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

温故而知新

1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一、古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经过__________时期的

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谦词敬语中,“卿”是古代对人的____________。

4、《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___________、刺杀韩傀的_____________、刺杀庆忌的___________和刺杀秦王的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1、卒起不意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今义: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今义: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今义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 今义:

深:古义: 今义: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 今义;

7、终已不顾古义: 今义:

8、左右乃曰古义: 今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今义: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 今义:特指黄金。四、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3、樊於期乃前曰

4、其人居远

5、使使以闻大王

6、太子迟之

7、发尽上指冠

8、群臣怪之

9、箕踞以骂曰

10、秦兵旦暮渡易水 11、丹不忍以己之私: 12、皆白衣冠以送之: 13、乃朝服:

1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15、非有诏不得上: 五、一词多义【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顾恋慈母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辞】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今者出,未辞也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引赵使者蔺相如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6、李凭箜篌引【以】

1、何以言之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以刀试人

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日以尽矣

6、皆白衣冠以送之

7、以次进

8、以故荆轲逐秦王【乃】

1、家祭无忘告乃翁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欲以生劫之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4、乃今得闻教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

【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秦王购之金千斤

3、为之奈何

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

5、顷之未发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7、夫晋,何厌之有?

8、辍耕之垄上

【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为之奈何

3、乃为装遣荆轲

4、乃令秦武阳为副

5、为变徵之声

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7、愿举国为内臣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六、特殊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秦王购之金千斤

4、欲与俱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七、文言固定句式: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将奈何

4、荆轲有所待

5、将军岂有意乎

6、荆卿岂无意哉

7、仆所以留者

八、翻译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一、古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经过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答案】(西汉,刘向)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谦词敬语中,“卿”是古代对人的____________。

4、《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___________、刺杀韩傀的_____________、刺杀庆忌的___________和刺杀秦王的____________。

【答案】专诸、聂政、要离和荆轲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四、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作名,使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10、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11、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12、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13、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作动,走上前

15、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五、一词多义

【顾】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

4、顾恋慈母(动词,眷念)

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

【辞】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

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

【引】

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

4、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

6、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

【以】

1、何以言之(介词,凭借)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以刀试人(介词,用)

3、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5、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6、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表修饰关系)

7、以次进(介词,按照)

8、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

【乃】

1、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

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

3、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4、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

5、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

【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

2、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

3、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4、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

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7、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辍耕之垄上(动词,到)

【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2、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3、乃为装遣荆轲(动词,整理)

4、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担任)

5、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

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

7、愿举国为内臣(动词,做)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呢)

六、特殊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秦王购之金千斤(省略句,省略介词“以”)

4、欲与俱(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和谓语“往”)

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状语后置)

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

1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状语后置)

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七、文言固定句式: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八、翻译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太子和他的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别他。

九、拓展阅读

两千年前的闪击

王开岭

去西安的路上,突然想起了他。

两千年前那位著名的死士。

漉漉雪雨,秦世恍兮。

眺望函谷关外那漫漶恣肆的黄川土壑,我竭力去模拟他当时该有的心情,结果除了彻骨的凉意和内心咝咝的附痛,什么也说不出……

他是死士。他的生命就是去死。

活着的人根本不配与之攀交。

咸阳宫的大殿,是你的刑场。而你成名的地方,则远在易水河畔。

我最深爱的,是你上路时的情景。

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辉煌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镇定地迈上弓弦。白幡猎猎,万马齐喑,谁都清楚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儿……连易水河畔的瞎子也预感到了什么。

你信心十足,可这是对死亡的信心。更是对人格对诺言和友谊的信心。无人敢怀疑。连太子丹——这个只重胜负的家伙也不敢怀疑厘毫。你只是希望早一点离去……

再没有什么值得犹豫和留恋的了吗?

比如青春,比如江湖,比如故乡桃花和爱情……

你摇摇头。你认准了那个比生命更大的东西。一生只能干一件事。

士为知己者死。死士的含义就是死,这远比做一名剑客更重要。再干一杯吧!为了永生永世——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誓言,为了那群随你前仆后继无怨无悔的真正死士!樊於期、田光先生、高渐离……

太子丹不配“知己”的称号。他是政客,早晚死在谁的手里都一样。这量怕死的人。一个怕死的人也濒死的人。

濒死的人却不一定怕死。

“好吧,就让我——做给你看!”

你威仪的嘴唇浮出一丝苍白的冷笑。

这不易察觉的绝世凄笑突然幻化出惊心动魄的美,比任何一位女子的都要美——它足以赢得世间任何一种爱情,包括男人的在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的唱和是你一生最大的安慰,也是你最当之无愧的荣誉。

他的绝唱其实只奏给你一人听。其他人全是聋子。琴弦里埋藏着你们的秘密,只有死士间才敢问津的秘密。

遗嘱和友谊,这一刻他全部给了你。如果你折败,他将第二个用才华去死的人。

你凄怜地一笑,谢谢你,好兄弟!记住我们的相约!我在九泉之下,迎候你。

是时候了。是誓言启动的时候了。

你握紧剑柄,手掌结满霜花。

夕阳西下,缟绫飞卷,你修长的身影像一脉苇叶在风中远去……

朝那个预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

黄土、皑雪、白草……

从易水河到咸阳宫,每一寸都写满了乡愁和忧郁。那种无人能代的横空出世的孤独,那种“我不去,谁去?”的剑客的自豪——

是的,没有谁能比你的剑更快!

你是一条比蛇还疾的闪电!

闪电正一步步带近黑夜,逼近黑暗中硕大的首级。

那是一个怎样漆黑的时刻,漆黑中的你后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一声訇响,石破天惊的一声訇响。接着便是身躯重重摔地的沉闷。

死士。他的荣誉就是死。

没有不死的死士。

除了死亡,还有世人的感动和钦佩。

那长剑已变成一柄人格的尺子,你的血只会使青铜额添一份英雄的光镍。

一个凭失败面成功的人,你是第一个。

一个以承诺换生命的人,你是第一个。

你让“荆轲”这两个普通的汉字——

成为一个万世流芳的美学碑名!

那天,西安城飘起了雪,站在荒无一人的城梁之上,我寂寞地走了几公里。

我寂寞地想,两千年前的那一天,是否也像这样飘着雪?那个叫荆轲的青年是否也从这个方向进了城?

这念头是否显得可笑?

我想起诗人一句话:“我将穿越,但永远不能抵达!”

荆轲终于没能抵达。

而我,和你们一样——也永远到不了咸阳。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 年的事。荆轲刺 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 ǎn)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占领)其地,进兵北(名作状,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太子丹恐惧,乃(于是)请(请求)荆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曰:“秦兵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久侍奉)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 “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 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希望)得(可以,能够。)谒(请,请求)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未可(不能)亲(亲近、接近)也。(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

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 刺杀手段。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下面才 是教材所选内容。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求刺秦。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 夫(f 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樊於期的人头)(以)金(千斤),邑(封地)(万家)。(省略,定后,状后。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诚(果真,如果确实)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省略“于” ,给)秦王,秦王必说(同“悦”,高兴)见臣,臣乃(于是,就)得(能够)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报太子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邑:封地。邑万家: 万户人家的封地。) 太子曰:“樊将军以(因为)穷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来归(归依,归附)丹,丹不忍以(因为)己之私(形作名,私事,私仇),而伤长者(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 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 d n)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 (占领)其地,进兵北(名作状,向北)略(掠夺,夺 取)地,至燕南界 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请(请求)荆卿(古代对人 的敬称)曰:秦兵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久侍奉)|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

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希望)得(可以,能够。)谒(请,请求)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未可(不能)亲(亲近、接近)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 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 早已定下了。) 夫(f。,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樊於期的人头)(以)金(千斤),邑(封地)

(万家)。(省略,定后,状后。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诚(果真,如果确实)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省略于”,给)秦王,秦王必说(同悦”,高兴)见臣,臣乃(于是,就)得(能够)I有以I (有用来??…的办法)报太子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邑:圭寸地。邑万 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境)来归(归依,归附)丹,丹不忍以(因为)己之私 (形作名,私事,私仇),而伤长者(指年纪大、辈分咼、德咼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之意,愿足下更[g eng] (再,又)虑(考虑)之(代指刺秦的方法)!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复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复习 进入到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为大家总结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复习一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一)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 (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 (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返回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可以;以,介词,用来;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7.左右乃曰/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向北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在白天在黑夜 3.函封之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向上 5.箕踞以骂曰像箕一样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上前 2.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乃朝服,设九宾穿上上朝的礼服 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地 动词作名词乃欲以生劫之活的方式 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禀报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认为……迟 2.群臣怪之认为……怪 四、重点实词 1.略:掠夺,攻取;进兵北略地 2.购:重金征求悬赏;秦王购之金千斤 3.深:刻毒;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4.币:礼物;持千金之币物 5.假借: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6.提:掷击;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7.被:受;被八创 8.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乃欲以生劫之 9.请:1请求;乃请荆卿曰/乃复请之曰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二)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 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人的敬称)曰: 相称的敬词) 道……吗怎么……呢)” 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 荆卿曰:希望 以,能够。“刺秦”这件事),今行而 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 (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 (以)金(千斤)(万家)。(省略,定后,状后。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 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 , 高兴)见臣, 的办法)报太子。” 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邑:封地。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翻译: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乐意)召

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办法了。” 太子曰: 作名,私事,私仇)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 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èng](再,又) !” 翻译: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刺秦的方法)吧!” 於期,曰: 矣。 翻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杀,其他的人没收入官为奴婢)。今闻(秦王)购将军之首, ” 翻译: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最详最实用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王国辉 温故而知新 1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一、古文化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经过__________时期的 ____________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2、中国古代音乐有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谦词敬语中,“卿”是古代对人的____________。 4、《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刺客侠士的事迹,其中有四位特别突出,常被人称为“四大刺客”。他们的信条都是“士为知己者死”。他们分别是刺杀吴王僚的____________、刺杀韩傀的_____________、刺杀庆忌的___________和刺杀秦王的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使工以药淬火 3、日以尽矣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今日往而不反者 6、请辞决矣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8、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11、卒起不意三、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今义: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 今义: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 今义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 今义: 深:古义: 今义: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 今义; 7、终已不顾古义: 今义: 8、左右乃曰古义: 今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 今义: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 今义:特指黄金。四、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 二、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著名的故事。自古以来,这个故事被无数人传颂,被誉为“刺秦奇谋”的典范。荆轲刺秦王这个事件背后,蕴含着很多有趣的历史知识,今天我们不妨来逐一探讨。 1.荆轲是谁? 荆轲,又名荆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领和谋士。出生于一个卑微的家庭,却因为聪明才智和勇气过人而名动天下。荆轲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刺杀秦王。 2.秦王赵政是谁? 秦王赵政,即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皇帝。秦王赵政的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削藩、并吞、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的政策,使得秦国成为历史上最强的国家之一。但其统治也因法家的残酷和秦朝无后继因而声名狼藉。

3.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 荆轲认为,秦王赵政执政时期实行的政策残暴无道,不仅焚书 坑儒,且连自己的侄子都杀害了。同时,荆轲关心楚国的未来和 民生,认为除去秦王赵政这个残暴的暴君,是拯救楚国的最好机会。因此,荆轲向楚国的国君建议刺杀秦王赵政,以帮助楚国重 新振兴。 4.荆轲刺秦王的计划 荆轲刺秦王的计划,可以说是极为巧妙的。他先向秦王赵政献 上绝世的美女“虞姬”,瞄准其私欲放心,接着在秦王赵政的前面 表演舞蹈,进一步打击其意志,达到了吓得秦王开门迎接的效果,终于得以实行。这也是荆轲被后人赞誉的原因之一。 5.荆轲刺秦王的结果 荆轲刺秦王后,楚国并没有重新振兴,反而在秦国的残暴统治 下受尽了苦难。而荆轲自己也死于秦王赵政的手下。荆轲刺秦王

虽然效果不如人意,但是毫无疑问,其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性情感。 6.历史背景 荆轲刺秦王所处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互相对立,不断争夺领土和资源。这个时期也见证了诸多杰出人物的崛起,如孙子、韩非子、墨子等等。 7.历史意义 荆轲刺秦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荆轲的勇气和机智,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峰。而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也反映了政治欲望对人的影响。 8.文学艺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文学艺术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从屈原的《离骚》、吴文英的《春秋繁露》、殷振华的电影《荆轲刺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学问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快活〕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可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辞〕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略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 〔二〕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逆境;今义:贫困,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置〕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情愿;今义:有意〕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看,不考虑,不顾及〕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俗的人;今义:卑劣的人〕 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2.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译文 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悲凉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 (含知识点)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总结

荆轲刺秦王总结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也是世界文学中脍炙 人口的经典之一。荆轲以一己之力,企图除掉暴君秦王,意图谋国家 更加广袤安宁的未来。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让人 深思人性的较量和历史波澜的巨变。 首先,荆轲刺秦王这一任务的背后是一种信仰。荆轲对于国家和 人民的热爱使他毅然决然地去完成这个任务。他相信杀秦王可以为天 下人民带来和平和美好的未来。虽然事件最终以荆轲的身死为结局, 但他的信仰却是无可动摇的。这种信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非常普遍,人们相信个人的追求和牺牲可以为大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反映出了对暴政的普遍反抗。秦王是 一个残暴无情的君主,他统治下的国家无法让人们生活得幸福安稳。 荆轲的行动被视为一种反抗的象征,他试图通过刺杀秦王来结束暴政,让人民不再受苦。这种反抗的精神也在其他历史时期得到了延续和体现。 此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也体现了智勇双全的个人魅力。荆轲不 仅具备出色的智慧,能够制定详尽的计划和策略,还能够在生死边缘 中保持冷静和果断。他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圈套和陷阱中穿梭, 最终杀到了秦王的身边。这种智勇双全的个人魅力使得荆轲的故事更 加引人入胜。 在这个故事中,荆轲的牺牲也为我们提供了怎样行动的警示。荆 轲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最终选择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牺 牲使我们思考,为什么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经常是对立的?我们 又应该如何在追求个人理想和追求集体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是一个永远无法被遗忘的历史瞬间。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英勇事迹的传说,更是一个对于人性、信仰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当我们回顾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我们的时代是否需要更多荆轲般的英雄来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在这种思考和行动的驱动下,我们才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正向变化和进步。 最后,荆轲刺秦王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历史的重要思考。历史不仅仅是一连串事件的记录,它还承载着人类智慧、勇气和悲剧。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好地意识到我们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经典故事,正是一个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契机。 总的来说,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给予了人们很多的思考空间。我们可以从个人信仰、反抗暴政、智勇双全、个人牺牲和对历史的思考等多个角度来阐述这个故事的深刻内涵。在当今社会中,这个故事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鼓励人们勇敢追求理想,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王 “将王翦破,虏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王是在第二年。 将王翦(jiǎn 南界。 翻译:国的将军王翦打败国,俘虏王,全部占领了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敬称)曰: 的敬词)(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 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 荆卿曰:希望 以,能够。“刺”这件事),今行而无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王已经俘虏了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

荆轲虽有刺王的主,但并未见行动。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容。这就说明,刺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现在到国去,却没有使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王。(那么王我就无法接近) (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 (以)金(千斤)(万家)。(省略,定后,状后。正确语序:王(以)千斤金,万家邑 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 ,高兴)见臣, 太子。” 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邑:封地。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翻译:现在的樊将军,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王,王一定高兴(乐意)召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办法了。” 太子曰: 作名,私事,私仇)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 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之意,愿足下èng](再,

!” 翻译: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刺的方法)吧!” 於期,曰: 翻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於期,说:“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杀,其他的人没收入官为奴婢)。今闻(王)购将军之首, 翻译: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曰:“吾每念(之), ” 翻译: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不知道报仇的计策该从哪里出罢了!” 轲曰:/建议、办法) “可以之”的省略,可以用\凭借它来)解燕国之患,而 如何,怎么样,怎么,怎么办)?”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 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曰: 敬词〕 吗?怎么……呢?〕〞 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 荆卿曰:希望 以,能够。“刺秦〞这件事〕,今行而 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

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X,但并未见行动。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 〔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秦王 〔以〕金〔千斤〕〔万家〕。〔省略,定后,状后。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 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 高兴〕见臣, 的方法〕报太子。〞 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邑:封地。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翻译: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乐意〕召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了。〞 太子曰: 作名,私事,私仇〕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

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之意,èng]〔再,又〕 !〞 翻译: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刺秦的方法〕吧!〞荆轲知太子不忍, 翻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杀,其他的人没收入官为奴婢〕。今闻〔秦王〕购将军之首, 翻译: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置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吾每念〔之〕, 翻译: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不知道报仇的计谋该从哪里出罢了!〞 轲曰:/建议、方法〕 “可以之〞的省略,可以用\凭借它来〕解燕国之患,而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占领)其地,进兵北(名作状,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请(请求)荆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曰: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久侍奉)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 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 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希望)得(可以,能够。)谒(请,请求)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未可(不能)亲(亲近、接近)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

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之意,愿足下更[gèng](再,又)虑(考虑)之(代指刺秦的方法)!” 翻译: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刺秦的方法)吧!”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同义复词,于是,就)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苛刻,刻毒)矣。 翻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自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母宗族,皆为(被)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人被杀,其他的人没收入官为奴婢)。今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怎么样,怎么办)?” 翻译: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 樊将军仰天太息(长叹)流涕(眼泪)曰:“吾每念(之),常痛于(到)骨髓,顾(顾不过,只是)计不知所出耳!” 翻译: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不知道报仇的计策该从哪里出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