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基本已摆脱了贫苦,步入了小康社会。人们关心的重点也由以前的如何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防治。通过疾病与健康这门课,我知道了健康在当代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想谈谈个人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传统的健康即是“身体无疾病”。而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而疾病是人一生中总会遇到的。有句成语叫“生老病死”,民间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叫“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生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穷要饭的,都是一样的。把“病”和“生死”放在一起,生病也就成了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不可避免。

健康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有身形、体态、肤色还有精神面貌。一个过于肥胖和消瘦的人大多是不健康的,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养分,或者是过于沉重的身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另外有些人或许体重比较标准,但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超标,例如长久蹲坐的人,腹部堆积相当多的脂肪,还有就是应酬多,喝酒多的人也大多是大腹便便。肤色不正常通常是某些疾病的外在症状,大多数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会有太多的明显疼痛感。另外就是日常生活的劳累、久坐造成的酸痛感通常都容易与疾病的早期症状相同,所以人们容易忽视这些内容。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就是遗传、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东西是不是含有有毒或者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二是,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攀比,引起心理上面的不平衡,进而产生相关的心理疾病。

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基因遗传的,通常这类疾病治愈较难。现在社会不单单是遗传基因,同时性格品质、经济财产和社会关系的遗传也是相当重要的,比方说李刚的儿子。父母有权有势,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仗势欺人;父母无权无势,惨遭不公时,就容易怨天尤人,这两种情况,从心理上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另外,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总是把健康建立在医生、药品和保健品上,特别是一些长期患有各种慢性病人,总希望吃一种药品或保健品,使自己不得病或使自己的慢性病好起来。他们对一些药品和保健品的广告很感兴趣,常常花大量金钱去买一些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临床0906班李贤梅学号:5204生命、健康、疾病、衰老和死亡时最基本的生物医学现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医学不仅要在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上,还应从家庭、社区、社会、生物界、地球、宇宙等宏观系统中,去揭示和把握上述基本现象的本质和互相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健康与疾病等问题的真谛。 通过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对生命健康与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医学化。不像以前简单的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就是平时肉眼可见的能吃会死的各种动物,忽略了微观世界里的各种生命和我们身边的植物。也不再肤浅的以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这个人就是一个健康者。知道原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患与病痛。而疾病是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质量降低。 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价值认为人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主体,维系一个人的生命具有很高的价值。生命的精神价值既生命的心理学价值,强调生命的保持是某些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精神寄托。生命的人生价值即生命的道德价值,强调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已不能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的生命也应予善待。由此,我觉得人类全部医疗活动,包括人工流产、试管婴儿、克隆生命、安乐死等,都应从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的原则出发,才能完整体现人的生命价值。 虽然健康与疾病是相对而存在的,但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健康。从健康到疾病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两端之间存在既不健康也无疾病的中间状态,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疾病—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变动之中。其实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意义_王新莲

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而且可增进母婴感情。 5讨论 产妇在大量失血后,抵抗力非常低,生活很难自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产妇多沟通,多倾听产妇的主诉,再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贫血,饮食方面鼓励产妇多吃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7]。出院时指导产妇仍需注意摄入营养,适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对子宫复旧和恶露排出情况仍要进行仔细观察,告诉孕妇及时来院复查。指导产妇产褥期不能进行盆浴,也不得有性生活,防止晚期发生产后出血。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需努力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对有可能会诱发产后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再有针对性地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因此,预防、早期评估和及时适当的干预是降低产后出血并使其对母体的影响减少至最小化的关键。6参考文献 [1]戴钟英,董锐,段涛.当前产科的形势和任务[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2. [2]夏庆.26例产后出血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7,10(13):1216. [3]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 [4]何琳,李海龙.47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91. [5]夏庆.26例产后出血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7,10(13):1216. [6]李云飞.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1(2):32. [7]刘铭,段涛.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3):175. [收稿日期:2012-09-29编校:朱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的临床意义 王新莲(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四矿医院,山西阳泉045008)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进行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发生频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和用药的依从性,遵从个体化用药原则,配合适度运动训练。结果:COPD患者稳定期明显延长,AECOPD年度发生频率减少,生活质量相对提高。结论:防控COPD的关键在于稳定期管理,稳定期可促进机体各项机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内环境稳定,提高肌体的防御功能,降低AECOPD发生频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AECOPD发生频率 COPD是以慢性气道炎性反应为标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特征以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按病程分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临床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COPD常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重视防控将成为累及多系统的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 2011年4月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每年住院2次以上、经住院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能正常交流的COPD患者50例。入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13)岁。统计入选病例在稳定期管理之前一年住院次数及临床稳定期天数。 1.2方法:入选病例于稳定期第1周和第6个月时常规测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详细记录。入选者每周1次到医院就诊或医师上门(电话)随访。 1.2.1首先对入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其对疾病认识的错误观点。健康教育内容有:①对已发生疾病或问题的正确认识;②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③患者执行诊疗方案时的注意事项;④疾病诊治过程中患者、医生扮演的角色;⑤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患者的健康行为和遵医行为[1]。1.2.2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指导患者稳定期用药:根据COPD全球倡议(GOLD)和中国COPD防治指南对COPD的治疗建议,依据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情况以及不同患者对治疗反应的不同而采取个体化原则,选择:抗胆碱能药物、茶碱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及各种组合的复方制剂,单一或联合应用,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2.3适度的运动训练: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室内活动、户外散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每项活动1 3次/d,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每次锻炼时间。 1.3观察指标:观察稳定期长短、年度急性加重发生频率、动脉血气及肺功能等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后稳定期时间较管理前明显延长(P<0.05),年度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明显下降(P<0.05)。稳定期间血气和肺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50例COPD患者稳定期时间变化及AECOPD年发生次数 管理前后平均稳定期(d)平均发生AECOPD(次/年) 管理前136.213.1 管理后300.740.8 t值2.312.22 P值<0.05<0.05 表250例稳定期管理前后血气比较(x?s) 时间pH值PaCO2(kPa)PaO2(kPa)SpO2 稳定期第1周7.41?0.0015.26?0.1110.73?0.290.96?0.01稳定期第6个月7.43?0.0015.29?0.1010.76?0.270.95?0.01 t值1.992.001.971.89 P值>0.05>0.05>0.05>0.05 · 959 ·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我对健康的认识教学文案

我对健康的认识

精品资料 我对健康的认识 健康是一个名词,每个人对这个名词都有着不同的解释。百科说,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就算是这个定义,我想也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例如什么样的程度称之为良好,我想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生存环境一般的情况下,别人都病了,而你没病,或者说是病情相对轻了许多,那就是健康。下面我就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外在表现以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就是遗传、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东西是不是含有有毒或者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二是,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攀比,引起心理上面的不平衡,进而产生相关的心理疾病。 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基因遗传的,通常这类疾病治愈较难。现在社会不单单是遗传基因,同时性格品质、经济财产和社会关系的遗传也是相当重要的,比方说李刚的儿子。父母有权有势,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仗势欺人;父母无权无势,惨遭不公时,就容易怨天尤人,这两种情况,从心理上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衣物很少被人曝光说是材质有什么问题,或者诸如此类的。作为女性而言,一般喜欢讲求美丽,所以穿的少,穿得漂亮,追求品牌。这类追求不单单是影响自身的健康,例如乳腺癌的高发率,还会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太漂亮容易吸引第三者,不漂亮容易被第三者插足,所以女人们都疯了似地,狠命攀比,累着自己也累了别人。 从“三鹿奶粉”到“地沟油”,我想我们不太敢去质疑自己吃的什么,如果什么都较真的话,就什么都不敢吃了。除了无意间我们被残害了,还有就是有些人喜欢自残,为了追求好的身材,刻意减肥,饮食不够,造成一些疾病,例如厌食症之类的。还有就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过于快捷,很多人工作太过于疲累,饮食不规律,都会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 住房,这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新盖楼房的装修,装修的物质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会发散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些物质发散的速率较慢,我们因此就生活在毒气当中。还有就是现在的高房价,会让大部分青年有极大地压力,这些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慢性脑损伤 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 (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一般认为,脑中α2受体激动与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有关,而α1受体持续、过度激活可致认知异常。在正常警醒状态时,脑细胞含适量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功能占优势,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在应激状态下产生大量去甲肾肾上腺素,α1受体功能占优势;这可能是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更易出现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3)乙酰胆碱(aeetylcholine):乙酰胆碱由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

我对健康的认识

我对健康的认识 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在我看来健康的身体是基础,从小我的身体就不好,我在初中的时候每天就需要拿要给她吃,有时候还见奶奶因风湿疼痛不停的骂自己,在哪个时候我就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在平时加强了自己的身体锻炼。然而仅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够的,人是群居动物,并不是拥有强壮的身体就可以活得更好,就可以有朋友,心理上的健康却是比身体上的健康更为重要。 社会上因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犯罪的比比皆是,厦门大学的宿舍投毒案,川师的杀人事件,这些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引起的,这些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因心理上的不正常而走上了不归路。 如何保持我们身心健康,在我看来,我们需要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都说:智者要事业不忘健康,愚者只顾着赶路而不顾一切。就算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就只能是空谈。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健康。 其次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56岁就死于胰腺癌;数学名家张广厚,50岁死于肝硬化,他们都算智者,却是早早死于疾病,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规律,他们要了事业却忘记了健康。 最后就是需要我们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保持初心,多看健康书籍,学习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来的美好传统。心若似海,则可以装天下,

心若似溪,则只可盛自己。保持健康生活,传承美好传统,让自己拥有健康,永远健康。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慢性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了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合理的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促成了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管理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

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3]。 1.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让人们认识慢性病及慢性病的特点,愿意接受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状况。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它,虽然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鼓励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途径开展一级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保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最后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这是健康管理者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控制 根据人们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

疾病与健康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基因与人体性状——生物的变异 一、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 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如何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8298664.htm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如何治疗 作者:央忠泽仁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非疾病(COPD)是一种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被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會呈现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相关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密切联系。COPD主要是对肺脏造成损伤,但也会引发全身出现不良的反应,患此病的人数较多,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COPD还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有着一定关系,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处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原因后,患者长期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并连续2年者;肺气肿则是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会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一、什么原因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吸烟:吸烟是最为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烟草中含有大量尼古丁、焦油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会对气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致使纤毛运动减退,并致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粘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加,造成气道净化能力变弱;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堆积,容易继发感染,慢性炎症及吸烟刺激粘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流受限。烟草、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 2.粉尘和化学物质:例如化学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危害气体,与人体长时间接触或大量接触,均会导致COPD的病发。 3.空气污染:大气中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氮、氯气、二氧化硫等,会对气道的粘膜和其细胞毒造成损伤,导致纤毛清除能力下降,粘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提供方便。 4.病毒、细菌感染:病毒、细菌以及支原体会造成COPD的病情急性加重,病毒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水解酶对组织会造成损伤和破坏;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蛋白酶增加或抗蛋白酶不足,都会致使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而产生肺气肿。 6.其他因素:例如机体的内在原因、营养的失衡、气温的突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都有可能引发CDPO。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哪些症状?

慢性病与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2010年03月05日来源:新浪博客【大中小】 慢性病的管理是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预防控制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关键。 标签:健康管理慢性病慢性病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寻医问药 摘要:通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慢性病已成为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1」。《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750万「2」。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特别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 慢性病的管理是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预防控制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并促成能量平衡的生活方式是关键。作为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对慢性病的管理要注意: 一、早发现,早控制: 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根据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指导,并通过上门或电话随访了解干预效果,进行动态健康指导。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文化能力: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应该让他从心理上接受慢性病,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它,在战略上藐视他,在战术上重视他,以良好的心态对待他,慢性病并不是绝症,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是可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的。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持之以恒。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除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外,还包含了对所患慢性病的解释教育。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认识,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要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文化能力。所谓健康文化能力,指的是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进入稳定期,而稳定期的管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管理的好可以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行性发展。但是如何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指导呢,如何帮助患者进行相应的肺康复呢? 呼吸训练: (1)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此法可防止气道和小气道因肺内压过高而过早塌陷,促进肺泡内气体的排出,从而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以缓解缺氧。(2)暗示呼吸法:主要使用触觉诱导腹式呼吸。 (3)缓慢呼吸:吸气呼气的时候,要均匀缓慢,最好把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方式都动员起来。此法有助减少解剖死腔,提高通气量。 (4)膈肌体外反搏法:通过膈神经电刺激技术增强膈肌收缩力。此法需使用低频电脉冲或体外膈肌反搏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无力,呼吸训练对于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也显得较为重要。冯晓敏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训练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6MWD、呼吸困难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排痰训练: 常采用痰液引流、胸部叩击、咳嗽促进和雾化吸入联合治疗,以促进排痰和清除气道。此外,超声雾化、超短波等物理因素也具有抗痉挛、抗炎作用,有利于保护纤毛和咳痰。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治疗的核心,主要涉及运动的方式、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1)下肢运动:常用的方法有快走、慢跑、划船、骑自行车、爬山等,对于更好的条件也可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健康 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微观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是一种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此概念是对健康的消极定义,因为它没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与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谋求健康,都没有实际意义。 (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但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人的健康。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与上述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心理健康。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只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健康,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 2.健康的宏观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的健康概念有许多优点:①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②把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③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④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3.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了健康的概念,表达了人类对健康更高水平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征。 (二)亚健康状态 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WHO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亦称“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剑河县民族中医院 内二科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一、用药护理 1.内服中药: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温水调服,服药期间避免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饮浓茶。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 2.注射给药:遵医嘱应用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抗生素,控制感染,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观察药物的疗效。 二、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2、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三、物理治疗: 体外振动排痰: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 2.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饮食指导 1.肺脾气虚证: 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 2.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3.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 4.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5.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三)情志调理 1.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 2.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1

2014年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山西省医院协会召开2014年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 日期:2014/3/12 16:21:34 来源:本站原创【字体:大中小】点击: 32 分享到:0 山西医院网讯 3月11日下午,山西省医院协会2014年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会议室举行。侯彦秘书长主持会议。肖传实主委、王富珍副主委、刘变英副主委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参加会议的还有:山西各医院委员,山西医院协会部分领导,山西医院网的记者等。 会议通过了完善专委会组织架构及分工的决定,按照总会架构,专委会分设了5个部门,疾病管理部由王富珍副主委分管负责;健康管理部由刘变英副主委分管负责;学术科技部由任泽萍常委分管负责;中医中药公共关系部由赵承焕副主委分管负责;临床检验部由申秀敏常委分管负责;综合服务部由侯彦副主委分管负责。 会议明确了2014年专委会的重点工作,包括全省三年“一十百千万”的健康管理工程实施工作。

1、“一”:(两个一工程) (1)“一个中心”:推动综合医院体检中心转型健康管理中心并创建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落实相应项目建设)。 (2)“一个分会”帮助各市成立专委会分会组织并有效开展工作。 2、“十”:发展10名常委。 3、“百”:率先在创建示范医院的城市推动“百名专家讲健康”活动,每家示范医院评选出5名特聘健康讲师。 4、“千”:示范医院开展疾病管理师、健康管理医师培训。 5、“万”:发展健康志愿者队伍,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活动内容。 会议通过了社区H型高血压万人干预方案实施并带动社区科研工作。2014年预计每市干预1000人,全省约干预一万人。 肖传实主委、王富珍副主委、刘变英副主委等作了发言讨论,肯定了此次会议制定的2014年的工作规划,特别是对其中体现的公益性精神表示了赞赏,并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提出了建议和修订意见。 (责编:冷凝月)

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我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基本已摆脱了贫苦,步入了小康社会。人们关心的重点也由以前的如何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防治。通过疾病与健康这门课,我知道了健康在当代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重要性。因此,我想谈谈个人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传统的健康即是“身体无疾病”。而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而疾病是人一生中总会遇到的。有句成语叫“生老病死”,民间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叫“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生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穷要饭的,都是一样的。把“病”和“生死”放在一起,生病也就成了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不可避免。

健康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有身形、体态、肤色还有精神面貌。一个过于肥胖和消瘦的人大多是不健康的,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养分,或者是过于沉重的身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另外有些人或许体重比较标准,但是身体的某一部位超标,例如长久蹲坐的人,腹部堆积相当多的脂肪,还有就是应酬多,喝酒多的人也大多是大腹便便。肤色不正常通常是某些疾病的外在症状,大多数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会有太多的明显疼痛感。另外就是日常生活的劳累、久坐造成的酸痛感通常都容易与疾病的早期症状相同,所以人们容易忽视这些内容。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就是遗传、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种东西是不是含有有毒或者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二是,人们在这些方面的攀比,引起心理上面的不平衡,进而产生相关的心理疾病。 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基因遗传的,通常这类疾病治愈较难。现在社会不单单是遗传基因,同时性格品质、经济财产和社会关系的遗传也是相当重要的,比方说李刚的儿子。父母有权有势,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仗势欺人;父母无权无势,惨遭不公时,就容易怨天尤人,这两种情况,从心理上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另外,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总是把健康建立在医生、药品和保健品上,特别是一些长期患有各种慢性病人,总希望吃一种药品或保健品,使自己不得病或使自己的慢性病好起来。他们对一些药品和保健品的广告很感兴趣,常常花大量金钱去买一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 制定了关于COPD的全球防治创议(GOLD),明确提出治疗COPD的目标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健康水平,防治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性发作,降低 病死率。文献显示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有效作用。康复治疗是针对COPD患者及家庭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COPD的康复治疗 诊治规范,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COPD虽是呈进行发展,但COPD病情的进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有效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 吸肌锻炼、长期氧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卫生宣教和预防感染、心理和行为干预等。 1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包括全躯体的耐力训练、局部肌肉的肌肉训练。可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选择训练方 式和强度,一般采用全身运动的耐力训练和局部肌肉训练,持续与间断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先试一下全身运动锻炼量,观察呼吸和心血管反应,然后还逐渐增加至耐受的程度, 摸索出符合患者自身条件的全身锻炼强度,以出现轻微气急和心率增快为限。若强度过大, 病人由于症状状难受而拒绝,过小则效果差。多数患者对低强度、长时间锻炼,较高强度、 短时间锻炼容易接受,并且安全有效。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太极拳、气功等。有资料[1]显示6分钟行走距离法对呼吸储备能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方法简单。 2呼吸肌锻炼 COPD患者因过度通气,营养不良和缺氧等原因,呼吸肌的肌力和/或耐力不同程度的减低, 特别在肺部感染更加明显可引起呼吸肌疲劳而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锻炼是COPD患者 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法[2]。呼吸肌锻炼的主要目的增强呼吸肌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它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两种,特 异性的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其简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唇—膈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主要是吸气性疲劳, 因此,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吸气肌锻炼。训练患者缩唇—膈式呼吸,6个月为一疗程,能有效 进行深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残气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利于肺内气体的 均匀分布和通气血流/灌注比例的改善。 3长期氧疗 COPD患者由于长期气道狭窄,有效呼吸单位减少,会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致肺 小动脉痉挛收缩,以及慢性缺氧所产生的高血粘稠度等原因。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 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组织的严重损伤及一系列生理紊乱。长期氧疗能提高肺泡和动脉血氧 分压,增加组织供氧能力,稳定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粘稠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 阻断或延缓慢阻塞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5]。 也是被公认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长期氧疗的主要适应证是呼吸室内空 气时,其动脉血氧分压<55mmHg(7.3Kpa)或动脉血氧饱和度<0.88,或者动脉血氧分压为55~65mmHg,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也适应: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0.55);②肺源性心脏病的表现;③肺动脉高压。其具体方法是每日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至少15小时 以上,特别夜间应持续吸氧。 4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已被医学界接受,由于其不良付作用 在稳定期的长期治疗受到限制。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硷能药物和茶硷 类药物等)是COPD稳定期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舒利迭(沙美特罗替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增加,治疗所产生的高额费用,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健康管理的理念结合起来,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显得越发迫切与重要。 中医“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此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地实践验证,使其得以传承、发展、完善,其包含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层含意。与西医的预防理论相比, 中医“治未病”更加注重整体观念,重视情志因素,强调天人合一,提倡防治一体。 在我国目前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认知度不高,相关理念还不能被广泛接受。人们仍习惯于传统的医疗模式,即“生病就医”,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陈旧的自我保健和疾病治疗上,社会缺少一个未雨绸缪的现代健康管理体系。而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更容易为社会接受,也更便于为民众服务。因此可以说,中医“治未病”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 现代医学健康管理主要通过控制人们生活方式中的健康危险因素和行为,来达到维护人们健康的目的。事实证明其在降低疾病发生率,维护个人健康以及减轻医疗费用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治未病以“防”为核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强调应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其医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健康管理理念,为健康管理提供了应用支撑。因此,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是统一的。 现代医学健康管理主要强调的是病因,更多的是依赖于现代的检测仪器、设备。当然这同样为中医的疾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但对于一

谈谈你对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健康的认识 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适当的学习节奏、合理的运动消耗、有规律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食品结构。还有,不容忽视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乐观、豁达、平和地对待生活,维护一种心理健康。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有机组成。 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多人自觉身体有种种不适,到医院检查却又未能发现有某种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更有效的办法治疗。这种状态我们称它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人是介于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的人。工作环境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的人更容易呈现亚健康状态,最突出的表现是容易产生疲劳感。亚健康状态具有浮动的双向性:调整好它可能向健康转化,调整不当可能向疾病方面转化。一般性的亚健康状态会影响生活质量,但采用外出旅游、适当运动、参与娱乐等变换生活方式可以解除症状;处于中度或者重度的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较明显或严重的身体不适,如上面所说的“疲劳感”,会大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会逐渐造成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损害。 简而言之,健康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哪些呢? 首先,能清楚地意识到、看得清自己的优劣状况。(反之,不健康情况:表现为几乎时刻忘不了自己,总担心自己的弱点会流露,经常出现紧张、脸红、口吃等;长期对自我压抑,错误地将理想的“我”当作真实的我,苛刻求全,存在完美主义式的心理冲突。) 二、对自己有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能站在别人或社会的角度审视自己。反之,不健康情况:过分孤僻,很难恰当评价自己;自卑,追求优越感;严重时对自己过分挑剔,或者固持己见;一遇挫折或失败便归咎于人,表现偏执;虚荣心重,缺乏精神上支柱,靠别人的赞赏才能支撑;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谈、举止和表情误认为褒贬自己。 三、具有自我的情感。能够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每个人真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形象总是有差距,真正健康的人不为自己的某种心理缺陷抱怨,健康人看待自己的缺点就想看待眼前并非美满的客观世界一样,不论生活带来什麽,能够加以接受。 四、身份意识的统一性。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或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扮演不同的生活角色。但不论角色如何改变,身份意识始终保持它的统一性。身份意识即一个人真实的、客观的在社会中的认同。它决定于一个人的生活追求、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职业环境、交友方式、性格特征等等,简单说,你自己是个什么人自己始终要清楚。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