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一) ——“识记”部分内容整理

1.识记主要的天体类型: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

2.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卫星、哈雷彗星等。

识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其中,太阳系小天体群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3.识记太阳外部大气分层:

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其中,每层的太阳活动分别为: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上有太阳风。

4.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5.识记主要月相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

新月为初一,上弦月为初七或初八、满月为十五或十六、下弦月为二十二或者二十三。

6.识记大潮和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大潮出现是对应的月相为新月和满月,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为上弦月和下弦月。7.识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8.识记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现为23°26′。9.识记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对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春分日为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夏至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秋分日为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冬至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10.识记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11.识记世界两大地震带:

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二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2.识记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3.识记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14.识记大气的物质组成和主要温室气体:

大气的物质组成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15.识记大气的垂直组成: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又名电离层)、散逸层。

16.识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低纬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

17.识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8.识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水循环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9.识记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

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20.识记水资源的含义:

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那一步分淡水。

21.识记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标志: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蒸发量。

22.识记冰川是淡水的主体。

23.识记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名称和位置。

24.识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25.识记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和北海。

26.识记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腾冲线。

27.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

28.识记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为:

自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29.识记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上海。

30.识记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1.识记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牧场畜牧业、游牧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32.识记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33.识记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

环渤海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34.识记中国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文化区、华北平原文化区、黄土高原文化区、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四川盆地文化区、云贵高原文化区、江南水乡文化区、华南妈祖文化区。

35.识记世界文化圈:

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36.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

37.识记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口、城市、产业、文化等。

38.识记光照资源、热量资源的衡量指标:、

热量资源的衡量指标是气温、积温和无霜期。

光照资源的衡量指标是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二)——“理解”部分内容整理

1.理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

恒星:能够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其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者双曲线,少数为椭圆。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为76年。

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降落到地面的未燃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

2.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

共面性:太阳系八大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

近圆性: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

同向性: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4.理解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基本特征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其特点为: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巨行星:木、土;其特点为: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远日行星:天、海;其特点为:离太远最远,表面温度低。

5.理解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平均距离适中导致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导致有厚薄适宜的大气层。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导致使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6.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特征

总特征:质量小,引力小,没有大气。

其他特征:

(1)在月球上空,由于没有大气中的微粒来散射光线,即使白天也是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

(2)由于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万籁俱寂。

(3)由于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月球表面的温差很大。

(4)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其形成可能是由陨星撞击,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

7.理解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且方向一致。

8.理解月相的基本规律

9.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条件

日食的发生条件: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月食的发生条件: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10.理解文学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示的是满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示的是下蛾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示的是上弦月。

11.理解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

太空资源的主要类型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

12.理解太空环境特征

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和微重力。

13.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放向均为自西向东。

恒星日:23时56分4秒(以遥远的一颗恒星作为参照,得到地球自转360°的周期);太阳日:24时(以太阳为参照,得到的常用周期)

角速度分布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其余各地均为15度/小时;

线速度分布规律:赤道最大,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为零。

14.理解“北京时间”与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地方时则是指该地所在经线的时间。

15.理解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春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为秋分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6.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7.四季的划分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

18.理解板块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

19.理解地震要素: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

震源: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

20.理解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影响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

烈度表示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所影响的地区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否提前预警、防灾减灾的应急方案是否完善、救援是否及时等。

21.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主要特征

22.理解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不同点

23.理解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与成因

(1)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上游:深切而狭窄的河谷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中游:河谷宽阔,多形成曲流(河曲)——河流的凹岸侵蚀,泥沙在凸岸堆积

下游: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2)喀斯特地貌

地表水和地下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侵蚀地貌。

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以西南各省/ 云贵高原最突出。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盆地、落水洞、孤峰和孤林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或地下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常造成漏水、坍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2)海岸地貌

①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例如:我国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②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

例如:我国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3)风成地貌

①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雅丹地貌(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②风积地貌:沙漠、黄土、新月形沙丘

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4)黄土地貌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地貌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流水沉积地貌

黄土地貌类型: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养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②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24.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山峰、盆地(或洼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山脊(分水岭)——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集水线)——等高线弯曲,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

陡崖——等高线特别密集以至几条等高线(重合)

25.理解对流、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夏季厚冬季薄;赤道厚两极薄。

(2)对流层天气多变的原因: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平流层利于飞行的原因: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大气运动平稳。

26.理解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1)防弹衣:绝大多数的流星体在大气中因摩擦而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能够到达地表。(2)遮阳伞:削弱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是中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小;

四川盆地是中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地处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阴雨天较多,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

(3)保温被:

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大地暖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尘埃、二氧化碳等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

大气还大地(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后增温)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或早晨水汽、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损失热量多,气温低,出现霜冻;

秋冬季燃烧草木人造烟雾防御农作物霜冻的原理:燃烧柴草能产生烟雾,吸收更多的地面长波辐射,从而释放更多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27.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冷热差异。

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在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上空形成低气压。

28.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

29.理解全球1月和7月等温线、等压线的分布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30.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水热分布的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31.理解东亚、南亚季风

32.理解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33.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34.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5月登陆——华南地区(华北地区春旱)

6月停滞——江淮地区(6月中旬-7月上旬梅雨受准静止锋影响)

7-8 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35.理解城市热岛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的80%归咎于城市绿地的减少,城市热量的大量排放;

城市雨岛效应是因为城市含有较多的尘埃杂质(多对流雨)以及城市地表比较粗糙(降水时间长),加之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对流运动旺盛。

36.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调节器: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②雕塑家: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③传送带:流水搬运作用;

④纽带:联系地球四大圈层;

⑤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37.理解世界径流量资源的丰歉地区

①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重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②世界上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和刚果盆地三大热带雨林地区。径流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和中亚,北美洲西南部等地。

③流总量最丰富的大洲是亚洲和南美洲;单位面积径流总量最丰富的是南美洲,最贫乏的是非洲;人均径流量最丰富的是大洋洲。

④径流总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二至四位依次为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我国位居第六;人均径流总量最丰富的是加拿大。

38.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在总量大、人均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少。

在空间分布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在时间分配上:东部季风区的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

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于南方地区。

39.理解我国最缺水的三大流域

黄淮海流域(华北平原)

40.理解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行星风系为主要动力的洋流,如西风漂流(中纬西风)、南北赤道暖流(低纬信风)。

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不同形成的洋流。表层海水从密度较低的海区流向密度较大的海区。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立足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以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认知和情感规律,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解读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秉承多样化观念,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要准确把握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结合单元和课时内容,对应落实核心素养的体现和培养路径。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重点把握学生的前认知、元认知及最近发展区,兼顾分析学生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教学目标设计要充分考虑在每节课中学生素养水平的达成等级,充分考量学生水平表现,推断目标达成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在等级划分时,须从两个向度思考:一个向度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良性结构到不良结构。另一个向度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的设计依据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此外,教学目标设计还要重视地理学科本质的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与视角;要凸显综合思维和联系观念的培养;还应重视地理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地协调观等。 (二)学习活动设计 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提取单元和课时的大概念,在大概念的统领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系列学习主题。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有的学习经验。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可以参照“确定大概念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内容规划,并分配课时确定各课时核心问题与子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评价”的流程设计教学。 学习活动设计,要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大概念是处于课程学习中心位置的观念、主题、理论、基本假设等,具有较强的统摄性、普适性、可迁移性,能将多种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是在不同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的关键。地理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由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现在核心素养下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系统,能够凸显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基于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紧密关联的问题链,恰当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难点;任务设置要合理明确;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材料工具提供要充分;时间分配要合理。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设计要结构化、系列化,以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理解”部分内容整理 1、理解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 恒星:能够自行发光、发热 星云: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其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其运行轨道多为抛物线或者双曲线,少数为椭圆。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为76年。 流星体: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降落到地面的未燃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 2、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和共向性 共面性:太阳系八大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 近圆性: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似于圆的椭圆。 共向性: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4、理解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基本特征。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其特点为: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木、土;其特点为: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 远日行星:天、海;其特点为: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低。 5、理解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平均距离适中导致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导致有厚薄适宜的大气层。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周期适中导致使地球上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6、理解月球表面环境特征 总特征:质量小、引力小、没有大气

其他特征: (1)在月球上空,由于没有大气中的微粒来散射光线,即使白天也是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 (2)由于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万籁俱寂。 (3)由于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月球表面温差很大。 (4)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其形成可能是由陨星撞击,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 7、理解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的原因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且方向一致 8、理解月相的基本规律 9、理解日食月食的发生条件 日食的发生条件: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日食发生的条件: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太阳、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10、理解文学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示的是满月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整理)

《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一) ——“识记”部分内容整理 1.识记主要的天体类型: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 2.识记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卫星、哈雷彗星等。 识记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其中,太阳系小天体群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3.识记太阳外部大气分层: 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其中,每层的太阳活动分别为:光球层上有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上有太阳风。 4.识记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5.识记主要月相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 新月为初一,上弦月为初七或初八、满月为十五或十六、下弦月为二十二或者二十三。 6.识记大潮和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大潮出现是对应的月相为新月和满月,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为上弦月和下弦月。7.识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

8.识记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现为23°26′。9.识记二分二至日的名称、对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春分日为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夏至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 秋分日为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冬至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10.识记全球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11.识记世界两大地震带: 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二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2.识记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3.识记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14.识记大气的物质组成和主要温室气体: 大气的物质组成为干洁空气、水汽和尘埃。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15.识记大气的垂直组成: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又名电离层)、散逸层。 16.识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科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地理课堂教学是完成地理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每位地理教师必须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一、基本要求: 1、教师要正确认识地理课程的功能。 地理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育目标上要实现其社会功能,特别是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品质方面的独特功能,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外,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2、明确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侧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经典内容,侧重区域发展与地理技术;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也是课程的主导目标,它侧重于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也是优先目标,它关注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关注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关注法制、道德、责任感的养成。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精心整理)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学科四项能力要求解读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地理信息的分类: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 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如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区域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图等各种图形所承载的地理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能力向来是地理学科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几年由于命题的越来越成熟,出现在地图上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有效的;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如,最高数值或最低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相互之间数据的比较等。从表格中发现问题,用表格外的知识解决问题。 2、答题中常见的问题:信息获取不全面、信息提取中解读错误、不能用题中信息正确描述和深入分析问题。 3、获取信息的途径: ①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②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④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⑤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⑥从试卷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获取有效信息,并注重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加强能力专项训练,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审题习惯。分析图像信息时,要判读图像名称和看清图例标识,还要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审题的过程,要注意审文字(全面提取信息,紧扣关键词)、审图像(看图名、读图例、辨坐标、明方向、定区位、析要素)、审表格(看表名、读表头、析数据、理联系)、审分值(明确答案的要点)。对于考生来讲,要形成这样一种审题习惯: A.我看到了什么? B.我标记的重点是什么? C.我想到与什么知识联系? D.我准备从哪几个角度回答? E.回答的逻辑顺序是什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一、知识体系要求: 1.确定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概念,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的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和地理过程的关系等。 2.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分类、主要学科内容 和分支学科等。 3.强调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问题 分析和解决。 二、能力培养要求: 1.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解释和 地理判断等。 2.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地理信息的获取、整理 和表达等。 3.培养学生的地理调查和实验技能,包括野外实地考察和实验设计等。 4.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包括问题提出、信息收集、方案设 计和结果评价等。 三、方法要求: 1.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 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 2.倡导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地理软件和网络资源丰 富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意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提升。 四、态度要求: 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倡绿色出行和节约 资源。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意识,关注全球性问题和地球村理念。 3.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和地理责任感,关心家乡和祖国的自然环境和 人文景观。 以上是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 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一、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 地理学科的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的基本知识:学生应该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2.自然环境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 3.人类活动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4.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学生应该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

地理学科的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地理观察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观察能力,能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3.地理表达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表达能力,能够用地理语言和地图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三、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 地理学科的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地球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应该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环保意识:学生应该具备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3.国家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国家意识,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要以研究为基础,注重发挥学科教研团队合力,采取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课堂教学的专业方案。 (一)课标研读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理解课程基本目标,把握课程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的具体要求,了解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 (二)教材解析 要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前后联系,明确课时教学内容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多版本教材对比、专业书籍及网络资源延伸阅读等方式,深入解读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和活动,树立“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但非唯一资源”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置作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教学内容,从“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应知、怎知”等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情,定位教学目标,着重把握学生对于新知学习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明确教学的难点,优化

教学过程与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既统领教学设计的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等部分,也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要在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地理课程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或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充分体现不同阶段地理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侧重点和特点,从地理课程整体性角度和学生发展连续性角度统筹考虑,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特定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需求、个性特点等,做到因材施教。要正确表述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地理核心知识和表现程度,避免机械套用核心素养名称,把握好从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的认知发展逻辑,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2.课堂评价 教师要树立评价意识,把形成性课堂评价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倡导逆向设计的原则,在目标确定后,先思考目标“可不可评”“如何评”,再针对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课堂评价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对学生的答问、演讲、演示、绘图、观察、观测、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及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引言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介绍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和教学。 知识基础要求 地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地球地理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地球 的层次结构等。 2.了解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及其 关系。 3.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如地理要素、地理系统、地理信息等。 4.熟悉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气候的形成原 理等。

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应该具 备以下能力: 1.能够观察和感知地理现象,掌握地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2.能够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掌握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3.能够利用地理工具和技术进行地理研究,如地图解读、遥感分析等。 4.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方法要求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 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3.采用问题导入和讨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通 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教师)

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课程开设方案 考虑到高初中衔接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设以复习有关初中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课程,应安排在高二年级学习。 (一)模块教学建议 “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要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并利用演示、观测、实验、考察等多种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要积极搜集鲜活素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乡土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3”侧重区域可持续发展,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挖掘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方法和思想,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二)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内容通常围绕一个地理专题展开,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要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解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在完成每个单元教学内容之后,要进行单元检测与反馈,及时矫正、弥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缺陷。 (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究 1.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工作,深入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所引发的教学行为的变化。 2.开展课程目标陈述方式的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标准中行为目标的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3.研究每条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形成具体的“内容标准”。 4.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最高、最低的限度。 5.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 必修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 4.结合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并能区别晨线与昏线。 4.了解地方时、区时的概念及国际日界线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5.说出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6.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7.知道四季的天文含义,了解五带的划分。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 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知道岩石圈的范围。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了解岩石的成因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 和垂直性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其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地理学科的教学应该围绕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展开。 1.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即是运用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解释和评价地理现象的能力。通过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并能够进行综合的地理问题分析和解释。 2. 培养地理常识 地理学科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地理常 识是指地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现象以及各个地理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地理常识,学生可以建立起地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能够应用地理常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 能力。地理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了解其特点和规律的能力。实地调查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和数据,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通过培养地理观察和实地调查能力,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实际情况,并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和原理进行地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4. 培养地理信息和地理技术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和地理技 术应用能力。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 技术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地理技术应用是指学生通过运用地理信息和地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地理信息和地理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数据,提升地理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准确性。 5. 培养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地理意识是指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以及对地理现象的利用和保护意识。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中形成

2022年版最新课标导向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新)

2022 年版最新课标导向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学会用“地理眼”来认识和欣赏这个世界,成为有见识、有胸怀、有思想、有担当、有行动力的未来公民。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行为,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一、 教学准备与设计 1. 深入研读课标。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领会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课程标准,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3. 准确把握教材。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既要尊重国家教材的权威性,认真理解和分析每个单元教材课时内容,认识其中的知识关联,把握不同学段之间教材内容前后衔接的教材结构,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

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教师应结合实际,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适度拓展教材内容,以追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4. 注重学情分析。课前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和习惯。同时,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地理教学资源,充分加以利用,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更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教学资源,开展地理教学活动。 5.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实际、学情、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对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按照学期周次编写出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以确定本学期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突出生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有梯度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地理基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实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6. 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营造平等、开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运用地理语言加以表达,解决地理问题;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地理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地理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知,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7. 创设生活化的地理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有趣的地理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更能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中理解、掌握、消化知识,促进学习的发生,让学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学重难点,充分采用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恰当导入 观察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使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有激发学习兴趣作用。 2.力求精炼 教师在问题的引入之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一是内容要精炼,二是不要满堂灌。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安排要讲的内容。学生通

过看书或是合作学习可以弄清楚的知识,教师均可不讲。要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讨论交流要有序可控;涉及到地理原理和比较抽象的知识要结合实际,在讲解中要恰当设计有质量的问题。 3.指导读图 通常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地图和有关地理资料的分析和处理,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相关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的教学,又要重 “知能结合”、“讲练结合”。 4.教具运用 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运 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应合理使用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5.总结归纳, 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学生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理清脉络,画龙点睛。要使学生理清概念、原理,抓住知识 6.板书设计

地理学科规范

地理学科规范 地理学科教学规范 一、课前规范: 1、做到预习:找出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带着问题上新课。 2、学具准备:准备好课本、地图册、笔记本,学习资料。 二、课堂规范: 1、读:渎书上重点知识,并做好记忆。 2、划:划出上课老师所强调的内容,帮助自己课后复习。 3、圈:在地图册上圈出地图内的重点内容,方便理解地图语言。 4、记:做好笔记。做到重点醒日、中心突出、内容精炼 5、合:联系实际认识自然,能把大自然的地理现象和变化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6、析:熟练掌握课堂知识,能分析地理现象和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7、练:接受课堂知识后,能熟练运用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三、自习规范: 1、课前根据当天教学内容准备好资料、学习用具。 2、上课铃响后,立即安静,无说话,走动现象。 3、独立完成学习内容,遇到问题不得讨论。 四、作业规范: 1、要求整洁美观,信息填写完整、规范(如班级、姓名)。 2、字体整齐,蓝或黑色笔书写。 3、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 五、答题规范: 1、客观题规范: ①、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伸)、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②、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

后精确做答。 2、主观题规范 ①、审清题意,准确定位:先审文字材料和题干,画出关键词,再审图示材料,进行区域定位。 ②、整合知识,提炼答案:回归课本、检索所学知识、整理答题思路、运用模板,多角度全方位组织答案。 ③、语言精准,书写规范:使用规范用语即地理专业名词和术语要准确做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④、再次审题,减少失误: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对应补充。

地理各学科作业的要求

地理各学科作业的要求 地理学科概述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规律的学科之一,它包含了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主要分支。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多样化,因此在完成地理作业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作业要求 以下是地理各学科作业的一般要求,但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学校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1. 地理知识和概念 作业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和概念。这包括对地球的结构、地球运动、地球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貌、气候和气象、水文和水域、人口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理解。 2. 数据分析和解释 地理学常常需要对大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作业可能要求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解读、统计学和数据分

析等技巧来处理和解释地理数据,以得出相关结论,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3. 地理实地考察 有些地理作业可能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中观察地理现象、收集数据,并根据所获得的材料撰写实地考察报告。学生需要在指导下进行实地考察,并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和分析实地观察结果。 4. 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 有时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通过查阅图书、期刊和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了解某个地理问题的研究进展,并根据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撰写综合分析报告。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和分析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5. 基于社会问题的地理作业 地理学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作业可能要求学生探讨和分析某个社会问题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这种类型的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当前社会问题,并能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 书面表达和排版要求 除了内容要求,作业也要求学生有清晰、准确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需要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并且应该合理组织论述,遵循学校或教师规定的报告格式和排版要求。 结语 地理各学科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要求学生具备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和问题。希望以上要求能对同学们进行地理作业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要求

附件9 四川省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四川省普通高中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前言 《四川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主要是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标准”进行细化,结合四川省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实际,针对“标准”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落实课程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 本“教学要求”涵盖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三个必修模块(即“地理1”“地理2”“地理3”)和两个选修模块(即“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的“标准”内容。“教学要求”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编写,每个模块由“模块课程教学目标”和“模块教学要求”两部分内容组成。“模块课程教学目标”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三维”课程目标为准则,对模块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作了介绍和说明。“模块教学要求”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学习要求”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项“标准”而提出的具体学习要求。其内容涉及相关模块中应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对“学习要求”中列出的个别知识和能力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作为较高要求的“发展要求”(不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教学建议”主要是针对各项“标准”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说明,并对某些“标准”的教学范围和教学深度进行了限制。教学活动建议中所涉及到的讨论、辩论、观测、实验、考察、撰写小论文等活动,目的是创设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较多的“标准”是要求运用地理图表来说明有关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或规律的。运用图表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包含着阅读地理图表和绘制地理图表两个层次的要求。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培养学生地理技能的目标要求,“教学要求”对运用图表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的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理图表来描述、分析、运用有关地理事物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有的则是要求学生绘制地理图表来说明有关地理问题。此外,“标准”中还有一些内容是要求运用案例或者有关资料来阐述有关地理问题的,而不同版本的教材选择的案例不尽相同。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要求”也给予了具体说明。案例教学并不是要教师拘泥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单纯就案例讲案例,

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复习

地理学科复习基本要求 专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主要的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恒星的特征: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氢和氦。 4、星云的特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5、行星的特征有: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能发光。 6、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7、彗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呈云雾状独特外貌的天体。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的周期是76年。 8、流星体:宇宙中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9、按空间范围由小到大简述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得最大宇宙范围是总星系)。 10、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及其他小天体。 11、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日近,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大,平 均密度小,称为巨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最远称为远日行星。 13、太阳系八颗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14、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5、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16、太阳系中,没有卫星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7、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速度较慢。 18、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9、太阳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耀斑、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产物是太阳 风。 20、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1、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有:1)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2)太阳活动剧烈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太阳风会造成两极地区上空出现极光现象。 4)太阳活动异常会使全球天气和气候异常。 22、地球上存在生命其中部分条件是: 1)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气温适宜(全球平均15°),大部分地区分布着液态水; 2)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产生适度的引力,形成包围地球的适宜的大气圈,其成分非常适合生物呼吸; 3)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的节奏适度; 4)地球处在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专题二月球 1、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月表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2、地球上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月球半球,原因: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同,方向也一致。 3、月球质量小,引力小:①月球上没有上大气,因此没有光的散射,白天漆黑,星星格外明亮;声音不能传播,寂静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