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 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

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后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 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 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 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 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 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 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 所学的知识融会 贯通,为今后学 习生物的进化打 基础。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学生实验观察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短片,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软体动物,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并对照教材认识各部分的结构,重点观察贝壳、外套膜、足、鳃等,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2、如何运动?3、如何呼吸?4、如何摄食?(5分钟)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足----是运动器官,

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回顾短片中的内容:“他们为人类奉献珍珠,我们很少想到它的辛苦”。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这里用了“辛苦”二字? 知识拓展:同学们是否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展示珍珠形成的过程示意图,解释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设问:珍珠形成了,软体动物呢?引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看教材,阅读教材中关于石鳖、蜗牛、乌贼的资料,了解其他软体动物。回顾短片中的内容,思考: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部分:通过第一部分软体动物来引出节肢动物的学习。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是我们喜欢的“海鲜”,那么同样是海鲜的虾蟹怎么不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哪类动物?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经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究竟包括哪些动物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片《虫虫特工队》片段:你看到了哪些虫虫?(独角仙、苍蝇、瓢虫、竹节虫、蜜蜂、蝗虫、蝴蝶、跳蚤、螳螂、蜘蛛、甲壳虫等)它们都是昆虫吗?昆虫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蝗虫的结构模式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的要求,分组观察并讨论解决所出示的有关问题。(5分钟)然后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析回答,不到之处由其他学生一一补充分析。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问题的答案。 观察的要求: 1.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触角分节。 2.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内容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 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 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 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昆虫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重点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准备(1)搜集具有动物运动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制作PPT 集体定教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 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个性补 教

足的种类斧足腹足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讲授新课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课时精选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 学设计第课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旬阳县吕河初中肖鹏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 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 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4?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6.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 物与人类的关系T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 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弄懂什么是昆虫? 3、弄懂并牢记昆虫的基本特征 4、什么是蝉蜕。 教学重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什么是蝉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动物? 答: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3,软体动物。 二、板书课题,节肢动物 三、师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是节肢动物?待学生回答后点拨。 (蝗虫,七星瓢虫,蜜蜂,鼠妇,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螨,蝎...... 2、这些节肢动物中有昆虫也有不是昆虫的吗?讨论, (提示:节肢动物是大范围概念,昆虫是小范围概念,节肢动物类包括昆虫类。) 3、补充: 节肢动物门(1)甲壳纲 (2)昆虫纲 (3)蛛型纲 (4)多足纲 四、观察蝗虫,画图(见课件),学生交流。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有什么主要功能? 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2、指名学生说出1——9的名称 1——头部,2——胸部,3——腹部

4——触角,5——前足,6——中足 7-——后足,8-——气门,9——翅 3、师提问,蝗虫有几对足,几对翅,几对触角? 生答,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4、学生讨论: ①、感觉蝗虫的体表比较硬,为什么? 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②、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起保护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③、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吗? 会,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5、老师讲解蜕皮,点出:蚕的一生需要蜕皮5次,蝉的一生蜕皮4次或5次,蝗虫的一生也需要蜕皮5次。 五、归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六、讲一讲昆虫 1、像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就是昆虫,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2、昆虫的基本特征: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3、昆虫学家将昆虫的特征归纳成一个歌谣 体分三段头胸腹, 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须生头部, 骨骼全部在体表, 一年四季多变态, 遍布全球旺家族。 七、知识拓宽 1、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利弊 益处:1、食用(虾,蟹) 2、药用(蝎,蜈蚣,蝉蜕可以入药) 3、仿生(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萤火灯)害处: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蚊,蜱,螨) 2、你知道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虫吗? 最大最重的;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龟,有100克,鹅蛋大 最小最轻的:膜翅目樱小蜂的一种卵蜂。只有0.005毫克 八、当堂检测: 1、与其它节肢动物相比,昆虫特有的结构是(B)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具有翅, C、体表有外骨骼 D、身体分部。 2、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几个小时,蝗虫都不会死亡的原因是蝗虫(B)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 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疾病传播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八年级】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人教版1

【关键字】八年级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建立“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2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 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 2 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实验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重点 1. 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 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 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旧换新,复习软体动物导入。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节肢动物, 1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昆虫 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 (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 8 对气门,前 4 对吸气,后 6 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 3)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 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昆虫需要定 2 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Volume 1 teaching design of arthropod 3 and 3

第一册3、3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造物体及人 类间的相互作用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本教案 根据自然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 动物。在已知的约150多万种动物中,节肢动物占85%左右,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最常见的四类 节肢动物对学生全面了解节肢动物的类群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 础上,教材最后介绍了人类对虾和蟹的利用,体现了人和动物的 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节课拟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展开: 1.利用求同比较法,请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寻找它们的 共同点,得出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2.利用求异比较法,请学生寻找各种动物的不同点,进行整 理归类,得出最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

蛛形类。 3.通过人人动手画甲壳类动物虾和蟹的洄游规律的示意图,使知识变得形象、简单。 二、课时按排 本节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常见的四类节肢动物。 3.了解虾和蟹的洄游规律。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2.初步接触作图法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应用。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使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节肢动物的特征。 2.教学难点:归纳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跟环节动物有密切的关系,软体动物门种类很多。它们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具有皮肤延伸而成的外套膜,体表有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石灰质贝壳,具有保护作用。这是软体动物长期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方式的结果。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于环节动物的祖先。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但节肢动物的分节是异律分节并且有外骨骼,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常见的无脊柱动物。 (2)概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河蚌和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课前准备 课件、蝗虫模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

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授课 (一)软体动物 1.初步认识软体动物 刚才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世界的第二大类群。河蚌、扇贝、文蛤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下面我们就以河蚌为例来认识软体动物 2.河蚌的形态结构 首先让学生观察河蚌的形状,再用手触摸贝壳的硬度,边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贝壳能够保护河蚌内部柔软的身体。接着问“贝壳是怎样形成的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再观察贝壳内部结构并了解其作用并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其他软体动物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其他软体动物形态结构如:蜗牛、乌贼。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软体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他们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奠定基础。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二)节肢动物 1.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标本展示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从而引出节肢动物。 2.观察认识几种节肢动物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课本观察与思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发现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相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

《哺乳动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概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尝试进行比较、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创设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的图片情境。请学生辨识这些动物,讨论这些动物是否都属于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学生可能会说出这些动物都是胎生、哺乳的,体温都是恒定的等等。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识别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的哺乳动物,初步讨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刚才同学们初步说出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现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从体表来看,哺乳动物与其他类群的动物有什么区别?我们学过的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的体表都有什么特有的结构?哺乳动物呢? 【设计意图】总结不同类群动物体表的特有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类群的特征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便于从体表特征的角度初步区分各主要类群。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但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动物体表的毛还是不同的。 思考:河马和灰狼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河马几乎无毛发,而灰狼在寒冷的冬季有厚厚的体毛到夏天则变薄?哺乳动物的体毛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能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这一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比较不同环境中的哺乳动物皮毛不同,理解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温。 3.除了体表被毛这一外在特征之外,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请学生看“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和其他类群的动物相比,为什么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准备奶制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数据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奶水可以为幼崽

第五章软体动物教学设计

第五章软体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河蚌的主要特征。 2.了解蜗牛和乌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河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河蚌的结构和生理。 知识讲解 本章讲述的主要动物是河蚌、蜗牛和乌贼。河蚌是软体动物的代表。从其生活在淡水泥沙的习性为认识的起点,由外到内,讲述了河蚌的外部形态(贝壳、本章的第二部分为观察内容。要求认识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并以河蚌或其他当地软体动物为代表,观察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应激性。 巩固教学内容: 填写下表,比较河蚌、蜗牛和乌贼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妹妹,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的人海,消失在我日夜的想念中。不曾带走我对你的点点回忆。千重山,万重水,割不断的是情深似海如潮的的思念。 默默坐在屏前,手指在键盘上轻轻的划过,所有的怀想,所有根植脑海抹不去的记忆,都凝聚指尖,触动着流年的痕迹,把一纸素笺的心事,轻吟纸笺,等你从陌上归来。我的妹妹,你在哪里啊?哪里?问天,天不语,问己,己不明。想你的日子,见不到你的踪迹,让我陷入了沉思。有关你的一切,早已深深铭刻在心里。 妹妹,你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爱!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的细节历历在目。还记得我们初遇的散文吧吗?第一次与你相遇,是在你的空间,欣赏你温婉如水的文字,一看到你的笔名冰格格,不问为什么,就一下子惊艳了我的目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高贵典雅的名字,喜欢上了你才华横溢精彩的文字,喜欢上了你冰清玉洁的聪慧,喜欢上了你的一切。 妹妹,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姐姐能幸运的遇上你,是天意,是缘分,更是生命中注定让我们有共同爱好文字,走到了一起。在那些快乐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点评文章,互相推心置腹的发短信交流,很快,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网上好姐妹,彼此都会为伤感文字而流泪,也会为彼此的喜悦而欢呼雀跃 妹妹,姐姐永远不会忘记,在姐姐最困难的时候,是你不离不弃的向姐姐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是你一次次发短信打电话,询问病情,关心着姐姐。 记得那次,当电话那端,传来千里之外,你亲切的声音,那一刻,姐姐接电话的手在颤抖,心在激烈的跳动,姐姐卸掉所有的坚强面具,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竟在你面前痛哭的发泄流泪。你用温暖的话语,安慰鼓励着姐姐,为姐姐抹去眼角的泪痕,把微笑的阳光,洒向姐姐的世界,从此,你就成了姐姐一生的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