚俗自始至终贯穿全诗,为我们深刻理解该诗的思想精髓提供了一条鲜明的线索。”[27]有较高的风俗史料价值。它囊括了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中讲求的“六礼”、“七出”、“再醮”等一系列制度。建国以来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多数学者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单一的角度进行阐述,开启的口子比较狭窄,还有较多重复、雷同的观点的出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1.婚娶习俗

《孔雀东南飞》中表现出来的关于婚娶习俗,建国以来对其研究日渐成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这些在《孔雀东南飞》中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体现。讲述比较系统的有张桂玲的《汉代婚俗的一面镜子:<孔雀东南飞>》(河北教育学报2007年4月第24卷第4期)、田翠英的《从<孔雀东南飞>看汉代婚姻法律制度》(兰台世界理论版史料研究2006年8月)、刘庆芳的《<孔雀东南飞>风俗事项考释》(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讲

述了婚姻从先秦萌芽的古朴习俗发展到秦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下强调礼节重要性的变化,男女婚姻《诗经》时代的相对自由开放发展到包办婚姻、为门当户对的家族利益服务等。

2.遣归习俗中的“七去”和汉代的再婚观念的盛行

关于这些礼俗在文本中的表现是非常的明显的,学者们对这方面的探讨大多与汉代婚姻制度相结合,避开单单从文本解读婚姻礼俗方式,从而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显现出了不少汉代婚姻史的境况。中国文化概论提到的《礼记·本命》篇中:“七出者,无子,一也;淫逸,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这为许多研究《孔雀东南飞》的学者用来分析兰芝为焦母所遣的原因。还从刘兰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的现象讲到了再婚的现象在这一时期比较的盛行。这些方面研究成文较为系统的有肖振宇的《<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古代婚俗》(民俗研究2003年第二期)、张桂玲的《汉代婚俗的一面镜子:<孔雀东南飞>》(同上)、潘守皎的《<孔雀东南飞>的文化意蕴》(消费导报·文化研究2007年12月)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紧紧地与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衔接着,目前在这方面研究展现出来的成果还比较的有限。张立立的《从<孔雀东南飞>谈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8月)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传统孝道文化,进而从现实探索和关怀两方面,论述了在当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问题。小编国台酒编辑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409129711.html,/发布

浅谈氓中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浅谈《氓》中女主人的婚姻悲剧 梅凡 新课改标准教材必修2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氓》,它可说是《诗经》中的代表,通过学与教我深深为女主人公的婚姻感到不平与同情。为此,我就《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略谈一二。 (一)其婚姻不幸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间,造成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普遍性,这是由当时社会制度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地位也很低下。其生活的天地狭小。在家相夫教子,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的身上。 尽管《氓》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勤劳、善良。正象文中所写:“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整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干尽家里的劳苦活儿。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但经济的主要来源毕竟来自丈夫氓身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氓所处的奴隶社会末期,女人在经济上没有独立。经济上的依附关系,就必然形成人格上的尊严。大家知道,日本和韩国妇女地位较低,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女子结婚后往往在家做专职主妇。 在政治方面,女主人工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正像政治经济学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氓中的女主人公同样也一样,男主内,女主外。女性往往被称为“内人”,“屋内人”,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比如刘氏、李氏等。就好比文中的女主人公连姓氏也没有一样。这些都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是由所处

的社会制定的。 (二)婚姻的不幸也与当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系 婚前,女主人与氓是自由恋爱,这与当时所推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点不符。因为当两人婚姻不稳定时,父母及媒人可从中调和,维持婚姻的稳定。然而,婚后,女主人与氓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家人对女主人不了解,不同情。正像文中所写“兄弟不知,唏其笑矣”。自己婚后起早贪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女主人嫁给氓本想平平淡淡度完一生,哪知氓“二三其德”,喜新厌旧。丈夫的背信离弃,家人的不了解,所有的痛只有自己默默承受着。就像《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休,其刘兄的逼婚,兰芝只好口是心非的答应了太守的求婚。社会伦理道德无疑是对女主人公的婚姻雪上加霜。在婚姻悲剧中,受伤的总是女子。加之当时社会所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期,其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都不健全。男子一人可娶几个老婆,女子终身则只能嫁一个丈夫。女子与丈夫氓由于对婚姻有着不同的认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一旦女子认定一个丈夫后,便从一而终,把感情看成生命的全部;而男子则不同,他只不过把感情看成生命的一部分,男子在外面寻花问柳都有可能。婚姻制度、社会伦理道德的不健全,不能有效的保护女子婚姻的合法权益。一旦遇人不淑,她的婚姻必然是悲剧的。 (三)朝三暮四的男子也是导致女主人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氓》中的男主人氓是一个负心汉的形象。婚前,他们是有着真挚的感情基础。“总

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80后婚姻家庭现状的调查报告 >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 359>3. 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 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主效应及与性别和学校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分开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大学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总体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水平居于中等偏上,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最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任志洪1,叶一舵2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涉及个体的主、客观因素,在遗传、文化、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人格、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研究普遍存在着测量工具不一致、因果关系模糊及测量中存在着的社会赞许性、认知偏差、反应定势等,难以形成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来的相关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应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在研究技术上应充分整合认知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则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元分析和数据追踪技术。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6)04-0152-07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任志洪(1982—  ),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叶一舵(1963—  ),男,福建永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 ,简称 SWB )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特点[1]。早期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消极心态和病理心态的研究,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的研究逐渐开始盛行。研究幸福感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基于快乐论哲学观点研究快乐的SWB 与基于现实论哲学观点研究人类潜能的心理幸福感(PWB ),前者认为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后者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实现。西方对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理论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SWB 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对实证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关于SWB 的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只针对个别的因素,而没有进行系统的考量,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资料,重点考察个体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各方面对SWB 的影响作用,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遗传因素对SWB 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是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来证实遗传因素影响的存在。如美国心理学家里肯博士认为,80%的人在出世时就有了基本定型的“幸福水平”。Braungan 等[2]运用收养和双生子研究发现,1岁左右婴儿积极情感具有遗传特性。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3]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也有学者认为遗传因素虽然影响着SWB 的各个方面,但气质的差异导致个人体验SWB 的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个人所体验到的SWB 是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从上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幸福感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对SWB 水平产生影响,而外界环境中的各因素又通过个性影响SWB 。 (二)文化因素 对文化与SWB 关系的考察是诸多跨文化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对文化最重要也是最 2006年第4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4,2006 (总第139期)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G eneral ,No 1139

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2002中文李书山学号3990202052 摘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典型化地塑造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形象。对祥子悲剧性的揭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从“人”到“牲口”的蜕变,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和迫切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祥子的悲剧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黑暗社会酿成悲剧 “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不仗着事实。世事万千,都转眼即逝,一时新颖,不久即归陈腐,只有人物永垂不朽。”[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个悲剧作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小说主人公祥子被公认为现代文学史上人力车夫以至于其它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被普遍的当作这类苦力的代名词,同义词。作者对祥子形象的刻画使人们从中感到艺术的巨大力量和深远影响,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吸引或者思想触动,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通向现实的思考。读者能够从中记忆起曾经一再发生过的悲剧,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自然也就格外沉重,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一、从“人”到“牲口”的蜕变。 《骆驼祥子》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叫“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 1、祥子原先具有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A、他有骆驼一般坚韧不拔的毅力。自从他选中了拉车这一行之后,最大的希望就是买上一辆自己的车。买一辆车得一百块钱。他想到“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定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得买车。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了,他又得从零开始“挣扎和困苦”。看到别人喝酒抽烟跑土窑子,他也动过心,但他咬了牙还是不动一动自己攒的那点钱,坚持要买车,“即使今天买了,明天就丢了,他也得买。” B、他勤劳本分,不愿吃剥削饭。在曹宅拉包月时,高妈虽劝他把钱放出去,放给那些“时常为一块钱急得红着眼转磨的人”“钱就会下钱”。祥子可不愿意。祥子和虎妞结婚后,虎

托尔斯泰与福楼拜笔下的爱情悲剧

憧憬美好·现实残酷 托尔斯泰和福楼拜笔下的两种爱情悲剧 20101443 戏文牛乐耕内容简要: 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都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他们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也都是流传千古的佳篇。其中的俩位女主人公有惊人的相似性,她们生活在近似的年代,她们在外人看来表面上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她们内心空虚,有着不美满的婚姻。她们都追求个性的解放,都有着对爱情的理想,都在最后因爱情理想破碎而自绝;然而她们不同的社会地位,爱情观,却又使她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和爱玛悲剧的异同。 一、社会背景与人物的社会地位 从社会背景上讲安娜·卡列尼娜(下文简称安娜)生活在l9世纪70年代的俄国,爱玛则生活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她们所处的时代分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农奴制度改革后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这个时代,资产阶级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与封建主意守旧观念、妇女解放与男权至上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她们拥有了共有的时代特征。 从社会地位上讲,身处贵族家庭的安娜身世显赫,享受高雅优越的生活,出入各种高档的社交场所,处处受人恭维,处于上层社会。

但是她的婚姻是贵族宗法制的牺牲品,这种不是基于爱情的婚姻,注定不会幸福。在她安之若素地和卡列宁一起生活的八年中,丈夫热衷于官场应酬,只知玩弄文牍,把她只当做一个装饰品。于是乎她的满腔热情被残忍地压制了,直到她见到沃伦斯基,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很自然的抛弃了本不幸福的婚姻。 爱玛社会地位和安娜截然不同,爱玛出生于农民家庭,婚后和做医生的丈夫生活在小镇上,和安娜不同的是她的丈夫对她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宠爱。但她渴望的是那种“勇敢得像狮子、温顺得像羔羊、善良的人间少有、哭泣时泪如泉涌衣着华丽的高贵男人”○1同时“盼望远处田野中驰来的一位骑黑马插白羽毛的骑士”○2她不满足于平庸无趣的生活,在内心的欲望和对爱情的幻想的促使下,她奔向了情人的怀抱。 二、两人的爱情观、追求爱情和追求结果的方式不同 首先从爱情观方面谈,安娜和沃伦斯基追求的是单纯的、精神上的美好爱情,而爱玛追求的不仅仅局限与单纯的爱情,其中还夹杂着肉欲、物欲和背叛。在爱情观上爱玛就是不纯洁的。 其次在从追求爱情的方式上来谈 安娜:内心热情被压抑——婚外恋——闹离婚——公然站走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地更多的是出安娜对“自我”个性解放的追求。爱玛:内心欲望,不甘平庸——私通、偷情——准备私奔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其内心欲望的发泄。 再次从追求爱情的结果来看

子君涓生婚恋悲剧浅谈并现代婚姻启示

子君涓生婚恋悲剧浅析并现代婚姻启示 宋欣泽 2012年3月 摘要: 子君涓生是鲁迅先生《伤逝》里的主人公,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他们顶着各方压力组成家庭但最终以悲剧结局。他们的爱情悲剧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们的悲剧引人深思,不仅启发当时盲目追求个性解放、不顾后果的年轻人理智思考“解放”后的现实生活问题,也对当代的爱情婚姻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指导意义。 关键字:环境;子君;涓生;现实;婚姻生活; 导言: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伤逝》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为践行新的婚姻观念的先驱,子君涓生的爱情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论对当时还是在当世都有着发人深省的现实教育意义。下面我将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方面分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并论说这出悲剧对现代婚姻的启示。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封建道德礼教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手段备受历代统治阶级推崇的,它披着礼教的外衣控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使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在一定的规则范围之内。本是统治阶级用以愚民驭民的方法,但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与完善,它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社会标准,一种自

然习惯,是比写在纸上的律法更深入人心的溶入骨血的存在。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启发和鼓舞了很多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积极追求个性解放,努力争取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但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绝大多数人仍按着封建道德礼教自觉约束自己的生活,并自发监督别人的生活。就封建婚姻观而言是听从“父母之命”,儿女的婚事由家长作主,由于封建礼教是男本位的礼教,女性更被约束以“三从四德”,一生中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子君追求自由婚姻的举动是相当离经叛道的。社会环境的严峻使子君与涓生在交往的过程中被监视、窥测,涓生的好友纷纷替他胆怯而规劝,他们两人租住房子被房东多次委婉拒绝,终于涓生被他的单位领导除名。种种遭遇都表明了当时封建道德礼教对市井人心仍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因为涓生子君结合的非礼教性使的他们成为众矢之的备受冷落,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并直接导致了涓生的失业从而面临现实的生存压力。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遵循执行封建制度的基础单位,家国一体封建秩序的根基正是通过家庭这个单位来维系和稳固的。子君作为组成家庭的个体也不能例外,就家庭环境而言,封建家长对子女的婚姻必然按照礼教认可的方式进行且只承认礼教允许的方式。只因为子君自主选择了婚姻就让她的族叔不再认她做侄女,这充分显示了封建道德对人性人情的扭曲、异化,只有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礼教才能大于亲情,骨肉亲情才会被完全泯灭。就子君个人而言家庭不是包容她自由选择婚姻的所在,要想自由结合只有自绝于家庭一途。就子君的家庭而言,不再承认个体是家庭的一员,是封建家长撇清与不守礼法的家人的关系的最佳途径,是丢卒保车的家庭整体利益策略,通过舍弃“异类”而让整个家庭仍处于社会规范内不受牵连才是最重要的。子君的出走首先在婚姻关系中是孤注一掷,没有退路的:她的婚姻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将无以自处,这种背水一战在精神上是存在压力的。其次,她在以后的婚姻生活

幸福感研究的述评

幸福感研究的述评 【摘要】幸福感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详细阐述了幸福的结构,从描述比较阶段、理论构建阶段和测量发展阶段总结了幸福的研究进程,最后提出幸福感的研究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幸福感结构研究进程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主题。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憧憬和追求。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而显得壮美与伟大,人类也才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保持并弘扬作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和荣光。然而,幸福是什么,却是一个令人困惑却又神秘的古今难题。由于幸福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现象,涵盖范围很广,许多学者也从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对幸福做了不同的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和观点,这些思想和研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探索幸福的道路。但是,这些学科对幸福的研究都还只是在理性基础上的推测和分析,更多的是一种思辩活动。因此,这些研究都未能得到令众人满意和信服的答案。而心理学家试图从独特的视角来诠释和理解幸福,特别是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使“幸福”这个古老而又恒新的话题进人到科学实证的领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幸福侧重于解释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以及美好生活的衡量标准和为人们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有效的途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的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到现在已是硕果累累。 1幸福感的结构及界定 1. 1快乐论的主观幸福感 在心理学中,普遍把幸福感定义为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主观的概念。因此,心理学中研究的幸福感是自我体验的幸福,被称为“主观幸福感”,总的来说,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有多么幸福的评价。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生活进行的评价,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情感状态[1]。因此,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的情感体验、消极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感三个维度组成。 1.2实现论的心理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来源于哲学中的快乐主义,侧重于强调个体主观快乐体验。而实现论的幸福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为个体在个人领域面对生活挑战时有意义的生活和自我潜能的实现也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称为“心理幸福感”。它关注个人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因此,Ryff等人认为心理幸福感的核心要素是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标感、自我接纳六个方面[2]。 1. 3综合幸福感 随着现代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发展,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在某种程度相互补充,两者理论框架与测量指标(认知性与情感性、享乐性和发展性、状态性和倾向性)的整合,也已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例如,苗元江(2003)在他的博士论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祥子的典型形象。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一、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也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客观原因。 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不仅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很漂亮。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安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虎妞对祥子的诱骗造成了他们两畸形的夫妻关系。“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袄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是一块肉。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手中挣扎着,像猫叼住的一只小老鼠。”祥子老老实实地把自己交给了刘氏父女,任听他们摆布。经济地位的悬殊导致了他们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导致了婚后的不平等。虎妞与祥子虽然结了婚,但从本质上讲仍然是雇与被雇的关系、主人与奴隶的关系。 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当他知道小福子死后,他的希望就破灭了。于是,他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去了。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去。” 除了虎妞和小福子,放高利贷的高妈,刻薄的杨太太,卑鄙的夏先生,潦倒不堪、充满兽性的二强子,等等,都在祥子悲剧人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二、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则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 他乐观但盲目。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比起社会沉重的压迫是多么微不足。 他勤快且保守。祥子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放高利贷,就不会遭此灾祸。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他外刚却内软。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 他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尽管丢车失财,加之和虎妞的不如意的结合,祥子仍然保持较为强烈的生活欲望,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愿望,但是祥子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也无法意识个人奋斗难以抗衡黑暗势力和摆脱生活穷困的真理。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原因分析

对“骆驼祥子”悲剧命运原因分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它塑造了“骆驼祥子”这个无产阶级形象。主人公祥子原本强壮有力、勤劳淳朴,以其最高生活理想“买一辆洋车”为集中体现。但这一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在经过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全然落空。原本对生活充满期望的祥子也渐渐堕落下去,在唯一的依靠小福子去世后最终凄惨的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小说表现了这样一个拉车夫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使读者对祥子这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思考。表面看起来,祥子身体健壮,实朴敦厚,有刘四爷的车厂可以依靠,也有虎妞这样能干泼辣的妻子,实际上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注定悲剧的结局。 虎妞通过引诱、骗婚等等手段,终于逼迫祥子与她成婚。而他们的婚姻从根本上存在尖锐矛盾。虎妞其实是导致祥子最终命运最直接的原因。虎妞是一个受资本主义影响的强悍女子,不甘心做一个车夫的妻子,因此希望祥子走上自己期望的生活轨道,做买卖、开工厂,像刘四爷一样做一个剥削别人的资本家。而祥子的愿望始终简单如一,买辆洋车,拉一辈子车。事实上虎妞对于祥子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关心和疼爱,而祥子心理的软弱让他不得不接受不敢反抗,渐渐使得祥子对虎妞的思念和眷恋转化为了恐惧和憎恨,也感觉到了虎妞对他的爱已经全然变为了捆绑和束缚。他觉得自己“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肉,他没有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

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老鼠”。最后对虎妞的感觉竟是“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白眼,把一切都掐死,而后自己抹脖子。”通过死这一强烈的想法表达出祥子精神上深深的绝望。 除虎妞对祥子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外,注定的悲剧命运最根本的原因仍是社会环境因素。正值军阀混乱,时局混乱,社会阴暗剥削压迫严重。作者从祥子的命运事实上映射出黑暗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的把人变成了鬼的罪恶,辛酸的笔触狠狠地抨击了罪恶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同情。 虽然客观原因几乎对祥子的命运展开起到了根本的作用,但个人的命运仍由主观原因决定。祥子从农村来,带来了农村环境下善良淳朴、木讷老实的性格,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他对未来抱有盲目的信心,认为只要肯卖力气,一定可以过上好日子,而没有看清眼前这个社会的实质。他对于未来的希冀,只是一个虚幻缥缈、简单善良的梦想。

托尔斯泰一半幸福一半不幸的婚姻

托尔斯泰:一半幸福一半不幸的婚姻 列夫·托尔斯泰是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俄国伟大作家,不但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在我国久销不衰,他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更是让人耳熟能详。这位高寿的文学大师终生只有一次婚姻,然而就是这次婚姻,让他尝到了幸福和不幸福两种截然不同的滋味。 托尔斯泰1828年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村的托尔斯泰伯爵家族,他家不但属于俄国上层地主家族,他的母亲也出身于贵族家庭,属于声名显赫的沃尔康斯基公爵家族,这个家族的贵族伊·姆·加洛文有一个女儿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曾祖母,另一个女儿则是托尔斯泰母亲的曾祖母,因此,“普希金成了托尔斯泰四服内的表舅”。 1862年,34岁的托尔斯泰与莫斯科一位名医的女儿,18岁的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别尔斯结婚,并一同回到托尔斯泰的故乡雅斯纳雅·波良纳村,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婚后,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极力想对丈夫的事业有所帮助,她关心的是,在雅斯纳雅·波良纳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好让托尔斯泰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他那浩繁的文学创作。她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当时托尔斯泰的全部草稿由她一个誊写,托尔斯泰在1863年写道:“她是我的一个认真的助手。” 1863年2月,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写信给莫斯科的亲属们,提到她丈夫“开始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按研究者的推测,这就是“未来的《战争与和平》最初的一些草稿。” 同年10月,托尔斯泰写信给自己的女亲戚,信中说:“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以至我全部的精神力量是这样的自由,这样适合于创作。我现在正是在创作……我现在用我的全部精力从事我的创作,我在写作和构思的是我从来还没曾写作和构思过的东西。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我是幸福而安详的,在任何人面前我不保守秘密,也没有什么愿望,除开一点:让一切都进行得正常。” 1869年,经过7年艰苦创作的卷帙浩繁的史诗性巨著《战争与和平》问世,在作家的档案库中,保存有15种不同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书中人物接近600个,至今仅保留在作家档案库里的手稿就有5200多页。托尔斯泰在创作的头一年都用来探索小说的开头了,他自己承认,“这本书的写作”他“开始了无数次,又放弃了无数次”。把一切“想写和应该写的东西”都写进书里面的希望,他丧失了好多次,又重新获得了好多次。如果没有一位开明、耐劳的妻子,托尔斯泰根本不可能历经曲折,完成这部巨著。 1870年2月,托尔斯泰完成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头部分的初稿。1870年3月底,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晚上他告诉我,他想象出一个妇女的典型:出了嫁的、出身上流社会、但又不安于自己的处境……他刚一想出这个典型,所有人物和业经构思出来的一些男人的典型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聚拢在这位妇女的周围。”她还记下了托尔斯泰的一些话,诸如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他喜爱“家庭的思想”,它不同于《战争与和平》,那里面,他所喜爱的主要思想是“人民的思想”。 1877年,托尔斯泰经过12次精心修改,完成了他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这部有11种不同开头的巨著同样人物众多,总共超过150多人。“在每一位成

关于婚姻不幸的句子

关于婚姻不幸的句子 1、幸福的婚姻结局都是一样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幸的婚姻结局也只有两种,要么忍要么滚! 2、大多数的婚姻都是不幸的,散发着一股地牢般的霉气。作者:张方宇出处:张方宇的腾讯微博 3、男人和女人需要在一起,但它将不是出自需要,而是出自洋溢的喜悦,不是出自贫乏,而是出自丰富,因为你拥有那么多,所以你必须给予。它就好像一朵花开,它的芬芳就会释放到风中,因为它是那么地充满芬芳,所以它必须将它释放出来。或者就像一朵云来到空中,它必须将雨滴洒落下来,它必须下雨,它是那么地充满着雨水,所以它必须分享…… 的确,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有什么事发生在婚姻。现在的婚姻如何?或者它以前如何?只是一个痛苦的受苦-----一种长时间的受苦,带着虚假的笑脸。它只是被证明是一种不幸,最多它只不过是一种方便。作者:海灵格出处:婚姻是最高级的瑜伽 4、婚姻是自己的,就如同自己的生命和呼吸一样,别人无从参与,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婚姻却有各自的不幸。作者:唐欣恬出处:裸婚 5、我是胸无大志我只想平平安安地待在龙城教一辈子书然后照

顾三叔三婶小叔当然还有你爸你妈等你和郑南音都远走他乡并且婚姻不幸的时候帮你们支撑好这个大本营好让你们随时回来养精蓄锐再战江湖西决凛冽的话,这句话可以让你爱上西决。(注;西决不仅是小说的名字,这本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 6、命运不允许女性太过逸乐满足,总设法叫她们哀痛,不是婚姻不幸,就是环境欠佳,数来数去,总有不顺心的事,从一双漂亮但轧脚的鞋子起,到同他有缘无份,一生都很少真正开怀。作者:亦舒出处:吻所有女孩 7、有那么厉害的婆婆,什么样的丈夫都补偿不了。嫁人的时候,眼睛睁得要大,不幸碰到一把声音可以退贼的伯母,都还是抱独身主义算了,谁说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作者:亦舒出处:她比烟花还寂寞 8、只要是走进了婚姻,你们就是天底下最最平等的人。别只看到自己家庭条件好,别自以为自己工作好,别只看到自己收入比妻子或丈夫高,别自以为自己长得漂亮嫁了你是你赚到了……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关心,视自己为妻子或丈夫的付出是理所应当,因妻子或丈夫对你的付出而内心感激,这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这是我想对我的孩子说的话。 但愿婚姻的不幸,不要再落到你的身上。 9、婚姻成功的秘诀之一,或许就是不将爱情当成全部。爱情担负不起女人所有的重托,得之,生活多一分绚烂;失之,人生不至塌

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分析研究会会综述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综述2018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法学院校、科研机构、法律实务部门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林中梁、福建省法学会副秘书长谢美琴、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等领导到会并致贺辞。 本次年会的议程分为:开幕式、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论坛、小组专题讨论以及闭幕式。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会长夏吟兰教授作“2018年度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工作报告”并主持召开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讨论通过了《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夏吟兰教授担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龙翼飞教授担任常务副会长、中华女子学院李明舜教授担任副会长兼任秘书长。 此次年会共收到交流论文76篇。在会议研讨阶段,与会者围绕以下四个议题进行主题发言及小组讨论:<1)《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2)婚姻家庭立法的价值取向研究;<3)老年人权益的家庭法保护;<4)家庭暴力立法研究。现根据本次年会

的交流发言和分组讨论情况,将与会代表研讨的主要问题与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 对于2018年8月13日实施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与会者对其中广受普通民众与学界关注的夫妻财产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离婚时夫妻不动产之归属问题、夫妻个人婚前财产在婚后所得孳息和自然增值之归属问题、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积累的养老金期待利益之归属问题、夫妻一方擅自处置共有房屋问题等。另外,对夫妻的生育权、确认亲子关系的推定规则、婚姻期间父母对子女履行抚养义务以及婚姻瑕疵登记等问题也进行了研讨。 <一)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赠不动产之归属问题 1.父母购买赠与夫妻的不动产之归属问题 对于《解释三》第7条有关父母购买赠与夫妻的不动产之归属问题的规定,学者们的争议比较大。该条第一款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其子女名下,属于该子女一方的个人财产。有学者认为,既然父母以自己的行为将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表明该不动产仅仅赠与自己的子女,此规定尊重了财产赠与人的意愿,体现了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符合现代婚姻家庭法的自由价值取向;但也有学者认为,该规定有悖于现行《婚姻法》婚后所得共有制的精神,与身份财产制的本质属性不相融,同

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06212220;修订日期:20072042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JA790062)。 作者简介:田喜洲(1968-  )男,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4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蒲勇健(1961-  ),男,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5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75(2007)20220033206 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述评 田喜洲1 蒲勇健2 (1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重庆400067; 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摘 要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历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势进行回顾与述评,为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研究述评 Commentary o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ies of Employee Loyalty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Tourism E nterprises TIAN X izhou 1,PU Y ongjian 2(1Tourism College ,Technological &Business Univer 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2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 ,Chongqing Univer 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 ) Abstract :In fluenced by people 2oriented managerial philos ophy ,a great number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em ployee job satis faction and loyalty.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researches in turn have seen positive in fluences on human res 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ourism businesses.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ed various issues concerning researches on em ployee job satis faction and loyalty in tourism enter 2prises including history ,contents ,methodology and trends.The authors hope that their research can be of help in push 2ing forward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K ey w ords :tourism enterprise ;em ployee satis faction ;em ployee loyalty ;review 旅游业在国外多称为接待业(H ospitality Industry ),它的产品主要是服务人员在与顾客面对面的交往与互动中提供的服务,而不是出售的物品,其特点是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不可分割性(G oeldner ,1999)。旅游企业的服务是由员工来提供的,在员工与顾客频繁接触中实现着旅游企业体验性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因此员工的工作态度、心理情绪、服务理念不仅影响到服务质量,而且影响到顾客对产品的体验与感知,进而影响顾客的满意度。从这个角度来讲,员工满意度和员工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在我国,旅游企业员工有着共同的特点:工资低、年龄轻、学历浅、流动性大、女性比例高。在英国,接待业被列入了低收入行列(Low wage sector )[1],而日本接待业员工中女性占68%[2]。旅游企业产品及其员工的特征把它与其它行业区别开来,使得我们针对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才有意义。 一、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历程 员工满意度(Em ployee Satis faction ,简称ES )可定义为员工对各种工作特征加以综合后所得到的体验,是对工作的整体个人评价和个体需求被满足的程度(Schaffer ,1953)。而员工忠诚度(Em ployee Loyalty ,简称E L )2007年4月 第21卷第2期旅游科学To uris m S cie nc e April ,2007V ol.21N o.2

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

探寻祥子悲剧的原因 沁园中学七(14)班李思彤 寒假里我拜读了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这部作品鲜明的刻画了一个努力追求幸福的人是如何一步步坠入深渊的。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最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韧。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行尸走肉的一个社会青年。这一系列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读完全书之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寻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原因: 一、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是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正当愿望在那样的社会里却成了奢望。他历尽艰辛,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乱兵的抢夺、政府侦探的敲诈、车行老板的蛮横,这些人的存在就注定了下层劳动者被剥削的命运。处在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里,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与这个世界抗衡,只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事情事发突然,但是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他人的影响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另一个原因。 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祥子被迫与虎妞结婚后,虎妞控制和占有了祥子。祥子并不爱她,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她的“爱情”。他们的结合成了祥子个人奋斗过程中的一个新打击。 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心里是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是上苍将他俩连在一起。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和属于他自己的女人,然后用自己强壮的身体去拉车挣钱来养活他的女人。然而,这种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他兴高采烈地走进白房子,听说了小福子的死后就完全破灭了。他甚至恨二强子当初为什么不把小福子嫁给他,他更恨这可恶的、肮脏的白房子吞噬了他心爱的、原本很纯洁的小福子。于是,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泥潭。 三、祥子自身的性格局限 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没地方

最恨的爱人:托尔斯泰的婚姻悲剧

最恨的爱人:托尔斯泰的婚姻悲剧 托尔斯泰与妻子索菲娅“我们像两个囚徒,被锁在一起彼此憎恨,破坏对方的生活却试图视而不见。我当时并不知道99%的夫妻都生活在和我一样的地狱里。”——列夫·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1910年11月的一天,一位66岁的俄国老妇人,在寒风中扒着某个乡村火车站的窗户,专注地往里看。屋里躺着她临终的丈夫,在48年的婚姻生活中,她为他生育了13个孩子,而他却拒绝见她最后一面。她的丈夫,就是举世闻名的列夫·托尔斯泰,从18岁开始,她就以“索菲娅·托尔斯塔娅”的醒目标签,将全部生命与这位天才的人生编织交错,爱恨都至死方休。在这篇文章里,我无意唱赞歌,只想还原两个真实的人——托尔斯泰不是作为文学巨匠与思想导师,而是作为失职的丈夫和缺席的父亲;索菲娅也不是作为伟人的后缀,而是作为歇斯底里的妻子和丧偶式育儿的母亲。这样的真实,包含任何一对普通夫妻都可能涉及的隐秘,包括爱与性、嫉妒与出轨等等。并非有意哗众取宠、亵渎大师,而是我作为一名托尔斯泰的书迷,深知这一切背景,对于理解他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一、幸福的阴影“我在恋爱,而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够这样去爱。我疯狂了,如果继续这样,我会开枪自杀的。”——托尔斯泰日记34岁的托尔斯泰与十多岁的索菲娅1862年9月16

日,34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向18岁的索菲娅·别尔斯求婚,而索菲娅也爱上了这个经常到她家里来的青年伯爵。7天以后,他们就闪电完婚。在此之前,大家都以为托尔斯泰是看上了索菲娅的姐姐,因为按照惯例,姐妹应该按照长幼顺序依次出嫁。为了澄清这个误会,托尔斯泰想了一个极为浪漫的办法——他用粉笔在索菲娅面前写下一长串首字母:“V.v.s.s.l.v.n.n.i.v.s.L.Z.m.v.s.v.s.T.”,这样天书一样哑谜,索菲娅竟然猜出了含义:“在你家里,对我和你的姐姐丽莎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看法。你和你妹妹塔尼娅应该为我辩白一下。”这个爱情故事的精彩桥段,后来被托尔斯泰写到《安娜·卡列尼娜》里,列文向吉娣求婚时所用。而列文作为最具托尔斯泰自传色彩的文学人物,他在订婚后就把全部日记给未婚妻看,这一情节,也正是出自托尔斯泰本人。事实上,婚前的托尔斯泰生活极为放荡,从十来岁开始热衷于玩女人、赌博和酗酒,包括在喀山读大学时治疗性病,婚前与一名女奴保持过三年夫妻一般的关系、并生育了一个私生子等等,托尔斯泰都忠实地写在日记中。可以想象,这对年仅18岁的索菲娅造成了多大的冲击。托尔斯泰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有责任让她充分了解自己要嫁的人是什么样,如果实在接受不了,甚至可以拒绝跟他结婚。尽管索菲娅痛苦地接受了这一切,但他的这个行为,让索菲娅在婚姻一开始,就处于极大的不安全感中,并且终生受其折磨。托尔斯泰夫妇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