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中和——“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三言"的叙事结构缺乏像西方小说那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叙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冲淡的结构形式。此种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让人物性格带上软弱性,局限性,当情节发展到严峻关头,以“中庸”、“中和”来冲淡缓解的方式来实现。这或多或少减轻了作品批判的锋芒与力度。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与三巧儿天作之合,感情笃厚,过了几年幸福的夫妻生活。小说在此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满的气氛,但由于蒋兴哥出门逾期未归,三巧儿寂寞难耐,又加以薛婆和陈商的引诱、挑逗,终于背叛与蒋的誓言与陈发生奸情,并将蒋兴哥所赠的传家之宝珍珠衫赠与陈商。后被蒋兴哥发觉,一纸休书将三巧儿送回娘家。情节发展到这里,似乎蒋兴哥与三巧儿的感情完全割绝,但是峰回路转,三巧儿被迫无奈嫁与吴杰进士做妾,蒋兴哥在吴杰所任县内因人命官司而受审。最终三巧儿与蒋兴哥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当吴杰县主看出他们不是兄弟,而是夫妻时,让三巧儿重回蒋兴哥的身边。整个故事的发展呈现出平和的迹象。

《陈可常端阳仙化》吴七郡王的婢女新荷与人私通怀孕,受吴唆使,新荷诬陷和尚陈可常与她有染。陈可常被押至府衙,屈打成招,后真相大白。按照生活逻辑,必有一番抗挣,辩诬风波。但在"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制约下,作品安排陈可常不作任何的辩解,反而赋词说:"前生欠他债负",坐化圆寂,以妥协求得和谐、宁静。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莫稽恩将仇报,中举后将金玉奴推入江中欲淹死之,金玉奴被官员许德厚救起,认作女儿,入赘莫稽。"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在此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构思,对如此负心险恶之人竟然只安排了一顿篱竹细棒的痛打和"千薄幸,万薄幸"的一顿臭骂,便和好"比前加倍"。冲突的调和,使一出正剧或悲剧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还有一种形式,即悲剧主人公既有痛苦遭遇,又有幸福结局,二者矛盾统一,中和平衡。《玉堂春落难遇夫》中玉堂春与王景隆有段欢乐光阴,不久离散,玉堂春被鸨儿骗卖,身陷囹圄,几乎惨死,但结局为两人团聚。《乐小官团圆破毡笠》,《范鳅儿双镜重圆》等篇男女主人公历尽磨难,终于团圆。痛苦、灾难,悲剧性的遭遇,在叙事结构上用喜剧性的结尾来冲淡。作品遵从传统的大团圆结局,典型地体现了儒家:"中和之美"的美学理想。

"三言"的"中和之美"的艺术形式是冯梦龙在晚明对当时文坛的一种匡正与革新,为通俗世情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从单纯的伦理说教或色情描写中走出,成为一部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中和——“三言”的叙事结构形式 "三言"的叙事结构缺乏像西方小说那样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叙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平和冲淡的结构形式。此种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让人物性格带上软弱性,局限性,当情节发展到严峻关头,以“中庸”、“中和”来冲淡缓解的方式来实现。这或多或少减轻了作品批判的锋芒与力度。 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与三巧儿天作之合,感情笃厚,过了几年幸福的夫妻生活。小说在此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满的气氛,但由于蒋兴哥出门逾期未归,三巧儿寂寞难耐,又加以薛婆和陈商的引诱、挑逗,终于背叛与蒋的誓言与陈发生奸情,并将蒋兴哥所赠的传家之宝珍珠衫赠与陈商。后被蒋兴哥发觉,一纸休书将三巧儿送回娘家。情节发展到这里,似乎蒋兴哥与三巧儿的感情完全割绝,但是峰回路转,三巧儿被迫无奈嫁与吴杰进士做妾,蒋兴哥在吴杰所任县内因人命官司而受审。最终三巧儿与蒋兴哥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当吴杰县主看出他们不是兄弟,而是夫妻时,让三巧儿重回蒋兴哥的身边。整个故事的发展呈现出平和的迹象。 《陈可常端阳仙化》吴七郡王的婢女新荷与人私通怀孕,受吴唆使,新荷诬陷和尚陈可常与她有染。陈可常被押至府衙,屈打成招,后真相大白。按照生活逻辑,必有一番抗挣,辩诬风波。但在"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制约下,作品安排陈可常不作任何的辩解,反而赋词说:"前生欠他债负",坐化圆寂,以妥协求得和谐、宁静。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莫稽恩将仇报,中举后将金玉奴推入江中欲淹死之,金玉奴被官员许德厚救起,认作女儿,入赘莫稽。"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在此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构思,对如此负心险恶之人竟然只安排了一顿篱竹细棒的痛打和"千薄幸,万薄幸"的一顿臭骂,便和好"比前加倍"。冲突的调和,使一出正剧或悲剧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小说的结构类型

小说的情节是由特定的情节单元或叙事单元构成的。不同的小说篇章,其情节单元的构成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叙述特点和审美功能。从对中外小说创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有6种,即线状结构、网状结构、画面结构、象征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下面,让我们对这6种情节结构的叙述特点和审美特点进行分析。 一、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就是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倒叙、插叙和补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线状结构有单线式和复线式之分。复线式结构根据情节线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主副线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分主次,交叉共进。二是交叉式,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难分主次,交叉共进。三是平行式,即有两条难分主次的情节线索,但并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状态,并通过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两条线索之间的联系。情节的线状结构,在西方小说中一般呈现为直线运动,其情节结局往往是毁灭性的。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大多呈现为一种潜隐的圆形,结局是大团圆式的,或是回归性的。例如破镜重圆、夫妻团圆,历经艰险、亲人团聚,受尽磨难、终成正果,金榜题名、美梦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不仅如此,一些长篇小说还构成了潜隐的多层性圆形,例如《三国演义》中由东汉一分为三——魏、蜀、吴,又三合为一——西晋,在这一分为三,三合为一的叙事大圆中,又包含着魏、蜀、吴三家由创业到灭亡的相互对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个中等圆,以及董卓、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来去匆匆的小圆,在这种圆圆相续相套之间波澜壮阔地展示了我国3世纪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谋略和战争传奇。可以说,中国古典小说的深层,大多运行着这个周行不殆的“圆”。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对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了所谓圆形思维,即倾向于认为宇宙、社会、历史、人生呈现着一种圆形的运行机制,倾向于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与自然宇宙和谐相融,而与之相契合的叙事作品的审美理想是那种超拔而圆融的艺术境界。 二、网状结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般,就是网状结构。这是西方意识流小说所采用的基本情节结构形式,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被称为“心理小说”的作品也采用这种形式。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状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1. 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直觉、印象、梦境等。2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3.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述。 三、画面结构 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传统画面结构,就其创作旨向而言,作家着意于通过画面创造而抒情写意。就其画面构成而言,是在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景之中镶嵌着人物故事,作家的写作兴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赖以发生的空间和环境;写人物动作不求戏剧舞台表演那样的戏剧化,而求富有静感的神韵。例如我国现代小说史上著名的作家凌叔华的创作,正如朱光潜所评论的那样:“以一只善于调理丹青的手,调理她所需要的文字份量。”“作者写小说像她写画一样,着墨不多,而传出来的意味很隽永。”①传统画面结构,其画面之间的连接,是画簿式的,正如朱光潜对废名的小说《桥》所作的分析那样:“《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境界而独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与章之间无显然的联络贯穿?。全书是一种风景画簿,翻开一页又是一页②。也正如沈从文曾经对自己的小说《断虹》所作的说明一样:“我这个故事给

高考小说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高考小说常见的12种叙事结构 一、线索结构: (1)以人物为线索。 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2)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 (3)以空间或环境为线索。 如《祝福》“鲁镇”。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即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时间或人物心理为线索。 二、结构构思: (1)单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情节单纯,线索明晰。构成小说情节的线索只有一条,多是围绕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情节描写。小说情节由发端、展开到结局乃至尾声,依次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例如,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以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前后经过为线索来展开叙事,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 (2)复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是运用明暗或主副双线并行同时展开,能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能更丰满地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鲁迅的小说《药》采用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模式。故事的外壳明线是华老栓一家的故事,暗线则是夏家的故事,通过华夏两家的命运表现双重主题: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小说双线结构的作用 1、使情节发展更为明晰,情节结构更为集中紧凑。 2、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使小说主题得到更深挖掘。(表现主旨暗示主旨深化主旨)

4、拓展了作品的广度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小说的内容) 5、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6、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3)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 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意识流小说常用这种结构方式。 意识流小说和"心理小说"的网状情节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1. 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直觉、印象、梦境等。 2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3.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述。 如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以“斑点”这一个象征性意象为核心的“结点”,连缀起六次心理猜测,来表达她对社会现实、对人生状态等问题的思考。 (4)蛛网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由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而成,盘根错节宛如一个蛛网。 例如,柳青的《创业史》由四条线索同时展开来结构情节:一条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贫下中农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郭振山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姚世杰、郭世富为代表的坚决反对合作化妄图恢复旧秩序的复辟势 力的活动线索;一条是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中间人物”的活动线索。四条线索交织成 一个有机的网。 《水浒传》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索,其中的很多线索是交织在一起的,使得结构有气魄,生活内容复杂丰民《战争与和平》也是如此。 《红楼梦入情节线索繁多,互相交叉,把生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用蛛网形式组织起来。 (5)画面型结构(蒙太奇结构) 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传统画面结构,就其创作旨向而言,作家着意于通过画面创造而抒情写意。就其画面构成而言,是在如画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景之中镶嵌着人物故事,作家的写作兴趣不在

论冯梦龙“三言”的中和之美

内容摘要:冯梦龙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此种独特的思想形式直接促成了“三言”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感形式和中和的叙事结构形式两方面,之所以如此,是冯梦龙企图通过儒雅与情俗之间的调适,来达到其“情教”的目的。 关键词:三言中和之美儒雅情俗调适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一、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调适的冯梦龙 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具体表现在以道德信条为基础的国家统治机器迅速显出它的脆弱性。旧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实质上已不可避免地面临瓦解。在这种供广大听众消闲取乐的世俗小说由宋元时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江湖河海,由口头的说唱文学发展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冯梦龙毕生所从事的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编辑工作,是与当时文艺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主情思潮弥漫文坛,这一点对冯梦龙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艺思想及审美倾向由有着自己的特色。即是他在对通俗文艺的整理与编辑的创作中本着坚持发扬儒学的基本精神,并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儒学精神是先秦的儒学精神,这里也包含了一些释、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际提倡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宋明理学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准确的说是封建等级制度及与其想适应的封建伦常的总称。二程说:“上下之分,尊卑义也,理之当也”,①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②这样理学禁锢下的人的感性的枷锁的时候,个体感性的高扬就成为必然。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先秦儒学就成为他高扬个体感性的一种方式。先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其道德伦理的核心是“仁”学,“仁”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本主义的人学,认所谓“爱人”、“爱众”为指归。而“爱人”、“爱众”就是尊重人的感性存在。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③子曰:“……汛爱众,而亲仁”④这也就是《孟子?离娄下》所说的“仁者爱人”,以及《礼记??中庸》说的“仁者,人也”孔子之所以重视“仁学”就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仁人才能推行礼制,不然“人而不仁,如礼何”⑤这与冯梦龙的文艺思想有着共同之处。冯梦龙就是借“三言”等通俗文学的创作让死气沉沉的晚明儒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明正统文艺只讲理性,不讲情,似乎与伦理哲学,经学和史学等在理论上没有了区别,从而受到情真意切,不与诗文争名的中下层文艺的挑战,于是当时中晚明民俗文艺思潮兴起,大批进步文人学士激烈抨击正统诗论批评中的假道学,而通过儒学伦理文化批评的方式,重构以“情教”为中心的道德批评格局,发展民艺价值观和忧患政治人生观的统一。冯梦龙也是

三言艺术特色

三言艺术特色 引言 三言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三个字为题目,每个故事仅用三句话来叙述。三言的艺术特色在于简洁明快,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言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并分析其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言的起源和发展 三言起源于唐代,当时是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最早的三言作品可追溯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三愿》。此后,三言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成为了古代文人和民间艺人的创作方式。 在宋代,三言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言二拍》,由宋代文学家冯谦和杨万里合作完成。《三言二拍》是一部由三言组成的长篇小说,共计六百多篇,内容涵盖了社会风俗、人情世故、爱情和家族纷争等各个方面。 明清时期,三言逐渐式微,但仍有一些作家继续创作三言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杨慎的《三言故事会》,这部作品收录了一百个三言故事,内容涉及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道德教化等多个领域。 三言的艺术特点 简洁明快 三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快。每个故事仅用三句话来叙述,没有冗长的描写和繁琐的细节。这种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效率。 意味深长 尽管三言的篇幅很短,但它却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启示,通过简单的叙述和巧妙的表达,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这种意味深长的特点使三言成为了一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学形式。 立意高远 虽然三言的篇幅很短,但它的立意却常常高远。三言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包括人生哲理、社会道德、人情世故等等。通过简短的叙述,三言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引发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言在文学中的地位 三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古代文人和民间艺人的创作方式,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言的简洁明快和意味深长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这种叙述方式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 此外,三言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文学形式,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简短的故事,三言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结论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形式,以其简洁明快、意味深长和立意高远的艺术特点,成为了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以短小的篇幅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重视和传承三言的艺术特色,使其在现代文学中继续发扬光大。

2021年高考作文指导-叙事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

2021年高考作文指导:叙事常用的几种结构模式 事实上,叙事的对比结构可以看作平行结构的一个特例。边肖收集了几种常用的叙事结构模式,欢迎阅读。 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关注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是叙事的核心。把核心内容放在叙事的开头,直接指出文章的中心。叙述最后的重点是总结。所以总分公式可以分为总分、总分、总分三种类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该注意到,子分部之间必须有密切的内部关系。分科要以总论(人物、主题)为中心,总论要是分科的总纲或自然总结。 二、并列式结构,无论是叙述一个事件的多个方面,还是通过几个不同的事件来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往往需要从多个内容和角度来写人的叙事,以表达人物和主题。这些多重内容和角度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度感。这是最常见的并列结构。 如果我们在写一个人物,就要选择人物周围的细节。性格复杂,往往有多面性。所以,要表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侧面来表现,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立体。比如《项链》里的玛蒂尔德,既虚荣又自尊。作者通过对比借项链和丢项链的细节,展现了玛蒂尔德可恨、卑鄙、可敬、可爱的一面,使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如果叙事写作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叙述事实,我们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构图,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例子来表达,通过人物或不同方面的例子来表现同一主题或主题的不同深度,如大小人物、名人与普通人、文艺界与体育界、物质与精神等。举个例子,在一篇以“大丰收”为主题的短文中,一个同学选择了两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一是因为他种的西瓜又大又好,所以选了他叔叔去拿“瓜中之王”的称号,然后光荣地回村,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物质大丰收。然后我就利用教师节去看望老师了。老师书房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学生的贺卡,表明勤奋的老师

三言艺术特色

三言艺术特色 摘要: 1.三言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2.三言的艺术特色 2.1 语言简练 2.2 结构紧凑 2.3 主题鲜明 2.4 表现手法多样 正文: 三言,又称三言诗,起源于我国唐代,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简短的诗歌,每句三个字,因此得名三言。三言诗在唐代诗歌繁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唐诗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从三言的艺术特色入手,分析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首先,三言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于其语言简练。三言诗要求作者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完整的意象和情感。这使得三言诗的语言具有极高的精炼度,往往一个字就能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24 个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寓意着人生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其次,三言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结构紧凑。三言诗的篇幅短小,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合理的结构,使诗歌的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这使得三言诗在结构上具有极高的完整性和紧凑度。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全诗四

句,每句都紧扣主题,结构严谨,给人以完整、和谐的美感。 再者,三言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主题鲜明。三言诗由于篇幅短小,要求作者在作品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使得三言诗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特点,作者的立场和情感一目了然。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中以草的生命力为寓意,表达了离别之情,主题鲜明,感人至深。 最后,三言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表现手法多样。三言诗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作者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言”笔法

“三言”笔法 "三言"笔法免费编辑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三言"笔法指的是《庄子》中的语言运用手法。 "三言"既是《庄子》散文的基本表现形式,亦是中国文学三种最基础的艺术表现手法。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风格奇异诡谲又独树一帜,与《诗经》、《楚辞》一起,成为先秦文学中最具代表的文学式样,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三言"笔法 •起源书籍 《庄子》 •形式 语言运用 •地位 中国文学最基础的艺术表现手法 目录1庄子与其思想2笔法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庄子与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诸子散文各具风采,其中当属庄子散文最富诗情画意。其文如万斛泉涌平地而出,对中国学术

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其"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战国前期人,生卒年不详,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后学,亦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史记》中对庄子的记述十分清晰: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子在文学与哲学上的建树影响深远,其著作《庄子》更是我国先秦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与哲学巨著。该书意境高远,影响巨大,在中国文学史、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等诸多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著书的纲领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便是"三言",即寓言、重言和卮言。 折叠编辑本段笔法简介 语言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奇特的象征符号系统",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庄子》便是以其独特的"三言"笔法成为永恒的经典。《天下》篇中对"三言"有着这样的解释:"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一寓言 为大众所熟知的寓言有两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寄托性。"寓言本身并非通过逻辑思维方式来判断推理,而是通过诉诸形象、故事

写作叙事结构

写作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写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一种连贯有序的方式讲述故事或事件。通过叙事结构,作者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节,并通过时间、地点和角色的变化来呈现故事的发展。下面将为您介绍写作叙事结构的要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叙事结构的要点 叙事结构通常包含以下要点: 1.导入:通过描述背景或引发悬念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2.起因:介绍事件的起因,让读者了解故事的动机和背景。 3.经过: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冲突和转折点。 4.高潮:在故事发展的某个点上达到高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紧张感。 5.结局:总结事件的结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叙事结构的应用领域 1.小说和故事

叙事结构在小说和故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构建恰当的叙事结构,作者可以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各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并展示情节的发展与转折。 2.传记和回忆录 在传记和回忆录中,叙事结构可以帮助作者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人物的生平和经历。通过描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决策。 3.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叙事结构,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然后逐渐深入细节。这样的结构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关键信息,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紧凑性和准确性。 4.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中,叙事结构可以用来描述实验过程、研究方法或推理过程。通过清晰、连贯地叙述实验步骤或推理链条,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逻辑和结果。 5.演讲和演讲稿 在演讲和演讲稿中,叙事结构可以帮助演讲者组织思路,将观点和论据有条理地表达出来。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演讲者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总结:

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有几种

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有几种 结构方式是总体中的分体结合构成总体的方式。主要有文字的结构方式、段落的结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方式。文字结构方式,就是文字组成的方式。今天给大家整理的就是记叙文的常见结构。 常见的记叙文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并列式结构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 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 三、对照式结构 记叙文的对照式结构其实可以看作是并列结构的一种特例,只因为并列的事例内容上 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公与私等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故称为对照式结构.这几种技法,既是分别独立的,又可以融为一体,如总分中,分的内容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 对照式,而无论是并列还是对照,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 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关于近十年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三言?、?二拍?研究综述 王敏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当推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之翘楚。建国以来,不少学者对它们进展了多方面多导次的研究。王立言、人民的?“三言〞“二拍〞研究综述(1949 —1989) ?(?中国文学研究?1993 年1 期) 提供了建国后四十年的研究情况。90 年代以来,关于?三言??二拍?的研究文章有60 余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展深层次的挖掘,或以新目光发现新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些研究成果略作概述,以使读者对此有整体的认识。 一、关于?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 婚恋问题:?三言??二拍?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二分之一强。这一问题也是多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90 年代以来,在以往研究的根底上,又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新境界的开拓。刘敬圻?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北方论丛?1994 年2 期) 考察了那些表现传统礼地观念已发生裂变的作品,并把其中的婚恋现象分为“传统形式〞和“非传统形式〞,指出:它们“一方面是对现存婚恋关系的合理调整和热心疗救,一方面是对某种新婚恋形式(以人的自身价值为唯一纽带的婚恋形式) 的痴心设想与积极探求。〞王平?双重超越:聊斋与三言二拍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 年2 期) 一文指出:?三言??二拍?中婚恋爱情小说的主人公,“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自主是对封建礼教的背叛,是民主精神的表达。〞而作品中露骨的色情描写,又损伤了其美学价值。刘、王二先生之文,各有千秋,前者立足于个体价值来考察婚恋形式,比后者只注重民主精神以反封建的思想更深化,因为个体价值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原因。然而王文正确评价了色情描写,显示出内容的广泛。 (二) 女性形象问题:近年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是研究中的新视角,重要的文章有:黄焕新?从“三言〞“二拍〞看作者的妇女观?(?天中学刊) 1995 年增刊) 和王引薄?试论“三言〞中的妇女主题?(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1 年2期) 。后者从社会历史的维度,考察了妇女题材的小说,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文章指出:?三言?“比较全面深化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阔妇女的生活和心态〞,肯定妇女对自主婚姻的执着追求,“显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觉悟,带有新消费关系萌芽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这种评价把女性性别的特殊性视作人类的一种个性,以个性从共性中脱离来阐释妇女解放的历史必然,显示出思维的精细。 (三) 商人形象与商业活动:?三言??二拍?中不少篇章把商人和商务作为描写对象。以前的论文笼统认为:它们“表达了市民作为一个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心声。〞90 年代以来,研究者对此问题涉及较多且有了新打破。王枝忠?凌蒙初的新奉献——“二拍〞平议?(?东岳论丛?1994 年6 期) 经以比较见长,认为:?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大都是小商贩,?二拍?中那么出现了大商巨贾且被作为正面描写的对象。文章还指出,?三言??二拍?中关于发迹变泰的描写,又有很大不同。?三言?中,“发迹变泰的主人公大都为文士与武夫,而且一般都是社会政治地位的改变,即由贱变贵。〞而在?二拍?中,“否极泰来者根本上都换成了商家贾客,并且是以经济方面的变迁为特征,也就是由贫转富。〞由追逐政治地位到追求经济权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晋云?“三言〞与明代商人的思想意识?(?社会科学研究?1991 年 4 期) 着重分析了明代商人的思想观念,指出:?三言?中的经商观念,最突出的是“治生论〞。“经商治生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德之本〞。其中的贡道,超越了传统的经商观念,是‘创业垂统’与‘建立功名于天下’的信念。本文用传统的功业观念来解释新生的经商意识,有继承也有开展,是又一条文学研究新思路。此外,朱全福?论“三言〞“二拍〞中的商贾之道?(?明清小说研究?1996 年4 期) 也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关于记叙文写作教学应抓好三言 一、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以“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体味人生。应该说可写的题材还是不少的。写“我”就有真感受、真体验,就会有创意,就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但由于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写作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作文往往会出现言之无物的现象,其中主要问题就是选材陈旧。如某学校期中考试的语文试卷作文题: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经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应该说这样的作文题,并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有话说。但考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年级近500人,结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的作文题材竟然都是“公交车上让座”,选材之陈旧、老套、幼稚让阅卷老师“叹为观止”。再比如说一次命题作文,以“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很多学生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带自己上医院的事,问其原因,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这样的题材最感人。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言之有物上下工夫。教师要进行细节上的指导,把某件事的细节指导作详细了,则言之有物,把一个人的思想

论古代小说中“三复情节”的作用——以小说“三言”为例

论古代小说中“三复情节”的作用——以小说“三言”为例 作者:章周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1期 摘要:“三复情节”在古代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得十分普遍,其中“三言”里就为数不少。本文拟依托“三言”来探究“三复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即在情节、人物、结构等方面为作 品锦上添花。 关键词:三复情节三言艺术效果 “三”这个数字在我们生活中使用得频率很高,比如说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三缄其口、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三不知、三不管、三思而后行、三生三世等等,不可胜数。“三” 字如此频繁的出现并不是意外,而是由古人的“尚三”意识决定的。“三”不仅在平时的口语 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它还常常出现在古代小说中,有的甚至用含有“三”的字来作为小说题目,比如“三言二拍”,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三”字如此频繁地出现,与古人的“尚三”意 识有关。《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三”为有限之极,又 为无限之始,是万物生化之关键。在占卜中,《礼记》:“卜筮不过三。”孔颖达疏引王肃云:“礼以三为成也,三卜筮不吉,则不举也。”《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曰“三卜,礼也; 四卜,非礼也”,可见,“三”是卜筮求吉的标准限度,过或不及,均为不妥。“三”便成了 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极限,形成了中华文明中一个悠久而影响深远的传统。这种影响 体现在小说创作中便是“三复情节”的使用。“三复情节”,是指在小说中,情节变化需要经 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显著特点为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做三次重复的动作。做一件事,最多 可以重复三次,但不能超过三次,三次不成则不必做第四次。事不过三,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 潜意识。 “ 三言二拍”中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从题目来看,“三”便具有明显的“尚三”意识。在整体的小说创作中,更是把“三复情节” 作为推进故事演变的良药,显示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三言”共三部,每部40 篇,共120 篇,而在篇目中运用“三”的就有5 篇,除《闲云年庵阮三冤债》(《喻世明言》)、《晏平仲二 桃杀三士》(《喻世明言》)外,又有《杜子春三入长安》(《醒世恒言》)、《老门生三世 报恩》(《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警世通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醒世恒言》)以及《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警世通言》)。“三言”对“三复情节”的 运用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以《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为例,为了奉劝世人谦虚谨慎,勿得自满, 全文先明确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然后举例说明了势使尽、福享尽,便宜占尽、聪明 用尽的严重后果,接着引出王安石为难苏东坡的例子,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对于王安石为难 苏东坡,作者运用了典型的“三复情节”。一难是,苏轼自视才高,讥讪王安石不知黄花秋风不落瓣,然后被王安石贬到黄州,直到在黄州真正见过那种“满地铺金”的场面,才悔其轻易 说人笑人;二难是,苏轼自以为是,听信旁人之言,取下峡水来代瞿塘中峡水,岂料王安石慧 眼如炬,一眼就辨认出他的妄动,告诫他做事须细心察理;三难是,针对他屡次如此疏略,王 安石出了苏轼最拿手的对子为题,然一代才子却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文中用三个事例说 明了苏轼才气横溢,自恃聪明,但偏于轻薄。全文意在告诫人们即使广知世事也要谨慎开口。 “三言二拍”作为宋元明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在创作上存在着一定的浅陋,但是对 叙事艺术的运用却是得心应手的。其中“三复情节”的运用使文章摇曳生姿,获得了丰富的艺 术效果,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最新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答案

精品资料 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 答案 ........................................

《元明清小说戏曲研究》作业题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是:(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是元杂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物质基础。(2)文人地位的变化:专业作家群的形成是使得元杂剧发展成熟、繁荣兴旺的一个关键因素。(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 (4)还有一批演员把戏曲表演艺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2、关汉卿杂剧创作在戏剧冲突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答:关汉卿的戏剧创作成就极高,他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现存18种(包括残缺的本子)。 从内容上看,关剧中一些剧目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及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其次,关剧中反映妇女生活的剧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现存18个剧本中“旦本”戏占了12个。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调风月》等。此外,关剧中还有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都赞颂了英雄业绩,赞美了正义的事业,表现了作者的鲜明爱憎,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在艺术上,关汉卿将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窦娥冤》为例,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官吏的贪暴、百姓的不堪压榨,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同时又借六月降雪、鬼魂诉冤

等超自然的情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呼声,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以人物心理刻画见长。 3、《西厢记》成书前崔、张故事大致经历了怎样的流传? 答: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 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4、鲁迅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请结合《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手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是<<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比较明显的一个缺点,人物性格缺少发

三段式叙述

三段式叙述 一、“三段式”记叙文例文分析 “三段式”记叙文,从内容上看,作文由三个叙事片段组成,充实动人;从结构上看,作文由三个片段组合而成,结构清晰。下面我们以三种写作范文为例,进行详细分析指导。 1.小标题式: 以“三段式”形式写作时,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应该有具体的分段。建议引题一段,写景叙事一段,抒情扣题一段,即每一小标题下也分成三段。切忌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段,这样如果去掉小标题去看,文章的结构会显得单调。 【范文展示】 追寻你的足迹 无数朝代的更选,不过是此岸到彼岸的距离,秋天到春天的流转,月圆到月缺的轮回,无数事物匆匆而过如浮光掠影,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诗词曲赋却得以长存。在这个时光静好的季节里,我愿追寻你唐诗宋词元曲的足迹,去探寻红尘陌上最美的遇见。 淡品唐诗的风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追寻着你的足迹,我来到了烟柳皇都。 这是一个充满着朦胧美的季节,淅渐沥沥的春雨沿着灰褐色的砖瓦滴落,似在屋檐前垂下了一串绝美的珠帘,晶莹透明,实则却用它朦胧的色彩笼罩了整座城。视线穿过珠帘,到达远方,那隐约的绿色映入

眼帘,那清新的淡绿在心底发芽,蕴藏了一季的花。若是走近欣赏,那抹清新则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许它只属于初春的这方。 在你的足迹下,有春雨,有远方的草色,还有那雾里看花的朦胧美,这就是唐诗的风雅。 静守宋词的清韵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追寻着你的足迹,我来到了青瓦黛墙的庭院外。 这或许是一个位于江南的古典庭院,庭院内,草木茵茵,花香四溢。清雅的紫藤花下有着一架秋千,它终日沐浴着花香,伴随着微风,与幽居在庭院内的佳人共舞。那女于似将三千烦恼抛之脑外,银铃似的笑声在庭院内回荡,引得墙外的行人驻足聆听。 在你的足迹下,在那个庭院内,有佳人的笑声,有隐约的花香,这便是宋词的清韵。 聆听元曲的晚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追寻着你的足迹,我来到了夕阳西下的古道。 枯朽的藤蔓无力地轻缠着老树的枝丫,黄昏时归来的乌鸦停留在枝丫上休憩,似一个黑色的逗点在老树生命的尽头停留。老树旁是一座朴素的木桥,与桥下的涓涓流水和几处宁静的人家共织成一幅淡雅的图画,长长的古道通向远方,那古道的尽头是否就是你的家? 耳边是西风萧瑟的声响,只有一匹瘦马,陪伴你这个思念家乡的断肠人。 在你的足迹下,无数简单的景物组合在一起,虽有凄凉,却编织成一

中考语文 作文梯度训练—记叙文 第三部分 构思及几种典型的结构模式

中考语文作文梯度训练—记叙文第三部分构思及几种典型的结构模式第四章构思的精巧(解决表达有序问题,了解几种结构模式) 第一节概述 再美的语言如果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条理,也是毫无意义的。前面说过:任何人写文章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或抒发某一情感、或宣泄某种情绪、或赞美某种精神、或揭示人生哲理,总之要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当我们确立了要表达的内容,并且也通过平时积累有了这方面素材,那么如何清楚地把你的意思传达给别人并且让人乐于接受呢?这就是构思的问题了。构思是常常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步骤。文章精彩与否往往取决于巧妙的构思。 所谓构思,是写文章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谋划。好的创作灵感,巧妙的写作角度等,都是写作的关键。记得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一等奖有这样一篇短文:《你还在我身旁》,正是抓住了让时间倒流的美好愿望,以独特的角度精心构思,写出了感人的诗句: 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随着写作经验的增加,你会不断激发出创作灵感,有更为巧妙的设计,这些都是本书无法解决的。本章仅从形式上介绍记叙文的几种常见结构方式,希望大家熟练了以后要摆脱这些框框的束缚,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 基本概念: 所谓“结构”,就是把材料根据主题 ....的需要加以适当安排和布局,即篇章谋划。它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构思”就是指如何选取素材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许多同学不愿意构思,提笔便写,想到哪写到哪,这样的文章缺乏条理性,更谈不上打动读者了。怎样才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来构思。“磨刀不误砍柴工”,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考案6 叙事特征(解析版)

2023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讲练考案(新高考Ⅰ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考案6 叙事特征 【考点再讲】 一、叙述人称 回答叙事方式或叙事特点,几乎所有题目,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 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 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的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 或有限也可无限。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 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小说用 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二、叙述角度(视角) 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事人称和叙事视角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但侧重点不同。叙事人 称是指什么人称;叙事视角是从谁的眼里来看故事的。 叙述角度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是上帝视角、全知 视角。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叙事视角,包含了两个层面: 一是故事由谁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 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 二是为什么是他来讲?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 小说中有叙述视角的转换,有时并不是一个人一叙到底。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 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贾母及贾府中 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