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一词多义 【还】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 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 3、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 4、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 5、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 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 【振】 1、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 2、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过秦论》 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4、迁我如振振落叶(动词,振动) 5、振奋作声(动词,振作) 6、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 【奉】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2、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 【兵】 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 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5、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 【穷】 1、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陈】 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 2、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 【私】 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 2、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荆轲刺秦王》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 3.函封之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向上 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 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 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 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 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认为……迟 2.群臣怪之认为……怪 四、重点实词 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 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 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 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被:受;被八创 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 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首见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物 4.樊将*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五)一词多义: 1、实词 兵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一.虚词 (1)之 “取独”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主谓关系之间,前项能发出后项的动作。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代词,用在动词之后,作宾语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愿足下更虑之 为之奈何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皆白衣冠以送之 “的”,用在名词之前,定中关系之间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至易水之上,既祖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持千金之资币物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2)而 连词,表并列,前后项可以互换位置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连词,表递进,指程度上的进一步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连词,表顺承,译为“而后” 前后两个动作一先一后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修饰,前后两个动作同时发生 前项动作说明后项动作的状态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秦王还柱而走 高渐离击柱,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然而”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与 连词,用于句首,另起一个话题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介词,和,跟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 连词,和,跟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4)其 代词,那,那个,那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代词,代人、事、物 虏赵王,尽收其地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断其左股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乃 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译为“就是”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副词,才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三课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通假字-超全!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三课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通假字-超全!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 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7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10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1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2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 疆界) 14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16若不阙秦(jué 使动用法,使……减少) 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满足)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 1. , 3. 4. 6.,早晚 7.,陷入困境 8.愿足下更虑之心意改变 9. 10.父母宗族,戮,杀戮没,没收 前者,不过,只是后者,回头 12.顷之未发,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3. 14.臣左手把其袖, 把:握,抓住揕:刺 15.,侵犯 16.,用匣子 17.,沾湿 18., 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 19. 俱:一起远:adj.作n.远方 20. “决”通“诀”诀别辞决:辞别,告别 21. 22.,走上前 ,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走上前 ,列 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 n.作v.穿上朝服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顺序 , 打开全部通“现” 29. 举起 30. 31.秦王复击轲受伤 32. 生:形作状,活生生地劫:强迫 33.至易水上,取道 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

34. ,哭 35. ,以……为怪,认为奇怪 36.秦王惊,自引而起 使动, 使……断了 37.燕王拜送于庭, 使动 ,使……闻,禀告 39. 40. ,假如没有 42 43. 45.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1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词语《荆轲刺秦王》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4.今日往而不反者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6.设九宾7.图穷而匕首见8.卒起不意9.秦王还柱而走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2.函封之3.樊於期乃前曰4.左右既前5.其人居远6.使使以闻大王7.太子将之8.发尽上指冠9.群臣怪之反通返振通震,震慑宾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见通现卒通猝,仓促,突然还通环,绕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方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前:方位名词做动词,走上前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闻:使动,使。 。 。 听到将:意动,以。 。 。 为将上:名词作状语,向上怪:意动,以。 。 。 为怪10.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11.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亦为马上12.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品德高尚的人,樊将军今: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有心意,引深为同意,愿意今:故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古:对待今:遇到古:刻毒今: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古:在这时今:表顺承关系7.终已不顾古:不回头今: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8.左右乃曰古:皇帝身边的侍卫人员今:表两种方向,表范围控制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可以用来今: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古代指金属的总称,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特指黄金一词多义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每得降卒,心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进止敢自专副词,表示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子布,元表请人各顾妻子,深失所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9、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12、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共10篇)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共10篇)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一〕: 荆轲刺秦王的一词多义 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松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假设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 3.函封之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向上 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 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 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 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 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认为……迟 2.群臣怪之认为……怪 四、重点实词 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 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 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 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被:受。被八创 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