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

异曲同工与殊途同归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同工:形容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二者用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异曲同工”偏重于效果极好,“殊途同归”,偏于中性,并且二者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第⑴句中“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1、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

走,殊途同归,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林海音作品中旧式女性的悲剧命运

林海音作品中旧式女性的悲剧命运 汉语言文学倪娟娟 内容摘要: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椿树胡同的“疯女人”秀贞。《烛》中贤良的瘫痪的启福太太。《金鲤鱼的百裥裙》中想要鲤鱼跳龙门的金鲤鱼。无论她们是什么身份,她们的生命都没能脱离一个词——悲剧。 关键词:旧式女性,悲剧命运 林海音的很多小说里的中心人物都是各种各样的女性。这类作品多以女性、爱情、婚姻、为中心,叙述她们的悲苦,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她致力于刻画女性的贤惠、温柔、善良的美德,表现了她们遭受的心灵的桎梏。笔者看的几篇小说中的女性几乎都没能脱离悲剧命运。她们殊途同归的悲剧性命运,让笔者在读完小说后,陷于悲伤之中难以自拔。 一“疯女人”秀贞 秀贞是《城南旧事》里的《惠安馆》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愣愣地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人们见到她总是躲避着,每次只要秀贞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会赶快捏紧英子的手,轻轻说“疯子!”然后就擦着墙边走过去,如果英子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会用力拉英子的胳膊加以制止。而在英子眼里,梳着油松大辫子的秀贞就像张家李家的姑娘一样,并无什么异样。实际上,“疯子”秀贞,她其实并不是真疯,只不过是深深地陷入幻觉之中而不能自拔。英子问她思康几点钟回家时候,她说:“快了。走了有个把月了。”!思康临走的时候许下的,回他老家卖田卖地,过一个月就回来明媒正娶地娶她。而她一等就等了六年。秀贞的爱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两个异乡人在交往中产生了恋情,但他的家乡是那个有办法的都到海外谋生去了,穷得尽吃白薯,“去的人吃出眼泪来”的惠安,他说舍不得让秀贞这个北边人去吃那个苦头儿。他说:“你是个孝女,我也是个孝子,万一我母亲扣住了我,不许我再到北京来了呢?”作为孝子的思康不仅要侍奉贫苦中的老母,也舍不得让秀贞这个北边人去吃那个苦头儿;这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善良而痴情的秀贞没有把自己怀孕的事告诉思康,她说:“千山万水,去一趟也不容易。我要告诉他我有了,不也让他惦记着?”她坚信思康会回来,可是,思康却杳无音信,她生下一个女孩,女孩却又被父母亲扔掉,于是,在双重打击下,秀贞疯了。她满眼都是女儿的身影,满口都是她的小桂子,她为女儿做衣服,想象她样子。她说:“我们小桂子也该上学了。我养点蚕,吐了丝,好给小桂子装墨盒用。”她心中盛满对恋人的爱意,恋人思康明明早已离去,她却劝他吃饭,为他赶走并不存在的苍蝇,疼惜“他病得不轻”,对着空床,却说“睡着了”,为怕吵着他,就轻手轻脚地走路,还特地关照她妈,要把裤子晾在墙边,以免思康出来进去“不合适”。她始终抱着期待在等着她的爱人和女儿,她始终相信她的思康会回来娶她,她的小桂子会回家叫她一声妈。她等在这儿是在等着女儿回家,然后带着女儿去找她爸爸。最后,在英子的帮助下她们母女团聚了,为了追寻恋人,一家团聚,秀贞与她失而复得的女儿在大雨中双双惨死于火车轮下,死后还被不明真相的人们冠上“骗子”的恶名。《惠安馆》中的秀贞对恋人的痴情和对女儿的慈爱,全是通过她时而清醒、时而痴呆的言谈动作表现出来的。这些表面看来是疯女人的语言和动作,实际上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对女儿的深切地爱意。她清楚记得与思康相识相恋和分别时的情景,也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生孩子

外国文学6

一、单项选择题 1.《伊利昂纪》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它开篇写的是(B)。 A.不和的金苹果B.阿喀琉斯的愤怒C.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D.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 2.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一般指的是(A)。 A.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B.中世纪末期的文学C.中世纪中期和末期的文学D.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末期的文学 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C)。 A.报杀父之仇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D.雪夺妻之恨 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是(D)。 A.英雄史诗B.教会文学C.骑士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 5.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通篇贯穿的主线是(D)。 A.情场上的悲欢离合B.官场上的升迁起落C.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6.莫里哀的《吝啬鬼》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这个形象的特征是(A)。 A.爱钱,要女儿嫁给富有的老头,丧失人性B.爱钱,但更爱女儿,具有温馨人性

C.不爱钱,不爱女儿,只爱儿子D.不爱钱,不爱女儿,只想娶一个年轻漂亮姑娘为续弦 7.拉辛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中的主要人物,除同名主人公外,其余大多都是(A)。 A.被情欲淹没理智的反面人物B.用理智克服情欲的正面人物 C.有坚定意志和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革命者D.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 8.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肯定创造和劳动的名句是(C)。 A.“种我们的园地要紧” B.“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 C.“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D.“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大自然索取” 9.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 A.普加乔夫起义B.十二月党人革命 C.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从魔法师手中救出妻子D.主人公篡夺王权,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终失败的悲剧 10.华盛顿?欧文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大部分内容写的是(B)。 A.美国本土故事B.英国故事C.阿拉伯故事D.法国故事

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人性·道德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深度解读

在世界文学史上,最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水平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刻划。他结合社会背景及其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刻画了悲剧人物在殊途同归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的性格内蕴和行动路线,揭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貌和社会现实的某些特征。本文就莎翁后期著名戏剧巨作入手,从人性的灵与肉、道德等角度重新解读,感悟对社会进步发展起不可磨灭推动作用的因素。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巨匠,他笔下的人物可谓活灵活现,震撼感人。莎氏的四大悲剧人物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每当人们通过这些剧中主人公的言行,体悟到了人性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唤醒了超道德的崇高精神,对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一、对人性层面的质疑与拷问 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说明人的复杂多样性。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有喜剧也有悲剧。所谓喜剧就是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悲剧就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并以及其悲惨命运为结局的艺术形式,它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莎士比亚的第一阶段主要以喜剧为主,而第二个时期则以写悲剧为主。后期他共写了七部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数量只有第一时期的半,却极为重要。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和艺术都更加成熟了,而且他毕生最重要的四部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都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人是灵(思想灵魂)与肉(自然身体)的高度统一体,其中的“肉”就是自我意识主体,首先必须作为一种属于人的自然实体而存在,之后才有精神的灵性和社会的本质。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对人的这种本质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此阶段戏剧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多为性格悲剧,而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也多体现在人格人性层次性与矛盾性方面,他那时的人物形象不是高大全而是活生生的“圆形人物”,且都有性格缺陷。虽然如此,他的悲剧及悲剧中人物之所以耐人寻味就是它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我认为以下四个元素或多或少是悲剧的魅力所在。第一,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第二,人性的缺点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第三,对所谓命运的无可奈何。第四,悲剧人物理想人格的彻底破灭,通常以悲剧人物的死亡而告终。在《奥塞罗》中明显的悲剧元素就是奥塞罗性格的缺陷,只要是人总会有些嫉妒心的,这是人之常情,更是人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对自己妻子的爱本来就不放心,在这种情况下他对黛丝德摩娜又爱又恨又怕。最

殊途同归_优秀作文

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 —也叫《一次难忘的旅行》李禹霖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明明和红红一起去充满欢声笑语的游乐园玩耍。(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引出下文。)他们从一望无际(用词不准,建议改为:绿草茸茸)的牧场出发了,此时在他们的眼前呈现出了许多条路,左边的一条路旁边绿草茵茵,再往右看,那边的路有一个大大(用词随意,建议改为:碧波荡漾)的池塘,池塘里面还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和鸭妈妈一起做游戏。这时,两人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最后他们打算各走各的路,明明选择了绿草茵茵的路,红红选择了有活蹦乱跳的小鱼那条路。(场景描写,过渡,原文表达次序不好,已经做了调整,望你认真体会。)(原文这一段内容过于啰嗦,全部删去,文章语言凝练,望你认真揣摩!) 虽说明明选择了那条绿草茵茵的路,但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只酣然入梦的大熊,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忽然这只大熊被惊醒了,它叫喊着像是要吃了明明一样,明明把所有的食物都给了它,又走了一会,看到了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们正在水里开心无比地玩着游戏。这时,一只丑陋不堪的蝙蝠飞来了,它邪恶地扇动着翅膀,心想:我马上就要吃到你了!(补入明明救小鸭一家必要的动作、细节和语言描写为宜。)再看看红红这边,她看见活蹦乱跳的小鱼,走着走着,又听到小

动物的哭声,连忙跑过去,原来是一只小免子正在采蘑菇,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红红询问它的家在哪里?并顺利地帮助它找到了自己的家。(文章详略得当的关系没处理好,这一段内容过于简单,补入必要的描写为宜。你可借鉴任梓涵的同名文章会有所感悟!) 在游乐园两人终于殊途同归,各自讲述了帮助小动物的难忘经历,又开心无比地在一起玩。(自然结尾。)

鲁智深 贾宝玉 殊途同归

鲁智深贾宝玉殊途同归 繁华一梦,万境成空。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红楼梦》22回,宝钗过生日时,点了一出《山门》的戏,演的是鲁智深在五 台山破戒醉酒,打坏了山门,被智真长老遣往别处的故事。智深辞别师父时唱了 这首《寄生草》。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点醒梦中人,一切皆身外之物,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鲁智深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令宝玉心驰神往,为日后出家 埋下伏笔。 一个翩翩美少年,一个草莽英雄汉;一个是玉树迎风的凤箫笛韵,一个是大踏步 走来的锣鼓铿锵;一个留恋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另一个看重出生入死的兄弟义 气……但他们终究与佛有缘。 修行要破迷断欲,不容易。宝玉要去的是眼角眉梢的万种情思,智深要磨的是虬 髯怒目中的血性杀气。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人却跨壑闯关,殊途同归。

细想来,鲁智深和贾宝玉还真有不少相似之处。单纯,至情至性。不势利,不算计,不妒嫉。能够同情理解别人,慈悲为怀。 侠肝义胆 《水浒传》中最侠肝义胆的汉子非鲁智深莫属。从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到大闹野猪林,一路散发着奋勇忘我的热诚,其正义的金刚之怒,威慑击退著邪恶。 为救萍水相逢的金翠莲父女,鲁提辖(相当于少校营长)毁了大好前程,被官府通缉,不得已落发为僧。为朋友两肋插刀,鲁智深挥禅杖救了险遭杀害的林冲,一路护送到沧州七十里外。因此,成了高俅的眼中钉,相国寺的菜园和尚也做不成了,再次亡命天涯,最终上山落草。为救九纹龙史进,孤身刺杀贪官贺太守未遂,被打进死牢,命悬一线。 颐和园长廊彩绘:野猪林。。出自《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见义勇为,舍身赴义,只要是义的事情,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做,该出手时就出手,果断大气,从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108将中真正带给人们温暖和光明的,是天孤星鲁智深。书中从未提及他的父母,这样一个缺疼少爱的孤儿却没一点阴暗心理。因为孤独,格外重情义。他把有缘相聚的人都看做自己的亲人,你的事就是他的事。因为备尝艰辛,所以能实实在在帮助别人,扶危济困。

高考满分作文之殊途同归

高考满分作文之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

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引路,让我的文字、我的人品携手并肩,一同前行。 那是不同人品,一致而永恒的归途。

白嘉轩与鹿子霖_殊途同归的悲剧人物_白鹿原_人物论之二_张恒学

白嘉轩与鹿子霖:殊途同归的悲剧人物X )))5白鹿原6人物论之二 张恒学 (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长篇小说5白鹿原6是悲剧艺术在小说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5白鹿原6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人物。白嘉轩和鹿子霖是两个悲剧内涵截然不同的人物。白嘉轩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悲剧,鹿子霖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政治的和人性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又都是时代的、社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来表现/生活的演变过程0和/历史的演变过程0的。 关键词:白嘉轩;鹿子霖;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075-04 5白鹿原6的悲剧艺术成就首先在于作品以深刻的历史悲剧意识展示了一个时代,一个特定地域的/民族秘史0(这方面已有另文论述,这里从略)。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通过/生活演变的过程0和/历史演变的过程0[1]来表现人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或者反过来说,通过人物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来表现/生活演变的过程0和/历史演变的过程0。即是说,作品刻划了一批既具有时代认识价值,又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悲剧艺术形象。 5白鹿原6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人物。悲剧的种子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深埋于社会历史的长河之中,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随着人生的历程发芽、开花、结果。这些人物至少可以包括朱先生、白嘉轩、鹿子霖、黑娃、小娥、白灵、鹿兆海、郑芒儿(/大拇指0)等。其他人物已有另文论述,本文集中谈白嘉轩和鹿子霖。 白嘉轩,这是5白鹿原6中着墨最多,内蕴丰富的悲剧性人物。他与朱先生处于同一文化价值体系之中,二者相比较,如果说朱先生是儒家文化理想、文化精神的象征,那么白嘉轩则是儒家文化实践的代表;朱先生的性格更多地是从/奇0中凸现,白嘉轩的性格更多地是从/世俗0中显示:朱先生的奇文、奇言、奇行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于/治国平天下0,白嘉轩世俗生命的价值向度主要在于/修身齐家0,这个/家0既是家庭,更是家族;朱先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体现为儒家的社会历史观念,白嘉轩的精神世界更多地体现为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朱先生是白嘉轩的/圣人0和精神领袖,白嘉轩则是朱先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现实典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核心都是以儒家的/仁义0为基础的民本主义。在5白鹿原6中,这两个人物相辅相成,珠联璧合地成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的典范。5白鹿原6把白嘉轩放到惊涛骇浪的历史背景中去刻划。作品抛弃了传统意识形态教条,从文化存在角度,从/社会关系的总和0,即人的本质的角度,把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把一个勃勃躁动的灵魂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艺术世界之中了。白嘉轩是一个具有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内涵的典型人物,而不是如有的评论者认为的那样,是所谓的理想化、理念化的人物。构成这一人物的生命运动轨迹和性格内涵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是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他的农民的社会地位。这就决定了他对土地的依赖和迷恋,也决定了他的农民意识,积极的和消极的。其次是他的家族传统。这方面,对白嘉轩的性格和人生有强大影响力和制约力的至少有两点:其一,是白家一个槐木匣匣的/故经0,即白家由败家到中兴的历史故事所蕴涵的发愤图强的精神。传递这个故事成了白家的一个家规,而且影响着白鹿原人的精神世界:/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炼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成为本原无可企及的经典性的乡土教材,,0其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财富0,即白家立家、立身的/纲纪0。由白嘉轩上溯五辈,大约是白家家道中兴的一个纪元的开始,那位先人白修身在贫困冻馁中读书自饬考得文举,重整家业,重修族规,从此,白家/无论家业上升或下滑,白家的族长地位没有动摇过,白家作为族长身体力行的族规所建树的威望是贯穿始终的0;从而在这过程中也留下了/白克勤0的名字和事迹。由此,白嘉轩的爷爷、父亲同盘龙镇中药收购店掌柜吴长贵的那种深情厚谊,白嘉轩的父亲白秉德及白嘉轩同鹿三那种/一家人0的情感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也正是因此,他们之间的那种经济关系被掩盖了。第三个因素就 X收稿日期:2001-04-23 作者简介:张恒学(1945-),男,辽宁沈阳人,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小说与悲剧美学。

2020年全国1卷高考满分作文示例:殊途同归

2020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示例 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

《荡寇志》和《水浒传》殊途同归 刘胜岭 (铜川市印台区城关小学陕西铜川 707007) [内容提要]《荡寇志》和《水浒全传》的立意相反而结局却大同小异。两书中的主人公均有不同程度的奴性,但宋江在两部书中均被塑造为自私自利的奸滑小人的典型;《荡寇志》中的陈希真却是为国为民,不图名利的大英雄形像。两部书都成功地刻画了英雄群像,又都以荡平梁山作结,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殊途同归、黑白两道、言行不一、不伦不类、锦衣还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功成身退。 引言 近来,刘心武教授因评红楼创“秦学”,被一些红学专家群起而攻之。一部《红楼梦》,它的博大精深创中国古代文学之巅是大家公认的。那么,读者评论者中,有谁是作者的同龄、同窗或同宗呢?又有谁能够充分肯定自己所读是曹雪芹的原作呢? 又有谁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参悟透彻而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吻合了呢?作为一部名著的研究评论,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若只能发出一两种声音,才实属不正常。我们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人说话。不应该听到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就断言为“魔教”,而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真就成了不刊之论、千古绝唱而不是胡说八道或“独说霸道”吗? 像刘心武先生如此著名的作家、教授,方不能涉足红学研究,真有点不准阿Q姓赵的味道,无名小辈还有谁敢妄谈名著呢? [作者简介]刘胜岭(1977~),山东菏泽人,男,教师。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至今。 尽管国人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习惯把历代的书中人物与所发表

评论的作者,均先据自己的好恶进行对照,结论是非友即敌。一旦发现这个“敌”,便不遗余力的将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脚。刘心武先生也没有幸免。不过,我在读《水浒全传》与《荡寇志》的比较中就有点浅见,也可能被某些人视为胡说八道或异端邪说,甚至惹来不大不小的麻烦。但本人自以为初读有感,所发不成熟的一家之言,完全依据两部大书的客观描写,由此不吐不快:《荡寇志》是多年的禁书,谁敢把它与《水浒传》相提并论,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荡寇志》是公然以梁山英雄为敌的书,《水浒传》中的宋江是国人误敬多年的“及时雨”,况且,两部书早有名家定论而泾渭分明。若肯定《荡寇志》中的主人公陈希真,不评《水浒》也得批宋江。你刘胜岭系一介平民,怎敢如此胆大妄为?其实,两部小说均写梁山泊好汉在错误领导下的悲剧,都以扫平梁山作结,只是笔法,立意不同罢了。又何必大惊小怪呢?下文把《荡寇志》简称为《志》,把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简称为《传》。 《志》是俞万春的一部力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精华之一。这部长篇小说被长期打入“冷宫”,处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因为施耐庵在《传》中似乎是歌颂梁山泊英雄的写法先入为主,“《荡寇志》则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专明‘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一句话’……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既然鲁迅先生对《志》书有过充分肯定,为什么至今评书艺人不敢说,影视剧界不敢改编上演,《中国文学史》几乎没有《志》的一席之地,即使有也仅仅是否定性论断了了数语,高校文科教材也不敢纳入呢?我认为《传》作笔法很巧妙,他名写宋江的忠义而深入人心,其实质是写宋江的大奸大恶,人们却喜欢。《志》书因直言消灭这一大奸大恶,就为人们所不容。其实,《传》书笔法婉转,《志》书直言不讳,均以梁山将灭亡而告终。所以,谈《志》、《传》的殊途同归就必须将两书中主要的人物作粗浅的分析和比较。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宋江曾经是起义军的领袖,至于他受招安以后是否平辽及其灭王庆、田虎、方腊等,历来多有争议而姑

浅析老舍《茶馆》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老舍《茶馆》中的悲剧意识 摘要:悲剧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源于对现实性悲剧的体验和感知。主要表现为冲突和悲剧下的情感效果。《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蕴含着浓厚的悲剧意识。全剧以以小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的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交织。演绎出一场历史悲剧。全剧以“茶馆悲剧”、“人物悲剧”延伸到“社会悲剧”。 《茶馆》是一部悲剧,是老舍戏剧的顶峰之作,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中的经典,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演绎了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全剧以“茶馆悲剧”、“人物悲剧”延伸到“社会悲剧”。主要表现为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然而以小人物以小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的个人命运的悲剧性质。茶馆里的人,茶馆的变迁。社会的现实变化。 一、茶馆悲剧: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演出了一幕幕的人间话剧。《茶馆》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背景,一幅巨大的时代画卷,年代之长,经历的历史事件之多,出场人物之繁杂,涉及的社会面广泛而复杂。 清末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谈国事被抓进监狱的常四爷,卖女儿给太监。在此相面骗钱。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却也只能惨淡经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其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的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人霸占。已失去生活的信心的王利发,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茶馆中发生。茶馆成为了一个见证。茶馆本身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带给人身心的愉悦和欢乐。现实中却成为了一个污浊不堪的场所。不得不说这是场馆本身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两种思维 殊途同归

两种思维殊途同归 ———解答2000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的两种思维方法 (大庆市第56中学163813)徐晓利 题目:假设在NaCl蒸汽中存在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l分子。若取Na+和Cl-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5.1eV,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l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eV。 此题立意新颖,既体现了物理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又考查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是一道具有现代气息的理科综合题。此外,它不仅考查了“一个NaCl分子和中性钠原子Na及中性氯原子Cl间相互转化,需要以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为中介”这一化学知识,还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即通过阅读,正确理解试题中关于电势能、电离能和亲和能的说明,从而把握各过程的能量转化方向。因此,抓住NaCl分子、中性钠原子Na、中性氯原子Cl、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各粒子间相互转换时的能量转化方向,同时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笔者在讲评此题时,为学生展示了下面两种思维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向思维:即沿着问题自然的发生发展方向,由始至终地顺着物理过程的发展去分析、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问题】: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

和中性氯原子Cl 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多 少? 【思维过程】:“将一个NaCl 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 和中性氯原子Cl ”可通过三个变化过程完成,表示如下。 过程Ⅰ:NaCl 分子吸收6.1eV 的能量,形成钠离子Na +和氯离子 Cl -的过程,即 NaCl +6.1eV → Na ++Cl - 过程Ⅱ:钠离子Na +结合一个电子e ,且放出5.1eV 的能量,形 成中性钠原子Na 的过程,即 Na ++e → Na +5.1eV 过程Ⅲ:氯离子Cl -吸收3.8eV 的能量,且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中性氯原子Cl 的过程,即 Cl -+3.8eV → Cl +e 【解】:设每一过程中,若吸收能量为正值(即E>0),若放出能量为 负值(即E<0),则: E 1 = +6.1eV E 2 =-5.1eV E 3 = +3.8eV 故全过程外界供给的总能量E =E 1+E 2+E 3=+4.8eV 二、逆向思维:即抓住问题,反其道而行之,逆着物理过程的发展方向,反演物理过程,由结果推向已知,寻求和发现过程进行中所需的条件,从而解答问题。此思维方法常常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 过程① 电 离 NaCl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现代作家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显赫的家世、不幸的婚姻和坎坷的经历,给她的一生蒙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家庭变故铸就了她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孤僻的性格,感情受挫对人性、历史和现实的悲观又促成了她独特的悲剧创作观,因此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摘要: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她在小说中,塑造的风格美艳而苍凉,笔触深刻而冷峻,塑造的女性人物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凉、阴暗的气息,她们蛰居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都源自于张爱玲自己悲剧人生的感悟,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有三种: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一、苍凉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 [1]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残酷而悲凉的人物形象,苍凉是小说的底色,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种苍凉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漫浓厚悲剧色彩的主题思想 张爱玲是专写“她的时代的阴暗一面”的高手。她说:“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她的威胁来自于生活,张爱玲是一个敏感的人,她善于窥探社会,把握世情,因此揭露人性成了小说的主题。而在那个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富少、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便是赤裸裸的虚伪。因此她笔下这些揭露人性为主题的小说,必然成为悲剧小说。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保,“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整个的是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带着西方的文明回到封建道德圈里,与朋友的

2015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_高中作文

2015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摘录: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正文:殊途同归 青瓷缸中戎戎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见土壤气?性情急徐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年,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 “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程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确是云泥之别,可见艺术,从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然而我想,作品之所以得以流传,必有其唯一的批判标准。肥沃的黑土,美丽的红壤乃至贫瘠的黄泥,因为一致的追求,都能生长出哺育人性的大麦、稻谷与青稞。 作品的格调趣味未必与人品一致,却一定与内心的追求吻合,国1 / 3

家危亡之时,懦夫鲁热的笔下也流淌出了“向前,向前,祖国的儿子!”这般的字眼,而在浩瀚的宇宙真理面前,好与人计较、抬杠的牛顿才俯首为真理海边拾贝的孩子;法律的殿堂前,口吃敏感的毛姆滔滔不绝,语带机锋;书法的恣意中,好顺手偷人字画的米芾潇洒挥毫,尽是大家之风。 因为追求了共同的自由、真理与美,作品才被称为艺术,而追求,从来不由人品决定,忠实于内心的艺术家当然可以字如其人,言为心声,而被生活的苟且压弯了腰,被人性的阴暗绊住了脚,依然追求着正直与光明,不正是艺术最强烈痛苦的诗意吗? 北大教授孔庆东近日发微博称莫言常说的家境没落、常日饥寒全是谎言,还附图一张,上头的小莫言穿着棉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所以我们该要求艺术家什么呢?村上春树说:“我们是一群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的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很难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在虚构中要求真诚,那是一颗热忱地为人类共同的光明挣扎的心。莫言的村庄充满了人性的残酷与温暖,既然有所收获,便不必苛责作者的童年是否充满谎言。诚如不必劝凡·高戒酒,让鲁迅戒烟,要知道他们都是脚踩在污泥之中,而把手伸向满天星辰的人啊!我们自己都是这般口是心非,便只顾欣赏艺术,何苦纠缠于多变的人品。 艺术家一生都在难以实现的格调与人品的一致中挣扎,而他们因为同样高尚的追求觅得一致的归途。 我虽然知道这条路难找也难走,但也愿南辕北辙。我希望有追求 2 / 3

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芒种论坛解析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 ◎康佳琼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重庆401331) 摘要:《活着》这一部小说之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徐福贵的人生悲剧看似命运使然,实际上是徐福贵自身由于长时间的溺爱,最后败光家业,导致家庭悲剧命运的恶性循环。而徐福贵的悲剧在于他不敢直面人生的真实,而选择用宿命逃避自己人生当中的种种苦难。从徐福贵的悲剧形象当中,可以看到为了活而活的人生悲剧,余华通过这一个形象更多发出了批判和警醒的思想。 关键词:徐福贵;《活着》;余华;悲剧形象 《活着》这一部小说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作品,在这一部具备先锋意义的小说当中,余华塑造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徐福贵,徐福贵从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的少爷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艰苦的穷人,经历了自己亲人的种种生离死别,到最后仍然为了活下去不断奔波。《活着》通过徐福贵的种种忍耐以及痛苦的生活,让徐福贵展现出非常独特的人文价值,透视人性当中的种种弱点和缺陷。 一、《活着》无常的命运 对于徐福贵悲剧形象的塑造 在《活着》这一部小说当中,徐福贵是一个大地主家庭当中出生的人,他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他年轻的时候,更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根本不愿意帮助自己的父亲打理家业。徐福贵因为嗜赌成性,最后将自己家庭当中的种种家业都在赌博场上输光了。这让徐福贵从一个非常富贵的阔公子,跌落到社会底层中苟延残喘,而他的父亲和母亲也因为徐福贵的不孝,相继罹患疾病去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是从美好走向了痛苦,和渐入佳境的家庭不同,徐福贵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没有忍饥挨饿,所以他根本不珍惜自己家中的产业,而是恣意妄为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和金钱,这也导致徐福贵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一个好的命运。但是徐福贵却采用了宿命的方式去为自己的因循怠惰找来了借口,以宿命为自己人格当中的缺陷找到了遮羞布,这样的一种行为实际上是非常的愚昧的。徐福贵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后来对其人生当中的消极生存以及默默忍耐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徐福贵的女儿因为高烧变成了哑巴,自己的儿子因为要给县太爷的夫人治病,结果所有的血都被抽干而死,自己的女儿随后在分娩中大出血而死,自己的女婿也随之罹患重病而亡,最后他仅剩下的外孙子,因为饥饿吃了太多豆子被撑死了。接连的生离死别,让徐福贵感叹命运的无常,实际上,徐福贵当初吃喝嫖赌所追求的,不过都是一些虚妄的想法,如果徐福贵不是因为贪图享乐,或许他也能够将自己的家业保护下来。可是和徐福贵当年来往的大地主家庭里的公子,如同龙二或者春生,到最后都在战争里面死去了。所以对于徐福贵而言,其悲剧的形象里面,无常的命运一直对其产生着影响,徐福贵也没有办法改变这样的一种困境,只能够非常麻木地面对和生活下去。 徐福贵为自己悲惨的人生经历,总结了是命运控制的。但是他当初在赌博过程当中失去了非常多的金钱,他却并不相信命运一定会剥夺他所有的财富,而是采用了不断地将金钱投注下去的方法,企图在赌场上将自己家庭里面的财富又重新赚回来。这样一种前后言行上的违背,可以看出,徐福贵的人生悲剧,归根到底并不是因为徐福贵自己的命运使然,而是徐福贵自己咎由自取,尤其是徐福贵在一开始吃喝嫖赌的时候,就是因为太过骄奢淫逸,才会导致自己最后连维持家庭生活的一点钱财都没有,才会辗转颠沛流离。 所以宿命对于徐福贵而言,就是一种痛苦生活的宽慰。徐福贵面对自己生活当中,非常多的亲人都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内心即便是有些悲伤,也没有再去细细思考,因为徐福贵总是用命运去解释一切的不幸,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什么,徐福贵内心当中对于人生,总是最为消极的。这样的一种消极的心态也导致他无论是自己的妻子或者自己女儿的死,都没有任何的悲号,徐福贵选择继续苟延残喘,因为他还舍不得死去,他对于生命当中的生离死别,都已经麻木。并且徐福贵用了命运如此的借口,会缓解自己内心当中的种种内疚或者不安。如果徐福贵在家道中落之后,能够用心去帮人家做工,或许挣来的一些钱财,也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但是徐福贵是一个四体不勤的人,他没有选择这么去为过去的荒唐人生进行弥补,而是采用了继续消极应对的方式,用宿命继续为自己的懒惰赢取生存的空间。 二、《活着》当中徐福贵形成悲剧形象的要素 首先,徐福贵在小说《活着》里面,之所以是 005

大道同源,殊途同归

大道同源 太极生两仪,“易”为太极,两仪为儒与道。 《易》分前三十卦讲自然,后三十四卦讲人生,46%,《道德经》前37章讲自然之道,后44章讲为人之德,也是46%。 《道德经》更像是老子学“易”的笔记,其中有“易”经各卦的影子! 《论语》、《系辞》更像是孔子学“易”的笔记,“易”的大象与小象与《论语》中的行文与内容如出一门! 大道至简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类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要按按照自然的规律来解决! 天下即人身,一个掌握住自己身心的人,就掌握了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 人生面临无数纷繁复杂的局面,出不了六十四个场景,八种核心场景,四个核心组成,两个基本要素,一个出发原点!如果能够从原点出发,到二、到四、到八再到六十四,人生中的纷繁复杂就看开了! 大道相通 人是各种“道的载体,载体自己全通了,各种道也就自然通了! 国家的治理、企业的管理、职业的管理、人生的管理,其中的原理是相通的!“乾坤”之道,各在其中! 预言,决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再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合乎客观规律的结论。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正确的领导,对未来应有科学的预见。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人需要冷静 冷静使人清醒,冷静使人聪慧,冷静使人沉着,冷静使人理智稳健,冷静使人宽厚豁达,冷静使人有条不紊,冷静使人少犯错误,冷静使人心有灵犀,冷静使人高瞻远瞩。万不味地冷静而缺乏蓬勃的激情。冷静不等同于冷漠。 人需要激情 激情使人果断,激情使人执著,激情使人豪放,激情使人爱憎分明,激情使人无所畏惧,激情使人干练高效,激情使人锲而不舍,激情使人力量倍增,激情使人勇往直前。万不可盲目的亢奋而丧失清醒的头脑。激情不等同于冲动。 冷静是深思熟虑,激情是当机立断;冷静是精心策划,激情是大展宏图;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