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中考地理八年级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州中考)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B.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

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2—4题。

2.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他们大致与我国的________吻合(D)

①1月0℃等温线②1 600 mm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图中对话反映秦岭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是(B)

A.降水的差异 B.气温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冬季河流结冰

C.该线以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D.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5—7题。

5.《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淮”大致位于图中的(D)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图中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甲区域以畜牧业为主,丙区域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A.经济水平 B.地形差异

C.气候差异 D.国家政策

(泉州中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丙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

A.高寒 B.干旱

C.暖湿 D.炎热

9.下列关于丁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B.耕地以水田为主

C.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D.农作物一年只收获一次

读秦岭—淮河一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C)

A.5 ℃ B.8℃

C.-4℃ D.16℃

11.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D)

A.420 mm B.260 mm

C.680 mm D.890 mm

1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

...实际情况的是(A)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读我国某农村地区生活景观图,回答13—15题。

13.上图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地区农村生活景观(B)

A.北方 B.南方

C.西北 D.青藏

14.该地区房屋坡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

A.降水多 B.降水少

C.气温高 D.气温低

15.图示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谷子

读图,完成16—18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某地气候资料图

16.右侧气候直方图体现的气候特征,可以代表图中的(C)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7.④地区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D)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气候因素 D.地形因素

18.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B)

A.②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

B.④地区有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

C.①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两年三熟

D.③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19.(德州中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区域景观。下列诗句不符合区域②景观的是(B)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厦门中考)图A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福建省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城的特征,图B是他们在微信群中的聊天记录。读图完成20—21题。

图A 图B

20.图A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D)

A.天山 B.阴山

C.南岭 D.秦岭

21.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A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B)

A.小华——甲 B.小明——乙

C.小龙——丙 D.小玲——丁

二、综合题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写出来:

甲:西北地区乙:北方地区

丙:南方地区丁:青藏地区

(2)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确定这个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四大地理区域中,全部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是丁(填代号),全部位于湿润地区的是丙(填代号),位于季风区内的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填名称)。

(4)乙区域的河流冬季有(“有”或“无”)结冰现象,原因是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__℃。丙区域的农田多为水田,因为这里降水丰富,适宜种植水稻。

(5)下图所示景观,“A牧场风光”拍摄于甲区域,“B水乡晨曲”拍摄于丙区域(填代号)。

A.牧场风光B.水乡晨曲

23.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山脉)——淮河(河流)。此分界线大体是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同时又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填表比较我国南方村落与北方村落的人文差异。(选择合适内容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能填一个序号,每个序号只能填一次)

①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②一年两熟至三熟③陆路运输为主④水运⑤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⑥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村

(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或地形)。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类型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如工业区;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例题1.下列地区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 ) A.辽中南工业区 B.江苏省 C.四川盆地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例题2.读下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①与②的界线C大致与1月_______等温线相吻合,大致与_________等降水量线最接近,和山脉________---河流________一线相吻合。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界线B是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与第____阶梯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脉,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4)②与③的界线A大致与我国的_________区和_________区分界线相吻合,也由一系列山脉所组成,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界线A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 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例题3. 总结: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北方与南方的的人文差异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地理分界线中,通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有: ①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③②① 2.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B.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C.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②地区有“紫色盆地”之称 C.③地区地表崎岖,谷深坡陡D.地区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糖料作物为甘蔗B.②地区耕地多为水田 C.③地区为半湿润地区适宜种植茶树D.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水稻产地5.制约①和④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干旱B.洪涝C.水土流失D.低温冻害 读“我国四地的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四地中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7.①地“溜索”的交通方式体现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是 A.山高谷深B.千沟万壑C.辽阔坦荡D.波状起伏8.④地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东部沿海C.西北地区D.南方地区 9.下列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A.东北三省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 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9月8日在吉林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历时3天。本届农交会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农村”。展会期间,展出的产品包括全国各地的特色、名优农牧产品。有吉林长春的西瓜王——“女神2000”,有新疆适应干旱地区生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库尔勒香梨,有山东的特优产品——黄河鲤鱼,有上海崇明土特产——崇明老毛蟹,还有西藏金哈达公司的牛绒制品等。其中宜昌的柑橘就签下了5亿元的大单。结合上述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0.东北平原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号称中国的“北大仓”,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11.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条件 B.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热量条件 12.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牲畜是 ( ) A.细毛羊 B.野驴 C.藏羚羊 D.牦牛 读甲“我国局部地区图”和乙“我国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甲中A山脉的名称是 A.南岭 B.阴山 C.太行山 D.秦岭 14.下列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经过图甲A山脉的是 A.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图1),完成1~3题。 图1 1.关于图示各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向乙,地势越来越低,温差越来越大B.由丁向丙,墙体逐渐增厚,屋顶坡度逐渐变陡C.由乙向丁,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由丙向甲,水分越来越多,植被越来越茂密 2.位于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稀疏的地区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丙和丁D.乙和丁 3.图中F 线为丙、丁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是() A. 7月0 ℃等温线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不同的区域,地理差异显著,而同一区域也同时兼有多重“身份”。读图2,完成4~5题。 图2 4.“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历史习惯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人种因素 5.同一个区域,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符合北方地区的是() 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⑤外流区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318国道沿线略图(图3),完成6~8题。

图3 6.318国道跨越的省份不包括() A.沪B.豫C.渝D.藏 7.沿318国道,地理差异较小的是() A.海拔高低B.经济发展水平C.气候差异D.昼夜长短 8.318国道沿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 一山一水奠定了中国东部格局,这一山一水便是秦岭、淮河。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图4),完成9~12题。 图4 9.秦岭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B.西北—东南走向 C.东西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10.秦岭分隔的两条河流分别是() A.黄河、海河B.辽河、松花江 C.长江、黄河D.长江、珠江 11.秦岭—淮河一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体现在() A.北侧终年高温,四季常绿B.北侧降水量大,河湖众多 C.南侧冬季寒冷,河流结冰D.南侧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全国通用】2020版中考地理八年级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含答案)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州中考)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B.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 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 我国有一座很奇特的山脉,山脉以北夏秋季苹果挂满枝头,冬季树木落叶;山脉以南稻田连片,柑橘满山,树木四季常青。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2—4题。 2.该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他们大致与我国的________吻合(D) ①1月0℃等温线②1 600 mm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图中对话反映秦岭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是(B) A.降水的差异 B.气温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该线以南冬季河流结冰 C.该线以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D.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5—7题。 5.《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淮”大致位于图中的(D)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图中所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甲区域以畜牧业为主,丙区域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A.经济水平 B.地形差异 C.气候差异 D.国家政策 (泉州中考)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丙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 A.高寒 B.干旱 C.暖湿 D.炎热 9.下列关于丁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B.耕地以水田为主 C.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D.农作物一年只收获一次 读秦岭—淮河一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C) A.5 ℃ B.8℃ C.-4℃ D.16℃ 11.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D) A.420 mm B.260 mm C.680 mm D.890 mm 1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以北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 ...实际情况的是(A)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读我国某农村地区生活景观图,回答13—15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我国长寿乡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长寿乡大多分布在()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长寿乡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知名旅游资源() A.布达拉宫B.桂林山水C.平遥古城D.丽江古城3.东北的老年人到海南长寿乡疗养,最可能选择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下表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面积、人口、水资源占全国的百分比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4.表中四个地理区域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表中四个区域的分界线和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区域划分主导因素是气候 B.丁与其他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乙丁两区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D.甲区域为水田农业,乙区域为灌溉农业 6.关于图中四地区的地形和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乙区域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C.丙区域各类土地资源丰富D.丁区域能源丰富 7.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A.旱地麦浪大豆香B.山清水秀稻花香 C.雪山青稞奶茶香D.椰林婆娑菠萝香 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秦岭—淮河以南多为水田,以北多为旱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热量 9.图中①所在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0.图中甲界线确定的依据主要是() A.气温B.降水C.海拔D.政区 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示的旅行路线图,如图;路线1:阿勒泰—拉萨;路线2:喀喇昆仑山口—连云港;路线3:包头—五指山;路线4:漠河—广州,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堂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C.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山脉和地形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山脉与乙河构成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该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B.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关于该地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B.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D.该线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 5.下列分界线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黑河—腾冲线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两地区的自然景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7.③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和下列哪条线基本吻合()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D.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我国各地物产不同,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结合石家庄和南昌两地的美食,可以判断两地大面积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水稻、玉米 D.玉米、青稞 9.到新疆旅游,羊肉串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新疆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气候干旱,草场众多 D.河湖密布,水源丰富 10.读我国地理区域示意图(甲、乙、丙、丁代号分别代表四大区域),回答问题。 (1)秦岭和①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①河是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词中“江南”位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填代号)。 (3)写出一种丁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__________。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单选题 1.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 A.水量更丰富 B.含沙量小 C.汛期更长 D.有结冰期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B.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D.青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3.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 B.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 C.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 D.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 4.我国的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山南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5.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 B.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 C.地势自东向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逐渐降低 D.水资源具有南缺北丰的特点 6.关于图中Ⅰ、Ⅱ、Ⅲ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定Ⅰ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确定界线Ⅱ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C.Ⅲ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 D.Ⅰ线与Ⅱ线分别与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7.“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大致相当。”这条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 B.秦岭—淮河 C.天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 8.在区域地理中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 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 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 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①和区域②的分界线,同时也是() A.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说法都符合区域①的是() ①冬季河流结冰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④农田多以旱地为主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⑦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 A. ①④⑥⑦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⑥⑦ D. ①③⑥⑦(3)下图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A. 区域① B. 区域② C. 区域③ D. 区域④ (4)区域①和区域③划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行政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气候因素 (5)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有时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区域②气候特征的是() A. B. C. D. 2.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纵川”,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桐城市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桐城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 小麦 B. 玉米 C. 油菜 D. 水稻 3. 读图区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B. 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 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多为外流河 D. 乙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河流水量大 (2)下列属于甲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①棉花②柑橘③葡萄④椰子⑤天然橡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③⑤ 4.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与()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A. 200 B. 400 C. 800 D. 1600 5.划分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历史 6.在我国,下列活动与地区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北方地区﹣﹣滑冰 B. 南方﹣﹣游泳 C. 西北地区﹣﹣赛龙舟 D. 青藏地区﹣﹣赛牦牛 7.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 A. 大米、谷子 B. 高粱、玉米 C. 面食、谷子 D. 面食、大米 8. 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减低 B.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C.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D. 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2020届中考地理(真题版)专项练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1.(2019滨州)浙江某中学师生想利用暑期组织研学旅行,游览祖国河山,探索自然奥秘。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图文资料,帮助他们完成系列问题。 首先,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特征。解析(1)~(2)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区域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B.②区域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C.③区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④区域居民的主食是米饭 (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符合①区域的是________。 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⑤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答案】(1)C;(2)②④⑤ 2.(2019张掖)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城示意图,完成问题。 ①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接近 A.400mm年降水量线

B.1月0℃等温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下列描述符合丙区域特征的是 A.瓜果满园,四季飘香 B.农田连片,麦浪翻滚 C.沟壑万千,梯田片片 D.雪域高原,人烟稀少 ③四大地理区城中,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是 A.甲、丙B.甲、乙 C.乙、丙D.丙、丁 【答案】①B ②D ③B 3.(2019广安)我国南、北方差异显著,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小麦 C.玉米D.花生 【答案】A 4.(2019赤峰)我国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动,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事活动。读下图完成下题。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描述的稻田耕作景象多发生在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测试卷 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一位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 1.主要自然地理特征为“干旱”的区域是( ) A.金色中国 B.黄色中国 C.银色中国 D.绿色中国 2.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金色中国”——千里戈壁,黄沙漫漫 C.“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北纬30°中国行》节目展现了从浙江舟山群岛到西藏阿里北纬30°纬线经过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和社会发展全景式图画。读图,完成3~4题。 3.北纬30°纬线经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4.摄制组在B地区品尝到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A.云南的过桥米线 B.陕西的羊肉泡馍 D.西藏的糌粑 C.新疆的羊肉串 读图,甲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乙图是某地作物种植景观图,据图完成5~7题。 5.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甲图中A山脉(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寒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6.乙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插秧),最可能在甲图中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7.甲图中③地的温度带、干湿地区、作物熟制对应正确的是( ) A.中温带、干旱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B.暖温带、半湿润区、两年三熟 C.亚热带、半湿润区、一年三熟 D.亚热带、湿润区、一年两熟到三熟 8.小明从上海出发,先后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①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运动项目为游泳 B.②路线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路线可见到牦牛 D.④路线所经地区森林常绿 9.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白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含解析)(含解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2.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长城 C.太行山 D.贺兰山 4.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地理界线大致是() A.秦岭—淮河 B.南岭—长江

C.秦岭—黄河 D.南岭—珠江 5.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 A.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我国最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7.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 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 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 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 8.下列地理界线,不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上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B. 1月0℃等温线 C.地势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D.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9.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山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这条山脉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10.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地区绿洲农业 B.北方地区畜牧业为主 C.西北地区河谷农业 D.南方地区水田种植为主 11.如图为“2008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值百分比统计资料图”(注:不含港、澳、台地区)。我国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总值最高的分别是() A.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12.“人民币上学地理”,依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如图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在()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020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包含答案)

2020中考地理专题复习: 中国的地理差异(含答案) 一、选择题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两侧景观差异大。据此完成 1~2题。 1 .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附近的是 (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1月0 c 等温线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 .下列景观属于秦岭以南的是 ( )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②河网密布 ③民居的墙体较厚 ④冰川广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纵坐标表示月份,横坐标一边为气温一边为降水量 ,完成3~4 题。 图中所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位于秦岭一淮河一线北侧 B.该地农业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该地属于暖温带 D.该地年降水量大于 800mm 4 .图中反映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读“我国某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3.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 ,该线南北两侧的气温和降水及温度带都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下列关于 图 K19-1

2019春晚在北京主会场和江西吉安井冈山分会场、吉林省长春分会场、广东省深圳分会场举行。读图,完成

5~7 题。 图K19-2 5.四个分会场位置及其简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北京主会场一京 B.——长春分会场一吉 C.——井冈山分会场一赣 D.——深圳分会场一琼 6.播放各地外景图时,细心的观众发现,四地景观差异很大,影响其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纬度位置②冬季风的影响 ③夏季风的影响④地形因素 A.①② B.②③ B.①③ D.②④ 7.有关井冈山分会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8.当地盛产竹笋、柑橘、甜菜等 C.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D.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2020中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 专题05 中国的地理差异(含解析)

专题5 中国的地理差异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读下图“武汉、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四城市不同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3题。 1.图中城市①、②、③、④所属的四大地理区域依次为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关于图中四城市所在地理区域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区域全年降水较少,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 B.②所在区域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 C.③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D.④所在区域夏季降水量大,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 3.关于图中四城市所在地理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所在区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多为旱地 B.②与①所在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沿400mm等降水量线 C.③所在区域植被自西向东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④所在区域全部属于内流区,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 【答案】1.D 2.D 3.A 【解析】我国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区域。 1.图中城市①降水集中在夏季,是北方地区;②是全年降水最丰富的南方地区;③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西北地区;④是青藏地区,故选D。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通车,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结下图回答4—5题。 4.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脉。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植被以暖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C.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 D.该线以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经济林木以柑橘、苹果、茶叶为主 5.西成高铁的开通,加速了沿线地区地域文化与资源的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的陡峭与兵马俑的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B.电力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 D.降低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答案】4.B 5.C 【解析】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其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丰富多彩,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2~3题。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中“淮”指的是() A.长江 B. 淮河 C. 黄河 D. 汉江 3.我国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树木冬季落叶,山南树木大多常绿。该山脉是() A.大别山 B.贺兰山 C.秦岭 D.南岭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均有明显差异。下图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农村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 甲乙

4.造成图中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植被 5.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 B.乙地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盛产柑橘、苹果等水果 C.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O℃,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乙地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读四大地理区域轮廓图,完成6~7题。 6.图中数字序号与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北方地区 B.②南方地区 C.③青藏地区 D.④西北地区 7.关于图中各地区分界线及主要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与②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地形因素 B.①与③的分界线是昆仑山和祁连山——气候因素 C.②与③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气候因素 D.②与④的分界线是巫山和雪峰山——降水因素 2021年12月1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读图,完成8—10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 5 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读中国东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划分图中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季风D.海陆位置 2.图中①线为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下列关于①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D.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颤,草原上春意暖”——摘自歌曲《鸿雁》。读资料完成下面3-5小题。 3.鸿雁生长和繁殖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4.鸿雁大规模“北归还”的时间大约为() A.10-11月B.12-1月C.4-5月D.7-8月 5.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冬季南北温差不大B.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南北普遍高温 C.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在青藏高原D.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海口 6.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以下是同学们对相关地理界线(图中虚线)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①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B.②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 C.③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④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读图为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下列界线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一致的是() A.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第二、三阶梯分界线D.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8.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优于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地区多 D.北方地区水资源少于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面积广大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9-10小题。 9.下列界线与秦岭——淮河大体一致的是() A.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1月平均0℃等温线D.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 10.下列语句中,描写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景观的是() A.大漠孤烟直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小桥流水人家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包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自然景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练习题(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5 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我国幅员辽阔,甲地区有“苍茫林海”之美,乙地区有“温婉水乡”之美,丙地区有“雄浑大漢”之美,丁地区有“巍峨雪山”之美。下图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甲地区和乙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B.黑河一腾冲一线 C.干旱区与半干早区的分界线D.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2.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被称为“红土地”B.乙地区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C.丙地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丁地区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主要因为其是() A.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C.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D.珠江、汉江、渭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4.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酒泉发射场所在省区的简称是() A.陕B.青C.甘D.鲁 6.四个航天发射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①一沙漠广布B.②一雪山连绵 C.③一椰林海岸D.④一麦浪金黄 7.文昌发射场濒临()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练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知识速记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