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一、引言

从我国历年官方公布的城镇失业率来看,我国的失业率并不高。但这个数据难以如实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真实失业状况,也难以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的不完善,我国公布的公开失业率与实际真实的失业率存在偏差;二是因为不同经营主体在劳动者就业上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存在就业者隐性失业现象。因此,探讨我国真实的失业率水平和隐性失业人口状况一直是有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问题。隐性失业一词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J. Robinson于1937年提出,后来,E.O. Edwards、Nisberg、A.K.Sen等都对隐性失业的产生和概念做了进一步诠释;[1]国内一些研究者对我国隐性失业问题也给与了关注,一般认为它是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而又在渐进性经济改革方式下得以延续的一种特有的失业。[2]总的来看,隐性失业就是名义上就业,实际上失业,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应超过劳动力

断隐性失业人口;[12]一种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估算隐性失业人口,该方法在度量隐性经济规模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3]劳动边际生产率法是如果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能够带来剩余产品就属于有效就业劳动力,否则就为隐性失业,以此来判断隐性失业人口数量;[14]与此类似,有的研究者则将劳动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就业者也作为失业人口,这实际上反映了隐性失业人口。[15]生产函数法可以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建立社会或某个行业的生产函数,然后基于整个系统利润最大化求出有效劳动力需求量,进而求出隐性失业人口;[16]另一种是依据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理论的原理,[17]分别建立农业和非农业系统生产函数,从利润最大化出发,探讨现有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最优配置,进而求出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在上述方法中,抽样调查法、有效工时法和比较分析法主要是从生产效率角度来考察的,供求差量法和计量模型构造法则根据经验系数或对有关参数系数估计来计算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法和生产函数法则是从社会、产业或厂商的效用最大化出发。显然,不同的估算方法

必然会带来不同的估算结果,例如,一个有效工时小于实际工时员工却可能是边际生产率大于零的员工,如果按有效工时法则为隐性失业的员工,如果按劳动边际生产率法则为有效供给的员工。因此,在估算隐性失业人口时,选择合理方法十分重要。

(二)本文的测算方法

不同统计和测算方法的原理不同、结果不同增加了测算隐性失业人口的难度,但是如果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将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那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描述为隐性失业,那么用劳动边际生产率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许更符合经济意义上的隐性失业人口。为此,本文将生产函数法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结合起来,测算我国隐性失业人口。假设社会生产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其中表示整个社会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K表示物质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就业数量,t 表示时间,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产出弹

中国调查失业人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调查失业人口 篇一: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 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 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 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

发展进程。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 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 率为8.3%,拉丁美洲5.5%)。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 年占了多半。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 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3.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隐性失业人数和隐性失业 率均高出登记失业,且自1978年以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其 形势发展较为突出和严重。这也正是有中国特色的失业问题之所在。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如下:

失业人口论文: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失业人口论文:完善我国失业人口统计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失业的现象在所难免,现行的有关失业人口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存在一定的漏 洞和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统计系统里不包含农村的失业人口,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善我国在失业人口统计的体系,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失业人口统计体系完善措施和建议 我国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统计为接近13.5亿人,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里,由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和调整和转变,失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人群也将逐渐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如何合理的解决失业问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因而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必须准确,保证这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一、失业的相关概念 在进行失业统计之前,一定要明确失业与就业之间的界限。在经济学上失业的定义就是劳动力处于闲置的状态,劳动力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生产劳动。而失业人口就是在人才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岗位,在寻找或者等待劳动机会的群体。有效的分类就是:(1)因劳动合同的终结或者

中结,当下正在寻求有报酬的岗位的人;(2)没有受雇工作过,正在找工作的人;(3)已经退休的人员,想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工作,在找寻有报酬的工作的人;(4)当下没有工作,但准备在一定的时期后开始新工作的人;(5)暂时的被解雇,但没有得到薪金的人。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失业人员的定义是,户口为非农业的成年人,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并在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中心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 二、我国现行的对失业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失业人口的统计方面具有非常大的 改进,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体现在事业统计的体系中不包括三类人群: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口;老年人口;城市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首先,在我国的劳动法中规定了只对城镇的失业人员进行统计,而对农业户口的失业人员采取忽略的态度,但事实是不做统计的失业人员占到社会失业人口的一大半,这样使得我国的失业队伍表面上开起来很小,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劳动力占到国家人口总数的70%,由于现在农村耕地的减少,生产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提高,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下降,使得我国的很多地区的农民闲置,这导致农民工市场的泛滥,形成大量的潜在失业人口。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当

城镇失业人口现状

城镇失业人口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据此推算,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应为1000万人左右。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02年我国石化和银行面临大幅裁员,以及全国270多万下岗职工协议陆续到期,下岗职工即将离开“再就业中心”走向社会,因此,预计失业总量还将大幅上升,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突破4.5%。目前我国对城镇人员的部分资金投入,重点是投入到低保和失业保障方面,而对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却明显不足。前者投入是缓解暂时的困难,后者投入才是解决长远问题,因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真正想要的是就业岗位而不是保障资金。目前多数工业发达国家都改变了过去单纯靠现金补助失业者的办法,而选择了事前防范失业和促进就业的积极劳动就业政策,即加大了对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相应建立了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等各类扩大就业的专项基金。 一、城镇失业人员的现状 (一)离岗、失业、待业和特困人员日益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据此推算,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应为1000万人左右。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02年我国石化和银行面临大幅裁员,以及全国270多万下岗职工协议陆续到期,下岗职工即将离开“再就业中心”走向社会,因此,预计失业总量还将大幅上升,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突破4.5%。另据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抽样调查及对某些省份的典型分析,由于我国每年新增的1300万劳动力以及下岗职工、隐性失业和其他未登记失业人员,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应在7%左右,即不少于3000万人,而我国每年所能增加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右。仅辽宁、黑龙江两省的待就业人员就达700万人左右。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经高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1月,全国领取最低保障金的人数已达1235万人。到2002年6月份,应领取最低保障金的城镇特困群体已达1930.8万人。仅辽宁省的城镇特困群体(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员)就达129.7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2年上半年全国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6月份当月共有36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比上年同期增长51%。另据教育部门估计,目前大学毕业生中已有近30%左右的人步入失业行列。 (二)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正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86-199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7.9%,就业弹性是0.308,经济增长1%带动的就业增长是360万人;而1996-200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3%,就业弹性下降为0.139,经济增长1%带动就业增长仅为97万人。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正在逐渐减弱,这对实现“十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增加了难度。

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专业社会工作 院部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号 2005160089 姓名木乃布铁 指导教师孙长勇讲师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 年11月至2009年5月

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学生:木乃布铁 指导老师:孙长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快速增加,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预防城镇失业人数比例过大,从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镇失业现状成因对策

The Causes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Unemployed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graduate: Mu Naibutie Supervisor: Sun Changy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towns are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urban unemployment ratio of the number from too large, start with the status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ep up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hanging career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maintain fast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ef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so on measures to govern the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 Key words:unemployment of the cities and towns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

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

一、引言 从我国历年官方公布的城镇失业率来看,我国的失业率并不高。但这个数据难以如实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真实失业状况,也难以为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统计口径和方法的不完善,我国公布的公开失业率与实际真实的失业率存在偏差;二是因为不同经营主体在劳动者就业上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存在就业者隐性失业现象。因此,探讨我国真实的失业率水平和隐性失业人口状况一直是有关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状况问题。隐性失业一词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J. Robinson于1937年提出,后来,E.O. Edwards、Nisberg、A.K.Sen等都对隐性失业的产生和概念做了进一步诠释;[1]国内一些研究者对我国隐性失业问题也给与了关注,一般认为它是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而又在渐进性经济改革方式下得以延续的一种特有的失业。[2]总的来看,隐性失业就是名义上就业,实际上失业,具体表现为劳动力供应超过劳动力

断隐性失业人口;[12]一种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估算隐性失业人口,该方法在度量隐性经济规模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3]劳动边际生产率法是如果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能够带来剩余产品就属于有效就业劳动力,否则就为隐性失业,以此来判断隐性失业人口数量;[14]与此类似,有的研究者则将劳动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就业者也作为失业人口,这实际上反映了隐性失业人口。[15]生产函数法可以有两种研究思路,一种是建立社会或某个行业的生产函数,然后基于整个系统利润最大化求出有效劳动力需求量,进而求出隐性失业人口;[16]另一种是依据刘易斯等人的二元经济理论的原理,[17]分别建立农业和非农业系统生产函数,从利润最大化出发,探讨现有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最优配置,进而求出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在上述方法中,抽样调查法、有效工时法和比较分析法主要是从生产效率角度来考察的,供求差量法和计量模型构造法则根据经验系数或对有关参数系数估计来计算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法和生产函数法则是从社会、产业或厂商的效用最大化出发。显然,不同的估算方法

浅谈对失业人口问题的看法

对失业人口问题的看法 当前社会的人口失业问题饱受关注,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希望能够透过马克思资本积累的角度看待人口失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关于失业人口的出现问题,可以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中找到答案。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外部竞争的压力作用下,随着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资本积累由最初的量的扩大到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是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现的,资本有机结构的提高就必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相对甚至绝对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大生产的实现,生产对劳动者体力和技能的要求降低,使得妇女儿童等也能够参与其中,这无疑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大幅增加,自然人口的增长也不可避免的要增加劳动力供给量,此外,我国农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减小也会导致大量的农业人口剩余,这部分人成为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在这种劳动力供需失衡的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壮大成为一种必然,也成为失业人口问题的根本来源。 接着,从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会伴随资本积聚,并为资本积聚创造必要条件,而资本积聚又会加快资本集中,大资本则会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又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共同占有,以使生产关系相应适应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这显然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产生冲突,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基本矛盾的背景下,工人阶级的追求自身就业保障与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产生矛盾,并不断升级。 上面是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失业的普遍意义的分析,现针对中国的

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我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形成原因。除了上述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外,我国还存在绝对人口过多,人口基数过大的问题,加上建国以来的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就业年龄,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远远超过了生产过程的需要量。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失业问题形成的一个因素,目前第一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大,而这些产业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必然不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相反地,随着机器排挤人工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些产业甚至会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减少劳动力需求。第三产业则不同,因为服务产业的对人力的特殊需求不能被机器所取代,它会极大地带动就业,并且它会隐性地刺激消费,从而扩大社会对现有生产规模的要求,相对的扩大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换言之,第三产业的兴起会解决目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将我们从凯恩斯陷阱中解救出来。而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很有限,这也是中国失业问题较某些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的原因之一。上述两方面外,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失业救济义务使隐性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只是形势上的结合,而没有在内容上结合或是结合的不充分不合理,这种隐性失业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迟早都会被显性化,成为失业问题的最大隐患。 最后,我想谈一下自己对解决当前失业问题的一些观点。第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我国前期的经济飞速发展是也牺牲环境最为代价的,现在应该回头着手恢复治理环境,这样环保产业就会提供相当一部分的就业岗位,同时,我认为环保产业是多元化经济增长点,它的兴起也会带动诸多第三产业的兴起及发展。第二,降低劳动者就业需求的增长速度,具体方式控制人口增长,延长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提高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对相对过剩人口进行职业培训,继续教

关于天津失业人口的构成及分析

关于天津失业人口的构成及分析 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特点,原因,解决对策

目录 一、天津市城镇居民就业形势 (4) 二、数据分析 (4) 三、存在问题 (5) 四、解决对策 (5) 五、总结 (6)

一、天津市城镇居民就业形势 近年来,天津市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涨幅较大,但在就业问题上不容乐观,当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登记失业人员与周边城市相比仍然偏高。2009 年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3 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7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真正实现再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包括年龄35岁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无技能人员及女性下岗失业人员。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下,无技能、年龄大的劳动者实现再就业的难度逐年加大。去年失业人员有33830 人实现再就业,其中有10166人是属于灵活就业形式,占30%,大部分是依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作用,申请认定灵活就业,并享受社保补贴,并纳入就业人员统计范围。而就业困难群体真正依托劳动力市场实现再就业的人数并不多。 三是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问题日益突出。天津市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至2004 年底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50284 人,但随着失地农民的增加,以及转移就业后的不稳定性,并不能乐观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四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难度增加。近几年来新成长劳动力增长量总体上大于社会需求,根据教育部门资料,新成长的劳动力2008 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938人,比上年增加3574人,增长19.5%。由于近年来大学扩招的因素,2009 年高校毕业生数还将进一步增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面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7%的失业人口为毕业后从未工作的20~24 岁人口,这类型失业人口很大一部分是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而从已经就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的就业身份来看,93.3%为雇员,3.6%为雇主,2.6%为自营劳动者,0.5%为家庭帮工。仅有6.2%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和雇员的人数比例为1:15,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数据分析 天津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表明,求职人员中,新增失业人数达133591人,占就业人数的54.01%,成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主体。下岗职工求职数量持续下降,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应届高校毕业生。 从年龄看,24岁以下和35岁以下的用人需求分别占总人数的57.39%和32.59%,相对应这两个年龄段的求职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68.91%和23.45%。从文化程度看,对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数的需求明显增多,大专学历需求和求职数量都居首位。此外,职

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

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46. 该省40岁以上劳动力人口为400万,则该省4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约为: A. 8.4万 B. 36.5万 C. 44万 D. 无法计算 47. 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人口的2/5,两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分布比例相同,则城镇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与全省19岁以下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约为: A. 2.2 B. 0.9 C. 0.4 D. 无法计算 48. 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2/5,且二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最接近全省30~34岁年龄段失业人数? A. 20~24 B. 25~29 C. 30~34 D. 35~39 49.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该省失业人口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下降 B. 城镇各年龄段失业人数均低于全省相应年龄段失业人数 C. 该省失业人员特点之一为失业人口年龄构成较轻 D. 该省非城镇人员失业情况比城镇人员更严重 50. 假设该省城镇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2/5,且二者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平均分配,则城镇与全省哪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员人数相差最大? A. 15~19 B. 20~24 C. 35~39 D. 45~49 10月29日题目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它指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投资,只有在产品销售成功后才可顺利回收。在英语国家中,也被称为‘将钱掉进排水沟里’”,这段内容是对“沉没成本”的解释和说明。文段主要说的是很多人不喜欢放弃、有思维陷阱,意在告诉我们很多人有怀旧情绪,不善于放弃。B项、C项和D项是干扰项,陷入了对“沉没成本”的分析和解释。所以选择A选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