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或寄生虫引起的

能够传播的疾病。它们可以通过接触、空气、食物、水源和性接触等多种

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传染病,以下是一些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突然

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和身体酸痛。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

喷嚏时会释放病毒。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是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等。

2.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和眼结膜炎等。它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预防麻疹的最佳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纯性腺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

由EB病毒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疲劳等。它可以通过唾液、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给其他人。预防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

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亲密接触。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感染者的皮肤和黏膜接触到传染源(患者的分泌物、排

泄物或受污染的物体表面)时,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接触传播,我们应该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和避免共用个人用品。

2.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飞沫或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传播,当我们吸入这些悬浮颗粒时,就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我们应该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和保持室内通风。

3.食物和水源传播:当我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病原体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食物和水源传播,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煮熟的食物,只饮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源。

三、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应该根据疾病预防接种程序的指导,确保接种所需的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我们应该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病原体后或接触过物品、食物后。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共享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等。

3.避免拥挤和通风:拥挤的场所容易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场所。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并且保持室内通风,以减少空气传播病原体的机会。

4.留在家中休息:当我们患有传染病时,应该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外出接触他人,以防止传播给其他人。

总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病原体,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维护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传染病防控知识点

附件:传染病防控知识点 传染病防控知识点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造成传染病的病原体大部分是病原微生物,小部分是寄生虫。 (二)传染病的特征 1.有特定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衣原体、真菌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能够在人群间或动物与人之间传播,从而造成传染; 3.传染病的流行有一定的特征,如季节性、地方性等; 4.人体在感染传染病并痊愈后,或多或少可以获得同一疾病的免疫力。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任何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致病的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除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可以是病人、没有症状的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进行传播,并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或食物传播、经空气飞沫传播、经动物和昆虫媒介传播、经接触传播等。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对某种传染病来说,人群易感性越高,该人群抵抗该病的能力

越差,人群易发生该传染病,且容易发生流行。 (四)传染病的一般防控措施 主要的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在学校里具体的措施包括: 1.凭预防接种证明入学 2.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3.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校学习 4.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5.日常性消毒隔离 按卫生部门要求,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内日常性消毒隔离工作。 6.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要求,配合做好传染病调查处置,负责落实本校内疫情控制措施, 每日疫情动态、控制措施落实等信息报送。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 主要以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传染病基本知识

传染病基本知识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加速,传染病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染病的定义、传染途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等。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通过传染途径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微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感染性,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或从动物传播给人。 二、传染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体液而传播病原体,如手术刀、注射器等工具的共用。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传播,如结核杆菌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他人,如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是指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给人,如霍乱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是指通过血液传播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 三、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定期洗澡等。 2.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消毒和通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接种疫苗:根据疫情和个人情况,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4.避免接触:避免接触已知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减少传播的机会。 5.安全饮食:选择新鲜、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食和未经煮沸的水源,预防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 6.个人防护措施:在特殊环境中,如医院、实验室等,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四、传染病的应对策略 当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控制传播。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预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疫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或寄生虫引起的 能够传播的疾病。它们可以通过接触、空气、食物、水源和性接触等多种 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为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传染病,以下是一些 传染病科普宣传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突然 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和身体酸痛。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 喷嚏时会释放病毒。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是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等。 2.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和眼结膜炎等。它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预防麻疹的最佳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纯性腺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 由EB病毒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疲劳等。它可以通过唾液、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给其他人。预防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 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亲密接触。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感染者的皮肤和黏膜接触到传染源(患者的分泌物、排 泄物或受污染的物体表面)时,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接触传播,我们应该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和避免共用个人用品。

2.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飞沫或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传播,当我们吸入这些悬浮颗粒时,就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我们应该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和保持室内通风。 3.食物和水源传播:当我们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病原体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从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为了预防食物和水源传播,我们应该选择新鲜的、煮熟的食物,只饮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水源。 三、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应该根据疾病预防接种程序的指导,确保接种所需的疫苗。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我们应该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过病原体后或接触过物品、食物后。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避免共享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等。 3.避免拥挤和通风:拥挤的场所容易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场所。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并且保持室内通风,以减少空气传播病原体的机会。 4.留在家中休息:当我们患有传染病时,应该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外出接触他人,以防止传播给其他人。 总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接触病原体,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维护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篇一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

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1、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病知识

1.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 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 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 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 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 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 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流行性感 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 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 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 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 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 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 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 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 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 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 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 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 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 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 病能力。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 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 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 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 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 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 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 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 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 很重要。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 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 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合肥市滨湖医院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定义 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通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钉螺血吸虫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 (三)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二、传染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 三、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注射疫苗,就有感染麻疹危险。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学校必须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主要预防措施: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②隔离患者。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 1.1 传染病定义及特点 1.2 病原体种类和传播途径 1.3 传染病的致病过程和传播途径 1.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 2.1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2.1.1 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2.1.2 结核病的预防宣传 2.1.3 咳嗽、打喷嚏礼仪宣传 2.2 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2.2.1 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2.2 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 2.3 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宣传

2.3.1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2.3.2 乙肝的预防宣传 2.4 虫媒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2.4.1 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 2.4.2 疟疾的预防宣传 三、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宣传 3.1 新型冠状的预防宣传 3.2 禽流感的预防宣传 3.3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的预防宣传 四、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报告 4.1 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识别方法 4.2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渠道和流程 4.3 疫情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宣传 附件: 附件1:《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2:《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附件3:传染病宣传海报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于1989年颁布的法律,主要目的是规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保护人民健康。 2.传染病:指能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引起 流行病的疾病,如感冒、痢疾等。 3.流感:由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致病性强、传 播速度快。 4.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 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 5.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传染病健康科普知识宣教

传染病健康科普知识宣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而传染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了解和宣传传染病的健康科普知识,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他人。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肺结核、痢疾、霍乱等。 那么,如何预防传染病呢?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带有病菌的物体或场所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流动的水进行洗手。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熟透的食物,并注意将肉类、蔬菜、水果等分开加工和存放。此外,要保持居室的清洁和通风,避免积水和垃圾的滋生。 传染病的预防还需要注意接种疫苗。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国家的免疫规划进行接种。 我们还要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直接接触,尤其是对于一些高传染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等,要远离患者,避免与其同一个空间共处。在疫情暴发期间,要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的

风险。 在传染病的宣教中,科学的知识传播非常重要。我们要依靠权威的健康机构和专家的指导,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同时,要懂得辨别和传播正确的健康信息,避免信谣传谣,防止不实信息对社会造成恐慌和不良影响。 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只有及时了解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趋势,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应对。 要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发现和诊断传染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和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做好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提高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传染病健康科普知识的宣教对于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做好个人防护,遵循科学的预防措施,共同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传染病,保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全

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卫生小知识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一样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瑋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安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 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爆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爆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璋螂等昆虫进展传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璋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效劳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 行食品卫生法。

健康科普: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健康科普: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可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传播,人在个体染上传染病后,在寄生虫或者微生物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病症。现今许多传染病依然严重威胁 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与生命安全,若是没有合理,有效地预防方法与控制措施,则传染病将会对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 甲型,乙型和丙型。传播途径:主要由空气飞沫进行直接传播,亦可由沾染病毒 的器物进行间接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全身酸痛,咽痛,咳嗽。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患病后具有一定免疫力,但是保持时间较短,病毒持续 变异,会导致重复感染患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国际医学界普遍认可的预防流感最有效武器。因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流行类型不一。所以每年都要注射最新流感疫苗才会 有预防作用。此外,运动身体,强健体魄,流感季节常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清新,老人、小孩尽量少到人多的场所等,都是预防流感行之有效的方法。 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凡未接种麻 疹疫苗的人在暴露后90%以上均可发病,其中以1-5岁的儿童发病率为最高。传 播途径: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患者眼结膜,鼻,口腔,咽部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及尿液,血液中均有麻疹病毒。主要症状:麻疹潜伏期10-11天,初 起症状如感冒,但也有眼红,眼皮浮肿,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等较重症状。

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联系,是麻疹防治工作的重点。要搞好保健,及时注射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运动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大多为1-14岁儿童。以幼儿园,小学最易发病,流行。尽管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是它一般 较温和,并不导致严重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多由飞沫经由呼吸道传播,暴露 在受病毒污染的灰尘,衣物和器具上也会感染。主要症状:当水痘病毒感染机体时,在潜伏期约两周左右,病人就会表现出头痛,浑身不舒服,发烧,胃口减退 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特征性红色斑疹,继而成为丘疹,继而发展成水疱,常伴 瘙痒,1-2天后即开始干燥结痂,约1周后结痂脱落。皮疹以躯干部最多见,其次 为头面部和四肢,手掌和足底较少见。易感人群:人群一般易感。多见于2-10 岁儿童,一次发病可终生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水痘疫苗接种是目前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时小 孩子不去人群较多的公共场所、常开窗户和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4.风疹 风疹为风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染源以患者及 先天性风疹患儿为主,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液及尿液中携带 病毒,以空气飞沫为主,一年四季都能传染得病,冬春季节多发。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不同于麻疹,水痘和其他出疹性传染病,它不仅针对儿童,而且应包括育龄期妇女。防治风疹最为可靠的方法就是注射风疹疫苗。春天 是风疹高发季节,尽量少把孩子带到人流集中的地方,比如商场和影院,以免暴 露于风疹病人面前。孕妇要特别小心,避免被传染殃及胎儿。保持房间开窗换气、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5.流行性腮腺炎

防疫宣传知识范文(精选6篇) 防疫宣传知识内容

防疫宣传知识范文(精选6篇) 防疫宣传知识内容 【篇1】防疫宣传知识 1.勤开窗通风、勤洗手、常消毒,预防流感、肺炎等冬春季传染病。 2.请不要带病出行、旅游或上学、上班。 3.如果有咳嗽喷嚏,请您佩戴口罩。 4.勤洗手可以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传染病,请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 5.开空调时记得定期换气。 6.请保持卫生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7.及时清理消毒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呕吐物,预防肠道传染病。 8.出现发烧或感冒咳嗽,请佩戴口罩并及时看医生。 9.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请及时看医生。 10.搞好市场卫生环境,预防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 11.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12.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可能传播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尽量避免接触; 不食用病死禽畜。从事饲养、加工、销售等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13.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14.公民应积极配合医疗卫生人员采取调查、隔离、消毒、接种等卫生应急处置措施。 【篇2】防疫宣传知识 【1】、【出门戴口罩】 特别是进入公共场合,如超市,农贸市场,按有关要求操作,不盲目自信,不夸大渲染疫情信息。回到家里,及时用洗手消毒。 切不可不戴口罩,虽然本身没带病毒,但有可能被感染。 【2】、【内外循环怎么用?】 首先说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空气滤芯对于病毒是没有过滤效果的! 空调滤芯的能力都表现在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有害颗粒物等物质,所以不要指着滤芯进行过滤病毒。 而内外循环功能有必要留心操作:在开阔道路上行驶时,可以开启外循环,这样可以保证车内空气尽可能流动起来;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的开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有天窗的可以打开负压换气,没有天窗的也可以稍许降一点窗,有雾霾就别开窗了;而在车速较低,行人比较多的行行驶环境中,比如小区或商圈内等场所,建议及时切换内循环模式,尽可能减少车内外的空气交换,同时车内人员也要戴好口罩。 而在返程之后,由于大部分洗车店尚未营业,同时也避免过多的和人接触,推荐大家可以前往自动洗车机进行车身外部清洗。 而车内则可以使用车载吸尘器和毛巾等先简单的打理一下,此外,还建议大家可以使用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1:100稀释液对车内进行消毒,不过要注意的是消毒后车内会留有气味,一定要记得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哦! 【3】、【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可能是最容易预防的传染病。 聪明的采取有关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把传染性细菌或病毒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4】、【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得肺炎吗?】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嶂螂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一)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二)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 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 21天左右)。 4 .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 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

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讲义

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讲义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学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所以,认识传染病、有效预防传染病是确保学生健康、维护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一、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病人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明显乏力,可伴有流鼻涕,眼泪等。严重者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气急等。 2、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发热(有部分病人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倦怠。出现高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并分批出现,逐渐发展为水泡样疹,最后结痂,三种形态也可以同时出现。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严重。 3、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是一种常见

的结核病。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该病发病比较缓慢。多有发热,咳嗽,夜间盗汗,乏力,消瘦等表现。X线胸片检查有助于发现肺结核。 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要及时就医,进行隔离。尽量不与患者接触,接触时需注意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群集中的场所,增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夏季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生活中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携带病菌的苍蝇传播。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突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 对肠道传染病的病人,需及时就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要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瓜果要洗净。加强饮食卫生,不饮用生水,不吃剩菜剩饭,不去无证摊点就餐。消灭苍蝇。 三、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3、按规定接种疫苗。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春季:春季流行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等。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防治方法:食物采购严把关;餐具消毒双保险;个人卫生要注意;生蔬凉拌莫多餐;瓜果食前先去皮;大型家宴要消减;室内清洁灭蚊蝇;保

证营养足睡眠。 推荐食品:杀菌食品: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醋。凉性排毒食品: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 秋季:秋季位于夏、冬之间,因此,夏冬季节的传染病都可能在秋季发生。此外,脊髓灰质炎也常在秋季发生。 脊髓灰质炎预防方法:出生足2个月、3个月、4个月儿童各服一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积极参与各次强化免疫,服食糖丸。 冬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防治方法:按时接种疫苗;注意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 三、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达80%,发病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占40%-50%。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携带者可成为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经胃肠道传播,如甲型;另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医疗器械、输血及血液制品等)及性传播等,如乙型、丙型肝炎。人类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急性甲型肝炎起病急,临床表现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约2-4个月;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慢,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

传染病知识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 (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 (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

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

家长会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 寒假开学,又到了春季传染病的高峰季节,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场所,最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局部爆发流行,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保障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职责。为了杜绝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注意以下几点: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建议家长利用学生寒假期间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医院去进行“麻风腮”、“水痘”、“流感”等疫苗的接种以提高免疫能力,寒假开学,学生报到请带上疫苗接种证明交到班主任处。 2、上学期间,孩子生病请假应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并如实讲明病情,学生病愈返校必须到我校管辖片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开健康证明,再到学校医务室,由校医复查合格后,方可到教室上课。没有区妇幼保健院开具的健康证明不准进教室上课,请家长一定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 3、寒假期间请家长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少去公共场所,不要同正在患传染病的人一起学习、生活、娱乐以减少感染和传染的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被,保持室内通风和清洁,切勿紧闭门窗,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预防传染病宣传资料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流脑、麻疹、水痘、腮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医疗卫生常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这些疾病就容易在人群中传染流行,影 响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肝炎、痢疾、急性肠胃炎、肠道寄生虫、食物中毒、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其发病主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个体素质、环境卫生、医疗卫生常识及自我保健意识有关,只要我们做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用餐前要清洗碗筷,不吃不清洁变质食品,少吃或不吃凉菜及冷饮制品,用餐自带碗筷,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手拿食品吃前必须洗手。这样,消化道传染病是完全能够预防控制,使你免受其害。 一、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特点是病情重,传播快,感染率高,危害大。临床表现:头痛、发热、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等普通感冒症状较轻,而头晕、乏力、寒战高烧,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中毒症状较为突出,也有无普通感冒症状,一开始就表现为流感的中毒症状,如不急时医治,常会造成健康的极大影响,重症病例可危及生命。常需住院输液及时对症治疗

传染病健康宣教知识

急性传染病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季节性流感? 季节性流感是由早已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流感多在冬季高发;而在南方地区,四季都有病例发生,夏季和冬季会出现流行高峰。 流感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约为1~3天,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干咳、胃肠不适等症状。 流感的主要合并症? 细菌性肺炎、耳部感染、窦感染、脱水,同时伴有的慢性基础疾病(如充血性心衰、哮喘或糖尿病等)可恶化。 老人、儿童、伴有某些基础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有人因为接触污染了流感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嘴或鼻子,感染病毒。 如何预防流感?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断流感传播途径! 1) 避免密切接触:不要与流感病人有密切的接触;同样,当您生病的时候,也要与其他人保持距离,以保护他人。 (2) 生病时请待在家中静养:这样可以保护他人免于感染。 (3) 掩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上臂掩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扔到废纸篓中,然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或用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洗手液洗手。 (4) 经常洗手:经常洗手可以帮助您远离病原体 (5) 在进食或接触眼、鼻或口前一定要洗手:如果接触了污染了病毒的物品(如食具、茶杯或玩具等),然后又接触自己的眼、鼻或口,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传染病科普知识

传染病科普知识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 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各种措施。传染病的三个基本传播环节可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对传染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对接触者要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医学观察。对从事传染病的医务人员,要搞好个人防护,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切断其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如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生活用品等进行消毒,以杜绝传染源的传播。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对可能接触到传染病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等。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易感人群应重点保护,如接种疫苗可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读书情况如何?他们的阅读偏好、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时间等方面有何特点?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读书现状,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优化图书馆资源以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选取了某所大学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阅读偏好、阅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