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本课程标准旨在全面贯彻国家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针,结合职 业高中新形势发展,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新时代高中生人格。 二、本课程标准的宗旨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深 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注重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形势及历史发展,培养主动完成工作进步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实现合法权益的维权意志,以及独立判断、自主决策、坚定理想信念 等思想品德。 三、本课程标准认可学生基本思想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重视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联合社會大眾在建设社会上的责任 和行动,通过帮助和关心他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文化历史学等理论,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深入理解和认 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民主和法制理念,全民国家安全保障理念,改革开放思想,包容文化理念,及他国文化熏陶等思想观念。

二、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通过考察和总结国内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时代发展趋势和背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政府政策及其实施,强调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三、职业高中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习了解职业高中办学实践,建立学习学校历史发展的动态观念,引导学生建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学校社会细节,发展家庭浓厚的情感,学会合法权益的维权,更好地参与社会文体活动等重大事件,从而增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责任感和开拓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 们的思想观念 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 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 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 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 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 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 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 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 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 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 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 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 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 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 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 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 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3):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意味着打破了过去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系统联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这些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鲜明地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如在“应试教育”影响至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新课程标准容框架的比较(如下图)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修订)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3年 修订) 本文档为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2023年修订版本。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1. 政治理论 -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和基本理论。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 - 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形势和重大政治事件。

2. 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 - 了解中国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探究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研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制度。 -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政治经济学 -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 研究现代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分析全球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 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 - 掌握中国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要求。 -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 1. 课程要求 - 学生应按时参加政治课程的研究和活动。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 学生应完成政治研究的相关作业和项目。 2. 评价标准 - 定期进行政治知识测验和考试。 - 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 - 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成绩和政治素养。 以上就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旨在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体制的理解和认同。通过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指导着国民教育的各个方面,对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估和国家管理评估教育的基础,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比较不同版本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利于了解中国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前景。本文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03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比较两版本课程标准各个方面的异同,以了解我国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动态和前景,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研究发现2017版课程标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地在课程性质部分定义了高中思想政治的本质,在基本理念部分凸显“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部分变化较大,必修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新增的选择性必修是选考思想政治学生的必学延展课程;在教学建议部分,主张“议题式”教学,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评价方式部分,与以往版本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深入研究2017版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探索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质量划分和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两版本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后,针对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几点建议,为思想政治教师处理好新旧课程标准的衔接、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好利用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但目前的研究还

不够完善,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育人的指导效果,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2023年最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23年最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识记劳动光荣、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②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正确认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内涵。 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②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而努力。 ③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2)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和程序 二、说学法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案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就业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以想象的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 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 高中思想攻治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实验稿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新《课标》自始至终貫穿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 它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下面, 笔者对新旧《课标》从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 , 希望能帮助政治教师准确地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理性地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一、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 , 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 , 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 , 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 ; 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 , 它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 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 , 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 让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 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 , 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 ,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 , 鲜明地凸现了 " 以学生为本 " 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 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 ,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 同时 , 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 : 如在 " 应试教育 " 影响至深的背景下 , 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 , 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 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 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 , 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 二、结构体系比较 质而言 , 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 ,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 ,"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 , 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 。这里 , 往日混淆的 " 德育课 " 与 " 思想政治课 " 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此乃 " 大异 " 。但它们都一致承认 ,"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并且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 。此乃 " 小同 " 。另外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 , 新《课标》提出了 " 教科书编写建议 " 和 "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 。旧《课标》虽然也有 " 教材编写与选用 " 栏目 , 但过于笼统、原则 , 又主要指向于狭隘的教学 ," 学科本位 " 意识浓厚。新《课标》主要指向于 " 课程 ", 它涵盖了政治课程的所有内容。其实 , 这种差异与人们对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认识有关 , 旧《课标》显现的是大教学、小课程的观念 ( 课程是教学的下位概念 ), 新《课标》则凸显了大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政治学课程标准

2023年新修订普通高中政治学课程标准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政治学课程标准的主要 内容和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知识和能力,培 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公民责任感。本文还提供了实施该课程标准的 建议和指导。 引言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政治学教育的需求,我们进行了2023年普通高中政治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素养,使他们具备深入理解和参与政治事务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本文将介绍该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 目标与要求: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政治学基本知识和能力。 包括了对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政治的理解,以及 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2. 知识体系:梳理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概念。包括了政 治学的主要分支、政治体系的比较研究、政治思潮和政治理论。 3. 教学内容:明确了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涵盖了政治 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案例研究。 4. 学科特色:强调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 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课程标准的目标 1. 提高政治学知识和能力:通过研究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使学生具备深入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2. 培养思辨能力:通过思辨和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 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理解政治制度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实施建议和指导

1. 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资源支持:提供教材、参考书目和多媒体资源,帮助教师进 行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 3. 教师培训:举办政治学课程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结论 2023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政治学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公民责任感。实施该课程标 准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 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发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课程性质中的“变”1.学习高中政治的内容、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好处、质。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 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

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更加强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解读: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 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准高一必看高中政治新教材改版内容!详细整理,这些你必须知道!

准高一必看|高中政治新教材改版内容!详细整理,这些你必须知 道! 政治 1.课程性质变化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共38页文档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序言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初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整体上相互衔接。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侧重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学校其它各项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经济常识) 教学目标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 前言(1课时)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8课时)

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 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 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 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性质中的“变” 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而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阐述如下: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学习解读: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学习解读: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学习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最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思想政治学科学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关于课程目标。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经历了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到“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的转变。在1985年颁布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强调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突出了思想性和实践性。 但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则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塑造与发展,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 其次,关于教材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 课程教材以传授马、列、毛等理论为核心,着重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1994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开始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等,并强调时事政治教育。2003年,按照国家“一本教材,多教方案”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也经过了一次重大变革,增加了法律、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综合实践能力。 再次,关于教学方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初期, 教育工作者主要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教育方式单一。后来,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学生需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因此,他们开始采用讨论、辩论等互动式 教学方法,并注重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开始 逐渐融合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游戏等创新方法,更加注重 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关于评价方式。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改革开放初期, 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能 力等多个方面。并开始尝试探索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包括考试评价、实践评价、自我评价 和多人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从重理论学习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材内容也不断变化,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这些变迁与社会 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密不可分,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7本教材)

2024届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要求(全国通用) 【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4.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5.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6.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7.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8.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9.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课标要求】 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4.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5.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6.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7.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0.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12.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13.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课标要求】 1.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2.引述党章规定,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3.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 4.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6.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