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政治新课标

2022高中政治新课标

知识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

1、道德教育:关注个人道德修养和国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2、政治教育:增强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国家宪法、行政法规、政政治制度等知识的理解。

3、法治教育:强化学生对依法治国思想、尊法重法理念、爱法敬法、守法正义的理解能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公正、宽容、开放、自由、平等、尊重、宪法、人权、文明理念。

二、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基础

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体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解释了中国实践的结论,深化了人民民主主义的思想内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要把思想武装完全、组织武装完全、处理工作武装完全,民主集中制、独立自主、科学决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崇尚自由,促进公平、实现共同繁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表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念为指导,把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党经济文化责任意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

观的内涵体现。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 修订) 本文档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2023年修订版本。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1. 政治理论 -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基本理论。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 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

2. 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 - 了解中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探究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制度。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政治经济学 -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研究现代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分析全球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 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 - 掌握中国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要求。 -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 1. 课程要求 - 学生应按时参加政治课程的研究和活动。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学生应完成政治研究的相关作业和项目。 2. 评价标准 - 定期进行政治知识测验和考试。 -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政治素养。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2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新课标)试题

2022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新课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器业奇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苏联)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解析:②十月革命在世界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如果你被邀请参与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拍摄,下列历史事件中,可以采用的是( A )

①确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②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③川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 ④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解析:①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③1954年12月25日,中国川藏(又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同时正式通车。 ④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8年才改革开放。 3.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新变化。这个主要矛盾是( B ) A.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 一、总述2022年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是普通高中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政治课程中,将围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 会主义道德,弘扬中国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加 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能力。 二、政治课程标准202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套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融入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3)中国的光荣传统。中国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全民族的精神支柱。 2、政治课程的目标政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政 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光荣传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2022年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将围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弘扬中国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加强学生的 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弘扬中国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2新课标高考政治复习资料(知识点+讲解)

2022新课标高考政治复习资料(知识点+讲解) 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考前复习纲要 之“一网打尽〞 ———就业〔劳动的重要性、就业的四点意义、解决就业的两条方法、劳动者的七项权利和维权的途径三.企业的经企业含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企业济生活的三种组织形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八个主要因素、企业的兼并联合破产四.国家的经我国的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财政、税收、济生活小康社会、对外开放五.经济全球含义、三个表现、载体、利与弊、世贸组织、化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1、商品〔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社会劳动之间的交换,代表的是生产关系〕??价值〔社会属性、共同〕?2〕根本属性?〔??千差万别〕?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一、经济学根底理论 〖知识拓展〗判 断商品的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根本属性。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1 2022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货币P5 〔1〕含义:是从商品世界中别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把尺子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根本职能?〔3〕职能?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含义:当今,是由国家?〔4〕纸币?优点:制作本钱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防止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商品和效劳价格总额〔商品和效劳的数量X商品和效劳的价格水平〕?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卖双方之间转手的次数〕?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3

3.1坚持新发展理念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和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解和认同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新发展理念贯穿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2.科学精神:明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能够阐释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 3.公共参与:认识到在经济活动中不能唯经济利益是图,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诚信、友善、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己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难点: 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如何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三知识梳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核心要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2.基本内涵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⑤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⑥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⑦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3.意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⑧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⑨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1.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关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 2.重要意义和基本内涵 (1)重要意义: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基本内涵:创新、⑤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3.注重解决的问题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⑥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⑦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⑧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⑨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⑩公平正义问题。 4.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⑪主要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⑫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⑬相互替代。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自我提升 1.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行动、养殖业污染防治等5个方面,明确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安排。由此可见,我国()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 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致力于城乡发展一体化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2

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心。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市场机制的优点 (3)法治意识:市场参与者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公共参与:任何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意识、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2.难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以及怎么用曲线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 (1)必要性: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含义: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及由此产生的两种经济体制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2)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⑤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⑥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2)⑦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⑧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在市场中,商品价格与供给、需求之间一般存在以下关系: 二:市场体系 1.市场的基本类型和要素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总和,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等。 2.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市场体系 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实现市场准入畅通、⑤市场开放有序、⑥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⑦规范。 4.怎样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⑧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完善⑨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⑩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要建立健全⑪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⑫退出机制。 (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⑬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⑭透明度,接受⑮社会监管。 三:市场缺陷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的成就,感悟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不断提升。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同感,坚定我国的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作用,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 法治意识:明确享受社会保障是我们的权利,也需要社会成员分担责任,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公共参与:理解和认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提升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理解我国社会保障发挥的作用; 2、明晰各种社会保障形式的作用; 3、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难点1、区分各种社会保障形式的作用; 2、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三知识梳理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1)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⑤社会公平正义。 (3)通过⑥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⑦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⑧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⑨核心。在我国,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是⑩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3)社会福利是⑪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的⑫特殊社会保障。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2)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⑤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要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2)应保持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⑥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⑦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自我提升 1.“今天存时间,明天换服务”,北京将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志愿者在“时间银行”建立个人账户,为有需求的老人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以本人60岁以后使用”“可以赠予直系亲属、还可以向平台捐赠”。“时间银行”() ①将“时间”和“公益”挂钩,丰富了社会优抚的内容

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共两目:“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唯物辨证法部分都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四、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2、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3、识记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从具体事例中分析明白,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重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六、教学难点: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轲…… 请同学们思考:那双被砍下来了的手还是不是荆轲所称赞的手啊? 生:不是了,已经是一双死手了,不再是那双活着的能弹琴的美手了…… 师: 美人之手与身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思考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 动态上: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数量上:整体是一,局部是多) 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我们身边的整体和部分的例子来。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1

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科学精神: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法治意识:各市场主体要遵守法律,遵守市场秩序,平等参与经济活动。 4.公共参与:支持国家的“两个毫不动摇”政策,为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做准备。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巩固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难点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课前预习 1.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1)要以解放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以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率、增强_______________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_________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 __________________,不断增强国有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___________________,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2.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 (1)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4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提高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弘扬劳动精神, 必备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难点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 三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分配概念: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2)实行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

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⑤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意义: a.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⑧社会生产的发展。 b.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⑨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⑩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 (1)要素:劳动、资本、土地、⑪知识、⑫技术、管理、数据等。 (2)意义:有利于让⑬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⑭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⑮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3)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⑯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4)经营性收入指通过⑰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5)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5.勤劳合法致富 (1)劳动是⑱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得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对待劳动的态度: a.要弘扬⑲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b.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⑳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1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可以认识到我国以公有制为主本的内涵 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必要性,认识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地位和作用,通过我国几十年经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逐步增强经济制度自信、经济理论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区别和联系,会区分各种经济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体现及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 三课前预习 1.国有经济 (1)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___________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____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____________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__________,是我们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______________。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要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就全国而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有所差别。 (3)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3.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作用 (1)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____________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2)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2022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思考:新课标的变化及对教学的要求

2022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思考:新课标的变化及对教学的要求无论是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还是“新课标”,它们都规定了教 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都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和“新课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体现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以担当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使命,本文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入手,探寻建立与“新方案”、“新课标”相适应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路径。 一、“新课标”修订的时代价值 1.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方向 习多次强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国际环境、社会格局、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国家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标”以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一体化的学段衔接设计思路,更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思政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对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为持续有效实施“双减”提供课程依据“双减”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标”以课程育人为宗旨,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聚焦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课程内容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设置了相应的教学主题,并在不同学段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这种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积极回应了“双减”政策的精神和要求。例如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学科辅导和作业受到了严格规范和控制,习惯了孩子们的校外生活被辅导班和作业充斥的家长必须重新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新课程标准通过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设置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例如“课余生活”“家庭生活”等教育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快乐、有意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余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既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感,又助力学生的成长,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双减”开辟了新的课程领域。 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1.强调课程的政治性特征 “新课标”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系统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第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学案 (1)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核心素养】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基础知识梳理】 1.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P31单元导入 2.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 3.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意义? 4.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内容?如何科学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恩格尔系数?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构成? 6.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措施? 【体系构建思维导图】 【关键能力重点突破】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①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②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是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 ③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 ①经济增长方式,狭义指GDP增长方式,即把GDP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与指标的增长方式;广义指社会财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方式,即价值(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增长方式。 ②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是落实发展理念、实现发展进步的具体路径。 ③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①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转变经济发展路径。 ②具体途径与方法 总需求方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总供给方面 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 动技术进步 (4)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①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②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等转变。 一.【火眼金睛易错辨析】 1.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同步富裕。() 2.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3.科学技术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4.科技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5.协调发展就是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6.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越完善。() 二、【高考真题先体验】 1.(2022全国甲卷)为统筹利用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数据算力需求和西部地区丰富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和电力资源优势,我国于2022年2月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地区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东数西算”工程正在吸引企业和资本的积极参与,其经济动因是() ①西部算力具有资源比较优势,成本相对较低②西部算力供应链完整,数字字经济的优势显著 ③西部对算力需求大,资本投入有良好收益预期④算力市场的供需缺口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1框伟大的改革开放学案部

第1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1.地位:本课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册教材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和日益完善的过程,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探索出来的?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长期奋斗的基础上,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2.主旨:本课从改革开放的实践讲起,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课标要求研学导航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理论、制度、文化是 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 议题一| 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 一、改革的进程 时间会议内容意义 1978 年12 月 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 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 实现了中华人民某某 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 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区设立关键步伐 1984年开放了某某、某某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某某省,并把某某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某某浦东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 成 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 新的水平 2013年设立中国(某某)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 2017年 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 局 提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家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世界X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2.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提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正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才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正如总书记所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

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 一、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Moral education)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二、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精选10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高二政治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2班的政治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又是初次接触哲学,不能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面临着学业水平考试的压力,为尽快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政治成绩,根据新教材大纲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教学计划: 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同时为高考做好准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