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

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
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1.5)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参数估计中参数的意义,了解参数估计的形式,

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无偏估计、有效估计的意义,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教学重点、难点:点估计的概念,无偏估计、有效估计的意义. 教学内容:

6.1.1.点估计与无偏性

定义6.1.1设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的一个样本,用于估计未

知参数θ的统计量()12??,,,n

x x x θθ=称为θ的估计量,或称为θ的点估计,简称估计.

统计量?θ如何构造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满足一定的合理性即可.最常见的合理性要求是所谓的无偏性.

定义6.1.2设12??(,,,)n

x x x θθ=是θ的一个估计,θ的参数空间为Θ,若对任意的Θ∈θ,有

?()E θθ

θ= (6.1.1) 则称θ?是θ的无偏估计,否则称为有偏估计.

无偏估计的含义:无偏性要求可改写为0)?(=-θθE ,表示

无偏估计没有系统偏差.在使用θ?估计θ时,由于样本的随机性,

?θθ与总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时而(对某些样本观测值)为

正,时而(对某些样本观测值)为负,时而大,时而小.无偏性表示把这些偏差平均起来其值为0.而若估计不具有无偏性,则无论使用多少次,其平均也会与参数真值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系统误差.

例6.1.1(1)对任意总体X ,若μ=)(X E ,2)(σ=X Var ,

12,,

,n x x x 是来自X 的样本,则()22,

()E X E S μσ==.

(2)当总体X 的k 阶矩存在时,样本的k 阶原点矩k a 是总体k 阶原点矩k μ的无偏估计.但对k 阶中心矩则不一样.

证明:(1)∵μμ====∑∑==n n

x E n x n E X E n i i n i i 1

)(1)1()(11.

∴ X μ是的无偏估计.

又因为对任意的随机变量X 有:])([)()(22X E X E X Var -=, 从而 ])([)()(22X E X Var X E +=,

且 n n n x Var n

x n Var X Var n

i i n i i 22

21

2

11)(1

)1()(σσ====∑∑==. 所以 )](11[])(11[)(21

212

2

x n x n E x x n E S E n

i i n i i --=--=∑∑==

)]()([11

21

2x nE x E n n

i i --=

∑= )]()([112212

2μσμσ+-+-=

∑=n

n n n

i 22222)(1

1

σμσμσ=--+-=

n n n n . 故 2

211()1n

i i S x x n ==--∑是2σ的无偏估计. 而 221

1()n

n

i i S x x n ==-∑不是2σ的无偏估计.

由于 22

1n n S S n

-=

, 故 222

2

11()()n n n E S E S n n

σσ--==<. 由此知:采用22S σ作为的估计量,不会产生系统偏差.

(2) ∵ n x x x ,...,,21与总体X 同分布,所以,

()()1,2,

,,

1,2,

k k i k E x E X i n k μ====,,

∴ k k n k k i n i k i k n n

x E n x n E a E μμ====∑∑==1

)(1)1()(11.

故 k k a μ是的无偏估计.

由(1)知:对于k 阶中心矩则不一样(22n S σ不是的无偏估计).

由于22

21()n n E S n

σσ-=

<,因此用2n S 估计2σ有偏小的倾向,特别在小样本情况下要使用2S 作为2σ的估计量(当

22

2n n s ≥<时,s ). 因此无偏估计是对小容量样本的要求.

无偏性不具有不变性.即若?θθ是的无偏估计,一般而言,

其函数()?()g g θ

θ不是的无偏估计,除非()g θθ是的线性函数. 例6.1.2 设总体为()212,,,...,n N x x x μσ,是样本,已知

22)(σ=S E ,()E S σ≠但.

分析:由定理5.4.1知,()()22

2

11n s Y n χσ

-=-,密度为 ()1122

1

2

1

,

0.12

2n y

n p y y

e y n ----=

>-??Γ ???

从而

()()

()111222210

02

-1--1

-1--22

2

2

2

2

1

122=2,=22=2

=22n y

n n y n n n

x

x n E Y y p y dy y e dy n y x y e dy x e d x x e dx n ∞∞---∞

??== ?-????Γ ?

??

??

Γ ?

??

????

?

令则

所以

2

12

12221222n

n n n E Y n -????Γ ?????== ?-????ΓΓ ? ?

????

由此有

(

)()()()12212n n E s y c n σ

σΓ??==?≡ ?Γ-??

.

这说明()E S σ≠,利用修正技术可使n c s ?是

σ的无偏估计,其中

()()122n n c n Γ-=Γ是修偏系数,表6.1.1给出了n c 的部分取

值.可以证明,当n →∞时有1n c →,说明s σ是的渐近无偏估计,从而在样本容量较大时,不经修正的s σ也是的一个很好的估计.

有时参数θ的无偏估计又不止一个.

例(补充)从均值为μ,方差为2σ的总体X 中取容量为3的样本:321,,x x x ,则

12123321

11???,,.2

3

6

x x x x x μ

μ

μ

==++= 都是μ的无偏估计.

证明:∵ μμ

==)()?(1x E E , μμ

=++=)(6

1

)(31)(21)?(3212x E x E x E E , μμ

==)()?(23x E E . ∴ 123???,,μ

μμμ都是的无偏估计. 如何选择μ的估计?希望估计围绕θ的真值的波动越小越好.而波动的大小可用方差衡量.

6.1.2.有效性

定义6.1.3设1?θ和2?θ都是θ的无偏估计,如果对任意的Θ∈θ有

)?()?(2

1θθVar Var ≤ 且至少有一个θ∈Θ使得上述不等号严格成立,则称1?θ比2?θ有效.

在上例中,,3

1

)()?(21σθ==x Var Var ,36

14)?(2

2σθ=Var 23

)?(σθ=Var , 因

114

1336

<<,所以,x =1?μ

是μ的有效估计.即在样本中,用全部数据的平均估计总体均值比只使用部分数据更有效.

例(补充)证明在样本的一切线性组合中,x 是总体期望值μ的无偏估计中最有效的估计量(例6.1.5的结论).

证:设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X 的样本,1122n n

a x a x a x ++

+是样本的一个线性组合, 1

1n

i i x x n ==∑,

因为 1122n n a x a x a x +++是总体期望值μ的无偏估计,所以

1122()()n n E a x a x a x E X μ++

+==,由期望的性质知:11n

i i a ==∑

又有方差的性质知:

22

2

11221122()()()()n n n n Var a x a x a x a Var x a Var x a Var x ++

+=++

+

22212()()n a a a Var X =++

+,

)(1

)(X Var n

x Var =,

问题转化为:判断21

1

n

i i a n

=∑与

的大小. 由不等式:j i j i a a a a 222≥+ 有:

)(22)(2221212221221a a a a a a a a +≤++=+, 32312123222123212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2

32223212221232221a a a a a a a a a ++++++++≤ )(3232221a a a ++=,

由数学归纳法可证得:

2

21

1

()n

n

i i i i a n a ==≤∑∑,

所以

211

11

()n

n i i

i i a a n n ==≥=∑∑, ∴ 1

()()n

i i i Var a x Var x

=≥∑, 当1

,1,2,,.i a i n n

== 时,“=”成立,否则“>”成立.

在样本的一切线性组合中,x 是总体期望值μ的有效估计. 例(补充)设总体为()2012,,,...,n N x x x μσ,是样本,其中0μ已

知,而2σ未知,证明下列统计量

(1)2

211()1n i i S x x n ==--∑; (2)()22

01

1n i i T x n μ==-∑ 都是2σ的无偏估计,但后者比前者有效.

证明 已知 ()22E s σ=,且

()()()2

2

2011

11.n n i i i i E T E x Var x n n μσ===-==∑∑

又因为总体为()20,N μσ,根据抽样分布理论知:

()2

2

1n S σ

-~()2

1n χ-;

2

2

nT σ

~()2n χ.

从而有()()()()()2

22

24

421121;2;

1

n S n Var Var S n Var S n σσσ

??--==- ????=-

()()22

2244222.

nT n Var Var T n

Var T n

σσσ

??== ????=

所以

()()22Var S Var T <.

例6.1.6 设1,,n X X 是来自均匀总体()0,U θ的样本,可用最大观测值()n X 来估计θ(参见例6.3.5),由于

()()()()1

=,

0;

=,

0.n n x

X

p x x F x x θθθ

θ

≤≤≤<

所以 ()

()()()

()-1

-1-1

1

===n n n n n n x x x p x n F x p x n n θθθ?? ???

(参见p273

(5.3.15)).且()()+10

===.+1+1

n

n n n n x n n

E x n dx n n θ

θθθθ?说明()n x 不是θ的无偏估计,但它是是θ的渐近无偏估计.经过修偏后可得θ的一个无偏估计()11

?n n x n

θ+=

.且 ()

()+1

+222

===.+2+2

n n n n n x n n E x

n dx n n θ

θθθθ?

()

()

()()()

222222=-=+2+1+1+2n n n n Var x n n n n θθθ. 所以

()()

()

()()

()

2

2

2

2

12

+11?==+1+1+2n n n n

Var Var x n n n n n n θθθ+????=

? ?????

.

另一方面,由于()2

E X θ

=,所以θ的矩估计为2

?2x θ=. 又()()()2?2222

E E x E x θ

θθ====,即2

?2x θ=也是θ的无偏估计.而

()

()()22

2

44?4.123Var Var x Var X n n n

θθθ===?= 比较知,当1n >时,12

??θθ比有效.

作业:1,6.

第九章参数估计习题

第九章参数估计 第一节点估计 点估计的概念·总体参数合理估计的标准(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第二节区间估计 抽样估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抽样平均误差与概率度·区间估计的步骤及大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第三节其他类型的置信区间 σ未知,小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抽样平均误差 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分层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整群抽样的平均抽样误差·系统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第五节样本容量的确定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抽样条件与样本容量的确定 一、填空 1.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指标数值,它包括点估计和()。 2.对总体均值求置信区间的方法是:从()起向两侧展开一定倍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并估计 很可能就包含在这个区间之内。 3.假设在某省抽样调查的1600名城镇待业人员中有1024名青年,则待业人员中青年占比重的0.95 置信区间为()。 4.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将增加为原来的()。 二、单项选择 1.如果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均值恰好等于被估计的参数之值,那么这一估计便可以认为是()估计。 A 有效 B 一致 C 无偏 D 精确 2.虽然随机样本和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加时,统计量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满足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该统计量对总体参数是一个()的估计量。 A 有效 B 一致 C 无偏 D 精确 3.估计量的()指统计量的抽样分布集中在真实参数周围的程度。 A 有效性 B 一致性 C 无偏性 D 精确性 4.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样,如果要使抽样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知识讲解

复习要点: ?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 ?失效率 ?MTTF(平均寿命) ?MTBF(平均事故间隔) ?维修性 ?有效性 ?修复度 ?最小路集及求解 ?最小割集及求解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特征寿命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浴盆曲线 ?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 ?简述串联系统特性 ?简述并联系统特性 ?简述旁联系统特性 ?简述r/n系统的优势 ?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 ?马尔可夫过程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 ?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 ?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障树分析优缺点 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 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基本: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 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修理时间,其估计值为修复

点估计的评价标准

第三讲点估计的评价标准 副教授 主讲教师叶宏

在前两讲中我们介绍了两种点估计法,发现了点估计 的不唯一性,即对于同一个未知参数,不同的方法得到的 估计量可能不同,于是提出问题: 应该选用哪一种估计量?用何标准来评价一个估计量的好坏? 常用 标准(1) 无偏性(3) 一致性(2) 有效性 这一讲我们介绍

估计量是随机变量,对于不同的样本值会得到不同的估计值. 我们希望估计值在未知参数真值附近摆动,而它的期望值等于未知参数的真值. 这就导致无偏性这个标准. (1) 无偏性 θ θ=)?(E 则称为的无偏估计.θ ?θ),,(?1n X X θ设是未知参数的估计量,若 θ.真值 ???????????? ??

),,,(21n X X X 是总体X 的样本, 证明: 不论X 服从什么分布(但期望存在), 是k μ的无偏估计量. 证∑∑====n i k i n i k i k X E n X n E A E 11)(1)1()(例设总体X 的k 阶矩)(k k X E =μ存在, 因而n i X E k k i ,,2,1)( ==μ由于k k n n μμ=??=1∑==n i k i k X n A 1 1特别地 样本二阶矩∑==n i i X n A 1 221是总体二阶矩是总体期望E ( X ) 的X 样本均值无偏估计量 )(2 2X E =μ的无偏估计量

例设总体X 的期望与方差存在,X 的样本为) ,,,(21n X X X (1) 不是D ( X )的无偏估计; ∑=-=n i i n X X n S 1 2 2)(1(2) 是D ( X ) 的无偏估计. ∑=--=n i i X X n S 1 2 2)(11原样本方差样本修正方差 2 221)(σσ≠-=n n S E n () 2 2 σ =S E 2 221lim ()lim n n n n E S n σσ →∞→∞-==是D ( X )的渐进无偏估计2n S

可靠性设计地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二是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构件的载荷效应,通过试验和统计获得结构的能力,从而建立结构的失效准则.

关于通信网可靠性定义的探讨(精)

1997年 6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Jun . 1997第 20卷第 2期 Journal of Beijing U niversity of Po sts and T elecomm unicati ons V o l . 20N o . 2 关于通信网可靠性定义的探讨 3 张学渊梁雄健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系 , 北京 100088; 第一作者 26岁 , 男 , 博士生 摘要根据一般可靠性的定义和通信网的特点 , 在剖析几种已有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信网可靠性的新定义 , 并对其变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 进一步开展 . 关键词电信网 ; 可靠性 ; 定义 分类号 TN 913. 2 : 力 [1]. 、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概率 (即测度等 5项要素 . , 可靠性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扩展 . 在研究过程中 , 人 , 从研究任务出发提出了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2]; 从研究内容出发提出了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 , 二者共同组成工作可靠性 ; 从研究范围出发提出了狭义可靠性和广义可靠性 . 后来 , 人们又提出了人员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 将可靠性的研究从硬件向软件延伸 . 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 [3~6]. 由于可靠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 它涉及到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管理学科中的许多领域 . 因此 , 在应用可靠性理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 , 就需要对其所属学科的某些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有一基本了解 , 这有助于明确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 而一个概念的定义是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 是研究问题的依据 . 为了对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 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在一般可靠性定义的基础上明确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 .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类型

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生物都具有孳生后代以繁衍种族的能力。 生殖:由亲代产生子代的现象。 生物的生殖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分裂生殖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生出的新个体,大小和形状都是大体相同的。在单细胞生物中,这种生殖方式比较普遍。例如,变形虫、细菌都是进行分裂生殖的。 变形虫的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 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酵母菌和水螅常常进行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做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例如根霉,它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形成孢子囊,里面产生孢子。孢子落在阴湿而富含有机质的温暖环境中,就能够发育成新的根霉。 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例如,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都能生芽,这些芽都能够形成新的个体。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因此,人们常用分根、扦插、嫁接等人工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营养繁殖,叫做自然营养繁殖。如草莓匍匐枝,秋海棠的叶,马铃薯的块茎 在人工协助下进行营养繁殖,叫做人工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 扦插:把枝条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成为新植株。 嫁接: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将两者的形成层对准,使它们彼此愈合起来,长成为一个植株。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 砧木:被接的植物体 成活原理:利用形成层的再生能力。 成活关键:注意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密合在一起。这样两个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就把接穗与砧木合成一体。

无性生殖类型

无性生殖类型 常州市第八中学杭志清 一、教学目的:了解生殖的种类、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方式和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出芽生殖 三、课的类型:多媒体课 四、教学过程 流程: 1、引入: 卡通画对问:小鸡问小猴,小鸡、西瓜、仙人掌、小猴分别如何产生的? 学生替小猴回答:鸡蛋孵出、种子种出、扦插长出、母体生出 老师:不同生物生殖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生物生殖的方式与生殖细胞有关。 按有无有性生殖细胞产生和两两结合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类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 2、分类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 3、动画演示无性生殖的各种方式: (1)分裂生殖:由母体一分为二的生殖方式。例如:细菌、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 (裂殖)演示:变形虫录相、有丝分裂生殖的图片 (2)孢子生殖:由母体产生孢子,由孢子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根霉、蕨类、蘑菇等 名词理解:孢子:一种无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即可发育成新个体 演示:根霉结构图片、蕨类孢子图片、马勃的孢子生殖录相 联系:孢子的轻而少,略提到处都有霉菌孢子,在潮湿地带到处都可能长霉,联第马孢略谈,成熟蘑菇采摘戴口罩,防止出现“蘑菇肺”(结合生活实例) (3)出芽生殖:由母体在一定部位生出芽体,由芽体长成一新个体并从母体脱落。 (芽殖)如:酵母菌、水螅等。 演示:酵母菌结构录相,水螅的出芽生殖录相 提问:与分裂生殖区别,酵母菌出芽大小不等 提问:马铃薯的薯块发芽长出新个体是否出芽生殖?(留时间让学生讨论思考)(区别:出芽生殖为身体一部分,没有显示器官分化的低等生物,马

铃薯发芽为茎和叶这两个营养器官产生) (4)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演示:甘薯的根茎、草莓的匍匐枝、落地生根的叶, 提问:如何繁殖? 演示:生产应用:①分根②扦插③嫁接④压条。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实例? 提问:荔枝有无种子?为何不用种子繁殖?(让学生讨论) 优点: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4、课堂小结: (1)无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无性生殖的类型及特点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 (2)分类:分阶段板书: 分裂生殖:特点、实例 出芽生殖:特点、实例 无性生殖营养生殖:特点、实例 孢子生殖:特点、实例 有性生殖 5、课后寻找资料:最新型的无性繁殖方式——克隆。 课外小知识:水螅的有性生殖(录相):说明一种生物可能有多种生殖方式。 6、课堂练习:

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

1、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 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 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 D、埋下鸡冠花种子后,种子发芽。 2、切取一段紫背天葵的茎,插入湿润的沙土中。一般在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这种繁殖方法叫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组织培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蚕的幼虫需要经过6次蜕皮才能成熟。 B、家蚕的幼虫和成虫之间有蛹这样的阶段,蛹不吃不喝但身体结构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C、家蚕的成虫有翅,能自由活动进食 D、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其他昆虫也都是这样。 4、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期。 B、卵→蛹→成虫三个时期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5、如果要使一棵苹果树结出五种不同品种的苹果,最实用的方法是 A、孢子生殖 B、嫁接 C、人工授粉 D、有性生殖 6、家鸽的胚胎发育部位是() A、胚盘 B、卵黄 C、卵黄膜 D、卵白 7、南瓜的花有的能结果实,有的则不能结实,其原因是() A、不能结实的花,是因为花发育不完全 B、同一朵花中的雌雄蕊不能授粉 C、不结实的花,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D、花既有雌花,又有雄花,只有雌花经传粉、受精才能结实 8、下列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昆虫依次是() A、蜘蛛和菜粉蝶 B、蝗虫和蜈蚣 C、蝗虫和蜜蜂 D、家蚕和蟑螂 9、当家蚕吐丝作茧时,说明家蚕开始进入 A、成虫期 B、幼虫期 C、卵期 D、蛹期 10、雌蛙与雄蛙之间抱对的意义是: A、捉住雌蛙,防止雌蛙逃走 B、培养感情,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配偶关系。 C、雌蛙与雄蛙之间的识别。 D、雌蛙与雄蛙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提高卵细胞受精的可能性。 11、由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的是() A、种皮 B、胚 C、种子 D、胚乳 12、发育成桃子食用部分的是() A、子房 B、子房壁 C、珠被 D、胚珠 13、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需经过的时期是() A、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B、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C、卵、蛹、成虫三个时期 D、卵、蛹、若虫、成虫四个时期 14、蜜蜂的发育是() A、完全变态 B、不完全变态 C、非变态 D、前期完全变态,后期不完全变态 15、具有变态发育的一组动物是() ①蚯蚓②家蚕③青蛙④鲫鱼

第六章_点估计汇总

第六章点估计 1. 本章重点概括 本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参数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估计法,明确其实质是用样本矩来替换总体矩,即皮尔逊替换原则。掌握极大似然估计法,明确其基本思想是选取估计量,使得该样本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能熟练地求出某些常见分布中未知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量。掌握关于判别估计量优良性的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这三个准则,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掌握罗-克拉美(Rao-Cramer)不等式的条件、结论,能求一些常见分布中未知参数的无偏估计量之方差的罗-克拉美下界,会求一些常见分布中未知参数的 有效估计,或会证明某 ∧ θ是θ的有效估计。掌握充分统计量的概念和奈曼 (Neyman)因子分解定理,并会加以应用。 点估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为矩估计法,一种为极大似然估计法。矩估计法比较直观,对任何总体都适用,方法简单,但需要保证总体的相应的矩存在,若不存在就不能用矩估计的方法。而极大似然估计对任何总体也都适用,从它得到估计量一般有有效性,并且常常具有无偏性,即使不具有无偏性,也可以修正偏差使估计值与待估计参数的真实值充分接近。极大似然估计法的缺点是往往要解一个似然方程,而这个方程在有些情况下是很难解的。 在分析估计量的好坏时,应首先考虑一致性,即看估计量是否依概率收敛于所估计的参数,不具备一致性的估计量我们一般是不予考虑的。估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对于不同的样本值,一般给出参数不同的估计值,因而在考虑估计量的优劣时,应该从某种整体性能去衡量,而不能看它在个别样本之下表现如何。 一般来说,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都不一定是无偏估计。无偏估计要 111

112 求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参数,但无偏估计不一定是有效估计,如正 态总体期望的估计量∑==n i i i X k 1 ?μ ,其中 ∑==n i i k 1 1是无偏估计,但只有当 n n n k i ,,2,1,1 == 时,μ ?才是有效估计。 由于统计量很多,那么怎样的统计量才是最佳的呢?直观的想法是, 一方面要尽可能的简单,另一方面又要能提供样本所含的“全部信息”,由此引出了充分统计量的定义。直接从定义出发判断一个统计量是不是充分统计量有时很困难,奈曼给出了一个较为方便的因子分解定理。 2. 基本概念 1) 点估计 设总体X 的分布已知,θ是待估参数。n X X X ,,,21 为来自该总体一 个样本,若n X X X ,,,21 构造一个统计量),,,(??21n X X X θθ=,并 用θ?估计θ,则称θ?是θ的估计量。 2) 一致性 若θ ?是θ的估计量,如果对于任意0>ε,总有 1}?{lim =<-∞ →εθθ P n , 则称θ?为θ的一致估计量。 3) 无偏性 若未知参数θ的估计量满足 θθ =)?(E 则称θ?具有无偏性,并称θ?是θ的无偏估计量。 4) 渐近无偏性 若未知参数θ的一个估计θ?有偏,但当∞→n 时,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物期中复习提纲 一、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二、无性生殖方式:1、生殖如:水螅出芽、酵母菌出芽等。 2、生殖如:土豆出芽、蒜出芽、生姜出芽等。 三、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四、植物营养生殖的方法:1、嫁接2、扦插3、压条、 五、嫁接提高成活率关键: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紧密结合。 六、嫁接分为1、芽接:如:苹果、三楂等2、枝接:如:橘等 七、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利用植物组织、细胞在无菌培养基上培育下一代。 八、营养生殖的优点:1、保持亲本优良性状2、加快生殖速度 九、植物组织培养优点:1、短时间,大批量2、防病毒侵害3、培育优良高产新品种。 十、传粉方式:1、自花传粉:一朵花、2、异花传粉:两朵花以上。 3、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形成。传粉最重要。 十一、1、一朵花最主要结构:雄蕊、雌蕊。理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严格。 十二、1、精子位于:花粉管卵子位于:胚珠 2、子房_果实子房壁_果皮胚珠_种子珠被_种皮胚_受精卵 3、果实与种子的结构与自身敷衍是有利的 4、果实和种子传播:苍耳_人和动物、虞美人_风、豌豆_自身弹射、椰子_风 5、通常所说:果肉、果皮对应花结构_子房壁 十三、我国有“缫丝养蚕”之称。家蚕和蝗虫都有蜕皮过程。 1、春蚕到死丝方尽改为春蚕到蛹丝方尽 2、蚕吐丝是幼虫期 3、消灭蝗虫和菜粉蝶也是幼虫期 4、家蚕幼虫叫蚕 5、家蚕发育过程:受精卵_幼虫_蛹_成虫 6、蝗虫过程:受精卵_幼虫_成虫 7、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 如:蚊子、苍蝇、蜜蜂、家蚕等 8、不完全变态发育:_____无明显差异。 如:蟋蟀、蝼蛄、蟑螂等 十四、1、两栖类小时候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陆地用肺呼吸。 2、两栖类发育过程:受精卵_蝌蚪_幼蛙_成蛙 3、受精方式:体外;发育方式:体外(变态发育) 4、呼吸器官发育过程:外鳃_内鳃_肺 5、青蛙胚胎发育幼体_蝌蚪 6、受精和幼体在水中所以青蛙不能完全摆脱水束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蟾蜍、蝾螈、娃娃鱼 7、雄蛙春季鸣叫,抱对产精产卵 十五、1、鸟类受精方式:体内;发育方式:体内已经开始发育。 2、鸟卵产出暂停发育原因: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 3、鸟类胚胎发育场所:胚盘为胚胎提供营养:卵黄。 4、早成鸟:鸡、鸭、鹅、大雁。晚成鸟:燕子、家鸽、麻雀。、 5、晚成鸟在育雏阶段消灭大量农林害虫。 十六、1、遗传信息中心:细胞核2、主要遗传物质:DNA3、基本遗传单位:基因 4、遗传概念: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 5、在体细胞中生物体的染色体和基因一般成对存在基因控制性状。 6、染色体数目恒定对生物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7、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多或少可能导致严重的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一、结构可靠性设计概念 1.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是指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一个工业产品(包括像飞机这样的航空飞行器产品)由于内部元件中固有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产品构成的复杂程度使得对所执行规定功能的完成情况及其产品的失效时间(寿命)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可靠性的度量就具有明显的随机特征。一个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规定功能的概率就称为该产品的可靠度。作为飞机结构的可靠性问题,从定义上讲可以理解为:“结构在规定的使用载荷/环境作用下及规定的时间内,为防止各种失效或有碍正常工作功能的损伤,应保持其必要的强刚度、抗疲劳断裂以及耐久性能力。”可靠度则应是这种能力的概率度量,当然具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例如,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静强度可靠性是指结构元件或结构系统的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结构安全寿命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裂纹形成寿命小于使用寿命的概率;结构的损伤容限可靠性则一方面指结构剩余强度大于工作应力的概率,另一方面指结构在规定的未修使用期间内,裂纹扩展小于裂纹容限的概率.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除可靠度外,还可有其他的度量方法或指标,如结构的失效概率F(c),指结构在‘时刻之前破坏的概率;失效率^(().指在‘时刻以前未发生破坏的条件下,在‘时刻的条件破坏概率密度;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TimeToFailure),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故障的工作时间的期望值。除此而外,还有可靠性指标、可靠寿命、中位寿命,对可修复结构还有维修度与有效度等许多可靠性度量方法。 2..结构可靠性设计的基本过程与特点 设计一个具有规定可靠性水平的结构产品,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应当贯穿于产品的预研、分析、设计、制造、装配试验、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从研究及学科划分上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可靠性数学。主要研究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是它的重要基础。 (2)可靠性物理。研究元件、系统失效的机理,物理成固和物理模型。不同研究对象的失效机理不同,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内可靠性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也不同. (3)可靠性工程。它包含了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与评估、可靠性设计、可靠性管理、可靠性生产、可靠性维修、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退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可包含于可靠性工程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靠性设计仅是可靠性工程的其中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重要的环节,从内容上讲,它包括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结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可靠性试验三大部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搜集与结构有关的随机变量的观测或试验资料,并对这些资料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其分布概率及有关统计量,以作为可靠度和失效概率计算的依据。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可靠性 广义可靠性 失效率 MTTF(平均寿命) MTBF(平均事故间隔) 维修性 有效性 修复度 最小路集及求解 最小割集及求解 可靠寿命 中位寿命 特征寿命 研究可靠性的意义 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 浴盆曲线 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 简述串联系统特性 简述并联系统特性 简述旁联系统特性 简述r/n系统的优势 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 马尔可夫过程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 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 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 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障树分析优缺点 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 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基本:实验室条件下。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 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修复的产品的平均修理时间,其估计值为修复

高中生物知识点题库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GZSW111

1.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部分的性状最相似于() A.甲B.乙C.丙D.甲和丙 答案:A 解析:嫁接属无性繁殖,所结苹果的果肉与接穗基因型相同。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细胞正常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1∶4∶2∶4,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细胞正常分裂时,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相等、为染色体数的2倍,即染色单体:染色体:DNA=2:1:2;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相等,即染色单体:染色体:DNA=0:1:1;有同源染色体时,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为染色体数的一半;结合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的情况可得答案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h|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答案:A 解析: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仅从染色体上看,只会形成2种精子,且2种精子的染色体不会重复。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1只雌蜂和1只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雌蜂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则亲代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答案:A 解析:由F2雄蜂基因型可知,F1雌蜂基因型为AaBb;F2四种雌蜂基因型中均含有精子提供的基因,F1雄蜂基因型为ab,则亲本中母本基因型为aabb、父本基因型为AB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5.下列有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叙述() ①无性生殖是不产生生殖细胞、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②无性生殖产生的新个体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因而新个体是不可能产生变异的 ③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能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④嫁接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是收获果实的年限比种子繁殖长 A.都正确 B.有两项正确 C.有一项正确 D.都不正确 答案:D

点估计

引言 我们已介绍了总体、样本、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分布的概念,介绍了统计中常用的三大分布,给出了几个重要的抽样分布定理. 它们是进一步学习统计推断的基础.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类重要的统计推断问题 参数估计问题是利用从总体抽样得到的信息来估计总体的某些参数或者参数的某些函数. 参数估计 估计废品率 估计新生儿的平均体重 估计湖中鱼数 … … 估计平均降雨量 在参数估计问题中,假定总体分布 形式已知,未知的仅仅是一个或几个 参数.

这类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问题的一般提法 X 1,X 2,…,X n 要依据该样本对参数 θ作出估计,或估计 θ的某个已知函数 . )(θg 现从该总体抽样,得样本 设有一个统计总体,总体的分布函数 向量) . 为 F (x , ),其中 为未知参数 ( 可以是 θθθ

点估计 参数估计 区间估计

)1.0,(2μN (假定身高服从正态分布 ) 设这5个数是: 1.65 1.67 1.68 1.78 1.69 μ估计 为1.68, 这是点估计. 这是区间估计. 估计 μ在区间[1.57, 1.84]内, 假如我们要估计某队男生的平均身高. 现从该总体选取容量为5的样本,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选出的样本(5个数)求出总体均值 的估计. 而全部信息就由这5个数组成 . μ

一、点估计概念及讨论的问题 例 1 已知某地区新生婴儿的体重X ~ ), ,(2σμN ,,2 未知σμ随机抽查100个婴儿 … 得100个体重数据 10,7,6,6.5,5,5.2, … 呢? μσ据此,我们应如何估计 和 而全部信息就由这100个数组成.

设备可靠性管理规范(含表格)

设备可靠性管理规范 (ISO45001-201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厂设备可靠性的有关定义、组织机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监督和考核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厂主机设备、辅机设备、输变电设施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007年05月1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 DL/T793—2012 国家能源局《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837—2012 国家能源局《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 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主机设备 指汽轮机、锅炉、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四大主机设备。 3.3 辅机设备

指磨煤机、送风机、引风机、汽动给水泵、电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脱硫系统、电除尘器设备。 3.4 输变电设施 指500KV主变压器、500KV断路器、500KV隔离开关、500KV电压互感器、500KV 电流互感器、500KV避雷器、500KV母线、220KV启备变压器、220KV断路器、220KV隔离开关、220KV电压互感器、220KV电流互感器、220KV避雷器、220KV 母线。 3.5 可靠性事件 在电力生产中出现因设备可靠程度降低或失控而影响生产的事件。 4 职责 4.1 厂部 4.1.1 厂部委托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可靠性管理工作。 4.1.2 负责组织电厂生产与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华能集团公司、呼伦贝尔公司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4.1.3 负责组织建立电厂可靠性领导机构。 4.1.4 负责组织开展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和目标。 4.1.5 负责审查、签发向上级部门报出的可靠性报表。

植物的有性生殖

四队中学教案纸(备课人吉德华学科生物)

受精卵发育咸胚

C 、 一个雌蕊中有多少个子房 D 、 一个子房中有多少胚珠 9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A 、 能否由母体产生性个体 B 、 能否进行有丝分裂 C 、 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探究题 探究水生植物发果实或种子的传播方式 莲的果实莲蓬,呈倒圆锥形,组织疏松、质轻,能飘浮在水面。椰果的果皮疏松,富有纤维, 能在水中漂浮,内果皮坚厚,可防水分侵蚀。 请你在阅读以上材料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1) 提出问题: 水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靠什么传播? (2) 做出假设:水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靠水力传播 (3) 实验设计: 提示:可设计风力或动物传播方式作为对比 (4) 得出结论:水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靠水力传播 中考相关 1 (2010济南)13.下列繁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柳的扦插 B. 石榴的压条 C.苹果的嫁接 D.小麦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答案:D 2(2010十堰)92 ?有一株优质的葡萄,要进行扩大种植,选择哪种繁殖(生殖)方式更合适? A .扦插 B 。嫁接 C 。压条 D 。用种子繁殖 答案:A 3 (2010济南)13.下列繁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柳的扦插 B. 石榴的压条 C.苹果的嫁接 D.小麦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答案:D 4 (2010长春)5.植物的许多器官都能繁殖后代, 用下列器官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叶 B. 根 C .茎 D .种子 答案:D 5 (( 2009年海口)芒果是我们海南的特产之一,芒果树长岀芒果需经历的过程( B ) ①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②长岀花粉管 ③长岀新个体 ④花粉传到雌蕊 ⑤胚珠形成种 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A.④T ②T ⑤T ①T ③ C.③T ④T ①T ⑤T ② B .④T ②T ①T ⑤T ③ D .④T ①T ②T ⑤T ③

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

课题名称、授课时数:§6.1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1.5)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参数估计中参数的意义,了解参数估计的形式, 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无偏估计、有效估计的意义,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 教学重点、难点:点估计的概念,无偏估计、有效估计的意义. 教学内容: 6.1.1.点估计与无偏性 定义6.1.1设12,,,n x x x 是来自总体的一个样本,用于估计未 知参数θ的统计量()12??,,,n x x x θθ=称为θ的估计量,或称为θ的点估计,简称估计. 统计量?θ如何构造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满足一定的合理性即可.最常见的合理性要求是所谓的无偏性. 定义6.1.2设12??(,,,)n x x x θθ=是θ的一个估计,θ的参数空间为Θ,若对任意的Θ∈θ,有 ?()E θθ θ= (6.1.1) 则称θ?是θ的无偏估计,否则称为有偏估计. 无偏估计的含义:无偏性要求可改写为0)?(=-θθE ,表示

无偏估计没有系统偏差.在使用θ?估计θ时,由于样本的随机性, ?θθ与总是有偏差的,这种偏差时而(对某些样本观测值)为 正,时而(对某些样本观测值)为负,时而大,时而小.无偏性表示把这些偏差平均起来其值为0.而若估计不具有无偏性,则无论使用多少次,其平均也会与参数真值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系统误差. 例6.1.1(1)对任意总体X ,若μ=)(X E ,2)(σ=X Var , 12,, ,n x x x 是来自X 的样本,则()22, ()E X E S μσ==. (2)当总体X 的k 阶矩存在时,样本的k 阶原点矩k a 是总体k 阶原点矩k μ的无偏估计.但对k 阶中心矩则不一样. 证明:(1)∵μμ====∑∑==n n x E n x n E X E n i i n i i 1 )(1)1()(11. ∴ X μ是的无偏估计. 又因为对任意的随机变量X 有:])([)()(22X E X E X Var -=, 从而 ])([)()(22X E X Var X E +=, 且 n n n x Var n x n Var X Var n i i n i i 22 21 2 11)(1 )1()(σσ====∑∑==. 所以 )](11[])(11[)(21 212 2 x n x n E x x n E S E n i i n i i --=--=∑∑==

可靠性工程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条件”:产品的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环境条件。 “规定时间”:产品必须达到的任务时间。如应力循环次数和车辆的行驶里程。 “规定功能”: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可靠性定义分为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两者都强调无故障完成任务。任务可靠性强调完成规定的功能是界定在“任务剖面”的范围内。基本可靠性强调的持续时间是界定在寿命剖面的范围内。一个寿命剖面包含一个以上的任务剖面。度量任务可靠性时只考虑危及任务成功的致命故障,与该任务无关的故障可以不考虑。基本可靠性则涉及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故障。 任务剖面:产品完成规定任务的时间内所经历的时间和环境的描述。产品的工作状态;维修方案;产品工作的时间与顺序;产品所处的环境(外加的与诱发的)的时间与顺序;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定义。 寿命周期与寿命剖面: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含一个或多个任务剖面。通常把产品的寿命剖面分为后勤和使用两个阶段。 可靠性的定义固有可靠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确立的可靠性。 生产厂在模拟实际工作标准环境下,对产品 进行检测并给以保证的可靠性。使用可靠 性:与产品的使用条件密切相关,受到使用 环境、操作水平、保养与维修、使用者的素 质等因素的影响。 维修性:产品在发生故障或失效后,能迅速修复以维持良好而完善的状态的难易性。 广义可靠性: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包括狭义可靠性和维修性。 可靠性数学是可靠性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解决各种可靠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属于应用数学的范畴。应用于可靠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系统设计及寿命试验等方面。 可靠性物理即失效分析,是研究失效现象及其机制和检测方法的学科,使可靠性工程从数理统计方法发展到以理化分析为基础的失效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零部件(元器件)的失效发展过程和失效机理,从本质上、从机理方面探究产品的不可靠因素,为研制、生产高可靠性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 可靠性工程是对产品(零部件、元器件、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及其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论从设计、生产和使用等角度来研究产品的可靠性,包括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维修及失效分析。 实施可靠性工程应重视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3. 可靠性设计 应用可靠性理论、技术和设计参数的统计数据,在给定的可靠性指标下,对零件、部件、设备或系统进行的设计,称为可靠性设计。 通过预计、分配、分析、改进等一系列可靠性工程活动,把可靠性定量要求设计到产品的技术文件和图样中去,从而形成产品的固有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零件可靠性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系统在满足规定可靠性指标,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技术性能、重最、成本、时间等各方面取得协调,求得最佳设计;或是在性能、重量、成本、时间和其它要求的约束下,设计能得到实际高可靠度的系统。 系统可靠性设计常用的方法系统可靠性框图;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FTA;马尔科夫过程研究可靠性的 重要意义保证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章可靠性数学基础 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度。可靠度的观测值是指直到规定的时间终了为止,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与该区间开始时刻投入工作产品数之比。 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丧失规定功能概率称为累积故障概率(又称不可靠度) 剩余寿命:若产品用到t时刻仍然完好,称为产品的年龄。具有年龄t的产品从t时刻开始继续使用下去直到失效为止所经历的 时间,称为具有年龄t的产品的剩余寿命。 定义:工作到某时刻尚未故障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称之为产品的故障率。 故障率浴盆曲线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耗损故障期 可靠寿命:给定的可靠度所对应的产品工作时间。 中位寿命:产品的可靠度等于0.5时的可靠寿命。平均寿命:产品寿命的平均值。 对于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就是平均故障前时间;对于可修复产品,平均寿命就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可用性是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综合表征。定义:可修复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在规定维修条件下修复,在规定的时间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的概率。瞬时有效度使用有效度极限有效度 瞬时有效度是产品在某一时刻所具有或维持其规定功能的概率。平均有效度是在某规定时间内有效度的平均值。极限有效度是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瞬时有效度的极限值。 ?随机试验具有以下特点:重复性随机性明确性 第3章典型系统可靠性模型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单元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 的有机整体。系统包含“单元”,其层次高于“单元” 系统按其可否修复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两类 定义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中任一单元的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 故障的称为串联系统。串联系统是最常用和最简单的模型之一。 组成系统的所有单元都发生故障时,系统才发生故障。并联系统 是最简单的冗余系统(有贮备模型)。系统由n个单元组成, 若系统中有r个或r个以上单元正常,则系统正常,这样的系统称 作n中取r表决系统。组成系统的各单元只有一个单元工作, 当工作单元故障时,通过转换装置接到另一个单元继续工作,直 到所有单元都故障时系统才故障,称为旁联系统,又称非工作贮 备系统。 非工作贮备的优点是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度。缺点是: (1)由于增加了故障监测与转换装置而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 (2)要求故障监测与转换装置的可靠度非常高,否则贮备带来 的好处会被严重削弱。 贮备系统按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的失效情况可分为三类 ?冷贮备(无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为零; ?热贮备(满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与工作 单元失效率一样; ?温贮备(轻载贮备)贮备单元在贮备期间失效率大于零 而小于工作单元失效率。 维修度:对可能维修的产品在发生故障或失效后,在规定的条件 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修复率:维修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 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可用性:当需要时,可维修产品保持正常使用状态或功能的能力。 其度量指标是可用度。 第4章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可靠性分配系统可靠性分配就是将使用方提出的,在系统设计 任务书(或合同)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从上而下,由大到小, 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分解,分配到各分系统,设备和元器件。 可靠性预计系统的可靠性预计是在系统的设计阶段根据组成 系统的元器件等在规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指标、系统的结构、系统 的功能以及工作方式等来推测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由局部到整 体、由小到大,由下到上的一种综合过程。可靠性分配的目的 是使各级设计人员明确其可靠性设计要求,根据要求估计所需的 人力、时间和资源,并研究实现这个要求的可能性及办法。可 靠性预计的目的:将预计结果与要求的可靠性指标相比较,审查 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可靠性指标是否能达到。在方案论证阶段, 通过可靠性预计,根据预计结果的相对性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 优方案。在设计阶段,通过预计,发现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加以 改进。为可靠性增长试验、验证试验及费用核算等方面的研究提 供依据。通过预计给可靠性分配奠定基础。 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的关系:可靠性分配结果是可靠性预计 的依据和目标;可靠性预计相对结果是可靠性分配与指标调整的 基础。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使系统的设计满足要求。 可靠性分配与可靠性预计的作用: 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降低 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为可靠性增长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新产品从开发研制一直到定型生产之前,一艇要经设计——试 制——试验——修改设计——小批生产——检验——改进——定型 生产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可靠性水平在不断提高,称 为可靠性增长。 可靠性分配的程序:明确系统可靠性参数指标要求;分析系统特 点;选取分配方法(同一系统可选多种方法);准备输入数据;进 行可靠性分配;验算可靠性指标要求; 可靠性分配的无约束分配方法:等分配法;评分分配法;再分配 法;比例分配法;AGREE方法 等分配法又称为平均分配法。当系统中个单元具有近似的复杂程 度、重要性以及制造成本时,可用等分配法分配系统各单元的可 靠度。 评分分配法含义:在可靠性数据非常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有经验 的设计人员或专家对影响可靠性的几种因素评分,对评分进行综 合分析而获得各单元产品之间的可靠性相对比值,根据评分情况 给每个分系统或设备分配可靠性指标。评分因素与原则:(1) 复杂度最复杂的评10分,最简单的评1分。(2)技术发展水 平: 水平最低的评10分,水平最高的评1分。 (3)工作时间:单元 工作时间最长的评10分,最短的评1分。(4)环境条件 :单元工作 过程中会经受极其恶劣而严酷的环境条件的评10分,环境条件最 好的评1分。 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模糊数学模型:(1)建立评价因素集;(2)建立 评价因素权重集;(3)建立因素评价集(等级)及相应分值集;(4) 构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5)计算各单元综合评价分值;(6)可靠 性指标分配 3.再分配法如果系统可靠性预计结果小于规定的系统可靠 度,则须重新进行可靠度分配。 4.比例分配法使系统中各单元的容许失效率与该单元预计失 效率成正比。 5. AGREE法考虑了组成系统各单元的复杂度、重要度、工作 时间以及它们与系统之间的失效关系,又称为按照单元的复杂度 及重要度的分配法。适用于各单元工作期间的失效率为常 数的串联系统。 可靠性预计目的、用途:评估系统可靠性,审查是否能达到要求 的可靠性指标。在方案论证阶段,通过可靠性预计,比较不同方 案的可靠性水平,为最优方案的选择及方案优化提供依据。在设 计中,通过可靠性预计,发现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找出 薄弱环节,采取设计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为可靠性分配奠定 基础。 分类根据战术技术中可靠性的定量要求 :基本可靠性预计 由于产品不可靠导致对维修和保障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预计估计产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其规定 功能的概率。 从产品构成角度分析:单元可靠性预计(元件、部件或设备等) 系统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预计基本方法及用途:系统可靠性预计:数学模型法;边 值法;故障树分析法 设备可靠性预计:数学模型法;相似分析法;元器件计数法;应 力分析法元器件可靠性预计:应力分析法 数学模型法:根据组成系统的各单元间的可靠性数学模型,按概 率运算法则,预计系统的可靠度的方法,是一种经典的方法。相 似设备法:将新设计的产品和已知可靠性数据的相似设备进行比 较,从而简单估计出新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相似产品 法考虑的相似因素一般包括:产品结构、性能的相似性;设计的 相似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相似性;使用剖面(保障、使用和环 境条件) 的相似性 相似复杂性法:将新设计产品的与相似产品相比较,考虑新产品 的相对复杂性,建立新、老产品可靠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功能预 计法:建立设备的功能特性和观测的工作可靠性之间的统计相关 关系;根据系统的功能,统计大量相似系统的功能参数和相关可 靠性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一些经验公式及系数;根 据初步确定的系统功能及结构参数预计系统的可靠性。元器件计 数法:按不同种类元器件的数量来预计单元和系统可靠度的方 法。采用这个方法进行预计,首先确定设计方案中各种元器件的 类型。 应力分析法:用于产品详细设计阶段的电子元器件失效率预计。 预计电子元器件工作失效率时对基本失效率进行修正。边值法: 基本思想:对于一些很复杂的系统,采用数学模型很难得到可靠 性的函数表达式。不采用直接推导的办法而是忽略一些次要因 素,用近似的数值来逼近系统可靠度真值,从而使繁琐的过程变 得简单。 边值法又称为上下限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先简化成某些单元组 成的串联系统,求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预测值的上限及下限。 然后逐步考虑系统的其他部分,逐次求出越来越精确的可靠度上 限值和下限值,当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后,再将上限值和下限值 合成一个可靠度单一预测值。 机械产品可靠性预计方法:相似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故障物理法 相似分析法根据相似产品或相似环境下的可靠性数据,对产品或 环境条件进行对比修正,得出可靠性预计结果。 第五章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 记为FMEA)是分析系统中每一产品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及其 对系统造成的所有可能影响,并按每一个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 检测难易程度以及发生频度予以分类的一种归纳分析方法。风 险来源归类:设计上的缺陷;过程中的不足;“不正确”的使用; 服务相关 如何控制风险?核心在于--切断风险的传递链 FMEA 分析的是潜在故障(Potential Failure),是可能发生但 是现在还没有发生的故障。它是一种“事前预防”的行为。“及时性” 是FMEA的关键因素 FMEA的效益:改进质量、生产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善企业形 象,提高竞争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减少招回的风险;降低产 品开发的时间和费用;对减少风险的活动或措施进行存档和追踪 第三部分 FMEA的分析流程:第一步:确定FMEA的分析计划;第 二步:成立FMEA的分析小组;第三步:确定分析的必 要输入;第四步:实施FMEA;第五步:纠正措施的落 实 FMEA 小组的原则: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聚焦于某一问题,不要过 于分散。仅仅讨论的是FMEA问题,避免激烈争执。问题发现了, 解决它!是谁的责任并不重要。说话不要超过30秒。倾听!让别 人把话讲完。 故障影响是指产品的每一个故障模式对产品自身或其他产品的 使用、功能和状态的影响。 三级影响;(1)局部影响:本地影响;(2)对上层影响:对上层产品 的影响,对下一道工序的影响(3)最终影响:对顾客的影响 四类故障原因:设计相关;制造过程相关;使用相关;服务相关 控制措施的分类:第一等:消除故障原因的措施;第二等:降低严 重度的措施; 第三等:提前发现的措施;第四等:说明书/手 册 风险顺序数 (RPN):FMEA用风险顺序数进行相对定量描述. RPN 是在你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数,要考虑(1)潜在的失败 模式,(2)相关影响, 和(3)当前在达到顾客之前工程探测失败能 力 它是三个定量的数率的乘积,分别相对于影响,要因和控制:RPN = 严重度 X 发生率 X 探测力 (RPN)作为更改判据,例如:当RPN>125时,必须更改;当RPN>64 时,建议更改;当RPN<64时,不用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