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61页)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图)

师: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分别摆出这三个图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在小组里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下3根小棒。

生2: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结果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2根小棒。

生3:我用11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如果老师有12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个)。

师:现在我们是用11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该怎样列式呢?

生:11÷4=?

师:这等于多少呢?该怎样书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欲望开始今天的学习】

1.教学例1。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师: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2.教学例2。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让学生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生: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优秀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素材例题的安排上,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口算或笔算)。口算和笔算的安排在教材中也是有机渗透,没有刻意的区分口算和笔算的教学,使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及竖式计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过程和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解题能力得以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将例题与练习贯穿于整个故事中,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在乐学的情境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辨析、体验、感悟,真正理解“进一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审读题意,交流理解”、“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交流理解,提升认识”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此,我创设了探索除法王国的.秘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出示:22个学生坐船过海,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让学生明确“最多坐4人” “至少”是什么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说学生 本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有9人为以前县残联语训部学生,一人为原普校学生,还有一人从未上过一天学,除存在语言障碍外,还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本班学生有9人为聋哑学生,剩下两人为腿部有残疾。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差,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和概括性强且又抽象的数学语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方便教学,我将他们分为了三层:A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B层:(数学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层:(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除法的意义》中《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学目标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说课稿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1.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7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问: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3和2的积6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6表示什么意思?7个桃子,分掉了6个,还剩几个?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7÷5时,可以想17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7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7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

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让学生来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诉学生像这种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①、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②、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①、出示7个苹果,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②、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③、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④、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加深对余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余数所表示的内含。 3、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①、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第1篇:《有余数的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50、51页的例1、例2和51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2、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上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些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让学生学好。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作等活动,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计算教学往往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有余数的除法小学数学说课稿 教材内容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的认识,还未达到理*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范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用1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展示:学生摆出了2个,还剩1根。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然后接着用十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横等式及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摆正方形能摆几个余几根的除法横等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二、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3)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学校要开联欢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主题材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以情景图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探究 1、出示教材第50页的例1 (1)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同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书写除法式子,利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知识先进行计算,明确商应该是多少。] (3)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书写笔算除法,并懂得竖式里的各部分的名称。 (4)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2、教学例2 (1)出示图画 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看,了解分法,最多能分几组,还剩几盆。 [有余数的除法试商学生还不会,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再得出 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3)让学生尝试列横式。检查学生列横式的过程与方法。校正。 (4)学让尝试列竖式计算,把学生的式子展示。 (5)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笔算的书写方法。 3、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笔算式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像这们没有 除完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51页“做一做”题。检查,展示学生的练习。课件出示正确的计算。 2、判断练习:课件出示。 3、练习“练习十二”中的第1、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检查,指名说说计算过程。课件出示正确的书写过程。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及相关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想一想、

写一写等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等方法为辅的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学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最大化的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交流 猜谜语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游戏导入 玩游戏“你说我找”。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给学生留下悬念,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并顺势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规律 (2)提出问题:第16面小旗是什么颜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有余数的除法》的说课稿(精选6篇)

《有余数的除法》的说课稿(精选6篇) 大家好,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内容。 本节课是在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 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研究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 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等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除法的概念,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在摆一摆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草莓分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摆的过程中商和余数的含义。 在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环节,我通过课件出示7个草莓,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并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我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有余数除法与正好分完的除法的不同之处,并讲解余数的含义。 最后在巩固新知,体验快乐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感受到研究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够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并且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时也能够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3篇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本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它是本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让学生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 3、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引入课题。 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 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 学生说一说图意。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把6个草莓每两个摆一盘,摆一摆。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为什么用除法? ②如果增加1个草莓呢?你会摆吗? 你会用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吗? 你遇到什么问题吗? ③都是摆草莓,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分东西正好分完,有时候也会遇到

有余数的除法一等奖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一等奖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有余数的除法一等奖说课稿 教材内容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性的认识,还未达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 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圆片、简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要到了,城关四小三4班的学生打算利用班队课进行联欢活动。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他们向学校借了14盆花,用来布置教室。 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拿出小圆片,摆摆看。(生自由动手摆)【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拟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根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答复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答复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 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答复。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答复。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局部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师:如果被除数不知道,该怎么求呢?〔电脑显示:?〕 师:你们发现有余数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答复后,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关系式。 师:这个关系式有什么用呢,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

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篇1 一、教材内容 本课为小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

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生2:我不同意第二种意见,因为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那被除数和商就不能是零吗? 师:像这样,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是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板书)看书第78页,齐读“什么叫整数”,并完成“做一做”(1)。 师:“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情况,它们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电脑显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师: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过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们记得吗?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电脑显示:48÷5=9…3)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说课稿篇1 一、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5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5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学校二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这节课是在讨论了正好分完的状况后,再讨论分后还余的状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同学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纳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同学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究新知,我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同

学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欢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谈话和让同学动手操作,让同学初步感受余数。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平均分吗?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让同学来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然后告知同学像这种有剩余的状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我们就把这种状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让同学明白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控的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