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注射

侧脑室注射

一、大鼠侧脑室注射(需定位器)

SD大鼠,侧脑室的坐标是以前囟点为中心定好坐标,旁开1。5mm,向后囟方向1。

1mm ,深4。5mm。

一、实验器具和药品

(一)器具

小号的注射用针头(外径为0。7mm,内径为0.5mm,要磨平,磨光滑,长度大概为

1cm,中间套有一小的塑料垫片,以便固定),不锈钢的细铁丝(长度大概为1。2-1.5cm,要求与小号针头的内径相一致,用作导管外的塞子,外面套有与小号的注射用针头粗细一致的塑料,用作塞帽,便于打开),小号螺钉(固定用)和螺丝刀,剪毛剪,镊子,眼科剪(镊),手术刀片(柄),小号注射器,注射针头,烧杯,铝饭盒,手术灯,墨水(作标记),棉签,酒精棉球

(二)药品

生理盐水,青霉素,戊巴比妥钠,H2O2,502胶水,义齿基托树脂,义齿基托树脂液II型

二、实验动物

健康的成年大鼠,体重在170—200g,动物手术前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1周,并于手术前称重,以确定麻醉剂用量。

三、实验步骤

(一)、麻醉

麻醉剂为戊巴比妥钠溶液,浓度为20mg/ml,腹腔注射.体重在170—200g的成年大鼠,注射剂量为0.65ml/只,即可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动物一直安静。

(二)、固定

1、在一水平桌面上,水平调整好立体定向器(江弯I型C),包括水平上的左右2根钢针、前面的牙齿固定针以及上方的钢针部分.要求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线上,左右距离一致,牙齿固定针部位水平,与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面上,并且与左右2根钢针的尖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上方钢针保持垂直,其尖端处与牙齿固定处以及2耳蜗连线的中点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立体定向器的中空部分用一个空的形状适宜柔软的纸盒垫平,位置与底座左右2根坐杆齐平。

2、将已麻醉的动物(大鼠)水平并以俯卧的姿势置于盒子的上方,并使水平上的左右2根钢针的尖端刚好对准耳蜗,先将牙齿卡好,然后慢慢的旋紧水平钢针,使之尖端缓缓的伸进耳蜗(一边一边进行),直至松紧适宜,整个头颅水平固定,不能摇动为止(可从定向器前方察看)。

(三)、安装步骤

1、在头颅的正中部位术野处剪毛,大小适宜,用酒精棉球搽拭,消毒后,以左右耳蜗的连线为基线(稍微向前一点点),以头颅中轴为方向,沿头部用刀片切开一小切口(0。5-1cm 左右),深度适宜(先只需切开皮肤,切勿伤及颅盖),用棉签蘸去流出的少量血液,然后用眼科镊(剪)轻轻挑起并剪开皮下筋膜,并稍微做钝性分离,直至暴露颅盖,用棉签蘸去流出的少量血液。

2、用棉签蘸取适量的10% H2O2,在颅盖表面轻轻搽拭,消毒。

3、确定安装导管的位置。导管安装在侧脑室(单侧)。解剖位置为:前骨缝的交点处即前囱沿着中骨缝向后0。8mm,然后水平离中骨缝靠右1。5mm的位置。

4、先用大号的注射针头(尖端蘸点墨水,好做标记)在前囱的位置处做一标记(打一小孔眼),然后在定向器上方钢针的顶端安上一小的锋利的注射针头(尖端蘸点墨水,好做标记),并调整好位置,使针头慢慢的靠近前囱的位置,待吻合后,然后微调定向器上方的旋钮(前后刻度刚好和导管安装的位置相吻合),使上方钢针上的针头的位置刚好对准导管安装处的位置,然后微调定向器最上方的旋钮,使上方钢针上的针头慢慢靠近导管安装位置,并在导管安装位置上打一小孔眼,同时也作好导管安装处的标记.然后慢慢的移去针头,但是上方钢针的位置已经调整好了,切勿移动。

5、用一钝性针头在先前已经作好标记的前囱的位置处先钝性扩大一下孔眼,然后将一细小的螺钉,沿着孔眼慢慢的旋转使之进入适宜的深度后,用502胶水将螺钉固定在颅盖上(螺钉最好是垂直固定).同时,用一钝性针头在先前已经作好标记的安装导管的位置处先钝性扩大一下孔眼,以便导管容易进入。

6、将事先已经磨好的并且已经安上相匹配塞子的导管安装在定向器上方钢针的顶端,固定好后,慢慢的旋紧旋钮,使导管顶端慢慢的接近导管安装的位置,待位置吻合后,慢慢的旋紧定向器最上方的旋钮,使导管最顶端慢慢的伸入侧脑室,直至到达侧脑室位置(大概在颅骨以下4.5mm处),松紧适宜.

7、倒取适量的专用固定剂于一小瓶盖上(义齿基托树脂,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电话021—63034643),然后滴加适量的义齿基托树脂液II型(自疑牙托水,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混合均匀后,用钝针头慢慢吸取树脂液,均匀涂于刚安装上的导管的周围,以及前囱位置上的螺钉的周围,使之相互粘连和固定。

8、慢慢的旋开定向器上方钢针侧边的旋钮,使之与导管松开,然后慢慢的旋转定向器最上方的旋钮,使之与导管脱离后,移开。此时,导管外端完全暴露,然后在导管的周围均匀涂上树脂液,厚度适宜,并且使之与周围的皮肤粘合完整,封闭,自然晾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导管没有摇动,否则导管进口处可能不封闭)

9、吸取适量的青霉素溶液(约0.2ml),腹腔注射。

10、慢慢的松开耳蜗里的2根钢针和牙齿固定针,将动物放回笼子,稍待片刻后,动物自然舒醒。

11、手术后的动物要注意观察其行为变化,手术部位有无液体流出以及是否有红肿和感染,如有,则要进行护理和消炎处理。动物每天注射青霉素(约0.2ml),2次/天,连续注射3天。保证笼子四周平整,以防动物将导管刮坏(掉).待手术恢复正常后(一般为1—2W),即可用于实验研究。

二、小鼠侧脑室注射(定位器)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与分组

SPF级雄性小鼠60只,7~8周龄,体质量22~26 g,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分为传统埋管组和实时纠偏埋管组2组,每组10只,进行两种埋管法成功率比较:第二部分,使用实时纠偏埋管法埋管,然后分为5、10、20、30 ul四个注射剂量组,每组10只小鼠。

1.2实验器材

实验中使用ALC—H电动数显动物脑立体定向仪、ALC—IP600型微量注射泵ALC.CED8型动物颅骨钻(以上均由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埋置套管使用2.5 ml无菌注射器针头自制,内芯使用相配不锈钢丝自制,与套管适配的PE管、内注射针及直径1 mm、长度2 mm的固定用螺丝(购自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自凝牙托水和牙托粉均为市购.实验用螺丝、套管等与小鼠体内接触器材采用新洁尔灭浸泡消毒。

1.3手术方法

方法如下:(1)采用戊巴比妥钠(浓度7。5mg/ml)0.1ml/10g腹腔注射麻醉小鼠;

(2)小鼠头顶部剃毛,固定于脑立体定向仪,调节门齿杆,使其顶部呈水平状;

(3)头顶皮肤消毒后沿中线切开,剥离筋膜,以无菌棉签蘸少量双氧水涂擦颅骨表面,暴露Bregrna(前囟)点;

(4)根据Paxinos等所著《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选择侧脑室定位坐标为前囟后0.6mnl,旁开1。5mm,深1.7 mm(进针深度以硬脑膜为起始点);

(5)操作脑立体定向仪使其定位在Bregma点,按所选取坐标在颅骨顶标记钻孔位置,使用0.8mm直径钻头钻孔,钻孔以打通顶部颅骨且不伤及硬脑膜和脑实质为标准;

(6)在矢状缝与人字缝交点右侧约1.5—2mm处钻一浅孔(未钻通颅骨),留待固定螺丝;

(7)传统埋管法,按照所选坐标埋置套管至硬脑膜下1。7mm处。实时纠偏埋管法,将欲埋置的套管连接一段长15-20 cm PE管(图2)其内充满人工脑脊液或生理盐水,同样埋置套管至硬脑膜下1.7mm,然后使PE管竖直,看其中液面是否有下降,下降即为进入侧脑室,

若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未进入侧脑室,则可小范围调整埋管深度,直至液面下降为止;

(8)将螺丝固定于预留浅孔内,使其与颅骨连接稳固;

(9)用牙托水和牙托粉将套管、螺丝、颅骨紧密粘合,凝固后松开固定套管的装置,轻柔取下PE管,并插入套管内芯;

(10)颅顶撒入青霉素干粉,缝合皮肤切口;

(11)小鼠单笼饲养恢复1周。

1.4判断套管进入侧脑室方法

实验第一部分在套管埋置之后可以立刻用连接微量注射泵的内注射针以2ul/min的速度注射5ul的0。1%溴酚蓝染料,静置10 min,抽出注射针,对小鼠施行安死术后取脑,沿进针的冠状面切开,若脑室内充满蓝色染料,则说明侧脑室埋管成功,否则为不成功。

1.5侧脑室注射剂量设置

埋置套管的小鼠恢复1周后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即注射剂量研究。使用连接微量注射泵的内注射针以2ul/min的速度向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

(小鼠侧脑室埋管给药方法的优化)

三、小鼠侧脑室注射(非定位器)

1.使用小鼠的品系:昆明系小鼠;2。抓的位置:颈部的皮肤,并向下按住,尽量使小鼠的头不能乱动;3。打药的位置:定位的标准是两个眼珠的连线(原因是眼珠不会随着头部皮肤的移动而移动,眼珠是固定在小鼠的头上,所以其连线和侧脑室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这也是本人宝贵的经验之一),以眼间连线的中点为起点,垂直于眼间连线后移3-4mm,然后侧移1。1mm左右,向下3mm左右,即进入侧脑室;最好用亚甲基蓝染液预先做一下定位实验。当然准确性要多练练。4。打药的剂量:10ul的微量注射器垂成45度角刺入入颅骨进入脑室3mm,注射剂量是3ul,打药时间30s左右,打药之后再停留十几秒,然后慢慢的拔出注射器针头。打药位置可向侧脑室中注射墨水的方法来检测,如果位置正确,取出脑组织,进行冠状切片,可以发现墨水能顺着侧脑室向后扩散进入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导水管;并且此方法也能帮助你看清侧脑室的形状,进行准确的定位.

侧脑室注射

侧脑室注射 一、大鼠侧脑室注射(需定位器) SD大鼠,侧脑室得坐标就是以前囟点为中心定好坐标,旁开1、5mm,向后囟方向1、1mm ,深4、5mm。 一、实验器具与药品 (一)器具 小号得注射用针头(外径为0、7mm,内径为0、5mm,要磨平,磨光滑,长度大概为1cm,中间套有一小得塑料垫片,以便固定),不锈钢得细铁丝(长度大概为1、2-1、5cm,要求与小号针头得内径相一致,用作导管外得塞子,外面套有与小号得注射用针头粗细一致得塑料,用作塞帽,便于打开),小号螺钉(固定用)与螺丝刀,剪毛剪,镊子,眼科剪(镊),手术刀片(柄),小号注射器,注射针头,烧杯,铝饭盒,手术灯,墨水(作标记),棉签,酒精棉球 (二)药品 生理盐水,青霉素,戊巴比妥钠,H2O2,502胶水,义齿基托树脂,义齿基托树脂液II型 二、实验动物 健康得成年大鼠,体重在170-200g,动物手术前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1周,并于手术前称重,以确定麻醉剂用量。 三、实验步骤 (一)、麻醉 麻醉剂为戊巴比妥钠溶液,浓度为20mg/ml,腹腔注射。体重在170-200g得成年大鼠,注射剂量为0、65ml/只,即可保证整个实验过程动物一直安静。 (二)、固定 1、在一水平桌面上,水平调整好立体定向器(江弯I型C),包括水平上得左右2根钢针、前面得牙齿固定针以及上方得钢针部分。要求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线上,左右距离一致,牙齿固定针部位水平,与左右2根钢针在一水平面上,并且与左右2根钢针得尖端连接处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上方钢针保持垂直,其尖端处与牙齿固定处以及2耳蜗连线得中点在同一个竖直平面上。立体定向器得中空部分用一个空得形状适宜柔软得纸盒垫平,位置与底座左右2根坐杆齐平。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本人所做的模型需要使用水合氯醛麻醉,所使用的是医院里配制的用于儿科灌肠的10%水合氯醛。在先前的实验中,剂量为0.3mL/100g(这个剂量来自于师姐使用的经验),麻醉完全清醒时间约4h(当初没有记录开始清醒的时间) 现在由于实验方案有所改动,希望麻醉的时间尽量缩短(1~1.5h),而麻醉深度保持不变,这样在侧脑室注射操作后,大鼠能够尽快的恢复清醒状态,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因此,对水合氯醛麻醉的剂量与药效进行了摸索,我把它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动物:雄性SD大鼠4只,平均体重356g(这里就不算标准差了),水合氯醛浓度分为4%、7%、10%三个水平。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水合氯醛浓度4%7%7%10%10% 水合氯醛剂量0.5mL/100g0.3mL/100g0.2mL/100g0.2mL/100g0.3mL/100g 诱导时间约7min约4min约7min约4min约4min 麻醉深度浅麻醉水平中度麻醉浅麻醉深度麻醉深度麻醉 麻醉开始清醒时间约90min约100min未观察约68min114min 结论: 1、麻醉的诱导,似乎从4%到(7%、10%),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诱导的时间缩短。但在7%及10%这两个浓度,麻醉时间基本一致。 2、麻醉时间的长度与水合氯醛的总剂量可能成正相关。 3、麻醉的深度跟与水合氯醛的浓度可能成正相关 在之前甲醛《做动物实验前必须给予阿托品吗?》的这篇中,有战友提出“把水合氯醛配成4%的,而不是10%的,这样就拉开了麻醉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差距,可安全了”,我的经验是这样:

(1)确实,4%的水合氯醛在实验中比较安全,我们一般用于追加麻醉的时候,4%水合氯醛每次1mL,追加一到两次,安全度颇高。 (2)而水合氯醛的致死剂量,我不是很了解,希望知道的战友能够告知一声。对于10%的水合氯醛,我们用到0.3mL/100g也很安全,应该距离致死剂量还有一段距离,麻醉深度与维持时间也很确切。 (3)据我认识的一位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解剖学的教授介绍,英国人喜欢用7%的水合氯醛 0.5mL/100g,我看过他的博士论文也是用的是这个剂量。 由于样本量太小以及存在动物本身的个体差异,以上结果与结论科学性以及说服力有很大的欠缺。但是,当成实验的心得体会交流,应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欢迎大家分享关于水合氯醛使用的心得。 我们用5%的0.7ml/100g,感觉还不错。大概在腹腔注射5min之后就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状态可以维持3h 左右。 lixiang0526站友所用的方法,使用5%的浓度的话,按照我用4%和7%的经验,麻醉时间是可以维持,但是,恐怕麻醉深度不够。 楼主的剂量偏小,一般水合氯醛的剂量是300~350mg/kg,楼主仅200mg/kg左右,最低140mg/kg。能否达到麻醉效果?值得考虑,当然水合氯醛的质量也有关系,楼主用的水合氯醛的质量、纯度可能很好;也可能是i.v,效果当然好。我们用5%,0.7ml;或3%,1~1.2ml/100g,效果很好,个人推荐3%,1ml/100g,浓度低,相对安全一些。 关于水合氯醛的浓度,3%,4%,5%,7%,10%都有人用,如果总剂量相同的话,麻醉维持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差别就在于麻醉的深度的诱导和维持,我这两天做了3只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侧脑室注射,用的是腹腔注射的方法,并非i.v,使用10%,0.3ml/100g(这个剂量应该跟cma1954站友用的3%,1ml/100g的总剂量相当)才可以保持麻醉的深度,侧脑室注射才可以顺利完成,但在切开皮肤的时候还是有明显的反应,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现象,真的是总剂量不够?不见得,因为跟cma1954站友推荐的“3%,1ml/100g,”一样啊。水合氯醛的质量问题?比较差?有可能吧。 至于安全性,我用10%,0.3ml/100g,没有发现是因为是麻醉过度死亡的。应该还是蛮可靠的。当然,我也同意,浓度低至3%~5%,安全的可信度高,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必须使用10%的浓度才能达到我要的麻醉深度。我目前也正在考虑水合氯醛的质量问题,看看要不要自己配制。

侧脑室正常高值最佳吸收时间

侧脑室正常高值最佳吸收时间 侧脑室是人脑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负责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是维持脑部正常代谢和功能的关键之一。在临床上,通过测量侧脑室的正常高值和最佳吸收时间,可以有效地评估脑部的功能状态和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侧脑室正常高值的测量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计算侧脑室的容积和头颅容积的比值来确定。在正常情况下,侧脑室容积与头颅容积之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一般在0.2-0.3之间。当侧脑室容积增大,比值也相应增加,就称为侧脑室正常高值。侧脑室正常高值的出现常常是由于脑部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如脑积水、脑出血、脑肿瘤等。因此,侧脑室正常高值的测量成为了诊断这些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是指脑脊液从侧脑室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脑脊液在进入侧脑室后会被吸收,然后通过脑脊液循环系统流入脑膜和脑室,最后通过吸收剩余的脑脊液进入血液循环。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可以通过注射示踪剂来测量,常用的示踪剂有碘化物、碘化钠、甲状腺素等。在注射示踪剂后,可以通过脑部成像技术观察到示踪剂的分布情况,从而确定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 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的测量可以帮助评估脑脊液循环系统的功 能状态,了解脑脊液是否正常流动和吸收。一些脑部疾病和损伤会导致脑脊液的异常循环和吸收,如脑积水、脑出血、脑膜瘤等。通过测量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

治疗效果。 同时,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的测量还可以帮助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脊液动力学紊乱、颅内压增高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脑脊液循环系统的异常,通过测量侧脑室最佳吸收时间,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参考。 总之,侧脑室正常高值和最佳吸收时间的测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脑部成像技术,可以帮助评估脑脊液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使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麝香的药理作用

麝香的药理作用 麝香的药理作用有哪些?麝香对于大家而言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因为不少的止痛膏中都含有麝香,那你知道麝香的药理作用都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麝香的药理作用,走近神奇的麝香! 麝香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1麝香或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报道不完全一致,作用尚不清楚。麝香水剂、混悬剂静脉注。 射50mg/kg或侧脑室注射2.5mg/kg,可使安静清醒兔皮质脑电图(EEG)短时间去同步,部分动物拌有行为躁动,处于清醒警戒状态,表明能兴奋大脑皮质增强皮质电活动,麝香水剂对戊巴比妥钠麻醉兔有明显唤醒作用,侧脑室注射比静脉注射更有效,说明麝香可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1、2麝香混悬液200mg/kg或麝香酮5mg/kg灌胃2天(4次),可非常显著地缩短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对水和氯醛及苯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无显著影响,实验测得,注射戊巴比妥钠后麝香组大鼠脑组织、肝匀浆内及血中戊巴比妥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对预给硫代乙酰胺大鼠的戊巴比妥钠血浓度无明显影响,证明麝香及麝香酮对戊巴比妥钠的影响是通过刺激肝脏微粒体药物转化酶所致。 麝香灌胃0.018-0.03mg/只,能对抗烟碱所致的小鼠惊厥,并降低急性毒性,但却增加莽草、士的宁等的急性毒性,天然麝香酮

0.01-0.05 mg/kg灌胃,使多数大鼠的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 说明香淀粉悬液有对抗小鼠烟碱急性毒性和增士的宁毒性作用。 麝香的药理作用 1、3香酮亦有与天然麝香相似的对抗烟碱毒性,使小鼠死亡数降低2倍多,增加士的宁毒性,使动物死亡数增加2-7倍。 小鼠腹腔注麝香25-100mg/kg,合成麝香酮或天然麝香酮0.02-0.5mg/kg或天然麝香2mg/kg均可缩短环己巴比妥钠100mg/kg 或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 麝香和麝香酮抗催眠药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大鼠多次灌胃麝香混悬液200mg/kg或麝香酮5mg/kg均能明显地缩短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这并非是直接兴奋中枢,而是由于它们激活肝微粒体药物转化酶作用,加速肝内戊巴比妥钠代谢失活的结果。 天然麝香1g/kg或合成麝香酮与天然麝香酮100-500mg/kg可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

侧脑室注射匹罗卡品引起内源性洋地黄素释放抑制肾皮质Na+_K+ATP酶_2226

侧脑室注射匹罗卡品引起内源性洋地黄素释放抑制肾皮质 Na+_K+ATP酶_2226 侧脑室注射匹罗卡品引起内源性洋地黄素释放抑制肾皮质Na+_K+ATP酶 【摘要】目的:探讨激活SD大鼠脑内胆碱能M受体对内源性洋地黄素(EDLF)释放及肾皮质Na+_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侧脑室注射M受体激动剂匹罗卡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DLF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肾皮质Na+_K+ATP酶活性。结果:?侧脑室注射匹罗卡品引起大鼠血 清EDLF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皮质Na+_K+ATP酶活性抑制(P<0.01)。?侧脑室注射阿托品可阻断匹罗卡品引起的血清EDLF水平升高和肾皮质Na+_K+ATP酶活性抑制效应。结论:脑内胆碱能系统可通 过M受体介导参与EDLF释放的调节。 【关键词】 M受体匹罗卡品阿托品内源性洋地黄素肾皮质Na+_K+ATP酶[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effect of pilocarpin microinjection into cerebroventricule on level of serum endogenous digitalis_like factor(EDLF)and activity of renal cortical Na+_K+ATPase in rats. Methods: Aft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administration of pilocarpin(10 μg/rat), the serum EDLF level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radioimmunoassay and the activity of renal cortical Na+_K+ATPase was determined with chemical assay. Results: After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pilocarpin, the serum EDLF level was increased and the activity of renal cortical Na+_K+ATPase was decreased obviously, which could be

侧脑室注射及脑内置管

我给幼年(5周)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有两个问题请教: 1.因为我想增加造模的成功率,想尽可能往侧脑室注射更多的药物。我想注射50ul,行吗? 2.注射后如何验证注射的部位就是侧脑室呢?还仍然是用染色液注射后,多聚甲醛灌流,固 定,然后做冰冻切片吗?那样的话,注射液会不会随脑脊液流动而无法辨认呢? 能否给一个详细解答,谢谢 1.脑室内注射液体量并没有绝对的上限,要看注射的时间,如果是微电泳注射,注射量应该大 于压力注射法 2.直接注射染液,随即断头,速冻,以刀片切至注射位置,观察染液是否在脑室内 鉴于侧脑室的容积有限,不推荐注射50ul这么大的量,尤其是一次注射50ul。 个人推荐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控制在3-10ul之间,如果注射体积较大,应控制注射速 度,不易过快,以免引起脑室压力过大。 我给幼年(5周)SD大鼠侧脑室注射药物,有两个问题请教: 1.因为我想增加造模的成功率,想尽可能往侧脑室注射更多的药物。我想注射50ul,行吗? 2.注射后如何验证注射的部位就是侧脑室呢?还仍然是用染色液注射后,多聚甲醛灌流,固 定,然后做冰冻切片吗?那样的话,注射液会不会随脑脊液流动而无法辨认呢? 能否给一个详细解答,谢谢 --------------------------------------------------------------------------------------- -------------------- 你的实验可能较难做,首先侧脑室的定位是个大问题,估计你可能需要摸索较长时间。一次注射50ul量太大,建议量控制在5---7ul最好。 我做过SD大鼠的侧脑室注射。 1.牙钻钻开颅骨,按照Paxinox& Watson 大鼠脑立体坐标, 取AP=-1.0mm ,ML=2.0mm,DV=4.5mm(250g体重)坐标注射药物,即可进 入脑室。 在做实验前先预试验,用胎盘蓝代替药物,注射后半小时取脑观察胎盘蓝的分部。2.注射的药物总体积数最好不超过10uL,缓慢注射(5-10min),留针5min后拔出。 祝你好运! 我在园子里搜索了一下,看到有人做小鼠(30g)都用过20ul的注射量,还说国外文献最多注射30ul。这样我想大鼠应该至少30ul不成问题,只要注射慢一点。 我是想增加造模的成功率,所以想尽可能增加注射的药物量

侧脑室穿刺

各位老师,学长好 我是麻醉学的学生,导师给我的课题是,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给吗啡,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现在我遇到的问题是:侧脑室置管模型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联合建立,对大鼠的影响很大,动辄就死了,心肌I/R模型在我已经基本能掌握其精髓,但侧脑室置管模型,依然存在隐患,我给大家说下我的操作步骤,恳请各位老师,学长能我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麻醉后的大鼠(S-D,250~350克)固定于立体定位仪(振华,蓝星B)上,暴露前囟,坐标是向后1.0毫米,旁开1.5毫米,自硬脑膜面向下3.5毫米.材料是我们麻醉科用于硬膜外麻醉置管的PE管,内芯插有细软铁丝,在定位仪的指导下穿刺,502胶和牙托粉固定,术后青霉素30万单位抗感染.单笼饲养三天,再做心脏模型.还有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关于侧脑室给吗啡(剂量?容积?)的问题及其阻断剂CTOP,NTD,nor-BNI,的剂量怎么给? 我查了文献大多数文献报道,脑室注射的剂量是有限的1-5ul 药物或抑制剂只能是0.1--0.6ug,是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1/100--1/1000 但是遗憾的是术后大鼠死亡率很高即模型的成功率很低要多练习, 很浪费钱和动物的,初学这一定要用心掌握侧脑室注射的定位和模型的成功率!要熟悉术前术中常规及应对措施,由于术后创伤至脑室压力太高易出现脑疝,导致窒息死亡,再者术后一定要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防止大鼠感染脑膜炎致死,要求术后大鼠要温度保持在37°C左右这一点很重要,再者术后要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来抵抗术后血糖的升高【高糖导致大鼠昏迷】 请在侧脑室注射方面有战绩的战友来支持一下!你的定位没有问题,关键的是导管太粗了,硬膜外导管直径过大,你可以使用4号或是6号头皮针作为外套管,用胰岛素针(29G)作为内针,这样损伤会小多了,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置管后让动物休息一周再做其他手术比较好,因为颅脑损伤恢复期也要一周的。 手术注意无菌,保温,术后注意营养就可以了。 ICV剂量一般不要超过5-10ul,速度要慢,注药后要停留5-10min。 多做就好了,还有动物买来不能立即手术,需要在你的实验室饲养一周左右,适应一下会更好些的。国外的文献用的是ALZET,“brain infusion kit”,一头象大头针,长5mm,提供4枚厚0.5mm垫片,提供调节深度,另一头是一“L"型管,可接长15mm管,还可再接渗透泵给药,渗透泵比较贵,我们没有买,一套管约100多人民币,我最近也准备做,不知单用502胶能固定在头颅骨上吗,还是要同时用牙托粉呢。附上两张图。接上图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微透淅和侧脑室、核团给药,现将步骤说一说,如有不对,请大家多多指教。 1,安定+氯胺酮麻醉后将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备注:将大鼠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门齿杆-3.3mm,三个标准检测是否固定成功(鼻对正中,头部不动,提尾不掉。) 2,暴露前囟,以此为0点寻找进针点,其坐标为:AP:1.0mm,L:1.5mm,H:3.8mm,墨汁标记; 3,用牙科钻将标记点钻开至硬脑膜,用针尖刺破硬脑膜; 4,在标记点周围用牙科钻浅钻3个小坑(不钻透颅骨),分别旋入眼科螺丝(不透颅骨); 5,将导管(透淅管)用定位仪穿刺到定位点,用95%的酒精涂搽,用502胶固定;6,用牙托粉将3颗螺丝和导管包裹固定在一起;

曼陀罗花的功效和作用

曼陀罗花的功效和作用 曼陀罗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一般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开花的时候花色大多洁白,显得别致优雅,那曼陀罗花有什么功效?我们了解下吧。 曼陀罗花的功效 曼陀罗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曼陀罗花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由于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是极为确切的。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曼陀罗为主的中药麻醉剂重放异彩,这种麻醉方法已引起国外医学专家的重视,为世界医学作出了贡献。 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由于曼陀罗花属剧毒,国家限制销售,特需时必经有关医生处方定点控制使用。 曼陀罗花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①对行为的影响: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双向的。给兔侧脑室注射6mg/kg,出现闭眼、侧卧、翻正反射消失,约经40分钟恢复,活动仍较少,与冬眠合剂合用于人、猴、犬可产生全身麻醉,与戊巴比妥或眠尔通合用也可使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小剂量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使活动增加。能增强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咖啡因等引起的活动增加,并能对抗利血平及氯丙嗪引起的活动减少,表现中枢兴奋作用。洋金花总碱人肌内注射或静滴后,感头昏、眼皮重、不想说话、肢体无力、站立不稳、嗜睡,继后出现一系列兴奋现象,如睁眼、抬头、谵语等,然后进入麻醉状态。 ②对脑电的影响:东莨菪碱给清醒猫、猴、犬、兔、大鼠腹腔注射后,脑电图由低幅快波转变为不规则的高幅慢波,惊醒反应仍存在,

病毒脑区注射实验操作方法

病毒脑区注射实验操作方法 对于动物体内实验,想要达到预期实验效果,所需病毒量一般都比较大。不同的注射部位,不同的感染方式,所需要的病毒注射量和体积都不一样。一般而言,用于动物在体注射的病毒,慢病毒小鼠一般需要5x108PFU的病毒,而大鼠一般要1x109PFU,腺病毒则需要达到1x1011PFU。 不同的种属,不同的注射部位,需要注射不同的病毒总量以达到效果,因此,根据病毒的大致使用量,除以滴度,可以得到需要注射的病毒体积。然而,更多的时候,动物目的部位所能容纳的体积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也是注射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不同的注射部位和方式,注射体积不一样。比如脑区只能接收极小体积(1-5ul)的注射体积,尾静脉为100-500ul,而腹腔则可以接受ml级别的病毒注射量。下面我们将大小鼠不同部位的病毒注射操作方法和所能注射的体积进行总结一下。 脑部注射 注射体积:小鼠不超过2ul,大鼠不超过5ul[1,2,3] 病毒脑区注射实验操作方法: 1、脑室注射 大鼠:经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0.4g/kg体重)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4],头顶部去毛,消毒皮肤,头顶部正中切口,暴露前囟,按大鼠脑立位图谱,向实验组大鼠第三脑室注射病毒,脑室立体定向坐标为:AP=-1mm,VD=4.5mm;微量注射器自脑表面垂直进针2.6mm。 小鼠: 用0.2mL0.4%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将小鼠固定在定位仪上[5],剪开头顶部皮肤,酒精棉擦拭,暴露出前囟。采用右侧脑室定位,自前囟向后2mm,矢状缝旁开1.5mm处,即为侧脑室的体表部位。用微量注射器在此位置穿一小孔,深度为颅骨表面向下2.5mm处[1],快速恒速注射。 2、海马注射

侧脑室引流术

侧脑室引流术 【适应症】 1、蛛网膜下腔阻塞,需检查脑脊液者。 2、须经脑室注药治疗,用于结核性或细菌性脑膜炎伴脑室炎者。 3、紧急降颅压。 1 选择穿刺侧脑室(1)双侧脑室均扩大常因3、4脑室积血引起,此时穿刺优势半球侧脑室(右侧);(2)双侧脑室积血铸型,则选择双侧;(3)血肿侧脑室受压缩小,健侧脑室扩大,则引流健侧。 2 穿刺方法采用侧脑室前角引流术。因前角大易刺中,无脉络膜丛则出血机会少,便于应用。术前30min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降低颅内压,肌注鲁米那0.1,静脉注射安定10mg。穿刺时病人仰卧位。穿刺点选择眉间中点向后7~9cm,旁开2.5~3cm或发际内2.5 cm;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2.0~2.5cm为穿刺点。取带侧孔硅胶管,内置套管针,自颅骨孔刺入颅内,平行正中失状面,指向两耳道连线进针4~6cm,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退出套针,外接无菌引流袋,固定引流管高于侧脑室水平10~15cm。 3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 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可有血凝块阻塞。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

说明室间孔不通。此时必须先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若颅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畅通的引流管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如波动幅度减小,则可能为部分畅通;如波动停止,则完全不通。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晴雨表。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mm,若颅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药物、疫苗或其他治疗性物质注射到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或静脉中,以便让药物快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注射方法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注射方法和角度。 1. 皮下注射方法和角度 皮下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常,此方法适用于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皮下注射的角度一般为45度或9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脂肪厚度。一般来说,如果脂肪层较厚,应选择90度注射角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完全注射到皮下组织。 2. 肌肉注射方法和角度 肌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区等。肌肉注射的角度通常为90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肌肉组织。注射前需要确定注射部位的正确位置,并用消毒酒精清洁皮肤。 3. 静脉注射方法和角度 静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以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紧急情况下的抢救药物。静脉注射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表面情况。在进行静脉注射前,需要确认静脉位置和直径,并在使用注射器前进行消毒。

4. 皮内注射方法和角度 皮内注射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组织中。皮内注射适用于对皮肤和粘膜有直接作用的药物,如过敏测试等。注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取决于注射部位。 5. 脑室注射方法和角度 脑室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脑室中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注射方法一般由专业医生进行,并需借助导管或脑室造瘘术等设备。脑室注射的角度和方法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决定,常见的有侧脑室角质的借室穿刺。 总结起来,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的优势。选择适当的注射方法和角度对于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消毒。此外,注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确保注射过程安全有效。

侧脑室注射Aβ25-35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侧脑室注射Aβ25-35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三、前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又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AD起病缓慢,症状复杂,早期以视空间技能受损和近事记忆力障碍为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计算能力减退、认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等。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 ternational,ADI)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年报告”,目前全球范围内一共约有4600万痴呆患者,这一数量将以每20年增加1倍的速度逐渐递增,平均每年新增痴呆病例可达990万[1]。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可能为家族遗传、环境因素影响、老龄化、头部外伤史等。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等,其中乙酰胆碱减少导致的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在AD疾病研究中尤为突出[2],目前的治疗药物中应用得最多的也是胆碱能药物。目前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AD的药物只有5种:他克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和美金刚(memantine)。这些药物只能改善AD 的早、中期症状,对AD晚期疗效较差,也不能阻断AD发病的病程。因此,研发具有新治疗靶点与新作用途径的AD防治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动物模型是研究AD的重要手段,AD动物模型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模拟AD患者的行为异常如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等,为研究AD发病机制及试验和判断抗AD新药疗效提供试验对象。国内外学者已在现有的AD发病学基础上建立了多种不同的AD样动物模型, 尽管这些动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全面模拟出AD的特征[3],但都出现了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这一共同特点。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AD患者最典型的特点。学习与记忆是指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并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记

侧脑室注射Aβ25-35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三、前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又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AD起病缓慢,症状复杂,早期以视空间技能受损和近事记忆力障碍为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计算能力减退、认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等。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 nternational,ADI〕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年报告”,目前全球范围内一共约有4600万痴呆患者,这一数量将以每20年增加1倍的速度逐渐递增,平均每年新增痴呆病例可达990万[1]。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可能为家族遗传、环境因素影响、老龄化、头部外伤史等。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如乙酰胆碱、5-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等,其中乙酰胆碱减少导致的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缺陷在AD疾病研究中尤为突出[2],目前的治疗药物中应用得最多的也是胆碱能药物。目前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AD的药物只有5种:他克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利斯的明〔rivastigmine〕、加兰他敏〔galantamine〕和美金刚〔memantine〕。这些药物只能改善AD的早、中期症状,对AD晚期疗效较差,也不能阻断AD发病的病程。因此,研发具有新治疗靶点与新作用途径的AD防治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动物模型是研究AD的重要手段,AD动物模型可在实验动物身上模拟AD患者的行为异常如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等,为研究AD发病机制及试验和判断抗AD新药疗效提供试验对象。国内外学者已在现有的AD发病学基础上建立了多种不同的AD样动物模型, 尽管这些动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全面模拟出AD的特征[3],但都出现了动物学习记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这一共同特点。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是AD患者最典型的特点。学习与记忆是指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并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保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记忆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信息经过大脑皮层加工处理可在海马和内侧颞叶部位形成陈述性记忆,并最终储存于大脑皮层区域[4]。临床上健忘和痴呆的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及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的影响

侧脑室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及神经肽 Agouti相关蛋白的影响 董迎;吕春凤;李文化 【摘要】目的研究侧脑室内注射瘦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肽Agouti相关蛋白(AGRP)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8周龄SD 2型糖尿病大鼠80只,分为侧脑室内注射瘦素组和侧脑室内注射赋形剂(vehicle)对照组,各40岁.对瘦素注射组大鼠进行侧脑室5 μL/kg(空腹瘦素水平15 ng/mL)侧脑室瘦素注射,分别以等剂量对对照组进行vehicle侧脑室注射.48 h后进行大鼠空腹血糖监测并使用ELISA分析检测试剂盒对两组大鼠血清标本进行POMC及AGRP滴度测定.结果注射瘦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瘦素组大鼠血清POMC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增加(P<0.05),AG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瘦素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增加POMC表达,降低AGRP表达.%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leptin on proopiomelanocortin(POMC) and neuropeptide Agouti related protein (AGRP)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in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Methods Eighty male 8-week-age SD rats with T2DM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leptin group(n=40)and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vehicle control group(n =40).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5 μL/kg(fasting leptin level 15 ng/mL) leptin was performed in the leptin injection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same amount of vehicle instead.After 48 h,the FBG level was determined,and the levels of POMC and AGRP were detected by

腰椎穿刺术、侧脑室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侧脑室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 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并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进行空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 2.治疗性穿刺: 引流血性脑脊液、炎性分泌物或造影剂等,或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各种药物。在某些脑膜炎、脑蛛网膜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脑炎时,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禁忌症】 病情危重者或败血症及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有感染时,均不宜进行,后者因穿刺后可将感染带入中枢神经系统。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有严重颅内压增高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以及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也属禁忌,因前者可引起脑疝,后者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均可引起呼吸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 【穿刺方法及步骤】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 -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

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腰椎穿刺方法及步骤 【腰椎穿术并发症的防治】 1.低颅压综合症: 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0.58-0.78kPa(60-80mm水柱)以下,较为常见。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所致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少数尚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约持续一至数日。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10-15ml或静滴5%葡萄盐水500-1000ml,1-2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可再次腰穿在椎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盐水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2.脑疝形成: 在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和颞吉占位性病变)时,当腰穿放液过多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故应严加注意和预防。必要时,可在订前先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液250ml等脱水剂后,以细针穿刺,缓慢滴出数滴脑脊液化气进行化验检查。如不幸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静脉注射20%甘露醇200-400ml和高渗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还可自脑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内快速推注生理盐水40-80ml,但一般较难奏效。 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加重: 多见于脊髓压迫症,生活费因腰穿放液后由于压力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变之间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根性疼痛、截瘫开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上述症状不严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36例临床体会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36例临床体 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脑室铸型的治疗方法、治疗最佳时机及疗效观察。方法36例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术后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手术时机基本采用超早期4~12 h内完成,术后注入尿激酶3万U,2次/d,闭管4 h,根据引流量色及复查头颅CT情况,引流管放置4~7 d。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好转28例,8例死亡,其中6例在发病24 h后手术,2例于发病12 h内手术,但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后死亡。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脑出血脑室铸型临床较常见,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较快,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极高,神经外科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并尿激酶溶解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了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脑室铸型;脑脊液;钻孔引流;尿激酶 脑出血脑室铸型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为30%~38%[1,2],患者大多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尽快采取妥善治疗,其预后不佳,病死率可高达75%~100%[3],脑室铸型多因脑实质出血破入所致,部分为原发脑室内脉络膜丛出血[4]。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36例,均采用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脑出血脑室铸型患者,其中男23例,占63.9%,女13例,占36.1%,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9例,7例高血压病史不明确。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均表现为脑出血脑室铸型。其中原发脑室内出血8例,其余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入院后患者意识状态,浅昏迷分7例,中度昏迷10例,神志模糊13例,神清6例。合并应激性溃疡14例,中枢性高热13例(T>38.5℃),呼吸不规则6例,癫痫发作2例。入院后查体,15例患者出现患侧或双侧瞳孔改变。 1. 2 治疗方法本组36例患者中,除6例外全部于病后4~12 h内,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急诊行术前准备,立即行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常规备皮,选发际内 2.5 cm,中线旁开2.5 cm为穿刺点,头皮定位,做好标记,消毒后,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颅骨钻孔,沿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方向穿刺,钻透硬脑膜,左手固定头皮,小心取出颅锥,右手8号硅胶引流管(带导丝)延外耳道假象连线方向穿刺,深约6~7 cm,见引流管内有陈旧性血液或微红脑脊液流出证实引流管进入侧脑室腔,退出导丝,妥善固定引流管,连接颅脑引流装置。观察有无新鲜出血,注入尿激酶3万U,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第一篇: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心得 本人所做的模型需要使用水合氯醛麻醉,所使用的是医院里配制的用于儿科灌肠的10%水合氯醛。在先前的实验中,剂量为0.3mL/100g(这个剂量来自于师姐使用的经验),麻醉完全清醒时间约4h(当初没有记录开始清醒的时间) 现在由于实验方案有所改动,希望麻醉的时间尽量缩短(1~1.5h),而麻醉深度保持不变,这样在侧脑室注射操作后,大鼠能够尽快的恢复清醒状态,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因此,对水合氯醛麻醉的剂量与药效进行了摸索,我把它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动物:雄性SD大鼠4只,平均体重356g(这里就不算标准差了),水合氯醛浓度分为4%、7%、10%三个水平。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水合氯醛浓度 4% 7% 7% 10% 10% 水合氯醛剂量 0.5mL/100g 0.3mL/100g 0.2mL/100g 0.2 mL/100g 0.3 mL/100g 诱导时间约7min 约4min 约7min 约4min 约4min 麻醉深度浅麻醉水平中度麻醉浅麻醉深度麻醉深度麻醉 麻醉开始清醒时间约90min 约100min 未观察约68min 114min 结论: 1、麻醉的诱导,似乎从4%到(7%、10%),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诱导的时间缩短。但在7%及10%这两个浓度,麻醉时间基本一致。 2、麻醉时间的长度与水合氯醛的总剂量可能成正相关。 3、麻醉的深度跟与水合氯醛的浓度可能成正相关 在之前甲醛《做动物实验前必须给予阿托品吗?》的这篇中,有战友提出“把水合氯醛配成4%的,而不是10%的,这样就拉开了麻醉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差距,可安全了”,我的经验是这样:(1)确实,4%的水合氯醛在实验中比较安全,我们一般用于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